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情感行为心理学

情感行为心理学

情感行为心理学

情感行为心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感教学;心理学;若干问题;研究

近年来,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我国教育教学中得到了较好应用;但从应用效用反向观察差强人意。问题的起因主要来自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开始阶段虽然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经过长期教学之后,往往会给学生心理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屏幕视界下的视觉疲劳、高效课堂中大量信息输入时的心理焦虑。同时,情感教学心理学教学本身也因其应用中缺少对应性,效果微乎其微。以下对主题展开具体论述。

一、情感教学心理W存在的问题分析

情感教学心理学在目前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心理防御机制;同时,对学生的情感需求缺乏一定的构成要素分析,包括对于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个性、倾向、课外行为等缺少足够的调查研究。通常来看,主要的情感教学心理学问题表现在压抑、投射、回归、移植四个层面。

现阶段情感教学中往往因内容抽象、空洞,令学生认识到了冰冷的知识,并未感受到与情感相关的情感体验。在情感教学后因压抑而出现的“遗忘”现象与日俱增。在投射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根本不愿意将自身内心的那种真情实感进行表达,为了掩藏内心的秘密,通常会以怪异的行为举动,扭曲的投射出内心的“厌烦痛苦”、“折磨与焦虑”。在回归方面,将情感作为私密的事物,对于情感教学的“自我袒露”、“心理分析”等存在逆反;并认为它只是一种“偷取人内心宝贵遗存”的途径,是经由情感而进行的另一种“洗脑术”。所以,大量学生在这种情感教学中,宁愿做出自我回归,也不愿意将情感体验中的那种积极或消极情感当作一种真实事物,认为它会干扰原有内心情感的舒适,从而意愿回到早先情感的混沌期,甚至对其进行回避、掩藏等。在移置方面,当情感教学进入到互动讨论环节时,有一部分同学往往会针对所有言论、交流、探讨主题产生针对同学情感的恶意输出,并将其示作对于教师的反对,或对于情感教学的反对。当发生此类移置时,实际上就属于情感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学生很难对其生理-心理上感受不适的事物进行理性对待。

二、解决对策

情感有两大类型,即快乐与痛苦。为了正确的引导情感、疏导情绪,必须使主体-客体之间形成统一体,并将自我意识与客观条件实施互联。当前情感教学可按照问题表现,制定流程化的情感教学方案,将其与所有可以对接的学科进行主体关联、课程关联、学习关联。并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快乐的科学”开展各项情感教学。

1.增加学生主体生理-心理调查

目前,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必要对情感教学,设置具体的调查问卷,对学生的接受程度、认可度、适应性、反对理由等进行数据收集、信息分析。尤其是在当前学生“自我意识”、“个性”、“独立性”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需要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如教师的重视需求,如表扬、赞美、关心、呵护、交流情况等;另外,要明确学生对情感的认知水平。比如,对于友情的理解、对于异性的理解、对于爱情的理解、对于学业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就业、社会个体身份的理解等。

2.为不愉快的体验提供新阐释

对于学生表现出的不适体验与四种表现,教师应该从不愉快情感的角度切入;为学生讲明不愉快或痛苦,仅属于一种快乐的慢性节奏,在实质上它并不是不愉快或痛苦;而只是人体生理方面的一种克服困难。只有让学生理解到情感不适时的心理感受主要是来自于“情感心理中的阻碍因素、克服困难”(霭里士);并通过专题式的探讨,将压抑、投射、回归、移置这几种表现的原理说明、分析清楚学生表现背后存在的最终因,为其提供新的阐释;将知识转化为一种认知,才能让学生在情感教学中重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从中感受到情感的细微、细腻体验,以及学习它的必要性。但这种以知识解析问题,并透过阐释提高情感教学效果的方法或途径,只适用于普遍性现象的探讨,切忌应用到学生个体方面;因为除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患者之外,对任何个体进行情感方向的解读均会引起反感、误解、不适(参看福柯《性心理学》)。

3.制定分级式的情感目标

对于情感教学中的主体脱离现象,必要通过布鲁姆的情感发展目标进行具体引导。比如,按照5组水平划分,将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内化作为主线;并在每个分项下,具体进行分类性的情感目标细化设置,提高情感教学的对应性。如接受方面,就可以通过觉察-愿意接受-选择性注意;反应方面如默许-愿意反应-回馈;评价方面如认可-偏爱-信仰;组织方面如价值概念化-价值体系化组织;内化方面如知行合一-品德、人格统一等。按照布鲁姆情感目标,可以对调查问卷后的学生个体实施一些具体分级,然后透过分层教学方法逐步实践情感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情感教育初步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情感教学心理学应用方面。实际教学中因学科科目存在差异,学生情感需求存在层次化、个体化特征;因此,普遍性的灌输、生硬的情感植入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诸如压抑后的反弹、学习后的自我回归,并将诸多不良情绪转嫁、移置到其它事物或人物,以及事件之中。所以,在这种现状下,应该唤起教师的注意,并采取一些其它柔性的管理方法、教学方法、交流方法,提高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应用效果,真正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使其顺利完成自我人格塑造。

参考文献:

[1]杨秋侠.浅谈情感教学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刊),2013,(6):209-209.

情感行为心理学范文第2篇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识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要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必须提高外语教师把握课堂学生心理的能力。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体验和感悟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对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意识从教材和教学活动着手贯彻情感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现代教师的必备素质

传统教育最大的缺陷在于“见物不见人”,把学生仅仅看作是“物”──装载知识的容器,而不是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人”。虽然传统教育观也承认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但对于这种“特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没有实质性的阐释。其实,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人的“情感”上。教师仅仅具有思想、智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是不能完全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完成教育目标和达到教育目的的。教师应有情感方面的素质,情感智力是现代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1.教师缺乏情感智力,缺乏人文关怀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极端行为

在偏重认知的教育观指导下,认知与情感失去平衡,造成了学生的“情感饥渴”并引发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许多学生陷于沮丧,烦恼,孤单,内疚,抑郁,自怜的困境之中,甚至受绝望等不良情感的折磨而不能自拔,给身心发展造成极大的创伤和损害。由于学生面对挫折,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他人,集体,社会的责任感下降,校园里不断出现诸如逃学,自卑,嫉妒,暴力,自杀,谋杀等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和越轨行为。学生之所以出现大量的情感问题受社会,家庭,学校和自身个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学校教育,某些教师对情感教育的淡漠,使得一些学生在情感方面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也是某些学生出现情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学生的不良情感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纠正,以致于郁结,变态,甚至引发极端行为,这些都应该引起广大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2.没有情感的参与,认知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要使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客观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必须有师生在情感上的共同介入和相互作用。学生对教师所采取的情感态度是左右他对该教师所教学科兴趣的重要因素。稍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可以感觉到:学生往往因为与某个教师的情感接近,而认同并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相反,也会因为与某个教师在情感上排斥、对立而讨厌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心理学家维也纳(Vena Jules)和彼特(Peter Kutnick)就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的特征对1756名8~16岁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所列举的好教师的23项特征中,有12项(约占51.2%)是属于情感的。

3.教师应努力培养乐观、自制、宽容和诚意等良好的情感特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愉悦地接纳自己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成功的外语教师不但自己要有乐观的情感态度,而且还要以自己的信心,克服困难的乐观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去启发、感染学生,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使其摆脱由挫折,困难所造成的消极情绪的影响。自制指的是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强度,用理智的力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用适当的方法转移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宽容学生的错误、误解,切忌以牙还牙,利用职权对学生进行打击报复,能真诚地剖析自己,以信任,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

4.教师应具有与学生进行情感交往的能力与技巧

平等地对待学生,以正确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爱心;善于倾听学生的情感流露,使学生情感得到正常的宣泄;掌握一定的识别,判断情感的技巧,洞察学生的情感状态,对学生的情感反应作出恰当的回答。

二、以自身条件为载体,发挥教师强势心理场(Psychology Field)效应

著名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把物理学概念“力场”引进了心理学。根据他的理论,凡有心理现象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心理场,由他的理论引申:凡是有课堂存在的地方就存在着教师心理场。围绕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活动,课堂教学诸因素在心理层面上构成一个“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包含许多要素。例如,教师发出的知识(内容,连同其准确性,新颖性,趣味性等),教师使用的教学法(逻辑性,启发性等),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热情,自身的激情等),教师的外语口语(标准,流利等),风度(大方,整洁等)。从心理暗示角度讲,教师的心理场形成向心力,直接在心理层面促进学生的提高。比如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课堂情绪对学生的课堂情绪的影响等。教学实践表明,置身于强势心理场的学生出现消极心理状态的可能性极小。如果教师给学生的是弱势心理场,那就难怪出现消极心理状态。积极的心理场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始终都有较强的控制力。形成最佳课堂心理场是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贯彻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任务。

1.借助语言来传情达意

学生最爱听饱含情感的教学语言,教师抑扬顿挫,缓急有效的讲课声,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理解,引发兴趣,从感官角度上看,还会由于变化的刺激提高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减少听课的疲劳。

2.借助表情(面部表情,体态表情 )构建积极“心理场”

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被融入积极的“心理场”,思维就被有效激活,注意处于高度醒觉状态,就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将极大地发挥出来。

3.激情是心理场效用实现的灵魂

课堂教学是以师生间心理上的微妙碰撞为主要的情感交流。课堂中,信息的流动在情感的氛围中进行,并不断激发和维持着情感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发生发展,并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信息流动的成效。激情

对于教师心理场和学生积极心理状态是万万不可少的。学生最尊重有教学激情的教师,只有教师兴致勃勃,学生也才能兴致勃勃。这种“激情效应”是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所必须把握的,是一个成功外语课堂所必须具备的。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有效地开发情感资源

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是指教师从情感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在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

1.教师以情感为手段,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比如,教学SEFC Book 2 Unit 7 Living with disease时,为了自然引入新课,教师可以以这样的简单问候打开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话题。如:How are you today? 学生的回答会多种多样,如:Very well, thank you. / I'm not very well today. / I have a cold (headache,fever .etc.).进而教师可以巧妙地进入主题:How many deadly diseases do you know? What is AIDS? How does a person get AIDS? 引导学生了解目前关于医学界有挑战性的疾病问题,通过阅读文章里艾滋病患者小华的故事,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目前世界上青少年患艾滋病的情况,她如何积极面对AIDS的态度以及她的心声和愿望。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自己如何面对人生的疾病问题,谈谈感想,体会,这样有助于学生和教材产生共鸣,将所学语言用于实践,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2.教师以情感为目标,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引发学生的积极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比如,在教学SEFC Book2 Unit 10 Frightening nature时,联系刚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

When do you hear about the tsunami(海啸) around The Indian Ocean?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know so many people were killed and injured in this natural disaster?

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the people in trouble?

What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do you know about?

How does nature form a danger to people in the world and how can science help reduce that threat?

这些问题能激活学生关于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飓风和台风的思维,引起学生对地质学,气象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几门自然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的思考,通过想象印度洋海啸造成的可怕后果及火山爆发时城市被掩埋的悲惨景象激发学生的关爱生命的人道主义情感,从而启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动机。

四.对教学活动进行情感加工

对教学活动进行情感加工指的是在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加大生生互动的力度,充分利用pair work和group work加强学生的合作,使课堂教学节奏松弛有度,快慢有变,动静交替,活动多样,使课堂英语气氛浓厚,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这都是体现外语教学的人本主义精神的。

1.使学生学习有安全感,乐于表达

传统教学中,发言机会属于一些善于表现的学生,害羞的或不善于言谈的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即使被点名发言,在众目睽睽之下,往往会产生紧张心理而发挥不好,造成羞于开口的心理障碍,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保持沉默,失去了很多语言实践机会。在pairwork和groupwork活动中,面对自己的同伴和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有安全感,不担心出错被其他同学嘲笑,敢于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实践,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逐渐找回失去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进行合作学习,增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在pairwork和groupwork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了解,交流见解,碰撞思维,共享知识,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在亲密的人际交往中,团队精神和共事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学生表现更出色,学的东西更多,并有能力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3.机会均等,实现人人参与,体现教育的公平

pair work和group work体现了英语教育的新理念“做中学”,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有时间进行交流,进行英语实践,人人参与,没有“被遗忘的角落”。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pairwork和groupwork中,教学内容往往生活化,社会化,如询问家庭成员,兴趣爱好,解决学习困难,表达各自观点等。这些活动内容生动有趣,十分符合学生的感情需求,自然会产生求知欲,进入学会,会学,乐学的境界。

诚然,成为一个有人文主义情怀的优秀外语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需要在意识方面有全方位的改变,在方法策略方面有大的改进。将学生视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人文主义思想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之中,是每一位有志于中国外语教学的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上),2003年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贾冠杰 《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5.Lynda Fielstein &Patricia Phelps:王建平等译 《教师新概念》,2003年

6.苗 慧:“教师心理场效应及其意义与策略刍议”,《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

情感行为心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情感 干部 行政良心 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191-02

一 引言

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实际需求,面对培养行政人员行政良心的需求,面对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需求,《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在完善培训内容体系中指出:着眼于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建立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致力于提高干部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点开展忠于党和人民、尽职尽责工作、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拒腐防变的教育。虽然目前干部教育界已从不同角度对如何有效开展干部道德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暂未达成共识,但情感在干部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却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从情感角度出发去教育培养广大领导干部的行政良心,对于推进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 行政良心的概念

行政既泛指各种管理工作,如国家、社团、企业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等,又专指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管理活动,这种活动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范围很广,包括国防、民政、司法、文化、卫生、体育等行政以及国民经济方面大量的组织管理活动。良心指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觉意识。其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对道德行为的选择和评价上。行政良心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良心,即行政人员在履行其行政管理这一职业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深刻的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对自我的行政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领导干部有良心,首先表现在他对自己的行政责任有道德感,然后是对自己的失职有负罪感,更表现在他还必须把这种道德感和负罪感转化为认真履行行政责任的行为。只有这几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称这个领导干部是有良心和有德性的。然而,如果一个领导干部丧失行政良心、行政道德缺失,那么在其工作过程中将会偏离正常的轨道、违背人民的意愿,将会滥用手中的权力攫取非法利益,最终走向背离人民的道路。因此对广大领导干部开展行政良心的教育培训,对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情感视角下的干部行政良心教育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情感包括受教干部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受教干部的情绪状态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受教行为和学习效果。如焦虑、羞涩、紧张、怀疑、厌恶等消极情感都会影响受教干部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受教干部受较多消极情感的影响,再好的教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的情感如自信、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因此,从情感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开展领导干部的行政良心教育对于提高其整体教育培训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1.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会自动停止,即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难以取得实际效果。因此要对广大领导干部开展行政良心教育,就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依据认知发展理论,针对不同批次、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以便能满足不同领导干部的差异性培训需求,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内驱力,使广大领导干部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其主体地位的能动性,进而提高行政良心教育的实效性。

2.合理设计教学情境,激感共鸣

行政良心从某种意义上属于道德范畴,而对于道德教育仅仅通过说教是难以取得既定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成效的,因此情境式教学就成了行政良心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潜移默化式教育形式。而情境教学的设计却不是简单地模拟某个场景,而是情境设计者根据具体的干部行政良心教育培训目标,广泛挖掘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关行政良心的道德情感素材,但这些情感素材的选择,其自身要有魅力,对领导干部要有感染力,只有基于这种素材创设出的情境,才能将行政良心的培训内容与受教干部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而通过情境中的亲自感知来丰富受教干部的感性认识,使其在心灵上产生触动,唤起受教干部的道德情感,激发领导干部的情感共鸣,促使领导干部对情境中所反映出的行政道德问题由感性认识、情感认同升华到自我反思的理性认识。

3.合理设计情感体验,激发良知升华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的主要目的是将知识内化到主体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体系之中,有效的情感体验对于学习过程有重要的启动、激励、维持和调控作用。因此在对广大领导干部进行行政良心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设计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专题课程,还要设计相关的情感体验教学环节,在情感体验过程中将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以吸收内化,进而将科学世界、情境世界、情感世界有机结合,促进受教干部由对情境中良知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正如赞科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操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其高度的有效作用。”

4.合理选择情感案例,激发移情效应

干部行政良心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案例应来自于日常生活,来自于领导干部的行政实践活动,贴近行政工作,真实而又典型,而不是简单地列举哪些干部缺乏行政良知贪污腐化,哪些领导干部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只有选择含有问题的情感案例,才能有效地引发受教干部的思考,才能有效地激发广大领导干部设身处地从案例中人物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反思问题,才能以多边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分析共享案例人物的行政良知变化的过程,反思自我行政良知的高低,进而在隐性的自我移情反思过程中提升广大领导干部的行政良知,提高广大领导干部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 结束语

随着情感在干部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必将成为对广大领导干部开展有效行政良心教育的重要媒介之一。但要想全面提升广大领导干部的行政良心,还要在依靠广大领导干部的自觉学习与教育培训相结合的基础上,还要强化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完善监督体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监督机制,提高行政效能,使社会资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S].2010.8

[2]夏征农主编.辞海[S].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1022、1905

[3]张静.论行政良心在行政人员行政过程中的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34

情感行为心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情绪情感;心理学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向性。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近现代历史、思想道德与法律知识。思政课承载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政课的严肃和理论性,这也是实现思政课有效性,使学生能把思政课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思政课也是一门课程,和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也有共性。思政课的内容要灌输给学生,并且使学生能够接受内化,需要我们去探索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从情绪情感心理学方法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1、情绪情感心理概述

情绪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们对待事物往往表现出好憎喜恶的主观感受,这些主观感受和内心态度体验就是我们的情绪情感,常常伴随着舒适、喜欢或不满等心理和生理的倾向性反映。如果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心理或生理的需要,我们往往会表现出愉悦之情,并引导人的行为;反之,则表现出郁闷、愤怒等负面情感。

我们的情绪情感按性质可分为正面性情绪情感和负面性情绪情感。正面性情绪,如快乐、喜欢等能给我们带来正面性的引导,使我们在工作学习行动中积极向上,解决问题迅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工作学习任务。负面性情绪情感往往产生消极的效果。如果受教育者怀着悲伤的情绪接收教育者所传授的信息,肯定会影响接收质量,受教育者的注意力在悲伤的情绪上,不在教育者传授的信息上,会阻碍思维,反应迟钝,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情绪情感具有鲜明的两极性,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就应该注意把握学生的情感倾向,向积极正面的情绪引导。

情绪情感具有渗透指向性,情绪情感一旦形成,会影响人的其他心理活动,并带上与之相应的情绪情感色彩。在一个班集体里,一个同学的情绪可能扩散给全体同学,相互感染,一旦消极情绪在学生中传播,影响的不是个体,会影响整个集体的教育效果。

2、情绪情感的功能

情绪情感和动机紧密相连,情绪情感可以直接转化为我们的行为动 机并支配我们的行为。情绪情感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对人的行为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学生对思政课所传授的知识抱有怎样的一种感情,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喜欢思政课,就会全身心投入,努力学习,积极行动;反之,则会消极应付,思政课就毫无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要有强烈而深厚的情感作为动力。

情绪情感的第二个功能就是协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良好的情绪关系可以使受教育者对思政课产生积极正面的情绪,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各种情绪情感的表达可以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产生互动、沟通。平淡的、没有激起学生内心情感波动的教育是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者和学生产生了共鸣,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就会主动学习,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最后外化于行动。在感情上,受教育者认可了教育者,才会对教育者的施教积极配合,主动接受教育者所发出的信息,这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才有了保障。

3、情绪情感的心理学方法

根据情绪情感的特征功能,将之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大有裨益。

3.1创设带有正面性情绪情感的教学情境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是思政教学发生的主要场所,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目标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正面情绪氛围,以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共鸣。如榜样示范法,就可以让先进模范讲先进,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守纪律的人讲纪律,这样才能产生感染力,使学生情真意切地感受到榜样的魅力,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以榜样为示范。

教师还可创设模拟各种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正面情绪,感到真实的存在,内心受到震撼,然后在学生怀有正面情绪的时候,灌输理论知识。只在有触动的学生的情感深处时,才会认同,学于心,并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自身践行,这样就达到了思政课的目的,实现了思政课的有效性。

3.2教师以自身的正面性情绪感染学生

情绪情感具有协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的功能,教师必须利用好这项功能,把自身的积极情绪传输给受教育者,以情动人。受教育者在情感上接受了教育者,才会更容易接受教育者所传输的信息。

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平等的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必须以平等的关系相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些教育者未能正确认识自身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凌驾与教育者之上,单纯地把受教育者当成接收的对象,缺乏情感交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就出现了感情屏障,试问没有感情交流的教育又怎么会达到好的效果。老师以自身平等的情感感染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诚沟通,共同合作,完成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举足重轻的作用,教师要运用好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情绪情感心理学方法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好这种方法,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颇有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情感行为心理学范文第5篇

心理认知是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情感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只有正确引导受教育者的心理认知,培养他们强烈的情感意识,才能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同过程中的实效性和积极性。本文浅析了心理认知情感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针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认知情感问题,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认知;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认知和情感教育对于加强人文关怀,进行心理疏导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心理认知和情感教育,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使“应然”和“实然”达到统一。

1心理认知和情感教育

心理认知,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它是人类行为中最基础的心理机制,其基本准则是强调知识的作用,心理认知的基本准则包括,要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态,用平和的心去看待事物,学会理智处事。具有怎样的知识和技能,就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怎样的行为。心理认同是个体心理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社会规范和情感认同上达成一致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逐渐达成与社会规范一致的思想,使得自己的行为更多地倾向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人们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高兴和欢快、气愤和憎恶、喜爱和崇拜等,这些都是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情感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人的高级情感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要想达到这三者的情感程度,则离不开教育。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概念相对应的,是一种教育手段,其灵魂则是“情感”。情感教育的过程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教育内容,采用一定的教育方式,通过进行某些教育活动,引导和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新的积极变化,使其产生新的情感体验,并形成高尚的情感品质。学校教育是培养和形成人格的重要领地,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更应该注重学习时有什么样的体验与感受。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

2.1认知上的浅薄性和功利性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接受知识、思考问题并转换思维的群体,具有很强的变动性和可塑性,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但判断事物和辨别是非,尤其是遇事冷静思考的能力差。如今的大学生,是在时代转型和多元文化交织的大时代背景下长大的一代新人,他们由于对党和国家的历史和现状缺乏全面的理解,再加上学校到学校的过渡,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对具体事物的理性认知和思考,从而导致一些青年群体对国家出现意识上的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基础日益丰厚的今天,很多人向利益看齐,忽视了身边的善与美,丢掉了自己的道德和尊严,去换取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利益和权力。如为了得到奖学金和自己出国的机会,做表面的东西去得到自己想要的,这种功利性则会很明显,对自己直接有利的知识突击训练,对威胁不到自己的考试则抱着糊弄过去的心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这种浓厚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与其要求的价值观方向发生了严重的偏差。

2.2过程中的渲染性和多变性

理性的心理认知和感性的情感体验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于这一体系在认知上没有很好的把握和理解,稳定性不够,大学生情感丰富,对一些事物容易动情,思想上有很强的叛逆心理,易产生冲动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是高尚的人格标准,大学生应该具有浓厚的情感,但是在实际的认知上由于环境和自身心理活动特征的各异,表现出了多变性和不稳定性。这一系列的变动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过程中的难度。

2.3体验机制知和行的矛盾性

人作为一个独特社会人,经常表现出知和行的不一致性。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这种知和行的不一致性经常暴露出来。由于社会的发展,掌握的理论知识经常与实际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东西脱节,在成长中,学校教育占主导,而家庭教育却跟不上,有的甚至忽略这一教育,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多地倾向于课本和课堂,实践的感悟就相对欠缺,这些联系的错位,使得青年大学生在价值认知和价值实践中出现知和行的不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有很高的要求,但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现象,小月月事件,老人跌倒事件,不让座挨打事件……这就是学生两面人格形成的一个导火线。有些学生有极强的爱国志向但缺乏行动,对于治国之道侃侃而谈,但却在网吧消磨应该奋斗的光阴;有些学生看到好人做好事被讹,就对平等公正的社会秩序产生怀疑,这种知和行的矛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及时调和,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3心理认知情感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3.1开展学术性的理论研究,加强心理认知教育

首先,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高校这一学术性研究的平台,充分展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性的研究,对于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提出措施,扩展其外延。大学生不仅是接受知识的群体,还是思考问题的群体,重视其认知和认同这一主体地位,聘请在这一方面有很大成就的著名学者做学术上的报告,引导大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对于自己接受的知识多研究多思考,使其自觉的抵制错误观念。注重思想政治的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要求严格,制订理论化、系统化、现实化的内容来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通俗化的讲解,生活化的理解,则是每个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承担的任务,以理服人,才能加强认知的教育性和深刻性。其次,关注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将心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将德与智完美地结合起来,逐渐构成其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思维框架,形成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强化情感认同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威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是否接受这种教育,愿不愿意将这种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教育者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完善,努力学习和深入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使学生在心中由衷地佩服这位老师,,从而使得学生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情感上的交流选择到理性上的接受,这不仅达到情感上的认同,还深入到理性的认知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不仅是德高望重的老师,还有社会这一大导师的感染与教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呈现的榜样例子很多,而且这些榜样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历程,从孝道到治理国家,这些在理论上,给予我们更多的心理认知,但是他们的不足则表现在太理想化,使人望而止步。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想对其进行榜样的教育,可以从身边的学长学姐为榜样做起,这样可以使得榜样接地气化、生活化和大众化。通过在校报上刊登先进人物和优秀干部,这样可以在大学生中产生较强的感召力,激励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让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加以强化和发扬。

3.3结合实际,提升大学生需要驱动力

大学生的心理上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人的价值取向。人在追求不合理需要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就业、人际交往、感情等具体问题引发的心理不平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这种心理问题则不容忽视,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身心愉悦。在高校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教程,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导,积极面对生活,正确对待感情,勇敢的挑战困难,将心理的认知转化为一种行为。现在的大学生自身的压力很大,毕业面对的是毕业论文和工作两大困难,连续的挫折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如何去提升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呢,其一,引导,引导是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引导,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寻找希望。其二,培训。比如研究生的课程比较少,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书籍,但从这几年的就业趋势来看,用人单位偏向于经验性,所以,应该给他们相应的时间去讲课,锻炼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这样学生也就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

3.4进行情景设计和情感体验,加强实效性

情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校的宣传部和电视台可以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一主题,进行采访和调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通过镜头的设计使其表现出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将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及公共生活设计成一个场景,通过表演来感染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情感体验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对于情感体验则有很多的方式,首先是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理性的实践和体验,通过三下乡活动,深入基层去了解党的政策,了解社区民意,了解基层社会的文化,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感,鼓励大学生创业和勤工俭学等,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生活能力,勤俭节约的美德。情感体验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论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麦燕 单位: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红梅.情感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方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