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企业文化

Abstract:Enterprises as the basic cell of the society,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How to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to adapt to the moder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needs, play t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in the enterprise medium main effect,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current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the enterprise culture

Key words:Enterprise; enterprise culture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企业文化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重要“细胞”。企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从本质上讲,和谐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和谐社会所创造的良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和谐发展的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要坚持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一条主线。

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决定企业的命运和发展,是一种作用巨大、潜力无穷的文化生产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从而创造最佳效益,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协调作用、约束作用、塑造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展示着企业管理风格、经营状况和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企业文化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方式

企业文化就是要把营造和谐的企业作为价值取向。企业文化所要构建和谐环境,就是为了谋求最大的正效应。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文明、体现员工智慧和素质的创造性活动,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员工干成事业的企业环境。把关心人与尊重人、理解人与教育人、管理人和成就人统一起来,有效实现个人与群体、员工与企业发展需求的最佳结合,营造融洽和谐的企业坏境。

企业文化重在育企业之“本”--企业人。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企业全面发展。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知人善任,努力做到有求才之心、知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要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实现人才的多层次协调发展。既要有一支政治清醒、开拓进取、精通经营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也需要有一批业务精湛、创新意识强的技术业务带头人,还需要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敬业奉献的职业人才队伍,更需要造就一批技术精、业务熟、懂管理的复合型骨干群体。

企业文化重在铸企业之“魂”--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构成企业文化的基石,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和各个环节,给人以思想、以信念,给人以鼓励、以荣誉,也给人以约束。现代企业需要努力打造的诸如“上下同欲”、“政令畅通”、“办法总比困难多”、“以绩效为导向的统一价值观”、“人人快乐工作”、“讲原则、重感情”等等理念,使企业员工在工作实践中真正做到价值生根,潜移默化。

企业文化重在塑企业之“形”--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建设的双重性,即:对内强素质,对外树形象。从根本上说,企业形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形体,反映企业思想价值与企业文化的物化形态。现代企业更多地将市场和目标重点转移到客服价值的增长与提升,如何加强与客户沟通、做到服务到位至关重要,因此,进一步更新经营理念,树立和维护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做到“员工增收、企业增效、客户增值、财政增长”。

企业文化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员工身处讲政治的环境,政治意识就会明显增强;身处公平竞争环境,就会主动挖掘自身潜力;身处团结和睦环境,就会感到心情舒畅;身处企业持续发展的环境,就会越干越有劲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残酷竞争的今天,每一名员工更加期盼有一个温馨的和谐企业。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人性化”的管理、情感式管理和“人际关系”的管理,都是以构建和谐企业为根本目的。

首先是要用企业文化构建“政和”。所谓政和,就是做到“班子团结、目标一致、措施得力、执行到位”。企业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织结构,现代企业都是法人,而一个企业的领导班子就是这个“人”的大脑。“脑”不健,“人”何以安康。因此企业要和谐,“政和”是首要的。良好的“政和”,可以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可以有条不紊地在战术上分阶段去实施,可以使企业自上而下地组织发挥各自的功能,高效率运转,使政令畅通无阻,执行部打折扣。

其次是要用企业文化构建“心和”。俗话说,浇树浇根,交人交心。在构建“心和”当中,关键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是做到企业文化的三部曲。第一是情,要建立起与员工深厚的感情,要真心实意,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工作,设身处地,以心换心,才能真正理解人、说服人,达到教育人的目的。第二是理,企业文化必须讲清道理,从根本上提高员工思想觉悟,只有深刻认识了,深刻理解了,真正掌握了,做起工作来才能理直气壮,融会贯通;其结果才能入胸入心,令人信服。第三是行,要在行动上做模范,率先垂范,时时处处为人表率,注重感情投入,时刻把职工的冷暖记在心上,把温暖和关怀送到每个职工。“心”和了,“人”也就“活”了。

第三是要用企业文化构建“人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和”是企业和谐的关键。人和的营造是需要一定机制保障的,而这一机制的建立必须是基于战略的、长远的考虑,要站在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来考虑,要给我们的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传达出正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任凭市场经济的风吹浪打,这一价值观都必须坚持不懈地倡导下去。“人和”需要关心和理解,“人和”同样需要激励和坚持。

第四是要用企业文化构建“气和”。和谐是一种关系,和谐是一种状态,和谐是一种局面,和谐是一个有序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和谐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树立和维护和谐的榜样,宣传一切有利于和谐的人与事,坚持打击破坏和谐的一切行为,消除不和谐的杂音,让“和”与“谐”

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健美操作为一种时尚运动,它所具有的形式与功能在服务于企业文化构建方面具有一定价值,基于此笔者尝试分析了健美操与企业文化间的关系,并从提高健美操服务于企业文化构建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便为企业文化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健美操;企业文化;构建;服务

1、前言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它的发展始终具有动态性。而企业文化就是在这种动态过程中形成的,并且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符号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等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何才能把企业的文化向企业价值观、宗旨、理念向靠拢,形成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企业文化是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健美操作为体育的一种运动形式,具有丰富的运动形态,其具有的沟通、团结等精神对构建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笔者尝试探析健美操与企业文化构建的相关性。

2、健美操与企业文化间的关系

2.1、丰富的运动形态塑造企业良好的文化氛围

健美操具有丰富的运动形态,适应不同年龄、体质、兴趣的练习者,而且健美操富有韵律,伴随音乐运动起来能够活跃企业的文化氛围。从当前企业中健美操发展情况来看,许多企业改革了传统工间操以广播体操为主的意识,把健美操作为工间操的主体来抓,通过各种形式的健美操练习,满足于企业不同类型的员工练习,同时通过组织健美操多种形式的比赛、表演等,能够激起广大企业员工的参与兴趣,活跃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健美操的各类运动,使传统的企业体育文化变得丰富多彩,原来的被动参与者少了,主动参与者多了,参与积极性的提升使企业整个文化体育氛围得到了明显改变。

2.2、良好的沟通平台塑造企业员工和谐的文化品质

健美操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个交流的好平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沟通交流,员工间如果不能很好的沟通交流,那么企业文化就有可能出现各类矛盾,造成不和谐的情况,这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塑造和谐的文化品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健美操的沟通既可以是肢体的交流,也可以是语言的探讨,关键是利用健美操搭建的平台把日常工作中不能够直接沟通交流的事情以替代性方式解决,例如新企业员工与老员工在初期互相认识不深入,工作配合、企业文化认知等方面都不同步,通过参与健美操,大家能够很快的以肢体方式增进彼此的交流,达到促进感情增加,促进彼此认识,减少不必要的矛盾,达到塑造和谐文化品质的目的。

2.3、多元的健美操功能服务于企业员工的文化品质

健美操具有健身、娱乐、交流、促进团结等功能,这有利于针对性的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品质。如,企业员工的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生产能力,企业在突出健身文化方面就可以选择把健美操作为健身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健美操锻炼达到提高员工注重自身健康、营造积极乐观心态的工作文化品质。健美操的多元功能能够有针对性的帮助构建当前企业文化发展所需的各类元素,像注重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就可以通过团体健美操达到塑造员工团结凝聚的文化品质。

3、企业文化构建中健美操应用存在的问题

3.1、健美操与企业文化构建导向匹配性不强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员工产生向心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企业文化的载体具有多样性,如企业宣传、企业年会、员工运动会、员工知识竞赛等等,这其中健美操服务于企业文化构建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健美操服务于企业文化的针对性并不强,即企业健美操与企业文化导向匹配性不强。这就导致健美操与企业文化两张皮发展,一方面健美操仅仅停留在身体运动层面,达到的效果也仅仅是局限在体育范畴,无法与企业文化相挂钩;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构建没有从健美操中挖掘服务于自身的重要元素,盲目的引入健美操,却未能正确的应用健美操服务企业文化导向性发展。健美操服务于企业文化构建的效果应该建立在导向性明晰的基础上,目标明确了,健美操的应用才能与企业文化构建相得益彰。目前,企业健美操发展应该以企业文化构建导向为趋势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3.2、健美操与企业创新文化构建不深入

企业文化构建具有多元性,如凝聚力、创造力、创新、团结、协作、拼搏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企业具有蓬勃发展动力的关键。健美操在引入企业后,应该与企业文化构建的各类目标相结合,这样构建企业文化才能具有针对性。但是,目前企业健美操发展并没深入到企业文化构建元素中,只关注了健美操运动在提高员工身体健康、提高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作用,而忽略了健美操能够深入构建企业品质文化的重要作用,既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也没有给予充分挖掘,使得健美操运动拘泥于体育活动,而构建企业文化的作用就大大降低。企业文化构建与健美操发展需要企业专门文化构建部门进行研究与应用,但是目前企业缺乏对这方面的重视,多数没有建立专职机构,更谈不上对健美操服务企业文化发展的关注,这方面,企业应该需要加强。

3.3、健美操与企业团队文化作用力不强

企业发展是一个团体,团体凝聚力强、协作水平好,才能达到好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发展水平。这对于健美操来讲,通过健美操各类运动形式体现团队协作精神、效果等都是促进企业团队精神的重要形式,但是目前企业健美操开展对于注重企业团队意识作用并不强,一是企业没有通过健美操团队来引领企业团体健操发展。健美操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有一个专职的团队进行研究与开发,并进行实施,但是目前许多企业的健美操发展以个人兴趣为组织,数量不多,企业对这种形式既没有反对也没有重视,而是将其作为员工个人娱乐的一种形式,忽视了企业健美操对企业文化构建的深层次重视,这就导致企业健美操团队无法有效建立,无法形成健美操氛围,更无法通过组织更过员工参与到健美操活动中。二是健美操本身具有多种团体活动形式,而企业健美操参与者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只是注重个体健美操锻炼,而服务于企业文化的健美操形式没有得到深入挖掘,这就导致健美操文化作用发挥集中在个体,而非在集体,无法达到团队精神培养的目的。

4、健美操服务于企业文化构建的对策

4.1、以健美操教育为抓手,突出企业文化构建导向

企业的文化构建具有多元性,这就对健美操在塑造文化时提出了多元要求。为了适应这一需求,需要在健美操教育方面给予更多重视。一是体育专业专修健美操方向的学生在毕业后是企业员工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些学生在进行健美操教育的过程中,要适当根据当前企业文化发展需要补充相关的专业课程,要促进健美操学生有时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以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通过健美操服务于企业文化构建;二是企业现有人员的健美操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健美操技术与文化内涵的进一步再教育,提高健美操操练者对于企业文化的认知与服务能力。如通过组织员工健美操外出培训学习,提高参与者的健美操水平,然后再组织这批员工在企业中推广健美操。通过员工内部交流学习,同样能够达到提升健美操水平的目的,通过内部交流,更容易贴近企业文化,更容易创编与应用符合企业文化发展的健美操教育形式。

4.2、以健美操创新形式为动力,营造特质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需要创新,需要由创新的企业文化,那么健美操服务于企业文化就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创新。在健美操未来的发展方向上,需要根据企业创新文化的品质不断加强健美操参与创新,可以在参与形式、参与氛围、锻炼形式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一方面能够给企业员工展现多元创新的健美操形态,使员工从直观视觉上感受到创新带来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员工参与到健美操创新中,发挥员工的创新积极性,然后通过创新展示,突出员工的成绩,达到激励创新的目的。健美操服务于企业文化构建的动力在于不断创新,通过定期对集体健美操练习进行创新改变,不断变换健美操风格达到给员工展示企业不同文化品质的目的。因此,已经引入健美操的企业应该注重挖掘健美操的创新,一是重创新意识,通过组织比赛、表演等形式,激发员工健美操创编展示,达到促进创新的目的,二是重创新形式,多样员工参与到多样化的健美操活动形式中,通过多变的活动内容、形式、音乐等,使员工体会到健美操创新带来的活力,以此激发员工创新目的。三是重创新引导,健美操创新永远在路上,不应该拘泥于当前的创新形式,应该建立创新的长期健美操氛围,让员工时刻感觉到企业健美操的创新发展与企业创新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这样员工的感受能够在兴趣上、情感上更加深刻。

4.3、以健美操团队发展为主体,引导企业文化导向

企业的文化构建需要加强引导,对于健美操服务来讲,企业健美操需要发挥小团队引导作用,通过以兴趣、身体素质等条件为标准,选拔健美操能手组建健美操小团队,通过各组小团队来贯彻企业通过健美操所需要传递的企业文化信号,这样的传递更具引导性和可持续性。由于企业员工具备的健美操基础水平有限,需要一种帮扶性教育引导来达到员工健美操的参与水平。企业可以先建立健美操兴趣小组,对小组成员给予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让小组团队认识到健美操在服务于企业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然后,在通过健美操团队小组对健美操创编与应用进行组织。一是健美操小组可以根据企业文化当前构建所需要的元素品质来创编健美操活动形式,如企业当前需要重点培养团队精神,兴趣小组就可以创编团队性的健美操娱乐锻炼、比赛等,使员工通过集体健美操活动达到认知团队、凝聚团队的目的。二是健美操小组要善于组织健美操活动形式,由于健美操内容多样,形式类型多样,服务于企业文化的元素就非常多,这些元素发挥作用重点就在于组织形式,健美操小组应该根据参与者的水平,在满足于企业文化构建目标的基础上组织健美操开展。如,对于拼搏精神文化的培养,对于健美操水平相对薄弱的员工,可以重点进行帮扶性教学,组织引导性锻炼,使参与者通过努力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在其中就能够形成对自我努力的认可,形成一种拼搏的进取精神。三是健美操小组要注重营造健美操活动氛围,企业文化构建需要氛围,健美操服务于企业文化发展同样需要通过营造氛围。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健美操氛围,那么健美操的引入往往只能留存于形式,无法使员工从内心喜欢上这种运动形式。因此,企业应该重视通过健美操兴趣小组推动健美操氛围的设计,可以通过比赛、表演、课间操、展览、微博展示等形式,让大家更过的参与进来,明确健美操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健美操拉近员工与企业文化的距离。

5、结语

企业文化构建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健美操作为当下体育运动一种时尚形式,在服务于企业文化构建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它多元的功能、形式能够适合不同的企业员工,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企业通过健美操把需要突出的团结、乐观、健康等文化品质可以比较直接的传递给每位员工,以此达到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健美操服务于企业文化构建需要不断的创新,由于企业发展需要由创新文化,这就需要健美操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服务水平,需要不断依据企业发展需要进行过角度、多层次的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

作者:程佳 徐进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参考文献:

[1]左婷,王志章.基于组织行为的企业文化构建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3.

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企业纷纷创建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带有较大的自发性,有庸俗化的倾向、存在无人负责的问题、缺乏借用“外脑”的习惯、对企业的历史否定太多等。因而,构建战略性的企业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企业应该从战略目标、组织机构、操作模式、借用“外脑”和企业文化历史等五个方面系统地构建自己战略性的企业文化。

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明确提出和开展企业文化研究始于八十年代中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企业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竞争力,国内企业普遍开始学习和跟踪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从最初着重学习国外企业的规范管理,到有意识地关注国外企业的企业文化,反映了国内企业管理的进步。但是,在当时技术管理都相当落后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只能停留在谈论和宣传阶段。直到九十年代初,企业在品牌方面的竞争迫使其开始重视企业的形象,而企业对外的形象要靠其内部的文化来支撑。正是在这种品牌竞争的压力下,中国的企业开始重视并具体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名牌企业,纷纷创建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为这些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加速扩张提供了强大的内部张力。但是,仍有大量的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存在着相当的不足。这集中表现在:

第一,普遍认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认识不深、不系统,带有较大的自发性。我们对企业文化的重要功能与作用已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但往往圄于概念性的描述,而不是花时间去实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层次(或四个层次),但在mi、bi、vi的设计策划中,我们却往往层次不分,界限模糊;我们尤其缺乏企业文化的战略眼光,在对待企业文化上,不能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有过多的短期行为,带有较大的自发性,不能在企业发展战略发生调整或重新定位时,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提供长期的、健康的、持续的、稳定的、全局的文化支持和系统保证。

第二,普遍意识到了必须创建企业文化,但不知从何入手,往往止于“吹拉弹唱”,导致企业文化庸俗化。笔者访问过不少国内企业的网站,发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一栏,但从内容上看,却大多较为单一,主要是领导讲话、环境建设、文体娱乐、会议精神等。在构建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应严格地按照创建的科学程序,按部就班地层次推进,经过计划启动、考察调研、诊断评估三阶段;从四个层面明确企业的精神、制度、行为、物质文化的基本内容;还得制定企业文化规划、编制企业文化文本、建设企业文化网络、培训企业文化骨干、推动企业文化传播等。其实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使得企业文化偏离建设正轨。一些企业对创建的内容缺乏了解,把看得见、摸得着、有形的企业文化当作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有意或无意地导致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空白、薄弱、扭曲或错位。这样一来,就使得企业文化难以向深层次演进,陷于表面化、庸俗化。

第三,都非常关心企业文化建设,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但又存在着忙时热火朝天,闲时万籁俱静的无人负责问题。企业文化建设一般来说是由领导组织发动,员工配合参与的过程,全体员工的积极主动参与,是企业文化创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全员参与并不意味着就是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无论在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还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强调“齐抓共管”一定是弊大于利。因为所谓的“齐抓共管”就是无人负责,有利时大家趋利而上,不利时大家退避三舍。“齐抓共管”必然政出多门,政出多门势必相互推诿、不负责任。在这种情形之下,企业文化想要发挥其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不可能的。一位伟人说过:观念形态的东西,不是用大炮打得进去的,要缓进,要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来做这个工作。创建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就在于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意志、行为和形象。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必须用锲而不舍的精神作风才能完成的持续的过程。

第四,都立足于依靠自身的力量培养企业文化,因而达不到专业化的基本要求,没有形成借力发力的良好习惯。如果我们要依赖某类专业技术人员来做成某一项工作,则这一类人力资源获取的渠道有二:一是通过内部选拔的方式;一是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现实中我们一般会更多地采用内部选拔的方式,因为我们觉得一切都要自力更生,一切都能自力更生,但现实又往往会对我们的设想进行证伪。比如,企业可以把ci策划工作交给内部的准专业设计人员,但随即带来的问题是这些准专业设计人员由于大多缺乏工商管理的基本知识,缺少企业文化的基本底蕴,其所设计的标识能符合美学的基本要求,但往往不能满足工程学和经济学的基本要求。不可否认,坚持自力更生是必要的,但适时地借用“外脑”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借用“外脑”,虽然是利益的让渡,但同时又是自己所承担不起的风险的转移,对于企业来说,养成借力发力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五,都对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与此同时又存在着对以往一些好的做法和精神风貌彻底否定的不良倾向。观念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企业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开始学习并运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学以致用。比如说jit(精益生产),它应该是适用于加工装配型的企业类型,如果不加区分地应用到流程型的企业,那自然是贻笑大方。在缺乏必备的技术平台时,奢谈erp同样也无异于天方夜谭。最优秀的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特色的才是最优秀的,这种观念是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面对历史,我们的一些企业却采取了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否定一切,只要它是计划经济的。事实上,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企业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大庆精神,“鞍钢宪法”等等即便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提倡。历史是过去的今天,而今天是历史的积淀,否定一切或简单的黑白判断的想法和做法都要清除。

从以上可以看出,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和实践的迅猛发展相比,我国的企业文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显得十分薄弱,这使得企业在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时极为被动,因而有必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审视企业及企业文化的发展,构建战略性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术上尤其是在实践应用上,赶上乃至超过我们的全球竞争对手。

第一,构建战略性企业文化要有一个远大的战略目标。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发现那些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在11年的考察期中,前者总收入平均增长682%,后者则仅达166%;前者公司股票价格增长901%,而后者为74%;前者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而后者仅为1%。”因而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服务,这就是说战略性的企业文化除了必须具备一般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外,还必须具备和强调它的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长远的目的性。二是高度的全局性。三是竞争的对抗性。四是切实的可行性。五是相对的稳定性。

第二,构建战略性企业文化要有一个常设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一旦作出创建战略性企业文化的决策之后,为避免无人负责的局面,为了使创建有组织地进行,就必须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或者叫“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或者叫“企业文化战略规划部”)。在这个机构中,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必须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或规划部主任,因为战略性的企业文化首先是由最高决策者组织发动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模式有利于决策者把握整体方向,体现价值取向。同时,要确定一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委员会或规划部的常务副主任,专职从事委员会或规划部的领导工作,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企业其他高层领导人可以成为委员会或规划部的副主任或委员,同时还应当吸收一些关键部门如党群机构、人力资源机构、文化宣传机构的负责人参加,保证所需文化资源。在委员会或规划部之下,还要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工作机构(或者叫企业文化办公室,或者叫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办公室),其成员应该由那些热心企业文化并有一定企业文化知识,可能成为企业文化建设骨干的人员组成,主要从事日常事务性工作。为使企业文化战略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地进行,也可以与一些企业文化咨询组织协作,借助“外脑”形成互动。

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根基;企业文化;求同存异;企业行为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3-0050-04

[基金项目]2011年重庆教育学院重大委托项目“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批准号:KY201108Z)

[作者简介]袁柏乔,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企业经济研究所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肖啸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首批入库管理学科专家,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企业管理。(重庆400067)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培育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群体文化,它着眼于企业的兴衰和职工的凝聚力,把无形的价值理念与有形的制度载体结合起来,并以一定的物质实体和手段表现出来,具有导向、凝聚、协调、规范、激励等功能,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润物无声,入脑人心的教育熏陶,使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目标融入企业愿景之中,实现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高度认同,达到对员工思维和行为的塑造。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主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传导机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信誉,是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然而,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面临企业文化建设的风险问题,企业文化差异与冲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风险,影响企业发展的现实绩效。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的风险来源确认与文化建设冲突处理,是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绩效的核心问题。本文致力于我国企业健康发展的目标,构建企业文化指标体系内核,并指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文化指标体系内核

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它以企业自身发展所特有的一种模式及人文精神作为一种可遵循的准则去执行,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让精神文明建设从宏观向微观转换,进而达到以点带面、以微见著的效果。而精神文明是企业文化发展的灵魂,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以精神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进行现实化改进的。为确保企业文化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根据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现状,应构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指标体系。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结构应包含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四大维度,下面四大维度充分显示了我国企业文化指标体系的内核构成。

(一)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包含:企业目标一致性、企业科研能力整合和企业文化建设环境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目标一致性包含企业发展战略一致性程度、资产负债率、利税增长值和市场占有率四个三级指标;企业科研能力整合包含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强度、引入新产品技术成果率、科研合作开发速度和合作开发新产品技术比重四个三级指标…;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包含产业的政策合理度、面临的行业前景和产品市场状况有力度三个三级指标。

(二)企业行为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行为文化建设包含企业态度融合度、企业风格相似度和企业建设文化影响力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态度融合度包含企业工作者对企业文化整合的支持度、企业工作者对工作环境改变适应度和企业工作者对生活环境改变适应度三个三级指标;企业风格相似度包含领导艺术行为风格改变适应度和员工艺术形成行为风格可改变度两个指标;企业建设文化影响力包含企业知名度的影响度、企业对文化建设优势的宣传度、对企业特色文化建设的兴趣度和对建设企业文化整体满意度四个三级指标。

(三)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包含企业制度与管理建设、企业组织机构建设和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制度与管理建设包含员工行为规范一致性、企业综合管理标准一致性、激励机制一致性和薪酬制度一致性四个三级指标;企业组织机构建设包含组织结构的一致性和信息沟通度两个三级指标;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包含员工参与对企业管理制度的机会和双方组织交流活动的频繁度两个三级指标。

(四)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指标体系

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包含企业精神一致性、企业哲学一致性和企业道德一致性三个二级指标。其中企业精神一致性包含企业精神境界一致性程度、企业价值观存在一致性的程度和企业凝聚力程度三个三级指标;企业哲学一致性包含企业信条存在一致性的程度、企业宗旨存在一致性的程度和企业座右铭存在一致性的程度三个三级指标;企业道德一致性包含在企业估计方针上的一致性和在产品质量保证度上的一致性两个三级指标。

三、企业文化塑造和培育的原则

企业文化塑造与培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求同存异,坚持‘扬弃’、相互理解沟通、同步运作”原则。具体说来:

(一)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人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

人是企业的主体,人是企业运行最基本的资源,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目前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把企业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领导者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态度考虑在内,企业文化建没失败案例充分显示,这些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并没有完全考虑“人”这个因素的基本需要,造成“人”对文化建设的反感,从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绩效。

(二)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带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个性和特色发展

企业需要具有自己的生命力,就不能照搬其他企业的模式。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以自己企业的现状作为依据制定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拥有强大的精神指引力,进而进发出强大的生命之力。

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条件下,市场主体之间不仅仅是竞争关系,更是合作发展关系,完善的企业文化建构,不仅仅是对企业自身内部文化差异的整合和建设,更是对外部合作企业文化的吸收和兼容。企业文化整合中,往往对合作企业文化知之甚少,有意无意忽略合作企业文化特点和需求,难以实现市场主体问的共赢。管理者应当用兼容并包的心态尊重合作企业文化。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建立起一种共同文化,不是将各种文化进行简单叠加,也不是选择其中某一种文化,而是将其优秀部分进行融合和升华,是在共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共同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行为的新文化,是对多种不同文化进行建设重塑,进而实现创新的过程。

(三)坚持“扬弃”,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和精髓

企业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文化冲突很多,过多的文化冲突造成文化建设的风险偏大,最终影响企业市场竞争绩效。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扬弃”的原则,所谓扬弃,就是要去除糟粕,留取精华。对于多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必须留取对企业以后发展有利的部分,不断完善企业传统优秀文化组成。

(四)相互理解沟通,塑造企业文化整合氛围

企业文化构建和整合中,如果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员工必然忧心忡忡,这必然造成员工本能拒绝各方面的变化,最终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整合氛围,要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沟通,处理好各种文化冲突和矛盾,形成整合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和谐文化,实现有效沟通。也就是说文化建设中,沟通必须既是双向互动的,又是深层次的。各方要在沟通中发挥主动导向性的作用;企业管理层的意愿及企业经营未来发展方向等重要信息要及时传递给员工,使员工心理上消除不确定性和不安感,从而获得员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支持和理解。

(五)同步运作,以协同发展带动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文化构建,但无论是哪个具体方面的文化构建,都应与企业发展目标同步进行,新构建的企业文化要为企业发展起导向作用,并在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这里的“同步运作”,包括同步设计、同步评估、同步注入、同步实施和同步完善。

四、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和谐企业文化的竞争,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发展根基,就必须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化解企业文化冲突,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以“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

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绩效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研究表明,当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企业制度文化建设上还缺乏必要的重视。因此,这就要求构建良好的企业制度文化,提高企业制度文化竞争力。

首先,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制度建设,形成统一的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制度保证。其次,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沟通,形成员工行为规范一致性的制度保证,组织员工参与另一方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双方组织交流活动的频繁度和信息沟通度,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标准一致性。再次,加强企业管理者之间相互理解的制度文化建设。行业文化建设之所以进展不顺,管理层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模式仍存争议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在管理层之间形成严格的“在其位谋其政”文化氛围,可以增强企业管理层的威望和信服力。通过召集高层管理会议,讨论、学习、培训未来企业的管理理念,达到统一经营思想、理念的目的,增强企业未来发展的统一性;高层管理的企业经营理念统一之后,其他方面的建设也会顺利得多。最后,重视企业制度文化建设。聘请专业机构制定制度文化建设措施与计划,制度文化建设环节的缺失,往往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冲突埋下了隐患,几乎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企业必须作出更好的文化补救措施,对各种企业文化作好详细比较,研究企业多种文化差异,确定企业文化的类型和特点,对企业文化冲突进行梳理,分析其原因,从而作出后续详尽的文化建设方案。

(二)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以“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石

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是影响企业发展最基本的影响因素,物质是基础,决定企业发展的根本状况,影响企业员工领导者的工作热情和信息度。首先,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企业目标一致性建设,表现在企业发展战略一致性目标要强,这样才能从总体上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并购利税增长值,才能扩大企业市场竞争力,形成企业行业或区域影响力。其次,进行企业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加强企业科研能力建设。企业在科研过程中要相互理解和沟通,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这是企业成功的基本条件。要增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建设过程中相互引入技术和成果,增加合作开发新技术比重,提高新技术成果率,加快科研合作开发速度。最后,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建立一个合理的并购产业政策,对企业面临的行业前景进行有效的把握和规划,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塑造企业文化根基,以“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为灵魂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一个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提高文化建设的绩效水平,企业物质文化建设是根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中心。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企业精神的一致性,提高企业精神境界一致性程度,形成一致性企业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水平。其次,要加强企业哲学的一致性程度,形成一致性的企业信条、企业宗旨和企业座右铭。最后,加强企业道德一致性,确立企业估计方针的一致性和产品质量保证度的一致性。企业应该建立人性化的文化环境,这样能加强企业的凝聚力,让员工拥有以企为家的感觉,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有利于企业集思广益,不断发展壮大。

加强企业中心原有文化的建设,一个多元文化的企业将多元文化看作是企业的财富,往往允许双方文化保持独立,特别是如果发生在服务于不同市场区域的企业之间,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是较好的选择。企业的发展永远都不可能停滞,那么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企业的各种理念,自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挖掘其深度,找到更加适合现阶段企业的管理理念,而这些理念必将成为企业在应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利器。企业文化的与时俱进使得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具备了时效性,其最终目标的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挖掘,走向越来越高的境地。

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会计文化; 文化重构; 可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就业扩大的重要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其价值取向一味的“逐利性”和内部管理严重的“人治化”所带来的弊端。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已选择和未来发展的领域中,不断走向成熟,获得新的生命和成长。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创业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企业能够实现持续的发展和持续的成功。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民营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内部管理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悖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了。“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成为影响企业重大决策的唯一要素,社会责任、国家利益更多地被忽略甚至被践踏,造成整个社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道路颇有微词,民营企业在公众中往往成为“巧取豪夺”者的代名词。“家族化”传宗接代式的内部管理理念形成了“人治化”的管理框架,经营管理中的监督系统运行“被缺位”、“被失效”的现象屡见不鲜,民营企业的诚信度普遍不高。因此,重构民营企业会计文化,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会计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作为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是统一和融合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促进员工自身价值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实现有机结合的过程。会计活动是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文化植根于企业文化沃土之中,企业会计文化的建设同样要将会计人员的观念、行为统一融合到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会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构建应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相协调。企业会计文化包括三个层次:会计物质文化包括会计物质生活材料、会计工作、生活环境、会计工作条件等方面;会计制度文化包括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职业道德标准、会计机构组织方式、会计教育制度等要素;会计精神文化是指会计及其管理人员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等方面,它是会计文化的中心。企业会计文化是一种软约束力量,主要依靠约定俗成的力量来制约会计行为人的实践行为,它具有法律法规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规范功能和教育功能。

二、民营企业会计文化重构的理念更新

从现实看,民企企业文化及其会计文化具有鲜明的唯意志色彩和浓厚的功利性,而这正是阻碍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文化因素,基于此,重构民营企业会计文化需要遵循以下先进理念:

(一)以人为本理念

企业会计文化的作用对象是企业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是民营企业中的“文化人”,是具有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理想人格及荣辱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心的个体,因此,仅仅将会计人员当成简单的生产要素的传统理念是最先应该摈弃的。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知识水平、工作能力、道德准则等,是影响企业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社会公众对民营企业行为评判的重要判据。民营企业会计文化的重构首先要体现对会计人员真善美情感的敬畏和对其能动性、创造力的尊重。

(二)诚信宗旨理念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民营企业的诚信在备受诟病中迫切需要修复并获取民众的认可,因而诚信宗旨便成为重构民营企业会计文化应坚持的核心理念。近几年国外的安然事件、施乐公司事件,国内的银广夏、蓝田等事件,足以说明会计工作面临一场严重的“诚信危机”,如何营造诚实守信的文化氛围,铲除会计舞弊行为的文化土壤,化“危机”为“转机”,杜绝会计信息失真,成为重构民营企业会计文化的首要任务。要着力消除会计工作对内是“保机密”、对外是“找关系”等错误思想和行为,重塑民营企业整体形象。

(三)企业形象至上理念

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是民营企业长盛不衰延续其生命周期的必由之路。诚然,民营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外部形象的塑造,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自省、自律方面,在文化建设的自觉性方面,在建立信仰支撑体系的内动力方面,都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民营企业会计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企业整体社会形象塑造为出发点,要立志于确立并维护好高标准的企业道德,形成对会计人员和全体员工有效的软约束力。

三、民营企业会计文化重构策略

民营企业会计文化的重构,是促进企业文化创新和企业精神凝练的重要策略,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会计文化的重构对企业整体的发展和自身信誉、利益的提高都有着很大益处,民营企业管理层应积极筹划企业会计文化的构建工作。民营企业会计文化重构重点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凝练高尚的企业价值观

民营企业要在认真探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凝练体现企业特色、为全体成员接受的价值观念,企业价值观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企业的社会使命、责任、追其与社会的和谐一致。生产工厂可以从产品出发树立“向社会提供最优产品”的价值标准,商场则可以根据本身经营特点提倡“顾客至上,一切为顾客服务”的价值标准,使之成为企业的最高经营目标。要坚持“重义轻利”的价值准则,树立正确“义利观”,自觉意识到在讲“义”时承认“利”的必要,在求“利”时接受“义”的约束。只有树立了高尚的价值观,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才形成了正确的理念导向,会计文化的重构逻辑起点才纳入了科学化的轨道,因为,会计文化的构建是企业文化建设范畴之内的一个方面。

(二)完善物质文化载体

和谐会计文化需要有效的物质文化载体,完善物质文化载体是民营企业推进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会计物质文化建设取决于会计人员的素质,物质文化建设要以会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的提升为目标。一是要提高会计员工的工作满意感、薪酬福利待遇,从物质层面上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会计人员创新去适应新会计准则灵活性要求;二是要建立学习型企业建设规划,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学习财务知识也要学习业务知识,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常态。要全面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拓宽会计人员的知识面,加强会计人员交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要增强会计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应丰富会计人员的业余生活,组织各项活动或比赛,提高业务技能,增强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促进信息有效沟通和关系协调,减少内耗;四是要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诚信作为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品质,是会计人员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坚持以诚信自律为主线的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构筑会计诚信长城。加大对会计人员工作范围、诚信度进行跟踪并进行量化考评,加大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信息的舞弊成本。

(三)健全会计工作管理与监控制度

会计制度能够约束、驱动和规范会计工作,是维护企业会计工作有序的重要保证,具有刚性的预设性。会计文化最终会体现在会计规范、准则和制度之中,健全会计工作管理与监控制度是规范民营企业经营活动的必要手段。为此,一是要从日常会计核算实务出发,根据业务拓展、流程改造、会计制度衔接以及特殊的财政、税收政策变化,制定可操作性的内部会计制度,使宏观上的会计制度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和规则,实现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有章可循。同时,要有效调动会计人员参与管理及决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旗帜鲜明地支持和褒奖会计人员的管理行为,使之与企业之间建立起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关系,促使会计人员从被动的“要”、“要我管”向主动的“我要干”、“我要管”转变;二是要建立主动型的经济活动管理体系。实施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的内部业务控制体系,哪个岗位出现了失误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发挥引导、控制、监督、考核的职能;三是要增强会计人员的自律性,通过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调节来实现对会计行为的规范,通过正式制度的他律和会计职业道德自律相结合形成稳固的会计行为规范体系,防止正式制度刚性约束不足而出现的会计行业败德、失信行为;四是要将全体员工纳入会计文化建设的主体。随着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司治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职能已全面渗透到各个部门,如成本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就让企业各个部门、全体员工都参与其中。因此,应从全局的高度出发,从有效发挥会计文化激励、引导、规范等职能出发,与企业文化建设通盘考虑、统筹兼顾。

(四)培育先进的会计精神

制度不能完全提升行动标准,民营企业会计制度驱动力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变得有限和不可持续,培育先进的会计精神才是企业会计文化的最高追求。会计精神是全体会计人员共同拥有和普遍掌握的团体精神,民营企业要将“协作、奉献、创新”的会计精神内化为会计人员的自觉追求和行为标杆。民营企业在用完善的规章制度约束规范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同时,要重视“人”的资源开发和价值实现,对会计人员充满尊重、信任、关爱和理解,重视会计人员后备队伍建设。发挥会计精神潜移默化的传播功能,以“人无信而不立”、“仁义为先”等古圣言旨为核心构筑共同会计价值观,时时处处地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着熏陶、渗透和影响作用,使会计人员据此内化为自我的道德人格和职业意志。

【参考文献】

[1] 雷又生,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J].会计研究,2004(2).

[2] 杨晶.企业会计文化现状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4).

[3] 张雪峰,等.会计文化对会计人员职业化的作用探析[J].经济师,2011(5).

[4] 谢宏宇,等.试论会计文化的构建——基于会计亚文化价值取向[J].会计之友,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