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课程设计

数字化课程设计

数字化课程设计

数字化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在学习测量学课程时,只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教授这门课程时,依据现实条件进行外业实验设计不但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还有助于对他们进行测图软件的教授。本人所在高校地处高程落差较大的山区,而且学校只有光学经纬仪和水准仪,而没有更先进的测量工具。另外,为了方便学生实施外业测量,将测量地点选择在校园里,而校园里没有四等以上的控制点。因此,只能通过实验设计将实验条件的困难加以克服。本人设计的外业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到学校基建处找到学校筹建时(2003年)的地形图电子版,在图中找到校园中心,且是道路十字路口中心点作为本次测量实验的起始坐标点,然后进行野外放样。(2)将学生分为6小组,每个小组6人。围绕校园设12个控制点,每个组负责两个点的角度和高程测量,最终将所有组的数据汇总进行闭合平差,通过这个实验步骤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平差的原理,避免学生在以后实际工作中,运用更先进的实验工具却不了解最基本的测量知识。(3)最后让每个组测一栋建筑物,获得坐标和高程数据。

二、将外业数据适当整理

数字化测图课程实习采用南方CASS7.1绘图软件进行内业处理。它是先将全站仪外业采集的数据利用CASS7.1绘图软件通过数据线传输到计算机上,然后再利用软件的各项功能根据草图和编号将实地的各种地物和地形信息反映到图上。南方CAS7.1是基于AUTOCAD平台开发的,其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是有目共睹的,它是数字化测图重要的绘图软件。为了将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测得的野外实验数据能够在现行测绘业界使用的数字化测图软件(CASS7.1)中得到使用,必须对数据格式进行一定的编辑。我们知道如果运用全站仪进行数据测量,可以运用全站仪自带的随机软件进行坐标和高程数据的管理和编辑,但原始的光学经纬仪和水准仪没有这样的功能,而且CASS7.1兼容全站仪的随机软件的数据格式,在我们的实验里只能通过了解CASS7.1的数据编辑格式,手动将数据输入,然后成图,并对地图进行必要的编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本人终于学会了将光学经纬仪和水准仪的数据输入,并转化成CASS7.1软件默认的文件格式的方法。例如,要绘制一张地籍图,CASS7.1软件默认的是坐标数据文件(*.dat),如果按照人工排好的点号,已经将每个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都通过光学经纬仪和水准仪测得了,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将数据导入CASS7.1软件中:首先,打开记事本按照如下格式输入数据:“点名,编码,Y(东)坐标,X(北)坐标,高程”,输入数据时注意:①文件内每一行代表一个点;②每个点Y(东)坐标、X(北)坐标、高程的单位均是“米”;③编码内不能含有逗号,即使编码为空,其后的逗号也不能省略。④所有的逗号必须在半角方式下输入。然后,按照如下步骤获得坐标数据文件(*.dat):将已经编辑好数据的.txt文档在excel中打开;②将excel文件另存为“CSV(逗号分隔符)”格式,即扩展名为*.csv的文件;③将保存的“坐标数据.CSV”的文件扩展名改为“坐标数据.dat”,这个文件就可以在CASS7.1软件中展绘坐标点了。

三、利用外业数据和软件数据结合学习测图软件

运用以上手动输入数据的方法可以将测得的控制点数据输入到CASS7.1软件中,进行展点,然后再将每个小组所测得的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的坐标按照编号顺序编辑成坐标数据文件,输入到软件中,然后可以根据地物的实际形状和构造编辑完成地籍图,并在软件中为图加入图框和图例,并运用软件统计出建筑物的边长和面积,也可以统计出每块宗地的面积。另外,在课上除了让学生亲自测量数据编辑成图外,还要让学生运用CASS7.1软件自带的数据学习以下几项测量学必备的知识:①土地详查:在此部分内容当中,学生将学会绘制行政区界和图斑及现状地类、并对地类要素属性修改和拓扑操作、对图斑的重叠覆盖情况进行检查、面积统计等操作知识,这些知识将为学生日后从事土地调查绘图工作奠定基础;②土地勘测定界:在此部分当中学生将学会绘制土地勘测定界图及图形整饰、用地项目信息录入、运用CASS7.1自动输出勘测定界报告书及输出电子报盘系统,这些操作技能将为学生从事土地勘测定界工作奠定础;③测绘与GIS的关系:分别以AUTOCAD软件和ARCGIS软件为例,介绍现代测绘与GIS的密切联系和区别,让学生更好的将图形学的知识和理念加以灵活应用和扩展。

四、让学生体会真正的现代测绘

虽然我们实验设计尽量的接近数字化测图的工作实际,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不能全面了解真正的测绘工作流程,因此,数字测图实验课程设计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让学生到测绘工作的一线真正体会一下,为此,本人联系了毕业后在贵阳市从事测绘工作的往届学生,利用两个周的时间让学生去尽量体会现代测绘的每个操作流程,并特邀本专业毕业的学生讲解从事这项工作还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的方法和经验等,让学生体会到测绘技术的发展,领会到工作的艰辛,以及学习的乐趣。

五、结语

数字化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模具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设计思路

1.《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背景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搞个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精神中指出围绕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领域,研制并推广共享性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最终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作为我院国家骨干校建设的重点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需要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平台,课程数字化资源库是对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搭建一个以网络作为媒介,为教师、学生和企业提供获取知识和进行训练的平台。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是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对原来传统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重新定位,深化内涵,拓展外延,重新构建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这门课程引入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以职业需求为指导,要求学生具备简单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2.《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思路

2.1引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贯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达到《国家职业标准》(3.1助理模具设计师)中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能使学生获得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冲压模具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为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打下基础,为培养学生从事模具及相关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2.2按“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设计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遵循“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的课程理念,结合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课程调研,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与企业合作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项目,项目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分为多个模块,将知识点细分到每个模块下,体现“必需、够用、实践”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 “能设计和制造简单的冲压模具”工作任务。本课程内容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的对冲压模具的认识,围绕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要求,通过项目为单位,以典型零件为载体,依据项目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完成简单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制造的实践动手能力。

2.3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数字化资源对学生起到职业导向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和企业共同开发资源,引导学生认识企业环境和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能起到极大的职业导向作用,使其树立职业意识,形成科学的职业态度。

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以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教学规律为依据,根据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师生特点、学科特点、掌握技能的程度等几点考虑来进行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和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能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并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

3.《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内容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教学资源库建设成员深入企业进行论证调研,在行业企业专家和课程专家的全程指导下,针对告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向职业岗位要求,结合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资源库建设团队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做了整体设计,将建设内容分为了三大部分:课程概要、教学素材和网上平台。本课程资源坚持了融合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五个关键因素的理念,对学生起到极大的职业导向的作用。

3.1课程概要

课程概况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具有先导作用。课程概况包括:课程简介、教学标准(包括职业标准、国家标准、教学大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条件、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等。

3.2教学素材

本课程资源库建设时,先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指南。然后分项目进行模块学习、教学案例分析及其相关资源的搜集和开发。本课程资源库开发中项目模块学习和教学案例分析的开发是重点,与之相关的常规资源和特色资源也是本课程资源库的重大组成部分。本课程资源库建设团队通过自主开发、和企业共同开发、通过数据商购买、网络收集等多种途径对素材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包括有:授课计划、教案、电子教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虚拟仿真、试题库、课件、教学案例、课程内容、课程录像、实训拆装指导书、课程设计案例等。课件、教学案例、课程内容和课程录像由项目负责人和有经验的教师自主开发;电子教材、视频素材和动画素材由企业和课题组成员共同开发;虚拟仿真由资源建设成员购买相关网络资源。

3.3网上平台

搭建交互性的网上平台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师生可以通过网上答疑解决学生问题,在交流论坛中与学生互动,在交流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辛岚.模具制图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0):174-175.

数字化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一、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概述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发起者为美国人达纳・温斯洛・阿奇利,1990年,他通过使用自己的照片,配以自我讲述,自制了人生的第一部自传体电影,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自传体电影。影片公开放映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得到观众好评。本质上,数字化故事叙述是指运用现代化的方式讲故事的一种教学方式,它通过充分运用一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信息技术、多媒体及图片、影像动画等,对故事进行编排补充,灵活地表现出来,因此,教学中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多媒体素养,还促进了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整合。

二、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应用中的设计原则

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三点:主体性原则,指的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应用应该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从选题到作品完成的每一个环节的引导,使活动的整个过程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实际原则,指的是初中英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以及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头脑风暴法,和学生一起商讨与实际生活贴近的可供选择的主题,鼓励其制作出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字故事作品。另外一个原则是多感官参与原则,即教师根据英语课程需要听、说、读、写俱全的特点,在创作数字化叙述故事作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并要求学生能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数字化叙述故事作品的创作中,需要的一切制作构思资料,均鼓励学生自己完成。

三、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初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具体应用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主题的选择。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因此主题的选择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结合。其次是制订活动计划。教师应注意时间的安排,一定要顾及整个过程中利用到的时间;分工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第三步就可以开展活动了,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具体实施时,学生可单独展开学习活动,也可以小组形式展开活动,具体方法为查阅资料,教师要注意做好辅助和引导工作。

第四个环节是形成作品,它是对学生活动成果的一种集中体现。这一环节的前期准备很关键。具体实施过程为:学生根据查阅收集的资料,开始展开数字化故事叙述的脚本编写工作,配以一些合理的图片、音频文件及特效处理,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最后一个环节很重要,即活动成果汇报。该环节为整个创作的最后阶段,学生完成活动作品后,互相交流参与过程中学到的经验和心得,并互相借鉴,进一步提升自我认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数字化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学习活动;网络课程

从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来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充分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信息化进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浙江理工大学坚持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并举,基于4A网络教学平台帮助教师管理教学活动、积累教学资源、展示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开发,鼓励和引导教师应用网络平台进行辅助教学的尝试,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一、依托网络平台,整合已有课程资源,实现数字化课程资源的优化和集成

1.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促进教学互动

为满足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解决生师比高、教师远离新校区情况下教师辅导学生机会少且时间短的问题,根据学校师生的个性需求和学科专业的特色,对通用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构建了高效易用的交互性网络教学系统,拓展了教学空间,解除了教师的技术顾虑,提供了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的良好时机和广阔舞台。并以此为契机,帮助老师梳理、整合已有的课程资源,将传统教学资源转化为网络课程、资源库、作品集、题库、学生电子档案袋等数字化课程资源并上网,如下图所示。为避免资源停留在展示性阶段,要求资源建设和资源应用并重,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和使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相结合,促进了课程教学以及课程资源的积累与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资源、教学成果。提倡师生网上共建共享,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成果成为课程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亮点。

为提高数字化资源建设质量,克服“教材讲稿搬家”现象,学校在资源开发和建设环节强调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要求资源的设计与启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综合训练相结合,要充分体现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要求资源类型和媒体种类丰富多彩,多媒体呈现方式和内容组织结构设计合理,融技术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结合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形式注重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提升资源水平和共享性。表1是学校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的总体情况。

表1 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维度与具体内容

集成数字化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框架图

2.以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为重点,实现各类课程同台建设与应用

与很多学校通常采取的“所有课程齐上”的做法不同,浙江理工大学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分阶段实施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以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为重点,作为示范课程,发挥品牌效应,带动普通课程的建设,实现各类课程同台建设与展示,丰富了数字化课程资源,积累了优质教学资源,优化了资源结构,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先后已有“基础设计”、“纺织品CAD”、“成衣工艺学”等一批课程相继建成为国家精品课程或国家双语示范课程,“纺织材料学”、“纺织品设计学”等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3.通过网上学习活动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活力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共享性,学校师生通过网上学习活动,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资源互动(见表2)。以学生为本,根据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设计丰富多彩的网上学习活动,结合活动开发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提升资源的有效性和活力。师生协作共建共享保障了数字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数字化课程的活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表2 以网上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数字化课程建设与应用

二、基于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基于优质的数字化课程的建设、积累与应用,我校开展了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

依托丰富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学校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主线,开展各类混合式教学应用,深入探索网络辅助教学的新模式。数字化课程资源应用的新方法,

深化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促进了教学模式创新。

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强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多元网上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为载体,围绕活动设计和应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在有效网络交互、师生与资源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根据课程和专业特色探索多样化网络辅助教学的新模式,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等能力为目标,增进师生网络互动频率和效果,转变师生教学观。

2.不同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范例

根据不同课程属性和专业需求,将课程分门别类设立示范课程,设计学习活动序列,利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展多样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涌现一批优秀网络课程教学范例(如表3所示)。

表3 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的网络课程范例及其特色

同时,教师在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将教学与科研结合,培养和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素养;教学改革的实践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了素材和研究内容,增强了教学研究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素养。

3.拓展网络第二课堂,改革考评机制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搭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拓展网络第二课堂,可以较好地辅助实践类课程的教学需求和开展。教师除了扮演课堂上的教师角色,还扮演虚拟学习空间的“虚拟导师”,密切了师生关系。

数字化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校企合作,构建以数字化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课程、企业文化为突破口,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主线,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建设为核心,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师讲义、课件、企业文化理念、教学和顶岗实习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等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并将整合的资源有机地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实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参考资源。

1、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和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技术也在这场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普及的风暴中不断演变和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无论对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改革还是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1 专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高职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时间较短,很短时间内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上不可能有非常完善的成就。因此,从适应数字媒体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时展的需要,从促进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来说,都迫切要求强化数字化的课程与专业拓展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意识,注重平时的资源的建设和积累,提升整体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的能力。

1.2 师生互动教学的需要

师生在数字化平台上交流教学内容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方法进行教与学的全新尝试,它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是当前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之一。完善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知识迁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校企合作的需要

良好的校企合作是培养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合格人才的必需手段。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立给校企双方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企业参与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反映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知识数据库的可持续更新发展提供了生命力保障。

1.4 数字化学习的需要

随着第五媒体――手机媒体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变成了人们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给移动学习带来的有效的学习资源。强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的媒体化研究利于拓宽数字学习的范畴,实现大教育、大职教的理念。

1.5 学生创业能力发展的需要

提升高职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满足市场对于高职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方式,而构建高职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当今时代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强化数字媒体实验室数字资源的建设,从而使学生能接受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的良好训练,培养其具有独立工作和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2、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原则

2.1 自主性学习的原则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普及和发展,媒体教学已经传统纸制资源补充,它的优点是生动趣味性强,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更适合自学,同时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在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着力提供符合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的资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自己学习的进度和计划进行自主学习,

2.2 互动性教学的原则

高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环境,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点。因此,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尤其是在进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设计上要注重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同步或者异步的交流手段,如:BBS、Email、在线聊天室、在线会议系统、在线交流系统等,以便教学双方更好的进行互动。

2.3 平台化教学的原则

互联网时代更多的学习者在线学习方式都是通过相关的教学平台,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也如此,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达到教学计划合理监控化、教学组织合理实施化,师生教学互动化、教学管理全程化、评价体系完善化的目的。

2.4 职业性与技能性合一的原则

高职培养的学生以职业性和技能性为主轴,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现代化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影视编辑技术,提供一个完善的有关数字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的实验环境,为影视视听语言、平面广告设计、数字媒体――技术・设计・应用、电视摄像技术、计算机二维动画制作、视觉文化、数字音视频处理、计算机三维动画制作、电视节目编导制作、非线性编辑、影视特技及后期合成、数字摄影等相关课程提供完善的学习条件。从而使学生能接受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的良好训练,培养其具有独立工作和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2.5 因材施教原则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总体上是在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融合艺术设计类和人文类专业的特点来实施。在教学内容素材建设方面,需要建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所有主干课程的教学课件和数字化教学参考资料、教师上课的视频资料等,还可以将学生的艺术设计作业和作品进行收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数字化共建共享、因材施教的特色。教学形式上也集结了互联网交互式、个性化、增值服务特色。如专业精品课程建设。

3、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3.1 注重校企合作

在资源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企业的纽带作用,广泛进行资源的采集,资源获得途径有:自主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而与企业合作开发主要是通过在专业建设中产学合作的方式,双方不断进行资源的交流与互动,然后由专业教学团队策划,引进企业实际应用的情境、设备、工艺、技术等应用实例,进而转换为数字化教学资源供教学使用。当然,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行设计、数据商购买、网络收集及其他途径,建设相关的教学资源。

3.2 注重平台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平台的建设有一个资源积累和推广使用的过程,它的建设应是动态建设与管理、日常教学与维护、资源共享与评价、教学督导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支撑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通,根据学院教学需要可分别设置使用者的权限以达到教学管理需求。目前各学院教学资源的平台基本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素材的采集、教学资源的集成、教学资源的与应用。根据使用对象对资源的需求与权限的不同,资源平台可为本专业和同专业的其他高职院校通过校际网提供资源共享。

3.3 精品课程开发

精品课程是以课程标准(或课程教学大纲)为出发点,体现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基本要求,将课程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集成,并通过课程网站,精品课程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及特色等方面展示出课程建设成果,同时,为教师同行提供教学帮助,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帮助,目前数字媒体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是主干课程的建设,类同于省市、部级各个层而的精品课程,提供给学生完整的课程资源。

3.4 学生互动社区

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多种通信机制与交流手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活动是否发生、如何进行完全是由学习者根据自己学习需要而定,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互动交流活动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交互活动具有间接性、隐蔽性,与他人的交互活动多数是通过人――机――人的方式发生的,交流过程中不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往往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图表等符号实现。学习者借助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通过网络查询、网页浏览、阅读下载网上信息或调用网络学习软件来进行学习交互活动,从而有效实现个别化教学。

3.5 教师交流平台与共享

为专业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多媒体网络。在校园网内增设专业服务器,实现网络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等,为教师备课、评课以及教务部门的数字化教学管理提供基础平台。该平台可以有效实现教学过程的全程化参与以及教研活动的交流,并能通过广域网络或连接到互联网实现校园之间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它也是我校校园数字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6 教学资源的积累与链接

链接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专业的相关资源,有利于拓宽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促进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同时也为学生更好的把握专业的动态提供良好的途径。

4、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应用

4.1 学生社区

重点建设日常作业提交子系统、资源链接系统、摄影作品展示系统、学生优秀影视作品评价系统、课程评估系统、在线学习系统、毕业设计、专业课程;课程成绩管理子系统;主干课程作业批改系统;毕业设计;动画作品提交与展示系统;实践教学视频点播系统等。

4.2 教师教学资源建设平台

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要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相结合,并以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为依据,构建资源库的框架;资源库平台应易用、可扩展、可共享,包含教学资源素材的采集、资源的组织与集成、资源的与应用三个层面。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涵盖集资源库的动态建设与管理、日常教学活动支持、资源共享与展示、资源建设质量评价以及教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支撑平台建设。主要建设:

课程系统在线:课程的各类详细报表,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出勤、学习、评价信息,课程的教学进度以及具体内容,为师生学习和评价提供依据;

在线学习与测试:平台能够支持多种试题的编辑,包含各种题型,要充分满足日常的课程考核;

多媒体演播室:支持在线制作,增强多媒体支持功能,可以利用文字、图片、动画、影音等格式制作,并通过在线或者下载播放,轻松实现教师课件制作和学生作品的展示。

即时交流:支持在线交流讨论,可在模块下进行一对一以及一对多的即时交流;

职业技能证书课程:教师可以根据职业技能标准编制相关的课程资源,并利用系统为完成课程的学生发放标准化的结业电子证书;

专业平台拓展:平台设计引入插件技术,定义应用系统的接口技术,应用系统只需要按照接口进行安装接入即可扩展平台功能,满足不断拓展的专业教学需要。

4.3 精品课程的共享

与兄弟院校共享数字媒体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成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落实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料、课件、网络教材、特色教学资料、作品展示、教学视频等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4 师生共建平台

通过开展视频点播、BBS、建立虚拟社区、在线交流系统、制作主题资源包等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建立数字媒体专业教研室、丰富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专题视频、教学视频、学生视频作品等。同时师生参与共同建设数字媒体专业网站,展示本专业教学科研动态、企业发展动态,对网站积极进行专业化的设计与整合,发挥技术与艺术优势,展现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特色。

5、结语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且非常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刚发展起来的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要培养优秀的技术型高端人才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开发。要建设完善的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强强联合,它避免了各校教学资源建设中各自为政、封闭式的建设弊端,也包容了不同地区学校的个性特征,使建成的资源库具有通用性的特点,为资源共享打下基础。同时积极采用云技术手段,实现高职院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将会使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获得更加科学而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占元在京出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座谈会, .

[2]耿卫东,彭韧,李晓.面向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