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礼仪的多样性

礼仪的多样性

礼仪的多样性

礼仪的多样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礼仪的多样性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学校/礼仪教育

    【  正  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周恩来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礼仪的多样性范文第3篇

从古至今,中国都非常崇尚礼仪,是有名的“礼仪之邦”,透过礼仪,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可以看到个人的内涵和修养。但是很多中职学生并没有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认为几句文明用语、几个简单的动作就是礼仪,非常简单。但是真到需要运用商务礼仪的时候却很茫然,不知道怎样待人接物才不失礼节,这个时候才知道学好礼仪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帮助中职学生学好礼仪,并且主动的“守礼”呢?通过相关调查,笔者发现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礼仪模拟实训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中职商务礼仪教学的有效性。模拟实训教学指的是通过模拟实际礼仪接待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礼仪知识和问题,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礼仪知识。

一、示范教学,模拟训练

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在自身水平和学习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的亲身示范是抽象的礼仪知识变得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示范之后,学生进行模拟训练,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例如,教师在讲授表情、坐姿、站姿、走姿等仪态礼仪时,教师的示范会使学生看清楚不同仪态的动作要领和规范,能有效的避免自己训练的时候频繁出错。学生在进行模拟训练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并给与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标准,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多种手段增加礼仪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切记按部就班、死板教条,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礼仪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礼仪教学的有效性。

二、视频教学,模拟训练

教师还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的方式开展中职商务礼仪教学。利用视频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将视频暂停,讲解之后再继续播放,还可以重复播放来巩固相关的要点,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服饰礼仪教学时,就可以采用播放教学视频的方式,将领带的打法、西服的穿着规范向展示给学生,学生模仿视频进行训练,在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适时地给与指导。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组织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并在小组内进行操作测试,然后选出优秀的成员与其它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和竞赛,以此来巩固学到的礼仪知识,同时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实地调研,模拟训练

为了提高中职商务礼仪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在相关内容正式教学之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礼仪调研活动,到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对优秀员工的礼仪进行观摩,并取得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将收集到的资料向同学展示,分享自身的感受,针对相关的礼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进行模拟训练。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找到努力和提高的方向,有效提升中职商务礼仪的教学效果、提升中职学生的礼仪素养。

四、创设情境,模拟训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相关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设置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境,并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模拟实际操作进行训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例如,在进行见面礼的训练时,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先后模拟不同的场景记性训练,反复演练相关的礼仪,如称呼礼、名片礼、介绍礼等等,没有参与的学生在观看之后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针对出现的问题给与指导和纠正,进而快速、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五、模拟实训,教学结合

在进行中职商务礼仪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并充分结合教学目标、活动程序、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调整教学方法,在充分运用模拟实训教学法的同时,还要酌情使用讲授法、情境教学法、示范法、案例分析法等等,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有效结合,提高礼仪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礼仪知识,实现语言、动作的协调统一。通过模拟实训,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并运用相关的礼仪;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礼仪的运用更加自如、准确;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进步,中职商务礼仪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礼仪的多样性范文第4篇

摘要:礼仪,是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创建和谐社会必要的精神保证;是中华民族美德宝库的明珠,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礼仪教学很有必要。

关键词:组织 礼仪 教学

礼仪课从理论上讲并没有多少深奥的东西,但它涉及面广,生活气息浓,实用性强。学好礼仪课的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用礼仪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的礼仪修养得到提高,并养成习惯。因此要想改善职校学生的礼仪现状,切实有效的提高职校学生的礼仪修养,关键是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礼仪教育模式,总结出提高礼仪教学质量的策略。

1 明确教学任务,精选教学内容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基本现状,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在明确这一教学任务后,方可以此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职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酒店服务礼仪为主,在讲清楚礼仪的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把各种岗位礼仪规则进行科学的整合,精选出一些最普遍、最适用的礼仪规范和习俗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由于过去社会和家庭教育因素的制约,使得职校学生缺乏一些基本的礼仪修养,所以礼仪教学首要的任务是提升学生的个人生活基本礼仪素养,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礼仪的本质与核心内容,即对他人的尊敬。在教学内容方面,还要重视“反对繁文缛节,把礼仪搞得高深莫测,否则曲高和寡,会使礼仪脱离现实社会。”“礼繁则难行,卒成废阁之书”。

2 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礼仪教学属于德育教学中的一种,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德育教学,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这就要求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去极力探索适合这一学科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联系“握手礼”这一内容谈谈几种礼仪教学的方法。

2.1 传统现代相结合,中西对照开眼界:在此教学中可将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结合,吸取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及一些好的观点、礼节,坚持以传统礼仪为基础,现代礼仪为主导。现代礼仪是在传统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发展的过程,并非像有的人所理解的逐渐“西化”的过程,而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学生倘若理解了为什么有些礼节逐渐消失,也自然明白礼仪的宗旨和时代对礼仪的要求。如要学生理解“握手礼”所代表的文明,就得让他们知道和封建等级社会密切相关的“跪拜礼”的取消是中国走向文明的一大步。此外,我们还可以将中国的现代礼仪和西方礼仪相对照、比较,让学生在纵横交错的礼仪知识体系中有更多的收获。“握手礼”“脱帽礼”“吻手礼”等等同样是西方的礼节,为什么只有“握手礼”在中国盛行,而其它礼节却没有什么“市场”呢?这样的对照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对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可见一斑。这样教学既能让大学生明白各种礼仪规则又能了解其本质,并能在各种场合运用自如。

2.2 精选案例于教学,启发学生勤思考:案例教学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真实的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分析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可以加强理解和具体运用知识,将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主动的探索者。因为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以及教学责任心很高。因此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礼仪教育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有必要将学生置于环境中,但由于时间、教学条件等的局限又无法真实参与,而案例教学可以适当解决这一问题。案例教学注重创设教学情境,由教师将实际生活中的事例、问题,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展示给学生。这样既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加学生对礼仪课的感受和体验。如在讲授握手礼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前后相关的一串案例,逐步提出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2.3 巧创情景提问题,角色扮演体会多: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礼仪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这些特点。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在师生的互动中,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同时,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习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习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礼仪的多样性范文第5篇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准的外在表现。幼儿期是培养文明礼仪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使幼儿终身受益,而且会对中华民族的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是必要且必须的。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在开展礼仪教育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观念淡薄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许多幼儿园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规律,使幼教陷入“幼小衔接”的误区,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都明显存在着小学化倾向。

 

例如,将小学教育内容提前到幼儿园施教,开设汉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许多幼儿教师在上课时都会要求幼儿手背在后面,不许随便说话,并且自由活动开展较少。教师在制订教育教学目标时,只关注幼儿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而轻视兴趣爱好、意志品质以及道德礼仪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环境下,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难以养成。

 

二、幼儿园礼仪教育内容缺失

 

目前,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十分模糊,没有适合幼儿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都比较强的规范、科学、系统的幼儿礼仪教育教材。幼儿教师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礼仪教育培训,对幼儿礼仪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更容易接受新鲜的外来文化。部分幼儿园为了彰显“先进”的园所文化,大肆宣扬西方礼仪文化,忽视面向幼儿传播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这是舍近求远、舍本求末的做法,使优质、宝贵的本土礼仪文化资源被白白浪费。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更喜欢过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而对于我国的很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则表现得十分淡漠,有的幼儿甚至都不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盲目地崇洋、跟风,会导致外来礼仪文化渗透、入侵现象加剧,更有甚者会使中国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一步步走向没落。

 

三、幼儿园礼仪教育方法不当

 

1.忽视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阅历和知识经验匮乏,他们往往根据成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在良好礼仪行为养成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盲从性。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礼仪教育效果,成人必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礼仪行为榜样。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都会要求幼儿的言谈举止符合文明礼仪规范,然而部分教师自己却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不一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样会使幼儿感到疑惑,会使礼仪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身教要远远胜于言传,教育者必须要时刻牢记这一点。

 

2.忽视引导启发。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应该是使幼儿由知到行,再由行到知的良性循环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育手段激发幼儿学习礼仪规范的兴趣,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礼仪教育的效率、效果也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幼儿园的礼仪教育中,部分教师一味地向幼儿灌输枯燥的礼仪知识,当幼儿表现出不文明行为时,教师往往是采取呵斥甚至体罚的教育方式消极地禁止,而忽视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启发,这很可能会激发幼儿的逆反心理,造成师幼关系紧张。

 

3.忽视与社会、家庭的协作共育。幼儿礼仪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幼儿园一己之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社会和家庭因素会对幼儿的礼仪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社会充满正气和正能量,家长与幼儿园教育理念统一,注重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这些都是提升幼儿园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部分幼儿园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认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与幼儿园无关,将礼仪教育局限于幼儿园之内,不积极主动争取社会及家庭的支持,造成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礼仪教育的效果。

 

幼儿园应该认识到,幼儿教育是要实现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礼仪教育是幼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幼儿园要完善礼仪教育的内容,制订教师和幼儿的日常行为标准,对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礼仪培训,通过多种渠道、方式,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配合。

 

幼儿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不断改进礼仪教育的方法。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渗透于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教育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