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分析宏观经济

统计分析宏观经济

统计分析宏观经济

统计分析宏观经济范文第1篇

随着国际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作用,我国宏观经济复苏的脚步开始迟缓,并且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变慢、经济泡沫出现、资源减少、经济发展瓶颈出现等局面。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中国2011年的经济走向进行回顾,总结规律,并且对2012年的中国经济趋势进行预测。

一、2011年宏观经济的具体表现

(一)物质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变慢

在过去的2011年中,中国的物质类经济复苏的步伐开始变慢,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2010年gdp发展变慢的影响;第二,由于外界环境和中国内部政策两方面影响,造成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减少了。同时国家内部市场的需求并没有起到抵消国际市场需求减少的作用,因此,两者相互比较,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不上减少的速度,因此中国经济进入了疲软期。

(二)投资的风险开始增加,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物质类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变慢的同时,中国的金融业同时出现了价格变化加剧、资源搭配不当、风险增加的局面。以及部分地方政府的投资政策出现了失误,导致地方政府出现了财政赤字的状况、部分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行为,以及民间私人集资行为的出现,这一切都在暗示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局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特点

在经济发展速度变慢和经济扭曲程度加深的同时,中国经济的结构并没有按照预想的情况发生结构性的调整,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没有出现明显改善的情况。这一切的事实都在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所具有的惯性也在不断地进行强化。这样的后果,将使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也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方向将主要着眼于民生问题和种种社会问题。

二、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以及展望

(一)风险不断增加的国际环境以及复苏中遇到的困难

在2012年的开春,传来了一系列的消息。欧洲债务危机开始爆发、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变慢、阿拉伯之春、华尔街散步……这些世界性的政治和经济骚乱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从2007年以来的这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些事实说明,美国的所谓的次贷危机并没有真正离我们远去,世界经济发展的道路并不是像想象中那样一帆风顺的,是充满曲折的。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远远比我们原来想象的更加复杂。世界性经济的结构根源决定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变化充满了周期性和种种不确定性。这一切,都决定了中国2012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且,为我们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找到了一个立足点。

(二)房地产经济市场的深层次调整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历经国家两年的大力调控之后,将在2012年迎来更大的更深度的调整。调整的方面将包括交易额、交易价格以及投资力度等多个方面。而且,房地产的投资,消费等资金链,将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发展的幅度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从目前所得到的房地产数据进行分析,虽然房地产在销售,储存,资金链,以及资产等指标上都出现了不断恶化的情况,但是房地产市场目前仍然处于僵持阶段。相信随着国家对房地产政策的不断调整,2012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上将会出现大规模的投资减少,价格下降,交易额度减少等状况。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对政府的政策是高度依赖的,并且在实际上,人们对房地产潜在的需求仍旧非常大,因此,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发生崩溃性下降的情况,价格的变化幅度也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十五。

(三)前低后扬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参数

2012年,推测中国gdp的发展速度将出现“前低后高”的发展情况,外部国际环境的影响以及政府房地产政策的影响将导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出现短暂的变化。但是,由于市场的不断稳定,以及中央政府政策的转变等诸多原因,将使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在之后的时间里出现显著反弹的局面。从资源供应的角度来看,农业的基础性设施建设速度和规模将会不断地加快,国家在支农项目上投入将会不断加大,因此供应资源将会显著地得到提升。

三、对宏观经济的总结与预测

2012年初期,宏观经济将继续延续2011年回落的态势,并且导致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进行大幅度转向。宏观经济将在之后的时间里出现彻底反弹的情况,从而使社会主义宏观经济成功避免第二次衰退的情况。估计2012年的gdp增长速度为8.5%左右,并且将呈现出不断变慢放缓的态势。因此,政府2012年的工作重点应当从控制通货膨胀转变到稳定增长上来。并且中国在2012年经济政策的核心,应当包含防范金融变化过大和资源分配不合理带来的风险。

四、总结

统计分析宏观经济范文第2篇

宏观经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了解并掌握我国宏观经济最新趋势很有必要。在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开始进入迅速发展阶段,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也提升了人们生活质量。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作为其中重要指导方,其运用领域不断扩大,但受到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仍然存在部分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克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判断分析,从中找到方法和策略将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控和解决,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1关于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具体概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经过两种知识体系发展而来,即统计学知识体系以及经济学知识体系。这两个知识体系的相互融合,并遵循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经济发展规律的过程,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得出科学的国民经济运行,并对发展过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非常大的发展阶段:第一大阶段主要将其重心归纳为国民经济,并将统计指标划为关键点,以当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情况为依据,对经济进行分析探讨;第二阶段为国家经济审核体系完善期,核心经济指标确定,宏观经济分析中的科学统计得到优化;第三阶段为宏观统计与微观统计相辅相成阶段,形成新局面。上述内容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分别占有地位,其职能依次为分析过程的关键内容与重要基础、对研究问题做出定性认识以及统计局在年初做好上一年度的经济统计分析。以上三个工作内容能够解释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并科学预测经济发展态势,针对经济制度或者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管理建立。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逐渐增多,在促进经济预测准确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因素导致缺乏创新思维

受到工作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其缺乏统计过程的创新思维,统计分析方式较落后,在分析时不能很好的遵循统计原则,使得统计分析结果存在误差。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统计分析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但实际运行时,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局限性无法准确把握大数据时代特征,导致构建出的经济统计分析模型无法准确预测经济趋势。

2.2市场机制被弱化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步入到了高收入的阶段,实行投资补息、国债技改等政策,扩大了投资规模。但与此同时投资需求的增长速度没有上升的迹象,经济增长速度呈现一种下滑的趋势,使得市场机制本身的推动力被弱化。

2.3出口难以为经济增长起到大的作用

自从2012年以后,净出口已经没有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实际贡献率,相关文献显示净出口不仅没有带来增长甚至还出现负贡献率得现象。分析其原因发现是由于出口量以及进口量减弱,且都出现衰退迹象。在这种条件形式下,经济增长更多的是靠内需,只是从当前来看,投资消费的增长速度跟以往的年份比起来明显放慢了步伐,影响着出口、跨过企业的积极性。

2.4消费需求低迷且国民收入分配悬殊较大

很多居民收入主要是用来消费可增长平缓,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国民收入悬殊较大、资源分配非常不合理,其收入增长跟政府收入增长比较起来要慢,所以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很协调,因此供需矛盾突出。

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建议

3.1深化中小型企业生产模式改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型企业存在一定的劣势,其主要劣势为融资困难,在贷款项目上存在较大阻碍,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支持,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经过简化银行贷款手续流程及降低银行贷款门槛,为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与资金支持。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制度体系为中小型企业出台科学的发展优惠政策。帮助中小型企业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方案,不断推进其发展,引导其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深化中小型企业生产模式改革不仅助于企业的发展还是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融合多种统计方式提升工作效率

基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传统的统计方式已经无法准确把握大数据的特征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顺应时展潮流,对经济信息进行多方面的分析。通过融合多种统计方式,进一步加深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的掌握和了解程度,提升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便更加及时地预测经济发展态势。

4结语

统计分析宏观经济范文第3篇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相关内容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基本内容介绍 

宏观经济理论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合理应用,来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该过程被称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实证经济统计分析,即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该体系由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相互整合而成。在市场经济国家中,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主体,统计资料以及经济理论二者均为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涵盖了理论计量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两方面内容,通过对事实统计数据的分析,来进一步探索经济规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统计学的核心,其是也是作为宏观经济学论文统计分析的基准存在的,专题性统计分析工作与制度化统计分析工作均被列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范畴。其中,前者要求通过多样化的调查方法,开深入定性认识所研究的问题;后者则指每年地方统计局根据前一年度的统计分析数据,做出相应的报告内容。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途径 

宏观经济分析途径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比较静态分析、静态分析、边际分析、均衡分析、比较动态分析以及动态分析。其中,比较静态分析是指通过比较对两个及其以上均衡位置所形成的分析途径;静态分析指将经济变动过程以及时间因素进行完全抽离,继而实现的一种经济均衡状态现象,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方法即静态均衡分析法,也被称为静态分析法;边际分析是指通过边际概念,采用数量分析法来分析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对自变量变动于因变量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凸显与强调;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两种途径,代指对经济均衡的变动条件与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的过程;比较动态分析是指比较分析两个经济过程,继而得到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动态分析则要对时间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目前已经由新的均衡的分析途径代替了原有的均衡分析途径。 

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理论基础以及作用介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旨在对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与矛盾进行客观的揭示,并预测经济运行态势以及经济发展趋势,根据相关经济管理的建议,来进一步精确的判断经济运行情况。在此过程中,经济学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基础,按照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目的,来对计量经济模型以及统计模型进行科学的构建,以此来科学的验证经济学的多种理论。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滞后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滞后是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为主要的问题。追溯其缘由,相关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创新思维,使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不能有效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不能充分认识对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大数据时代的作用下,被赋予了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型时代特点,这就对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认识大数据时代特征方面仍处于初期阶段,使得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经济统计分析模型的构建面临重重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不能够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及时预测。 

3.缺乏必要的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还包括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明显不足。追溯其缘由,主要是在国债技改投资贴息措施的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再加了投资规模。与此同时,在不断削弱的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企业出口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再加之,企业无法按照实际情况,及时改变通货紧缩状况,致使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激化,上述因素均会影响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长足发展。 

4.不能够顺应大数据时展趋势 

我国政府比较重视信息化领域与电子政务行业,硬件设施、信息网络以及软件设施均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机会和条件。但由于各部门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的财务信息、活动统计、业务统计以及行政记录均未实现科学的统计数据转化,这是源于其并不能够顺应大数据分析使用趋势,在不一致的指标口径、指标体系、指标、空间、分类以及编码的情况下,数据库相对混乱,无法实现最基础的常规统计描述、整理以及分析。该现象反映了社会统计素质的缺失,由于政府领导缺乏对统计作用的正确认识所致。在这种态势下,无法真正实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决策科学化管理。 

三、推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全面贯彻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需要依托于科学的理念,包括灵活性、发展性、多样化、全面性理念。其中,灵活性理念的积极贯彻,旨在我国政府能够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规避经济风险问题;发展性理念的积极贯彻,旨在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发展,能够使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得到强化;多样化理念的积极贯彻,能够起到推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该理念倡导协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目标;全面性理念的积极贯彻,能够促进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整体情况的把握,为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列问题的综合性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头筹发展。由此可见,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要基于上述理念的全面贯彻来实现。

2.保持社会总供求处于平衡状态 

目前,我国面临着社会总供求失衡的问题,而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因素较多,包括我国缺乏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公平的城乡居民收支,再加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等因素影响了我国社会总供求处于平衡状态的保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要通过多样化的措施积极的治理该现象。 

其一,对我国的就业率进行不断的提升,使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得到不断的完善;其二,适当的增加政府支出,使国民收入分配中消费的比例得到合理的增加;其三,促进货币流动,并投入大量的公共物品投资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做支持,使内需得到充分的拉动;其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减小城乡之间收入水平的差距;其四,在分配个人收入中,要全面贯彻效率优先以及公平原则,使城乡二元结构得到科学的清除。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要大力扶持贫困灾区,并不断完善对公平竞争机制,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的积极导向下,使消费内需得到不断的扩大,从而使经济得到科学而又快速的增长。 

3.进一步提升经济宏观调控能力 

由于经济的流动性较强,那么在经济运行也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发生。为此,我国政府要对经济宏观调控能力进行不断提升,有机整合我国的政治外交与宏观调控,并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贯彻,使宏观调控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与此同时,我国要按照时间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手段,科学划分宏观调控目标的层次,以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从而使其市场机制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实现经济调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的目的。 

4.科学的革新投融资体制 

经济市场的有效运行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前提,为了加快科学的革新投融资体制目的的实现,我国要对风险投资基金进行科学的建立。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要促进出口退税进度的加快发展,为出口信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投资过程中,要严格杜绝重复建设现象,由扩大消费代替原有的扩大投资,并社会保障资金国家统筹的全面实施,强化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对出口的科学刺激,增长出口量,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的流动资金匮乏的现象,这就对其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为此,我国政府要不断强化扶持中小型企业,并鼓励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从而促进中小型企业的长足发展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可持续发展。 

5.抓住大数据时展机遇 

相对于美国而言,大数据时代下中国发展和多方面情况与其存在明显的差异。自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总结了跨越历史、超越自己以及积极发挥政府组织效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功转型发展的经验。大数据时代为我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超越、追赶发展的契机,为此,我国要以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数据为切入点,不断的推动政府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发展,并给予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中长期发展政策科学规划、分析研究和实施以及科学管理高度的支持。 

为了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可持续发展,要抓住大数据时展机遇,使研究更具前瞻性,海量的信息网络数据进行充分的利用,包括深入研究相关微观到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数据的分析以及搜集整理的手段,从而形成一个全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系统思想的创新模式,为监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过程提供科学的已依据,同时,也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政策的制定以及科学分析提供良好的服务。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视角,以服务业各个部门管理的监管信息/业务统计、行政记录以及经济活动的实物量统计作为切入点,根据最终统计的财务等价值量,逐渐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业统计核算和统计推算的科学统计方法体系。与此同时,当地相关部门可以以管道运输、河运、公路、航空、铁路等地理信息系统、物感网、信息化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统计数据作为主要依据,对能够顺应大数据发展的平台进行大力发展,并强化对我国物流网络体系的服务业统计以及能够适应我国交通运输情况体系的建设,为国家物流业以及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较为基础的建设服务。 

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以资源环境、能源生产企业、电网供求等信息数据为基础,对我国能源发展建设大数据平台进行科学的建设,继而为国家能源发展规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终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健康发展。为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要走在大数据时展前沿,合理的分析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对多样化统计方法的整合,深入的了解宏观经济,实现合理化、科学化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我国政府要不断完善数据集中平台、经济发展体系的构建,统筹管理社会各项经济数据。与此同时,政府要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充分利用,全面贯彻协同理念以及合作理念,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优化,并为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长足发展提供有利的契机。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中仍面临着比较多样化的问题,但相信通过政府以及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与努力,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将会为人们谋取更多的福祉。 

参考文献: 

[1]赵彦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23-34. 

统计分析宏观经济范文第4篇

一、使用大数据构建宏观经济指标的必要性

对于宏观经济态势进行分析和研判,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进行宏观经济态势分析需要使用GDP、CPI、PPI、PMI和就业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标数据。传统方法上,宏观经济指标数据通常采用基层采集、层层汇总的方式进行收集,成本高、时效性差、且存在人为干预空间,这些问题给宏观经济的决策带来了不确定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国民经济生产的方方面面,大量经济活动以大数据形式记录下来,使人们可以及时、精准、低成本、高颗粒度了解一个行业、一个领域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情况,丰富的数据资源为使用大数据方法构建宏观经济指标创造了可能。推动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宏观经济指标具有重要作用,一是立足重要的政府数据资源,可以实现更丰富更准确更及时的经济政策调控;二是非传统经济指标对传统经济形成有益补充,成为新兴经济的指路标;三是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平台,对数字经济行为进行微观感知和精准捕获,及时评估经济政策的影响。

二、使用大数据构建宏观经济指标的可行性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为31.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4.8%,电子商务、在线搜索等互联网平台与传统经济活动的耦合度不断提升,经济活动的频率与节奏不断加快。这种背景下,传统的统计调查数据和宏观经济指标已经难以跟上经济活动的变化节奏,无法全面反映宏观经济的全貌;电商平台、搜索平台、社交媒体以及政务信息系统汇聚了海量的社会经济活动行为大数据,这些数据从微观层面将社会经济活动的各种细节记录下来,具有粒度细、精度高、更新频率快等特点,为经济活动分析提供了新的素材。此外,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技术等新型处理方法的发展,为深度分析海量的经济数据提供了有力工具,这些都为使用大数据方法构建更快、更准、更灵活的宏观经济指标创造了可能。

国际上,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商业公司均已开始使用大数据手段构建实时高频宏观经济指标。如,美联储费城分行成立经济实时数据研究中心,很多实时的宏观经济指标,如GDPplus、经济周期指数等。意大利央行和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共同成立“EuroCoin”项目,构建实时反映欧元区经济状况的月度经济指标,提供比季度GDP更加高频的统计指标。英国的数据服务商IHSMarkit公司提供全球多个国家的GDP增长率的实时监测结果。

大数据宏观经济指标也是学术界的前沿探索方向。麻省理工学院的“十亿价格项目”(BPP)收集近60个国家的网上交易数据,根据商品的价格不断变化来进行通胀指数的计算,衡量22个国家的日、周通胀指数,用于实时监测物价走势。芬兰阿尔托大学成立实时经济Real-timeEconomy项目,目前该项目正在拓展到欧洲多个国家,旨在推动各行各业(包括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数据融合,提供各类实时经济指标。清华大学经济研究所的iCPI项目,通过爬取线上购物数据,使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编制高频物价指数,日、周和月度统计结果。

在互联网领域,谷歌应用搜索指数预测失业率、旅行目的地、消费者信心等,该方法此后被多国学者借鉴,用于实时预测GDP、CPI、失业率、房价等宏观经济指标。阿里、百度、360、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企业也都推出了基于自身数据的趋势指数,作为政府和企业掌握社会动态和经济发展趋势的工具。

综上,大数据宏观经济分析已经成为国际上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要发展方向,使用大数据构建宏观经济指标的条件在我国已经日趋成熟。

三、使用大数据构建宏观经济指标的优越性

(一)拓宽了信息获得的广度和深度

统计抽样只是为了在技术受限的特定时期,解决当时存在的特定问题而产生的,样本数据具有随机性,且存在人为干预空间。大数据时代,得到的数据可能就是总体本身,例如,就物价而言,每一笔在电子商务网站成交的交易信息都有记录。大数据带来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论变革,随着信息量的极大扩展和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经济分析可能从样本统计时代走向全数据时代。海量数据的出现推动了数据分析工具的进步,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手段被引入至经济分析领域,用于对全量数据进行分析,扩展了传统统计分析模型对宏观经济分析的深度,并且大大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提高了信息获得的速度和时效

传统经济分析使用的数据往往采用人工收集,时效性差,如统计局公布的GDP往往是1个月的滞后期,反映全面经济社会状况的统计年鉴的滞后期会达到3个月以上,不利于及时了解宏观经济形势并制定经济政策。基于大数据构建的宏观经济指标,其使用线上实时信息,能够反映当前经济活动的现时状态,为更快预估宏观经济提供了可能。例如,MIT的BPP价格指数在雷曼兄弟破产后三天即监测到美国实体经济出现通缩(传统计算结果于三个月后才)。2020年春节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消费场景大量关闭,导致传统的CPI指数难以及时反映物价变化,而清华大学构建的iCPI指数使用线上数据进行物价监测,在3月1日就及时了1、2月份的物价指数。iCPI的及时对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稳定中国经济发展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提高了经济统计的表达维度

传统的宏观经济指标具有固定的分析模式,如常用的经济指标有GDP、CPI、PPI、失业率等,个体之间的差异均被抹平在统计信息的平均数据之中,随机采样不适合考察子类型情况,难以表达个性化、多维度的经济动态,不利于决策层对地区、行业或某一群体进行精准施策。政府需要更好地解决某些时候依赖平均值的指标所掩盖了的具體发展趋势问题。例如,如果当成全国性的问题去处理失业问题是不科学的。就业趋势随着种族、地域、性别及教育程度而差别很大。依托互联网数据构建的宏观经济指标,摆脱了传统经济研究集中在国家总量数据、行业总体数据等非细化数据的局限,可以开展微观层面更加具体的经济研究,例如,阿里平台汇聚了10万余种具体商品的交易数据,可以分析高端商品消费、个性消费、判断消费升级情况、重点产品消费情况,监测重点城市的消费发展情况,进而分析消费活跃指数、国际贸易情况等。

(四)增强了应用场景的适应性

传统的调查数据须根据预定的问题进行收集,在严格的统计抽样规范下形成。而大数据是用户使用过程中自动被记录下来,不需人工调查和搜集,用于经济分析的数据是通过算法等技术手段提取出来加以整理获得,能够根据场景的需求迅速进行变化。如,基于移动终端位置定位数据、遥感数据、社交媒体数据、搜索引擎数据、电商交易数据开展旅游、价格、人口、就业、需求侧、市场行情、消费等方面的分析和预测。

四、使用大数据构建宏观经济指标的实现路径

使用大数据构建宏观经济指标,主要有三种实现路径。一是使用互联网开放数据构建经济指标,二是使用数字经济平台数据构建经济指标,三是使用传统经济治理部门(行业)统计数据构建经济指标。

(一)基于互联网开放数据的宏观经济指标

使用互联网大数据构建宏观经济指标主要采用爬虫技术从互联网商业平台上获取公开数据,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构建宏观经济指标。以清华大学iCPI编制为例,首先选定一篮子商品代表物价总水平(iCPI商品篮子类别总体上和国家统计局CPI保持一致,商品和服务篮子共分8个大类、46个中类、262个子类),采价主要从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等大型B2C在线购物平台,选取这些平台上质量合格、销售量大、比较稳定的商家。价格采集通过程序自动完成,在指定时间、指定网站、指定位置自动采集所需要的数据。然后,算出固定篮子里的代表规格品价格水平的变化率,得到相应的指数。这种方法使得在线价格指数的实时更新成为可能。与此同理,可以利用互联网招聘数据构建就业指数等。

(二)使用数字经济平台数据构建宏观经济指标

数字经济平台数据主要是指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平台企业,根据其数据特性,构建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指标数据。如阿里依托其电商交易和查询数据,推出了网购核心商品价格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小企业活跃指数等具有宏观经济属性的统计指数。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数据构建一系列指数,分析区域电商经济发展趋势、国内外消费趋势以及进出口贸易的状况。

(三)依托传统政府部门统计数据构建宏观经济指标

目前,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已经根据职能需要建设业务数据系统,如税务的金税系统、市场监管总局的法人信息库、海关的金关系统等,这些是与经济治理相关的国家政务信息基础数据资源,也是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基于自身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工作,满足其自身履职和决策支撑需要。汇聚此类数据及其分析成果,形成基于政务信息数据的宏观经济指标,也是使用大数据构建宏观经济指标的一条重要路径。例如,市场监管总局基于国家经济户籍库有关数据构建了“企业发展工商指数”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等,基于国家信用、用工、社保、税收、海关等数据构建区域信用、人口变动指数、产业集聚(发展)、外贸等经济指标,这些均能作为经济先行指标。使用互联网开放数据的特点是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局限性是技术获取难度大、维度受限。使用数字经济平台数据的特点使是获取难度低,局限性在于覆盖性和代表性不足,可能存在样本偏差。使用政务数据的优点是与宏观经济耦合度高,专项数据完备,适合宏观经济统计需求,局限性在于相对时间延迟大,对于微观经济行为的捕获性不强,部门存在“数据壁垒”。

五、使用大数据构建宏观经济指标的政策建议

(一)推动经济数据共享

国家层面推动对政府、企业、社会等方面经济大数据全面汇集,根本上提升政府决策对于全社会经济活动的感知能力。一是接入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等的传统经济金融数据,宏观统筹行业龙头企业的数据,如电力、交通物流、支付清算数据。二是有针对性地收集政府经济相关部门的政务信息数据。三是接入电商、招聘、中介、搜索指数、舆情、工业互联网等动态高频的互联网大数据,感知经济发展的微观行为与高频动态。

(二)推动建立大数据宏观经济指标体系

围绕经济发展、物价水平、民生就业、国际环境等领域,使用网络搜索、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终端定位、电子支付、龙头行业及政务信息资源等大数据,探索构建高频宏观经济指标体系。通过系统论视角,挖掘多重经济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经济发展与优化治理动态关联指标体系,使用计量统计、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建立具有经济预测预警、风险防控意义的经济治理指标体系,为优化经济治理提供全视角、系统化的决策支撑。

统计分析宏观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金宏工程 宏观经济 电子政务 信息系统

一、地区金宏工程的必要性

⒈地区经济发展已离不开全国、全球经济形势分析

近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形成统一市场,并与全球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国,成为外贸依赖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今天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与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更准确地认识宏观经济形势已成为地方经济工作的领导者迫切的愿望。地方金宏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地方干部经济趋势的洞察力与政策的远见。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决策空前的复杂性,全球金融、市场、技术、贸易、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交织在一起,都在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地区经济政策的制定已发展为需要大量知识与信息的专业化工作,政府日益感受到专业化宏观经济研究工具的必要性。金宏工程将为地方政府提供透视宏观经济形势的工具。

⒉地区经济规模增长需要宏观管理

20多年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变革使地方经济的规模增长了几十倍,很多省市的经济规模已超过一些中等国家。地区经济的协调管理任务越来越重,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区经济也需要有宏观的统筹管理。金宏工程将成为地方政府制定地区发展规划、经济问题研究、重点投资项目管理、经济政策制定的辅助工具。

⒊地区经济管理需要合作交流平台

地方金宏工程同时是政府对上对下对内对外进行同行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地方政府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央政府的政策、规划、发展意图,中央政府需要了解地方的实际情况、政策反应。地方金宏工程作为上下级业务的直接沟通渠道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地方政府还需要与兄弟地区之间交流,相互学习,促进合作。金宏交流平台也可成为本地区上下级之间、部门间经济问题研究讨论的工具,良好的讨论与交流的环境会促进研究讨论的深入。

⒋金宏系统是干部学习经济管理知识的课堂

金宏系统将成为地方干部学习现代经济知识的良好课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各级干部提升经济管理的水平,金宏信息系统将成为干部学习宏观经济知识、理论、分析方法的一条捷径。丰富的金宏信息能够扩大各级干部的经济视野,多视角的专家观点有助于提升各级干部的经济洞察力,政府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干部水平

的提高。

二、地区金宏工程的定位

⒈以应用为中心

金宏工程应是一个实用系统,其风格应当质朴无华。为防止分散精力、影响效率,该实用系统应去除华而不实的内容。金宏工程的重点在业务应用,不能做成是没有业务重心的、无主题的信息共享。明确的业务贡献是对其评价的唯一标准。

⒉以人为中心

经济决策、经济问题研究是只有人才能胜任的工作,计算机是无法替代的。金宏工程不是一个替代人的自动化业务系统,而是一个辅助人、帮助人的工具。它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优良的资料组织和方便的工具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金宏应用的一切效果都要通过使用者的效率提高来体现。

⒊以方便的统计数据支持为基础

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金宏信息系统的基础,金宏数据库强调的重点是数据的连续性、可比性。经济分析对数据的要求很严格,数据宁可少些但要规范可靠,全国的数据要权威,本地区的数据要保证标准一致性。要先保证常用数据可靠与方便再考虑数据的扩展。

⒋以专业水平精选资料

金宏信息系统的重要作用不仅是提供规范可靠的统计资料,还在于其提供精选的文字资料信息。有效的经济研究依赖深刻的思想,从外部获取思想的营养是不可或缺的。在互联网上很容易检索出成千上万条资料,难题是怎样挑选出价值高的内容。金宏工程应强化精品的筛选能力,要让用户在宝贵的时间内看最有价值的内容。

⒌在应用中与用户一同成长

金宏工程的实施必须要符合中国现有的实际应用环境。宏观经济分析研究对于大多数政府官员来讲还是新事物,用户需要有一个学习与适应的过程。项目建设应当由浅入深逐步开展,起步功能不宜过多,以免分散精力。金宏系统的功能应当在应用中按需扩展,让系统在应用中与用户一同成长。

三、地区金宏工程的核心内容

⒈规范的经济统计数据库

统计数据库是金宏工程的核心内容。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成为宏观经济研究的基础,没有准确的数据,经济研究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地区金宏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应包括外部数据和本地区数据两部分。

外部数据主要是组织全国的宏观经济数据和全球主要国家的经济数据,数据的来源要有权威性,并要有长期维护更新能力。数据的组织方式应便于进行统计分析、时间系列分析、经济模型建立等应用。由于各地区金宏工程的外部数据基本相同,可以通过联合采购来降低成本。

在地区金宏数据库中,本地区经济数据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地区经济数据与宏观统计数据比较能够更清楚地认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为了观察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绩效,政府领导都十分关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数据。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中,区域经济数据非常重要,一地的经济发展与所在的区域经济环境特点密切相关,例如本地区的重点产业。

金宏数据库建设应根据本地区特殊需求来组织内外数据,形成自己的特点,没有特点便没有应用。

⒉经济新闻与形势分析

经济的发展是非线性的,仅靠统计数据进行预测则有效范围十分有限,各种政治、军事、技术、金融、贸易、文化的重大事件都可能引出经济发展的拐点。因此,经济活动的领导者都非常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关注重大事件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作为事后结果反映的统计数据是不会剧烈变化,但是经济新闻、形势分析及重大事件影响力分析却变更很快,成为需要经常阅读的内容。

看透重大事件对未来经济的影响,对各领域经济领导人都是一个挑战,这也是各级政府领导所十分关注的。金宏数据库可以汇集多方面专家从不同视角提出的分析,帮助用户提高对未来形势的预见力,及早发现机遇、防范风险、提高应变能力。学习专家们的分析逻辑是提升经济理论水平的捷径。

⒊研究成果与专家观点

今天的经济问题研究早已不能只靠自己的力量而为之,需要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与外部观点的启发,研究成果与专家思想库是获取前人思想与外部启发的重要来源。尽管互联网可以检索海量数据,但却难以筛选出有启发性的思想精品,粗制滥造的资料会耗尽注意力,并且让人找不到感觉。提升阅读资料的精品率成为金宏工程必须解决的问题。

金宏工程可以通过专业机构网与专家网的线索来提升精品率,尽管专家讲得也不见得全对,人们还是相信专业机构与专家的文章,其精品率要高于一般作者。以专家思想为主的资料库带来的知识含量及启发作用常常会远大于未经过严格筛选的普通文集。在一个专家集中的网上社区内,同行评价的力量会吸引高水平资料的聚集,并激励专家提升文章的质量;专家社区还会成为吸引新专家加盟的一股力量。研究成果与专家思想库对于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水平有重要帮助。

⒋经济法规与宏观政策

在地区对宏观经济的研究中,国家的经济法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经济政策是地方政府必须要参考的内容,在金宏工程的建设中应当包括这部分内容。已有一些商用信息服务机构在做这类工作,因各地的需求是一致的,可利用统一外包来降低成本。

⒌经济地理系统

经济地理系统是可列入地方金宏工程的新内容。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以往的宏观经济系统中通常并不包含经济地图,现在很多技术障碍逐渐消除,经济地理系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青睐。经济地图能够显著提升经济资源在空间管理上的直观性,在地区规划、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有重要作用。经济地理系统会成为金宏工程的新亮点。

四、金宏工程对决策研究的支持

⒈以综合性的资料优化人们的经济判断

金宏信息系统通过改善工作人员接收信息的质量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正确的决策一方面取决于决策者的见识与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决策者获取资料的全面与准确。决策失当常常与不能从多视角观察问题有关,金宏资料库着重从改善资料的综合性来减少因信息过于偏差带来的决策失误。

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使得市场经济规模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各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面对着中国经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新局面,领导者仅凭一己的经验就对重大经济问题拍板是十分危险的。金宏数据库对地方经济决策的帮助首先体现在提供资料的综合性与系统性。金宏数据库注重按规范化的观察视角组织信息资源,引导用户全面地思考经济问题。

统计数据是宏观经济的基础,保证经济统计数据的覆盖面与精细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地区经济研究而言,统计数据应细分至地级城市,产业统计应细分至40多类,世界经济数据应包括经济较活跃的50个主要国家;为便于今后的经济模型分析,可按年度、季度和月度来组织时间序列数据,应当有足够的时间跨度使时间系列的分析有参考价值。

⒉按政府工作习惯组织资料

金宏工程的主要用户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应用也是为了业务工作的需要,因此金宏资料的分类、口径、命名符合政府工作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效率,而且便于交流。

为了进行基本经济形势分析,工作人员需要从金宏数据库中获得如下内容:

――主要经济统计数据;

――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

――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与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与政府经济政策。

根据政府经济决策工作的特点,金宏数据库可按产业、财税、金融、外贸、外资、体制等六方面组织环境信息。

⒊提升资料的启发性

为了深入地研究经济问题,提出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工作人员需要参考他人的经验与智慧,金宏数据库以如下内容来提升启发性:

――专题经济研究报告(政府与社会的经济研究机构);

――国际经验(国外研究机构报告);

――兄弟地区经验(特别是采取的政策措施);

――专家观点(不仅包括专家的文献,还可以直接咨询)。

金宏数据库可通过与一些成熟的宏观经济信息服务商合作的办法提供相关的服务。金宏工程需要认真组织、挑选、引进最合适的内容。

⒋以多视角模块来增进思考的全面

为便于工作人员使用资料,金宏资料宜按政府工作的习惯组织为若干经济模块。资料模块化的好处一方面是使相关资料更集中,便于查找与使用;另一方面是思路引导,使人们清楚是在以什么样的视角观察问题,认识思考的局限。

常用的经济模块为如下:

⑴宏观经济模块。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投资消费、物价就业等方面的信息,包括相关部委局等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经营部门的信息资料。

⑵区域经济模块。包括各省市地经济发展信息、各地方政府工作经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老工业区、西部开发等信息资料。在区域经济中要细化至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信息。

⑶产业经济模块。应包括我国40多类产业经济的状况,核心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产业经济研究等的信息资料。

⑷外资外贸模块。包括外资在华投资、经营状况,我国对外出口、对外投资状况。

⑸世界经济模块。反映世界主要经济国家、经济区域的最新动向,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教训。

模块化资料综合了数据,又有分析,为学习与研究应用提供了方便。

⒌以经济地图增加经济的整体感

在地方政府的经济规划、投资管理与经济问题研究中,引入地理系统技术是一项重要改进。经济地图能够大大提高与空间有关的经济现象的直观性,能够帮助人们更快地发现问题、更有效地表达现状与规划的布局。让情况“一目了然”本身就是对管理效率的一种提升。地理系统在宏观经济分析、发展规划制定中的应用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应用机会一定会很多。

五、金宏系统用户需求特点

⒈领导更关注外部信息

⑴层次越高,视野越广

领导的层次越高,越需要关注外部环境。在统计数据方面,政府领导通常关注大局数据,关注整体的业绩。主管经济的领导大都很有数据感,会非常关注能够进行地区间比较的数据,关注其他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数据,以便了解本地区发展的排位;在文字资料方面关注经济形势分析、经济新闻点评、国家政策及领导讲话。

⑵层次越高,时间越少

地区政府领导的普遍特点是时间极为稀缺,他们是阅读机会成本最高的用户。领导人有着广泛的信息渠道:听取汇报、内部文件、上报资料、人际关系网等。他们的日常工作并不用依赖金宏系统,很多领导并不亲自使用网络而是通过秘书上网查询资料。领导从不缺少可阅读的资料,他们缺少的只是阅读时间。对资料的精选、精选、再精选常常是领导最突出的要求,精炼简明的分析报告或者一句话式的新闻要点是很受领导欢迎的。

⑶领导的带动作用

随着干部队伍的知识化,已有越来越多学者型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会带动更多干部直接使用金宏工程资料。作为专家的领导人自会关注专家思想库,金宏工程方案应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⒉业务人员关注专业性

⑴与业务工作的紧密配合

业务人员会从业务工作实际需求来看待金宏工程,需求最多的当属地区发改委(局)、财政厅(局)等综合部门。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业务,他们需要适合自己专业的“仪表盘”,例如经济分析、地区发展规划、投资项目管理等;他们希望金宏能与其日常业务挂钩。

⑵关注经济形势分析

业务人员对经济形势分析、经济新闻评论都十分重视,特别是发改委的干部,要承担经济形势汇报的任务,准确描述当前的基本形势是业务干部的基本功。金宏工程应能提供更深刻的内容帮助干部提升把握经济形势的能力。有关业务人员会用更多的时间来看电子版资料。

⑶需要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业务人员是统计数据利用率最高的用户。统计数据库对一般性的应用容易满足,但若要对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数据几乎总是不够的。深入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常常需要由研究者专门搜集,优秀的研究者通常都有更好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及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工具的能力。因此金宏系统要便于用户扩充数据,并配备常用统计分析软件工具。根据本地区经济工作的特点,金宏统计数据库的内容应多向业务部门关注的领域倾斜。

⑷注重向专家、向外部学习

政府经济工作的研究人员都非常重视研究成果与专家思想库,例如在政府经济工作中会碰到地区发展规划化、产业发展方向、投资项目选择等诸多问题。业务人员需要对这些问题尽快拿出自己的意见,为此业务研究人员需要经常从专家思想库、行业分析报告库中吸取知识、开阔思路、扩展视野。金宏信息资源应当为这些工作带来有力的帮助。

⑸关注与上下左右的交流

政府业务研究人员十分关注与上级的沟通、与同行间的交流,金宏交流平台对他们很重要。他们希望金宏工程提供的数据资料的口径、分类应当符合政府工作的习惯,这样才便于政府内部推广,便于业务人员与上下左右同行对话。

⒊文秘工作关注操作效率

⑴大量的引文查对工作

政府日常工作中一项经常的任务是文件、报告及领导讲话的起草。起草文件不仅有思想内容上的工作量也有许多形式上优化的工作量。文秘人员将承担大量的文件引用与上级讲话的核对工作,希望能获得金宏系统支持。

⑵PPT制作、图表制作、排版

文秘人员常常会接受如数据核准、图表绘制、投影PPT制作及印刷排版等任务,这些形式优化的任务会耗费文秘人员许多时间,他们希望从金宏系统中获得一定帮助。

⑶资料查询与管理

秘书常常承担着为领导收集资料的责任,所以希望金宏工程有着更好的用户服务功能,如个人资料管理、自动摘要、自动翻译等,这些改进的着眼点都在提高工作人员各种操作的效率。操作效率的提高是文秘人员的关注点。

六、让金宏系统更实用

⒈结合发改委的业务启动

金宏工程的难点不在于能否启动,而在于能否站稳脚跟、持续地生存。金宏工程与发改委的业务相结合推进是金宏工程早日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捷径。可持续的金宏需要有可持续的运维费用,政府的行政经费是通过部门业务渠道下发的,只有在部门业务中实现了可持续的效益才能获得可持续的经费支持。

发改委的工作与金宏工程的相关度最高,也是金宏工程创造业绩最有条件的部门。金宏工程不要去追求虚无缥缈的宏观效益,应当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工作改进开始,先在发改委的工作中扎下根,做出贡献,再去讨论更大的发展。

金宏系统在发改委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机会很多,这也是大多数地方金宏工程都由发改委牵头的原因。地方发改委是工作异常繁忙的部门,很难抽得出骨干认真研究金宏工程的问题,主要领导无暇过问会大大削减金宏工程的实用性。让政府领导认识金宏工程对发改委工作改进的重要贡献十分关键,领导者真重视,金宏才能真实用。金宏工程的IT领导人必须要认真学习发改委的业务,信息系统的领导者只有成为业务专家才做得出真正实用的系统。

⒉与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相结合

在国家2002年关于电子政务的17号文件中,除了列有金宏工程外还列有作为四大基础数据库之一的宏观经济数据库,该数据库由国家统计局牵头实施。宏观经济数据库与金宏工程有着很高的相关性,地方政府将这两项工程结合起来实施会带来很大的益处,不仅能加快进度、节约成本,还能提升应用效果。地方宏观经济数据库的重要任务正是构成了地方金宏工程中的本地数据资源库,而地方金宏工程正为该库的应用创造了环境。地方统计局带着这项任务参与金宏工程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情,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将这两项工程合并起来推进。

⒊充分利用商用宏观经济数据资源

通过外购来完善金宏工程的宏观经济信息资源是实现金宏工程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建设的有效措施。在地方金宏工程中,国家宏观经济的统计数据、世界经济数据、经济形势的定期分析、经济新闻专家评论、专家思想库及行业数据库等内容都可以从国内市场上订购或外包而获取,这种可外购的数据资源会占到金宏数据资源的2/3。充分利用可外购的宏观经济信息资源会使地区金宏工程的建设难度大大化简。

外购数据资源的好处不仅在于数据资源能迅速到位,更重要的是能实现数据资源更新维护的稳定。一次数据收集并不难,难的是建立稳定的数据更新维护机制。目前国内已有一些机构如中经网、中宏网、国研网都在开展稳定的宏观经济数据的提供业务;随着用户的增长与经验的积累,其数据维护质量已越来越好。通过外包的办法来保证宏观经济信息资源的稳定服务是十分经济有效的办法。

⒋先易后难、先简后繁

金宏工程与面向业务操作的自动化系统不同。自动化业务系统的目的是替代人的操作,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越低越好;系统运行流程是标准化的,结果与操作人无关。金宏工程则不同,它是辅助人工作的,最后成果是由人做出来的,成果的质量是由使用者的水平决定的,这就要求使用金宏工程系统的工作人员有很高的业务水平。

金宏应用的总效果取决于应用者水平这一基本特点使用户培养成为一个关键问题。金宏系统需要与应用人员的相互适应;金宏应用的主动权在用户手中,作为用户手中的工具,太过复杂的功能会带来过高的学习成本,极易招致用户的反感而得不偿失,因此从简单的应用入手根据需求逐步增加功能将会受到欢迎。系统的功能与用户的能力需要在互动中一同成长。

⒌保密级别宜低不宜高

金宏系统虽然主要是政府内部使用,但是其保密级别还是低一些为好。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并不需要依赖保密资料,金宏工程的资料大部分来自外购,其余来自地方统计部门,都是能够向公众开放的数据。金宏数据库密级降低并不影响用户自己业务系统的高保密要求。

金宏工程密级就低不就高有许多好处,低密级会明显降低开发与运维成本,加快工作的进度。成本降低不单指系统保密的软件、硬件的经费节约,还有保密制度检查带来的行政成本的节约。过高的保密要求是工作人员沉重的心理负担,轻装上阵更容易发挥IT人员与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容易创造更多的效益。降低保密级别还有利于地区间金宏工程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业务交流越多进步会越快。

⒍注意解决好系统运行维护经费

电子政务项目的可持续性并不在于初期投入的规模,而在于运行、维护、改进工作的持续稳定,因此运维与改进的经费保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电子政务项目会因为初期投资不足而无法开展,但因缺少运维经费而萎缩、停滞的系统比比皆是。

确保运维经费的根本措施是创造足够的效益,效益要大于投入而且要与部门的经费渠道挂钩,要让管理部门看清楚确实有效益。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投资规模与效益要匹配,项目并不是初期投入越大越好,过大的建设规模会带来运维经费的上升。一旦效益跟不上会带来运维经费的削减,进而引发效益再下降的恶性循环。较为稳妥的策略是初期慎重投资,分期建设,依据效益需求扩展系统。让投资规模与效益匹配,边建设、边改进、边完善,金宏工程只有建立效益信誉才能得到政府经费的长期支持,以实现金宏业务的长久生存。

七、利用市场资源提高金宏工程建设效率

⒈利用市场资源降低成本

在信息资源市场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主要是通过提高资料的再用率实现的,资料服务的质量也因用户规模增加而提高。在宏观经济信息服务领域中,各级政府、金融投资机构、大型企业的需求有很大的同构性,这种一致性的需求促成宏观经济信息服务市场快速成长。地方金宏工程建设利用这些市场资源是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好办法。信息服务企业,特别是成规模的企业具有更好的服务质量与稳定性,它将资料的提供发展成为一项专业化的产业,这是临时机构永远做不到的。

⒉利用企业机制整合信息资源

在对信息资源的整合方面,市场渠道常常有着特殊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自企业的激励机制。长期效益的追求使企业将信息资源的整合变为一项专业化的业务,资源与知识的连续性积累机制使企业能越做越好。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不如意的重要原因恰恰在于缺少这种激励与积累机制。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信息服务市场的规模正在迅速成长,仅各地金宏信息资源服务的需求就已构成不小的规模。只要不是涉及保密信息,金宏工程利用企业来进行资料整合会有更高效率。

⒊政府与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

在地方金宏工程建设中,政府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政府对企业的依靠不仅仅是软件开发,更重要的是外部数据资源的长期支持与维护。这就需要建立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此选好合作对象非常重要:应当选择在此领域有经验、有着长远战略的企业。

信息资源服务企业也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政府是信息内容服务业的重要用户,服务规模会越来越大。企业有必要认真研究政府的业务特点,将信息服务、软件服务真正做到点子上。

八、推动金宏工程的标准化建设

⒈建立标准化的核心模块

标准化是提高业务效率的基本措施,不仅可以显著减少重复开发,还可以提高质量。在金宏工程中首先应推动核心模块的标准化,虽然不同地区政府会有不同的需求偏好,但主要的功能还是大同小异。如果地区政府能联合开发核心模块,尽量利用成熟技术,那么他们不仅会有效节约各地成本,而且软件质量也更容易得到保证,维护与相互交流也更加方便。

⒉建立标准化的交流平台

政府间宏观经济业务信息交流是很重要的,不仅有各地方之间的交流,还有对上与对下的交流,目前还没有机构来设计与推动这种交流平台。在国家有关机构未能制定统一标准之前,也可以制定临时性的、非的简易平台;借助于企业推动,有效的交流功能常常不需要复杂的条件。

⒊完善金宏数据标准的细节维护

金宏统计数据标准主要取自宏观经济数据库的标准,这里强调数据标准的重点是指地区间相互交流共享的数据。为使相互交流、共享通畅,需要经常进行细节上的协调,这种工作如果不的话,则可以委托第三方来协助。

⒋标准化推动越早成本越低

标准化建设开展越早阻力越小,效果越好。如果等到各地金宏工程建设都木已成舟之后再做标准化,那么标准化建设的阻力就大了。目前地方金宏工程建设并没有明确的行政统一管理,其标准化要通过协商来推动;早协商、早讨论对地方金宏建设更有利。

⒌推动商用数据库接口的标准化

标准化的建设还应扩展到为地方金宏提供信息资源的供应商。目前能够提供宏观信息资源的企业很多,这给地方金宏工程进行资源整合带来困难。地方金宏工程应当提出统一的接口标准,来阻断来自不同供应商的连接复杂性,使信息资源的采购更顺畅与方便。

⒍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将为推动标准化做贡献

标准化对地方金宏工程建设十分重要,中国宏观经济学会愿意为此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者说明:宏观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简称金宏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一期重点工程十二“金”项目之一。在国家金宏工程的带动下,各地区金宏工程的建设正在逐步开展。地方政府对金宏工程的应用需求虽然与部级应用有许多不同,但各地区之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地区之间组织金宏工程相互交流,促进知识、数据及软件的合作共享将会大大加快地区金宏工程的建设。

为推动地区金宏工程相互交流,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组织在京部分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地区金宏工程的建议》;希望通过交流、共享与合作,帮助地方政府的金宏工程建设少走弯路、早创效益,以推动宏观经济科学理论与应用在中国的推广。

附课题研究专家组名单:

课题负责人:

王建(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课题组长:

胡小明(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

课题组成员:

董宝青(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推广应用组副司长)

霍丽骊(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原巡视员)

吴玉(国家发改委高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

陈禹(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

周海春(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体改所副所长、原信息部主任)

顾平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电子政务博士后)

林明金(北京市信息中心总经济师)

梁定强(东软公司资深咨询顾问)

李凯(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中经网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