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信息管理

产品信息管理

产品信息管理

产品信息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信息产品由于其具有独有的经济特性,导致其定价方式与传统产品的定价方式有显著不同。本文通过对信息产品经济特性的分析,介绍了信息产品的捆绑定价、价格歧视定价和定制定价三种定价机制以及其运作机理,并对国内外相应文献进行了相应介绍,最后对现阶段信息产品定价策略的局限做了相应分析。

【关键词】信息产品定价策略

关于什么是信息产品,姚婉燕认为它是“网络经济中交易的可以被数字化,即编码成一段字节,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的信息”。黄璐,蒋瑛则认为:“一切提供信息或以信息的编码、传输、解码等增值服务为核心产品的整体产品都是信息产品,而不论信息选择什么载体作为其产品形式”。本文认为,有价值的信息都是信息产品,其价值与载体、信息形式等无关。只是在数字化的今天,信息数字化使之更加具有交易的可能。

一、信息产品的特点

与传统产品相比,信息产品有许多独有的特点。总结起来有以下特点:(1)高固定成本和极低的边际成本。在信息产品的研发阶段,需要投入高额的研究、开发、设计、推广费用。随着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需的的成本极低,边际成本几乎为零。(2)产品的时效性强,易于过时。“产品的有形损耗几乎没有,但无形损耗大”。信息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太多的消费者对其的拥有而丧失价值。(3)信息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消费上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可以让很多人同时使用同一信息产品,并且每个人的效用不会因为他人使用同一产品而被分割或削弱。(4)信息产品是经验产品,消费者必须尝试一种产品才能对它进行评价。正因为信息产品有以上特点,决定了它在定价上和普通产品不同。

二、信息产品的市场特点

在传统经济学研究中,市场交易是否能够成功进行,是由产品生产商的参与约束和消费者的参与约束共同决定的。即产品的价值域应当在生产产品的成本和消费者的使用价值之间。传统产品的定价,可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或者需求导向定价法。在信息产品市场中,生产商的生产能力没有限制,生产商能够以极低的成本生产无限的产品;同一件信息产品对不同消费者可能有不同的效用。这意味着生产商行为只受到消费者效用的约束:只要信息产品的价格小于或等于消费者的保留效用,交易就能够完成。

信息产品自身特点导致其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结构以垄断型和寡占型为主。从生产方面分析,信息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不会受到边际成本MC递增和平均成本AC递增的限制。IT产业的竞争表现为制定技术和行业标准为主的游戏规则的竞争,先进入者通常是技术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后来者只能被动跟随。从需求方面分析,知识和信息产品必须投入精力学习,由于“学习曲线”的累进效应,用户一旦掌握了某项技术,以后只要更新这项技术,而不会转向别的技术。这种“锁定效应”把消费者锁在该产品的使用上,它增加了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然而,由于信息产品市场技术进步快、产品生命周期短等特点,使得信息产品市场里的垄断地位的取得和失去将会变的越来越快,垄断者更替频繁。由于信息产品市场特殊的成本结构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信息产品市场呈现出垄断性与差别化的市场结构,而这种市场结构对于信息产品的定价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国内外信息产品定价策略研究现状

(一)捆绑定价

捆绑是“不同的产品被打包成一个价格出售”。由于捆绑产品的价格通常比分开的组件价格之和低,将两种产品捆绑销售实际上等于向一名顾客销售一种产品,同时以低于单独销售价格的增量价格向他出售另一种产品。捆绑策略利用了大数定理将消费者效用变化分布均匀化,从而导致了消费者需求曲线在效用均值处更加具有弹性。如果在不能使用差别定价,从而无法向评价高的用户收取更高的价格时,分散会导致部分顾客流失。捆绑销售会减少顾客支付意愿的分散,从而大幅增加厂商从顾客中获取的利润。

(二)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夏皮罗和瓦里安在研究信息产品定价时形象地将价格歧视的三种类型分为个人化定价、版本划分定价和群体定价。

1.个人化定价。由于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信息产品厂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因此厂商有机会针对消费者个人的具体需求进行定价,从而尽可能的抽取消费者剩余。

2.版本划分定价。厂商在设计产品时,以不同的版本向不同的市场部分提供自己的信息产品,并对不同的版本制定不同的价格。这种策略就是版本划分定价。在产品的版本设计时,版本要“突出不同的顾客群体的需求。强调顾客差异使你能够从你创造的价值中抽取最大的利润,每位顾客可以选择最适合其需求的版本”。这样,消费者将根据自身的效用自行选择合适的版本,从而能将整个市场细分为不同部分。

3.群体定价。根据夏皮罗和瓦里安的论述,有四种原因使信息产品厂商向群体而不是直接向终端用户出售:⑴价格敏感:如果不同群体的成员在价格敏感上具有系统性的不同,你可以有利可图地向他们提供不同的价格。主要的例子包括学生和老年市民优惠。⑵网络效应:如果某种产品对一个用户的价值取决于其所属群体有多少其他成员使用该产品,把一种产品定为标准就很有价值。⑶额定:如果一个组织选定一种产品作为标准,由于协调和重新培训的成本,它要进行转移就非常昂贵。⑷共享:在许多情况下,单个用户管理或组织其消费的所有信息产品是很不方使的,像图书馆和系统管理员这样的信息中介可以完成这种协调工作。

(三)定制定价

所谓定制定价,是指信息产品厂商根据消费者的特殊需要进行生产。在传统的捆绑决策中,需要生产商决策的不仅有捆绑产品的价格,还要包括捆绑的内容,而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就将生产商从捆绑内容的决策中释放出来而使其专注于定价决策。产品差异化能使厂商更加方便的抽取消费者剩余,从而能够削弱厂商之间的价格竞争程度,即产品差异化的消费者剩余抽取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市场的划分越来也精细,这样导致了厂商之间的竞争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此时实行产品差异化反而会加剧厂商之间的价格竞争程度,这即产品差异化的加强竞争效果。当消费者之间的差异性不是非常显著时,产品差异化的加强竞争效果将强于消费者剩余抽取效果,此时产品差异化将使厂商的利润受损。

产品信息管理范文第2篇

系统的开发必须满足企业实际应用的需求,鉴于目前国内拆解企业的处理对象中废旧电视机的比例占到80%以上,本文以电视机为例,对某企业的废弃电视机拆解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其生产过程如下:

1)入厂:整车在入厂处,通过地磅获得重量信息,人工记录整车重量、车辆牌号、入厂时间、来源信息等;

2)卸货:废弃电视机由工人分不同规格装入标准物料筐内,计数员统计数量,并将规格、数量、产品是否完好等信息记录填写在物料筐卡上;空车出厂,并再次过地磅,以得到整车产品重量信息;

3)入库:装满废品的物料筐,由叉车运入库房,在库房地磅处称重,获得整筐重量信息,并有记录员记录在物料筐卡上,物料筐摆放在库房内;

4)出库:装满废品的物料筐由叉车从库房转运至生产线,出库时间将记录在物料筐卡上;

5)上拆解线:废品上拆解线,由工人单独操作处理一台电视机,拆解产物分别放入对应的产物物料筐;

6)上屏锥分离线:拆解得到的显示器单独送入屏锥分离线,工人在设备辅助下完成显示器屏锥分离;

7)上破碎线:拆解得到塑料外壳送入塑料破碎线,进一步减容;

8)产品入库:装有生产产物的物料筐(吨袋)通过地磅,获得重量信息,记录员将重量、入库时间、产品类型等信息记录在物料筐卡上,产品放入相应的库存区域;

9)产品出库:生产产物装车出厂,交给下游生产厂家,记录员记录出厂时间、重量、价格等信息;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交给有资质的处理企业。

2系统功能模块构架

按企业现有的信息管理模式,整个生产过程由人工进行记录,再由人工进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建立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及报送信息指南》中规定的各类表格的填写,这就造成人工输入易于出错且不易复查,信息缺失和信息流不畅通,信息难追溯,废品缺少关键部件等压力不能有效地向供应商传递等问题。因此开发的信息系统必须能解决上述问题。本系统可按照有关要求采集各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入厂、入库、出库信息,实时记录各种拆解产物产出量、入库、出库的情况和数量,跟踪企业内部运转整个流程,按照环境保护部规定自动生成的报表,提高企业科学信息管理水平,图1展示了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

2.1基本档案管理

基本档案管理包括班组档案、操作员档案、产品类型、货物来源、拆解物所属废品、废品入库存放位置、拆解物存放位置、产品规格等多种基础数据设置。产品规格是根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补贴审核指南》进行编程,有利于主管部门对拆解企业的有效监管,也有利于企业补贴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产品类模块主要是有电视机、电冰箱、房间空调器、洗衣机、微型计算机、有色金属、塑料、玻璃、废弃零部件等各种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类型。这个模块是后台基础数据,拆解企业后台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产品类型等基础数据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2.2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的主要功能针对不同的操作者的权限进行设置,有利于管理的有条不紊的进行,也防止信息的外泄,同时杜绝人为的篡改,保障信息的准确有效。此外,进行密码修改管理、初始化产品类型设置。

2.3废品出入库管理

废品出入库管理包括前台数据采集系统和后台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整车入厂管理、装筐入库管理、不良品录入管理。

1)整车入厂管理应用厂区内建立有废品入库信息采集站,根据运输车辆反馈信息,提前输入货物来源、回收企业/出货单位或个人名称、金额、单价(自动生成)、发票号、运输车型/牌号、存放位置、关键部件检查情况,人工输入计数,系统通过连接入厂地磅自动采集车辆重量信息。

2)装筐入库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按照整筐概念进行数据采集。人工在信息采集站输入整筐废品的数量、规格,系统通过地磅自动获取产品重量信息,数据上传至系统数据库,并以此刻记录入库时间,系统将自动产生信息条码,工人将条码贴在物料筐预留处。该条码作为该废品物料筐身份码,具有唯一性,使用扫描枪扫描该条码,将可上传或下载该筐废品信息。

3)不良品录入管理不良品的发现和产生主要是在装筐和上线拆解的两个过程中。装筐时发现的不良品,集中装筐,将该筐废品类型、重量、规格上传系统,并结合废品来源信息等生产信息条码。如果是在拆解过程中产生,在该班组该拆解线交班时进行统计、归类入筐,同样将该筐废品类型、重量、规格上传系统,并结合废品来源信息等生产信息条码。该类信息管理,可避免不合格废品混入可获取补贴的合格废品中,同时企业也可对其来源进行追溯。废品出库与拆解上线视作同一过程,无需进行单独的数据采集,后台根据拆解上线采集的数据,自动更新库存情况。

2.4上线拆解管理

上线拆解管理主要对每日班组拆解的废品类型、数量等信息进行管理。厂房内有上线拆解信息拆解站,废品上线之前通过班组操作人员登陆系统并扫描条码,通过该条码获得拆解班组、拆解(出库)时间信息。

2.5拆解物出入库管理

拆解物出入库管理包括拆解物入库管理和拆解出库管理。

1)拆解物入库管理拆解产物有两类,关键部件和其他拆解产物,关键部件数量或重量信息是返算废品处理数量的重要数据,需要司磅人员分规格的进行录入相关的信息。入库处设有拆解物入库信息采集站,操作人员选择拆解产物种类、存放地点和班组来源等信息,而系统连接地磅采集重量信息,上传至数据库。

2)拆解物出库管理拆解产物出库处同样设有拆解物出库信息采集站,系统自动通过地磅自动采集重量信息,操作人员输入拆解产物的种类、存放地点、单价、金额、发票号、运输车辆、接受方等信息,系统将自动更新库存信息。

2.6设备用电管理

生产线关键设备安装可与PC机通信的电表,系统可对关键设备及生产线的用电量实时监控。

2.7报表管理

报表管理是有效控制拆解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信息的模块,主要包括废品入库出库日报表、拆解物入库出库日报表、废品关键拆解物日报表、废品拆解处理日报表、废品处理情况报表、废品拆解物报表、储存场地盘点情况报表等环境保护部规定的15项表格,以及关键拆解产物处理情况表、物料平衡分析。报表管理可以直接生产上报的各类表格,极大的减少了企业的填报工作量,并避免了数据错误。而管理人员可以实时调看报表,掌握生产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物料平衡分析是系统对拆解情况的两项自检功能:

①物料平衡自检:关键产物入库时,进行重量自检功能,与按整机产品中关键部件的理论质量比例计算的重量进行对比,超过25%自动提示,并显示差异值;

②关键部件处理情况的自检:对关键产物的出入库情况,系统每日进行自动计算,若计算值显示关键产物未在设定时间处理完成,系统将进行提示,并显示需要处理的数量。该功能的应用,将协助企业按照环境保护部要求及时处理关键产品,发现物料不平衡问题,追溯有问题环节,避免因疏漏造成损失。

3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信息管理系统体系结构采用B/S架构(Browser/Serve,浏览器/服务器)和C/S架构(Client/Serve,客户机/服务器)混合模式。B/S架构主要是实现基本资料的录入、报表分析及查看,该构架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快速部署、维护方便、易于扩展,有利于今后扩展分析型报表。C/S架构可以实现复杂硬件调用及终端数据采集。两者结合可以更加合理的实现信息系统的框架搭建,实现数据调用的最优处理。本系统整体构。厂区内按照生产流程布置信息采集点,在整车入厂出厂处布置电子地磅、电脑终端,整筐入库处布置电子地磅、条码扫描枪、条码打印机及电脑终端,在拆解上线处布置条码扫描枪、电脑终端,在拆解产物入库处布置电子地磅、电脑终端,在拆解产物出库处布置电子地电脑终端。考虑拆解企业现场环境及企业成本,系统采用价格低廉的条码标签,现场采用有线的方式接入企业局域网。如图3所示,展示了系统网络结构图。系统前台在生产地点进行信息采集与上传,如图4所示,展示了整筐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入库数据采集操作界面。系统后台进行系统的设置与数据管理,如图5所示,展示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入库基础记录表界面。

4结束语

产品信息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复杂产品研制项目;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引言

复杂产品项目的研制全生命周期中,研发制造周期需花费较长时间。产品电气结构复杂、零部件多触发的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流程繁杂,多专业融合交叉作业、多区域流转作业和多组织协同作业,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计划管理的难度。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今项目研发对快速产出管理的实际需求。为了使产品满足用户的进度需求,同时确保质量能得到有效保证,就必须要针对复杂产品研制项目的特点,进行信息化工作,做好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浅析。

2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架构

为实现对项目的计划分析控制和管理,基于专用网络进行了项目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该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应用数据库映射,结合企业计划模式完成设计,具有计划分级分解编制、偏差预警、分析统计、实时进度查阅等多种功能。系统构架分为五层,从第一层至第五层依次为表现层、应用服务层、基础服务层、统一访问控制层和数据存储层。表现层依托于浏览器,也可以功能界面弹出;应用服务层主要包含WBS结构网络云图、组织目标管理、日常/专项计划管理、系统进度管理等内容;基础服务层涵盖日志记录、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安全控制、生成器/处理器等内容;统一访问控制层,主要包含有容器及数据访问两部分;数据存储层主要是指大数据管理分析系统。

3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

产品启动研发流程时,为确保组织能及时按节点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并交付用户,同时产品质量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等标准的要求,就需要针对产品研制进度及日常工作开展协调安排管理。计划管理通过对各维度资源的统筹协调,来对各流程进行有效控制,是项目组织管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在开展产品研制业务时,需要结合各个部门实际情况,将计划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来监控管理,每一个层级有里程碑式的流程职责和节点要求。同时,在各流程特别是加工、装配、移交等关键流程中要有效的进行信息交互。通过这种分层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对计划管理工作难度的有效分解和掌控,更好牵引产品高效产出。各个层级共同构成和谐、完整的整体,主要特点具有逻辑层次性、动态关联性、目标统一性等。

3.1网络云图计划管理

零级网络计划是产品研制的完整计划,是一级计划的基础内容,有着产品研制生产的所有节点及产出要求,能够实现对产品研制进展情况的全面分析考核。

3.2年度/季度计划管理及月/周/日计划管理

年度/季度计划主要是指本年度/本季度内所要完成的任务指令,是以一级计划为基础的计划分解,有着目标编制、流程审核、项目浏览、进度审查等多项功能。月/周/日计划是以年度/季度计划为参考划小时间节点编制的计划,主要强调其时效性。

3.3专项计划管理

在进行复杂产品项目研制时,会涉及到某些急难险重的项目研制工作,通过专项计划管理,可以实现对多部门协同工作的有效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强调其重要性。

3.4系统进度管理

在加工、装配等关键流程中,多部门协同、产品周转等问题,使得信息交互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对各流程的实时把控,可以有效减少某些瓶颈环节的时间消耗,并通过预警系统进行对人员的督促。如产品在处于部分部件机加及部分装配环节交叉的时候,可以从系统进度管理模块中查询A部件的加工状态、预计完工时间,同时查阅B部件的装配进度及物料齐套情况,并能够在系统中通过数据分析,对A部件和B部件的共同上级C整件的齐套时间进行预估,从而对人力资源投入及其它资源分配提供配置参考。综上,计划编制及执行需要参考产品WBS来完成,如果未对WBS展开分解,则非常容易受到计划随意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计划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另外,还需要与不同的项目管理制度结合在一起,根据经验模板快速完成计划编制,提高编制效率和执行效率。同时,进度管理模块的大数据信息的实时上传、分析和整理,也是信息系统建设较为关键的一环。

4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

该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在某产品研制中,职能管理人员将用户需求映射后,通过系统提供的相关方列表将研制计划发放至相关参研部门,参研部门管理人员在确认研发计划后,根据部门情况对研发计划进行相应分解,转化为年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专项计划等,并独立完成阶段性调整反馈,并接受职能管理人员审查。同时,职能管理人员审查、汇总、调整并匹配用户节点需求。在正式下发计划之后,职能管理人员及部门会按计划进行相关监控,实现对复杂产品顺利研制。在之后的生产制造阶段,相关人员通过进度管理模块查询产品各组成的状态,通过提前调度来匹配相应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在规定时间内有序的完成研制工作,并对质量等进行了有效的监控。

5结语

随着用户多元化需求的发展,复杂产品研制时,设计生产复杂度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计划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以层次网络模型为基础、针对管理工作设计研发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层级间计划管理的动态关联,提高对项目的监控力度,保证其执行的有效性,并能显著提高计划效率及管理水平,增强计划管理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周子岩,刘检华,等.复杂产品研制中的实做装配工艺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4,08:1859-1869.

[2]任长伟.复杂产品研制费用风险量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4:5680-5683.

产品信息管理范文第4篇

 

在当前对核产品质量要求极具严格的情况下,核产品生产迎来了新的契机与发展机会。对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创新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其质量和效率,加快系统统一升级和提高,从而加快对信息的管理,最终实现产品以质取胜。

 

一、核产品生产企业系统特点

 

核产品生产大都为种类单一,制造工艺过程复杂,生产数据信息庞大,质量信息管理困难的关键产品。从质量方面来看,核产品生产具有以下的特点:

 

产品设计部分由用户的需求决定,因此产品的质量信息仅仅包括最终产品的质量信息,并不包括零件的信息。

 

核产品生产工艺较为固定,每道工序都环环相扣,其质量要严格把握,通过与产品设计相同步。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生产流程一般被多次得到分解,质量信息得到严格管控。其中流程分解次数越多,对应的质量关系就越发复杂。

 

由于核产品其用途比较特殊,因此质量需要严格得到保证,在产品设计质量中要有特殊的考虑:

 

1、质量要求要绝对高,可追溯时间长,包含信息量大,其质量信息一般要保持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能够被追溯,这其中包括产品设计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等产品系列周期信息。成品检查的概率也要能够准确把握,对每一根成品管材都要做好相关记录。并严格保存好。

 

2、由于核产品生产的周期较长,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在很多关键工序方面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在对待各批次炉子中,要记录同批不同炉和同炉不同批的情况,将其清楚做出标记,这样有助于信息的准确掌握和追查。

 

二、核产品功能结构设计

 

核产品的质量受到市场条件的把握,其质量由设计决定,通过加工,使得产品得以为人类使用。核产品生产涉及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方面。在核产品中,加快构建CAQ系统,能够有效促进核产品生产质量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得产品质量能够在一定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关键相关技术解决质量问题方案

 

将产品质量信息编码和过程质量信息编码结合实现质量可追溯性;设计质量体系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企业质量体系的运作和完善;运用计算机辅助控制工具实现质量管理控制;产品质量信息记录与产品生产流程同步进行;加快实现安全机制建立,保证数据安全

 

四、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一)核产品业务规划

 

1、产品结构规划。核产品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管、单元、台等部分,在每个结构中,又存在着一些零部件,用以支持其结构完整性。核产品的原材料种类、零部件种类、焊接顺序、标码等等都可以通过对产品的一系列分析得出来。

 

在产品结构规划中,制造商设计制作了一项便于各部分管理的结构,叫做结构树。它是通过将零部件、操作顺序、材料等一系列相对应起来,方便运用,能够让操作员的工作变得简单化,在查询过程中更加便捷有效。

 

2、制造工序规划。核产品的制作工序复杂多变,对核产品的工序充分把握,能够实现制造有序化。

 

3、业务流程规划。

 

(二)核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系统信息数据规划

 

1、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在核产品的生产质量过程中,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是必须进行的一步准备工作,信息的统计和核对,是为质量跟踪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对象。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需要按照其工艺和流程,分别对其过程中的总结、情况做出说明和完善。对信息的收集,能够便于人们对动态事物的认识。

 

2、业务流程数据规划。业务流程数据规划,是对业务运行过程中其质量和数据做总的规划和设计,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数据流将其输入到规划系统。在业务中,一般会配有与数据总体框架和纲要性的数据相关关系图。

 

(三)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与规划。系统的实现主要是为人们的使用服务的。通过对一系列的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掌握产品结构、业务流程等实际需求。

 

2、系统功能的说明:

 

(1)物品仓库管理:物品管理主要是针对其仓库建设管理,对物品原材料的出入库进行备案管理,了解物品材料的入库情况,检验情况,进而对其他业务,如原材料放行安全、工作卡领取原材料做相应的备案,方便查询与投入使用。

 

(2)生产目标管理:是要求用户能够对核产品的生产目标做出总体的规划和设计,辅助各种生产计划的实施。生产目标主要包括:日生产计划、周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变更生产计划,总体生产计划等等。在日后的执行中,要充分对每个目标进行监督与目标管理,实现执行效率提高。

 

(3)任务单运行。

 

(4)工作卡运作:工作卡在核产品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每一工序的过程中,通过对每一步骤阶段的记录,能够实现工作的开展信息,让系统和员工为自身的工作环节保留信息,其中的记录主要包括有:清洗、烘干、检验、组装等记录。

 

(5)不合格检测。

 

(6)生产信息咨询:在核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现生产信息便捷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查询。在查询中,我们可以直接将产品标号输入,就会生成系列的任务信息,包括:零件合格率、生产时间、任务单查询等。

 

(7)数据统计。

 

(8)文档管理。

 

(9)工具检测管理。

 

(四)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结构

 

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结构由两部分组成,包括软件和硬件。通过将软件功能在服务端实现,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实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功能。

 

核产品生产质量信息系统的创新设计,实现了核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督和控制,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高效能性。对核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是我国产业发展的一大进步,能够加快生产信息的质量追踪与监测,提高其生产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水平。

产品信息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网络信息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 more and more practices has shown that the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hould rely on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keys of using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 经济 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 现代 化和农民的根本利益。供应链管理引入农业为农业产业的 发展 、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目前 ,国内外的经济 社会 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利器;从国内现实来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本文力求就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 问题 进行一定的 理论 探索,为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点。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能高效率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1]。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 计算 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化。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供应链整体最优。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业务和各相关者视为一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2) 企业 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佳化优,需要企业间的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就是“合作伙伴关系”。(3)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 方法 来统筹管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4)支撑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1.2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及特点。 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即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2]。农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农产品的效益及附加价值。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 工业 供应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者众多,系统复杂。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包括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和最终消费者。另外农产品的数量特别大,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很大,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更加复杂。(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此外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这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3)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使流通成本上升,这限制了农产品流通路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

2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市场主体过于分散,缺乏供应链的概念。由于农业产业链的主体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薄弱,总体素质较低,即使是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以小业主或个体经营户为主体经营,用供应链的观点考虑农产品的经营是很难实现的事。(2)物流技术比较落后。“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 自然 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3]。(3)物流成本过高,不利于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建立。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的波动较大。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性,生产上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同时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消费群体小的特点,造成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容易导致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不利于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形成。(4)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由于诸多原因,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我国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信息化程度很低。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3 网络 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 应用 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飞速 发展 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在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中,应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如edi、gps、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率,也可以增强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供应链必须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纵向优化,横向集成,并逐渐形成行业、区域性的中心节点,使资源和信息实行共享,整体资源得到优化,并通过实现成员间的连接和与目标终端用户之间的连接,促使各成员共同创建新的利润空间。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过程的跟踪整合管理,可使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有效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效率。首先,应该建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物质技术基础设施包括 企业 的外部网、内部网、知识库、 电子 数据库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在完善的物资技术基础设施上,应用相关的软件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既保障信息提供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又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 目前 我国各地政府和大型企业建立了一批农产品专业信息平台,为沟通消费者与生产者、流通环节的联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个地方或企业必须采用 计算 机网络技术搭建与外部信息网密切联系的信息平台,使供应链中的神经系统运转正常。农产品供应商根据信息平台上经销商和零售终端提供的需求信息,向其上游的农户生产信息,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向农户收购农产品,这样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同时为农产品的销路提供了保证,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和 社会 效益。其次,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这是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必需的技术支持。农产品信息不畅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造成农产品卖出难的主要原因。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是开拓 农村 市场的重要途径。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产品中介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供应四位一体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最终形成农村地区农产品信息网络与大中城市及全国的联网。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对整个农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协同整合,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缩短了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产品的保值期。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网络的集成,建立一体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对生产、加工、配送过程中的物流环节进行设计,使农产品物流作业无缝衔接。将物流据点、农产品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另外,需要建立四个相关信息系统:一是信息管理系统。如收集和传递销往地农产品标准化信息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全程进行监控,确保农产品跨越非贸易壁垒,顺利进入国外市场。二是信息共享系统。供应链成员共享有关库存、销售、预测、供应链绩效评价等信息,促进成员间信息沟通,有助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互信与协同。三是电子银行结算与支付系统,使供应链成员能方便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四是供应技术协同系统。零售终端的pos系统,收集消费者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和订单管理系统中,指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供货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调动农产品的流动。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系统的无缝隙对接,加快供应链的营运速度,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农户、农产品供应商及农产品经销商之间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衔接,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柔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成本和风险,使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及时地到达供应链中的相关节点,使农业生产更有计划性,从而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最后加快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需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农业产品信息化的 法律 法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必须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因此政府要在这一进程当中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根据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制定 科学 合理的规划,明确建设方向、目标、重点, 并具体落实相应部门实施。要从国民 经济 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树立信息观念,增强信息意识。做好信息化发展战略 研究 ,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信息化建设,还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包括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在内的动态系统,为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框架和法律环境,为农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但是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要制定的法律法规具备灵活性,因地制宜,有所区别。

4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 网络 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 应用 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给出了可行的建议。该建议有利于提高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规模效益。伴随农业 问题 的日渐突出以及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整体推进,我们相信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会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农业行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确定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战略,使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向系统化、集成化、精益化方向 发展 。

参考 文献 :

[1] 马士华, 林勇. 供应链管理[m]. 2版. 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