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前期规划范围及内容

*医院定位

类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

规模:床位数、年门诊量、年急诊量、年手术量;

标准:医院级别等次、学科划分、专业设置及业务能力、教学、科研设置等;

服务:区域卫生规划所赋予的医疗预防、保健任务。

*医院管理

体制:包括产权关系以及财政体制、医院治理结构等;

管理:包括医院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服务方式及后勤保障体系等。

*医疗工艺

专业结构:医院功能单元(科室)设置和业务设定;

工艺流程:一级流程(科与科)和二级流程(科内流程)设定;

业务标准:卫生学标准和各科业务标准的设定;

指标体系:医院质量和效率各种指标的预设。

*信息系统(HIS)

HIS结构:HIS、CIS(PACS、电子病历、LIS等)、OA;

HIS作业流程:与医院服务流程和医疗流程相匹配的HIS作业流程设计等;

HIS网络结构:HIS综合布线方案及信息点位设置等;

HIS管理:编码管理、权限及数据管理等。

*专项设施

洁净室:洁净手术部、血液净化病房、生殖中心等方案;

医用气体:气体种类、终端设置及技术要求等方案;

物流传输系统:物流传输方式及点位设置方案;

标识系统:医院导向方案及表达方式;

无障碍设计方案。

*装备

医疗设备:医疗设备配置及机房条件等方案;

护理装备:各种护理装备配置及房间布置要求;

医院家具:各种家具配置方案及标准。

后勤保障:餐饮、洗衣、物资供应、保安、物业管理等工作。

建设前期的界定

鉴于医院建设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在医院管理、医疗工艺、信息系统、医疗装备等诸多方面均需反复详尽的规划。为此,将医院建设前期界定在建筑初步设计完成前较为合适。主要包括5个阶段: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建筑设计任务书、项目建筑设计方案、项目建筑初步设计。前期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详见图示。

前期规划技术要点

*医疗工艺规划要点

医疗工艺设计包括专业结构、工艺流程及相关技术指标和系统能力等。工艺设计分为方案设计和条件设计两个阶段。工艺方案设计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及建筑方案设计的依据。工艺条件设计是医院建筑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的依据,并与建筑设计深化、完善过程相配合。

医疗工艺设计两个阶段的要求,见表1。

医疗工艺设计成果,主要为工艺系统说明,任务量计算书,工艺流程设计、设备、装备、配置及说明(含技术条件及参数),用房配置要求(含用房条件)及相关系统配置(医用气源、洁净室、物流传输等)。

*医用专项设施规划

医用气体系统。三种基本医用气源为:氧气(O2)、真空吸引(Vac)、压缩空气(Air);氮气、氩气、二氧化碳可按实际需要配置;手术室应设置手术废气回收装置。

呼叫对讲系统的规划要求,见表2。

物流传输系统。宜采用气压管道传输方式,每个物流传输站点终端应配备标准计算机接口和电话机接口。物流传输系统的使用应建立符合责任要求的管理措施。

标识系统。应具有定位、指引、服务、管理等功能,也是医院形象设计的一部分,可综合采用标牌、专用符号、专用色彩、多媒体技术等方式体现。

此外,常用房医用家具基本配置,也应纳入规划,如诊室应配置诊查床、诊桌、座椅、屏风、观片灯等,治疗室应配置药品柜、器械柜、操作台、治疗车、抢救车等。

*医疗设备规划

医疗设备配置方案,应根据医院总体医疗能力和各医疗专业需求而定。设备配置计划,应根据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设备选型,并结合投资能力来确定。

设备机房规划应根据医疗工艺流程和设备技术要求而定,主要包括:机房选址、房间尺度、结构要求;机房条件,包括给水、排水、温湿度、电源及电负荷、综合布线及信息点设置等;设备定位,包括机房布局和布置要求,以及设备通道要求;防护要求包括各种射线防护要求和电磁波屏蔽要求等;卫生学要求按GB-15982标准。

医疗设备机房条件应在建筑初步设计阶段加以明确,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完成医疗设备机房全部技术设计。

*医院信息系统(HIS)规划

HIS需求分析:主要是应用范围、应用能力和条件;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改造规划

医院是提供社会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通过强化医院整体结构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提高社会医疗服务效果的突破口。目前,我国各个地区开展医院规划改造工程,并收到良好效果,但就其整体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对医院后期整体服务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医院改造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分析。

一、医院规划改造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对医院进行规划改造能进一步提高其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但在具体操作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保证其规划改造行为的有效性。

1.以规划为指导,尊重原有秩序

考虑到综合医院通常处在城市中心地带,其周围交通情况复杂,因此在医院规划改造过程中,应该遵照本城市医疗卫生宏观规划的相关内容,充分协调本区域内医疗卫生水平、医院数量、医疗设施等,保证地区间医疗水平整体性提高。

2.以服务为指导,尊重可行性原则

与其他单位相比,医院在社会服务供给上存在明显差别,需要24小时的提供服务,因此其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需要做好全天候接待特殊病人,并为其提供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因此在医院改造规划设计中,需要全面分析“拆、移、建”三要素的关系,在保证正常规划改造工作开展的同时,不会对医院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产生影响,保证医院业务水平。

3.以医院功能为指导,尊重协调性原则

在医院改造设计中,要从医院整体功能划分的基础上强调医院的整体性,充分处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功能关系,通过不断改造医院功能,协调各个区域功能。在改造设计中,充分结合当地城市经济发展情况优化医院楼外部造型,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二、医院规划改造设计实例分析

1.工程案例简介

该医院位于我国南方某地区,是一所融医、研、防、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用地面积为10亩,建筑总面积为4.96万平方米,年门诊量为48-50万人次。

2.工程案例综合性分析

(1)区位因素:该工程位于我国南方某城市,地处城市经济繁华地带,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上,交通流量大。(2)交通因素:由于医院附近交通量大,导致门前公路时常出现堵塞情况,不仅增加城市交通压力,也影响医院服务效果;从医院周围交通情况来看,缺少公共停车位,导致乱停乱摆现象屡见不鲜。(3)院区因素:医院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以“王”字形分布,由于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没有预留发展用地,随着医院门诊量不断增大,导致医院建筑面积不足,部分科研室安插在角落里,导致医院功能区划分混乱。

3.规划改造方案分析

针对该医院在结构、区位上存在的问题,规划改造设计人员分别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其具体内容如下:

方案1:在原有地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方案1实施可划分为两个步骤,在第一阶段改造中,新建住院部大楼,并将南北病房大楼内的太平间、供热机房、护理单元等移入新建大楼中;将原有的食堂、营养室、行政单位迁入南病房楼,并拆除原有的食堂、行政单位、供热机房等;最后逐步改善医院道路网络,以院区为基础,建立圆形通道,实现医院各个功能区的有效串联;在圆形通道的剩余土地上设置自行车棚与泊车位。

在第二阶段改造中,将现有门诊功能楼移入北病房楼,拆除门诊楼,并在原有门诊楼的基础上建立门诊医技综合楼。最后,重视对医院功能区的绿化改造,适当提高医院绿化面积,以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

在经过上述改造处理后,医院改造后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改造设计方案评价:方案1有效解决了该医院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优化了原有医疗流线,也能使医院的各个功能区之间划分的更加清晰,使患者在入院之后能得到优秀的医疗护理服务;并且原有医院环境也得到改善,整体服务水平提高。但该方案的缺点十分明显:只是在原有医院格局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不能彻底解决医院后续发展的问题;由于改造范围只局限在医院内部,不能解决医院门通拥堵的问题。

方案2:在原地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方案2的核心就是将医院原有基地以南的20亩地作为发展用地,通过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处理,以满足医院功能区划分的需要。

在方案2可行性讨论中,业务主在充分考虑施工难度、施工资金、住房环境、施工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2栋11楼的建筑模式,之后,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确定两个阶段的改造设计。第一阶段:建造新病房大楼。建立住院部大楼,并将南北病房大楼的护理单位、太平间、供热机房等迁入新的大楼中;将原有的营养食堂与职工食堂合并,拆除原有营养食堂、太平间等;改造医院前道路网,设置专门的探视出入口,并将其设置在交通量较小的一侧,环节医院正门口的交通压力。第二阶段:拆除南病房楼,建立新的急诊楼;待急诊楼建立之后,移入原有门诊楼功能;拆除行政楼、修理楼,将原门诊楼设置位于行政楼。

在施工结束之后,医院具体功能区划分情况如图2所示。

改造设计方案评价:方案2有效达到了医院功能区划分、改善医院门前交通环境等要求,并在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绿色植被,在划分公共停车位的同时也有效优化了医院内部环境;同时,医院楼高度能满足后期改扩建需要,满足后期医院发展要求。

但在该方案中存在投入资金较大的问题,但经业主一致讨论后,最终确定第二套改造方案。

从方案2的后期改造效果来看,该方案有效满足了医院功能改造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主要讨论了医院规划改造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其具有应用情况进行讨论。对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在医院规划改造过程中,要重视对医院各部功能区情况的改造与划分,并在不影响医院服务效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医院建筑功能。同时,要重视对医院内部的绿化设计,适当增加医院绿化面积,为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丽妮.某综合医院规划改造设计[J].山西建筑,2014,40(30):32-33.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一、医疗机构现状

(一)综合性医疗机构:目前我区区级医疗机构有区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3家。三所区级综合医院的医疗用房、医技装备、卫技队伍整体水平均已达到或正在达到国内县级医疗机构的水平。已能满足区域内人民群众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病的医疗需求,布局合理。

(二)中心、镇(街道)卫生院:瞿溪、泽雅、丽岙、茶山4家中心卫生院,医疗用房、医疗装备和卫技队伍素质水平较高,能充分发挥中心卫生院的功能。6家乡镇卫生院,布点于各个乡镇所在地,承担着农村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等基层卫生服务功能。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可进行临床生化检查,能成功地实施危(急)重症病人院前急救,基本改变了过去“小病乡医看、大病送上级医院”的局面。

(三)社会医疗机构。目前全区有民营医院4家(其中梧田辖区3家,分别是东方女子医院、中山医院、万福医院;景山辖区1家:同德医院),门诊部5家,个体诊所58家,厂矿医务室16家、卫生室147家。这些医疗机构由社会、私人、企业投资经营,是公立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个体诊所、村卫生室对方便群众就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这些医疗机构管理经营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的局限以及投入不足,用房、装备水平落后,缺乏高素质人才,难以适应农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充分整合卫生资源,提高队伍总体素质,努力将一部分村卫生室转型为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医疗机构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医疗机构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区域医疗机构的发展水平,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和社区卫生服务,提前基本实现医疗卫生事业的现代化。具体把握以下原则:

(一)实现区级医疗机构的现代化建设目标。根据全市卫生发展规划,随着医学院附属一医新院区的迁址,已经基本解决了*区南片优质医疗资源问题,故不再发展新的上规模医疗机构。而原来我区3家区级综合性医院维持现有数量不变。其发展要求是:合理病区设置、美化院区环境,加强学科建设、争创特色专科,更新医疗设备、创新医疗技术,深化内部改革、严格管理制度,力争每年都有新发展、新气象。*区人民医院维持原规模,新行政区建设也可考虑迁建*区人民医院,按三级综合医院建设,至2010年设置病床500张,规划用地120亩;*区第二、第三人民医院在原址扩建,至2010年设置床位300张。在2010年前,这三所区级综合医院争取达到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标准。

(二)全面改善中心、镇(街道)卫生院的就医条件。现有10家卫生院要巩固改革成果,以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农民群众就医环境为手段,以提高人的健康素质为根本,以密切与群众联系为纽带,认真实施用房改造和装备更新改造,努力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变,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运行质量。卫生院中临床从业人员资格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

(三)将部分村卫生室整合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目前村卫生室审批的条件较低,导致村卫生室中的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不高,加之投入不足,用房、装备落后,难以适应农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因此决定今后不再审批。根据《关于印发*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20*-20*年)的通知》(温瓯政办发〔20*〕75号)文件精神,全区新建、转型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137家,主要承担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职责。

(四)适当发展民营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现有辖区内4家民营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原则上不再设置新的民营医院和门诊部。根据现有布局,民营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主要是紧缺专业和农村缺医少药地区。由于大部分门诊部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操作,干扰了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并由此引发了许多医疗纠纷,损害了患者利益,患者和社会反映强烈,因此决定今后不再审批。个体诊所,按照市场需求情况适度有所发展,在现有58家基础上可发展到193家;所有新设置的个体诊所均须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场地、设备、人员配置等方面,达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要求。

(五)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转型的医院、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内部机构设置、功能定位、工作职责、人员配备等都要围绕社区卫生服务进行功能转换,医院、卫生院全部挂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部分村卫生室经过资源整合到20*年部分归并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省市区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要认真履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做好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体化管理。

三、具体设置规划

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到2010年,全区医疗机构的具体设置规划如下: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1、提高医疗质量;

2、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3、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

4、做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5、规范民营医院执业行为、加快健康发展步伐。

力争的亮点工作是: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无偿献血工作和加快民营医院健康发展。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要创新、要抓实;无偿献血工作要保持、要创新;加快民营医院健康发展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探索,促使其健康稳步发展。

一、提高医疗质量

1、继续贯彻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按照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抓好督导;三级医院试行iso9000认证;开展医院评价的试点工作;按照《菏泽市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考核细则》和《关于在医院管理年暨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中建立院长考核评价制度的通知》开展相应工作;对全市各医院医疗质量的薄弱环节、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进行督导检查,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各医疗机构自觉的抓好医疗质量的环节控制,提高整体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2、抓好《关于开展创建“优质规范护理服务病房”活动的通知》的贯彻落实工作,对开展较好、取得一定创新经验的单位进行表彰,对取得的经验进行整理,形成规范,全市推广。

3、筹建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使卫生资源共享,统一医疗急救规范,做好医疗急救队伍的技术培训,提高我市医疗急救能力和水平。

4、做好全市血液管理工作,加大对无偿献血的宣传,确保临床用血;加强对血液的检测,提高血液质量,降低输血的医源性感染,严防传染病、爱滋病等疾病经血传播的发生。

5、举办药学、医院感染、卫生部“十年百项”和卫生厅“五年百项”卫生科技推广项目等专业培训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各个专业的医疗质量。

二、降低整体医疗费用

按照省、市制定的相关规定完善措施、开展工作,重在制止乱检查、乱收费、高收费等违法违纪的现象,而不是要降低法律授予的收费标准,从而规范收费行为,树立卫生行业形象,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的问题。配合纪检监察、规划财务做好违法、违规、违纪收费的监管和查处。

三、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就医环境

1、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市开展惠民医疗服务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创建“优质规范护理服务病房”活动的通知》,在改善服务态度、规范病房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就医流程、推行宾馆式服务的规范服务模式、改善就医环境上制定切合实际的措施,抓好落实。

2、深入开展不设床位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不设床位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

四、做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1、继续做好“三夏”期间万名医务工作者支农活动,在活动中间注意做好宣传、组织和督导,使“三夏”期间支农活动开展的扎扎实实、确有成效,起到宣传卫生的作用。

2、按照卫生部、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做的扎扎实实,健全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个人档案,按照100分制的要求,把医院的卫生支农与医院院长考核挂钩,把卫生技术人员支农与职称晋升和执业注册挂钩,使之形成长效机制,真正把城市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带到广大农村,使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3、探索城市居民就医新模式。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试点工作,实行双向转诊制度,下半年全市推广,为下一步实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奠定基础。

以上三项措施要抓紧抓实,确保有显著成效,力争在全省各项卫生工作中卓有成效,形成我市的亮点工作之一。

五、规范民营医院执业行为、加快健康发展步伐

起草的《关于加快民营医院发展的意见》已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待政府下发该意见下发后,我局将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民营医院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六、其他工作

1、制定《菏泽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严格执行《菏泽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关于实行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准入专家审核制度的通知》。

2、医师护士执业考试、注册、变更注册已成为医政科长年性、琐碎性的工作。为规范卫生技术人员的执业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树我局的工作形象,申请成立医师护士注册办公室,加强对注册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做好医师护士注册、变更工作,同时协助医政科做好医师护士考试报名、考务和其他考试的具体考务工作,使医政工作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于行政工作,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3、根据《山东省执业医师考核暂行办法》、《山东省医院管理协会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医师协会管理办法》的规定,成立医师考核机构、医院管理协会和医师协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执业医师考核、医院评价、各项技术培训和临床技术出证等项工作。

4、按照局领导的意见,做好全市优秀医师、护士发动、评选、表彰的相关工作,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先进,向社会宣传卫生。[1] 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相关:

查看更多>>

5、按照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把好医疗广告的初审关,加强对医疗机构宣传的监督管理,对误导人民群众就医的宣传、虚假医疗广告、未经卫生厅批准的违法广告,依法从严处理。

6、做好卫生科技教育的管理。

根据全省卫生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鼓励和扶持我市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省级评审的申报工作;建立市卫生局卫生科研管理委员会,做好全市卫生科研项目立项和成果的评审。制定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规划、指导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登记管理和年度任期考核工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扩大试点工作,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在的两个三级医院扩大到二级综合医院;做好360工程卫生技术人员二三期培训工作。   

7、做好征兵查体的组织、协调和查体工作;做好医疗事故的调解、协调和处理工作;做好行风热线、市长热线、人大政协提案的解答、落实和处理工作;做好人民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工作,提高处理各种矛盾的效率;做好了领导交办的工作和其他应急工作。

2011年医政工作要点相关:

2011年医院工作计划

2011年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2011年感染科、儿科、中医科党支部计划

11年医院工作计划范文

2011年医院企划部企划工作计划

2011年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11年医院企划部工作计划

医院医疗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1项目概况

泗阳妇产儿童医院是广东省江苏商会在泗阳投资兴建的一所新型现代化民营医院。该项目基地位于泗阳县城区桃源路与锦州中路交叉处的西北象限,呈东西长、南北窄的长方形,总用地面积35826m2。基地南侧隔锦州中路与民居小区相邻,西侧隔拟建农贸市场是相文路,北侧为文城新都居民小区,东侧紧邻主干道桃源路。建成后的泗阳妇产儿童医院包含门急诊综合楼、住院部,总建筑面积约77798m2。其中门急诊综合楼为3层(局部4层),住院部为16层,设有病床500床。(图1)

2总体规划

医院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总是在一定的特定背景条件下完成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建筑的空间需求亦随之变化,导致了医院建筑的过早“老龄化”,早期的总体规划未考虑到医院远期发展和新技术带来的新的空间需求,尤其是中小型医院“见缝插针、零扩碎改”影响了医院的运行效率与环境品质。因此,在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中应该考虑未来随医疗技术进步提出的新要求,要将医院的远近期建设综合考虑,尽可能地采用灵活的、可拓展的系统化设计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改、扩建时期医院系统的功能完整性和运行效率。在泗阳妇产儿童医院方案中,我们采用模块化的总体布局模式,既增强了医院总体规划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又避免了改建、扩建过程中带来的衔接问题。

2.1模块化的整体布局

泗阳妇产儿童医院基地呈狭长的长方形状,这决定了建筑空间布局呈东西向延展的特征。方案总体规划结合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充分考虑了医疗流程的科学合理和服务效率的提升,采用“一轴三区”的布局模式。一轴为由东向西延展的医疗街主轴线,即交通模块,串联整个院区的主体医疗功能。三区指三个模块分区,分别为“门(急)诊模块区”、“医技模块区”、“住院模块区”。医院的核心医疗区主要由门诊模块、急诊模块以及医技模块等组成;医技模块布置于场地中部,使得门(急)诊模块与住院模块可方便快捷地共享中心医技资源。(图2)

2.2外部空间与外部流线组织

医院建筑功能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外部空间与城市道路空间应直接衔接,以实现大人流量的集散。泗阳妇产儿童医院地处桃源路与锦州中路交叉处的西北象限,在近交叉路口地带设置了开敞的广场以及大片绿地,以此为媒介实现医院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机衔接。富有韵律的模块化布局使门诊区、医技区等形成极具趣味性的庭院空间,既解决医院的通风、采光的要求,也为患者与医疗工作者创造更加舒适的医疗环境。模块化的总体布局使建筑外部流线脉络清晰,在外部各种流线的组织中,我们将传染与非传染、洁净与非洁净、住院与门(急)诊病的人流和物资流线合理分开,使之不交叉、不干扰,各行其道。(图3)

2.3医院的功能分区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参照“三级甲等专科、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设计要求,将整个医疗区具体划分为门诊区、急诊区、医技区、病房区、管理区等。门诊区设置于基地东侧,主要包括门诊大厅、中西药房、标准门诊单元等。入口门诊大厅设计为2层的通高大厅,结合宽敞明亮的医疗街,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舒适宽敞的分流和等候空间。门诊模块单元的设计结合了采光中庭,使诊室可享受直接的通风采光,实现了主动节能。根据医院建设的规模,每层设置了2个门诊模块,并串联在医疗街主轴上,模块之间通过连廊相互联通。急诊区紧邻南侧的锦州中路并设置独立出入口,配置急诊、急救,急诊输液,急诊手术,急诊留观等功能。急诊模块的一层急诊、急救分区明确,设置急救绿色通道方便快捷。医技区位于基地中部偏北,与门急诊模块以及南侧的住院模块联系紧密。医技模块主要设置了放射科、检验中心、B超科、心肺功能检查中心、病理科、手术中心等功能。病房区设置在急诊区西侧,一层为出入院结算大厅、员工餐厅、儿童游憩等。住院模块平面采用医患双通道的复廊布置形式,实现医患分流。宽敞的活动室和舒适的房间布置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基本理念。

3医疗模块设计

3.1模块标准化

设计模块的标准化设计可以使建筑具有统一的技术参数、结构体系和构造作法,标准模块是柱网和功能最大限度的契合,并具备一定的通用性。

3.1.1“回”字形门诊模块

(1)基本尺寸及柱网布置本方案中标准的“回”字形模块长宽分别为32.4m×32.4m,模块面积约1000m2,其特点是自带一个内庭院,解决了自身的通风采光问题。“回”字形模块的基本柱网尺寸为5.4m(8.1m)×8.1m,“回”字形的面宽为32.4m,一般分为5开间,中间天井开间为6m;两侧诊室尺寸为:5.4m(诊室)+2.7m(走廊)=8.1m(柱距)。模块中的柱网可根据实际空间需求按模数灵活设计,共可划分成一个候诊厅和诊室约40间。(图4)(2)基本特征“回”字形模块平面形式,形态简单,柱网布置灵活,适应性强。模块之间形成半开放的庭院,以及模块本身的内庭,使得医院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通风采光佳、趣味性强、环境优美的人性化氛围。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又有联系,串联模块的医疗街增强模块间的联系和便捷性,模块的尽端设置了连廊,用于医患分流。

3.1.2复廊式住院模块

(1)基本尺寸及柱网布置方案中复廊式平面模块长宽分别为78m×28.6m,模块面积约2250m2;模块平面的基本柱网尺寸为7.8m×8.1m,模块面宽为78m,共10开间。柱网设计还需考虑地下车库的布置。南北两侧可各划分房间20间。(图5)(2)基本特征复廊式住院模块将护士工作站设置在两条走廊之间,这种设计被证明比单廊式平面工作效率大为提高。在平面设计中体现了集中的工作核心区与一些分散的辅助功能区域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按自然层划分护理单元,一个护理单元的病床规模控制在40~50床。病房南北向布置,以南面布置为主,北侧配以医生办公室和辅助用房;垂直交通主要设置在北侧中部,两端为辅助交通单元。

3.1.3矩形医技模块

(1)基本尺寸及柱网布置医技模块平面尺寸为43.2m×32.4m,模块面积约1400m2;医技模块的功能和设备的技术要求对空间灵活性的要求更高,大小空间的划分和组合依照医疗设备的技术要求进行。因此,模块平面采用便于划分的8.1m×8.1m柱网尺寸,南北进深长度与门诊模块一致。(图6)(2)基本特征矩形医技模块主要由影像部、检验中心和手术部等组成,均对空间有其各自的要求。影像部的设备不一,对房间尺寸也不尽相同,同时部分大型设备需要操控室和机房。方案中将需要操控室的大型设备用房集中布置,并形成控制廊。检验中心内部为开放式的大空间,这样使用起来最为便利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手术部采用双走廊模式布局,洁污分流,共设16间不同规格的手术室。与门诊模块相同,医技模块与交通廊道连接。

3.2模块的连接组合

由于各模块在医院系统中的功能不同,模块之间的组合关系也各不相同。根据模块可连接的数量,分为单向连接、双向连接和多向连接。门诊模块采用了多向连接组合方式,方便患者就诊及相关的检查等行为要求;急诊模块采用了双向连接,形成了急诊、医技、手术中心直接的“生命通道”;手术中心、医技模块因技术要求采用了单向连接,保证了该模块的管理和效率要求,模块间的合理连接提高了整个医院的可达性、便捷性,较易实现医患分流、洁污分流。医院内部主交通流线是以“医疗街”为轴线的“非”字形交通组织形式,通过宽敞的医疗街将门急诊模块、医技模块及住院模块等有序地串联起来。就医人群在医院前广场进行一次分流,进入门诊大厅后进行第二次分流,在各候诊厅进行第三次分流,实现了分层次的交通组织和空间安排,优化了医院内部流线和空间效率,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往返、相互干扰,塑造了一个宁静而高效的诊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