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礼仪与文化素养

礼仪与文化素养

礼仪与文化素养

礼仪与文化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礼仪教学;措施

职业院校在开展礼仪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结合职业素养,真正地了解和掌握职场的需求和要求,礼仪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学生们的礼仪观念,并且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一、礼仪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职业院校中,礼仪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当前的礼仪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识教材多,专业教材少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礼仪教学大部分都是服务礼仪教材,服务礼仪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形象礼仪、表情礼仪以及会面礼仪等,其中职业素养角度下的礼仪教学内容与服务礼仪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最终造成了目前院校的通识教材比较多,但是相关的专业教材比较少,并不能满足职业素养的要求[1]。

(二)课程教学目标不具体我国各个职业院校积极地培养知礼行礼、行从德礼等礼仪课程目标,这些目标大部分都是口号和情感方面的共鸣,具体的培养方法和步骤还不是十分的明确和清晰,礼仪课程目标必须要保证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专业情况相符,并且要围绕着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多方面的学科开展礼仪教学,才能够真正地提高礼仪教学的效果和水平[2]。

(三)课程教学内容理论实操失衡根据相关调研表明,大部分职业院校开设了礼仪教学,其中占据了87%,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就是以现代礼仪为主,教学内容更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课程比较少,最终造成了礼仪教学内容比较僵化、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热情[3]。

二、完善礼仪教学的主要措施

礼仪教学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为了更好地提升礼仪教学的质量,就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地完善礼仪教学的内容,常见的完善礼仪教学的主要措施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实践项目必须要积极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主要可以通过实践项目创造相应的情境,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引发学生们的思考,目前礼仪教学主要开设了实训课的教材,创设项目情境,比如服务礼仪、接待礼仪以及送别礼仪等诸多内容,对丰富礼仪教学内容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必须要予以重视和创新,才能够完善和创新礼仪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4]。

(二)开展礼仪达标活动礼仪活动开展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要依靠达标活动的评价,因此,开展礼仪达标活动是必须的,是完善礼仪教学内容的重要措施,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要结合礼仪教学内容积极地开展礼仪达标活动,其主要可以分为学习阶段、实践阶段以及达标展示阶段等,学习阶段主要就是指在专业的范围内对礼仪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礼仪实训阶段主要就是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对学生们的礼仪行为进行专项的训练和学习。达标展示阶段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行礼仪比赛、展示等,学生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对礼仪进行不断的训练,教师对达标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促进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5]。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两个方面都要兼顾到,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地开展礼仪比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校内职业礼仪大赛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阶段开展,主要可以包括礼仪知识问答、礼仪故事演讲以及礼仪情景剧等,促进职业院校礼仪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最终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大部分学生积极地参与礼仪大赛才能够对自身进行明确的定位,变得更加自信、阳光。礼仪所赋予的应该是正能量,通过校园礼仪展示之后才能够不断的规范学生们的行为规范,最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四)开展礼仪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礼仪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更好地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职业院校必须要积极地开展礼仪公益活动,比如进企业、进社区以及服务大型礼仪活动等,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礼仪公益实践活动汇总,通过校园开放日等平台做好礼仪的宣传展示工作,积极地开设礼仪社团,组织志愿者进入社区做好礼仪巡讲工作,制作礼仪微视频,帮助学生们成为传播礼仪的使者,在做公益工作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弘扬中华礼仪公益万里行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礼仪水平和意识,可以构建人文讲座、学生科技节以及学生挑战杯竞赛等诸多文化娱乐活动,将礼仪融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礼仪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帮助学生们学习到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该提高学生们的礼仪意识和实践经验,可以组织学生们进入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到国内外重大活动等,才能够不断的扩展学生们的视野和实践经验。

(五)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调整教学的侧重点本研究者通过151份调查问卷,针对潮汕及粤东地区的各行各业,包括国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上市企业、外贸企业、银行业、培训机构等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7.1%的雇主对礼仪的了解程度不高,只了解一点,说明潮汕地区的礼仪教育普遍缺失,礼仪培训市场有待开发。87.1%的雇主希望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养,并且掌握礼仪的相关知识。41.94%的雇主对员工的表现不大满意,原因是员工缺乏礼仪的教育、工作态度马马虎虎。雇主希望员工掌握的最重要礼仪知识是:办公室礼仪、沟通礼仪、接待礼仪、言谈礼仪。今后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可以在这四个内容加长课时及实践内容,让学生加深课堂印象,为学生今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专业的职业形象,从而赢得商业机会。

三、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礼仪与人文素养

(一)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礼仪与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还未形成较为普遍行之有效的模式,实践中礼仪文化素养缺失问题比较常见。为了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首先要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转变传统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发挥教育理念的先导作用,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活动。另外,职业院校的职能部门分工和配合应予以调整,教务处、图书馆、院系等单位都要主动承担起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保障人文素质教育课时充足的同时,及时更新拓展教学资源,结合院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展开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摄取人文素养知识、锻炼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等提供宽阔的平台和空间。由于众多高校尚未形成规范的礼仪教育体系,当代有些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礼仪规范、礼仪文化、职业素养的训练还不充分,在行为上存在礼仪偏差的现象也很普遍。因此,建立规范的礼仪教育体系,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有助于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形象与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教育模式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礼仪文化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为了能够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在人文素养教育中,及时构建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教育模式,要明确人文素养教育的内涵,优化原有课程资源,调整课程配置,在满足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保证人文素养课程种类精而简。与此同时,通过团队带头人与骨干教师融合企业兼职教师较强的实践能力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同时采用校企合作共建,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将企业的岗位标准、工作过程、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将企业的评价和管理借鉴到学生的考核和管理,使校企合作与学生礼仪文化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以构建符合学生需要的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教育模式。

(三)开展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测评根据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等级测评,社会和学校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教育的现状,结合大学生文明礼貌、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人际交往、形象塑造、国学文化等礼仪文化素养进行调查,以明确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中的不足。首先,学生可通过系统学习免费的大学生核心能力公益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与学习后,掌握完备的理论知识,参加大学生核心能力等级测评,以获得初级证书,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学生也无需灰心,应查缺补漏,重新学习课程知识。在获得初级证书后,学生可通过自主申请的方式参加中级认证考试,通过者获得中级证书,未合格的学生应及时参加提升课程,然后再次参加中级考试;获得中级证书的学生,可以继续通过自主申请的方式参加高级认证考试,合格者将获得高级证书,未通过者应审视个人能力不足之处,继续参加提升课程,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储备,日后再次参加高级证书考试。

礼仪与文化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新生 文明礼仪教育 现状 对策

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今天,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学生文明素养是目前高校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新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个人的修养提高也处在重要阶段,是开展礼仪教育的最佳时机,此时如果给予引导教育,并持之以恒,贯穿整个大学四年,这对他们人文素质的培养、高尚道德素养的培育一定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

1.加强高校新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加强高校新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促进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

加强对高校新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各项研究,对于指导高校新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工作,提升大学生文明礼仪整体水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使当代大学生能全面提升和展示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遵循理解尊重、诚信友爱、言行相顾、平等互助的原则,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为其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2加强高校新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

文明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2]大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不仅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反映了高校的整体精神面貌。重视和加强高校新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既能促进个体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

1.3加强高校新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对高校新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其文明道德行为的养成,有助于其对中华传统礼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2]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礼文化资源,教育引导高校学生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洗礼,不仅提高自身文明礼仪素养,也在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提升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从而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4加强高校新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文明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重视与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礼仪素养教育,是提高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高校文明礼仪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自身对文明礼仪的重视,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掌握社交礼仪规范,使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促进文明健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5加强高校新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符合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要求

我们党和国家一向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模式,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和道德品质。[4]党和政府积极倡导文明礼仪实践,并将文明礼仪相关要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之一。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中央陆续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意见》等文件。今年5月份,教育部实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决定在全国高校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1.6加强高校新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是当今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的现实诉求

为了解当代大学新生文明礼仪现状,笔者对我校部分新生进行了文明礼仪状况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388份。调查表明:新生中8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文明素质一般,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文明素质较差,自觉意识不强、日常行为缺乏必要的礼仪规范,仅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文明素质较高。其中55%的学生认为自身缺乏必要的文明礼仪知识。由此可见当前高校新生的文明礼仪修养状况不容乐观,加强高校新生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2.高校新生文明礼仪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着重视文明礼仪教育的优良传统,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当成为当代高校学生的个人基本素养,但如今大学生文明礼仪却呈现出种种问题:

第一,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细节中礼仪缺失。脏话连篇、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穿拖鞋进出教室、对老师视而不见、考试作弊等现象随处可见,似乎都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

第二,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缺失[5]。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片面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对孩子文明礼仪的引导和教育不足,造成孩子不会做人、不会和别人和谐相处,缺乏基本的社交文明礼仪技能。

第三,高校教育在文明礼仪方面的缺失。首先,很多高校没有将文明礼仪教育放在应有的高度予以重视,对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没有进行及时的教育引导。其次,高校文明礼仪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较大局限性,特别在部分工科院校,文明礼仪教育一直处于被边缘化地带[6]。再次,教学目标功利性强,比如很多高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学生在就业时能够找到好的工作而临时举办面试礼仪讲座,缺乏对文明礼仪精髓的传授与教育。[7]

3.高校新生文明礼仪教育对策探讨

3.1高度重视文明礼仪教育,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文明礼仪教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采取措施加强高校文明礼仪教育力度[8]。要从理论层面着手,进行深层内在的文明礼仪教育,而不是搁置在表面层次[9],要教育引导学生领悟文明礼仪文化精华,使学生礼仪教育做到精神层面的升华。

3.2同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提高新生文明礼仪素养

新生刚入校,可结合适应性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定与大学生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结合国防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卫生的习惯;结合校纪校规教育,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防止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结合爱国爱校教育,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

3.3科学制定文明礼仪制度,以实践促文明礼仪教育

将文明礼仪的要求纳入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规范[10],可发给学生一些文明礼仪方面的手册,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严格考评,将礼仪表现的情况作为评奖评优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文明礼仪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定期举办大学生文明礼仪活动,如相关的辩论赛、征文比赛、礼仪知识竞赛或实践展示等,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1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礼仪实践经验,通过实践来培养良好的礼仪素养。

3.4重视文明礼仪课程设置,加强文明礼仪训练培养

目前很多院校对文明礼仪教育重视不够,课程设置存在着弊端[12],特别是一些理工科类院校,只针对一些相关专业设置了文明礼仪课程,其他专业的学生只能选修,且学分低,师资力量匿乏,以致文明礼仪教育被边缘化。

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文明礼仪的有效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13]。因此,学校要调整课程设置结构, 结合专业特点,设置礼仪礼节、礼仪修养、礼仪训练等课程;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礼仪讲座,加强新生文明礼仪训练培养。

3.5推进各级学生组织建设,发挥骨干引领示范作用

培育优秀的班团干部和党员等学生骨干,提高其思想觉悟和个人素养水平,在学生组织内部形成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文化环境,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学生骨干引领示范作用,以先进性的教育来带动更多的同学不断努力,共同进步。同时发挥各级学生组织的主观创造性,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学习教育活动,协手创造文明礼仪教育的新突破。

3.6加强学校家庭社会沟通,多方配合共促礼仪教育

要使文明礼仪教育落实到位,不仅需要高校的重视和努力,还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配合。学校可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尽快了解到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生活习惯等,为制定合理的措施提供准确资料。通过自身的有利条件,与社会上的相关公益机构联系,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并以自身行为来诠释文明礼仪。

3.7发挥网络文化阵地优势,营造良好礼仪文化氛围

高校应抓住机遇,发挥网络文化阵地的优势,有效及时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14]通过中国大学生在线、QQ飞信、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在校园大力弘扬和宣传中华民族文明礼仪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消除网络中的负面消极信息,同时要把网络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结合起来,丰富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营造良好和谐的礼仪文化氛围。

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微观上对学生个体而言还是从宏观上对国家发展来说,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培育优秀、有礼的大学生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从入学到毕业、从行为到思想、从外在到内涵,有意识地强化文明礼仪规范教育,通过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树立典型等多种方式,创新性的开展新生文明礼仪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军,张圣梅.高校礼仪教育当自入学始[J].科教文汇.2007.

[2]刘海波.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1.

[3]袁林鹏.礼仪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J].当代青年研究.2009(1).

[4]蒋新跃,左红梅,李民生.高校应重视在大学新生中进行社交礼仪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

[5]胡道安.关于当代大学生礼仪行为失范的原因及对策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09.

[6]胡永红.浅析当前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J].安徽文学.2009(8).

[7]刘洋,郭巍.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4).

[8]金云霞.当前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2).

[9]穆廷云.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8).

[10]闻茹,姜丽.对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

[11]王艺.当前大学生道德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教育科研.2012(4).

[12]王宗源.中华礼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礼仪与文化素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基础教育;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湖南省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研究”研究成果。

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既是一个理论研究课题,更是具体的实践课题。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首要任务,学生礼仪素质正是其身心素质的基本内容,加强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和迫切性。而社会转型和理念多元格局的形成,更增加了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难度,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有必要创新方法,构建新的培养模式,并通过行之有效的策略措施,力收培养之效,这样才能促成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一、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建构的意义和必要性

弄清楚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价值意义和必要性,有助于自觉加强对学生的礼仪素质专题教育,形成规范化的教育培养机制,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价值意义。

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课题,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于学生礼仪素质养成,能满足人的需要。在人的所有需要的内容中,各有不同层次。人的需要按照从低到高的次序排列,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礼仪素质养成的需要,就属于人的需要中的精神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通过礼仪的交际,让人得到爱,得到尊重,获得自我实现,所以,加强礼仪素质培养,是满足人的需要的重要方式。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直接培养人的各种素质,利益素质培育当然也是素质培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人是一个不确定的开放的,无限的系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i的观点,强调了人的社会性,是人的不确定性本质在社会哲学上的展现。他们说的都意在说明,人还在发展过程中,人需要继续发展。而经过教育,则是实现人的发展的主要战略,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素质培养,是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一个方面,因此,加强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素质的培养,正是符合人的本质发展的需要。此外,礼仪素质的培养,还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其价值和意义都是非常巨大的。

(二)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问题不仅仅在于提升认识,明确其意义,学生礼仪素质培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了。事实恰恰相反,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由于社会理念多元多样化竞争、价值观多元碰撞,使得青年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面临着各种结果,可以是社会主义的,也可能是封建主义的、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的,甚至是反动的。尽管我们认同对主体的价值理念的多元现实给以包容和谅解,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强调了社会主体价值理念的优化和健康发展,即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率各种价值观。因此,相关的人格构建、素质培养,就显得既很迫切,又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错误的价值观、错误的社会思潮并不会自动退出社会舞台,需要下大力气,创新方法,才能确立正气,扶正祛邪,才能逐步确立主流价值理念。事实上,多年来,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价值观培养、礼仪素质培养,不是放弃或抓得不紧,而是下了很大功夫,但效果不是很显著,要么过于严格,成了“病梅馆”的人为折梅,不但为人诟病,也让结果适得其反;要么过于放任,使得学生失去传统精华的陶钧,导致基本素养不尽如人意;或者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扭转礼仪素质方面的后滞局面,目前的状况是,形式主义盛行,只注重报告、讲话宣传,或满足于只发文件、贴标语、呼口号等,礼仪培养没有多少实质内容。方法上,满足于政治说教、简单压服,结果是学生反感,使得礼仪培养经不起实践检验,如同多米诺骨牌,一发散而不可收。教育效果低,学生在校园内养成的礼仪,经不起外界的污染,一出校门,基本礼仪就丧失殆尽;让人感叹世风日颓,令教育工作者汗颜。所有这些,都说明对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素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非下苦功不可。尤其需要在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目标之后,必须深化教育方式改革,创新策略,优化方法,构建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素质培养的符合实际需要的基本模式,这样才能提高礼仪素质教育的效益,提高育人质量,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那么,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素质培养应该如何操作,其基本模式又是怎样的呢?

二、构建礼仪素质培养立体综合模式

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构建,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必须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注重过程和效果,统筹兼顾,规范实施,使礼仪素质培养形成一个有机体系。

(一)模式建构的整体构想。

我们设想,礼仪素质培养的基本模式,应该包含基本的教育因素,包括礼仪教育的目标确认、规制建构、礼仪规范的制定、硬件投入、总体规划、任务安排、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管理模式、激励机制和结果评估验收等等,也包括学生的各种关系和交际方式,这些具体的因素,关涉到方方面面,内容庞杂,必须以人为本,以育为纲,以养成为目的,以方法创新为要务,抓制度、抓过程、抓反馈,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坚持实践,才能收效。基于育人规律基础上的礼仪素质培养模式的建立,为礼仪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给出了基础条件。学校德育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都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深刻认识,共同重视,把礼仪素质培养当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的大事来抓,当作育人的要务来抓,在这基础上,权衡全局,构建起礼仪素质培养的基本模式,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培养的力度,教育与管理并重,激励和规范并行,力使过程完善、效果彰显。

(二)模式的构成因素和作用机制。

该培养模式由培养机构、培养内容、培养方法组合成基本因素,共同指向培养对象,再加上培养过程的流程运作最后达到培养目标,再经过流程中的反馈机制,不断调整各个因素,使之与时俱进,符合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和育人需要。这些基本的因素,形成了既互相联系又独立生存的子系统。其中,培养机构主要是指学校,如中学、中专学校、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学校中的班级是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基本单位,活动小组是基于实践教学的要求和教学方式变革的需要,而组成的机动机构,着重于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是教育规律在育人过程中的形式表现;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教育层次的学生道德品行、礼仪要求、行为准则等,是礼仪素质培养的具体内容;培养方法则是育人的总体范围和宏观要求,包括理论指导、技能训练和具体尝试实践等。机构、内容和方法共同发挥作用,通过规划、制度、人力资本、投入经费资本等体现出来,并一起组合成整体培养机制,共同作用于培养对象(学生),再通过具体实施的流程体现出来,这个流程包括了启发学生的认知、引导学生的尝试、学生尝试的矫正和学生礼仪行为的规范化、熟练化等等;经过培养过程的具体运作,最终达到培养目标,那就是学生道德品行和礼仪素质的形成,学生体现出文雅的气质、讲究礼仪的行为和诚信待人的风貌,这就达到了礼仪素质培养的目标,实现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基本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制定和落实好学生礼仪培养规划、制度等。

礼仪准则的具体条款、礼仪规范培养的具体要求,都需要通过基本的制度制定和落实来实现,所以,规划、发展战略和基本制度的制定,是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模式的基本因素内容。就是说,中小学生的礼仪素质培养,需要通过具体规划、计划、制度等的制定和落实,形成全体动员,全员参与的局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推动。其中,国家教育职能部门既承担着管理督导任务,还承担着制定学生礼仪素质规范培养的战略、策略、规划和计划安排等宏观任务。要制定礼仪规范培养的目标、任务和统一的操作规则,以便有规可依,有仪可行,有任务驱动。就是说,不但要具体制定学生礼仪的基本内容,更要制定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培养目标、基本制度等,以便保证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日程,并取得实效。同时,学校要加强管理,加大礼仪素质的宣传教育力度,形成校园礼仪素质规范养成的氛围和环境,推动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促成学生礼仪素质的提高。

(二)强调礼仪内容要与时俱进,符合实际。

礼仪内容是礼仪素质培养基本模式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切实强调礼仪内容的更新和丰富,以满足教育培养过程的需要。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礼仪素质培养,其内容必须不断更新,以便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古往今来,礼仪规范和准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现实的需要而推陈出新。某一阶段公认的规范准则,可能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被否定,被扬弃,同时又有新的内容增加进来,如此发展变化充实提高的结果,使得礼仪规范常学常新,保持了中华民族的高尚文明。所以,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礼仪素质培养,也要注意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充实更新礼仪内容,剔出一些过时的内容,网络交际要求、网络文明规范等则是新的活动领域的礼仪内容,需要给学生以系统的培养。类似这些,都属于礼仪素质内容的创新,需要我们关注时代的变化,推动基础教育改革进展,及时修订、充实、丰富现代礼仪规范的内容,以便保持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三)突出学生礼仪规范的实践。

基础教育领域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关键在实践。在落实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应该成为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首要形式。学校要建立实践教学的机制,把礼仪规范的条文转变为学生的尝试行动,学一条,用一条,并形成全校师生的共同行动,这样就易于巩固所学,使礼仪规范变为学生的良好习惯。

基础教育领域的学生礼仪素质培养,是我国公民礼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其基本模式的建构,符合教育实际,更为具体的培养过程创设了可以遵循的范式。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培养力度,切实提高培养效果,以促成广大中小学生礼仪素质的提升,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新世界出版社 2003

礼仪与文化素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礼仪教育 高职院校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79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of Etiquette Culture

SHAO Fuhua

Abstract Etiquette culture has long history, etiquet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Higher Colleges etiquette education is conducive to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civilization, help to improve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to comply with social norms awareness, help vocational students to create a good personal image, enhance their self-confidence, improve social competitiveness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etiquette and manners from the popular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etiquet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qualified teachers in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posal.

Key words etiquette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1 礼仪文化浅析

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名族都有自己的礼,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的产生、发展对名族精神和社会作用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礼仪文化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习俗礼仪和民俗习惯的传承,而是礼仪文化的传承,是对个人礼仪认识和礼仪品质的培养。

礼,本意谓敬神,后引申为敬意的通称。指人与人相互尊重。仪,“仪,度也”。本意谓法度、准则、典范,后引申为礼节、仪式。指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外在形式,包括人的仪态、仪表、风度、气质等。在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礼仪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历史含义。古代汉语中,“礼”有三层意思,第一是指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以及相应的礼节仪式;第二是对别人的尊敬和礼貌;第三个意思是指互相之间礼物的馈赠。归结起来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自主形成的关于做人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在现代,礼仪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礼仪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促进人际之间的交往,因此,现代礼仪的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礼仪已经成为了人际交往和沟通中,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一套行为规范和准则。

礼仪指主客体交往中,主体对客体表示尊敬、亲善、友好的行为规范,以及在交际中用一定约定俗成的方式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是一种非法律的社会规范,涵盖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以及公共生活准则等。个人在礼仪意识的支配下,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形成良好的、自律的礼仪习惯。经过长期反复的陶冶、磨练,通过礼仪修养,培养礼仪品质,即“敬人谦已”的礼仪文化为核心的传承,因为究其礼仪本质,是一种文化,也就是一定意义上的礼仪文化。

2 高职开展礼仪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江西省2015年高考录取人数统计,本科录取12.5万人,高职(专科)录取15.4万人,高职教育学生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半壁江山。随着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越来越注重人文软实力,我国高等教育也愈加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学习和培养。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人文底蕴不深厚,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生自控能力不强等不利因素,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礼仪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保障和条件。“立于礼”、“行于礼”、“让于礼”教育就是人们要以礼为本、以礼为准则、以礼为标榜。礼仪教育可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及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融入社会的能力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心理承受力,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礼仪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因此,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的有力保障。

(1)有利于提升高职生文明素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一个懂礼仪的人,一定是有教养的人,一个文明的人。大学生通过仁义、感恩、理性、诚信等方面的教育,能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认识,自愿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逐渐自觉克服不明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习惯,提升个人文明素质。同时作为礼仪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能带动整个社会学习礼仪的整体氛围,推动整体国民素养的提升,加强国家精神文明建设。

(2)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现在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而社会道德规范没有与时俱进,在很多领域存在缺失。表现在高职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比较盛行,不爱学习,爱消费,认钱而不问钱的出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有一定滑坡,通过礼仪文化教育,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可以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使之成为有文化、懂礼的有为青年。

(3)有助于提高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共同建设和谐校园。“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通过学习礼仪,学生可以熟悉社会行为规则,敬畏规则,成为尊规守纪的践行者。“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文化教育能使学生敬重他人,尊重自己,在校园形成尊重、友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营造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通过礼仪教育,大学生提高了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意识,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4)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升个人自信心, 提高社会竞争力。礼仪对个人形象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学生按要求打造个人形象、服饰,符合现代审美要求,也符合社会审美要求。礼仪教育通过思想道德熏陶、修身养性锻炼使学生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的尊重,提高了自我认知,个人自信心得以提升。礼仪规范也是社会上人际关系的准则,学生在校掌握规范,能比较早的熟悉社会规则,提高社会竞争力。

(5)有助于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标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毕业生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除了考察学历、专业技能等智力因素外,越来越注重对毕业生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非智力因素的考察。2014年,笔者所在学院组织了一次有关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那些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发出问卷243份,共收回236份。在非智力因素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等方面。而这三项能力都和礼仪教育有关,团队意识和沟通的前提就是尊重他人,尊敬同事。礼仪文化教育能帮助学生思想品德、思想道德得以提升。

3 高职礼仪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礼仪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和人的相互尊重,进而达到人人关系的和谐,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高职礼仪教育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礼仪教育先天不足。中小学尽管有《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1),但应试教育模式使中小学自觉不自觉的更加侧重文化和智力教育,疏忽礼仪教育;家庭礼仪教育参差不齐,更有甚者,有些家长自己的文明素质就不高;学生住校时间长,与社会、家庭交往少,对社会礼仪知之甚少。进入高职院校后表现为文明、礼貌方面缺乏比较多:一是比较自我,不太顾及他人的感受;二是不守规则,个人修养比较差;三是自控能力差,有时是非不分;四是礼仪文化知识缺失,有的时候确实不知道该怎样做。

(2)无统一的大学生礼仪规范,学院礼仪教育参差不齐。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像中小学一样,颁布全国大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标准的缺失导致各院校礼仪教育各自为政。高职学院比较重视专业技术课程,比较多强调掌握专业技术,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礼仪课程有的进入了课堂,有的还没有。进入课堂的有的作为选修课,或讲座。礼仪文化教育仍然处于非主流地位。担任礼仪课程教学的教师兼职教学的比较多。

(3)内容讲授重仪轻礼。在内容重点上,很多教师偏侧重于仪的讲授,热衷于各种技巧,而对礼的强调很不够。这样培养训练出来的学生,就会像影视作品表现的有些职业白领的形象一样,姿态优雅得体,笑容职业,眼神空洞。在笔者看来,礼所蕴含的“敬”是礼仪的魂,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只有打心眼里尊敬他人,才能表现出真实的,有生命力的仪。

(4)教育重讲轻用。应该说教师在课堂的准备都比较充分,能够采用比如情境模拟、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法,提高教学质量。但受困于各种条件限制,教师在课堂和实际学习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方面着墨不多。毕竟开设礼仪课的目的是掌握礼仪知识,克服不良习惯,尊重他人,提升自己。

4 加强高职礼仪文化教育的对策

笔者以为,礼仪教育很重要,是提高高职生人文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为此,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普及礼仪文化教育,营造校园礼仪氛围。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礼仪文化教育在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作用,应全面普及礼仪文化教育,让礼仪教育全面进入课堂。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礼仪比赛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利用新媒体、校报、广播、宣传橱窗等媒介宣传先进典型,针砭不文明、失礼的不良行为,形成校园知礼、尚礼的好风气;通过聚焦合力,营造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礼仪修养过程中,学生既能自律,也能借助环境的力量“它律”,多维度接受礼仪文化教育,提高学生文明修养内化进度,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礼仪与文化素养范文第5篇

一、礼仪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不学礼,无以立”,想要处事立身必须先从学习礼仪开始。在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里,将“明礼”列为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1]。在现代社会,礼仪的内容较古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约定俗成的,还与现代的国际礼仪相结合。礼仪教育则是在现代礼仪规范和原则的指导下,为了完成一定目的,有计划的对人们进行系统的完整的以礼仪道德规范基础和行为规范为内容,以受教育者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对人们道德进步与人格全面发展而施加教育的过程。

(一)礼仪教育的内容礼仪教育是现代社会的必修课,它反应的不仅是个人的文化修养与精神面貌,还与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文明程度密切相关。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礼仪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礼仪教育根据其适用对象、范围的不同,大体可以被分为政务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国际礼仪、服务礼仪等几个基本开支。其中商务、服务、政务礼仪是人们在工作岗位上所应当遵守的礼仪,也称之为行业礼仪。社交礼仪、国际礼仪则主要是以交往范围为依据,因此又可称为交往礼仪。

(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从古至今,国家的文明程度通常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汉唐盛世,哪个繁荣的朝代不拥有出众的文明,礼仪是不或缺的一块。由此学习礼仪,礼仪教育就成为了努力振兴中华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自身美化、生活美化需要礼仪教育。社会的文明程度要提高,离不开个人文明程度的提高。个人修养、形象是从个人的表情、容貌、服装、谈吐等方面的集合。礼仪教育恰巧在这几个方面有着详细的规范。《易经》中提到“君子以非礼弗履”[3],礼仪教育则是更好地教授人们规范地设计自己的个人形象,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养与风度。如果人人都以礼待人,那么人际关系将会更加和谐,社会关系会更加和谐,既美化了自身也美化了生活。净化社会风气,建设好精神文明需要礼仪教育。《左传》中说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体现出个人教养、素质的礼仪,是人类文明标志之一。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的礼仪程度,也往往反映着这个人、集体、国家的文明程度与整体素质、教养。荀子也说过:“人无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也就是说,要净化社会风气,乃至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礼仪教育。[2]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较高文明程度。十的召开,中国梦将在未来十年实现。这就说明了中国会越来越强大,国民会越来越富有,从另一角度就要中国的文明程度、国民素质要有一个大的提升。2015年是实现千年古城———临海新崛起的攻坚突破之年,临海要全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趋势、新要求主动融入台州“一都三城”的新定位、新战略。个性化的礼仪教育是其中的重要方向。提高临海人民的素质,经济繁荣都深刻需要礼仪教育。

二、临海礼仪教育的现状

历史悠久的临海、文化发达、人文荟萃,保留的许多遗址、古建筑是现代城市繁荣昌盛为一体的古城新市,素有“小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就如临海人民在婚礼习俗上依然遵循着做媒、送定头与送日子等礼俗。头年结婚的新娘到转年的正月初二还要特有的拜岁习俗。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高素养人才的摇篮,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基地。要求学生将来担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就离不开礼仪教育。高校的礼仪教育的目标有二个:第一,让大学生知道并了解礼仪的发展史、规律,明白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第二,教授规范的礼仪行为、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提高文明程度,如基本的会面、社交、求职、面试礼仪。根据学生的专业倾向教授不同的行业礼仪,如服务礼仪、商务礼仪、旅游礼仪。台州学院2014年招生4000人,社交礼仪课有314人选修,其中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专题将近900人选修。台州学院生科院还召开了“大学生礼仪与交往”专题讲座。临海校区还承办了浙江省大学生青春礼仪大赛的台州地区的选拔赛。除了以上的课程和讲座,台州学院的学生们还成立了礼仪文化传播工作室,均取得了良好的礼仪教育和传播的效果。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礼仪教育是提高中等技能实用人才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临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开设课程、技能培养方面主动适应社会,开展各种礼仪活动。如成人礼,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底蕴,明白成人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体现人生价值。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礼仪汇报演出。学生以日常礼仪为准则,展现了日常交际礼仪、校园礼仪等方面。这些活动丰富并巩固了礼仪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礼仪文化素养。礼仪培训机构方面,临海目前较为知名的礼仪教育公司———临海市风正礼仪文化有限公司,主要是为庆典、庆祝活动等提供礼仪方面的服务、文化交流等,同时还举办一些礼仪培训。礼仪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外在表现,更为重要的是礼仪修养,有了礼仪修养才能有良好的礼仪行为。礼仪教育虽然在临海各个学校都存在,但是破坏自然环境、随意破坏公物的不文明现象也依然随处可见。由上可见,礼仪教育只局限在学校内开展一些有关礼仪知识的活动,在校的学生们甚至不清楚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礼仪,认为礼仪只是简单的一些动作规范。更别说是社会上的老百姓,他们更是不知何为礼仪,为何要进行礼仪教育。目前,礼仪教育还停留在他律、重形式的阶段,机械地服从礼仪规范要求。所谓“家校合一,家校互动”,家庭和学校应该具有同等的地位,而现在许多的学生在学校文明礼貌表现良好,一出校门就是“小皇帝”。当然,同时校园中也依然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现象:不尊敬师长,缺乏基本的文明交往习惯等。归其原因,学校与家庭是脱离的,无法形成教育合力。

三、礼仪教育的实施对策

(一)家庭教育为基础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每个人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的品质素养如何,很大程度上和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据研究表明,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模仿者。换句话说,孩子的言行举止就可以看出这个家庭的教养。父母、亲人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这孩子。如果父母有着良好的文明礼貌,良好的卫生习惯,那么孩子就不可能出现不文明的行为。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言行举止上要做好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将良好的文明的礼仪教育转化为实际行动,使每个人从小就将礼仪变成一种内在的自律行为。由于目前的礼仪教育都是拘于某种形势下,强迫人们去遵守礼仪文明规范,而不是出自内在的礼仪道德要求。[3]亚里士多德就曾指出:“我们的德性既非出于本性,也非反乎本性生成而是自然地接受它们,通过习惯而达完满。”[4]家庭礼仪教育就需要培养孩子的自觉自省,加强他们礼仪行为的自律,磨练个人的道德意志,把礼仪行为变成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

(二)学校教育为主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学校的礼仪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渠道。学校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和文化程度来合力规划并丰富礼仪教育的内容,将礼仪教育与多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将其渗透到文化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在幼儿园阶段,就可以通过游戏,将礼仪教育应用于生活中,如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能够友善地和同学、同伴相处,做了错事能够主动道歉。通过日复一日地重复,使得在幼儿阶段就能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中小学阶段,除了继续将礼仪教育运用于生活中,还要让学生掌握学生个人礼仪和社交礼仪,强化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而在高校和职业院校就要将礼仪教育与交际学、伦理学、人际关系等相结合,让学生明白了解文明礼仪的历史渊源,掌握礼仪的作用、功能,掌握个人形象礼仪、家庭学校礼仪、社会交往、求职面试等礼仪内容,并且做到学以致用。校园文化生活是每个人在学生时代最为难忘的一段经历,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台州学院举办的“大学生青春礼仪大赛”,参赛的学生通过这个比赛会主动去了解个人形象的重要性,而没有参赛的学生也通过观看比赛知道了仪态、仪容、仪表、服饰等礼仪知识,也明白了个人礼仪的重要性。学校除了开展活动,还可以借助校园宣传栏、学校广播、校园网络等表现校园精神的平台,给学生创造出文明礼仪的校园氛围。学校礼仪教育过程是对礼仪知识全方面了解和掌握并加以实践的过程。如果学校礼仪教育只是停留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追求外在的效果,就会使礼仪教育失去失效,将礼仪教育变成一句白话。[5]因此,学校礼仪教育可以通过丰富教育内容,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等方式来达到礼仪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