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精选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1篇

[摘要]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施行嗜铬细胞瘤手术8例。经充分术前准备,降压、扩容和术后严密监测血压,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抗感染,加强各管道护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护理

嗜铬细胞瘤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定位检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措施。为此,提高围手术期的治疗与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极为重要。我科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施行嗜铬细胞瘤手术8例,均治愈出院。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13~61岁,病程2~5年,均具有高血压、头痛、心悸、出汗等症状,8例患者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全部阳性,6例术前经α-受体阻滞剂准备,8例均经手术治愈,并经病理学确诊。

2护理[1]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儿茶酚胺大量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痛、多汗等症状,使患者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的表现为排尿后血压急剧上升,有的轻微刺激即血压升高。同时手术危险性大,术前准备时间长,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故护士必须在言行举止上让患者满意,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住院环境,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做好疾病知识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和明白手术的重要性,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心理达到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顺利接受手术。

2.1.2降压扩容由于瘤体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使血压升高而血容量不足,因此,术前的降压扩容是治疗的重点。常用降压药物为α-受体阻滞剂、苯苄胺,其优点是作用维持24~48h,控制血压效果好,口服用药方便,根据病情逐渐加重,随时调整,但可诱发心律失常。所以,在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心率改变,服药后要有人在旁边照顾,不要随意下床活动,以免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护士要多巡视患者。扩容是术前准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术前3天,每天输全血2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平衡液1000ml及5%的葡萄糖液500ml,同时摄入饮食不限盐,以利于血容量恢复。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测肿瘤切除后患者的血压很不稳定,患者回房后取半卧位,设单人病房,24h专人护理,尽量减少体位搬动,常规吸氧,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进行24h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保证静脉通畅,记录24h出入量,注意口腔、皮肤护理。

2.2.2低血容量休克的护理嗜铬细胞瘤切除后,血循环中儿茶酚胺急剧下降,使长期处于收缩状态的血管开放,术前虽然进行了扩容治疗,但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循环血量不足。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压不同程度的下降,少尿,均经输血、输液及对症处理后得到纠正,因此,必须做到:(1)保持2条静脉管道通畅,一条用微量泵调整药液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另一条用来补充血容量,监测循环功能。(2)严格监测中心静脉压(CVP),根据CVP来调整输液的速度和量。(3)准确记录24h尿量,为医师提供补液量作参考。(4)注意水电解质紊乱,按医嘱检测各项生化指标。

2.2.3保持尿管通畅每2h挤压导尿管1次,更换体位时勿过度牵拉或打折,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并做好记录,每天尿道口用0.033%碘伏抹洗2次,防止尿路感染。

2.2.4预防呼吸道感染手术一般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为使痰液便于咳出,常规予氧气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0ml加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达到消炎、止咳、祛痰效果。鼓励患者咳嗽,并协助翻身拍背,进行有效排痰,同时使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

3小结

手术摘除嗜铬细胞瘤虽然危险性大,但只要充分地做好对围手术期的治疗,观察与护理,就能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2]。为此,术前充分准备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治疗和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97例,男性38例,女性59例。年龄在65~93岁,平均76·8岁;其中65~79岁56例,80岁以上41例。左侧骨折44例,右侧骨折53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52例(53·6%),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46·4%)。伤前并存病:97例中伤前有并存病者84例(占86·6%);同时有多种并存病者(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肺部疾病、消化道溃疡等,同时并存其中3种以上者)36例(37·1%)。手术治疗情况:行全髋置换术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1例,滑动鹅头钉板内固定36例,多钉内固定9例。20例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包括肺炎、消化道出血、脑血管意外、电解质紊乱、褥疮等。其中3例心、肺部衰竭死亡,死亡率为3·01%。

1·2并发症情况

本组围手术期并发症20例(20·6%),并发症的发生与伤前患者机体健康状况相关密切。本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种类。

2术前健康状况综合评定

为了在术前对患者的全身状况有正确认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把握手术时机,掌握手术适应症,参照许学猛等[1]制定的术前手术耐力评定标准和刘沂[2]提出创伤严重性判断的院内、院前评分标准,结合我们的经验制定了9项指标、3个等级的术前健康评定标准,见表3。根据标准,本组术前综合评定结果为:90分以上14例,80~89分30例,70~79分34例,60~69分15例,60分以下4例。

3护理

3·1老年患者随年龄的增长,机体各脏器机能减退,应变能力降低,修复能力衰减,骨折的老年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并存病,以往有称老年髋部骨折为“死亡骨折”。本组84例合并并存病(占86·6%)。高龄患者入院后需做详细、全面的全身各系统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存病,进行全身综合调理使机体各重要器官功能接近正常,以提高手术耐受力,降低并发症。

3·2术前进行全身综合评定,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禁忌症,及时有效治疗各种并存病,把握手术时机,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对术后护理也有指导意义。病人术前健康综合评定总分满分为100分。其中,伤前生活自理能力最重要,占40分。若病人伤前能外出活动,生活自理,说明心肺功能较好,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耐受手术能力较强。心血管疾病和肺功能不全也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报告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死亡原因多为心衰和肺炎。本组死亡3例,死于肺部感染、心衰。故心血管疾病占20分,肺功能占10分,其他指标占5分。从表2可以看到,评定总分在80分以上者健康状况好,手术耐受力强,术后并发症为2·3%;评定总分在70~79分者,健康状况尚可,术前适当调理,能顺利耐受手术,术后并发症为20·6%;评定总分在60~69分者,身体状况较差,均有2~3种并存病,有一定的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高达53·3%。对该组病人术前必须治疗并存病,把握时机手术;而在60分以下者,全身状况差,平素极少户外活动,并存病达4种之多,应慎重手术。本组死亡3例,其评定总分均在60分以下。对于前两类病人,伤后应及早手术,通过手术治疗,使伤髋即时稳定,伤肢尽早活动,使病人身心健康尽快恢复到术前水平。否则,该类病人一经卧床牵引、制动,评分极可能随即下降。

3·3加强呼吸系统护理:肺逐渐萎缩,弹性下降,肺泡数减少,气道老化、狭窄,呼吸肌肌力减退,胸廓顺应性降低等因素,致使老年人肺活量减少。60岁肺活量开始减退,85岁仅为年轻人的50%。老年人卧床后影响正常呼吸,造成换气功能下降往往导致高碳酸血症。而老年人脑细胞功能障碍对缺氧或高碳酸血症的敏感性降低,机体自身调控能力下降,易至呼衰。在老年人十大死亡原因中,肺炎占首位。本组20例并发症中肺炎7例(占35%),3例死亡均为肺部感染、心衰所致。所以,加强病人呼吸系统的管理非常重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禁用呼吸抑制药物,鼓励深呼吸、咳嗽运动,变换体位或半坐卧位,捶打背部,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积极预防坠积性肺炎;吸烟者劝其戒烟。术后床头须备好氧气、呼吸机和气管切开包等用物。

3·4预防、治疗应激性溃疡病:对有溃疡病史者,术前后注意避免使用刺激胃粘膜的药物,给氢氧化铝凝胶口服,勿进食刺激性、较硬的食物,观察记录病人的呕吐物、大便、血压、脉搏情况。本组4例患者

经禁食、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

3·5血管栓塞的预防及护理:由于老年人血液粘滞度高、卧床血流减慢,加上外伤、手术致机体凝血因子释放增加,极易造成血管栓塞。本组出现脑血栓2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2·0%)。需注意患者神志、肢体活动及肌力变化。对有高血压病史者,血压应维持在适当的范围(以伤前血压作参考),防止血压过低导致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患肢肿胀、疼痛和循环情况,垫高患肢,鼓励和指导病人多做患肢主动屈伸运动,以防深静脉栓塞。口服阿斯匹林50mg1~2次/日可作为预防性用药。

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2010年11月—2012年11月,选择在我院骨外科住院的围手术期焦虑病人6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2~78岁,平均(58.43±5.7)岁.均排除晚期肿瘤、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医疗保险:城镇医保56例,新农合7例,自费3例.文化程度:文盲5例,小学10例,初中15例,高中19例,中专及以上17例.婚姻状况:未婚10例,已婚56例.职业:农民7例,工人49例,干部10例.将66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病人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①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首先以通俗易懂的言语与其沟通,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躯体状况、相关疾病的有关知识作出评估,确定护理问题.②根据护理问题制订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利用图谱、健康手册、示范教育,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宣教,如介绍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③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进行认知干预:通过交谈和观察评估病人焦虑的原因及程度,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使病人对围手术期术前准备的目的、注意事项、禁忌、麻醉的方式、手术过程、术后体位、术后康复训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方式等有充分的了解,使病人消除焦虑情绪,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④建立完善的病人出院随访制度,及时与其联系、沟通,使其遇到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和帮助.

1.3效果评价标准

1.3.1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

评定时间为入院时和出院前2d,共2次,由病人自行填表评估.测量时要求被测试者认真阅读指导语,然后独立完成测评,测试时间限定在10min之内.不能自行完成的病人,由责任护士完整陈述量表的内容,病人口述选择的项目,护士帮助填写,对于有疑问的地方护士给予解释,如果病人还不理解,将反向问题改为正向问题,评分随之改动.

1.3.2护理满意度调查在病人出院前1~3d向其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现场发放,现场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66份,回收66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包括病人及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行为、工作态度、医德医风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共计10个问题,每个问题按满意、一般、不满意进行汇总.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后

SAS评分比较入院时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前2d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6.061,P<0.05).

2.2两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很满意16例,一般5例,不满意12例;试验组很满意27例,一般6例,不满意0例.两组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03,P<0.05).

3讨论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机体是一种创伤,对病人来说围手术期有一个心理应激与适应的过程,这种情绪变化常导致病人焦虑.沈晓红等研究显示,病人的术前焦虑与术后的心身康复呈线性相关,提示术前焦虑对病人术后心身康复不利,可以影响睡眠质量、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等.而解除或减轻病人的紧张心理,提高应对能力,使病人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通过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我们对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认知治疗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能有效改善轻、中度非精神病性抑郁、躯体疾病伴发的抑郁及焦虑症、强迫症等多种情绪问题,使病人心情安静平和,缓解其焦虑情绪,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认知干预的基础在于,一个人对己、对人、对事物的看法、观念或想法,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心情及行为.护理人员对引起焦虑的原因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改变了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降低了其焦虑程度,提高了手术依从性.

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4篇

1.1麻醉剂对体温调节的抑制作用

整个身体的温度是由温度调节系统来调节的,它协调热和冷的防御机制,这些有效反应通常保持机体中心体温在正常值上下波动0.2℃,局部麻醉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人体所有体温调节反应均受神经中枢控制。脊髓和硬膜外麻醉阻断了身体一半以上的神经传导,这种温度调节的末梢性抑制是局部麻醉时发生低体温的主要原因,令人意外的是局麻也损害中枢性温度调节,即使局麻无直接的中枢影响。这种作用并不单纯是由于麻醉剂经循环入血的原因。而似乎是由于温度调节系统错误地判断了被阻滞区皮肤温度异常升高,从而使其能忍受比正常中心体温低的温度而不发生寒战。典型情况下血管收缩和寒战阈值降低0.5℃,出汗阈值约升高0.3℃,这种变化导致阈值间距增大至正常的3~4倍。

1.2大量输液输血

成人静脉每输入1L环境温度下液体或每输入一个单位(200ml)4℃血液,中心体温约降低0.25℃。因此,大量输入未加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

1.3低温环境

通常情况下,手术室内温度很低。虽然环境温度足够高时,可以保持病人术中体温正常,然而经常保持室内温度在25℃以上,对身着手术衣的外科医生将是很不舒服的。

1.4体腔开放

水份从大的手术口蒸发也是重要散热原。

2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并发症

2.1伤口感染率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即使轻度低体温也可通过直接损害免疫功能尤其是中性白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和减少皮肤血流而降低机体对伤口感染的抵抗力。围手术期低体温也与蛋白质消耗和骨胶质合成减少有关。研究表明:择期结肠切除术中出现低体温的病人,其伤口感染率增加2倍,并使这些病人住院时间增加约20%。

2.2出血增加

轻度低体温可降低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物质活性。一项实验结果表明:低体温明显增加失血量和对同种输血的需求。

2.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近期发现,轻度低体温(低于中心体温0.5~1.2℃)可引发由交感神经兴奋所介导的高血压,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加100%~700%和整个系统性血管收缩。当中心体温降低1℃时,就可出现寒战,整个机体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担。研究表明:中心体温降低1.5℃,心动过速和心脏疾病的发生率就增加2倍。StevenM等对300例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即将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的前瞻性随机研究表明:围手术期保持正常体温可减少心脏疾病和心动过速的发生。

2.4对代谢的影响

轻度低体温降低大多数药物代谢速度,明显延长术后恢复期。

2.5不适感增加

在全麻恢复过程中,未加保暖的病人寒战发生率大约是40%,同时伴有肾上腺功能增强和不适感。有些病人主诉术后寒战和发冷的不适感要比手术时疼痛严重。

3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3.1注意预防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病人有许多不利影响,各级医务人员对此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如术中加强覆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等。手术过程中,皮肤是热量散失的主要部位,通过覆盖皮肤可减少皮肤热量散失。通常情况下,覆盖单层绝热层约可减少30%热量丢失,不过,多加覆盖层并不能相应减少热量散失。

3.2加强围手术期体温监测

加强对围手术期病人的体温监测,对于早发现低体温是十分重要的。通常医护人员只注意体温是否升高,而对体温在35.5℃以下者常未予重视,此时要及时测量病人的直肠温度,采用能测量35℃以下的体温计,插入深度要达10cm。对于低体温病人,要加强保暖,必要时采取主动保温措施。

3.3主动保温

为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或对已发生低体温的病人常采用主动保温措施。常采用的方法有下列2种。

3.3.1对静脉输注的液体或血液加温

此措施是保持中心体温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大量输液输血时此方法更合适。研究表明将液体加温至37℃,就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围手术期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胸部外伤;护理;围手术期

0引言

胸部外伤可分为穿透伤和钝性伤,多由摔倒、车祸、锐器等导致。由于人体胸部内脏器官较多,胸部外伤常伴随肺部、心脏、气管和主支气管的损伤,不容忽视[1]。针对较为轻微的胸部外伤,只需要对患处进行简单的处理即可,对于心脏大血管损伤、食管破裂、严重肺裂等严重损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手术,以抢救其生命。但胸部外伤手术创伤面积较大,极易引起术后感染和切口疼痛等不适,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进而影响其手术后的康复效果[2-3]。因此,对胸部外伤手术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以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减轻术后疼痛、加快身体恢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次研究对胸部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确切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1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科室进行胸部外伤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对象,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参照组中有女性20例,男性24例;年龄在19~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40±4.45)岁;疾病分类:食管破裂6例,创伤性气胸13例,血胸4例,肋骨骨折21例。观察组中有女性22例,男性22例;年龄在20~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75±4.21)岁;疾病分类:食管破裂7例,创伤性气胸11例,血胸6例,肋骨骨折20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进行比较,发现无明显差异存在(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检查和告知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术前护理:告知患者手术的基本过程和可能产生的反应,增加其对手术的信心;叮嘱患者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6小时;给予患者适当的关心和鼓励,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手术期间护理:核对患者的资料,包括姓名、疾病等;全程陪同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密切监测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包括血压、呼吸、心电图、脉搏等。术后护理:注意患者的手术切口,防止其出现渗血、红肿等现象,并及时帮患者更换辅料;对患者的心电图、呼吸等进行持续监测;术后24小时,提醒患者进行抬腿、曲臂等活动;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缓解患者痛苦;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规划,以促进其身体的快速恢复。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舒适度、呼吸循环情况、睡眠情况、感染程度四项。满分为100分,每项各25分。舒适度、呼吸循环情况和睡眠情况的评分越高,感染程度评分越低,则说明患者恢复情况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并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若P<0.05,则可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参照组患者的舒适度、呼吸循环情况和睡眠情况的评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其感染程度评分高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胸部外科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且术后疼痛剧烈,患者极易出现伤口感染、咳嗽、失眠等问题,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如何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以帮助其减轻痛苦、迅速康复,已经成为护理学研究的重点[5-6]。本文对胸部外科手术的部分患者进行整体的围手术期护理,从患者手术前开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直至患者康复出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次围手术期护理的内容涉及心理护理、生理护理和生活护理等多个方面,通过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全的服务,令其压力得到缓解的同时,还能减轻痛苦,从而促进其身体的快速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观察组相比明显较差,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对胸部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围产期护理对其身体的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田晶.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5(08):204-205.

[2]董红坤.舒适护理在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5(01):36-38.

[3]连绮雯.心胸外科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15(04):43-44.

[4]陈艳婷.胸椎骨折伴肋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淮海医药,2013,20(05):268-269.

[5]于淑芳.个性化护理对胸部外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30(09):322-323.

相关期刊更多

唯实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首都公共卫生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市卫生局

中华针灸电子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