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临床心脏疾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心脏介入,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是介入成功的关键[1]。本文为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脏介入治疗患者8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5±2.1)岁;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2.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

(1)两组均符合心脏介入治疗的标准[2];(2)征得所有患者同意。

1.3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包括手术前后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遵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等。除上述常规护理以为,观察组运用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如以下方面。

1.3.1心导室的安全管理

心脏进行介入治疗和检查的地方为心导室,心导室与普通手术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医院领导应当根据本院心导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度内容主要涵盖:操作规范、管理规范、医护人员职责及相关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诸多内容。依据有关规定对所有工作人员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合理有效进行各项工作。

1.3.2成立专门的管理组

护士长应当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心导室管理组。选出年资较长的护士担任组长,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每个小组分工应当明确,在仪器设备管理、消毒灭菌、日常运行等方面,都要将具有工作安排到每位小组成员。护士长负责监督,并定期对管理的效果进行统一评估和检查,对于管理不当的地方护士长应当督促护士及时改正。

1.3.3加强对护士有关心脏介入治疗的操作技能培训

科室护士长应当定期进行专业培训,可选择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总培训者,针对心脏介入方面的各个操作环节进行统一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进行,从而提高护士护理流程的规范化。

1.3.4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

护士长定期对护士进行心脏介入知识方面的专业技能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罚规定,鼓励护士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及时发现每个护士在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急救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解决,从而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管理质量,促进护士护理水平的增高。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2)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观察组低,(P<0.05),见表1。2.2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进行比较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100%优于对照组80%,(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各种心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心脏介入治疗是目前较为先进的心脏病治疗技术,为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护理尤为重要[3]。本文通过探究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所取得的临床成效,临床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和操作规范方面评分分别为(94.65±3.27)分、(93.42±2.28)分,对照组分别(79.53±4.05)分、(77.36±2.85)分,对照组评分比观察组患者低;对照组满意度80%明显比观察组满意度100%低。综上所述,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后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在改善护理质量的同时,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应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戴晓鸥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

参考文献

[1]王静.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的施行意义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22-223.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2.083

心脏病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多采用心血管介入导管技术对心脏病患者实施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解决了各类无创治疗法或者药物治疗法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近年来,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运用。大量的临床经验显示, 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内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可减少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内的护理安全管理, 就是指患者从进入手术室接受检查或者治疗过程中, 确保患者不出现法律与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容许范围外的心理、机体机构以及功能等方面的损害、障碍、缺陷以及死亡, 当前大部分医院都引入了护理安全管理, 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取了显著的效果[2]。本文主要就本院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的7月~2015年9月于本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A组与B组, 各48例。A组患者中男28例, 女20例;年龄最小13岁, 最大85岁, 平均年龄(53.31±13.48)岁;病程1.5~6.0年。B组患者中男30例, 女18例;年龄最小15岁, 最大87岁, 平均年龄(55.42±14.34)岁;病程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包括手术前后常规检查、护理评估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方面。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导管室安全制度管理 ①导管室与其他的手术室有着巨大的差异, 医护人员应该依据导管室的特殊性, 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 如《介入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与《介入治疗室护理工作操作流程》, 并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中的各项管理标准与规范对导管室进行管理。②依据导管科室实际的运行情况, 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补充与修改, 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以对导管室的日常运行、管理、具体操作以及维护等进行正确的指导与规范。

1. 2. 2 导管室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 ①导管室是Ⅱ类的普通手术室, 室外监控室人员都比较多, 因此, 医院应该全面落实工作环节和流程, 对人员的出入进行严格的监测、监督以及检查, 对于各类出入导管室的人员必须进行身份认证, 严格依据导管室安全管理的要求, 让所有进入导管室的人员换鞋, 进行无菌区域时要求相关人员戴好帽子、口罩以及换洗手、衣裤等, 并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刷手, 严格落实各项无菌技术操作, 并在手术结束后, 将帽子、洗手衣及口罩等均放到指定的区域内, 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从根本上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管理监督意识。②完善导管室的消毒管理制度, 导管室内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应该及时用清水进行冲洗, 洗干净后, 再将所有物品集中到供应室, 统一进行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工作人员必须每天清洁地面、物表及拖鞋, 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消毒与检查, 特别对于血液类物品进行处理时, 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进行消毒处理。每天术前, 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手术室内所有的物表与地面进行全面擦拭, 并对各类清洁仪器进行定时的清洁, 手术前开启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手术时行连续消毒, 进行室内彻底清扫1次/周, 每个季度在室内进行1次空气细菌培养, 室内所有的无菌辅料包都用指示胶带进行固定封口, 以1周为有效期。手术后, 分类保存各类废弃物品, 并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的处理标准进行处理, 并签字;定期对导管室进行全面检查, 确保器械、人员卫生以及环境消毒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出现遗漏。

1. 2. 3 导管室药物安全管理 ①导管室内部的药品、器械以及耗材等管理工作应该交由专门人员负责, 要求管理人员严格依据相关的制度进行药品、器械的验收、存放以及清点, 并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定期检查, 以确保导管室药品管理的章程得到严格落实。②耗材安全管理方面, 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 注意每一个工作细节, 确保导管室内所有的物品都拥有明确的签收上、下架记录;护理人员应该严格依据导管室的具体情况, 依据手术需要的材料, 提前准备好各类要使用的物品, 找到负责人签字后, 及时领取, 并对药品进行检验登记与备案, 根据材料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详细核对与登记, 确保材料使用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③导管室内的各类急救物资与药品应该定点、定量的进行存放, 交接?c检查维护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此外, 导管室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熟悉与了解各类导管材料特点、使用性能以及范围, 确保使用时能够准确的找到相关导管, 将传统的被动护理配合转化成为主动护理支持。

1. 2. 4 患者的安全管理 对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在围手术期内给予全面的优质护理, 以真诚、热情以及主动的态度对待患者, 提升自己的亲和力, 以免患者出现紧张情绪, 提升患者对于治疗与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由于导管室接收的患者一般病情都比较严重, 患者极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 因此, 手术前,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让患者深入了解有关疾病的各类知识或手术注意事项, 使其对疾病和治疗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讲解患者主动配合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主动性。

1. 3 观察指标 护理后,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 护理后, A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61.22±2.36)分, B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3.55±12.76)分, B?M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A组(P

2. 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 B组患者中27例非常满意, 19例满意, 2例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为95.8%;A组非常满意18例, 满意22例, 不满意8例, 护理满意度为83.3%;B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P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 B组患者中1例出现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2.1%;A组患者中3例发生感染, 4例低血糖, 1例术后穿刺部位渗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16.7%, 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

3 讨论

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全新的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技术, 是当前临床上比较先进和常用的心脏病诊疗方式, 且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服务工作是保障患者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对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致死以及致残率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 加强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3]。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心脏外科;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 R654.2;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7(a)-043-02

The efficacy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ZHANG Dehui, CHEN Zhaohui, HE Jia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Methods: 7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rdiovascular surger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while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routine method. Results: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showed a reduced average hospital stay and hospital infection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surgery; Perioperative period; Clinical nursing path; Hospital infection management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医院要用较低廉的费用提供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必须精密设计最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即临床路径,以减少延迟康复和浪费资源,使患者获得最佳服务。临床路径最早起始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一种符合成本-效益规律的“管理式照顾”新模式[1-4]。心脏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医院手术室的重点工作,心脏外科的发展使得心脏手术的复杂程度和手术范围的广泛程度越高,因而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和免疫力的抑制也相应增加。因此,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我院手术室2010年1~12月对心脏外科围术期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取得良好效果,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1~12月在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72例,年龄3~73岁,其中,男28例,女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医院感染管理,对照组按常规工作模式进行医院感染控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制订临床护理路径表 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收集我院近3年来实施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有关资料,包括住院天数,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气管插管等管道的留置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药敏试验,术后并发症及医疗费用信息等,参照1997年美国东南外科协会制定的临床路径10项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我院心脏手术围术期医院感染临床护理路径。按术前3 d、术日及术后制订临床护理路径表。

1.2.2 组织实施 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小组,成员包括麻醉科主任、麻醉科医生、心脏外科医生,手术室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心脏外科护士长、心脏外科监护室责任护士和病房责任护士。进行调查量表的设计和筛选,心脏手术围术期医院感染管理临床护理路径的确立。将72例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向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心脏手术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由受过专门训练的评定者发放调查量表并回收。

1.2.3 观察项目及评价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住院天数、评估患者对心脏外科手术医院感染临床护理路径的掌握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记录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及感染率。患者对医院感染临床护理路径的掌握情况评估表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均为自制问卷。临床护理路径医院感染评估表包括20个问题,每个问题按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进行评分,分别赋值3、2、1分,满分为60分,得分越高,表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效果越好;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10个问题,每个问题按满意、部分满意、不满意进行评分,分别赋值3、2、1分,满分为3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分别于实施前、出院当天由专业护士指导患者填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对医院感染临床护理路径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更高(P

3 讨论

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医院感染管理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则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能使医务人员工作更加规范化,也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计划性和预见性。本组观察组未发生医院感染,对照组发生1例胸骨后感染。由于本组样本量小,未进行统计学处理,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管理模式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效果。国外对临床路径在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研究已达到一定水平,国内研究较少[5]。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患者医院感染中应用,有利于评价感染管理效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可以选择最佳控制医院感染模式,优化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加强医护之间、护技之间、护管之间、护士之间的合作。

本研究表明,在心脏手术围术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这与王显平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住院天数缩短,从而降低了医院费用,节约卫生资源,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心脏手术围术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这与调查量表的设计和筛选,心脏手术围术期医院感染管理临床护理路径的确立,使患者及亲人了解心脏外科手术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尤其是亲人的关怀和鼓励,使患者积极配合密切相关。可使患者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围术期、术中及术后的感染控制流程。帮助患者在预先设计的时间段内达到预期目标,以减少康复的延迟。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心脏外科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引入患者参与机制,从而减少无效服务项目和增强处置主动性而降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住院天数。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康复,达到减少浪费,降低医疗、护理成本,减少医疗费用的目的。能更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真正达到控制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甚至避免手术发生术后感染的目的。为促进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医院感染控制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可用的依据,直至在骨外科、普通胸外科、腹腔镜手术等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按一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曙红,黄伦芳,罗万俊,等.临床路径在室间隔缺损修补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3,5(18):341-342.

[2] 陈玉红,刘萍,程敏,等.临床路径在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5(20):411-412.

[3] 王玲.临床护理路径及其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41-42.

[4] 朱洁珍.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院前急救中应用评论[J].内科,2010,5(2):207-209.

[5] 张伟英,叶文琴.临床路径在心脏术后ICU监护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3,20(4):45-46.

[6] 王显平,胡茜,唐文风.临床护理路径在体外循环手术病人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9,34(12):1750-1752.

(收稿日期:2011-04-27)

[基金项目] 四川南充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编号:N2008-ZC017)。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护理管理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本科室开始实施护理管理:在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坚持人尽其才原则,并合理进行分工;为医护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结果:实施护理管理之后,本科室中的学历为本科的护理人员由原先的2名增加为12名;本科室内共计3名护士先后获得优秀带教老师以及院级优秀护士的光荣称号;同时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由原先的73%上升至96%;且不存在护患纠纷。结论: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有助于护理人员工作水平和家长满意度的提升,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 :小儿外科手术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 临床护理管理在医院各个病室内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为了进一步明确护理管理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运用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的小儿外科手术资料,效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 011年1月,本科室中,固定病床共计6 0张,而重症病床以及新生儿病床分别为15张和10张,病房均实施封闭管理,且不设置陪护人员。本科室中共有16名女性护理人员,其年龄为20-4 6岁,平均年龄为(31.3± 0.5)岁;学历情况:本科、大专、中专分别为2名、9名和5名;职称情况:主管护师、护师和护士分别为3名、4名和9名。

2.方法

(1)合理地进行分工

依据小儿外科手术病房的特点,本研究中将病区工作主要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前线工作。包括手术患儿的生活护理以及健康宣教工作,该工作可直接地面对各个患儿,目的在于为患儿实施直接性的临床护理服务。从事这一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要较强,且要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牢固的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临床护理技术水平。

第二,医疗和基础文书工作。此部分工作内容包括对医嘱进行相应处理和日常药物管理工作,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无需直接地面对各个患儿,其主要是与内部顾客如医护人员、后勤人员以及药房药师等进行沟通。对于组织管理能力或身体素质较差的护理人员如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护理人员等可予以适当安排,既能够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又可以适当地照顾特殊时期的护理人员。

第三,封闭病房的工作。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各种护理服务,从事此部分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观察能力和针对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需将资深的护师安排在此部分工作中,以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围手术期的患儿经常出现哭闹等现象,家长普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躁等心理状态,若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欠佳或其在手术后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家长的焦躁、沮丧等心理障碍便会进一步严重,因此容易将怨气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为了能够使负责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本科室定期举办各种民主生活会,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发泄怨气、提出问题的平台,然后借助于相应的心理调节对策使各种矛盾及时地得到化解。针对工作中存在各种问题的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时,要坚持公正和客观的原则,要坚持对事不对人,并且需要明确惩罚只是一种激励护理人员更加努力工作的手段,而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积极组织全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实现经验和教训的共享,以加深当事人的印象,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

(3)合理地安排日常工作

患儿实施外科手术前后可能会存在着诸多不可预知的情况,导致护理人员无法按时下班,在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下,护理人员也极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工作偏差而导致患儿在围手术期出现各种医疗事故。所以,要不断地完善弹性排班制度,以有力地保证护理人员正常的作息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以为围手术期的患儿提供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

(4)不断地完善激励机制

如前文所述,围手术期的患儿可出现各种紧急突发情况,需要加强临床全面监测工作,并且要保证不能出现任何偏差和疏漏,以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所以,要健全科室内的激励机制,针对工作尽心尽力、零偏差的护理人员,科室和院级领导要注重适当地给予精神或物质鼓励,既可以勉励当事人继续认真工作,同时也能够激励其他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针对围手术期患儿的临床护理水平。

3.判定标准

使用自制问卷对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评估,本问卷中共计20个条目,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得分>90分;基本满意:得分为60~89分;不满意:得分<59分。

二、结果

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之后,本科室内学历为本科的护理人员由原先的2 名增加为12名;本科室内共计3名护士先后获得优秀带教老师以及院级优秀护士的光荣称号;同时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由2011年的73%(73/10 0)上升至2013年的9 6%(9 6/10 0);且不存在护患纠纷。

三、讨论

在各个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护理管理理念得到普遍运用。在小儿外科手术中,鉴于患儿的年龄特点和独生子女模式的影响,容易发生各种护患纠纷,迫切需要全面地实施护理管理干预。

本研究提示,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实施全面护理管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护理人员工作水平和家长满意度的提升,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1 ] 梁玉胜. 小儿外科手术的护理管理[ J ] . 中外健康文摘,2012(47):360-360

[2]高慧平,郭建琳,李乃连等.小儿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J].护理研究,2012,25(5):451-452

[3]李宇,刘凤,韩玉霞等.腹腔镜下小儿斜疝修补术优化护理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9):1008-1010

[4]杨黎霞.小儿手外科手术护理管理配合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2,24(5):193-194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特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18-01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临床上的高龄患者比例越来越大。由于老年患者自身身体机能减弱,加上其自理能力较差,致使病理变化往往与常规临床表现不吻合,这就造成了患者就诊较晚、并发症发生率增加,给病情的控制造成重大阻碍。高龄患者脏器功能的衰竭、血容量下降、营养供给不足等都会造成麻醉、手术过程中耐受力的减弱,较青年人群而言,手术危险性大大提高。为此,医护人员已经就如何帮助高龄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做出了一系列研究。本文中,笔者对在本院就诊的高龄围手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比对其护理措施及其临床效果。现汇报具体内容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评估

医护人员应该在手术之前对高龄患者容易出现危险的状况进行评估,包括详细咨询患者病史,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等。此外,还要了解患者是否有精神异常,并对其年龄、体重状况、脏器功能等进行分析,对患有内科疾病的患者提高警惕。

1.2 术前准备

为保证手术安全可靠,医护人员需要在手术开始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这也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方法。除了要进行常规的术前准备之外,还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例如患者是否患有合并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患有合并症的患者要给予其积极的治疗。此外,还要在手术之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前、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的关键点。

1.3 心理支持

由于接受手术的患者年龄普遍偏高,导致其接受手术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会担心其是否会有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患者家属也会担心治愈的效果以及治愈时间是否及时。为此,在手术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在充分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之后,耐心的向其解释手术的流程,并告知其往常的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从而使其能够做到积极地配合,这对于手术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2 术后特殊护理工作

2.1 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护理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人们的脏器功能会逐渐衰竭,致使接受手术的应激能力越来越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常常由此而引起。为此,加强术后对于高龄患者心血管系统的维护,控制其出血情况,对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需要在手术结束之后对高龄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以时刻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保持1-2天的持续监测,一旦发现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则需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并进行相应处理。

2.2 对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

手术结束之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以及呼吸深度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一旦发现患者有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出现,就要及时帮其戴上面罩进行吸氧。当患者麻醉清醒、血压保持在稳定状态之后可以让其半卧位。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呼吸道粘膜萎缩、纤毛运动不良以及气道分泌物滞留等现象是十分普遍的,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气道插管对粘膜造成的损伤。此外,如果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或者术后受凉,尤其长期吸烟的人群,由于其小气道的功能较差,很容易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影响手术效果。手术过程中麻药的使用也会对咳嗽反射造成抑制,导致切口出现疼痛,由于患者不能自主的进行有效的咳嗽,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帮助患者排痰。此时护理人员需要提前向患者解释咳嗽、排痰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每隔3小时深呼吸5至10次,保持平卧位能够协助其胸式呼吸的加强,深呼吸之后再进行最大力度的咳嗽;帮助患者翻身以及轻拍其背部等都是协助排痰的有效措施,如果患者痰液粘稠致使排痰出现困难,则可以通过使用吸痰管将其把分泌物排出体外。

2.3 术后循环系统的护理

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要对高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进行定期监测,保证24小时内的出入量记录及时,出入量要保持在平衡水平。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补液,使液体在正常输入的同时预防其容量超过负荷,这样也能够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进行控制。输液过程中,对液体滴速的控制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液体滴速的控制不到位很容易造成肺水肿以及急性心衰竭,这都将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对病患的血糖予以控制,术后电解质的及时供给等都是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的关键环节。

2.4 对腹胀的护理

由于高龄患者的消化功能下降,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对高龄患者的食物摄取提供协助服务。易消化、不易产气的食物是该类人群的最佳选择,以保证减少肠内积气的产生。与此同时,还要让患者在术后保证定量的运动,从而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高龄患者术后第一天可以在床上运动,术后第三天开始,护理人员就要协助其下床走动,以进行适量体育锻炼。

3 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口的比例也逐渐加大,由于高龄患者的手术治疗风险较高,恢复较慢,加上其并发症出现频率的加大,使得高龄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工作已经越发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高龄患者手术成功的例子也逐渐增加,想要保证患者手术成功,高质量的护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的术前准备、对患者的全面检查、对合并症的控制与治疗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都是帮助高龄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内容。在患者术后对其进行一般的护理以及特殊护理,对于高龄患者的身体健康都将有很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发现,有效的护理工作对于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过度效果显著,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的过度率由之前的78.2%提高到了9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唯实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首都公共卫生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市卫生局

中华针灸电子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