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村级财务档案管理

村级财务档案管理

村级财务档案管理

村级财务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一、做好村级建档工作的必要性

农村村级档案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基层性。它所反映和记录的内容,是农村最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工作活动情况,直接反映农村、农民和农业工作的发展状况。二是具有广阔性。它所反映的是广大农村、农民以及农业工作情况。三是具有多样性。做好村级建档工作的必要性在于:

1.有利于加强农村干部和群众档案意识。做好村级建档工作,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是形势的需要、工作的需要,档案工作充分体现了为民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理念,可以使农村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有力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2、规范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有利于增强干部财务事务管理的自觉性。将村级财务事务档案资料整理归档,任何人都必须按规定履行相应程序,这样用制度管事管财管人。制度在前,预防在前,不留徇私的机会。让挪用集体资金、拒交财务事务资料的事情得到遏止。有效杜绝了以人为事,事后无据可查,导致干群意见不一的现象发生,进而从源头上杜绝了不良行为导致的新的遗留问题产生。

3、做好村级建档工作为解决和遗留问题提供了依据。由于镇、村、组档案管理规范,责任落实,就可以为解决和遗留问题提供有效依据,使村案件明显下降。

4、做好村级建档工作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理顺了村级档案后,可以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在村务、事务公开栏上将村每年重大事项、经济发展规划、财务开支、计生奖抚、户口迁移、农村低保、医保等直接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各项工作面向群众公开,一方面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展示村组干部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效果。

二、做好村级建档工作的紧迫性

农村村级建档工作,由于长期没有得以规范开展,在村民自治管理活动中所产生的文件材料没有进行必要的收集、整理、归档,加之工作条件、人员素质和经费设施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村档案的完整、安全和开发利用,影响到农村村务管理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村级建档进度不一,发展不平衡。到目前为止,部份乡镇村级建档工作尚未真正启动。

2、档案意识薄弱,对档案工作认识不到位。文件材料收集困难。大多数行政村的干部档案意识淡薄,对村级建档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摆正档案工作在村整体工作中的位置,认为没有档案照样干工作,又增加不了收入。一方面表现为不注重平时的收集与管理,任其流失;另一方面表现为由于保管条件制约,村里的文件材料基本上都由村干部分散保管。

3、档案管理体制、制度不健全。行政村编制一般为3-5人,致使部分行政村没有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及明确的档案人员,自己负责的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自己保管,档案管理混乱。大多数行政村没有建立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对村级组织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归档、保管、利用方面缺乏制约机制,因而造成档案材料丢失严重,甚至有的村无档案可查。

村级财务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一、明确工作职责

乡镇经管站主要工作职责包括:(一)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集体经济审计、土地承包与流转等政策法规;(二)负责村务规范化管理工作;(三)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指导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经济合同规范化管理工作;(四)负责村级报账员管理、业务培训及考核;(五)负责村民主监事会成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和监管;(六)负责村集体经济审计,农民负担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督管理;(七)负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土地承包合同纠纷调解、仲裁和土地流转交易的指导服务和规范化管理;(八)负责辖区农村经营管理案件的调查、处理和农经统计工作。

二、加强队伍建设

(一)严格人员配置。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置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所辖10个村以下的乡镇,工作人员不少于8人;所辖10-20个村的乡镇,工作人员不少于10人;所辖21-30个村的乡镇,工作人员不少于11人;所辖31-40个村的乡镇,工作人员不少于13人;所辖40个村以上的乡镇,工作人员不少于15人。其中,乡镇农村财务委托服务中心每5-7个村设一名会计;每个乡镇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服务中心设3-4名工作人员;每个乡镇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站设3-5名工作人员;每个乡镇经管站设2-3名专职审计人员;每个乡镇“三资”办设至少2名专职工作人员。上述人员可从乡镇在编人员中调配,不足部分也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所需人员经费由区、乡镇两级共同负担。

(二)严格报账管理。每个村设一名报账员,每月定期上站报账,资金收支业务量大的村要随时报账,每月发生的资金收支必须当月报账,严禁跨月份报账。乡镇财政所负责村级资金的管理,村级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与乡镇采购办合署办公,由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

(三)严格队伍管理。各乡镇要尽快配齐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待人员确定后,及时报区经管局备案,同时不得随意撤换,以保持队伍稳定。乡镇经管站工作人员要确保专职专责,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确需调换的要与区经管局协商。各乡镇要保证乡镇经管站有必要的办公场所,保障所需经费和设施。

三、加强宣传培训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农经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工作。一是在区级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利用冬闲时节对乡镇、村两级干部和村级报账员进行专题培训,内容力求全面具体,体现针对性、实效性。二是组织开展村民代表和民主监事会成员履职和责任培训。村民代表和民主监事会在村务管理和村务监督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将村民代表和民主监事会成员列入培训范围,内容侧重履职方法和义务责任。三是通过定期上站学习、现场拉练观摩、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四是采取多种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财经法规和警示案例宣传,强化其责任理念和守法意识。

四、规范档案管理

乡镇、村两级凡是涉及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会议决定、承包租赁方案、经济合同、招投标和集中采购文书、财务会计等资料,必须及时立卷归档。乡镇农村财务委托服务中心要建立财务管理资料档案室,对财务管理各种资料统一建档,分村设柜、分类存放、专人保管,方便查阅;档案保管要做到防盗、防水、防潮、防蛀;要严格档案查阅使用手续,除业务主管部门、执法执纪部门执行公务需查阅档案外,其他单位和个人要求查阅的,必须严格履行查阅审批手续方可查阅。村委会换届或保管人员变动,必须在5日内办理档案移交手续,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的,应编制好销毁清册,经区经管局或乡镇政府同意后,派专人监督销毁。实行电算化和网络化管理的乡镇要及时进行电子归档,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财务电子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当前,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由区经管局、档案局结合各乡镇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做到与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同步推进、规范准确。

村级财务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为规范乡村档案管理,促进档案管理常规化、制度化,按照县委县政府创新新农村档案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面完成乡村档案室建设工作任务,确保乡级达省一级验收标准,村级通过省二级标准验收。给合我乡实际,制定义井乡2010年创新新农村档案试点工作乡村档案室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档案法》和《安徽省档案管理条例》为标准,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档案局的《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及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二、组织领导

为明确责任,分工到人,乡政府成立乡村档案室建设领导组:

组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

成员:

杨店、涂拐、蔡岗三村分别成立工作小组,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其他成员为成员。

三、工作任务

1、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档案法》,开展档案收集宣传活动,尽可能将乡村档案收集齐全。

2、档案室建设硬件配备:乡档案室至少两间专用档案室用房,配备档案柜、微机、档案盒、空调、除湿机、温度湿度计;村级档案室至少一间专用档案室用房,配备档案柜、空调、温度湿度计。

3、按照国家档案局的《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及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收集好各办公室、部门形成的文件、材料,按分类方案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装盒,完成2009年以前各年度档案资料的立卷工作,写好立卷说明及鉴定报告。

4、做好档案登记和审批,完成档案室建设的硬软件完善工作。

5、及时收取、处理各类文档资料,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做好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6、及时做好资料的汇编、索引的延续工作,并做好档案管理的电子查询和借阅平台,制定相应的借阅查找方面的档案管理措施。

7、围绕如何更好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做主题,结合乡、村实际,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在县档案局的指导下,实现年终乡级通过省一级验收,村级通过省二级验收。

四、工作计划

1、人员落实

总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

乡档案员:

村档案员:

2、设施设备

库房:乡级档案室:计划使用三楼财政所现在办用房,财政所新建乡财政服务中心,建议建设地点选在乡动防办向南地段,结合门卫室、乡政府大门统一建设,以解决财政所对外窗口办公,门卫室和乡政府大门改造等建设。

村级档案室:各村选择一间专门用房。

档案柜、档案盒、微机、空调、除湿机、温度湿度计等统一采购。

配备防盗门、防盗窗,消防器材,以及防光窗帘。

3、工作步骤

前期准备:

2010年5月上旬起,正式启动义井乡档案管理工作,制订义井乡档案室建设工作计划。

2010年5月中下旬,成立机关综合档案室,将机关过去文书、会计、农业农村档案、人事等档案列入统一管理。确定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员,并接受上级档案业务培训。

中期收集:

2010年6月中旬开始,组织各科室、所对历年(能追溯到的年份)以来机关档案进行清理,按规定整理好,统一收放到库房,由档案员接受、登记和管理。所有档案的收集和归类等以县档案局为指导单位。

2010年6月后期开始,整理所有资料,按照《机关文件归档范围及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和《长丰县义井乡档案分类编号方案》做好装订、分类、排列、编号、装盒工作,确保门类齐全,完成立卷任务。

后期完善:

村级财务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五不清”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村级会计基础工作差,具体表现在:一是帐簿设置不规范。“糊涂帐”、“流水帐”、“包包帐”较多,核算乱;二是原始凭证不规范。白条抵库现象严重,签字手续不全,自批自报、自买自报等现象时常存在;三是报表不齐。有相当部分乡镇企业有年报无季报或有月报无年报;有的报表数字是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和任务倒算出来的,采取“统计加估计”的方式上报的,结果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四是会计档案不全,有些凭证、帐簿、报表没有及时分类归档保留,一两年就遗失了。

2、管理体制不明。目前在村级财务管理权问题上一直意见不一致,客观上存在着乡村两级财务由乡级农经站,乡级财政所或乡镇企业局两线管理,造成了机构重叠,人员冗多,管理职权、范围不明确。

3、财会人员素质不高。据调查,目前村乡财会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4、对管理者制约不严。不少乡村领导不熟悉财会知识,“外行”管“内行”现象履见不鲜;而且有的乡村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个人说了算,长官意识严重。

5、财务监督不力。不少乡镇很少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审计,没有监督机制,没有审计组织机构,缺乏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意识。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五不清”问题,造成了目前村级经济的重大损失,影响了村里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财务审计、民主理财制度在当前是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建议:

1、围绕“统”字,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首先要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二是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三是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四是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五是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为此,乡镇领导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强化“责”字,加强会计资料管理。村级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村级业务的重要证据,是村级财会的信息载体,因而必须要管理好财务档案。首先是对会计凭证、帐簿、报表以及其它会计资料进行全面清理,逐月逐年装订成册,立卷归档;二是要专人保管,专柜专地存放;三是对会计档案存档、移交、查阅,要建立存、交、查登记簿,完善手续,明确责任,避免资料的丢失。

3、明确“章”字,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为此,首先要建立村级财务跟踪审计制度,尤其是不相容职务控制制度,设立主办与出纳会计,实行帐款分开;三是建立“一支笔”审批制度,控制多头批款,多头报销现象。

4、着力“训”字,努力提高业务素质。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认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上岗,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

5、注重“稳”字,保持财会队伍稳定。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首先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作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6、突出“严”字,定期开展财务审计。针对一些乡镇存在的财务不民主,帐目不分开等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因此,首先县、乡两级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审计人员,对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及时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二是逐步建立乡村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师审签有效制度。由社会专业机制根据“两法”、“两则”等法规,配合政府财税的工作来行使社会监督职能,从而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良好社会氛围。

7、坚持“明”字,真正做到民主理财。农村财务能否如实向群众分开公布,能否接受群众的监督,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因而农村必须要实行财务分开,进行民主理财。对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地点,管理及效益要进行逐一规范。时间上要定期公开;地点应设在住户集中,位置显眼,群众易看到的地方;公布时,所有的帐目必须都是上级审计部门审计合格的;公布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本着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财务公开中揭发出来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要在群众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该纠正的纠正,该查处的一查到底。

村级财务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一、提高惠农补贴发放效率

1、健全补贴资金管理机制。学习贯彻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创新监督检查方式,全面落实服务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作用,保障党的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到位。

2、强化基础信息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惠农补贴“一卡通”管理发放网络系统建设,县乡财政要确定专人加强对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确保及时将各类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户。加强农户基础信息和补贴对象数据动态管理,及时修改纠正不完整、不准确的农户基础信息,凡是补贴对象、补贴项目、补贴标准有变化的要及时更新,并归档管理变更依据,确保农户基础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

3、开展补贴资金检查评价。加强惠农补贴资金日常管理,组织2013年度惠农补贴资金工作检查和绩效评价,重点检查政策落实、制度完善、资金管理、网络建设、基础信息和为民服务等工作,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苗头,查处和纠正各种违规违纪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4、强化为民服务措施。要多向农民宣传政策,做到宣传内容简单明了、宣传形式多样、重点突出。要严格执行补贴资金发放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补贴清册编制和审核制度,打印项目“简称”制度,事前公示、事中公告、事后监督和年终发放“明白卡”制度,服务大厅查询和补贴信息制度。

二、实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

5、明确监管工作职责。全力支持乡镇财政所为财政资金、财政政策站好岗、放好哨。贯彻落实《省财政监督条例》,督促县级财政部门明确乡镇财政所监管职责、范围及任务,明确局内部相关科股的职责分工,特别是厘清县级相关主管部门和乡镇财政所的监管责任,注重工作考评,共同构建系统性的监管机制。

6、分类监管突出重点环节。县级财政要按照乡镇财政预算资金、项目资金、财政补贴等类别实行分类监管,进一步梳理各类资金管理办法,抓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等重点环节。督促县乡财政强化信息畅达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加大对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分配标准和结果等内容的公开公示力度,加强对资金使用、基础信息的抽查巡查等工作,充分发挥好乡镇财政一线监管的作用。

7、构筑监管信息平台。进一步推广应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软件,通过“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系统”,将各级财政在本乡镇实施的各类项目建设资金纳入监管平台,通过监管平台传输财政资金使用信息,反馈乡镇财政在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项目档案和项目监督档案。

8、强化绩效评价工作。全面落实《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绩效评价办法》,督促县级财政部门细化评价内容,落实绩效责任,推进乡镇财政资金县乡一体化监管工作,进一步促进监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基础

9、完善制度建设。巩固和扩大乡镇财政规范化创建成果,抓好乡镇财政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强化绩效评价和廉政制度,确保乡镇财政管理规范、运转高效。

10、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乡镇财政所都要设置档案室,配置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档案用品,加强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收集、分类、归档、保管,特别是会计档案、惠民资金发放类等业务档案要做到真实完整归档。县区财政局要会同县区档案部门统一培训、指导建档,着力抓好乡镇财政档案的规范管理。

11、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各县区在乡镇财政分局设置上要有新进展,将符合条件的乡镇财政所升格为财政分局。采取招录、交流、挂职等形式充实乡镇财政一线,解决人员不足、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坚持县乡学习培训一体谋划、一并实施,分级开展培训。要培养锻炼爱岗敬业、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

四、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13、清理核实农村集体“三资”。利用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现有数据资料,进一步清理核实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的存量、结构、分布和使用效益等情况,摸清“三资”底数,明晰产权关系,完善登记台帐,健全管理制度,促进集体资金的规范管理和资产资源的合理利用。

14、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处置和开发利用民主管理程序,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决策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激活存量,优化增量,促进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助力美好乡村建设,持续强农惠农富农,规范农村财政财务监督管理,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健全村民议事制度,强化村级监督委员会监督职责,推进村务和财务公开。

五、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15、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切实加强和改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及项目管理,积极落实县区级配套资金,进一步调整完善有关政策,坚持普惠制与特惠制结合,适当提高特惠制财政奖补比重,明确重点支持的范围和项目,进一步提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集聚和规模效应,全面落实财政奖补资金与项目管理各项政策规定,切实加强财政奖补资金的监督管理,开展多形式检查,确保财政奖补资金和项目双安全。

16、完善公益设施管护机制。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村级公益设施管护的意见》(综改办〔2011〕4号),督促各县区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落实管护资金,健全管护制度,完善管护机制,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发挥长期效益。

17、加强民生工程绩效评价。按照省民生工程和综改办要求,全面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考核,不断增强考核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绩效评价,完善评价办法,细化评价指标,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作为完善政策和安排资金的依据。

18、运行维护信息监管系统。按照省综改办统一部署,督促各地切实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信息监管系统的数据转换录入和审核工作,确保信息监管系统有效运作,发挥应有作用。

六、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19、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加强政策宣传,为开展示范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同市直部门的协调配合,落实试点区主体责任,完善试点方案,指导试点区结合实际选定改革的具体内容、重点项目和改革范围,并从本地的优势和特色出发,力求在重点项目上重点突破,在自选项目上有所创新。试点区依据省里有关要求,进一步细化实施项目工作措施,加强试点奖励资金管理、项目管理、考核评价、档案管理等制度建设,及时总结经验,确保示范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20、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指导美丽乡村示范区杜集区制定实施方案,选择2-3个行政村,组织村民议事,制定规划,选好项目,建立完善由综改、财政部门牵头、农业、交通、水利、住建等部门配合、农民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的项目实施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项目、资金、档案等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的日常监管和跟踪问效,试点资金要专项用于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原则上实行县级报账制和项目省市备案制,扎实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21、完善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了解村组织有关情况,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机制,促进村级组织建设。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政策。会同市委组织部指导县区制定离任村干部认定方案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工作方案,督促县区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各项政策,安排县区配套资金,确保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到位。

22、推进为民服务全程制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村为民服务全程制工作,加大对县区及所属乡镇的督查,督促各地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拓展服务范围、规范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加强人员、业务和服务场所建设。

七、加强日常工作建设

23、强化政治和业务学习。以学习实践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重点,完善学习制度和自学机制,增强学习效果,提升工作能力,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