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范文第1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音乐教育 运用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特定岗位与行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责任,是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与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了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发展。这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项目教学法源于欧洲,其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及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到了上世纪中后期这一教学方法逐步完善,并日益受到重视。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依据专业需求及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项目单元,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完成收集信息、确定方法、实施项目、考核评价等阶段任务,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可以逐步了解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继而掌握专业知识、增强职业素质、提高职业能力。将项目教学法合理引入高职音乐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有积极意义。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项目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是将一种学科体系转化为教学项目。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充当课堂主导的角色,根据预先设计的项目进行教学,学生则采取分组讨论、独立思考等方式解决问题。在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独立组织学习活动,这显然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时,首先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及教学目标。教师应当保持课堂有序进行,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要维持课堂纪律。进而指导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习目标。其次,在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既要关注教学价值,还应当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再次,要确保学生参与设计、收集、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思维模式,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当前高职音乐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高职音乐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高职音乐教育的效率。虽然,在多方努力下,我国高职音乐教育已经取得重要进步,但不可否认,其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学生素质偏低,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文化功底较差。同时,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有待提高,这无疑增加了高职音乐的教学难度。其次,教育理念落后。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仍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师资队伍素质较差,一些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无法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职音乐教育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步骤

(一)项目选取

选择合适的项目是项目教学的实施基础,因此,首先应当选取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项目。选取项目时应当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需求,且关注社会的人才需求,增强项目的实用性、典型性和通用性。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技巧与方法的掌握,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其次,应当选取极具吸引力的项目,激发高职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若能够在音乐教育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即使学习内容难度较大,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再次,还应当选取包含课程内容,且具备实施性的项目。选择的项目不能过大或过小,以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顺利的掌握音乐学习要领。增强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成就感。

(二)项目优化

首先要“砍枝剪修”。即除去反映相同功能或问题的模块,采用“化整为一”的方法处理大型项目。其次,要“添枝加叶”。当项目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时,要及时增添相关内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项目任务。

(三)项目分解

在综合考虑周课时、总课时的情况下,将一个项目分解成多个具有实践性的项目。在这些项目完成后,要结合整体项目的既定目标及实践成果加以验收。需要强调的是,实践过程中应当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耗时现象。

(四)资料准备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之前,应当准备任务咨询单、项目说明书、质量评估单、项目任务书等资料,并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选取合适的资料。

(五)教学实施

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归档是项目教学的具体过程。这里的任务是指在学生理解下布置的任务。计划则是指学生自主划分小组,并以组为单位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实施过程是指,每个小组中的成员根据自身的角色定位,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小组任务。检查则主要针对任务实施过程而言。评价总结是指学生完成任务后接受检查,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实施体会。归档应用则是指项目结论运用到学校实践中。

四、高职音乐教育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策略

(一)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音乐比赛中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比赛,并根据比赛结果检验自己的音乐学习成果,从中寻找问题与差距,进而提高高职音乐教学的效率。比如,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弹唱比赛、演唱比赛。或鼓励高职学生自己设计或编排参赛作品,教师评比奖励。针对较大的项目,可以划分为艺术制作、排练计划、道具等较小的任务部门,每个部门合理分工,最终进行综合评比。

(二)将项目教学法融入到专场表演中

艺术实践是高职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运用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为高职学生营造有利的音乐学习氛围。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将专场表演作为实践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法。每个音乐学习阶段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专场音乐会。首先应当指导学生选择演唱曲目,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结果进行节目编排。这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及时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唱水平。在组织专场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并加以引导和开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项目的创新性与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实践表演中

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校园文艺演出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例如年终文艺晚会、班级联欢活动、校园社团文艺活动等。将这些校园实践活动视为高职音乐教育的第二课堂,定期组织相关的音乐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某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及时调整校园活动的方式和场合,增强实践与课堂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曾日东.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J].考试与评价,2013,(08).

[2]陈旭辉,张荣胜.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8).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欣赏课;曲目选择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音乐在其人格的塑造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在音乐中体现生活,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并在音乐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一、我国高中音乐欣赏教育现状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部分高中对音乐教学并不是十分重视,这导致高中音乐教学在我国未能取得良好的发展。同时,我国高中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造成了我国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普遍不高的现况。

音乐源自于生活,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帮助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音乐元素,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即使没有显著的音乐气息,但一个合格的音乐家可以将生活元素艺术化,并且通过音乐创作的方式将元素的音乐艺术性扩大,这些音乐创作大多需要以音乐欣赏力作为基础。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曲目选择的意义

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曲目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在进行音乐曲目的选择时应当是有目的性的。音乐欣赏是“有指向性的倾听音乐”,通过这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进行分析、描述、评价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鉴赏水平。音乐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和满足。同时,音乐欣赏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和人类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社会知识,使学生成为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因此,音乐曲目作为学生音乐欣赏的载体,应当充分体现其给学生精神世界带来的升华,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应当对音乐的曲目进行精心的选择,使学生可以充分领略到音乐曲目中艺术与生活的真谛,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三、高中音乐欣赏课中曲目选择的原则

1.曲目的选择要贴近生活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选择学生易于欣赏的音乐作品。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加深体验生活,同时生活体会也可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为满足教师备课中的科学性与针对性,教学的客观性与自主和灵活性;体现教学中欣赏音乐方式的多样与灵活性;减少学生课余自我欣赏或终身音乐欣赏中的片面性与盲目性,应当将曲目的选择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与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欣赏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陕西民歌《赶牲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西民歌《走西口》,等作为补充,还选择了一些具有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作为补充,如《东方红》《西部放歌》《西部情歌》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帮助学生体验生活,通过音乐欣赏加深对生活的感悟。

当前我国高中音乐教学并没有让学生贴近生活,未能将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只是一味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对音乐欣赏课中乐曲的选择也没有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接触到那些较为前卫的音乐元素,在现实生活中对音乐的理解也十分浅显,这对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十分不利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速度远超于我们的想象,生活中音乐元素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到高中生对音乐的认知。因此,学生要学会音乐欣赏,音乐的欣赏要贴近生活,这样才能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曲目的选择要有目的性

每一个音乐曲目都是一个艺术品,而其价值的体现也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方面对音乐作品进行解析,会有不同的体会。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曲目的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的目的性。例如,在《江河水》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缓慢、沉重的语调诉说江河水中所讲解的一段故事,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通过这段故事和音乐的欣赏,学生真正拉近了和作品的距离,给学生正确理解《江河水》这部作品打开了通道。

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有其流派、创作风格、创作题材和想要表达的感情。因此,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理解去欣赏音乐,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音乐的赏析,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时候应当尽可能涵盖多方面内容,使学生从广泛的音乐形式中去寻找音乐的情感内容和审美内涵。在选曲上,应力求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注重古今中外、声乐器乐等方面的比例适当。在曲目的选择及内容安排方面,要符合高中生身心发育的特点。

3.曲目的选择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欣赏课中音乐曲目的选择应当是多样化的,因为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音乐不单单只有节奏和旋律。学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应该是有趣的、多种多样的。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才能使教学充满知识性、艺术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多才多艺而又积极乐观的学生。

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的时候可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与音乐艺术亲密无间地接触,让学生学会用实际行动感受音乐的存在、感受音乐特有的感染力、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每一点快乐。在音乐欣赏课程中自我实践得来的感悟,其实是学生对自我意识和自我创造力的锻炼。如果长期坚持,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独立学习的习惯,进而很好地培养自身的自主意识,提高个人创造力。例如,教师在讲《高亢的西北腔》时,教师可以通过知识的拓展,让音乐欣赏课程真正贴近生活,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音乐欣赏课程正在逐步被人们重视。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曲目的选择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应当重视音乐欣赏课中曲目的选择,通过精心的曲目选择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师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学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教育实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中小学音乐开课率有较大提高;课程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学方法、手段等逐步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尤其是《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定,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一课程基本理念体现了课程性质、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评价机制的根本改变。可以说,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性发展。

高师院校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的主要场所,高师教育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质量。为了促进高师音乐教育更好地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服务,2001年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积极配合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密切关注和了解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态和走向,研究对教师培养和培训提出的新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配合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当前的课程改革。2001年12月,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计划》中要求,各师范院校在启动新一轮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应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调整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专业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加强学科建设,强化实践环节,提高教师培养专业化水平,增强毕业生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自我发展能力。[1]

在这些方针政策的指导下,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近年来,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已经明显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不少高师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感到非常茫然,常常感觉到“学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学过”。这说明我们现行的照搬专业音乐院校教学体系的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培养目标的发展要求。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现行的办学理念和框架下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成为受中小学欢迎的合格的音乐教师,是摆在每一位高师音乐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

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要使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形成良好、顺畅的对接,须从多个方面对高师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我拟就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育实习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由于中国近代意义上的专业音乐教育是借鉴欧洲的,或是间接通过日本而借鉴欧洲的,其主要特征是音乐艺术教育,对音乐艺术中的技能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专业音乐院校在上世纪前半叶尤其重视音乐技艺传播。又因为当时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多由专业音乐院校毕业而来,所以这种重视音乐技艺的特点也由专业音乐院校的师生带到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造成了以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为目标,以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规格为规格,这种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及其他学校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具体要求是:通过教学及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审美修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具备适应中小学和其他学校音乐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养,奠定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学习音乐、传授音乐的良好基础。[2]

在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大家对于高师学生是占领舞台还是站稳讲台,是一专多能还是多能一专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归根结底,就是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甚清晰。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如果舞台和讲台能够兼顾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只能选择其一的话,那当然是要站稳讲台。这样的道理似乎谁都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各自为政,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但忽视了学生教学水平的提高,以致培养的学生声乐主项的能唱、钢琴主项的能弹、器乐主项的能演奏,但是恰恰就是不会教学。因此,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改革中,必须明确师范性,以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为目标。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提倡“宽口径”、“应用型”,应当培养学生成为综合性、创新型的多面手。但“师范”、“音乐教育工作者”这一根本不能丢,只要是在满足“师范”、“音乐教育工作者”这一基本条件之后,或精、或专、或全面多能,以适应综合性、创新型、宽口径、多面手的需要。因此,课题组提出的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基础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3]

二、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

要使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的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的设置是关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类别应当包括两大类别,即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著名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王耀华认为音乐专业课程大致有如下类别:(1)音乐感受与鉴赏课程。包括基本乐科(含乐理、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与音乐鉴赏、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分析学等;(2)音乐表现类课程。包括钢琴、声乐、中外管弦乐器演奏、舞蹈、艺术实践等;(3)音乐创造类课程。包括歌曲作法、多声部写作(含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4)音乐与相关文化类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与音乐学概论,音乐与自然、社会、文化等;[4]这四个部分的课程设计是与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内容标准一一对应的,值得称道。但我认为,这样的课程结构还是不足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尤其是对于几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钢琴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

钢琴即兴伴奏尤其是自弹自唱一直是高师学生害怕、但又在工作中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能力。长期以来,高师培养的学生按照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式,认为自己是“钢琴专业”或是“声乐专业”的,造成了会弹的不会唱,会唱的不会弹。而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需要老师既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又能自己用钢琴伴奏。这无疑是对现行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

另外,很多钢琴主项的学生能很好地完成高难度的练习曲与乐曲,但却弹不好一首简单的儿童歌曲的伴奏。为什么?因为没有正谱。这些问题绝不是发生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学生的身上,而是绝大部分学生如此。

因此,加强钢琴即兴伴奏与自弹自唱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对于钢琴主项的学生,应该减少练习曲与乐曲的作业量,从简单的儿童歌曲入手,先进行简单的编配,熟练后再思考如何配得好听。最后结合所学的声乐知识,完整地边弹边唱。对于声乐主项的学生,不要过多地去弹专业的钢琴曲目,在掌握了基本的钢琴弹奏技巧和和声曲式后,就应该直接进入到中小学演唱的歌曲伴奏中,只有多弹多练,才可能练好即兴伴奏和歌曲弹唱。

2.中小学音乐教学法

我们现阶段的高师音乐课程教学,各门课程条块分割,关联不大,尤其是没有直接指向中小学音乐教学,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直到教育实习才见到中小学音乐教材。因此,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本来自己就一知半解,又如何教学呢?现在的中小学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中小学生又处于一个信息非常畅通的时代,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广博的知识,又缺乏教育教学手段,就很难吸引学生。

日本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在四个学年里都有音乐教育学的内容,第一学年是音乐教育学概论,含民族音乐;第二学年是音乐教育学分论,含日本音乐;第三学年是音乐教育学专论;第四学年是演习和毕业研究。每一年的音乐教育学都是四个学分,而且将音乐教育专业又分为音乐教育和形体律动(体态律动)专业。[5]这对于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中小学音乐教学很多时候要运用到体态律动,而我们的高师音乐专业课程,从未接触到这方面的课程,以至于面临教学实际时,学生还得从头摸索。现在很多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包括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都非常重视体态律动教学,这些内容都可以引进到音乐教学法的课程中。

美国的音乐教师教育,同样非常注重教育学类的课程,而且每门课都直接指向中小学音乐教学。他们的很多课程,从教学形式到教学内容,都是完全有可能把大学老师教他们的内容照搬到未来自己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去的。[6]而我们现在的教学,过多地注重技能的培养,以至于学生毕业后到中小学工作,关于教学,依然需要从零开始。虽然有一门《音乐教学法》的课程,但是更多的还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学生的实践。究竟怎么去教,这些理论该如何运用,学生还是不清楚。

因此,我认为,音乐教育类的课程必须得到重视,应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不但要开设音乐教学法,而且要开设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体态律动教学等直接与中小学音乐教学联系紧密的课程。另外,在每门课程中都应该既传授知识技能,又传授教学方法,使每一门课都与教学法联系起来。真正到那一天,也许就不需要开设音乐教学法这门课程了,那就意味着,毕业生教学能力有了基本的保证。

三、高师音乐教育实习

由于高校扩招,人数激增,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实习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现在的情况基本上是一部分由学校分配,一部分顶岗支教,剩下的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由学校分配的一般是到一些城区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这些学校由于软、硬件条件都不错,深得学生的青睐。但是到了实习学校以后才发现,这些学校让他们去实习,主要是让他们排练校庆、元旦晚会的,上课的机会是少之又少。再碰到一个不太负责任的指导老师,实习的一至两个月基本都是白费了。顶岗支教一般是到一些偏远地区,实习生下去的同时,原来岗位上的教师集中到师范院校学习培训。这样实习生有充分的锻炼时间,因为原来老师的所有课程都将由实习生来代替。但是,缺乏了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再加上在高师院校接受的教育难以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所以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了,大部分都是自己随便找个单位签个字、盖个章,然后在家复习考研或是闲赋。

要想使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形成良好的对接,教育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给高师学生上“战场”之前的“演习”。对此,我提出几条建议:

1.建立实习基地和导师负责制

高师院校应选取一部分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每年选派实习生到该校实习,同时该校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也可以定期到固定挂靠的高校接受在职培训,从而增加了中小学教师参与职后培训的机会。这样能达到高校与普通中小学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的效果。同时,在实习基地选派认真负责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由该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全过程进行指导。

2.将实习贯穿在四年学习过程中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实习一般安排在本科学习即将结束的第七学期进行,为期6―8周,然后紧接着就是毕业论文、答辩和就业。这样,学生实习期限短,并且缺乏一个反馈――再学习的过程。一、二年级可以安排见习,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观摩中小学音乐教师上课,三年级开始可以安排实习,学生带着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回到学校进行进一步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然后再次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教育实习……这样有实践、有反馈、有再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实习的目的。

3.完善教育实习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实习的评价是整个音乐教育实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导向、鉴定、激励、调控功能。《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着眼于教育、激励和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7]尤其要重视教学对象的评价结果,因为这才是反映一个老师教学水平高低最直接的途径。

要使高师音乐专业教育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文中管窥之见的陈述,只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到此课题的研究中来,以使高师毕业生能够顺利地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过渡,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杨瑞敏.加快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J].中国音乐教育,2003,(1).

[2]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2).

[3]国家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成果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4]王耀华.关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体系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3,(2).

[5]缪裴言,缪力,林能杰.日本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58.

[6]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4.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改 高中音乐教学 创新

我国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价值在于“人的发展”,倡导不断拓展音乐教学领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事先体验、表现、创造的音乐学习,然而,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在应试教育影响下,与这一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高中音乐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相对滞后与音乐新课程改革幅度大、跨度大、难度大,让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中一些问题显得特别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不足,学习被动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音乐教学成了特长班式的准专业音乐课,高考生的高考预备班。学生音乐学习存在功利思想,音乐学习动力不足,大部分缺失预习和复习环节,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2.音乐教学内容改动随意,偏离教学目标

目前许多地区的普通高中的音乐课,教学内容随意改动,学习的内容被声乐、器乐、乐理和视唱练习所替代,完全偏离了高中音乐教育的目标。这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3.音乐教师素质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音乐教师教学理念相对滞后,仍扮演着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角色。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重讲授、轻参与”,“重结果、轻兴趣”为主。音乐课程教授过程死板、教学方法教条,没有给学生参与、创作的空间。

二、高中音乐教学创新的几点建议

高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完善科学的教育体制,成为了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音乐教学理论的研究、课程教学实践的探索以及教学的反思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并针对如何创新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1.丰富高中音乐学习内容,为音乐学习方式转变创造条件

我们知道,单一的、远离现实生活的学习内容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多元化需求和兴趣爱好、适宜地整合必修课(例如教师在必修课的音乐剧欣赏部分,可以调整单元结构,设置专门的《音乐剧赏析》单元,而适当保留教材中的经典歌曲《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等),或拓展选修课,丰富音乐课程学习内容,为学生转变音乐学习方式创造条件。

2.转变教师角色,搭建表现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针对高中学生学习过度依赖教师,学生没有自我规划,被动学习音乐的问题。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是音乐学习与学生的桥梁,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内外加以引导,搭建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平台,从而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如在音乐鉴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能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在课堂播放时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在比较中发现,从发现中提高,鼓励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开设师生互动的点评等。

要使自主学习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为学生搭建课外表现平台也是不可忽视的。笔者曾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施组织了一次年级学生的才艺比赛。参赛选手自主选定比赛曲目、确定演出形式、求教老师和同学反复练习,修正和提高自己;而不参赛的学生中亦有很多自发参与到活动中,群策群力,为参赛选手出主意、想办法、构思演出形式,反馈表演的意见等。这次活动的举办,取得了良好的反响,且调动了参赛学生和非参赛选手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使其对音乐的学习意识得到了提高。

3.实施差异性评价,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音乐新课程强调学生评价要立足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不仅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考评,更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时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评价。因此,教师应关注差异,打破传统的知识技能的单一评价,设置开放的、多元的评价项目,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和选择权,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考核项目,充分利用兴趣的作用,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总之,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是通过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为原则而开立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建设,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积极作用,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慧冰. 试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 在线学科教学[J]. 2008年2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人们教育出版社2003版.

高中音乐教学目的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普通职业院校 音乐欣赏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198-01

音乐欣赏课教学指的是学生在音乐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以及体验音乐的过程,感悟音乐的创作之美,在让学生愉悦身心的同时,达到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创造力目的的一门课程。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普通职业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目前普通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的研究

(一)老师教学目标不明确

就目前来说,全国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音乐欣赏教学大纲。因此,普通职业院校的音乐老师在实施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过程中,其使用的教学大纲都是由自己编排和设计的。因此,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大纲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顾此失彼的情况。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因此,教学体系也不完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也没有针对性,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也不会得到提高。

(二)教学知识过于理论化

目前教学普通职业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音乐老师,大多是高等专业音乐学校毕业的,他们接受的是系统的教学知识,他们主修的音乐课程也存在差异。因此导致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注重强调系统的专业知识,偏重于对音乐欣赏的理论教学,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音乐欣赏课学习的兴趣。

(三)音乐课开展难度较大

普通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各个地区的,他们对音乐的认知水平和掌握音乐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中,由于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因此取消了音乐课。所以,导致了学生缺乏专业的音乐知识,缺少对音乐的艺术品位。同时,还存在部分同学对音乐不感兴趣的情况,使得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难度极大。

二、普通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思路

(一)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音乐老师要根据普通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制定符合学生音乐水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老师制定的音乐欣赏课教学计划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采用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在刚开课的时候就给学生讲理论很强的知识。可以先给学生上播放一些耳熟能详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之后,再让学生对一些经典的音乐进行鉴赏。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要适当引入一些当下流行的歌曲,吸引学生的目光,丰富课堂教学。但就目前来说,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常识,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理解经典名曲,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达到提高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老师要对音乐欣赏课程引起重视

教学观念是老师从事教学工作的思想基础,老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引导老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的态度,对教学的效果也会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因此,普通职业院校的音乐老师要对音乐欣赏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要认真做好备课的准备,要对所教学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并制定起详细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对教学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一味的通过播放音乐,然后自己再讲述音乐欣赏的理论知识,这样只会让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枯燥,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对音乐欣赏的厌烦感。其次,老师要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的课堂学习中来,提高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

总而言之,普通职业院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因此,音乐老师在教学的改革中,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欣赏水平的提高,实施有效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遵华.临沂地区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调查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