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智能导医分诊叫号系统;门诊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194-02

[Abstract]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hospital, our hospital in order to improve children's medical environment, to provide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medical way for the children, starte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medical triage calling system. After the system is running, it greatly alleviates the patient's medical pressure, while ensuring that the children's medical quality. It provides a fair,justice, public medical way to the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medical staff working pressure.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our hospital, this thesis analysis of the system model currently used in our hospital.

[Key word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intelligent medical triage calling system; outpatient

0 引言

医院,是以向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如何向社会提供高质量和便捷的医疗服务项目,已经成为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儿科专科医院,如何解决门诊患儿看病时间过长,缓解门诊就诊压力,成为了一大难题。儿科疾病突发性强,而且儿童免疫力弱,病情变化快,时间对于患儿来说至关重要。而通过观察分析,来我院就诊的1个患儿平均有2-3个家长的陪同,如此一来门诊人流量可想而知。患儿通过挂号、就诊、化验、取药等一系列就诊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排队完成,这样一来极大的增加了就诊时间,大量家长拥堵在候诊诊室,同时降低了医疗质量。因此,建立一套高效、便捷的智能导医分诊叫号系统是势在必行的。

1 系统组成

智能导医分诊叫号系统简称导医系统,该系统由硬件与软件组成,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LCD(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显示器)、LED(电子显示器)、语音控制放大器、微型主机等,软件包括数据库、服务主程序、分诊程序、客户端程序等。服务主程序安装在机房的主服务器上,对数据进行保存、处理,通过接口读取HIS系统中的就诊信息。其中分诊程序,则针对不同诊区进行不同的设置,对该诊区的患儿进行排队管理,叫号就医。客户端程序则安装在每个门诊医生站所使用的电脑上,由门诊医生去控制叫号频率。同时系统包括综合信息程序,可以根据科室需求,在候诊区提供信息功能,播放温馨提示、就诊须知等内容。

2 系统功能组成部分

2.1 服务器主程序功能

与HIS、LIS等系统对接,对分诊程序、客户端程序进行控制,完成部分诊区的自动分诊、导医、叫号等功能。通过接口读取HIS系统中的挂号信息、预约信息、检查申请等资料。

2.2 分诊程序功能

分诊程序中主要有门诊诊区分诊主程序,医院综合信息系统,检查分诊叫号主程序等。而目前我院门诊诊区分诊主程序主要分为三种模式。

2.2.1 专家诊区分诊模式

患儿挂号以后由护士台分诊,在候诊区等候医生叫号,医生叫号后,诊室小屏弹出提示,患儿进入指定诊室就诊。我院目前在门诊大楼三层、四层采用此模式进行分诊。此诊区也是病人最多的主要诊区,接诊医生也最多,包括各种内科、外科等专科诊室,因此需要护士台进行二次分诊,同时可以根据病人需求指定接诊医生进行就诊。对待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护士可以对其选择优先模式,确保患儿及时得到救治。

护士站接受挂号或预约信息,将患者自动分配到正确的候诊队列中,分诊系统能够实现医生排班管理、实时监控诊区内患者就诊队列、呼叫未到被延后患者队列、已就诊队列等。通过分诊护士台可以对就诊患者队列顺序进行调整。系统可根据门诊不同的功能区域、各诊室就诊现状,即时调整就诊队列至合理状态;支持多诊区、多业务科室、多诊室、多诊台的分诊布局与规划;支持普通门诊、专家门诊、混合型、二次分诊门诊的业务流程;支持二种(手工、自动)及以上排队方式,支持一个队列对应多个诊室呼叫。当患者被呼叫后未到,可重复呼叫。支持分诊护士台呼叫、分诊护士台患者预约、复诊、转诊以及特殊患者优先、实名语音播报等传统功能;支持同一诊区内各诊室的特色呼叫与显示,支持分诊护士台操控管理,在一个控制界面可实时了解诊区各业务科室、诊室、医生、患者队列等所有情况,并可随时调整与控制。同时,系统支持多维度数据分析功能,报表与统计分析可以查询各类统计分析,并可将统计数据导出或另存为EXCEL格式。基于报表与统计分析系统,医院管理人员可对患者流量、就诊时间、出诊记录、排班与考勤等进行统计分析。

诊室医生点击叫号后,门口LCD屏显示如下,同时候诊大厅语音提示,使患者便于确认就诊诊室。

2.2.2 普通诊区分诊模式

病人挂号后,无需经过护士台分诊,直接进入候诊队列,在候诊区等候,诊室小屏显示患儿队列。待医生叫号后,患儿进入诊室就诊。因为普通诊室较少,病人挂号后可直接等待叫号,无需二次分诊,采用此模式既保证了就诊秩序,又避免了病人再次刷卡等待的重复操作。

普通诊区的病人在诊室门口的LCD屏幕上即可看到自己的候诊情况。

2.2.3 特殊诊区分诊模式

病人挂号后,进入候诊区域,自助刷卡进行排队。医生叫号后,诊室小屏弹出提示,患儿进入指定诊室就诊。此模式适用个别科室,通过刷卡自动分诊进入诊区等待,确定患者已到达该诊区候诊,这样避免了空叫,确保叫号接诊的准确性。

2.3 检查科室分诊模式

系统根据患者检查、治疗收费项目,按收费时间建立排队队列、同时支持护士手工队列,及对队列调整。实现检查、治疗室按排队序列呼叫,同时候诊区液晶屏显示及语音呼叫患者姓名、检查、治疗室名称。各个检查科室,无论检查病人的来源,都需要先经过相关检查护士台或者自助刷卡签到分诊,然后在相应候诊厅等候。

2.4 语音系统

在每个诊区分诊时,均会用到语音系统。系统支持中文、数字的语音自动合成,叫号信息内容可灵活变更、设定;中文、数字的合成语音没有明显的合成听觉感受,达到正常人说话的效果;合成语音的语速可调节,能够支持句中字、词的语速、语调可独立调节;

支持不同的呼叫方式(如:“请患者张三到外科一诊室就诊”)。

2.5 客户端程序

接诊医生呼叫“候诊队列”当前患者就诊,按下“呼叫”后,“候诊队列”中当前患者被呼叫进入诊室,上一位被患者将被转移至“已就诊队列”中。若患儿没有前来就诊,可点击“重叫”按钮再次呼叫。叫号界面双击后进入顶部悬浮,此模式可以避免医生操作其它软件时来回切换。鼠标移到顶部自动出现界面,离开则再次隐藏。一个医生可以呼叫多个号类,比如某医生即可呼叫普通内科,也可呼叫专家内科,设置好后,系统根据优先级自动切换。

后期根据医生提出的需求,可通过软件查询已叫号未就诊的患儿,以便再次呼叫接诊。

3 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门诊智能导医叫号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确保医院的HIS、LIS系统的信息完善,包括脑电、心电、B超、放射等相关系统。实施前应到相应科室做好准备工作,了解需求,确保能解决上线前所存在的问题。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医院的门诊量,门诊面积、诊区布局等实际情况,分批、分期进行。开可先选择个别科室进行试行,待完善后再推广到其他诊区,最后全面铺开。系统正式上线前,还需要对使用科室展开培训,做好日常维护工作。

4 智能导医分诊叫号系统意义

4.1 对导医工作人员的意义

导医系统简化了就诊流程,消除了病人候诊时混乱、拥挤的现象。系统的上线,使得导医人员的工作更加便捷,工作量也减少了许多。通过日常的使用,在业务上可以熟练的操作分诊程序,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

4.2 对医务人员的意义

对于医生而言,导医系统的上线大大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当患儿被叫到时,才进入诊室。过去一伙人拥堵在医生周围乱糟糟的情况,再也看不到了。取得代之的是医生一对一的接诊,确保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同时提高了患儿的就诊质量。

4.3 对患儿的意义

孩子一直是家里人的心头肉,当孩子生病时家长焦急、烦躁的心情大家都能理解。当大家都为围在一起等待时,很可能因为一点口角发生争执甚至斗殴。导医系统的上线,无疑确保了患儿良好的就诊秩序与就诊质量,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同时可以在多个地方先行刷卡排队,避免了过去单线条排队就诊的模式。医生一对一的接诊,为患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诊环境,也保护了患儿的隐私,维护了患儿的切身利益。

4.4 对医院的意义

导医系统的运用,不仅方便了患儿及医务人员,对于医院也起到了重大作用。系统针对患儿就诊的数据,可以统计分析出病人的就诊时间段主要分布情况,以及各个医生接诊效率,各诊区病人情况分布等等。通过数据分析,医院可以更好的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也可以及时的分配医资力量,做到人力物力的合理利用。

5 结语

通过导医系统的上线,我院门诊就诊人数日益增多,就诊秩序和就诊环境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新系统的上线,减少了过去繁杂的人工缓解,分诊过程全部通过计算机完成,便捷高效。系统上线后,不仅减少了门诊患儿的就诊时间,改善了患儿的就诊环境及就诊质量,同时为医护人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医院而言,为门诊的就诊数据提供了详细的记录,便于对门诊工作更好的分配及管理,使我院的医疗服务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刘国英,史惠琴.电子信息在门诊分诊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

[2] 王亚涛.如何提高分诊管理系统的效率.[J].中国医院院长.2009(2),37-41.

[3] 王慕欠,周燕玲.医院电子分诊系统设计.[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8).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患儿 临床护理路径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患儿年龄小症状重,家属异常焦虑担忧患儿有生命危险。对此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这种新的整体护理模式,把患儿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每天成效护理为标准值,运用图表向患儿提供主动、连续的护理,针对疾病和患儿以及家属心理进行多方面多元化预见性、目的性的护理,适时为患儿缓解症状、解除痛苦让家属满意。同时作为一种新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具有减少平均住院日,规范诊疗行为,增加医疗服务的规范化、系统化、完整性以及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等作用。2010年12月~2012年3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分别对其实施传统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2月~2011年3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2011年12月~2012年3月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年龄平均5个月,观察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平均5.1个月,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入院时按照CNP进行护理。①CNP的制订:建立CNP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共同组成,参照标准护理计划制订CNP。对全科人员进行了CNP知识培训,使其熟悉并掌握路径。主要项目有入院指导、检查检验、治疗、护理、饮食、活动、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和效果评估等,以表格形式列出(由科室制定)。②CNP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组按照指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格实施医疗护理,在治疗方法上成立实施小组,根据毛细支气管炎的疾病护理常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原则,以确保其可行性。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分4部分,分别为毛细支气管炎疾病知识宣教表(包括临床表现、基本治疗、护理及预期目标);治疗程序指示表;临床护理路线图(包括检查、化验、用药、护理措施);出院指导表。

观察指标: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儿症状缓解情况、患儿家属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患者家属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调查表为医院自制,其中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95分为非常满意,8分为满意,75~84分为一般,75分以下为不满意。健康知识掌握90分为非常好,80~90分为好,80分以下为一般。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P

结 果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讨 论

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较,CNP体现了医院多专业、多学科之间的协作精神,促进了各相关科室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传递、减少了中间环节。通过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的干预和监控作用,规范了诊疗护理程序,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缩短平均住院日及降低住院费用的目的。同时临床护理路径规范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只要患儿病情沿路径指示方向发展,无特殊变化,且路径所规定的工作完成,达到出院指标后患儿即可出院,到门诊随诊,明显缩短了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和降低了住院费用,把患儿的痛苦降到最低点。提高了工作效率。

CNP与传统的护理方式相比较,能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质量。CNP能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理念,有效协调患者的治疗护理,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团队精神,真正体现了团队护理的精髓,所有医护人员的工作都需沿路径内容进行,并由小组人员具体落实,有效的工作指导、有预见和有计划的工作,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保证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同时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增加,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获得家属同意,已成为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和护理职责。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理人员把相关信息如实地告知患者及家属,患儿治疗全过程“透明化”。家长获得信息做出决定,减轻了焦虑,维护了家长的知情权,使其满意并取得家长的信任。通过CNP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应用,实现了医疗质量标准化,切实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及时缓解患儿症状、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技术管理流程和管理理念。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在扁桃体患儿及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52例扁桃体患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落实护理措施,取得患儿家属的信任与配合,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较强的实践性。

【关键词】 扁桃体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pathway of nursing,CPN)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深化整体护理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针对某种疾病,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时的指导,接诊时的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制订成的日程表。它的功能是利用图表的形式提供有时间的有效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减少漏项,提高质量有鲜明个性的护理计划。本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针对扁桃体手术的特点及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五官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扁桃体患儿52例中,男25例,女27例,年龄1.5~11.0岁,均为单纯慢性扁桃体炎。4例行全麻术,其余均用局麻术。<10岁者采用挤切术,>10岁者行扁桃体剥离术,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按患儿入院时间段分为两组(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患儿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患儿为观察组),每组26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即患儿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患儿及家长实施口头健康宣教。观察组按照《扁桃体患儿健康教育路径表》进行宣教,此表分入院时、入院1~2 d、手术前晚及术晨、术后回病房、术后3 d、出院指导6个阶段,在了解患儿及家长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上,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健康教育。且整个过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共同参与,采用个别讲解、示范、提问、指导操作、看饮食图片和饮食卡等方式进行,每个患儿家长人手一份此临床护理路径表,责任护士督促其执行健康教育路径内容,对已执行的内容及时评价并签名。护士长可不定期检查落实情况,促进工作质量。

1.3评价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饮食、休息、用药、术前术后注意事项等以护理路径表为标准的健康宣教内容知识掌握程度及根据我院护理部目前常规使用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测评患者对整个护理过程的满意度。

2 结果

两组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比较两方面经过统计学分析后具有显著性差异。

2.1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临床路径图表规范化.具体化.流程化,用简单明了的计划方式,将常见的诊断、检验、检查、治疗、护理、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以时间为序,设计成表格式的路径图,克服了以往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及沟通技巧的差异性,大大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尤其对低年资、经验不足及新到岗的护士开展工作有指导意义,体现了“优质护理”的内涵。

3.2 儿童是家庭的重心,患病往往使家长十分紧张,因此对医疗及护理质量要求较高。家长对患儿疾病的担心,加上孩子对诊疗不配合的哭闹,使其心情急躁,往往因细节问题产生偏激情绪。采用临床路径与优质护理相结合的模式,患者的所有检查、治疗、护理过程均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单执行,整个过程更加严谨有序。使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能得到护士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既得到了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还学到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等知识,从而改善了护患关系,促进信息交流,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增加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

3.3 由于临床健康教育路径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作为指导,使护士对教育内容具有预见性,对在实施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及内容可及时请教或查找资料,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理论技术水平及健康教育的能力。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既实现了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而且护士长通过对教育过程的全程质量监控,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是一项需要足够专业性、合作性与组织性的实践护理活动,需要医护人员、患儿与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的共同合作。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不具备足够的表达能力表述自己的感受,而家长或监护人常常会爱护心切,容易敏感,无形中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与工作压力。儿科护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包括用药错误,导管相关性感染、药物渗出、刺伤等[1]。为降低儿科护理风险,提升儿科护理质量,本院进行此次实验,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患儿500例,所有患儿均有家长或其他监护人陪同,所有家长或监护人知晓实验内容并签署实验同意书。按照患儿的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就诊顺序为1~250号的患儿列为观察组,观察组共有患儿250例,其中男患儿有157例,女患儿有93例,年龄10个月~6岁;就诊顺序为251~500号的患儿列为对照组,对照组共有患儿250例,其中男患者163例,女患儿87例,年龄10个月~7岁。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检查,按照医嘱用药,做好对症护理和日常护理;向患儿的家长或监护人宣讲必要的护理知识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帮助提升家长或监护人的护理质量;及时解答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的问题,详细观察患儿的病情发展变化,当出现异常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1.2.2观察组 给予品管圈护理风险管理方式:①成立品管圈小组并命名:选取本院儿科护士15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4名,副主任护师1名为品管圈小组成员,并将此次品管圈小组活动命名为“暖心天使圈”;由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确定品管圈的活动内容和活动目的,并与护师确定好执行方案,随后由整个品管圈小组共同执行;护师负责对护士的监督工作,主管护师与副主任护师不定期进行监督工作,保证品管圈活动的执行力与临床护理质量;所有小组成员都要参加品管圈课程培训,清楚并掌握品管圈的本质、意义、精神及活动内容[2];在品管圈活动实行过程中,每2 w组织一次会议,汇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保证活动质量;②品管圈活动的详细步骤:护理人员在完成培训后开始实行并注重临床现状调查,对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问题分析,结合此次活动的意义与目的确定品管圈活动的解决方案与实施目的,对实施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③发现问题并确定目标[3]:从患儿、医护人员及本院的护理环境等方面讨论儿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及问题:患儿方面:患儿的年龄太小,依从性差;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依从性差;患儿家属对医院环境不了解,患儿的护理流程不熟悉,很容易出现焦躁的情绪。医护人员方面: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够,责任心不强;缺乏足够的沟通技巧,很容易与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发生口角;对相关护理知识及注意事项宣讲不到位,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不齐,工作量大。医院环境:没有足够的标识和提示牌,影响患儿检查看病的流畅度;报告单中的信息过于专业化,患儿家长无法理解报告单中的信息;病房床位较少,不能满足患儿的需求。此外,本院没有合理的配置好人力资源,导致部分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明确各个岗位及个人的责任;没有制定并执行良好的护理质量监管方案。品管圈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儿科护理的质量,降低儿科护理中的风险。④制定方案[4]:?K加大对护理人员责任心与服务理念的培训,让护理人员了解到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掌握必要的沟通技巧;?L标准化及信息化流程:推广使用电子病历,规范并简化书写流程,避免医护人员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护理文件方面的书写;规范化、标准化医护人员的服务流程,让患儿家长或监护人感受到护理团队的专业性,进而提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从性,支持并理解护理人员工作;?M合理规划人力资源:根据儿科科室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安排排班,在周一至周五上午患儿入院或输液的高峰期增加排班的护士人数,以保证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在其他较为空闲的阶段则减少排班人数,合理安排护理人员调休,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N改善儿科就诊环境:在就诊大厅设置问询台,为患儿家属及监护人解答相关的问题及表便民服务;在显眼处张贴就诊流程及相关的指引牌;在易滑、易摔、易撞得贴上警示标语,提醒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小心。

1.3效果评判 6个月后,采用本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了解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的满意度,有专门的人员统一发放并收回,共计发放500份,收回500份,回收率为100%。分别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素质自评量表,由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患儿家长或监护人、相关的医护人员及被评价护理人员共同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两组患杭沂艋蚣嗷と说穆意情况 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在接待、服务用语、技术操作和就医流程方面明显优于对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整体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

2.2两组护理人员素质自评量表结果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人员素质自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

3 讨论

品管圈是一种通过员工自愿参加,发挥全体优势,集思广益的一种较为活泼、多变的管理形式[5]。许多研究都发现,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升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由此可以认为,品管圈活动也势必会促进儿科的护理方向管理,提升儿科的护理质量。实验中的品管圈活动主要通过主题选定、确定活动内容与目的、收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来达到降低儿科护理风险的目的。

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和素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P

综上所述,本院认为品管圈活动能有提升儿科护理质量,降低儿科护理的风险,提升整个护理团队的素质,值得在临床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秀珍,尹维宁,闰春明.儿科护理风险管理现状及防范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3,35(17):2660-2662.

[2]彭鹏,赵萍.品管圈活动在儿科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2):196-197.

[3]钟小雁,罗剑平.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3):107-108.

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文第5篇

随着科室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严格落实规章制度,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2021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模板,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1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模板一

一、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病员满意度

1、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评选最佳护士,进行鼓励。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2、规范护士的语言行为,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

3、严格新分配护士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以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的考核,合格者才能准予上岗。

4、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意见,解决问题。

二、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1、试行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增高整体护理病历质量,丰富健康宣教内容,更好的为患儿进行整体护理。

2、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增高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

以《第五版基础护理学》为基础,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十一项护理技术及急救能力训练,增高护理质量,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1、制定20_年训练计划,由科室业务能力突出的护士担任培训老师。加强十一项护理技术,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鼓励护士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

2、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3、对在历次考核中成绩优秀护士大力表扬,给予奖励,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热情,更好的为患儿提供爱心服务。

四、加强基础护理,规范工作秩序。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次操作前洗手;做好每天治疗室病房空气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

2、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业务查房等制度。

2021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模板二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为进一步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总旨,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提高病人满意度。根据护理部有关精神结合我科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2、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3、加强重点病儿的管理,如监护室的特护患儿和普儿病房的危重患儿,把上述患儿做为科晨会及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4、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5、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二、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1、办公班护士真诚接待新入院病儿,把病儿送到床前,主动向病儿家属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要求责任护士每天与患儿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儿的病情转归、生活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认真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告知程序,尊重患儿家长的知情权解除患儿家长顾虑。

3、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三、深入开展“人本位”整体护理工作。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责任。

1、对各班职责进行修订,改变排班模式,细化各班的工作流程,查找薄弱环节,明确护理分工,力求新的职责更合理实用。

2、抓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随时与患者沟通,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保障患者安全,体现人性化的护理关怀。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病人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四、护士实行绩效分配

分配原则:效率、质量优先,按劳分配,兼顾公正、公平。

分配依据:病人满意度、工作量、存在的风险、护理质量、责任心。

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1、由责任护士做每天根据科室常见病的治疗和护理常规、特殊饮食、疾病的自我

预防、用药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做详细的讲解,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2、每月召开一次护办会,每位护士汇报工作情况与感想。每月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认真听取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六、新业务、新技术

1、重点发展小儿康复保健,选派1-2名护士进修小儿康复保健。

2、增强科研意识,力争年内开展新技术1-2项。

2021儿科护理工作计划模板三

20__年是我院克难提速、推进内涵建设的关键年,护理部将紧紧抓住“二级综合医院评审”这一契机,围绕医院总体发展目标,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爱做管理,着力打造一支金牌护理团队

按照医院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护理部和护士长作为医院的重要职能部门以及各项制度、规范的具体践行者与督导者,其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尤为重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什么样的护士长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护理团队,而金牌护理团队是优质护理的支柱!护理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改变既往的“主任要求,护士长服从”的被动管理,为护士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管理环境。引导护士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管理,让护士长将主要精力放在科室的管理上,管理好科内病人的安全、治疗及健康指导,管理好护士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动态,协调好医、护、患三方关系,确保科室护理质量及安全。护理部在各项管理措施的具体实施中,要注重把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理念与医院文化建设逐步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认准角色,摆正位置,不做护士中的“人上人”,要做护士中的“人中人”,营造关心、尊重、信任的护理氛围,增强护士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每一名护士为自己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而骄傲与自豪。

二、品管驱动,圈圈相连

护理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其特性决定了任何一项护理工作都有诸多的环节所组成。为更加科学、规范地运用PDCA管理模式,20__年我们将品管圈(QCC)引入护理管理。针对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如“如何指导病人正确服用口服药”、“如何提高小儿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等成立相应的品管圈,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性,变“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利用PDCA循环理论,剖析现状问题,深度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制定活动计划,进行对策整改及实施。力争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护理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得以解决,使工作流程更加顺畅、护理服务更加专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护士的个人成长与进步,达到一种全院齐动员参与护理管理的工作状态,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容易推行,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四到位”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部将紧紧围绕“规范护理质量,完善制度建设、推动持续改进,提升服务水平”的工作思路,以质量――安全为主线,以“护理病人到位、病情观察到位、文书记录到位、内涵体现到位、服务满意度提高”为工作重点,实现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常态化的定期检查与指导,使护理人员真正理解核心制度的内涵,懂得如何用制度指导实际工作。严格落实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定期进行不良事件案例分析,使全院护理人员警钟长鸣。规范护理质量管理,定期举办“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护士服务内涵”为主题的个案追踪护理质量评价活动,通过“疑难危重病例”的现场讨论评价活动,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疑难危重病例的护理和抢救能力。进行“护士长查房质量现场评价”活动,转变管理者护理质量评价的理念,使护士长在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管理和制度的执行力,从而为建立科学的评价流程、方法以及护理质量评价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实施多形式质量控制,护理部根据“季安排、月重点”工作计划,深入科室针对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护理安全与急救管理等检查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坠床、跌倒、压疮、拔管病人及高危病人的质量追踪监控及指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记录,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四、构建护理质量管理新体系

原有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从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消毒隔离、安全管理以及病房管理等方面进行督查,是以单个质控项目进行评价,应对性、突击性强,管理者很难科学、全面地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变以往按质控项目进行划分,侧重于责任分工方式、排班模式、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的落实、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从患者、护士及护士长涉及的各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质控,在不同时间段更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患者的治疗及生活护理,了解护理人力资源情况、护士分层使用情况等,及时给予护士长以及临床护士有效地指导,更好地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五、护理技能与管理创新

谈到创新,给人的感觉就是护理领域“档次不够”、“项目少之又少”,护理被放在了“辅助”位置。但是,护士是医院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与病人接触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人群,他们进行的每一个技术变革,对患者都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正如一位护士所言,不求“惊天动地”,只求“为病人所用”。20__年,护理部计划在上级护理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在“护理改革、发明和创新”方面实现突破,用实际行动证明护理的专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