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

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术,由于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食管癌手术中,且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接受,但是若是在手术过程中,护理方法不当,极易引发并发症[1],为此,为了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96例患者,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39岁,男56例,女40例,其中,对照组48例患者,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39岁,男28例,女20例,观察组48例患者,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39岁,男28例,女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①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善,术前经检查均被确诊为食管癌;②患者病程4~13个月;③病灶范围2.2~4.8cm;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禁忌症;⑤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以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96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整体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1.4 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

1.4.1术前护理 术前准备:术前指导患者大小便,并于前1d给予药敏试验和配血试验,并超声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将肺部分泌物排除;指导患者正确的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和咳痰方法,增加潮气量,控制肺泡内气体的排出。

1.4.2术中护理 术中要加强高度配合,首先核对患者情况,并讲解手术注意事项,然后为患者进行常规消毒,例行麻醉处理,确保患者正确的,调整手术灯光,协助医师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要严密观察手术动态、液体滴入情况,例行持续的心电监护,术后接好闭式引流瓶,固定好引流管[2]。

1.4.3术后护理 ①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待患者麻醉和病情稳定好,取半卧位,利于患者呼吸和胸腔引流;②饮食护理:术后做好患者禁食护理,并例行胃肠减压、电解质监测,及时为患者补充水,维持患者循环系统的稳定性;③引流管护理: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避免胸腔内出血的可能[3]。

1.5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

2结果

2.1满意度评价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中出血量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36.25±5.45)ml,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9.78±6.23)ml,其出血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并发症 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而观察组无1例并发症,其并发症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食管癌属于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手术,为食管癌治疗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食管癌手术中,但是若是在手术过程中,护理方法不当,极易引发并发症。为此,为了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9%,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36.25±5.45)ml,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9.78±6.23)ml,其出血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而观察组无1例并发症,其并发症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良好的临床效果,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总而言之,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针对性地对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加以监护,减轻患者手术创伤,有效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玲.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95-96.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住院患者812例,其中男性461例,女性351例,年龄6个月~87岁。其中全身各处瘢痕323例,各种外伤畸形修复160例,先天性畸形疾病86例,面部骨折39例,各种皮肤肿瘤186例,手术及其并发症手术18例。

2 “零缺陷”管理护理措施

2.1建立术前“零缺陷”管理办法

2.2.1建立术前风险评估制度: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皮肤、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2.2.2建立术前处置流程:①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②帮助患者了解手术、麻醉相关知识;③向患者说明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④做好术前常规准备,个人卫生、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呼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训练;⑤根据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⑥做好身份识别标志,以利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进行核对。

2.1.3建立术前护理常规:①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告知患者戒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②床上排泄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使用便器排便;③训练:教会患者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④训练患者特殊,以适应术中和术后特殊的要求;⑤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饮食;⑥肢体功能训练:针对手术部位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

2.1.4 建立评价制度:评价患者及家属能否正确复述术前准备相关配合要点,能否正确进行功能训练。评价护士完成术前护理措施情况。

2.2建立术后“零缺陷”管理办法

2.2.1建立术后风险评估制度:了解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术中情况。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皮片皮瓣、敷料、引流管、皮肤受压及疼痛情况。

2.2.2建立术后处置流程:①根据患者手术和麻醉方式,采取适当的卧位;②观察有无舌后坠、痰液堵塞气道等情况,备好气管切开包、口咽通气管、吸痰器、开口器等抢救器材和药品;③连接各种治疗性管路,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并做好标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④根据病情给床栏保护和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⑤观察术后情况,皮片皮瓣的皮温、血循环、颜色、指甲冲血试验及敷料固定的情况并记录;⑥皮片皮瓣部位适当制动,防止受压;⑦遵医嘱给药控制疼痛,增进舒适;⑧协助床上翻身、叩背。观察局部皮肤受压情况,必要时采取防止压疮的预防性措施;⑨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饮食;⑩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术后康复指导。

2.2.3建立术后护理常规:①指导患者适量活动,合理膳食;②告知患者严格按医嘱服用药物,如有疑问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③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护伤口、造(瘘)口及各种引流管及扩张器部位的方法;④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2.2.4建立评价制度:评价患者和家属能否正确复述术后注意要点。评价护士完成术后护理措施的情况。

3 讨论

3.1“零缺陷”强调对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后果进行预测,并采取预防措施,对可能出现的缺陷在事前评估并避免,体现了前馈控制方法[1]。在整形外科围手术的护理管理中通过建立“零缺陷管理办法”,打破传统的人总要犯错误理念,转变成只要主观上尽最大努力就可以不犯错误的理念[2]。培养护士在工作中形成和建立无差错的理念,克服对错误只有事后补救的观念,预防错误的发生。在围手术期护理中,每一个环节事先做到评估和排除可能产生各种风险的因素,提前采取改正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总体上保证实现无差错事故的发生,实现零缺陷的管理目标。

3.2“零缺陷”的管理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中,规范了护理工作流程,做好术前术后的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出护理评估、流程、护理常规和评价制度,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对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可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3]。

[参考文献]

[1]谢玮娜,何丽云,于美华.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缺陷中的运用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40-142.

[2]许莲芳. “零缺陷”服务管理理念在高龄患者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7(1):21-22.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胃肠外科; 糖尿病;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6-0094-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胃肠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32~75岁,平均43.6岁;胃肠外科疾病类型:胃癌13例,急性阑尾炎17例,肠道破裂22例,肠道肿瘤16例;病程0.5~3年。

1.2 护理

1.2.1 入院护理 当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需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和制度,使患者尽快适应病房周围环境,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医护人员应在其病历或者床头卡号上粘贴醒目标记,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记录,并对患者病情、心理状况等进行有效的评估。

1.2.2 术前护理 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血糖值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控制,血糖控制在5.6~11.2 mmol/L,尿糖(+~++)。为了在术前使患者血糖值得到最佳状态,可在术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1]。在注射胰岛素同时,需对患者血糖进行测量,并根据患者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嘱患者按时按量进餐,不能为了避免高血糖症状或者低血糖症状而增加或减少饮食量。术前医护人员需按照患者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以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的心里,以避免患者血糖升高。嘱患者在术前不能进食流质性的食物,并指导患者掌握有效的呼吸、咳嗽方法,做好手术准备工作。

1.2.3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当患者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心电监测仪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并给与有效的吸氧治疗,并按照医嘱要求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同时给予患者养胃、营养支持等治疗。依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恢复运动,以避免肠粘连或者静脉血栓并发症的产生[2]。(2)血糖监控。在术后,静脉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并对患者血糖值、尿糖值进行有效的监测,并依据监测结果调查胰岛素剂量,使血糖值保持在最佳状态。术后2~3 d后,患者血糖可平稳,这是可每隔4~6 h注射一次胰岛素,并延长血糖测量时间,定期进行血液生化试验,使患者水电和酸碱能够保持平衡,同时依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止痛治疗和心理疏导。(3)管道护理。医护人员需对各种导管进行有效的观察和护理,保持导管通畅,并合理安置导管,同时要尽可能避免导管出现弯曲、挤压或者脱落等情况,对引流液的液量、性质及颜色进行观察和记录。(4)感染预防和控制。在胃管刺激下,患者咽喉会产生不适、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会增加,而麻醉插管容易对呼吸道造成感染。因此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自主的呼吸,使得肺部能够扩张,防止呼吸道受到感染。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以保证患者咳嗽有效性。每天需对患者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使得患者口腔保持清洁。患者导尿管需保持通畅,并定期更换尿袋,使患者能够定期排尿[3]。对患者会阴处进行请详细,并用碘伏对尿道进行消毒,2次/d。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定期进行换药。由于糖尿病患者汗液内含有大量糖分,使细菌能够快速繁殖,因此要求患者要勤清洗、勤更衣,使得皮肤保持清洁状态。(5)饮食护理。术后给予患者相应的营养支持,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当胃管拔除后,可饮用少量的温开水,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腹痛或者腹胀等并发症,可进食流质性且清淡的食物。患者饮食时,需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对食物热量进行控制,并对患者血糖值、尿糖值进行测量和控制。(6)健康教育。当患者出院之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并定期到院检查,以使疾病得到有效康复。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的血糖、尿糖水平以及伤口愈合情况作为标准:血糖控制在5.6~7.1 mmol/L,尿糖阴性,伤口达到甲期愈合并且按时拆线为痊愈;血糖在7.1~11.2 mmol/L,尿糖阳性,伤口达到甲期愈合延期间断拆线为有效;血糖>11.2 mmol/L,尿糖强阳性或以上并且出现伤口感染和延期愈合者为无效。

2 结果

通过对68例围手术期胃肠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后,痊愈48例,有效19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5%。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护理满意度达到95.6%。

3 讨论

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血糖值和尿糖值有所升高,对患者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术后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伤口愈合不理想,并存在切口感染的症状,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为防止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间,保持良好的手术心态,血糖值、尿糖值维持在最佳状态,避免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给予入院护理、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本研究显示,经过精心护理干预后,痊愈48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5%,护理满意度为95.65%。证明通过对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护理护理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树霞,史丽民,刘建平.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4):66-67.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道、贲门癌;糖尿病;护理

食道、贲门癌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如合并糖尿病可大大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为探讨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04年2月至2007年8月,我科对收治的24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43~74岁,平均58岁。其中食道癌19例,贲门癌5例。除9例入院检查发现有糖尿病外,余15例原有糖尿病史,24例均合并2型糖尿病。均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

1.2 方法 术晨将十二指肠营养管与胃管一起经鼻孔插入,术中由手术者将两管分开,将营养管置于十二指肠中。术后禁食期间以肠内营养支持为主。整个围手术期应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患者的指尖血糖。术前检测晨空腹血糖及三餐后2 h血糖;术后禁食期间每4 h监测血糖一次;进食后改为测晨空腹血糖、三餐后2 h及睡前血糖。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1.3 结果 本组患者中21例围手术期血糖控制良好,3例患者血糖波动较大,4.6~20.0 mmol/L。术后并发症4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均及时给予纠正。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焦虑和恐惧是本组患者中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患者常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焦

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与血糖控制不佳有明显相关性[1]。针对患者的特殊心理状态,应关心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讲解手术的目的、手术过程、手术及麻醉的安全性。邀请病友讲解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具体做法。经过以上护理,本组患者焦虑、恐惧症状明显减轻,均顺利地接受了手术。

2.2 有效控制血糖 有效控制血糖是进行手术的首要条件,因此围手术期血糖监测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①术前3 d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改用普通胰岛素皮下注射,每日晨测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 h血糖,根据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的用量。有文献报道:将空腹血糖维持在7.25~8.34 mmol/L即可进行手术[2]。本组患者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6.4~7.8 mmol/L,餐后2 h血糖为8.0~9.8 mmol/L;②术后禁食期间4 h监测血糖一次,应选择未输液一侧的手指进行测量,根据血糖值调整普通胰岛素的用量。进食后改为测晨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胰岛素改为短效和中效联合应用。有学者认为,术后血糖控制在6~10 mmol/L[3]。本组大部分患者术后血糖控制在6.2~12.0 mmol/L。

2.3 营养支持的护理。恶性肿瘤和糖尿病均是消耗性疾病,故应加强营养。我们在饮食护理中重点是兼顾营养支持和血糖控制。①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前普遍存在营养不良,术前应予以纠正。嘱患者进糖尿病饮食,对饮食不足和不能进食者,经静脉途径补充,做到既严格控制饮食,又保证营养的供给;②术后禁食其间以肠内营养为主支持替代。术后12~24 h病情平稳给予生理盐水250 ml经十二指肠营养管缓慢滴注,次日开始滴注肠内营养液。应遵循浓度由低到高,数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20~24 h均匀输入。我院肠内营养液主要使用瑞能,起始量为400 ml,初始速度为15~20 ml/h经输液泵匀速滴入,速度以逐日增加20 ml/h,直至最大滴速100 ml/h,同时营养液逐日增加至全量(1 500~2 000 ml)输注时保持温度37~38℃可采用电加热器管道近端加温。肠内营养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1周后开始经口进食,100 ml/2 h,同时逐渐减少十二指肠输注量,第十天拔除营养管。此方法保证了患者营养的正常摄入,使血糖相对稳定,促进康复。

2.4 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2.4.1 感染的预防及控制 糖尿病患者存在代谢紊乱,尤其合并肿瘤自身消耗增加,同时由于手术创伤,抵抗力下降,易合并感染。我科术前30 min常规使用抗生素,术后给以足量的抗生素治疗,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处理刀口渗液、渗血取得了良好效果。

2.4.2 预防低血糖反应 因术后未能及时补充营养或胰岛素使用不当等均可导致低血糖。患者出现心悸、面色苍白、出汗、软弱无力等应立即测血糖,停用胰岛素,同时静脉推50%葡萄糖等处理。应用胰岛素应准确选择剂型,抽取剂量要精确;控制营养液的输注速度,使其在20~24 h内均匀使用。本组患者无一例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桂琴,杨智华,穆丽娜,等.食管癌患者择术期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新乡医学院学报,2004,121(1):66-67.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为了减少手术应激和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而采取的一系列围术期多学科综合运用措施[1]。FTS是一种新的外科理念,最初起于心脏外科手术,现已扩展到各类手术,主要包括快速通道麻醉、微创技术、最佳镇痛技术及强有力的护理配合与管理等,是对传统外科学的重要补充与完善。其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大的益处和最少的损伤。护理理念的更新及应用在快速康复外科的发展过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 FTS围术期的护理理念

众所周知,外科治疗患者的术后恢复不仅仅取决于外科手术过程,更重要的在于对围术期机体病理生理改变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和延迟术后恢复的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研究表明,增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包括:疼痛、手术应激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长时间禁食、术后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术后疲劳及睡眠障碍、术后长期卧床及术后胃管、引流管和尿管的使用等等[2]。随着人们对围术期各类创伤所引起的机体病理生理改变的发生机制的深入认识,传统的围术期处理方式受到严峻地挑战,现代外科需要多学科间的紧密配合,以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快速、安全的康复。FTS顺应了现代外科时代的发展,它将外科医生、麻醉医师、护士和康复医师组合成为一个相互密切协作的医疗团队,采取多形式的干预方式,以期能够完成一个使患者无痛、无风险及尽快康复出院的围术期处理过程。

护理理念的更新是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围术期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FTS的提出对当今的护理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到FTS的精髓,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整体护理过程中,既能完善对患者的围术期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又能将患者的康复速度和质量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2 FTS围术期的护理管理与配合

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对麻醉、手术的恐惧,尤其是担心麻醉、手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可能带来的一些并发症和后遗症、手术的失败等是引起患者术前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由于术前患者的恐惧所致的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和行为异常,分别约有80.7%和68%的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3]。因此,仔细了解患者的内心思想变化,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包括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以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减轻生理应激反应,对患者术后的安全、快速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饮食管理及营养支持 传统的观念认为,术前应常规禁食12 h、禁水4 h。然而,术前这种饮食的控制会造成患者脱水、血容量减少、低血糖等,手术的创伤所导致的机体进一步消耗将影响术后患者的组织修复、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快速康复外科从根本上打破了术前饮食管理的传统观念,要求术前2 h进水或碳水化合物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低血糖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承受手术打击带来的各种应激。因此,责任护士需要与麻醉师及手术室充分沟通,以明确麻醉开始时间,特别是对于接台手术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空腹等待时间过长,保证术前2 h禁食禁水的有效性。

术后尽早恢复正常饮食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的又一重要环节。近年来,人们都主张“如果肠道有功能,就应使用肠内营养”的原则。术后早期进食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有利于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避免静脉营养的副作用、节省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营养,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腹腔手术后消化道功能麻痹仅限于胃和结肠,未经手术干预的小肠其蠕动和吸收功能在术后4~8 h就已完全恢复[4]。因此,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正常的情况下,应限制患者术后的液体输入,术后6~12 h即循序渐进地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2.3 术前肠道准备 结直肠切除术前的机械性肠道准备一向被认为是预防术后吻合口瘘和感染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包括清洁灌肠或口服甘露醇、聚乙二醇等洗肠液等。FTS理念则认为,肠道准备对患者而言是一种应激反应,而且会导致脱水以及水电解质失衡,增加麻醉及手术风险;并且研究显示,术前常规肠道准备并不能有效降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5]。因此,结直肠手术术前不必都进行常规的肠道准备。

2.4 各类导管的留置与护理 任何一项有创的医疗手段对人体都是一次刺激,都将引起机体一定的应激反应,其大小与个体的耐受性、敏感性相关。多项看似微不足道的微小刺激叠加将构成一个能引起机体较大反应的应激信息,从而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内稳态改变。传统腹部手术要常规留置胃管、尿管和腹腔引流管等,FTS则把各类导管的留置视为对机体的一系列不良刺激,会增加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从而导致了机体的一系列反应,除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并发症外,还会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机会,限制患者术后早期运动、延迟进食,均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日康复[6]。因此,FTS主张应选择性地使用各类导管,腹部择期手术时不需要常规使用鼻胃管减压引流,术中麻醉状态下留置导尿管,术后根据情况及时拔除,术中应尽量不使用引流管或使用后于术后早期拔除。

2.5 围术期体温维护 手术室控温度、麻醉、术中或术后输液及机体的低血流状态均可导致机体处于低体温状态,使机体代偿性周围血管收缩反应丧失,诱发心律失常,切口感染发生率也可增加2~3倍。持续的术中低温可抑制血小板功能、损害凝血机制,甚至引发低温、凝血障碍和代谢性酸中毒致死三联征[7]。因此,维持术中及术后正常体温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具体措施包括正确调节室内空调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手术室内人数,预先加温输注液体和腹腔灌洗液,保暖床垫的应用及棉被保暖等,使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保持在36 ℃左右,以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手术风险,维护脏器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2.6 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可加重应激反应和肌肉痉挛,阻碍患者早期运动。因此,有效的术后镇痛有助于患者生理、心理的快速康复[8]。在FTS实施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专项培训教育、改变患者及其家属对麻醉药的认知态度、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等综合护理措施。轻度疼痛患者可服用小剂量阿片类止痛剂或非甾体类药物予以镇痛,重度疼痛患者可采取连续硬膜外或静脉途径安置镇痛泵,术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自控止痛,应用镇痛药会有抑制肠蠕动的副作用,但术后有效镇痛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尽早下床活动,反而会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2.7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休息,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及肌肉蛋白氮丢失、影响肺功能的恢复及组织氧化能力、加重静脉淤滞及诱发血栓形成等。术后有效镇痛措施对疼痛的缓解,以及鼻胃管、导尿管及引流管的限用或早期拔除为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创造了条件,快速康复要求术后24 h即可下床活动。术后护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制订具体的护理计划表,鼓励患者早期下床,并以自主活动为主,必要时予以协助,确定每天的康复治疗目标。

3 FTS的护理挑战与前景

FTS理念早期仅应用于胃肠外科,随着人们对FTS的深入认识及其内容的不断完善,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外科各个领域。大量临床证据表明FTS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但在传统医疗理念的影响下,尤其是我国当前特有的医疗环境中,还须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共同认识FTS的正确涵义,在不断地实践、认识和总结的基础上去探索、补充与完善。

FTS技术的实施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有些还有悖于现存医疗护理常规,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即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FTS是外科学在微创及损伤控制理念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目的是“在整体上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以期达到快速康复。因此应全面、正确地理解FTS中“快速”的含义,它是指患者术后的恢复应是生理、心理及社会协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快速”。FTS理念的产生与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体护理的实施过程中应将快速康复理念贯穿其中,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认真评估,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为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提供了更全面、细致、合理的护理。21世纪是外科微创化的时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护理工作应顺应“以病人为中心、以循证为依据、以微创为方向”的外科治疗理念,积极配合医生,始终贯彻微创观念和使用微创技术,让患者具有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最轻的炎症反应、最理想的手术效果、最小的创痛和最短的住院时间,更好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江志伟,李宁,黎介寿.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2):131-133.

2 Kehlet H,Wilmore DW.Multi-mod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surgical outcome.Am J Surg,2002,183(6):630-641.

3 吴慧芬,叶淑梅.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实用临床医学,2002,3(1):1-3.

4 蒋朱明,江华.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有效的循证基础: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与相对有效理念.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15(1):1-2.

5 Slim K,Vicaut E,Panis Y,et al.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ails of colorectal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Br J Surg,2004,91(9):1125-1130.

6 Wilmore DW,Kehlet H.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fast track surgery.BMJ,2001,322(7284):473-476.

相关期刊更多

唯实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首都公共卫生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市卫生局

中华针灸电子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