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筝音乐教学

古筝音乐教学

古筝音乐教学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筝;教学;重要性;音乐作品分析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93-01

筝乐器有着音色丰富、意境优美等诸多的音乐元素,在民族音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古筝音乐传承到现在,一直是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专业音乐院校都配备了专业的古筝,综合性院校和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也逐渐加入了古筝课,人们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也使得社会的古筝业余训练越来越多。

作曲家舒曼曾说:“如果你不能分析作品的音乐结构,你就不能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古筝教学的目的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专业技巧,另一个是音乐结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音乐材料,才能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发展与变化,按照音乐主题的发展,理解整个音乐的结构,为我们更好地诠释艺术作品的内在美。

一、音乐主题发展特点教学

要理解音乐的形象,就必须欣赏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两种方法。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图片、文字、语音等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例如:用电脑制作PPT、幻灯片、视频等都属于多媒体的范畴。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口头传授知识,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和音乐形象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形象,必须首先有对音乐的感知。这里所说的感知是指学生在音乐旋律与节奏、力量、速度等音乐元素的正确反应过程中的聆听。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频,让学生欣赏并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这个环节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因为欣赏音乐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发散思维,会有不同的理解。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否定学生在音乐理解上的偏差和个人想法。教师应使学生掌握音乐语言的一般规律,如:激烈的快节奏表达代表开朗、热情;慢节奏的表达是安静、柔和的;渐强的表现是热情、情绪激动;弱化的表现是抒情、抑郁等。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主题的确立,让学生掌握古筝音乐形式和相关背景,建立更广泛的知识范围。

二、作品结构教学

在音乐结构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并不是每一首作品都要掌握,而是要具体地分析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协奏曲《临安遗恨》中借鉴了西方的曲式结构,再现复三部曲式结构,主题乐思不断变化。教师可以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给学生进行讲解,引子部分类似于文章的摘要,主体部分类似于正文,作品中的各个段落类似于章节,通过形象的迁移法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循环体加变奏体时可以运用比喻法,将这一曲式结构比喻为一场接力赛,但是每次接过接力棒的人却不是同一个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迅速理解曲式结构的概念。古筝作品中相同的作品,不同流派的演奏者演奏结构也会有所区别,可以用论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讲解筝曲结构分析;由简单的音乐动机开始由浅入深,最后将乐曲结构进行剖析。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演绎作品。

三、结语

音乐分析是音乐作品的系统分析,是我们深入理解音乐的主要方法。从简单的音乐结构分析延伸到分析音乐的语言,以及音乐的内容和风格。古筝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而现在大部分教师只是作为一种技能教给学生。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古筝,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毫无益处。尤其是一些现代筝曲的创作不再是传统筝曲的简单旋律音高的写作,发展和谐的元素、复调、曲式、调性音乐创作与现代古筝音乐是古筝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古筝教学中不只是传授技能,而应通过主体音乐分析系统,让学生从音乐和旋律的结构学习了解这些知识。一个好的古筝演奏者不仅要有熟练的古筝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使用音乐语言吸引观众。通过分析音乐学习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演奏出来的音乐才是感人的。

参考文献:

[1]李庆丰.1980年以来筝乐理论研究评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5).

[2]李伟.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古筝教学改革[J].乐器,2007(02).

[3]宁晓静.古筝:承载草根情感的仁智之音[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S1).

[4]徐玉莲.论高师古筝教学的弊端及其改革之路[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08).

[5]郁茜茜.高师古筝教学谈[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04).

[6]周顺平.论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2003(10).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少儿古筝;音乐教学;兴趣;培养

前言

古筝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既能柔美细腻,又能宏伟磅礴。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创作突破了传统的五声音阶结构型,进一步扩展了筝的表现力,如今,很多家长希望把孩子从小培养的多才多艺,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四五岁就开始习筝。但学习古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少年儿童学筝时断时续,兴趣不持久。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兴趣,或兴趣不持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面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时,就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

一、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琴原动力

以琴激趣,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由于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年龄较小,他们对古筝有很强的好奇心,但缺乏耐性,思想不集中。所以在感情上就要和他们亲近,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和喜欢自己。作为教师,还要抓住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他们一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所以要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在少儿刚接触古筝时,要从基本功抓起,因为基本功的好坏对能否弹好古筝至关的重要。但是练习基本功时的单一和枯燥会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慢慢产生厌倦,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把基本功和熟悉的儿歌小曲子结合起来,当他们听见熟悉的儿歌后,就会合着拍子轻声哼唱。通过这种技巧与乐曲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以美的旋律,来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二)提高审美感知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因此在古筝作品中想要把节奏、音色、力度、速度表现出来的话,一定要从技巧开始抓起。把勾、托、抹、劈、滑、揉等技巧教学同审美教育联系在一起,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才能在演奏古筝时,把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在儿童古筝教学中,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力,通过结合典型的乐曲,去启发学生感知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不同作用。从技能教学中让学生感知什么是筝乐美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美,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得向往和追求,所以教师在范奏中要注意古筝技巧的正确方法。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是由诸多要素结合而产生的,相同的音乐要素,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也会有不同的表现,重要的是学生凭自己的感受去体会与理解。

(三)增强音乐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是无限的,所以音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古筝教学中一定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而音乐想象力又是审美领悟能力提升的关键。如《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典雅而富有情趣的曲子,它引用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为题,描绘了夕阳西下,小船轻轻荡漾,辛苦的渔民忘却一天的疲劳,悠闲自得,满载而归的画面。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脑中去想象画面,置身其中。在学生充分理解曲目的内容后,再去识谱演奏,这样就会显得轻松愉快。在古筝教学中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凡是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才会作出更多的投入并使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兴趣一经形成,就会吸引儿童去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兴趣是一种心理特征,它不是生来固有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是生活所需激发而发展起来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在这个入门阶段,老师担负着正确引导学生兴趣的责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琴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将自己的老师视为榜样,视为偶像。假如,一个老师对于古筝事业执着追求,那他的学生也会对古筝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若老师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那他学生的兴趣也会大大打折。所以,老师的兴趣和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是成正比的。

三、培养学习兴趣的几个要素

(一)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渠

因材施教是传统教学的重要理念,也是尊重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兴趣的主要渠道。少年儿童学习古筝基本上都是利用课余时间。但是存在年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使教学很难采取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古筝教师,必须全面的摸清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并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制

[1] [2] 

定适宜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家长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纽带

儿童学筝启蒙教学的成败取决于三方面因素,首先是孩子自身天赋和勤奋,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态度,剩下的一点则是家长的密切配合与辅导。实际上,对于年幼的初学者来说,家长起着“助教”的作用。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首先,家长应注意对待孩子的态度、语气和语言。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独立练琴的能力。最后,家长不要急于求成而要适时奖励,不然容易信心减去,兴趣低落,还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弹琴不是件容易事,它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要做到手、眼、脑并用,让孩子协调好这一切本来就是件复杂的事情。所以有缺点是正常的,可能一个缺点克服了,又会有新的缺点需要克服,这都不足为怪。只要脚踏实地,最终都会积少成多,取得可观的进步。

(三)循序渐进是学好古筝的重要方法

科学的安排练习时间,学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年龄小这一特点,有计划地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固定练琴时间,养成定时对音乐的兴奋习惯,提高效率,快速进入状态达到省时的作用。要持之以恒,连续不间断地上课,在每次古筝课后要安排练习,来巩固当天所学。其次,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练习方式来适应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短的特点,将一天中可以用来练习的时间分散开来使用。在练习时要做到,认真正确地练好每一遍,不强求数量。争取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养成注意力集中,认真练琴的好习惯。

结语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筝教育;文化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一、古筝的教育与传承

中国古筝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古筝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见证,它记载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文特点,反映了各个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

(一)古筝的教育现状自上个世纪开始,全国各个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古筝专业,这是我国开始重视古筝教育的体现。古筝在高校的普及为古筝的发展提供了学术性的研究平台,并且培养了大量的具有艺术修养的高质量古筝艺术家和作曲家。随着各个艺术院校建立古筝专业,使得古筝延续了几千年的传承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耳提面命、口传心授转向了在专业艺术院校传承的新阶段,作为民间音乐的古筝艺术也逐渐进入专业音乐教育的行列。并且随着许多现代古筝新曲的出现,古筝技法的大胆创新,古筝曲目的创作也逐渐多元化,并且也由民间的自发性、自娱性和集体创作进入了专业的自觉性、娱他性和个人创作的新阶段。专业化让古筝教育得以快速发展与提高,让古筝成为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近些年来,古筝在社会中的受欢迎程度比起往年逐渐提高,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人们对传统民族文化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渐渐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生活。古筝这门艺术自20世纪末期以来成为了热门艺术,在这种形势下,社会上出现了古筝学习热的现象,古筝的爱好者、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古筝教育机构等相关建设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古筝从一个冷门乐器变成了一个热门乐器。

(二)古筝的传承过程与特点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化在中国的音乐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时期的音乐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这个时期的秦筝、编钟、编磬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个时期的筝是广泛用于祭祀、礼仪以及民间娱乐等多种功用的乐器。先秦时期的音乐思想主要吸收了孔子的“礼乐”思想,同时孔子也强调乐教中的审美情感培养以及美育作用。汉魏时期的筝乐思想相比先秦来说更为系统化,“德”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这个时期的筝乐教育强调技巧训练与人文修养同时进行。这一时期的筝艺传承并不是流于空泛,而是在自我修养与行为的自律中,在音乐审美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内在熔炼中,达到其乐教的目的。唐代时期的筝乐十分受欢迎,这与唐朝的繁荣现象密不可分。这个时期的筝乐演奏者众多,并且根据社会地位进行分类,其中家伎和商业乐伎占的比重最大。唐代时期的筝乐传承是一种民间自发的筝乐传承,这种传承方式在今后的筝乐传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宋代时期的音乐文化发展主要集中在民间,筝乐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景象。宋代形成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流派的筝乐教育,筝乐传承不仅出现在家乐中,也存在于人口密集的酒楼茶肆中。不同的是,酒楼茶肆中的筝艺传承往往是乐曲的口口相传,而以师徒传承为特点的家乐主要是技巧曲谱方面的传承。所以,家乐中的筝伎对筝乐在民间的发展起到了传播、创作、提高的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的筝乐主要用于说唱音乐中,传承方式既有师徒相传,也有家学相传、筝友相传,筝乐传承的方式和途径十分多样。到了清末,筝乐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俗乐,艺人地位也逐渐下降,战乱纷扰使得前代的筝乐传统日渐消亡,大量的筝谱和技巧方法都相继失传,筝艺的传承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到了二十世纪,民族音乐的发展主要存在于民间音乐中,筝乐也是如此。各大筝派聚集在各地的民间活动中,比如山东筝派、陕西筝派、河南筝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等等,无论是与其他乐器合奏还是独奏,传统筝乐都体现出了其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民族魅力。在民间活动以及城市社团活动中,不同民族乐派的民族音乐家们奔走于全国各地进行筝艺交流,为各流派筝艺的交流融合做出了贡献,对筝艺的传播与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通过古筝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要求

(一)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责任心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古筝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我国国民素质日渐提高的同时,古筝音乐教育也日渐普及化,许多孩子选择学习古筝作为他们的兴趣爱好。古筝教学也逐渐走上了专业化、学制化和规范化的道路,这对在古筝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许多古筝教学者受到现代音乐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曲目的教学有偏差,甚至喜欢教授流行曲目,这对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是不利的。另外,许多教师过度重视训练学生的古筝演奏技巧而忽视了古筝理论体系的教学。所以,在古筝教学过程中要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责任心,不能仅仅把演奏技巧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要在重视古筝基本功练习的同时注重古筝文化的教学,探究古筝中蕴藏着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及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们了解并爱上民族音乐文化。

(二)遵循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中心,注重德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这种理念在古筝教育中也同样适用。在中国,各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音乐和器乐组成了中国独有的传统审美文化。从古至今,关于古筝的诗词、筝曲都十分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气韵,不仅古筝的音乐审美如此,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艺术亦是如此。作为一种积淀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乐器,古筝本身就带有深厚的审美意蕴,在每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古筝都有其相应的审美意义。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古筝不能只作为一个获取考级证书的工具,在进行古筝教育的时候要注重其自身的审美教育功能,应把古筝基本功和弹奏技巧渗透在传统民族艺术的审美体验中,让老师和学生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共同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传统音乐的美。

(三)端正传承古筝传统曲目的态度我国文化事业正在不断地蓬勃发展,作为一名文化事业建设者,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教学水平。如今,许多古筝培训班的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即缺乏对古筝传统曲目的理性认识,对于传统曲目的概念不清楚,有不求甚解、盲从的现象。面对这种浮躁的态度,我们必须严肃面对并加以解决。作为古筝从事者,不仅要全面了解自己学习和演奏的音乐作品,还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许多传统的古筝曲目能够保存到现在是十分不容易的,世代筝家不断积累传承,为后代树立了榜样。所以,我们如今在传承传统曲目时更应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即使我们在传承传统曲目时做得不够完美或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认真借鉴古人的传统美德,一定能将古筝传统曲目发扬光大。其实无论是对于古筝艺术的传承,还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历史都像一面镜子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轨道。前人在传承的道路积累了太多的经验和教训,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是我们后人的财富,我们要认真总结前人的成果,并进行学习和借鉴,在批判中继承,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坚持古筝曲目创作的民族性古筝作为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它的曲目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韵味,古筝曲目的调式、音阶、节拍、旋律等都把民族风格以及民族特征表现得极其鲜明。其实不仅是古筝独奏作品,我们其他的传统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必须根植于丰厚的民族音乐传统,蕴含中国文化悠远而深厚的思想艺术。而当代有些民族器乐作品经常会受到西洋创作手法的影响,导致民族器乐独奏作品不具备传统音乐那样鲜明的民族特征。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加以注意,要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从传统文化以及民间素材中汲取营养和创作灵感,不仅要与时俱进,也要坚持民族特性,增强民族艺术表现力,这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至关重要。

三、通过古筝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一)教育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古筝作为传统乐器之一,可以很好地发挥其自身的教育作用。不同的古筝作品体现出了不同的情感价值观、文化思想,而且在古筝教授的过程中每个人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表达都是不同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相同的是他们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感受。中国的传统音乐注重情感的表达,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文政治、民族历史。一个民族的音乐文化与这个民族的宗教、政治、文化、人文、历史等诸多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古筝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重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二)审美意义古筝艺术最突出的功能与价值就是其审美价值,新课程标准也提出音乐教育要重视审美教育。从古至今的乐教传承都十分注重音乐的审美体验,特色鲜明的民族音乐类型和器乐类型构成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精神。古筝以其清悦优美的音色、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以及自身浓郁的审美意蕴唤醒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让人们对民族音乐文化审美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尽管古筝艺术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古筝教育越来越现代化,但无论是当代的古筝音乐美还是传统的古典音乐美,两者都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现代的古筝教育离不开传统审美理论的支撑,所以古筝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远远要比想象中多得多,古筝艺术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也不是单一的。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不能忽略其自身蕴含的价值,传承并不单单指传承一件物品,更重要的是传承其精神内涵和内在美。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第4篇

古筝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心心.浅谈徐晓林古筝作品的音乐风格及对古筝艺术刻展的影响[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22):157-158.

[2]李菲.明月红弦声停处别有深情几万重——浅析徐晓林古筝音乐创作特色[J].人民音乐,2015(4):213-125.

[3]李春颖.浅析历史感悟中的古筝艺术发展与融合——以《临安遗恨》为例[J].音乐时空,2015(20):50-51.

[4]汪莎.诗意的栖息——评陶一陌古筝曲《自在云端》的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2013(11):124-126.

[5]鲍晓媛.儒家音乐思想在古筝作品中的体现——兼谈社会思想语境对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3(12):23-24.

[6]廖文珺.高山流水觅知音——古筝艺术传统与创新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5(8):132-133.

[7]陈满欣.论古筝演奏的继承与创新——谈现代古筝艺术的发展[J].新世纪剧坛,2011(1):1001-1002.

[8]陆晶.“翰雅杯”首届中国古筝艺术传统流派及民间风格作品演奏(成都)邀请赛综述[J].音乐探索,2014(3):130-133.

[9]葛雪婷.古筝演奏形式与技术发展——观“八面风·古筝室内乐新作品音乐会”有感[J].艺海,2013(8):155-156.

[10]许育燕.音随心动——浅议古筝演与奏之间的影响与联系[J].北方音乐,2014(15):94-95.

[11]符丽琴.筝鸣争鸣国乐飘香——多元音乐文化影响下的当代古筝音乐创作[J].北方音乐,2015(7).

古筝论文参考文献:

[1]袁静芳.民族器乐(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安华.从筝的沿革看“世界筝”的趋向[J].星海音乐学报,1987,(02).

[3]李庆丰.筝统天下,风格各异——山东、河南、潮州、客家筝派演奏方法之比[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2).

[4]毛特.民族音乐的改良创新和工业设计[J].乐器,2008,(01).

[5]侯方.感受听觉艺术中的视觉[J].人民音乐,2004,(10).

古筝论文参考文献:

[1]杨妍,赵雪晖.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5:92-93.

[2]吴珊珊.独立学院古筝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音乐时空,2015,01:153-154.

[3]赵星.筝乐演奏的灵魂之美——论古筝左手做韵技法之一“颤音”[J].大众文艺,2010,(05).

[4]李萌.古筝基础教程[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古筝音乐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古筝教学 教学现状 突出问题 解决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行,音乐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古筝作为一种拥有三千年历史的传统乐器,更应得到我们的重视。现如今,随着高校古筝学习群体的不断扩增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古筝教学的需求。如何对传统古筝教学方法做出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古筝教学有效性,是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古筝教学现状

现在,高校学习古筝的学生有很多,有主修和选修的,其中选修的学生占大多数。学生的体格发育已经成熟,手指的灵活程度不如儿童。但是他们有其特定的优势,其一他们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二作为成年人,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教学进度快,其三,他们对古筝有很大的学习热情。高校古筝课的教学内容大体分为基础理论课、指法课、古筝艺术史等多门课程。大学生虽然错过了学习古筝的最佳时期,手指不够灵活,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强,在思维理解上占有优势,可以弥补手指不灵活的缺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指导学生善于用技术来表现音乐,感受古筝所散发出来的音乐的美感,认识到我国民族音乐的美,培养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

二、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古筝盛行于战国时期,音色舒缓优雅。随着社会的发展,古筝在国内及国际乐坛上有了一定的份量。高校开展古筝教学,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都有所帮助。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古筝教学存在着许多的突出问题。

(一)缺乏集体意识

因为高校古筝教学仍然采取的是一对一的传统落后教学方式,使很多同学在学习古筝的时候缺乏集体意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变少,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不甚合理,这些都对古筝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的构建。导致学生一旦有集体表演,会有点惊慌失措。

(二)学生心态有待调整

在古筝的学习中,很多的学生还有家长都希望可以一举成功。但是,学习古筝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取得成功的,这时就是考验学生心态的时候了。但是,现在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家长甚至于教师都尝试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一些人喜欢盲目跟风,造成学习效果不好,这些都是因为在学习古筝中心态没有摆正。希望学生、家长和教师可以及时摆正学习心态。

(三)古筝教学重视技术性忽视艺术性

当前,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制约,我国高校古筝教学显得太过于重视古筝的技术教学,而对中华名族传统乐器的艺术魅力有所忽略。造成高校古筝教学中盲目学习单一演奏技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用在演奏技术的训练上,对音乐的内涵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的很少,这些问题明显不利于学生古筝学习的综合素质培养。

(四)实践性环节严重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中过于重视演奏技巧的教学,对学生舞台实践经验的培养有所忽视,导致学生的实践经验很是匮乏。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校古筝教学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古筝教学把教学重点放在古筝内容方面,是学生在学习古筝中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与健康人格有所影响。

三、 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中存在突出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

不管是什么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这一因素。当前,因为我国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古筝教学中被忽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理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的含义。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虽然学生对古筝充满兴趣,但由于基础知识不足,所以显得不够有耐心,思维不够集中。教师可以适当的选取一些短小精悍的曲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加强引导。之后,教师应当积极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够经常性的交流。也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重视自身的艺术修养,有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习古筝。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现在,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古筝教学需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综合条件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此介绍两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是示范教学法,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和动作等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有直观性和感染力较强等特点,能够使学生有较为深刻的影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第二种是启发式教学法,指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启发学生学习,可以运用形象的描述来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奏传达出对古筝作品的理解,亲身体会到古筝的演奏艺术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重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古筝作品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学生如果想要正正了解古筝作品的内容,就要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古筝作品相关背景的了解来更好的传达出古筝作品的艺术韵味。学生在深厚的文化背景的感染下,能更高的把握古筝作品的韵味所在,有利于学生提高在演奏作品时的艺术表现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对提高高校古筝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才外,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乐感的好坏往往能够反映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水平。乐感具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在先天乐感良好的基础上也要加强后天的练习,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赏识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古筝演奏所需要的乐感。

四、 结语

目前我们应当改变传统的古筝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出科学的古筝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到民族音乐的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侯凌燕.浅谈高师古筝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1,(02).

[2]陆媛媛.论高师古筝教学的缺失及其路径选择[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