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科优质护理

儿科优质护理

儿科优质护理

儿科优质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1-0099-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要求的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多的是注重患者治疗期间的优质护理服务。笔者所在医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医护人员与家属沟通较为困难,每天静脉输液的人数很多,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家属方面也很难体谅医护人员的辛苦。对此,笔者所在医院儿科2012年1月开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两年来取得了重大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患儿,其中男127例,女73例,患儿年龄6个月~3岁,平均(1.5±0.3)岁。采用数字随机法将这2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100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患儿则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实施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2.1准备工作1.2.1.1物资准备根据不同的小组对物资进行合理分配,使每个护理人员都能够最大化的发挥物资作用,同时定制专门的责任组护理服务车,这样就能更加有效的提高服务质量。1.2.1.2理念准备在儿科内多开展几次优质护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培训,尽量打破护理人员的传统护理模式,转变护理服务理念,使其能明白优质护理的重要性,同时敦促护理人员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1.2.2人员分组将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分为两个责任组,归在同一个护理组长下进行管理,且护理组长下安排两个小组长,再往下则是管床护士,采用这种分级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能够使得护理人员之间更加了解自己的责任和工作[1]。1.2.3制定计划根据卫生部下达的文件作为参考依据,对护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都进行重新规划和制定,找出目前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常规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正,在实施过程中确保计划内的各项内容能够真正落实到实际的护理中,真正做到护士把时间还给患儿。

1.3评定标准

对患儿家属各项满意度和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和比较。具体内容包含入院宣教、呼叫铃应答、按时治疗、巡查病房和健康教育这五项,每项各占20分,总分为100分。此外,对出院患儿家属电话随访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这三个级别。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入院宣教、呼叫铃应答、按时治疗、巡查病房与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P<0.05),见表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均显著高(P<0.05),见表2。

3讨论

自笔者所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护理工作就出现了重大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点。

3.1护理工作的改变

3.1.1参加医疗查房通过参加医疗查房,能够对患儿的病情有更加全面充分的了解,通过和医生的交流,更加了解护理当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效提高护理质量。3.1.2调整查房时间通过调整护理人员的查房时间,能够更加有效增强基础护理,使得患儿能够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治疗[1]。3.1.3减少跑动时间增加护理人员的床边护理时间,增加与家属沟通和相关知识宣教指导时间,减少护理人员跑动时间,能够把更多时间留给患儿,更加有效的减少患儿家属等待时间,使得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2-4]。

3.2护理质量的提高

(1)改变一个护士面对多个家长的情况,使得患儿在初入院时就能够得到热情的接待及指引,消除家长紧张、疑虑的负面情绪,大大降低了投诉及纠纷的发生概率。同时,一旦患儿出现危重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2)有效提前静脉输液的治疗时间,及时留取并督促家长留取标本。同时,对仪器的保管和保养也更加精细,及时添加日常所需物品。(3)有效地实现了病情观察的连续性,使得患儿能够得到有效、及时的评估,大大降低患儿外出检查时病情变化的风险[5-6]。(4)主动巡视病房,能够充分满足患儿和家长的需求,及时发现潜在隐患,降低患儿危重情况的发生率。

3.3护士自身的提高

3.3.1服务思想转变能够正确对待患儿及家属意见,提供个性化护理,将所管床患儿的问题看作自己的问题,有效转变服务思想,使得整体服务意识得到提高[7-8]。3.3.2管理能力提升管理能力、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技术均得到了有效提升。护士的求知欲、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都得以提升。新护士也有了很大改变,从以往的害羞腼腆转变为及时、主动地向患儿和家长介绍自己,增强信任感,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均得到全面提升[9-10]。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及其质量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开展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更加注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杨荣,艾素梅,高新.打造特色服务专科以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房[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28-29.

[2]闫海花.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J].全科护理,2011,9(7):1947-1948.

[3]陈子江,陈浪.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提高的影响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485-1486.

[4]李建平,刘小文.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9-20.

[5]王海霞,谭丽君,张丽娜,等.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30(18):16-17.

[6]吴丽芬,张焕梅.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411-413.

[7]何晓君,金玉梅.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99-101.

[8]邓寿建,廖永生,刘慧.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5):1412-1413.

[9]贺夕芬.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9(22):89-90.

儿科优质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庭式护理;优质护理;儿科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03―01

优质护理服务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自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护理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但护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然需要探索,因此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提出: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各级各类医院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护理服务。优质护理的实施要因人而异,因不同科室而异。对于儿科病房来说,因患者的特殊性,其护理模式和护理方法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贯彻家庭式护理是儿科病房优质护理的有效途径之一。我院儿科自2011年起在优质护理中实行家庭式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儿科家庭式护理

儿科家庭式护理首先要组建由护理人员、患儿及家属组成的家庭式护理单元,自患儿入院之日起,由专门的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家属(主要是家属)传授针对患儿病情的护理知识,提供专业的支持,教会一些简单的护理常识和护理手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使得患儿及家属参与到医疗过程中,全方位促进患儿尽早康复。护理人员对每一位患儿的病情、家属的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制定出详细的个性化计划和实施方案。在护理计划实施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影响护理质量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服务于患儿家庭式护理单元。比如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手册、定期或不定期主办情景式家长课堂、小型护理知识讲座等等。同时,责任护士及护士长要深入病房,不断收集患儿及家属的护理需求,对需求集中的问题及时形成解决方案。

2 将家庭式护理融入优质护理

2.1 儿科患者的特殊性 儿科的病人,年龄都是14岁以下,年龄小,表达能力较差或没有什么表达能力,其对自身病情的理解有限,对医院的医疗制度和管理制度缺乏了解。因此优质护理在儿科方面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首先,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是开展家庭式护理的基石,可以称之为专业技术护理,而人文知识是开启家庭式护理的钥匙,是人文护理的基础。人文护理是指具备良好人文素质的护理人员对护理对象进行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护理,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表现为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权力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注[1]。人文护理确立了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强调人格力量、道德水平和工作作风等非技术因素对护理工作的影响,通过言谈举止传递护理人员的宽容、爱心、理解与同情心,形成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激发和调动患儿及其家属积极性,感召患儿及家属产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配合护理及治疗工作。其次,在家庭式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效的护患沟通则是建立和谐护患、医患关系的前提。护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护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2]。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实现整体护理的基础, 是贯彻医学人文精神的需要, 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满足病人的全方位需求[3]。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求护理人员从细节做起,运用精神医患互动中的移情和反移情、情感领域内的共情等,帮助病人建立或恢复心理防御机制,帮助患儿及家属改变焦虑、抑郁、敏感、易怒等负性心理与行为。应用语言及肢体语言交流等沟通元素, 通过学会倾听和接触把握患儿及家属的反馈, 建立护患双方的互信机制。例如,我们要求护理人员记住患儿的姓名,而不是以床号代替。

2.3 对家长的要求 根据患儿及家长不同的文化水平,采取不同的家庭式护理教育方法,选择合适的护理补偿措施,首先应当对患儿及家属的文化、经济、心理以及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患儿及家属的治疗性自理需求,然后根据患儿的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家长的不同情况配备不同经验和能力的护理人员。

2.4 家庭式护理与其他护理相互配合 家庭式护理是整个护理中的一个环节,是正常护理的有力补充,不能因为有家庭式护理将正常的护理工作予以疏忽,反而应该予以加强。

3取得的效果

3.1 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家庭式护理调动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让患儿家长参与到医疗与护理过程中,积极配合治疗,患儿及家长心理放松,没有戒备心理,减轻疾病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压力。家庭式护理将医疗、护理、家庭式护理与家庭照顾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形成一个合力,极大地促进患儿康复。家庭式护理使得整个护理无缝对接,护理得当并且得到延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2 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医患之间建立起高度的信任,家属了解整个医疗过程,对自己的孩子病情充分了解,并且知道存在的危险,万一发生意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护患交流中建立起了融洽的护患关系,在家庭式护理实施的过程中,家属与护士之间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认同感增强,护患关系甚至达到了亲密的程度。

3.3 有利于患儿后期家庭式护理的延续 小儿因生理、心理尚未发育完善,缺乏自我照料能力,容易发生各类疾病,优质护理让家长了解了一定的护理常识,有利于家长对小孩的护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对一些简单的疾病,有利于家庭康复。

3.4 有利于护理人员水平的提升 家庭式护理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护士更新护理理念,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补充人文知识,掌握沟通技巧,提高道德修养。同时,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挖掘潜能,例如在儿科皮针穿刺技术上,我们力求每名护士做到一针见血,对血管条件允许的患儿,在与家属沟通后,取得患儿或家长的配合,尽量采用静脉留置针,即能减少患儿的痛苦,又能降低液体外渗的几率,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4存在问题

4.1 护理人员的队伍尚待优化 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护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要将家庭式护理真正落实,其执行者是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家庭式护理教育的效果和执行情况。其次是护理人员的数量不足。“十一五”末,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6,二级医院达到1:1.13[4]。医护比例、床护比例倒置问题虽然得到改善,但仍显不足。护理人员忙于应付常规护理,虽然大家都意识到优质护理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许多优质护理的措施,但优质护理的效应未得到完全发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护理人员人手不够,人手不够也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4.2 医护之间的配合尚待加强 将家庭式护理贯彻到优质护理中,主要角色是护士,但医疗过程是个完整的链条,需要医护之间密切的合作,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家庭式护理更多的是护理方面知识,但医疗方面知识是护理的基础和支撑。在有些医生眼中,护理与我医疗关系不大,使得护理与医疗出现脱节,家庭式护理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4.3 家庭式护理病案的建立 因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质量评估手段,暂时无法建立家庭式护理病案,许多病例的操作还只能停留在经验阶段。如果能建立档案,将有助于对已取得成效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便提升到理论层面。

4.4 护理质量的评估 护理质量的评估范围应包括护理过程的评估、疾病康复效果的评估、家长的评估、参与家庭式护理的护理人员的评估等。难点是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另外质量评估应与相应的激励机制挂钩,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项考核指标。

我们将家庭式护理应用于优质护理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地方还不成熟,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莉.人文护理在护理教育中价值及伦理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73.

[2] 田渝.有效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2):44.

儿科优质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67-01

近几年以来因为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医学水平不断的提高,整个社会对于医疗护理方面的要求也在随之提高。在2010年的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的感召下,我院于2010年12月份开始制订并实施了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的有关措施[1]。通过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我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特别是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更令人满意,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患儿:其中有80例为2010年12月前没有接受过我院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的患儿,在此基础上选取2010年12月后接受了有关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的患儿80例作为对照,这样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研究对象数共计160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患儿其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情况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本院制定、实施的优质护理服务主要通过相关的活动计划来对护理活动进行改善、再造、规范医护人员之间职责划分。以有关的文件为标准,找出护理工作中的欠缺之处进行努力的整改,将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贯彻并落实下去[2]。在职责细分的基础之上,保证我院的儿科患者得到系统、全面、高效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借鉴有关资料的满意程度调查表对本院患儿接受护理服务的情况进行相关调查,总分满分为100分,每项得分满分为20分,包括在入院迎接、响铃应答、巡视病房、健康教育宣传和按时治疗这五个项目的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组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平均数±标准差也就是χ±s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x2)检验和T检验的形式来对有关差异进行比较,P

2 结 果

2.1 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调查表各个细化指标的具体得分情况 见表1。

2.2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护理质量调查情况 见表2。

2.3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儿及其家属的总满意度调查评分情况 见表3。

3 讨 论

实施优质护理后,主要的积极作用我们可以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3.1 护理工作方面的改善 护理工作方面的改善主要表现为如下的几个方面:①查房时间的规范化,查房时间的规范化(交班前15min)后,可以有效的巩固治疗、护理的成效。②认真的查房,通过认真的查房可以及时的了解到患儿的病情的进展情况,这样可以为相关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依据。③护理过程中的管理,主要是切实的做到将护理的时间充分的利用起来,使患儿及其家属可以及时找到护士,减少纠纷的发生[3]。

3.2 护理质量的提高 ①因为在优质化护理服务过程中,因为责任制的实施以往少数护士面对很多家长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患儿及其家属在入院治疗的初期就能得到护理人员的热情帮助、指导,消除了患儿及其家属焦急、不安的情绪的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和投诉发生的概率。②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患儿的病情得到了连续的观察,患儿得到了良好的、及时的病情评估,体现出了医疗护理的连续性和及时性。③通过医护人员主动地巡视病房,通过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需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实现了无呼叫情况下的巡视,使得护理的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

3.3 人员素质的提高 通过优质化护理服务的实施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实现了转变,护理人员可以客观、正确的对待患儿及其家属的意见;在优质化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本院也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也提高本院医疗护理组织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以及相关的技术[4]。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细化评分、满意程度总体评分、护理质量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比较,有了显著提高(P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刘小文.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9-20.

[2] 王海霞,谭丽君,张丽娜等.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1,30(18):16-17.

儿科优质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儿内科;优质护理服务;效果

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伴随着现代医疗医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医院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0年,我国卫生部实行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全国性活动,我科于2012年11月起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现将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护理人员共计18名,床位41张,护士年龄20~50岁,工作年限2~30年,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2名,护士12名,每名责任护士管床6~8张,不超过8张。

1.2护理方法

1.2.1改革护理工作模式 改变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对护理人员的责任进行分工,采用创新方式使每位责任护士对6~8名小儿患者的全程护理负责,其中包括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对患儿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在治疗的过程做好沟通工作、给予相关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护理工作做到全面、细致、持续服务。另外,在管理方面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对于护理难度以及护理水平要求较高的患儿由资深的三、四级护士进行护理。与此同时护士长要随时监督和指导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工作,注意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1.2.2拓展小儿内科护理内涵 护理人员负责患儿出入院的接送工作,患儿办理完入院手续后,要引导其住院,并实现熟悉病房环境。患儿康复出院,护理人员要帮忙一起整理患者物品,为了减少患儿出现恐惧现象,护理人员应面带微笑送患儿出院。

1.2.3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对护理人员来说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娴熟的护理技能。对患儿的体征变化进行观察,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家属相关健康教育,使家属对患儿疾病转归、饮食和休息情况进行了解,另外,对家长适当进行心理护理。患儿由于处于成长期,其认知能力不强,并且对疼痛较为敏感。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科让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端正的情绪,并使其克服恐惧感与紧张感,促使患儿可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果。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相辅相成,可让患儿及其家长对疾病症状具备科学、合理的了解,这有助于患儿自身养成良好的康复习惯。

1.2.4构建优质护理服务环境 小儿内科相比其它科室更具专业性,同时对患儿护理质量要求较高,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病区做好环境管理,可适当对病区进行卡通图片装饰,使其更加美观,并保持病房整洁卫生。

1.3效果评价 在患儿出院前,由家长填写《儿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并对比实施前后患儿的住院时间以及护患纠纷等。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对比两组住院患儿护理效果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护理满意度98.33%(59/60)明显高于实施前88.33%(53/60),护患纠纷0.00%(0/60)和住院时间(13.87±3.03)d,也明显少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对比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将人文关怀和患儿相关护理理念相结合,使其融入到患者的护理服务当中就是所谓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切合患儿实际情况,为患儿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

本研究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护理满意度98.33%(59/60)明显高于实施前88.33%(53/60),护患纠纷0.00%(0/60)和住院时间(13.87±3.03)d,也明显少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对比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合来看,临床上对小儿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新风,张红光,吕美英,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疗前沿,2010(16):89-90.

儿科优质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问题;对策

儿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别,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长对儿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患儿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做好护理工作十分重要[1-3]。但是由于医院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医疗水平的差异,许多医院在儿童优质护理方面的做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1 儿科护理风险的因素

1.1患儿 由于儿童病情复杂多变,且容易反复,造成护理工作繁重,有时没有时间来及时、仔细的解答家属的问题,就会使患儿和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和误解;患儿由于自制能力较差,在进行各项检查,尤其是带有创始性的检查时因为疼痛不能很好的配合;患儿因为年龄小、自身认知能力差、不能正确地诉说自己的症状,加上儿科病情变化快,以至于不能对病情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应对。患儿的身心发展不健全导致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是儿科护理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

1.2患儿的家属 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一旦生病,全家人都紧张。特别是当患儿病情比较严重或者是危险的时候,患儿家属往往会出现情绪失控的局面,对患儿的康复也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1.3医院本身的因素 主要包括自身的条件以及护理人员的因素。许多医院相关仪器和设备的配置等硬件资源还很薄弱,而这是实施优质护理的前提。护理人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压力过大:由于患儿年龄小且重视度高,一旦出现失误,会引起矛盾纠纷。心理压力大导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操作时的水平。②服务意识不足:极少数的护士在面对患儿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又因超负荷工作,精力不足对家长解释工作不到位,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发生。综合起来,主要是收到护理人员自身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的影响。

2 儿科护理存在的问题

2.1医院方面

2.1.1许多医院由于物价收费低廉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实施分级护理的护理人员不足,但是实施分级护理是为了降低医疗风险和医疗责任,对于临床至关重要。另外由于护理纠纷时有发生,举证倒置致使临床护理文书繁多,护士们常常因为一个字、一句话而绞尽脑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划价、催费、收费、各种医疗保险的宣教、登记、统计、核实报销等非护理性工作,从而造成落实基础护理的时间减少,甚至在有些患者比较多、周转比较快的科室,护士只能应付治疗性工作,根本没有精力来从事优质护理。

2.1.2由于条件的限制,导致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很难。突出表现就是实施抢救用品准备不全、医疗仪器发生故障未及时维修、新仪器的使用不当等原因而耽误治疗,以及缺乏人性化的病房管理。

2.1.3医院的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许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位的规章制度,不能保证护理工作地有序进行,护理质量也会深受影响。

2.2护理人员

2.2.1专业技能不足 儿科护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都很高。近几年医院发展十分迅速,由此招聘了许多新的护士,虽然接受了正规的教育。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缺乏实践技能。许多护理人员在文化修养、护理理论及人文科学知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不具有较强的护理技能,不能应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患者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2.2.2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足 责任感是优质护理的一个重要条件,护理人员每天面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担负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任务,有着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修养,不遵循医德规范和规章制度进行工作,疏忽大意,就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损害。

2.2.3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许多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足,极少数的护士在面对患儿时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又因超负荷工作,精力不足对家长解释工作不到位,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的发生。

3 应对策略

3.1医院方面 医院应该专门组织医护人员集中学习,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实行无情管理、友情疏导。组织院内护士开展以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与主题讨论,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专业内涵,明确细致入微的基础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价值核心与精髓,是高品质护理服务之根本,激发护理人员从事基础护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科学合理的配置护理人员,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如护理人员不足或护理人员冗余都会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应根据护理工作要求,对每个护理人员分配合理的护理任务。护理人员要对所负责的患者,实施全程管理,严格遵照护理流程进行操作,保障护理服务的实施质量。

建立并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制度,即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的职务、职称及资历情况,将护理人员划分为三个级别,明确不同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要求,严格落实本职护理工作。

3.2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规范自身的护理行为,如针对儿科患者的特殊性,服务质量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在书写病历过程中,要符合认真规范的要求,明确突出重点内容,可合理适当的进行简化,这既能做到对患者的护理情况有据可查,又能为护理工作提供更多时间。

提高自身的能力是防范医疗风险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地参加一些临床技能培训班、护患沟通技巧学习班等,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外多学习一些关于儿科常见疾病的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特点,掌握护理的原则和重点,可以帮助我们在临床中熟练的处理与运用。对新引进的先进仪器设备,不但要会熟练地掌握如何使用,还应掌握其基础理论知识,尽量避免因为盲目操作给患儿带来痛苦或者损伤。

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儿科的患者都是特殊的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增强要积极、细致、全面地为患儿及家长服务的意识只有以良好的工作态度服务于患儿,才能在医疗服务的行为过程中取得患者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张跃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J].当代医学,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