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教学资源库 课例 盈利能力分析

随着互联网及无线通讯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得以显现,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模拟、项目、案例等教学策略的普遍推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是深化职业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围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展开研究,力图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囊括多重多样的教学资源,可以根据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选取相应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领悟内在原理,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具体优势如下: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案例库的使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使用习题库可以及时巩固学习内容,掌握已学知识点。

二、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策略

(一)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经济环境在迅速变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然而学生的理论学习相对滞后,如何在现实工作中处理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这些教学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多样化方法的组合对于《财务报表分析实务》这门实务性强的课程来说是较为有效的策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采用理实一体的架构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架构,达到二者有效互动、融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的基本思路。

首先,明确学习任务。根据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其次,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备用。再其次,按照案例导入新课――理论内容的学习、实训――根据已学内容设计运用性项目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步骤实施理实一体化。

三、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课例――盈利能力分析

(一)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指针,本专题将掌握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作为知识目标,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衡量指标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案例教学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规范表达、沟通合作、严谨实务、独立思考的品质。其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分析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二)设计构架

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架构,安排一个理论任务,两个实践任务,一个理论任务也就是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首先以财务辩论创设情境,引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其次,通过微课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最后,通过真实公司的案例资料练习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三)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主要分为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理论学习、实训巩固、应用拓展、项目作业布置几个方面。

课前准备。教师主要根据课程内容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找到适用案例、Excel财务分析模板、微课课件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主要是划分讨论小组,从上市公司中选取分析对象。

问题导入。课堂开始时,创设情境,将教学资源库中的案例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目的是为了发现矛盾,导入问题。教师首先创设投资方案选择的情境:我公司现有一笔大额闲置资金可使用,投资部的两个项目组分别提出了对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厦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公司的投资方案,假设你是公司的决策人根据利润表数据做出决策并说明原因。之所以采取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们深入思考,发现不同答案。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每个小组分别做陈述发言,说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决策依据。老师根据不同的决策依据,引导学生思考哪个到底应该如何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根据什么指标来判断,由此引入新课――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

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就是本次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其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是教学重点,而其对应的分析是教学难点。

理论学习。选用财务报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微课课件给学生播放,通过多媒体将理论知识更为形象生动的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观看微课课件后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实训巩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习题库中抽取相关题目让学生计算并分析,巩固已学习的知识。为了提高效率,达到更好的效果,采取分组速算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计算出指标值后,如何进行对应分析成为一个难题。通过指标含义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分析结论。

应用拓展。根据课堂伊始的导入案例的相关资料,根据所学内容对徐工集团和厦工集团两个公司进行盈利能力的分析,并作出投资决策。每组派代表对投资决策进行陈述,教师对学生陈述进行点评和讲解。

项目作业的布置。指导各组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展开对真实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分析,做出分析报告、过程综述等物化成果。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Excel分析模板得出指标值,做出图文并茂的分析报告。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课程地理教材 案例教学 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是新课程地理教材的一大亮点。在教材中,案例的呈现是以某一区域为载体,学生通过对案例负载的信息进行提取、认定、判断,提高空间定位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从而掌握“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一、培养学生空间定位的能力

空间概念的强弱、空间思维能力的高低,是地理能力强弱的一种表现。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大量案例存在,并且每一案例的设置总是以特定的区域为载体。所以,培养空间定位能力是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是解决案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的信息来源。如果空间定位不准确,思维就难以展开或误入歧途,问题的解决也就难以深入或出现偏差。

首先,要重视教学挂图的使用和要求学生动手绘图,帮助学生形成地图的概念。其次,要求学生识记一些重要的经纬线经过的地理事物,如0°经线穿过的点有伦敦、直布罗陀海峡东侧、几内亚湾,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0°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识记一些代表性城市的经纬度,如杭州的地理坐标为(30°N,120°E);识记一些代表性事物的分布范围等,如棉花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最后,要教给学生空间定位的方法,如人教版必修三案例《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中,可以通过如下的空间定位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如下图),进而分析东北农作物的品种、农业生产布局的特点、农业发展方向等。可见,准确的空间地位是解决案例中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二、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

1.注重案例中文字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案例中提供的信息,不是对解决问题都有用,甚至个别信息是起到干扰的作用,因此能否通过文字材料获取有效的信息就取决于学生提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的强弱。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并强调文字材料中的关键词,如一些重要的条件词、中心词、某些关键的修饰词等。例如在人教版必修3案例《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中提供的资料:“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了传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热潮,并持续至今。在日本国内,由于传统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国内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问题:分析日本这一阶段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从文字材料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词,因为在这个特定的年份(1985年),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升值了1倍多)直接导致工业原料、材料成本价格上升,也是间接导致日本传统产业成本增大、工业区位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忽略了该条件,仅从市场、技术等工业的区位因素来解决问题就不全面。

2.注重对案例中地图材料的分析。例如在中图版必修3案例《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为了让学生明白“由于资源和经济、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全球各国都需要实施资源调配的策略”,教材中以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为案例,分析“加州北水南调的原因;从调水工程中分析加州中部地势特征”。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加利福尼亚州水系及北水南调工程的示意图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析示意图发现: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示意图上“40°N”的这条纬线,特定的地理位置使加州南北的气候类型不同,农业发展的条件和状况也不同,因此南北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是调水的决定性因素;而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三个图例“――已成输水渠道、---未成输水渠道、泵站”和在北水南调已成输水渠道中的几个“泵站”,因为泵站就是隐含中部地势北低南高的重要信息载体。通过对地图信息的分析,提出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注重对案例提出问题的分析。只有弄清楚了题目问什么,我们才能知道从什么角度作答,该答几个方面,答什么。又如案例《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中,要求学生分析:“东北平原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什么?”从问题的分析可知,题干中提问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二是使东北平原在我国商品粮供应上位置越来越重要的原因。所以,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就必须紧扣“最大商品粮生产基地”这个重点词,从粮食生产量和消费量两方面说明原因;而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须紧扣“在我国、越来越重要”这些重点词,将东北平原与我国其他商品粮生产基地进行比较,突出东北平原商品粮生产的优势,如此问题的解决也就全面了。因此,只有弄清题目的要求才能对问题作出完整、准确的回答。

4.注重对案例中统计图表的分析。统计图表(包括数据表格、坐标图、结构图等)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地理事物,所以统计图表在新课程的案例中也频繁出现。如在人教版的必修内容中,地理统计图表约占所有地理插图的三分之一强,其中表格4个,结构图8幅,坐标图40幅。所以在案例教学中教给学生判读统计图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案例《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中以饼状结构图来反映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1/3强,荒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3;揭示了黑龙江耕地比重高,耕地面积广,国营农场密集,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粮食商品率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三、培养学生文字表述的能力

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维状况和思维能力如何,最终都要用文字来表达。新课程中案例问题的呈现基本上都是以简述题的形式,可见新课标对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实际上学生普遍存在对文字表述能力不重视,往往出现对问题的思维方向正确,但无法用文字准确、完整、规范地表达出来,或口语化现象严重,或表述缺乏层次性、逻辑性,要点不突出,不能科学准确地应用地理术语等情况。

如在回答“为什么说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时,一位学生的答案是:“东北地区耕地大,粮食生产得多,并且人少,粮食消费得少,所以能供应给市场的就多,所以成为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从答案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学生给出的答案的优点表现在思路正确,条理性较好,不足是严重口语化,不能准确使用地理术语。在教学中,教师要耐心、持之以恒地督促学生注重基本原理的表述、文字的锤炼、答题的层次等,如敦促学生将“粮食生产得多”改为“粮食产量大”,“人少”改为“人均耕地多”,“能供应给市场的就多”改为“粮食商品率高”,等等,以帮助学生突破文字表述的鸿沟,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四、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把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达到新课标对地理学科“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素养”的教学要求,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依据课标,新课程的教材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案例,设置源于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等的情景和热点,提出新颖的设问等来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如结合案例《能源的开发――以山西为例》,让学生关注世界的能源问题和中国的能源安全;结合案例《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及影响,并结合广东省“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建设,理解产业转移对我省、我市的经济影响,等等。可见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借助案例向学生讲解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外,还要有目的地将地理基础知识与社会生活有机联系。如在学习等高线时可以拓展到如何修建水库、盘山公路,如何选择宿营地,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如何逃生,等等;在学习太阳高度角时可以拓展到南北方的楼房间距的问题,不同地区的太阳能热水器在一年中的调节角度问题,等等;在学习交通运输这部分内容时适当补充近年来我国的一些重要铁路工程,如青藏铁路、南昆铁路,并分析青藏铁路建成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南昆铁路的修建的经济意义和对我国边境贸易、联系珠三角等方面的作用;在学习世界贸易格局的内容时联系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对全球经济影响的问题,等等,在案例教学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对高职国际商法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选取和应用案例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教学改进建议,以期更好的为高职教学服务。

关键词:高职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法;应用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创造了案例教学法。它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把要解决的问题以文字描述的形式加以典型化处理,供学生分析、思考、讨论、评价,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掌握目标知识,形成并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国际商法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领域即是说作为一名教师,教会学生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在国际商法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使掌握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传播转为根据设定的条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与积极性,通过解决设定的问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和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从而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高效准确的掌握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了学习的能力,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才能散发出活力。

2、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一些岗位实践可操作性差的课程和专业就需要通过其他的辅助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而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就为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供了一种可能。案例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科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案例的选取过程中能做到注重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要求,并且达到能力培养要贯穿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这一要求。以案例引知识,以问题促能力,增加学生参与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教师分析和讲授的环节,使学生掌握工作领域的基本法律运用能力和解决简单的法律冲突的技能。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国际商法课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的选取与应用

案例内容涵盖知识面的宽与窄、质量的高与低、针对性的强与弱都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选取案例的时候也要兼顾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何等作用而定,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在案例的选取中采取“简单到典型到综合”的一个原则。具体如下:

1、简单案例的选取与应用

一般而言,在高职国际商法课程的案例应用中,简单案例多用于导入案例,其作用是用一个简单的实例告诉学生这次课我们要学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案例的简单体现在,字数不宜过多,200字左右,用简洁直白的语言直接叙述一件事,针对这件事提出3个左右的问题,用问题让学生明确此次要学习的法律能解决什么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到一次课的学习中,事半功倍。

2、典型案例的选取与应用

典型案例应用在知识点学习之后,起到加强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和加深学生对法条的理解和应用的作用。典型案例可以有多种形式,在高职国际商法课程的讲授中,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一种用于强化知识点,一种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用于强化知识的案例,在选取时要注意案例的针对性,如合伙企业的入伙与退伙、内外部转让出资的不同法律规定等,这样的案例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使学生形象深刻的记住法条知识点的目的。

其次,锻炼学生能力的典型案例的应用与强化知识的典型案例的应用就有明显的区别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在案例的设计上,只是描述一个事实,不加以问题,但不表示描述的案例不存在问题,这样设置案例的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强化知识的案例相比,这种案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难度相对就增加了很多,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熟练、灵活,因此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不仅能解决基本的法律问题,也要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就用了一种非实际操作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综合案例的选取与应用

综合型案例应用于每部法律内容的学习之后,对于相互联系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时,起到的作用在于锻炼学生对总体的操控。综合性案例提出的问题不一定很多,但解决起来相对复杂一些,例如跨国侵权案等。学生在做综合案例时不能一目了然,要综合几方面法条或几国法条才能解决一个问题,因此这种高难的案例对于老师要求也是很高的,考验教师如何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

(二)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的选取应兼顾高职教育的特色

案例的选取应注意学生的能力高低结合高职办学层次和特色的要求,案例在选取时难度不宜过高,但实用性一定要强。不论是选取的案例还是自编的案例,一定不能脱离实际,要注重贴近实际工作岗位的职责与要求,已达到有的放矢。

2、案例教学法对教师能力提出的要求

使用案例教学法就要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严格区分开,不要看似引入了案例,可是案例都是由教师一个人在分析和讲解。因此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小组内轮流发言,小组间互相评论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能力要强。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不是个别而是全员。

三、对高职国际商法案例教学提出的建议

虽然引入了案例教学法,而且几乎所有案例都给自然人和法人冠以真实的名字,时间长了,学生难免对此有些麻木,总感觉是真实名字下的虚拟事件,因此,作为教师应广泛搜集一些新闻实例,将这些实例进行整理应用到典型案例或综合案例之中,或增加必要的假设形成新的具有教学意义的案例,增加案例的鲜活性。

参考文献

[1]王芳.案例教学法在非法律专业《国际商法》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都市家教.2011年12期

[2]闵永明.论案例教学法在国际商法课程中的优势及运用[J].法制与社会.2009年16期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评论。

Abstract: The compiling of the ammuni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case text should be clear in structure and interesting in content. Questions should be set according to relative law and regulations. The key points are stressed without any comment.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文本编撰;弹药安全管理

Key words: case teaching;text compilation;ammunition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257-02

0 引言

《弹药安全管理》课程中有相当多的管理规定和繁芜的条文需要学员掌握并牢记,如果照本宣科会非常枯燥,很难给学员留下印象。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员置身于案例情境中,可促使其主动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出一些管理策略,并与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条文进行比对,从而深刻理解并牢记这些条文。成功的案例教学,是以精选、精编的案例为基础的。《弹药安全管理》课程的案例多以事故案例为主,且所述案例具有不可复现性,事故调查具有很强的推理性,一般也没有事发当时的影像或图片资料,因此,必须依靠文字来清晰地复现事故过程。因此案例文字的编撰,是《弹药安全管理》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1 弹药安全管理类案例文本编撰示例

某仓库驾驶员王某,平日工作积极,乐于助人,在仓库人缘非常好,曾多次立功受奖。他很注重实干,抵制一切形式主义。他觉得单位组织的学习活动很多都是走过场,所以每次单位组织弹药安全常识教育时,他都主动要求去帮厨。他常对人说:“咱一个破司机,开好车就行了呗,学那么多虚头巴脑的东西干啥?”

2012年4月12日,仓库指派五辆卡车到20公里外的火车站接收一批配备X-2式引信的某型火箭弹入库。王某找业务处长主动请缨,说自己在仓库干了都四年了,有经验,道路也非常熟悉,所以这项任务对自己来说可谓轻车熟路。业务处长批准了他的请求。

在运送第三车弹药时,王某和押运员刘某突然发现距车前方30米的弯道上有一箱摔落了的弹药。王某遂停车,对刘某说:“这一定是哪个冒失鬼司机开飞车甩掉的弹药,捡回去敲他一顿饭。”刘某表示,摔落的弹药直接捡起来运输是不是不妥?王某大大咧咧地说:“没事儿,咱运输过多少弹药也没出过事儿啊,再说弹药箱都没摔散,肯定不会有问题。”于是下车将那箱弹药搬到自己的车上。

他们载着一车共546发弹药继续向前行驶。当汽车行驶到2号桥时,由于路面与桥面高差较大,汽车又没有减速,车身颠簸振荡得厉害,车上装载的弹药突然爆炸。部分未爆弹药被抛撒一地,汽车遭到严重毁损,王某当场死亡,押运员刘某受重伤。

思考题:①引信按保险方式分,共分哪几类?在搬运和运输中有什么要求?

②运输中摔落的引信应如何处理?

③案例中司机王某的行为,违背了哪些管理条例?

2 弹药安全管理类案例文本编撰的技巧

弹药安全管理类案例文本编撰过程须遵守以下原则和要求:

2.1 细节真实合理。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的弹药管理工作,在编撰时要注意收集各方面的真实数据,描述细致逼真,才会使学员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增强文本的生动性,可增加一定的环境、场景、行为、语言和情节的描写。在不损害整个案例真实性的前提下也可进行必要的小改动,但一定要合情合理。如上文为了揭示王某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用他的语言就把他的心态展示得十分具体;为了揭示他对弹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不重视,同样也用了第一人称式的语言描述。这些语言未必是原话,但一定要经得起推敲,如果学员怀疑案例的真实性,就很难“入戏”,例如上述案例中,学员可能会怀疑:人都死了,你怎么知道他是那么说、那么做的?所以,在案例编撰时,编者进行了一个“小设计”,即,押运员重伤,那么司机王某违章作业前说的那些话就不再是“死无对证”了,学员也就不会再纠缠于案例细节的真实性了。

2.2 描述客观公允。案例文本在编撰时,素材应尽可能全面客观,不宜筛选性地取舍细节以迎合预想的讨论结果,因为这样会使案例文本过于浅近直白,失去分析价值;语气必须中立,避免通过语气的褒贬暗示出编撰者的好恶倾向,更忌直接评论,这样才不会影响读者的独立思考;尽量做到客观公正的叙述描写和引导思考的写作手法,避免边撰写边分析和无据乱写,否则将失去启发学员思考的意义,作用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上文中,司机王某“抵制一切形式主义”,从字面上看是褒扬,但紧接着是“他觉得……是走过场”,这是客观叙述他的个人认识,不作褒贬;“主动要求帮厨”实际上是为了逃避学习,但是案例编撰者使用“帮厨”而不是“逃课”或者“借故不参加”这样的字眼,就使得案例文字显得客观公允。

2.3 重点突出,深化主题。编写过程中,对于情节叙述可以采用重点字词突出等方式进行描写,不断深化主题,这样就使得阅读者阅读期间产生质疑,为反思其因、详细分析起到良好导引作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文本编撰的最终目的都在于突出案例主题、方便学员理解和分析案例的原因,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结论或者原理,也可以让学员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也即是在编撰过程中,为方便学员从技术失误、管理漏洞和人、物、环境等各方面不理想情况寻找可分析点,从而较快进入案例的分析阶段。

如上述事例,待学员结合着重描述的字眼,查找相关规程(《军械仓库管理细则》规定:炮弹从1.5米以上高度摔落时,应单独存放并及时上报,未经检查、鉴定不得发放、运输或混入弹药堆),便很容易理解案例成因,从而加深教育和警示效果。

2.4 文字可分析性强。案例文本在编撰时,要惜墨如金,要预设线索以便于分析,尤其是涉及关键点时要琢磨文字以备分析。要把主人翁的个性、思维和行为习惯等个性化的细节和事故重现诸多社会方面的细节描述出来,如事故当天天气状况、事发地环境条件等,帮助读者通过文本提供的信息更好的理解分析案例。

如上设置两处伏笔:一是王某因平时缺乏弹药管理一般规则程序学习,做事大大咧咧的性格特点,不思后果的行为表现等导致其弹药知识匮乏,安全常识淡薄;二是他所捡上车的那箱弹药种类为某型火箭弹,配的是X-2式引信,这种引信属于非保险型弹底瞬发引信,从车上摔落后,很可能已解脱保险,遇到大的振动,随时都可能发生爆炸,并且该型火箭弹弹体内装填的是黑梯50炸药,比梯恩梯威力大很多,他若知道这些常识就不会疏忽大意。因此,这些都为最终导致的事故埋下了伏笔,酿成整车殉爆一人死亡的悲剧。

3 结语

弹药安全管理类案例文本编写,既与学术报告、教材著作不同,与一般案例编写也有相当的差别:案例事件的不可重复性,事故调查具有很强的推理性等特点。只有做好案例文本编写才能为案例的教学实施,才能很好的组织学员自主学习、共同研究、集体讨论,达到事故警示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联军.血的警示[M].司令部军务装备部编,1999.

[2]傅永刚.管理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识字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数字取证;信息安全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17-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method into the digital evi-dence class teaching. It is shown that the ability of combining theoryand practice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for students can be pro-moted by using this case teaching method and accordingly the tea-ching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digital evidence; information safety

1 前言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在1870年由美国哈佛法学院院长兰戴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1]。他认为:“每一种法律原则和理论均需要漫长的发展和推演。而传统教学法尽管也将这些法律理论进行了阐述,但并没有让法律学学生利用自己的大脑分析和领悟这些理论。假如让法律学生在通过案例的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和阐释这些法律理论,将会更好地达到法律教学的目标。”这一教学法深受学生喜欢,已经普遍被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律、工商管理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的教学中,并成为“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

案例教学法有多种定义。在教育学中普遍采用的定义是:教师以典型案例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指导学生通过剖析和探讨案例,在情境中领会相关理论知识并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上的规律,将书本理论知识与案例实践相结合,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2]。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使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已成为重中之重。在这种背景下,信息安全专业已成为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中的重点学科。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顺应时代潮流,在2003年经过国家批准成立信息安全专业。基于多年的专业建设以及国家、社会与信息安全学科的多种需求,随着数字取证技术的发展,在2015版的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大纲中增加了数字取证课程,顺应了时代潮流。

数字取证技术也称为计算机取证(Computer Foren-sics),是信息安全学科一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研究分支。数字取证有不同的定义,常用的一种定义是:使用被证明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数据进行恢复、保存、分析、验证,作为呈堂证供提供给法庭。可以说数字取证是一门涉及计算机、信息安全和法律的多学科交叉的技术。信息安全相关法律知识也是数字取证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开设的数字取证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和信息安全专业学生。普遍受重技术轻法律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热衷于学习各种数字取证技术,而轻视数字取证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因此,从信息安全教育以及数字取证课程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各种数字取证技术的掌握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对数字取证相关法律法规有较深刻、系统全面的理解,才能达到数字取证课程的学习要求。

2 案例教学法在数字取证课程中的应用

有多名学者对数字取证课程的教学研究进行探讨[3-6],但都侧重于数字取证实验教学及专业建设的研究。如宋秀丽等针对计算机取证课程的实验教学提出两套方案[4]。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数字取证课程的实验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如何让学生既学到各种数字取证技术,又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还没有研究。

根据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应该是既掌握各种计算机及信息安全技术,又掌握计算机及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综合人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考虑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数字取证课程的教学中。这是由于数字取证技术既是一门涉及计算机和法律的跨学科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案例教学法恰恰适合这样的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接收的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和处理实际中问题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笔者就运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数字取证课程的实例进行说明。

案例一 民警在某繁华地段路口抓住正在发放宣传材料的嫌疑人甲,传单主题为“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只有加入他们的组织才能得救和“教”能治病、能消灾避难(宣传)。据其口述,他否认自己正在宣传,并称自己只是受雇于一个陌生人,按小时计费发放传单,并不知道自己手中传单材料的真实内容和来源。警方希望能从扣押的电脑中得到相关证明和线索,找到传单材料的真实来源和其他涉案人员或信息。乙为警方初步掌握的和其QQ有联系的另一嫌疑人。

问题:1)查明甲乙联系途径;2)传单材料的内容;3)嫌疑人甲持有传单材料的来源;4)嫌疑人甲是否打印过乙发送给他的文档材料;5)嫌疑人甲使用的计算机的基本信息;6)嫌疑人甲使用的设备中有一型号00jb-00kfa0的WD移动硬盘,请确认该硬盘序列号200511124835;7)查明乙可能的IP地址;8)此案中涉及的证据有哪些?

案例二 近期,某GA部门在监测巡查过程中,发现XX小区X楼XX高层存在一个以虚拟物品进行电话诈骗的组织,经秘密调查,发现该组织以XX币为基数,以利滚利的盈利方式为诱饵,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经紧密跟踪观察,已掌握部分案件信息,并在X日深夜突击扣押三台犯罪嫌疑人的手机、一台笔记本。因时间关系,只对笔记本硬盘及其中两部手机进行了证据固定,笔记本硬盘已被制作成为证据镜像(文件名为电话诈骗.E01)。

作为调查人员,请从这些手机与硬盘中找出参与电话诈骗的涉案信息。调查要求:1)找出参与电话诈骗的人员信息,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2)找出犯罪嫌疑人可能使用的通信工具及涉案内容。

正式课堂讲授之前,先给出案例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准备,认真思考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在正式上课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析他们各自方案的优缺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该案例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方法,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将学习内容寓于案例实践之中,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师也将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受益,达到与学生双赢的结果。

3 结语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作为传统教学法的有益补充,以其理论蕴含于实际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数字取证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升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总结、理解去获取较全面的知识和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教学法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如案例的选择、理论知识点教授与案例分析的有机融合、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案例准备与有限的课时相矛盾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恰当处理这些问题,以保证在使用案例教学过程中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Morgan E M. The Case Method[J].Journal of Legal Educa-tion,1952:379.

[2]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案例教学在高职商贸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3]吴同,韩臻,王健,等.保密专业计算机取证实验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13):32-34.

[4]宋秀丽,陈龙,邓红耀.计算机取证课程实验教学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6):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