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的分支

管理学的分支

管理学的分支

管理学的分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体层摄 影术;x线计算机;病理学

imaging representation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ongenital bronchial cyst

pei lin-hui, ding jian-guo. second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200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aging representation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ongenital bronchial cysts. methods x-ray,ct and histopatholog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in 9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bronchial cysts. results there were 5 patients with intrapulmonary bronchogenic cysts,3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s, and 1 patient with ectopic bronchogenic cyst. of the 9 patients,4 were liquid cysts, 3 air cysts,and 2 multiplepulmonary cysts. intrapulmonary congenital bronchial cysts were diagnosed always due to infection. there of 5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cough,sputum production,1 accompanied by fever.the imaging features were bag included mass,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a big bag surrounded by a little soft-tissue, or thin walled cavity, or multiple honeycomb or cystoid circular translucency. two of 3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s incidentally discovered on a radiograph obtained for other reasons were almost asymptomatic, 2 presented with dyspnea due to compression of trachea. the imaging features included isolated well-defined round shape or ovoid sofe-tissue mass with isodensity,and mutual compression between the surrounding organs. one patient with ectopic bronchogenic cysts were diagnosed due to cystic mass on chest wall. 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gland, cartilage, elastic fiber and smooth muscle were all confirmed by light microscopy. conclusion the main type of congenitai bronchial cysts is intrapulmonary bronchogenic cysts. the imaging feature is bag included mass on ct scan.a lining of respiratory epithelium associated with a wall containing glands,cartilage and smooth-muscle is the histopathologic feature for diagnosing congenital bronchial cysts.the optimal treatment is surgical resection.

[key words]bronchogenic cyst;tomography,x-ray computed; pathology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于误诊。现将后经病理证实的9例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总结分析如下,旨在不断提高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诊断水平。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本组病例中男6例,女性3例,年龄22-64岁,30~39岁年龄组占4例。6例表现为咳嗽、咳痰,2例伴发热,3例表现为咯血或痰中带血,2例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等。

2.方法 9例均行胸部平片及ct扫描,并均行手术切除。本组病例中6例有x线正侧位胸片。ct扫描采用ge highspeed advantage螺旋ct扫描机,以层厚10mm、层距10mm,自肺尖至肋膈角进行连续平扫,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2例于病灶中心加扫1mm。

结 果

1.临床表现 根据囊肿发生的部位、大小和邻近肺组织与纵隔受压的情况,以及有无感染,可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无症状,而在胸部x线检查中偶然发现;囊肿较大,压迫肺组织和纵隔时,可有呼吸困难、咳嗽和紫绀等;继发感染则出现发烧、胸痛、咳嗽咯痰、咯血等症状,易与支气管扩张或肺结核相混淆。本文中2例有不同程度压迫症状,表现为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等;6例继发感染而表现为咳嗽、咳痰,其中2例发热,3例表现为咯血或痰中带血。1例无任何症状,于体检时偶然发现。

2.影像学特点 本组6/9例均有完整的胸部x线或ct检查资料,根据病灶的分布情况,分为肺内型、纵隔型及异位型。(1)肺内型:本组5例(56%),其中右肺下叶2例,左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1例,左全肺弥漫性囊肿1例。病灶在各肺叶的分布无差异。根据影像学特点肺内型又可分为3种状态:①球灶型(即液囊肿):本组3例,病灶呈单发的软组织块影,直径以3-7cm为多,ct值25-44hu(如图1)。其典型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阴影,边界较清楚,阴影内可见规则的密度均匀一致的囊性病灶,部分病例的软组织影可呈分叶状,甚至可见棘状突起及毛刺。②空腔型(即含气囊肿或液气囊肿):本组1例,为单发或多发圆形或卵圆形囊腔,囊壁约1-2mm(如图2),可见液平面。③破坏肺型(即多发肺囊肿):本组1例,病灶为多发性蜂窝状、囊腔状环形透光影,直径0.5-1.0cm,其中例可见液平面。(2)纵隔型:本组3例,病灶位于右侧上纵隔中后部、左下后纵隔、左前纵隔各1例,均为孤立性圆形或卵圆形阴影,密度均匀。其2例为薄壁之水样密度影;1例为软组织块影中见低密度区,ct值30-64hu,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器官分界清楚,有相互挤压变形的特征,增强扫描时肿块均无强化,部分囊壁有强化,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均无肿大。(3)异位型:少见,本组1例位于前胸壁正中。ct表现为水样密度块影,壁薄、密度均匀,与周围分界清楚。

图1a 支气管源性囊肿(球灶型),x线胸片示右肺门区软组织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 图1b,1c为一个病例的ct肺窗和纵隔窗表现,显示右下肺叶背段可见一边界光整、密度均匀一致的类圆形囊状肿块 图2a支气管源性囊肿伴感染(空腔型),ct肺窗示右下肺近侧胸膜下含液气空腔伴底部小液平,周边为炎症反应所致片状渗出性模糊影 图2b同一个病例的ct纵隔窗显示囊肿感染后,与支气管相通出现气液平,囊壁不规则增厚欠光整。

3.治疗 本组9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囊肿,对有感染者术前控制感染。3例纵隔型及1例异位型,均行囊肿摘除术。5例肺内型者,均行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及手术死亡。

4.病理学特点 本组9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手术所见:包块直径2-10cm,<5cm者5例,≥5cm者4例,2例有蒂与纵隔相连,2例病变与支气管相通。囊壁厚约0.1-0.5cm,2例无囊液,2例有囊液。单房性囊肿7例,多房性囊肿2例。镜下所见:囊壁与支气管壁一样内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囊壁内含有腺体、软骨、弹力纤维和少量平滑肌;继发感染者囊壁各层组织中可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囊腔内尚可见出血。

讨 论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与呼吸系统的发育障碍有关,是呼吸系统在胚胎时期发育异常所致[1],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因发育阶段不同,病变可发生在不同部位。本病根据病变部位分为纵隔型、肺内型及异位型。文献报道纵隔型占多数[2],而本组病例肺内型占56%,可能与纵隔型多无症状,而肺内型易并发感染出现症状而易于发现有关。本病多为青、中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一般自幼年起病,但在病灶小、未产生压迫症状、亦未并发感染时,一般不易被发现。随患者年龄增长,病灶扩大产生压迫症状或并发感染时始被发现,或终生无症状而于体检时偶然发现。 本组患者中20-60岁中占71%,与文献报道[3]一致。

1.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分型及影像学表现 1.1ct表现:支气管囊肿好发于肺门周围区域及两下肺,可单发或多发,可单房或多房。其ct表现为边界光整的囊性肿块,囊的大小有时可随呼吸变化,ct值一般为液性密度表现,但有感染或出血时,可类似于软组织密度或更高密度,增强扫描时囊壁可强化,而囊内无强化。囊肿常继发感染,感染后囊肿易与支气管相通形成液气或含气囊肿,此时诊断较容易。1.2根据病灶的分布情况,分为肺内型、纵隔型及异位型[4]:(1)纵隔型支气管囊肿多无症状,因此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本组3例中1例是于体检时发现。纵隔囊肿性病变中以支气管囊肿较为常见。囊肿可发生于纵隔的任何部位,但多位于中纵隔的中上部,以气管右旁区域及气管隆突水平最多见。本组纵隔型支气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以下特征:①病变多位于中上纵隔(4/5)。②水样密度与软组织密度者几乎各占一半[5]。③病变ct值尽管在不同病例相差悬殊,但在同一病例囊肿内密度较均匀一致。④囊肿质地相对柔软,可因相邻较硬的器官组织的挤压而变形,在其交界面呈扁平状,此点与洪应中[3]提出的囊肿与大支气管相互压迫症,为大支气管旁的纵隔支气管囊肿的特征性征象相似。

(2)肺内型支气管囊肿易并发感染而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咯血。本组肺内型多以肺部感染就诊,如咳嗽和咯血者分别占67%和33%,与georges等[6]报道相似。该型影像学上表现有如下特征:肺内病变复杂多样,尤以肿块样表现为特殊(3/5);病变合并慢性炎症多见,多表现为囊壁和邻近胸膜增厚,肺内病灶远侧常有条索状或长毛刺影;囊壁可有钙化,一般为小点状钙化。“块中囊”为肿块型支气管囊肿的特征性表现,这是因为囊肿周围肺组织长期慢性炎症,导致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形成较厚的囊壁,抗炎治疗效果不佳所致。尽管部分病例软组织阴影呈分叶状,周围有棘状突起及长毛刺与肺癌相似,但该病肿块中间的囊性病变体积仍占大部分,并与软组织分界清楚;而肺癌液化时其内的囊性病变体积仅占小部分,且囊性部分与软组织之间分界不清楚、边界不规则,此为肺内型球灶型支气管囊肿与肺癌的鉴别要点。单发气囊肿和气液囊肿患者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肺囊肿相鉴别,该病囊肿的囊壁薄,周围肺组织正常,而其他空洞型病变如肺结核、肺脓肿、肺癌等的囊壁通常较厚,周围肺组织可见相应病变,易于鉴别。多发性囊肿患者多有咯大量脓痰史。大量黏液排出后留下厚壁或薄壁的空腔,与囊性支气管扩张症不易鉴别。(3)异位型支气管囊肿少见,本组1例位于胸壁,在体表发现囊性感、不活动包块为其特点,术后诊断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

2.病因和病理表现 支气管囊肿是在妊娠6周时由前肠腹侧的异常胚芽或支气管憩室引起,因而属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一部分[7]。囊壁一般菲薄,包括支气管的各种成分,内衬以纤毛柱状上皮。囊腔内含黏液,如合并感染,可与支气管相通,则囊内可同时含有气体,形成液气囊肿或含气囊肿。严格的病理学诊断标准为:壁内含腺体、软骨和平滑肌,内衬呼吸上皮[2]。壁内不含软骨的囊性病变应除外此诊断,因其可与其他囊性疾病混淆,包括其他先天性和获得性囊肿。

3.鉴别诊断 肺部的囊性病变涉及面广,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许多疾病的x线表现与先天性囊肿相似,需注意鉴别[7]。①肺脓肿:如囊肿合并感染表现为囊壁增厚,边缘模糊,有液平面等与肺脓肿相似。但抗炎治疗后肺脓肿阴影逐渐减少及吸收,而支气管囊肿在感染吸收后囊壁不会消失。②局限性肺大泡:含气囊肿应与肺大泡区别,肺大泡多发生在肺尖、肺底及肺外带胸膜下,其壁菲薄如纸,部分壁可能显示不出,一般无液平面。③含液囊肿与良性球形病变的鉴别:在平片及体层片上,结核球可有钙化或周围“卫星灶”;错构瘤可有爆米花样钙化。当缺乏上述特征时,鉴别诊断困难。ct扫描显示支气管囊肿有水样密度的ct值为可靠证据。④炎症后空洞:肺内炎症、结核及真菌感染最终均可形成肺内的薄壁空洞,以致和肺囊肿在形态上甚至病理上均难以鉴别,如出现囊壁较厚且不规则或有结节存在,并伴有周围病灶,结合病史以及一系列胸部平片和ct图片随访,则有助于诊断。⑤肺隔离症:可呈与支气管囊肿类似的囊状表现,但其相对恒定的发病部位和异常的主动脉血供可作为特征性的鉴别依据。⑥先天性囊腺瘤样畸形:为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发育畸形所致。病灶较大且有明显的占位征象,呈多发的囊状或囊实性改变。但也可有单发的薄壁囊肿,且无血供的异常,此种表现和支气管囊肿难以鉴别。⑦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为支气管的发育异常而致活瓣性阻塞引起,也有人认为由肺泡的异常增多引起。患者可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少数无症状,甚至儿童期后因感染而出现症状。病变区呈过度透亮的低密度区,和正常肺组织边界不清。病灶内稀疏分布的肺纹理有助于和囊肿区别。

4.治疗 手术切除病灶是该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不应受年龄限制。

【参考文献】

1. 夏黎明.胸部少见先天性疾病.见:周燕发,主编.胸部x线、ct、mri诊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60-473.

2. mcadams hp,kirejczyk wm,rosado-de-christenson ml,et al.bronchogenic cyst:imaging feature with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radiology,2000,217:441-446.

3. 洪应中.纵隔支气管囊肿的x线表现与特征.中华放射学杂志,1990,24:138-140.

4. 张永.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10:619-622.

管理学的分支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普遍加大了科研间接费用的比重,并进一步强调了间接成本补偿的作用,高校作为科研项目的承担单位,此项政策对其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文章从财务管理的视角,对高校科研间接费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制定科学可行的财务管理办法、引入作业成本法对间接成本进行合理分摊以及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等几点建议,旨在推动科研间接费用财务管理的实践操作性,以促进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科研 间接费用 财务管理 作业成本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对科研的投入日益增加,高校作为科技研究的中坚力量和重要载体,其科研项目的申报数量和经费总额也在逐年攀升,在新形势下引发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也不断凸显出来。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诸多问题中,科研间接费用的管理是目前新环境和新政策下的一个热点议题,也是各大高校当前正在探讨和实践的工作重点。

2011年财政部和科技部在共同颁布的《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中提出,“建立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将课题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2015年4月,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修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也规定,“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建立项目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增加绩效支出;项目依托单位应当制定间接费用管理办法,合规合理使用间接费用。此外,福建省科技厅与财政厅也在2015年的《福建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了科技项目经费列支范围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与国家的相P政策和管理办法保持一致。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对科研间接费用定义和使用范围的诠释不难发现,科研活动中发生的与项目非直接相关的这部分费用,即间接费用,由过去在项目承担单位占用的成本费用转为列入科研项目的列支范围,其对于科研承担单位的成本补偿作用已得到高度重视,因此作为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的高校如何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成为实际操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间接成本补偿如何进一步得到科学合理地分摊提供理论研究的实践经验。

二、高校科研间接费用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科技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政策中都明确提出间接费用这一概念,并对其支出范围和比例做出基本界定和划分。这一变革一方面实现了科研全成本核算制度化,初步建立了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成本补偿机制;另一方面在间接费用中规定了绩效支出及其他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研究费用的支出,使得科研人员的智力成本及一些间接相关的研究费用得以合理合法的体现,对科研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对于作为大量科研任务承担单位的高校而言,间接费用的提出既有资金使用上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一)间接费用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机遇。

1.建立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缓解高校教育经费被挤占的现状。高校作为科研项目的承担单位,为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房屋及其配套设施、与教学共享的设备以及其他必要的综合管理,这些资源的使用势必挤占了高校现有的教育经费,一方面导致高校办学资源紧张的状况,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必要的成本没有在科研项目中合理体现,使得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无法得到科学的衡量。因此,间接费用被单独列示就是解决以上问题的突破口,将高校用于科研项目的公共资源所消耗的费用分摊到项目中,即发挥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的作用,才能缓解高校办学成本不足的现状,保证教学、科研的持续、有效开展。

2.单列“绩效支出”,使科研人员的报酬在会计账务上合理合法的开支。在此次科研管理办法改革之前,纵向科研经费关于人员费的开支只有“劳务费”及“专家咨询费”,而科研人员的脑力劳动的补偿均未得到体现,尤其是社科类项目对于设备材料等硬件的费用需求较少,科研人员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脑力劳动和智力投入来完成项目的研究。改革后增加的“绩效支出”充分考虑了这部分必要费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虚报票据以套取劳务费开支的现象,对科研人员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而进一步助推项目进展。

(二)间接费用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挑战。

1.间接费用使用范围的不明确加大了财务核算和管理的难度。按照近期制定的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间接费用可由依托单位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统筹安排使用,间接费用的预算只有总额控制的上限及其中绩效支出的上限比例,高校在拥有间接费用使用支配权的同时,也加大了科学合理使用的难度。在会计核算方面,高校原有的按教育事业支出科目体系同步设置的科研事业支出将无法满足新的预算科目,尤其是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高校,对间接费用的校内统筹及二次分配会造成项目支出与国库指标无法同步,不利于国库科研项目的账务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间接费用除了管理费、资源占用费及绩效支出之外的剩余经费,可用来开支其他在直接费用中不能开支的相关费用,这部分费用的支配权归属问题容易引起学校、学院及课题组之间的矛盾,其开支范围在财务报销上由于不好界定且容易与直接费用中的其他支出相混淆,因此在财务管理上也是一个挑战。

2.资源占用费的成本核算和费用分摊考验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高校作为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实施提供房屋、仪器设备及水、电、气、暖等资源,长期以来这部分资源占用费仅在管理费中少量体现,并没有在科研项目中进行单独的成本核算。因此,科研间接费用关于项目承担单位的成本补偿机制无形中对高校财务部门和后勤部门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然而,由于高校科研人员往往是教学科研“双肩挑”,其科研项目占用的资源无法简单地加以准确计量。在缺乏拨款单位关于间接费用成本分摊的指导理论下,高校财务部门对此项成本核算和分摊更变得无章可循、无据可依,根据不同学科制定相适应的间接成本分摊率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难题。

三、加强高校科研间接费用财务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面对在科研间接费用改革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财务管理应顺应国家政策及相关管理办法的改革方向,深入领悟政策法规的精髓,积极把握间接费用改革对于高校管理成本补偿带来的机遇,同时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财务状况,制定并适时完善关于纵向科研间接费用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从而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间接费用财务管理办法。高校财务部门应协同科技部门,根据本校的整体规模、经费状况以及科研项目立项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可行性及可操作性较强的关于纵向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的具体分配方案及如何使用的管理办法。根据科研间接费用的定义及内涵,间接费用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管理费、绩效支出及科研条件支撑费或科研发展业务费。在保证g接费用总额固定的前提下,除了绩效支出有固定比例限制外,管理费及科研条件支撑费的分配比例可由高校自行规定。在财务账务处理上,根据现有的各类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管理费仍可采用计提的方式,按照科研经费到款比例分次提取;高校可视自身管理模式,将管理费分为学校代管和项目依托的学院代管。科研条件支撑费,顾名思义,一方面包括高校为科研项目实施提供的房屋、仪器设备及水、电、气、暖等各类资源使用费以及基础配套设施和科研平台的支撑费用,另一方面也包括项目组在直接费用中不能列支的其他相关费用。由此将间接费用的内容具体细化,有利于其财务报账上的规范化以及进一步的财务管理。

(二)健全高校科研成本核算体系,科学合理地分摊科研间接成本。从科研间接费用的内涵以及国家出台的关于科研经费中间接费用的管理办法中不难发现,高校对科研占用的公共资源所耗费的成本应建立和健全核算体系,才能根据高校自身的办学特点、教学科研规模以及所承担的科研活动类型等,将科研间接成本科学合理地分摊至各个科研项目中,从而真正发挥科研间接费用对高校科研成本的补偿作用。在对间接成本进行核算时,应遵循“谁受益谁负担,受益多少负担多少”的原则,可引入作业成本法,按照“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原理,将间接成本按一定的比例分摊到不同类型的科研活动中。

1.间接成本所涵盖的作业中心及其主要作业的确定。高校的作业中心基本可以分为行政管理、资源信息辅助中心及设施支持,其主要作业分别为学校事务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图书期刊管理、档案管理、网络管理,房屋设施占用及折旧、设备运行及维护等。高校科研活动占用的间接成本几乎涵盖了以上所列的各项作业。

2.将计入间接成本核算范畴的资源归集至各作业中心。资源的耗费可以从财务账务的支出中入手。在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中,高校的资源费用大致分为:人员支出、商品与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以及固定资产购建和修理支出。将这几大类支出按其用途分类,扣除不计入间接成本核算范畴的支出后,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科研业务辅助支出,如图书馆、网络中心、测试中心等对于科研业务的辅助费用;第二,行政管理支出,如人事、科技、财务、审计等部门对科研管理的支出;第三,后勤支出,如后勤部门对科研活动耗费的水电费、房屋占用费的后勤保障支出。然后,根据资源动因,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各作业中。

3.将作业中心成本分配至科研活动。首先,根据高校经费支出的不同性质建立成本池,包括科研人员的科研津贴及绩效等人员支出、科研管理行政支出、后勤保障费用、科研用房和科研设备的折旧及运行维护费等。其次,确定不同的作业成本动因,包括科研人员投入科研的工作量、科研用房面积、科研耗费水电费等。最后,按照不同的成本动因将各个成本池分配至科研活动,加总即得到科研间接成本总额。

(三)间接费用会计科目的设置及相关财务管理办法的实施。

1.根据间接费用的具体内容设置相应的会计核算科目。目前高校普遍执行的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将高校经费支出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及“离退休支出”,同时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再将经济分类科目细化为“工资福利支出(人员支出)”“商品与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及“其他资本性支出(固定资产构建和大修等)”。在科研间接费用未独立核算之前,科研经费的直接费用在“科研事业支出”对应的经济分类科目中已得到体现,因此,为了科学合理地反映间接费用的核算,需单独设置间接费用的明细科目。

(1)在“科研事业支出――商品与服务支出”的“其他支出”下设“管理费”科目。

(2)在“科研事业支出――工资福利支出(人员支出)”下设“科研绩效支出”科目,且与其他绩效支出科目明确区分开来,不纳入高校绩效工资的总量统计。

(3)在“科研事业支出――商品与服务支出”的“其他支出”下设“其他间接费用”科目,再根据高校的自身特色和具体要求,可细分为“科研资源占用费”和“科研发展业务费”等几个下级科目。

本着“分类核定、比例控制、统筹安排、考核分配、规范使用”的原则,间接费用按上述方式设置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既能方便对间接费用进行数据统计和预算额度的控制,同时也有助于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上避免间接费用与直接费用的混淆。

2.间接费用支出的相关财务管理措施。在设置好间接费用的会计科目后,各类明细支出的具体财务管理实施细则仍然是一项重要内容。

(1)管理费在科研间接费用下达到账时,按照间接费用的到账比例提取相应的金额,由于目前间接费用除了绩效支出有规定的额度比例,其余的其他费用均由高校统筹安排使用,因此管理费的具体提取额度也由高校自行制定。一般由学校提取管理费后,根据学院(或科研机构)和项目组的科研组织与规划、科研管理工作、科研信息系统建设、科研项目申报与获资助情况、科研成效和诚信记录等情况,将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划拨至学院或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费账户,作为学院(或科研机构)和项目组科研管理费用和科研运行费用的补助支出。

(2)绩效支出按照各类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中规定,一般在间接费用总额中占25%的比例,高校根据科研项目的实施绩效、结题验收情况和项目组诚信情况等因素对一部分科研绩效进行统筹分配,其余的科研绩效由项目组制定相关的考核办法和分配标准,并经科技、人事、财务、审计等管理部门审核备案后予以分期发放。具体领取程序由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组成员或聘用人员的实际贡献,填报绩效领款表,提交至财务部门核发并将款项分别打至各人的银行账户。

(3)在管理费、绩效支出两部分费用之外,其他间接费用中的科研资源占用费则根据科研项目实际占用学校的各项资源,如占用的房屋场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耗费的水、电、气、暖等具体费用,按照成本分摊的科学分摊方式,定期收取,用于补偿学校对科研的成本投入;科研发展业务费则根据项目组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科研间接相关的费用作槭导手С觯在财务管理部门根据相关财务制度和审批手续进行审核后予以列支。

四、结语

在进一步完善科研间接费用管理政策和补偿机制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当务之急就是要顺应间接费用发展的趋势,逐步建立和健全间接成本的核算体系,形成由学校科技部门牵头制订间接费用的核定标准、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人事、基建、资产、后勤部门按实测算及审核,财务部门设置收费项目并具体实施,审计部门实施监控的一个全过程、精细化的管理模式。S

参考文献:

[1]刘丹,沈晶晶,王思远.高校践行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新政研究[J].教育观察,2015,(23).

[2]王爽,孙凌峰.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3]姚葆青.高校科研间接费用管理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8).

[4]邰双I.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的创新方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03).

[5]蔡雪芍.高校科研经费间接费用管理实践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4,(10).

[6]张明喜.我国科研间接费用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3).

[7]陈平平.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1,(23).

[8]欧阳花.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分摊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

管理学的分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江苏省属高校;新会计制度;支出管理

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校的办学规模逐渐扩大,高校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多样化。高校需要的经费支出越来越多,加强高校经费支出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作用及地位越来越重大。支出管理是高校日常会计核算工作最常见的一项工作,其主要特点是平时业务量繁多,种类多样化,核算难度大。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支出管理有新的要求。要求高校支出划分得更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高校必须学会控制教育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怎样提高高校经费使用效率,提高高校经费支出的管理水平越来越重要。支出是高校进行教育活动、科研活动及其他行为发生的资金的使用过程。按新会计制度支出用途分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其他支出。支出管理是高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重点难点,直接决定了高校有限资源能否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本文拟以江苏省A省属大学在新会计制度下的支出为例,就江苏省属高校支出管理的有关问题做一些探讨,以为江苏高校改善和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参考。

一、江苏省属A高校总体支出概况

2015年江苏省属A高校在新制度下总支出合计为13.7亿元。1.2015年,江苏省属高校A教育事业支出约93202.37万元,占全校支出的67.8%。教育事业支出是A高校资金消耗的主要渠道,它是指高校为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和教辅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教学活动支出指学校各院、系、所等教学机构以及校团委、学生事务部、教学事务部等为培养学生发生的支出。教学辅助活动支出是指学校信息中心、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和档案馆等辅助部门发生的支出。教育事业支出932023658.16元,教育事业支出占学校支出的2/3。教育事业支出涵盖了A高校的绝大部分正常经费支出,是A校总支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了A高校正常的运转。(1)A高校教育事业支出中约57.36%用于人员工资福利和补助的开支。其中在职教职工的每月工资合计支出有2亿9千多万元。该工资福利支出全部为在职人员薪酬支出,按照年末2600在职人员计算,人均超11.44万元。其中,绩效工资人均可达7.82万元。(2)每年有1亿200多万用于学生的奖助基金。有4200多万用于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教职工医疗费支出有2500多万元。(3)有约1亿5800多万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这些商品和服务维持A高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4)A高校正在建设新的实验楼、重点实验室、人才公寓楼等,基建支出也较多有1亿3600多万元,占总支出的14.68%。(5)A高校最近有3个财政支持的重大项目,优势学科,中地共建,协同创新。有了这三个项目经费的支持,购买了较多的重大专用设备,A高校的其他资本支出也较高有1亿100多万元,占教育事业支出的10.92%。教育事业支出金额巨大,教育事业支出的控制关系到A高校的长远发展,教育事业支出的管理是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A高校的财务人员应加强对教育事业支出的核算与管理,提高学校教育事业支出的资金使用效率。2.2015年,江苏省属A高校科研事业支出18701.45万元,占学校总支出的13.6%。科研事业支出是指高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包括高校在学院外单独设立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等各类科研机构发生的支出,以及高校为完成各项科研任务发生的支出。(1)商品和服务支出合计为15738.41万元,占科研事业支出的84.16%。其中,差旅费、招待费、材料费、劳务费、测试化验费和管理费为主要支出内容。(2)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合计为1155.29万元,占科研事业支出的6.18%,主要为研究生导师从课题中为学生发放的科研助研费等。(3)其他资本性支出合计为1807.75万元,占科研事业支出的9.67%,主要为科研专用设备购置。其他资本性支出占比比较低,一方面说明学校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已产生成效,另一方面说明科研对学校基础设施投入方面需进一步加强。3.行政管理支出570多万元,占学校总支出0.42%全部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了。行政管理支出明细如下:行政管理支出是指学校校级行政管理部门(不含教学、学生、科研管理相关部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以及学校统一负担的工会经费、诉讼费、中介费、房产税等。A高校行政支出主要由行政接待费只有74万多元,公车费用113万多元,工会经费106万多元,印刷费52万多元以及其他支出112万多元,和其他少量开支。这说明A高校行政管理使用的资金较少,使用效率较高,即维持了A高校行政的高效运转,又节约了资本。4.后勤保障支出117980988.99元,占学校总支出8.58%,其支出明细如下:后勤保障支出是指学校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活动提供后勤保障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包括学校后勤部门为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发生的各类支出,以及学校统一承担的水电支出、物业管理支出、公共维修改造及绿化养护支出等。按照学校现行核算范围,后勤保障支出仅含后勤外聘人员工资福利支出。A高校后勤保障支出117980988.99元;其后勤保障支出主要由水电费35494738.47元和房屋及设施维修费47049632.69、设备维修费4408086.75、临工工资16552957.13元。水电费与房屋及设施维修费比重非常大,如能合理地降低可以节省很大资金。5.离退休支出121426236.75元,占A高校总支出的8.83%。离退休支出是指学校负担的离退休人员工资、津补贴等基本支出。离退休管理处等管理部门发生的管理支出不含在离退休支出内。离退处支出的财政拨付的款项,金额支出是固定的。6.其他支出10386931.26元,占A高校总支出的0.76%。其全部为学校支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C银行贷款利息为2930200元,D贷款利息为7456731元。

二、支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等教育已从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转为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发展,A学校已从被动的“要我发展”转入主动的“我要发展”。学校面临着严重的生活设施、教学设施、科研设施、教师队伍、管理队伍以及服务水平等软硬件的提档升级投入压力。1.内控制度不健全,经费监督机制不完善。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多、范围广,管理难度加大。加上学校内部配套的控制制度更新相对缓慢,采取的管理模式仍是过去传统的模式,支出事先支付现金,取得凭证随后报销,造成财务单据审核控制的滞后性和庞杂性。项目经费支出名目繁多涉及到操作执行上的标准范围、规范程序不明确、不细化的现象。存在把关不严、流于形式,忽视经费支出的使用效果。项目责任制和绩效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及落实不到位,缺乏对经费支出的实时监控。2.预算编制不科学,经费开支不及时。预算的编制往往只按人头,没有考虑到工科和文科经费的差异。预算下达较晚,存在上半年不敢用钱下半年底突击用钱的情况。3.A校后勤保障支持中的水电费支出占较大比重,对水电费没有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造成水电浪费严重,水电费金额支出巨大,一直在后勤保障支出中占较大比重。4.重大项目管理不科学,重大项目预算的编制缺少财务人员的参加,财务人员只在最后结题时参加,这样支出已成既定的事实,存在资金被收走的情况。5.国有资产管理混乱,学校存在固定资产重复购买和购买后不使用的情况。有些大型设备在不同的学院被重复的购买,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低下。6.项目支出缺少远见化的管理,有些支出只符合目前的事实情况,过几年后发现就落后了,需要重新建设,造成了资金巨大的浪费。

三、加强支出管理的对策建议

1.按照下图高校支出业务流程图处理会计业务,保证业务处理的规范、科学、准确。2.强化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制度成果的规范化、科学化、实用化。经费科学合理化分类,科学化管理。根据每一项分类的性质确定支出管理的口径。全部经费支出都要根据预算来,没有预算不得支付任何款项。3.探索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新途径,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对支出的绩效管理。对资金使用节约,并且使用效率高的个人与部门进行奖励。4.发挥信息化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根据每个学校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特点要求开发适合自己学校财务管理需要的财务软件,根据预算模块确定对支出的管理。5.优化预算编制方法,提升预算管理各阶段的衔接,严格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提升预算管理有效性。预算是学校各项经费配置的“龙头”,承担着学校经费配置计划与控制职能,预算管理有效性直接决定了高校有限经费能否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在预算编制方法上,应该充分考虑各部门实际变化情况,采用零基预算法。充分与学校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交流沟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让预算更加贴合实际情况。6.各项支出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各项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符合标准。支出的付款方式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学校的财务要求,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招标、公务卡等支付方式确保资金使用规范。

参考文献:

[1]吴建华.新高等学校会计实务[J].2014

[2]乌婷.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管理的优化性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5(1)

[3]高凤丽.新预算法视角下的高校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7)

管理学的分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成本管理; 核对机制

一、引言

2012年4月1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正式施行,为了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适应,财政部和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并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应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一方面,高等学校在支出管理基础上,将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费用,将效益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形式分期计入费用;另一方面,高等学校应当加强成本核算,按照相关核算对象和核算方法,对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根据实际需要,逐步细化成本核算。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要求,做好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对高校加强资产管理,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使用状况,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根据检索到的文献发现,现阶段有关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如郑伦卉(2010)认为高校普遍存在着浪费严重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高校缺乏成本意识和不注重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高校要杜绝浪费现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必须正确认识高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李谊,陈前江(2012)通过分析高校成本管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营造高校成本管理环境、健全高校成本管理制度、强化高校成本管理技术、提高高校成本管理人员素质等建议,以提升高校成本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增强竞争力,推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有关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研究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研究范畴,但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视角下进行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研究的较少,一些针对《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研究虽然已经展开,但只是独立进行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理论研究滞后于实际发展。本文基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视角,对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的内涵、归集途径、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核对机制等方面开展实务性的研究。

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视角下的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问题分析

(一)有关高校成本、费用与支出三者的概念混淆不清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实施前,由于高校会计核算原则是收付实现制,而成本费用核算的依据是权责发生制,高校一般没有成本费用核算的概念。另外进行高校成本费用的核算与计量需要正确确定会计分期、成本对象、成本计算等一系列复杂的实务问题,在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原则的情况下,高校无需核算成本费用,只需根据《高校会计制度》要求相应的支出按性质归类,无需按支出的功能分类,导致长期以来高校成本、费用与支出三者概念混淆不清。

(二)有关高校成本费用分类及归集方式结论不一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实施前,原《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并无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有关问题的论述,因此有关高校成本费用分类及归集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研究成果较多但结论不一。如张春玲、梁建锋(2005)认为高校的教育成本按经济内容、经济用途和按费用计入学生培养成本的方式进行分类;而直接成本按学生专业成本项目进行分配,间接成本按照遵循因果和受益原则进行分配。许江波(2009)认为以院(系)代替学科进行成本的分类,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合理确定分配基础并据以进行学科间的成本归集。朱新维(2011)认为高校成本费用分为教学成本、学生生活成本和学生的机会成本,而高校成本费用的归集方式是以作业成本法,具体通过分析不同资源、作业、成本动因等来分配和归集费用以计算其成本。

(三)有关高校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不明确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实施前,根据《高校会计制度》的要求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归集一般全部通过“教育事业支出”科目进行,高校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概念并无划分或划分并无明确,更无高校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如何根据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建立高校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对于做好内部成本费用的管理至为关键。

三、《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视角下的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对策

(一)厘清高校成本、费用与支出三者概念的划分

由《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费用是高等学校为完成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而发生的当期资产耗费和损失”和“高等学校应当在支出管理基础上,将效益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费用;将效益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相关的支出,按照有关规定,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形式分期计入费用”等规定可知:高校成本是高校费用的对象化,而高校费用是高校支出的当期化。高校支出有可能是当期的高校成本与高校费用,但当期的高校支出也有可能不是当期的高校成本与高校费用(见表1),如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需要按规定计提折旧而高校的资本性支出也需按一定的会计年度进行摊销等。厘清高校成本、费用与支出三者的区别与联系,对于高校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做好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的核算与归集、建立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的分类及归集方式

由《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费用按照其用途归集,主要包括:教育费用、科研费用、管理费用、离退休费用和其他费用”及“高等学校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不能直接归集的,应当按照一定原则和标准合理分摊”规定可知,《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已明确了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的分类方法及归集方式。具体来说高校成本费用分类为高校教育类成本费用、科研类成本费用及其他类成本费用,而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的归集应通过直接归集与分摊归集方式进行。不能直接归集的即待分配类成本费用的分摊与归集应按以一定原则和标准进行分摊,具体细则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类、科研类及其他类成本的归集方式如表2所示。

(三)建立高校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

1.明确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对应关系

必须明确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对应关系,即应明确教育类、科研类及其他类成本费用与各自相关支出的对应关系。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第四章《收入管理》的规定,教育类成本费用应包括的相关支出有“事业支出”的教育基本支出和教育项目支出;科研类成本费用应包括的相关支出有“事业支出”的科研基本支出和科研项目支出;其他类成本费用包括的相关支出有“事业支出”中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支出和“经营支出”及“其他支出”中有关管理费用及其他费用的支出。

2.设置表外科目进行分类明细核对

应建立分类明细的核对机制,设立“教育成本”“科研成本”和“其他成本”三个表外科目,分别按高校成本费用归集方式设置二级或三级分录进行表外科目核算。具体的核对方式可分为人工核对和数据库核对两种。在建立成本与相关支出核对机制的开始阶段,为保证核对机制的正确性与方便理解,应采取人工核对的方式。以教育支出为例,其人工核对的方式主要是先根据原有相关会计科目如“教育事业支出”的有关明细账进行手工直接取数,计算出当期有关的教育支出合计,编制当期的教育支出汇总表。而有关购置固定资产相关的支出可按《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有关折旧的规定,先计算出当期的折旧额,再分类计入教育成本这个表外科目中,编制当期教育成本费用汇总表。将当期的教育事业支出汇总表与当期的教育成本汇总表进行人工核对,确保人工核对的正确性。在采取人工取数核对到一定阶段后,为保证核对机制的便利性与可持续性,应采取数据库核对为主、人工核对为辅的核对方式。数据库核对方式主要是:在人工核对的基础上,运用编程等计算机手段进行数据库取数,为了验证数据库取数的正确性,可采取人工取数的辅助核对方式,确保核对机制的便利性与可持续性(见表3)。

3.建立定期报告的反馈制度

必须建立定期报告的反馈制度。建立高校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应编制定期报告。定期报告可按月、按季、按半年或按年编报。定期报告的内容应包括编报期间、编报的类别与编报说明等。通过编制教育类、科研类及其他类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定期报告,分析当期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核对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定期报告中发现当期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核对出现差异的,可在定期报告中以附注形式加以说明,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内部成本管理奠定制度基础,建立定期报告的反馈制度,能迅速解决高校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核对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为做好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全面实施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是当今高校财务管理新的热点与难点。笔者相信,通过结合各高校自身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高校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机制,全面提升高校内部成本管理的能力,能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创新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模式,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红.高校教育成本管理问题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10(8).

[2] 王秋,王立杰.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有关问题的探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3] 龚丽春.论高等教育成本管理的必要性[J]. 经济师,2006(2).

[4] 李久学,刘振坤,刘慧,等.高校成本管理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11).

管理学的分支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二级预算管理;财务

一、引言

高职院校预算管理与经费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二级预算管理对高校日常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资金保障作用。高校实行学院二级预算管理是指学院的财务收支在建立健全财经规章制度,明确学校统一领导和校内权责关系的基础上,将一部分经费通过一定的分配方式下拨给二级管理单位,二级管理单位根据其所承担的事业任务对下拨的经费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调动学院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关于高校资金的收入与支出

高校预算工作是根据学校开展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以及日常管理的目标编制下一年度学校的收支财务计划,分配学校的财务资源,以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总体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大类。(1)收入预算。按照资金来源,可以分为财政拨款收入、自筹资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财政拨款收入可以分为科研经费拨款收入、教育事业经费拨款收入、其他经费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自筹收入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分为事业收入、其他自筹收入等,其中,事业收入包括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的编制依据是学生人数和收费标准测算,科研事业收入的编制依据是根据往年收入的测算数;其他收入包括银行贷款债务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二级单位的收入一方面纳入学校的总预算收入之中,另一方面这些收入可能是科研、办班等各类在年初时无法得到准确数据的收入,对这些收入可以根据历年执行数进行预算。将除去财政资金外的各类收入由二级单位分别预算是提高校级预算准确率的主要途径。(2)支出预算。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基本支出和专项经费支出等。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日常运行经费支出、经常性业务费支出。人员经费、日常运行经费是学校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各个教学单位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支出;经常性业务费及专项经费是学校为提高办学、科研水平,实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支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在学校的预算管理中同等重要,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关系。收入预算决定了支出预算的规模及执行,是支出预算执行的重要保证。二级预算管理实施中为了提高二级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通常针对自筹收入制定了一系列的创收分成政策。根据收入类型不同,在上缴学校管理费和成本支出等费用后,二级单位可以将自筹收入留用,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支配资金。这种模式下面,支出预算的资金由收入预算的实现资金而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收定支。

三、高校资金的支配管理

从学院对资金的支配管理权限上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校控限定用途资金、校控非限定用途资金、非校控资金。(1)校控限定用途资金,是由学院划拨给二级单位在限定用途上使用,主要用以保障二级单位的基本运行,如按照学院学生数量、教职工数量划拨的人员经费等基本支出。(2)校控非限定用途资金,是由学院划拨给二级单位,或者二级单位通过合法自筹手段获取,由二级单位根据财务管理要求可自由支配额的资金,主要用于促进二级单位的优势发展,如各类办班创收后分配到二级单位的可支配资金。校控非限定用途资金根据不同学校的管理模式可支配的形式也不尽相同。(3)非校控资金,是由二级单位根据自身优势所取得的科研项目经费等资金,根据国家政策法规支配使用,学校对资金的使用安全进行监管。

四、实行二级预算的途径及目的

二级预算管理既要体现学校的整体资金管理统筹安排,又要体现二级单位的自主管理。通常由二级单位填报预算明细和测算依据,学校财务部门或职能部门汇总形成预算草案上会讨论。讨论审核通过后的预算下达到各个二级单位并在核算过程中予以执行。二级预算管理中根据预算申报的管理流程,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是自上而下式的预算申报;二是自下而上式的预算申报。自上而下是指先由预算审核部门或职能管理部门,根据学院经费的管理办法,对部分校控限定用途资金进行分类,并按照部门进行经费金额的限定,再由各个二级单位在限定的用途和金额范围内进行明细申报,形成全校的预算草案。自下而上是指预算草案的申报由二级单位发起,草案提交给预算审核部门或职能管理部门,经过讨论和审核,权衡各部门用款计划,形成全校预算草案。以上两种申报模式,都可以纳入预算编制流程二上二下中。一上环节,各二级单位填报支出需求、自筹收入,收支配比。一下环节,学校财务部门或职能管理部门,汇总一上申报数据,征求各主管院领导意见及根据学院财力,安排各二级单位的预算控制数,其中包括了非校控支出等各类资金来源,并下发各二级单位。二上环节,各二级单位根据一下预算控制数编制其明细预算。二下环节,学校财务部门提交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审定二上申报数据,确定最后预算批复数,经校党委会审议批准下发至各二级单位,二级单位并以此作为预算下拨依据。二下完成后,学校根据最终批复结果下达预算到各个二级单位。二级单位根据下达的预算根据自身管理需要,进行预算的再次分配以适合自身管理需要。二级单位的预算编制可以继承学校预算的口径,在原有的预算框架范围内对本级财务进行核算,也可以在学校预算口径范围内,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将预算进行更进一步的明细划分,实现自身财务的精细化核算管理。

参考文献

1.项靖.加强高校二级财务预算管理的研究.时代金融,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