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典文化的魅力

古典文化的魅力

古典文化的魅力

古典文化的魅力范文第1篇

摘 要:新中式家具作为全球家具设计风格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为其在强调以文化作为主要设计思想的同时,还打破了传统中式家具呆板厚重的感觉,在造型、色彩等方面力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更具有亲和力。把复古的味道简化到极致,使古典韵味与现代实用相得益彰。其以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打动着全球消费者的心扉。

近几年来中国风席卷世界,所带来的新中式风格也成为当今最流行的家具家居风格之一,其所推崇的设计元素和材质,诠释出了浓烈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古朴典雅、韵味深远。

新中式风格诞生于文化复兴时期,伴随着民族意识增强,中国设计界开始从模仿中理出头绪,逐渐成熟的新一代家具设计师队伍开始酝酿出含蓄端庄的新中式风格。在中国文化风靡全球的当今现状,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巧妙结合,表达出清雅秀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

新中式风格的基本内容

新中式风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传统风格文化意义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演绎;一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

新中式家具的特点

所谓新中式风格和旧的中式古典主义风格具有很明显区别,传统的中式古典主义风格追求雕廊玉砌,攀龙附凤,风格单一刻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冰冷森严的感觉,不符合现代人追求自由舒适的生活需求,而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则摒弃了传统中式古典主义的弊端,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对传统古典中式红木家具进行的改良与创新,造型更加新颖活泼,线条简约流畅,做工考究,款式丰富,极大的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不管是红木沙发系列,还是红木卧室系列,茶厅系列以及一些装饰性的小工艺品,都散发出现代时尚气息,深得年轻人的喜爱。

绿色环保,蕴含东方艺术魅力

伴随着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一股“低碳风”席卷了全球,家具制造行业成为低碳环保的忠实拥护者。哥本哈根会议其实不仅提醒了各个国家的节能减排义务,也同样为家具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整个家具行业中,最为环保低碳的应数实木家具,而实木家具则以中式古典家具为典型。中式古典家具所采用的材质使其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具备了实现百分百低碳的可能,符合在整个社会环境下追求的环保与健康的消费理念。消费者在选购家具产品时,低碳环保也进而成为首选标准。

与众多现代家具相比,家居卖场里的新中式古典家具品牌销售情况一路看好,不仅一些文化品位较高的中老年人对中式家具情有独钟,越来越多的年轻一族也看中了新中式家具的古典时尚,希望把家布置得更为高雅,更具文化韵味。新中式家具的购买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分体现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生活品味。这也是当下新中式古典家具之所以受欢迎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还因为它打破了传统中式家具给人的呆板厚重的感觉,在造型、比例及色泽上力求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更具亲和力。其实每一种设计风格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以此来传递特定文化氛围中人们的生活追求,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是以中国传统古典文化作为背景,其所营造的是极富中国浪漫情调的生活空间,红木、青花瓷、紫砂茶壶以及一些红木工艺品等都体现了浓郁的东方之美,这正是新中式古典主义风格与其它风格所不同的地方。这种极简主义的风格渗透了东方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因此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非常喜欢这种新中式风格,它不仅永不过时,而且时间愈久愈散发出迷人的东方艺术魅力。

融汇古今,中西合璧

“ 古为今用”,这是整个设计界都非常重视的一条主要设计原则,先人的智慧和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结晶,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意义的参考坐标,让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飞得更高。在这一点上,许多企业都能想得到,但做得不够。中式家具的设计远不能停留在一些有形的“符号”上面,更应该深度理解其文化的精髓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中国人的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儒释道思想,交错复杂,让人感觉中国没有一成不变的价值观念。其实,聪明的中国人,讲的是“礼仪之邦”,宋儒在这一点上讲的是非常到位的,宋儒将“礼”讲成“理”,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国人讲的是一个“理”,只要“理”上讲得通就可以去做。儒家的“中庸”、佛家的“因果报应”、道家的“道”,遵循的都是一个“理”,凡事都应合理而行。

我们要研究明式家具,一定不能忽视宋代的文化,它受宋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研究清代家具便不能忽视明代文化,这就是古为今用。清代的家具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洋为中用”。研究清代家具,则不能忽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今我们要研究“新中式”家具,更应该深度理解清代家具风格的形成,它有太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清代家具风格则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

中国文化影响了世界文化近十七个世纪,可以说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包容”。中国文化中的包容,是全世界仅有的。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容忍不同的信仰,只有中国可以。新中式家具的设计和发展,不能总是将目光钉在中国文化上,更不能停留在中国的一些设计元素和符号上,西方家具中同样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地方。也只有这样,中式家具,才能以其独特的东方艺术魅力,在不久的将来,才会影响全球,受到全世界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

古典文化的魅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线条艺术;研究

1 中国古典舞蹈线条艺术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舞蹈艺术门类,舞蹈创作者通过对源自民间的传统舞蹈进行民族特色风格的加工和创作,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古典特色的中国古典舞。

(1)线条艺术与舞蹈的关系。舞蹈中的线条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身体形态的曲线运动,舞蹈中出现的线条运动是由于舞者的身体的空间移动造成的,如舞者轻灵跳跃的舞步就会在空间勾勒出优美的线条,中国传统古典舞强调舞者的身体形态要表现出赏心悦目的“曲线美”,但又不失刚柔兼济的挺拔之感,蕴含柔韧内蓄的丰满气质。舞者的身体在舞台空间不断进行身姿的移动,展现出的相对静止的优美线条却能带来一种动态美感。舞蹈艺术家们也希望通过相对静止的身体线条展现出舞蹈的动态魅力。事实上抽象性的线条美给中国古典舞带来非凡的魅力。

(2)线条艺术对中国古典舞的升华。动感的、流畅的舞蹈线条对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的绽放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说线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的特色的艺术语言。第一,线条艺术对中国古典舞形的塑造。舞者的通过舞姿的运动与变化形成了连续性的线条路线。而中国古典舞者通过舞步与身姿勾勒出的线条展现出中国舞蹈独有的舞形之曲线美,如敦煌壁画的飞天舞展现的动态的曲线之美。第二,对中国古典舞意的烘托。舞意,即舞蹈传达出来的艺术情感主题。优美的舞蹈线条蕴含着浓郁的气质与灵魂,舞者的一次次线条运动的呈现,传达出能让人深切体验到舞蹈的情感主题,轻重缓急好似悲欢离合,线条让古典舞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第三,对中国古典舞风的刻画。线条艺术还可以通过舞者的线条舞姿来把握整个舞蹈的节奏旋律,线条的力度进行适当处理可以更加灵活地推动舞蹈的情节的展开。古典舞者的线条动静结合的律感让中国古典舞的风格多样而独特。第四,对中国古典舞律的美化。舞律,就是舞蹈动作的律动与运动所遵循的规律。古典舞者的有规律的线条舞蹈,让中国古典舞的规律显得更神秘而别具一格。

(3)影响线条艺术的运用的因素。有学者认为影响舞蹈线条艺术的表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舞蹈服饰和舞蹈音乐,在舞蹈服饰方面,要想能充分运用舞蹈线条的艺术作用,还必须要讲究舞蹈服饰。不同的舞蹈所展现出的线条形态和艺术效果都不同,并不是舞蹈演员表演时的舞蹈服饰的多少能否展现线条,虽然人在舞蹈的时候本身具有身体的线条美的体现,加之合适的舞蹈服饰的配套设计,能很好地展现出舞蹈线条艺术的美。然而真正的舞蹈线条是整体而和谐的、动态而有节奏、有感染力、有魅力、有情感和灵魂的,是能升华舞蹈艺术效果的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整体而和谐的线条要求舞蹈能符合舞蹈演员的个体特征,包括其舞蹈气质与风格、身体条件等,并且符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等;而富有动态和节奏的线条,要求舞者的动作表演能迎合舞蹈基调,富有旋律节奏感,是动静虚实中不断持续变化的;有感染力和魅力的线条要求舞者身心合一,将情感灌注到身体的每一个动作,勾勒出来的舞姿线条自然顺畅;而有情感和灵魂的线条表达要求舞者能深刻领悟舞蹈的情感主题,仿若自己就是舞蹈的时代角色,达到每一次舞步的变化仿若是舞者心绪的波动,当让每一个动作每一种舞姿都富有喜怒哀乐的效果,让舞蹈线条诉说这内心的情感,让观者引起情感的共鸣。在舞蹈音乐方面,线条艺术的运用也要讲究舞蹈音乐的配合。任何舞蹈都离不开灵动的音乐,而舞蹈线条同样也离不开艺术的灵魂――音乐。有规律的节奏感是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因此二者都通过对节奏的把握来调整风格,相应地当音乐的节奏发生变化,舞蹈线条也会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在抒情的节奏上,舞蹈线条会逐渐变慢,在音乐的节奏加速时,舞蹈线条也会随之变得更富有动感。因此舞蹈音乐的运用对于舞蹈线条的表达有着基础性的作用,线条艺术要想发挥其在舞蹈中的艺术升华的效果必须与舞蹈音乐达到高度和谐统一。

2 线条艺术在中国古典舞中具体的运用――曲线“三道弯”

线条艺术的运用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比比皆是,舞蹈线条的广泛运用让中国古典舞蹈更具艺术魅力。而其中线条艺术中的曲线“三道弯”就是典型的舞蹈线条形式之一,在中国古典舞中也是运用比较广泛,它的运用让中国古典舞艺术更具韵味和魅力。

(1)在古典舞中运用的历史。三道弯在普通的舞蹈表演中人们也能经常看到,舞者的舞蹈动作塑造三道弯形态时,其头部和腰部、腰部和臀部、胯部和腿部都是一种反S心态,虽然在现代舞蹈表演中人们经常看到三道弯,但是三道弯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舞伎的宫廷舞,其发展到现在已经在中国的大江南北的源远流长的传统民间舞蹈中广泛存在,如有陕北的秧歌、安徽的花鼓灯、云南的花灯等都存在三道弯的舞蹈线条形式。

(2)在古典舞中的运用的特点。三道弯作为一种典型的舞蹈线条,其在艺术审美上注重通过舞者的肩部和脚部的反方向扭动来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舞蹈韵律,并且三道弯通过身体各部分有节奏的动态变化勾勒出富有多变的舞蹈线条,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和。而在线条展现出来的感彩上,其不同的舞姿的变化,如不同的表情、节奏、器乐旋律的变动等都可以展现出某种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如我国古典舞《霓裳羽衣舞》,舞者的托掌式利用腕、肘和肩部进行三道弯舞蹈线条造型,通过舞者的身体的左右动感摇摆和拧腰等动态的舞姿配合,展现出富有动感和变化的艺术魅力。三道弯线条的成形也经历漫长的演化。三道弯的舞蹈线条最早只是人们对自然的重复、后来人为地主动模仿、最后经过有意识的文化加工和美化,经历从写实自然到写意人心、从具体形象到抽象形象的演变发展过程。

(3)在古典舞中的运用的具体分析。在中国的古典舞蹈历史中,唐代的古典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如甘肃敦煌舞俑中,“直角三道弯”和“圆曲三道弯”舞蹈线条就是典型的S型三道弯曲线。现代古典舞《踏歌》在舞姿的静态线条造型上就借鉴了大量的古代舞姿线条造型,在舞蹈的具体动作上采用了倾斜式舞动的独特舞蹈姿态,而舞者通过圆周式的舞蹈运动平衡一边动的失衡舞姿。舞蹈整体感觉始终处于不断变化运动的状态,旁侧三道弯体态还将三道弯传统的做作风格焕然一新,在相对静态的舞姿线条中蕴含着丰富的动感。三道弯线条的运用有效地带动了舞蹈的旋律节奏、引导了观者与舞蹈的共鸣、升华了舞蹈的情感主题。

古典文化的魅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歌剧魅影》;电影梗概;音乐魅力;分析

《歌剧魅影》是法国著名侦探、悬疑小说家加斯通・勒鲁于1911年发表的介于侦探和荒诞小说之间的作品,小说站在记者的角度,对发生在巴黎歌剧院的一个“鬼故事”进行讲述。他的作品在融合了爱的同时加入了恐怖元素,行文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早在默片时代,加斯通・勒鲁的作品就经常被搬上银幕,其中又以《歌剧魅影》为最。1922年,《歌剧魅影》被好莱坞第一次搬上银幕,此后,美国与英国也曾多次将其改编为电影。音乐剧大师安德鲁・韦伯曾将其改变成音乐剧,该剧1986年在伦敦的首演就一举成名,后来移居百老汇,与《西贡小姐》《猫》和《悲惨世界》一起列入了世界四大音乐剧的名单。之后又出现了几部在音乐剧基础上改编的电影,其中又以2004年的电影最为成功,该电影的编剧就是创作红极一时的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安德鲁・洛依德・韦伯。电影《歌剧魅影》沿袭了音乐剧中的风格,电影中除了具有原音乐剧中的知名乐曲之外,电影中的配乐也由于安德鲁・韦伯自己重新谱写,带给了观众有别于音乐剧的感受。电影《歌剧魅影》中的音乐魅力同样深入人心,而要分析电影《歌剧魅影》的音乐魅力,首先我们应该对影片故事梗概有一定了解。

电影《歌剧魅影》的故事梗概

《歌剧魅影》的众多电影版本中,最为人所知的也是年代最近的是2004年版,导演为好莱坞商业大片最著名导演之一乔・舒马赫,编剧是著名作曲家安德鲁・洛依德・韦伯。这部电影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筹备,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开始,莎拉布莱曼女主角的辞演也让这部电影一拖再拖。直到十几年后,韦伯才重新捡起曾经的梦想,因为很多原音乐剧的演员年龄已经无法参演,剧组对一些年轻演员大胆加以启用。“歌剧院中的魅影”由演过《古墓丽影2》及《重返中世纪》的男主角杰拉德・巴特勒饰演,女主角克里斯汀由仅仅18岁的艾米・罗萨姆演出,另一位男主角则由出演过歌舞剧《一路到底》的百老汇舞台剧演员帕德里克・威尔逊出演。

《歌剧魅影》的故事背景是19世纪的法国巴黎歌剧院,这个歌剧院由于结构的复杂和历史的长久,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神秘气氛。该剧院仅仅门就有2 531个,钥匙更是多达7 593把,这个歌剧院的面积大约有三公顷,楼层有七层之高。1870年左右,人们开始传说歌剧院地下深处住着一名戴着面具、学时渊博但十分丑陋的音乐天才,这些年来他为了躲避世人的目光神出鬼没,被人称之为“魅影”。魅影在剧院中制造各种纷乱,不仅在暗处赶走自己讨厌的歌手,而且还对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及剧情安排进行干涉。女主角克里斯汀从小就失去了父亲,被吉理夫人带到歌剧院学习芭蕾舞。每当深夜无眠时,克里斯汀总是祈祷父亲曾经向她承诺过的音乐天使会出现。魅影知晓小克里斯汀的秘密后,因为对她的孤独感同身受而假扮成克里斯汀父亲所提及的音乐天使,隔着墙跟她说话,教她歌唱,并对她幼小的心理加以安慰。9年后克里斯汀出落成了美丽的少女,在魅影的帮助下因为美妙的歌喉一夜成名。但魅影对克里斯汀的喜爱,却由最初的精神之爱转变为强烈的占有欲和男女之情,被迷住心智的魅影除掉了所有想妨碍克里斯汀歌唱事业的人。

歌剧院在上演《哑仆》时,魅影指示一定要让卡洛塔饰演仆人,克里斯汀饰演主角,但剧院并没有遵循。魅影在演出时故意使卡洛塔失声,并吊死了机械师约翰尼・布盖,将其尸体扔到舞台上。克里斯汀与劳尔在剧院屋顶的定情被魅影发现,魅影嫉妒愤恨,强迫歌剧院对其亲手谱写的歌剧《唐璜》进行演出,克里斯汀是其指认的女主角。在演出时,魅影杀死男主角自己上场。在高潮时期克里斯汀扯下人的面具,魅影启动歌剧院的吊灯机关,将剧院付之一炬,并掳走克里斯汀。劳尔追踪过来,两人厮打一番,克里斯汀在绝望下吻上魅影,魅影终于发现自己应该成全自己所爱的人。魅影送走这对恋人,留下一张面具离开。镜头转到1919年,年迈的劳尔拍卖完剧院音乐盒,将其带到克里斯汀墓前时发现墓前已经有了一支红玫瑰……电影中最让人沉迷的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外,最具有魅力的就是电影中各段独具魅力的经典音乐。

电影《歌剧魅影》的音乐魅力

(一)电影背景音乐采用了大量古典音乐,并对歌剧表演形式进行了继承和发扬

电影《歌剧魅影》采用了相当多的古典音乐,尤其是影片一开始克里斯汀所演唱的《想念我》,有明显的体现。《想念我》的旋律除了跌宕起伏外,还给人一种流畅婉转之感,在感情上内敛而深沉,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淡淡忧伤。《想念我》这首曲子的音域跨度比较大,明显带有流行音乐的曲式结构特征,在和声部分又夹杂着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有的余韵。电影《歌剧魅影》在背景音乐方面大量地使用古典音乐,无论是气势宏大的交响曲,还是隽永婉转的小调,都给电影的音乐带来了丰富的表现力,使电影《歌剧魅影》的音乐更加感染人心。《歌剧魅影》对白比较少,音乐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主线,《歌剧魅影》中的唱段通常都是由大量的咏叹调及一些必要的宣叙调组成的,古典格局所具备的典型特征就是这些,可见《歌剧魅影》对古典音乐的借鉴。《歌剧魅影》在音乐语言上对严肃的大格局音乐语言采用较多,把 “音乐戏剧展开”的概念和方法引进电影中,继承和发扬了歌剧的表演形式。影片中的音乐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魅影、克里斯汀、劳尔三人之间情感的纠结和美妙。将这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各种不同情感融汇在一起,并通过三人美妙的歌声和音乐抑扬顿挫地展现给了观众。古典音乐在电影中的融入,使魅影这一角色脱离了简单和自私。古典音乐的高贵与高尚使剧中相貌十分丑陋的魅影形象更加立体,将魅影变成了观众眼中具有很大魅力的男人。而魅影的魅力就来自于魅影自身唱腔中的古典音乐韵味。影片中古典音乐的浪漫主义情怀,使魅影与克里斯汀之间的感情蒙上了一层高尚和纯洁的纱,观众在这两人天使一样纯洁的感情中感同身受,也更加理解魅影的感情。在这部电影中,歌唱成为两人爱情寄托的重要载体。歌剧作为一种贵族娱乐,被韦伯应用在电影当中,预示着歌剧开始走下神坛,走向大众的视野中。电影中大量古典音乐的采用及歌剧表演形式的借鉴,使影片达到了电影与歌剧的双重效果,更加突出了影片中矛盾的激化和人物性格,使影片更加具有艺术张力。

(二)电影中的音乐将民谣式与激情狂野的摇滚式演唱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电影《歌剧魅影》中贯穿了大量的音乐,这些音乐包含各种风格。《歌剧魅影》在音乐上的最大魅力是其具有超强的感染力,而这种感染力的由来则是电影中的音乐将民谣式与激情狂野的摇滚式演唱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两者的结合更加直观地向观众们展示了魅影与克里斯汀魔鬼与天使的一面以及两者的独特交织。这种令人迷炫的交叉,使得《歌剧魅影》中的音乐具有一种魅惑人心的力量,在美妙动听的同时能够起到煽动观众情绪的作用。魅影愤怒时激昂的男高音,无论在什么时间和场景都能使听到他歌声的人轻易被感染。此外,电影《歌剧魅影》中的歌曲在歌词上具有一定先锋性,打破了传统音乐必须与剧情相配的规律,对某些情绪的表达更加关注,音乐有时候听起来更像是在吟诗、梦呓般的感及歇斯底里的呼号。

英国民谣曲调优美、典雅而且令人回味无穷,是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英国传统音乐,简单来说就是在乡土音乐基础上融合流行音乐对故事进行叙述的民歌。英国民谣的乐曲大部分都带有一种慵懒恬淡的味道,通过英国民谣人们能够从疲惫繁琐的生活中获得一时解脱,求得一丝清新与安逸。在影片《歌剧魅影》中,很多音乐片段和电影背景音乐都能从中看见英格兰民谣的足迹,特别是在对故事情节加以叙述的部分,加入了很多英格兰民谣的元素。影片All I ask of You整首曲子的旋律都很流畅、简洁,没有大面积的累积的跳跃,而是像轻柔的海波般慢慢推进,涌上一些淡淡的愁绪,轻轻缓缓如同沉睡前的前奏。魅影在祷告室内的清唱与低吟,在平静中夹杂着伤感,这种民歌式的清新唱腔使魅影对自己“音乐天使”的形象进行了很好的展现和塑造。除了英国民谣元素,《歌剧魅影》的音乐魅力还在于其中加入的摇滚元素。摇滚元素的加入,导致歌唱者的歌唱风格整个地发生了360度的转变。视听效果震撼,节奏力度饱满激昂是摇滚乐与其他音乐相区别的尤为显著的特点,音乐情绪热烈极端得如同陷入癫狂。《歌剧魅影》中的主题曲Phantom of the Opera就是对影片中摇滚元素加入的最好诠释。这种音乐语言的使用在对音乐剧中歌唱诠释的表现手段及范围进行了拓宽的同时,让人们对题材严肃的音乐剧能够更好地接受。摇滚音乐风格的加入,对魅影魔鬼的一面有更加直白粗暴的显示,让观众对其魔鬼的一面印象更加深刻。民谣式与激情狂野的摇滚式演唱风格的完美融合,构成了该剧震撼人心的音乐魅力,使电影大放异彩。

通过对电影《歌剧魅影》中音乐魅力的分析,能够看出音乐在电影中的重要性。也可以预见,在影音如此发达的时代,电影与音乐将会有更好地结合,并促进电影的改革与创新,使其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锡德.音乐剧的奇葩(上)――当代音乐剧四大名剧之一《歌剧院的幽灵》[J].音响技术,2008,2(04).

[2] 王秀丽.影视作品中现代音乐与古典歌剧的融合[J].电影文学,2011(22).

[3] 何成华.音乐剧神话的建构――音乐剧大师韦伯和他的音乐剧创作[J].四川戏剧,2009(15).

[4] 张婉书.浅谈十九世纪中期百老汇音乐剧的演唱[J].北方音乐,2010(10).

[5] 吴敬红,华敏.《歌剧魅影》的魅惑与赏析[J].音乐生活,2009(09).

[6] 卢丽华.论《歌剧魅影》中音乐的审美情感作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18).

[7] 孙永健.电影《歌剧魅影》中音乐元素与画面的相互作用[J].文教资料,2008(22).

古典文化的魅力范文第4篇

摘 要:《歌剧院魅影》二十五周年版在2011年于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成功演出。这次演出中的舞美设计使用了大量如LED、投影仪之类的科技性设备。虽然《歌剧院魅影》中的LED大屏幕、投影仪在二十一世纪的舞台上并不新鲜,但它出彩的地方在于将这种现代的形式有机地与整个歌剧的古典气氛相融合。通过现代的手段来表现剧中充满古典主义色彩的情节。在音乐的应用上,歌剧也采用了古典主义的音乐形式与现代乐器结合的方式,给观众留下了经典的魅影之音,而在舞美上,这种古典与现代的契合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关键词 :科技 古典 LED绘景 虚实结合 多功能灯架

一、绘景的新生命,LED屏幕的充分运用

对于传统戏剧来说,由于受到绘景的限制,舞台上要表现多个不同场景很多时候只能采取通过典型情境下典型物件的更换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从客厅进入旷野,就是将沙发与茶几更换为石头、树木。而作为背景的画面,在许多时候都只能是象征性、写意性颜色的喷绘,“线条与色彩是布景的心脏”[1],因而不同效果的布景艺术,代表了不同时代布景的特色。在古典主义盛行的17世纪,实景作为背景,三一律中的地点一致原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技术水平的不足考虑,即使是先进的转杆机械的换景方式在一场演出中所能进行的变换也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对于追求所谓“真实”的古典主义戏剧来说,采用实景的方式来进行写意,以象征的方法确定地点显然是不可行的,“于是一元化布景代替了多元化布景”[2]。这就造成了古典主义戏剧被束缚于有限的地点之中,缺乏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直接影响了这一流派戏剧的艺术魅力。《歌剧院魅影》的风格有着浓厚的古典主义的戏剧色彩,在大的方面,其舞美设计是与传统歌剧相似的,双层演出空间,乐队位于上层,演员位于下层,然而在这个舞台上,上层的舞台背景绘景是使用投影仪的方式,而下层的舞台背景绘景则使用了多块LED屏幕。

在下层演剧空间中,LED屏幕的使用使得原有的绘景得到了突破。在这部歌剧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背景LED所呈现画面的变化,地点也是在不断变换的,舞台可以在剧场中,可以是女主的房间,还可以是剧院地下的胡泊与魅影居住的房子。更加巧妙的是,其所使用的LED屏幕是可以通过远程操控进行伸缩移动的,它本身不仅仅是一个背景,也成了戏剧中的一个物件,一个有机的组成,它能变成镜子、变成大门,供女主角进入地下迷宫,还能变成地下迷宫中的蜡烛。这就使得束缚古典主义戏剧风格的地点一致得到了突破。以前的戏剧一般在换场之时才能对舞台上的物造型做大的搬动,但是,LED的使用却可以让同一场戏中物造型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同时这种布景的真实感十分强烈,更是减少了人为的对舞台上物造型的搬动,使得戏剧的过渡十分自然,让观众在观赏戏剧的过程中,审美更加流畅。因此,这个LED已经不仅仅是代替传统的绘景来作为背景使用了,它本身就是舞台上不可缺少的物造型。

在上层的背景使用的投影仪更是让剧场气氛具有真实感、动态感。魅影出现时,投影仪会伴随着声音而变换的恐怖的图像。同时上层背景也具有场景配合场景变换的作用。作为舞台演区的一个部分,上层空间表现的是相对较高的部分或者较远的部分,如剧中戏中戏里的远方迦太基军队的营帐、剧中剧院的天台,而这个景的切换就是靠投影仪所投射的图像的变换完成的。但是上层空间的变换显然不如下层空间变换得频繁,也不需承担作为舞台物造型的作用,因此,使用投影仪显然要比LED屏幕更实际一些,也更经济一些。

在这部歌剧中,前景实景与背景绘景虚实结合形成了视觉焦点的布景特点,比如,蜡烛,前景中的烛台是真实存在的,而背景中的蜡烛则是通过LED实现的。古典主义时期的剧场布景,自从法儿纳斯剧场之后,盛行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所以,从视觉审美的角度来讲,这部戏的布景是古典主义而非现代化的,但是却将现代的LED融入布景当中,来完善古典主义戏剧的视觉审美效果。

二、巧妙的多功能灯架

剧场中横在上层与下层演剧空间中的灯架可算是被导演使用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是舞台上打光使用的灯架,也是剧情中的剧场里用于剧场人员工作用的架子。而且还能通过不断地向下移动来表现女主与魅影不断向下进入剧场下面的湖泊。这是一个相当创新性的应用。甚至,还被作为凶杀案的发生地。像进入剧场地下的湖泊与凶杀案这些比较关键的情节都是在这灯架上发生的,这个灯架可以说是除了上层与下层之外的第三层演剧空间。这个灯架不仅仅有着实际的作用,也有着充当戏剧中的物造型与戏剧中的演出空间的作用。作为传统的古典主义戏剧,剧场空间显然只有一处,演剧空间的上下的油泵升降台是在19世纪德国使用,“1833年奥地利的阿斯福利亚集团最早开发出升级台”[3]。但在歌剧院魅影中使用的升降台似乎是电动产品。通过这种现代的科技手段,不仅仅可以实现双层演剧空间,让演员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下层演剧空间进入上层演剧空间,更是可以利用灯架作为演剧空间进行创新。然而,舞台上下层在明场是有楼梯连接的,虽然用灯架缓缓下降是考虑到了要表现这段路程的漫长,但是实际上这个楼梯的距离也不短,用灯架下降来对这个情节进行表现破坏整个场景中氛围感。灯架的金属色与周围要表现的黑暗的环境是不相适应的。

三、现代科技下道具营造的真实感

电脑控制的烟花也使得剧院大灯掉下这个场景显得更加逼真,烟花虽然是向上喷射的,但是在黑暗中,就好像大灯中掉下的火花一样。而剧中开头大灯闪着的灯光与灯上喷射的烟花更是使得恐怖的气氛更加真实。而魅影的法术也是通过电控火焰来实现的。在坟墓中的那一场,魅影在象征着力量的上层操纵火焰陷女主及其爱人于困境之中,舞台上四处喷出的火焰带来的效果是冰冷的道具所无法达到的。因此,用这种手段塑造的氛围感与场景是真实的,但是它又不同于现实主义的真实,现实主义强调的是舞台上物造型的真实,而不是气氛的真实,哪怕这种场景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初一看,把此种真实归于古典主义文论中要求的真实也并不太妥,毕竟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所说的真实、可信并非从舞美设计论述,而主要从情节论述,即情节前后合理。从布景上可以理解为要求布景符合情节需求。但这么一来,火焰、闪烁的灯光是为了符合情节真实而非是现实中出现的事物进行塑造的,所以,可以说这种真实是古典主义要求的真实感,而非现实主义要求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音乐剧,其音乐感是带着很浓的古典主义色彩,甚至在其结尾上都是如此,魅影的理性战胜了情欲,放走了女主及其情人,带有浓厚的理性战胜情欲意味,这是古典主义结局。但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舞台上,却远没有这些科技支撑。所以这种舞美的渲染手段是对传统古典主义舞美设计的一种突破,而非简单结合。

四、结语

虽然《歌剧院魅影》首映于80年代,而二十五周年纪念版更是2011年才上演,但看完《歌剧院魅影》却再次领略到那种古典主义色彩的音乐剧给人带来的震撼感。这种古典主义并没有落后于时代,反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展现出其强大的魅力。在音乐上,这表现在将古典主义音乐与现代乐器相结合,但是在舞台上,这当然是与利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帮助其进行舞美设计使其打破由技术限制产生的金规玉律息息相关的。更重要的是,这种现代科技几乎是与这部《歌剧院魅影》融合在一起,除了灯架作为楼梯这个环节略显生硬之外,几乎看不出任何违和感,这是十分难得的。这对于今天舞美如何表现出传统流派、甚至是古老流派的艺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1]爱德华·戈登克雷:《论剧场艺术》,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古典文化的魅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典舞教学;培养;学生;表演素质

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78-01

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教学的一个代表性学派,在各大艺术学校均有教学活动的开展。就目前而言,古典舞教学的教材是根据老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必要的总结而得出的,但是,可以看出,古典舞的完成不仅是一项动作的表演,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舞者在完成基本的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将舞蹈中所传递的情感完美的展现出来才能体现出古典舞的真正的意义。

一、古典舞表演素质概述

古典舞是一种以民族、民间不断传承所流传下来的舞蹈为基础,经过历代舞者的整理、改编、加工、创造所得出的具有古典风范的舞蹈。它具有动作规范性强,技巧性高超,以及程式严谨等特点。

古典舞是经过长期的检验与淘汰后传承下来的经典。就古典舞表演者来说,关键就是要表演者具有如下素质和内涵,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深刻的洞察力。二是,丰富而自由的想象力。三是,活跃的思维能力。四是,超于常人的感受能力。五是,具有伟大的艺术创造力。

二、古典舞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素质的主要内容

(一)表达情感。作为一名舞者,在舞蹈表演的同时,情感的传递同样重要。艺术作为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家依据自己的生活和审美进行的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的加工和再现。古典舞作为几大艺术之一,它承载了艺术家的情感,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观点。所以表演者要准确的把握艺术家的情感,并且将它表现出来传递给观众,达到一种情感的共鸣。

(二)发挥想象力。作为一段古典舞,它的编成需要经历如下三个阶段:首先,创作阶段,这是指编导编舞的阶段,这一阶段编导根据自己的思维和灵感进行创作,完成舞蹈的最初的模型。其次,表演者的加工过程,这一过程中,编导通过与表演者进行沟通,表演者通过自身的理解和表达将古典舞传递给观众。最后,观众的品鉴阶段。观众通过对古典舞的观看,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思想的共鸣,感受古典舞的精髓。综上所述,古典舞的形成经历的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无形到有形,逐渐精致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只有表演者的想象力才能使构思的唯美与奇妙发挥出来。

(三)打动观众。古典舞表演者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决定了舞蹈是否能够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文学艺术修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是表演者的个人魅力,这种魅力可以通过表演者的舞蹈表达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所以,提高表演者的文化修养是古典舞者培养的重要内容。

三、古典舞教学中培养学生表演素质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古典舞不仅需要表演者对于动作和情感的理解,同时还要求表演者进行再创造,不断丰富舞蹈的内在魅力,诠释其中的内涵。创造性的教学能够更新人们的教学观念,丰富想象力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古典舞的教学中,采用民主、独立、创新的思维方式可以促进教学的开展。

(二)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古典舞只有准确的表达清楚自己的情感后才能牵动观众的心,这就说明古典舞中的神韵是其关键所在,同时,舞蹈动作本身作为这种神韵的承载体则是基础。如果一名表演者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基本功,那么再丰富的情感表达都是多余的,观众不仅不能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同时还不能看懂舞蹈本身。因此,在古典舞的教学中,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中国的古典舞中,对于基本动作的表演要求做到曲线优美、刚柔并进,气质出众。同时,对于身体的各个部分也要求做到各个关节具有特定的要求与标准。

(三)实施文化渗透教育。在古典舞的表演中,神形具备是观众对于舞者的期盼,也是古典舞表演者对于自己的要求。所以在平时的古典舞教学中就要特别注意对于学生的文化的培养,进行文化的渗透和讲解,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表达出来。首先在对一段古典舞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要对舞蹈本身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如介绍这一舞蹈的存在历史年代、文化内涵、产生的民族特色、当时的人文景观等等内容。这可以对学生对于古典舞的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在欣赏完一段古典舞之后,要进行详细的沟通和交流,将大家对于这一舞蹈的理解和不足都提出来,相互学习对方的看法,了解自己没有关注到的方面,这样学生通过彼此的沟通就能更加深入的融入舞蹈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表演者进行表演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关系到古典舞的发展和光大,所以在古典舞的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培养,更要加强表演素质的培养。不然,学生就只能是单纯的“匠人”,而不是具有灵魂的古典舞表演者。想要跳出吸引眼球的古典舞,那么就要将表演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只有在不断的增强表演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舞出属于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