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渔业工程

水利渔业工程

水利渔业工程

水利渔业工程范文第1篇

一、低碳渔业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前,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用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忽视了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和机械化效率,是农业中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领域之一。渔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资源的依赖以及环境的影响相对较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降低渔业生产能耗、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发展渔业,实现渔业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

二、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1.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渔业经济问题是有效管理渔业生产实践的前提,同时也是制定促进渔业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因此,长期以来渔业经济问题一直都受到众多学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从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结果来看,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渔业资源经济学和渔业权、渔船管理、渔业补贴、渔民转产转业、国外渔业经济管理成功案例、三渔问题及渔业政策、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海淡水养殖效益评估、体闲渔业、远洋渔业、渔业中介组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国际贸易、渔业金融等方面,上述内容涉及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基本包括了渔业经济的核心内容。上述关于渔业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概念的辨析、实践问题分析与可能的解决对策、国外渔业经济管理经验介绍、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不仅可以为化解部分渔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见解,同时还能为未来渔业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引。

2.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与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相比,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涉及的面更为宏观,内容更为丰富,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等特点。己有关于渔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可以梳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战略规划。具体可分为常规性和非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前者根据渔业产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如农业部渔业局每五年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相关省(市)按照规定,以此为基础,也制定了各自省份的五年发展规划,甚至部分渔业大市也制定了渔业发展规划等。后者在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渔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其他战略规划。②渔业问题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探讨。部分高校或科研院所学者根据我国渔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具体可分为:围绕具体问题开展的战略研究工作,如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战略研究等;围绕具体省(市)开展的综合性战略研究,如浙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是渔业行政部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目的是各级政府部门按照规划编制的内容与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规划期内目标任务能够顺利实现,从而起到指导任务期内渔业发展的目的。高校与科研院所根据渔业产业现状问题开展的发展战略研究,不仅能够起到学术研究交流的作用,同时还能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为其制定相应的渔业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服务。

(二)低碳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己取得较大成绩,但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平台相比,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资源整合优势不明显。从对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和平台的梳理情况来看,虽然涉及机构范围较大,但各机构的研究力量却较为薄弱且参差不齐,这种情形不仅不利于对研究力量资源的整合,还会严重影响到渔业经济发展战略学科水平层次的提升。

2.专职研究人员较少。随着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经济地位的不断下降,研究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的人员大量流失、不断减少,近年来情况虽有所改变,但人才缺乏和断层现象仍然制约该研究领域发展。

3.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由于受到研究人员偏少、基础条件薄弱等限制,目前大部分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离真正能够起指导性作用的发展战略还存在较大差距。

4.缺乏系统性工作。从目前开展的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相关工作来看,大部分工作都是应急性研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缺乏系统性积累,对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非常不利。在上述问题中,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问题的影响最为严重需采取措施给予改善。

三、发展低碳渔业的措施

(一)制定发展低碳渔业的规范

发展低碳渔业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切实使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深入贯彻到群众的潜意识里,表明其具备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指标。同时也要求水产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总体规划,渔业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规划与目标进行编制与确认,切实使其形成节能减排的共识。

(二)实施项目合同管理

企业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渔业的主体,所以必须苦练内功,积极申报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建立全新的渔业经济发展模式;二要改造旧的渔业经济经营模式,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新的产业,受到国家财政扶持,水产企事业单位可委托节能服务公司管理本单位的用能,服务公司可提供资金与设备,从节约能源中获取利润。三是与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为邻的渔业单位,应考虑与畜禽养殖场共同开发利用沼气。

(三)科研先行,推广示范,规范发展

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水产科研部门要对这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展,对相关项目的争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模式在渔业中的探索。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操作规程和制定标准,对低碳渔业技术进行积极推广。

水利渔业工程范文第2篇

一、“十一五”期间海洋与渔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海洋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海洋强管理、渔业上水平、渔民持续增收、渔区繁荣发展为工作总要求,认真实施《*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渔业,推进海洋与渔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促进渔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通过5年努力,基本实现海洋资源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海洋与渔业环境得到全面监控和初步改善,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建成现代渔业格局,渔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渔民收入持续增长,渔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到2010年,海洋经济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达到6000亿元和20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出达到2000亿元,水产品总产量保持稳定,全省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年均增长8.5%。

二、进一步强化海洋与渔业管理工作

(三)依法加强海域使用管理。沿海各级政府及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权登记和海域有偿使用三项制度,依法加强海域资源管理,严格实行单位或个人用海的申报、环境评价、论证和审批制度,规范各类用海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履行海洋管理职责,加强对深水岸线、主要航道、无居民岛屿、海涂等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涉海乡镇要落实专人管理海洋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活动,全面推进养殖用海和围填海规范管理,做好岸

线勘测及河海界线划定工作。修改完善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加强海域使用金征收和使用的管理。抓紧研究制定海域管理配套制度。

(四)强化渔业行业规范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海洋捕捞“双控”(控制马力、控制船只)制度,加强渔船建造和买卖管理,坚决堵住渔船违规建造和非法买卖行为。规范渔具渔法,坚决取缔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捕捞方式。实行严格的海洋捕捞行业准入制度,推行全员持证上岗。探索建立海洋捕捞功率指标有偿转让制度。按照国家渔业规费征收的有关规定,调整完善征收标准,限制严重损害渔业资源的作业方式,努力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大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扶持力度,调整完善扶持政策,在有效减少捕捞渔船的同时,让传统的专业捕捞渔民真正得到实惠。按照海洋功能区划,加快水产养殖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明确水产养殖区域范围,合理利用海域滩涂资源,推进海域、滩涂养殖证制度,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

(五)切实保护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依法加强海岸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海洋生态环境、赤潮、风暴潮的监测预报工作,建立和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视监测网络,提高海洋灾害和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开展重点海域、港湾纳污容量研究,探索入海排污总量控制的途径和办法。实施“310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养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继续严格执行休渔禁渔制度,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做好放流种苗的跟踪调查和效益评估。加快建设一批省级海洋与渔业资源保护区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区。

(六)加强渔船安全生产管理和“平安渔场”建设。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渔船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基层单位、每艘渔船。全面落实渔船船长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海洋与渔业部门的监管责任,建立和完善渔船、渔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从2006年起,实施“海洋捕捞渔船安全生产管理工程”,建设海洋捕捞渔船安全救助网络系统,加强对渔船的安全动态监控;在主要渔港和渔业港区要建立健全渔船签证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加强对进出港渔船的现场监督管理,抓好渔船救生、消防、通讯导航等安全设施配备。在沿海渔区全面开展机关干部“定人联船”安全生产督导服务活动,切实做到不合格的渔业船舶不出海,不合格的渔业船员不上船,保障渔船生产安全。采取严厉措施,坚决整治“三无”渔船。加强对重要渔场的巡航管理,维护渔场生产秩序,及时调处渔事纠纷,努力创建“平安渔场”。“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海洋捕捞渔船安全生产管理工程”建设。

(七)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通过开展以水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千场无公害、万户信得过”活动,深入推进水产品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广高效、生态、清洁、安全的渔业生产模式,强化生产者质量自控、投入品监管、产品质量检测与追溯能力。制订水产品市场准入标准,逐步实施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到“十一五”期末,全省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三、注重科技创新,深化体制改革

(八)大力提高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整合科技力量,提高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渔业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海洋与渔业科技、资源环境、水生动植物疫病防治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攻克渔船避碰、病害防控、环境污染治理、养殖新品种繁育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抓好基层渔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措施的落实,县级财政要保证渔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及

工作的经费。积极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快渔用配合饲料、高效生态养殖、渔船节能和防污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海洋与渔业科技研发、推广应用经费的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

(九)深化海洋与渔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合理配置海域资源,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和抵押登记工作。进一步突破渔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鼓励和支持渔业龙头企业、渔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发展,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有条件的市县可探索开展海洋捕捞渔船法人注册登记的试点。逐步建立适应现代渔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十)建立海域征用、资源损害补(赔)偿机制。加快建立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损害、海域征用的合理补(赔)偿机制,制订具体的补偿、赔偿标准。对围海造地的土地,做好海域使用权证按有关规定换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工作。积极探索建立转产转业渔民和专业捕捞渔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十一)推进渔港投资体制改革。沿海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渔港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鼓励工商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渔港,努力实现95%以上渔船能够就近安全避风。将渔港建设列为重点工程,优先保证土地供应。明确渔港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有条件的地方可允许渔港实行多元化经营。对渔港建设中经依法批准围海新增的土地,权属清楚、四至明确的,县级以上政府应按照土地登记的规定予以登记,并颁发土地使用权证。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渔港的行政管理,规范规费征收,并全额用于渔港管理和渔港基础设施建设。

四、优化渔业产业结构,转变渔业增长方式

(十二)全面改造提升传统渔业。进一步完善鱼塘承包经营机制,延长鱼塘经营承包期,落实承包人改塘护塘责任。加强以改造老鱼塘为重点的标准鱼塘建设,组织实施“百万亩生态型水产养殖塘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养殖配套设施,积极探索水产养殖新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高效生态水产养殖业。实施“渔船卫生设施示范改造工程”,改善捕捞渔船卫生条件。“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传统渔业设施改造,各市、县(市、区)也要加大对渔业基础设施的投入。

(十三)努力拓展渔业发展空间。沿海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渔民“走出去”,发展远洋渔业,支持远洋渔船建造、更新和渔场探捕以及国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渔家乐”为重点的涉渔休闲业、观赏鱼养殖业等新兴渔业。

(十四)扶持发展水产品流通加工业。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各类水产食品和海洋药物,开展对低值鱼类和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引导渔业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建设辐射面广、服务功能齐全的区域性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

五、加强海洋与渔业保障体系建设

(十五)加快海洋与渔业信息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实施国家908专项等项目的有利条件,统一信息标准,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数字海洋”基本信息系统,为海洋经济、海防建设、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科学研究等提供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

(十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体系建设。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体系建设,提高海洋赤潮、海上重大污染事件监控处置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沿海各市、县(市、区)政府也应将开展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灾害预警工作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

(十七)加快渔业原良种体系和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完善全省水产种苗繁育体系,续建一批省级水产原良种繁育场,提高水产种苗的良种覆盖率和产业化程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加快渔业疾病防控能力建设,促进疫病测报、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正常开展。

(十八)按期完成海洋捕捞渔船安全救助网络系统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逐步实施,分级管理”的要求,在今明两年内,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海上捕捞渔船、水产品运销船等的安全救助信息系统,明显提升渔船海上应急救助能力。

六、开展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

(十九)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新渔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渔区渔港、道路、教育、卫生、文化、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特色休闲渔村和专业捕捞渔村的改造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渔(农)民就业门路,增加渔(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促进渔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二十)大力开展渔业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以政府引导、部门统筹、培训机构实施、渔民自主参与的新型渔民培训机制。“十一五”期间,重点加强渔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全面提高渔民整体素质;开展渔民转产转业技能培训,拓宽渔业劳动力就业门路。

(二十一)切实开展渔业保险工作。各级政府要重视和支持渔业保险工作,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展渔业保险业务。渔业互保机构要不断增加互保险种,努力扩大互保面,建立抗风险机制,提高为渔(农)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渔业政策性保险的保费补贴,各地也要给予相应扶持。

七、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建设

(二十二)加强海洋与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海洋与渔业的法律、法规、规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海洋意识和守法观念。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出台,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管理、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渔业捕捞许可、渔药使用管理等配套规章制度。

(二十三)加强海洋与渔业执法监督。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海域使用、渔业安全生产、渔业资源合理利用、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水产品质量安全等开展执法监督工作。当前,要重点抓好“三无”渔船的整治,坚决杜绝无证渔船投入捕捞和渔货运输,严禁无证渔工参与渔船作业。

(二十四)加强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建设。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坚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涉海涉渔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国家、集体和渔民的合法权益。完善执法绩效评估、考核、奖惩机制,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各级政府要把海洋与渔业执法队伍、装备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八、加强领导,增加投入

(二十五)进一步增加投入。“十一五”时期,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海洋与渔业的投入,调整优化渔业结构,改善渔业生产条件,提升渔业科技能力,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要坚持“取之于海,用之于海”原则,切实保证涉海涉渔规费收入全额用于海洋与渔业事业。要深化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海洋与渔业投融资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和国外资本参与海洋与渔业开发,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发展机制。各级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海洋与渔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信贷

产品创新,支持渔业和渔村经济发展。

水利渔业工程范文第3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渔业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省市渔业工作会议和县“现代农业重点工程突破年”动员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2年全县渔业工作,研究部署今年渔业工作任务,动员全县渔业战线广大干群,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努力实现全县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何县长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根据局务会研究的精神,先讲三点意见。

一、团结拼搏,强力推进,以争创一流的务实作风创造了去年全县渔业工作的优良业绩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渔业战线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以争创一流的务实作风,大力实施高效设施渔业工程,扎实抓好渔业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加快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实现水产品产量9.59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9.19亿元,渔业多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我局被省海洋与渔业局表彰为现代渔业建设先进单位,荣获市渔业系统目标考核综合奖和2个单项奖,被县授予目标考核综合奖。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与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重抓“三个一”工程,高效设施渔业得到新的发展。坚持以实施“三个一”工程为抓手,加快发展高效设施渔业,去年新流转土地8100亩,发展大规格蟹养殖,累计达4.78万亩。新开展“太湖1号”青虾繁育,引进亲本300公斤,繁育虾苗2000万尾。推广大塘套养甲鱼养殖面积达1万亩,累计达4.5万亩。新增微孔增氧面积0.52万亩,硬质护坡0.2万亩,温控大棚养殖面积300亩,高效设施养殖等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运用。全县新增高效养殖面积2.2万亩,累计达14.3万亩;其中新增设施渔业养殖面积1.33万亩,累计达3.1万亩;建成亩产值超万元的高效养殖面积2.14万亩;新增恒济苗庄、九里、上冈堰东千亩连片高效渔业基地3个;新增上冈百万元养殖小区2个;新建芦沟、沿河百亩连片塑料大棚温室养殖基地2个。

(二)重抓渔业园区建设,特色基地扩张取得新的成效。坚持以渔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培植优势特色产业,恒济镇加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力度,在苗庄村新建大闸蟹核心基地3000亩、标准化蟹池50个,栽种常绿苗木4万株,浇筑水泥硬质道路1.2公里,建设400吨冷库1座,安装微孔增氧机械100组,并实施了防护栏、路灯、门楼等基础设施,园区形象明显提升,被认定为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建阳镇加大现代渔业园区改造力度,整治塘口3000亩,由中电投投资建成渔光互补基地1500亩,开展大规格蟹套养沙塘鳢,入园企业---双湖科技有限公司与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沙塘鳢研发中心,开展沙塘鳢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基地科技内涵显著增强,当年被认定为市级现代渔业园区,去年5月央视《中国新闻》进行了专题报道。加大名优特色水产品基地建设力度,九龙口、颜单、高作等镇新增泥鳅繁育养殖面积300亩;沿河、芦沟两个镇新增南美白对虾大棚双茬养殖面积250亩;建阳镇新建鲟鱼养殖3500平方米,新增蟹池套养沙塘鳢1500亩,恒济镇新增蟹池套养细鳞斜额鲴3000亩。

(三)重抓渔业品牌创建,水产知名度有了新的提升。坚持品牌制胜,全力抓好水产品牌创建,去年我县被中国渔业协会认定为“中国河蟹之乡”;“九龙口”水产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九龙口”青虾、河蟹被认定为省名牌农产品;完成“九龙口大闸蟹”和“青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材料的申报工作;积极参加各类农展、大赛,九龙口大闸蟹先后获得首届苏蟹评比“最具成长性品牌奖”和“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依托九龙口商标的新优势,在上海、南京新开设专卖店2家、累计达7家,初步形成辐射周边大中城市的市场销售网络。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扩大了“九龙口”品牌知名度。

(四)重抓渔业发展主体,生产经营能力实现新的跨越。坚持以渔业发展主体建设为平台,鼓励广大渔农民创办和参加各种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去年全县新增范二、万福桥、渔家乐、朦胧、明大、嘎粮河等6个渔业合作组织,入会社员达820人,全县渔业合作组织累计33个,社员达2100人。强化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扩大水产品流通,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加强与渔户连接,形成产供销利益紧密联合体,新建了建阳嘎粮河河蟹水产品批发市场。强化水产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培植了冠华水产公司、王开食品公司2个省级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渔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冠华公司新上1000吨水产品加工线项目,5月份投产运营;王开食品公司投入5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去年,全县水产品加工量达1万吨,产值达1.35亿元。强化休闲渔业建设,在培植沿河弘宇生态园、颜单瀚阳渡假中心,近湖永林休闲山庄、建阳天然钓场等4家规模较大的休闲渔业场所的基础上,新建了庆丰东刘鑫湖、上冈桃园汇友2个休闲渔业基地,全县规模休闲渔业基地达12家。

(五)重抓质量安全建设,渔业管理工作呈现新的亮点。坚持以渔业质量安全建设为突破口,狠抓渔业管理工作,强化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认定,去年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6个,面积1.1万亩,累计达12.85万亩;新申报无公害水产品10个,累计达28个。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县创建力度,去年我县被列为全省试点示范县,初步建成县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分中心1个,质量安全追溯点9个,追溯流通模式4种,安装了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强化水产生产基地环境、产品质量检测,先后配合农业部、省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连云港水产品检测中心,对全县主要水产品及其养殖环境进行了监督检查和抽测。强化水产品疫病防治,在重点养殖区定期进行水产品样品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检测,抽测样品80个。强化渔业安全管理,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16次、渔业安全生产检查30次、电力捕鱼执法大检查130次,对重点生产基地、苗种场等生产经营场所进行了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多人次,共查处电力捕鱼案件65起,没收违捕工具60台套,有力地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和法制安全。

(六)重抓渔业科技创新,养殖技术支撑注入新的内涵。坚持以渔业科技创新为手段,不断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去年冠华公司与中科院淡水渔业中心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在九龙口镇建立了“太湖1号”青虾繁育基地,繁育“太湖1号”青虾虾苗2000万尾,被认定为全市唯一的省级青虾苗种繁育基地,全县推广套养面积3000亩。我县河蟹养殖发展势头强劲,被省列为河蟹产业重点县,溪源水产公司承担了“长江1号”河蟹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全省仅此5家,在高淳选购了河蟹优质亲本1000公斤,进行专池培育。县蟹业协会与中科院淡水渔业中心、省淡水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在恒济镇建立了超级蟹养殖基地,为全县河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组织养殖户赴苏州、兴化等地参观学习,邀请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致富指南杂志社等专家学者来湖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0期,参训人员达2500人次;先后引进鲟鱼、青虾、沙塘鳢等多个新品种,推广5项新技术,培育渔业科技示范户450户。

过去的一年,全县渔业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确属来之不易,这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离不开全县上下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全县渔业战线全体同志的敬业奉献和奋力拼搏。值此,我代表县水产局,向关心支持渔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战斗在渔业一线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渔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突出表现在:镇区高效渔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性;渔业生产企业、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能力还不够强;水产品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大;水产品加工种类、出口创汇产品有待进一步开发;渔业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等。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现代渔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推促现代渔业发展再登新台阶。

二、提振信心,抬高目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再创今年全县渔业工作的全新局面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第一年,是全县“现代农业重点工程突破年”,也是加快高效渔业发展、加速渔业现代化的奋进年。做好今年的渔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一定要提振信心,抬高目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紧紧围绕“领先、苏北率先、全省争先”的目标定位,严格按照“五化同步推进”战略的总体要求,抓实各项举措,积极投身“现代农业重点工程突破年”活动,全力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实力、创新、美丽、和谐作出新的贡献。2013年全县渔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打造渔业强县目标,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扎实抓好新渔场、新渔船、新渔村、新渔民“四新”建设,突出“三个一”工程和渔业重点项目,全力推进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全面提升现代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四大能力”,加快建设高效渔业强县、质量品牌渔业强县、科技渔业强县,推动全县渔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工作目标是:全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9.7万吨,渔业总产值22亿元;建成高效设施渔业面积2万亩,其中设施渔业面积1.3万亩;建成无公害基地面积2.5万亩;确保认定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力争打造省级渔业产业园区、水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各1个;指导服务市重点渔业项目5个、县重点渔业项目12个。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2013年重点要抓好“一创建、两培植、三建设、四突破、五推进”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创建一个省级园区,扎实抓好渔业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现代农业重点工程突破年”活动为契机,以创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突破口,以超前的思维、超人的胆魄、超常的举措,扎实推进17个市县级渔业重点项目。一方面,要加大恒济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设计科学、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显著”的建设要求,抓紧完善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尽快建成5000亩核心区;同时,要加快500亩苗种繁育基地、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及时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按期实施到位,将之建成全县渔业主导产业的集聚区、科技成果转化引用的核心区,力争年内建成省级渔业产业园区。一方面,要统筹抓好各类渔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大万亩高效设施渔业、万亩大规格河蟹养殖基地、高效渔业千亩连片示范园、“三品”创建、品牌创建、外向型农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我局将会同相关镇,帮助项目实施单位协调解决矛盾,制定工作方案,排出时间进度,实行挂图作战;同时,坚持靠前服务,强化技术指导,帮助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与项目资金,促进项目尽快出形象、出效果、出效益。

(二)突出培植两个龙头企业,全力提升水产品加工能力。继续把培植龙头企业,提升水产品加工能力,作为渔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年内重点培植冠华水产、王开食品2个水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扩大规模、提速增效,在面上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一是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引导企业加强与超市、大型集团公司等经营组织合作,通过合资、合作、合股等形式,扩大企业加工规模。冠华水产公司要加强与上市企业小南国集团的深度合作,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拥有多家星级宾馆的优势,进一步扩张生产规模和营销总量,尽快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青虾加工基地。二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鼓励2家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水产品加工技术,建立虾类产品研发中心,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开发系列化、多样化的新型产品。三是更新使用新型设备。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更新加工工艺,不断开发新品,提升产品档次,从根本上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三)突出“三个一”工程建设,做大做精特色渔业基地。发展特色渔业,是优化养殖结构的必由之路。今年,要继续加大一只蟹、一只鳖、一尾虾“三个一”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整合资源,放大优势,做大做精特色渔业基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注重大规格,扩张河蟹养殖基地。积极调整养殖结构,由“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变,在规格、产量上做足文章,重点扩大沿荡镇大规格河蟹养殖面积,今年力争达5000亩,辐射带动全县发展大规格蟹养殖面积达5万亩,进一步增加养殖效益。要注重生态化,扩张甲鱼养殖基地。继续扩大颜单镇、大溪河公司生态鳖养殖面积,在品质、生态、品牌上做足文章,今年生态鳖混养面积力争达4.5万亩。要注重新技术,扩张青虾养殖基地。在种苗、技术上做足文章,继续扩大沿荡镇青虾套养面积,以及上冈、冈西、宝塔、高作等镇南美白对虾大棚双茬养殖面积,今年青虾、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新增1万亩。

(四)突出寻求四项工作突破,切实增强渔业发展后劲。一是在渔业科技创新上求突破。围绕渔业生产中的制约瓶颈,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攻关,重点在提高产量、规格、品质和效益上做文章。二是在渔业品牌创建上求突破。加大“九龙口大闸蟹、青虾”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力度,加强跟踪对接,年内争创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快河蟹出口创汇基地认证进程,年内通过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备案手续,力争早日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外向渔业的重大突破。三是在渔业机制创新上求突破。积极探索水面、土地流转机制,使养殖水面向养殖能人、养殖大户有序集中;创新渔业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渔业科技推广、质量安全、渔业投入保障等体系建设,构筑现代渔业发展新高地。四是在高效优质养殖上求突破。在加快发展主导品种养殖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品种养殖,引进和推广大棚南美白对虾双茬养殖、三茬养殖、鲟鱼温控养殖、泥鳅高密度养殖、蟹池套养优质鱼等高效养殖模式,提高单位水体产出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五)突出加快推进五化进程,积极构建渔业发展新的格局。要加快推进渔业规模化。继续实施高效渔业规模化建设工程,围绕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现代渔业示范基地(示范场)、现代渔业示范村建设标准,加大渔池改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形象,提高效益。要加快推进渔业产业化。立足地方资源,开发地方支柱产业。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原则,重点培植冠华、王开、九龙口大闸蟹公司等渔业产业化企业,把产加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渔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采取激励措施,尽快组建河蟹、虾类2个渔业经济合作联社,为渔业产业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优势,积极与大中城市水产经纪人合作,拓展市场空间,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加强与渔户连接,促进我县水产品流通。要加快推进渔业标准化。大力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塘口档案制度管理,督促生产者按照渔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进行生产。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重点开展塘口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等监管。加强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快“三品”认定,年内新认定绿色食品1-2个,无公害水产品15个以上。要加快推进渔业法制化。扎实开展打击电力捕鱼专项行动,各镇区、各部门要协调配合,建立县、镇、村三级防治网络,逐步形成上下联动,专管与群治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扎实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加大对重点养殖大户、苗种场投入品的监督管理,规范建立塘口档案,便于溯源。扎实开展渔业生产安全检查,各镇区农业服务中心作为本辖区渔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单位,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指导和检查,努力将隐患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要加快推进渔业信息化。科学利用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督促追溯点人员及时将养殖户生产信息录入数据库系统;继续大力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向生产者产前提供新模式、新技术信息,产中提供病害防治生产管理信息,产后提供市场供求信息;督促渔业技术人员及时上报渔业生产信息,提高信息化程度。

三、立足当前,狠抓落实,以从早从紧的快速行动实现全县渔业工作的良好开局

水利渔业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形势 渔政管理 渔政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40-01

一、我国渔政管理的问题

1.日趋衰退的渔业资源让渔政管理生产的矛盾突出。内陆水域的污染对渔业资源的正常繁衍造成很大的影响,其间也严重破坏了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在利益面前,捕捞量居高不下。加剧渔业管理和渔业生产者的矛盾,加剧了渔政管理工作的困难度,产生消极的影响。

2.渔政管理客体的扩大制约了渔政管理工作。起先,从事渔业人员不单单是单纯的专业渔民,管理对象发展到工人农民和个体户等。然后渔政管理工作涉及到流通领域和市场领域,直接加大了渔政管理的困难。

3.渔政管理的资金费用少。因为渔政管理范围大,有时要深入到农村,人员开支和增加的车费,与渔政管理建设资金返回较少相矛盾,制约了渔政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阻碍了渔政建设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4.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空间很大。在渔政管理人员的编制没有保障的基础前提下,录用上难以严格操作,导致渔政队伍力量薄弱、文化高低、法律意识、执法手段往往停滞在经验管理的层面,限制了到渔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5.地方保护主义给渔政管理体制带来不利的影响。即使国家一直以来对渔政管理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别的管理的政策。事实情况却存在着严重不足,例如统一领导不足、分级管理有余的怪圈现象。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作用不强。因为渔业生产效益和当地领导政绩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有些渔业行政的管理部门,对待本地的渔业生产者是宽松包容的态度和外地的渔业生产者是严格执法的标准,不同的态度无意滋长了渔业违法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我国渔政管理工作对策和原则

1.在渔政管理工作中应遵守的原则

1.1坚持依法治渔原则,就是以国家制定的法律来治理渔业生产,来调节渔业生产关系和生产手段。渔政管理人员要在工作中正确明白和了解依法治渔的含义,运用法律知识和管理技能去解决在渔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执法必严、有法可依和违法必究的工作态度,保证渔政管理工作的正常的轨道上运行。

1.2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就是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来提高人们对渔业的认识。渔政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使多数渔业工作者明白渔政工作的内容和目的,从而理解、拥护和信任渔政管理机构,保证渔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1.3坚持发展生产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渔政管理的工作要和渔业生产的过程结合起来,不只是关卡的限制,其间也要打通生产的环节即是疏通生产的环节,调整生产策略,提高渔民技术。因为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来适应新的生产情况。

1.4坚持渔政管理的工作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原则,想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目的,渔政管理工作必须就要依照和遵循渔业生产客观规律办事。

1.5坚持管理和为人民服务结合的原则,开展渔政管理工作的首选就是要为渔业生产者办理实事与解决实际问题。在工作过程中要讲道理,办实事,有理论,有步骤。在生产和生活中及时了解渔业生产者存在的实际问题,创造条件解决和帮助他们,提高对渔政管理人员的信任,促成渔政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促成合理的循环。

2.加强我国渔政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大对渔业生产的宣传力度,首先是各层渔业机构要向领导阶层准备好深入的宣传,使他们理解到渔政管理机构工作的重要性和在体制理顺的必要性,进一步明确隶属部门和专项经费建立的来历和用处,最后切实实施领导的统一,分级地管理。中间也要通过新闻媒体的渠道全方面对各级渔政机构的管理工作进行宣传,来增加和提升渔政管理工作的社会知名度,提高渔政的社会地位。在此期间,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针对渔业生产对象进行宣传“渔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的渔业法律条款,使其懂法守法。包括给予严重的违法行为警示,提高在渔业管理基地法律的威严,保证渔政执法队伍的执法力度和工作效率。

2.2加强对渔政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要建立起渔政管理机构的监督与惩戒机制。因为在一个部门中缺乏对工作的必要监督,完全靠人的自觉办事,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其次要提高渔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严格把关渔政人员的录用,公开招聘,采用公务员的要求考核;有计划的招收专业对口的品学兼优的大中专毕业生;同时也要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整顿,把不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分流,这样来更加深入提高渔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同时也能加强渔政执法的效力。

2.3加强渔业生产者的思想工作,利用自身渔业信息广的优势,做好渔政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为渔政生产者服务,增强他们的生产、加工、流通和市场的策划,同时培训渔民的业务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实事求是,少说空话,关心渔业生产者,真正解决渔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提高渔民的生产效率,也可以增强渔业生产者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2.4走捕捞和养殖结合的发展道路,依照目前渔业水域的不足和不断萎缩的现实状况,渔政管理机构必须坚定地优化资源配置资源,科学使用资源,引领渔民走生产自救,哺养结合的道路。第一应加大对水域的房里投资,合理调节放流品种。第二要引导渔民陈旧的重捕轻养的想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解决渔业生产者的生活出路同时也可以提高水域的利用率。

三、结束语

加强渔政管理,可以维护渔业区域的社会秩序稳定的手段,同时渔政管理工作应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在工作中明确任务,在渔业生产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群众基础中抓住重点,不断地总结工作经验,扎实开展渔政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渔政管理新型的路子。

参考文献

[1]乐美龙;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上海水产大学,2003.

水利渔业工程范文第5篇

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

1.工业污水的危害日趋严重,污染死鱼事件时有发生根据2011年对赣江峡江段水源监测发现,粪大肠菌群超标23.38%,石油类超标9.17%,总汞超标6.59%,氨氮超标4.58%。这些大量未达到处理标准的污水排入江河,不仅污染了水质,破坏了水生生物栖息的产卵场、索饵场等场所,还造成鱼类亲体繁殖力和幼体存活力下降,而且对水产品质量安全也构成威胁。有许多生产厂家由于管理不善,或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经常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污水直排入赣江,导致死鱼事件频繁发生,有的甚至渗透到养殖水域,死鱼数量无法估计。2.酷渔滥捕造成渔业资源急速衰退多年来沿江两岸专、副业渔民擅自增船添网缩小网目,酷渔滥捕。繁殖季节大肆捕杀亲鱼,各种非法渔具屡禁不止,沙套网、布围子、定置网比比皆是,尤其是电力捕鱼对江河渔业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每年进入冬季,赣江水位低落,沿岸线近38公里,有船30余艘肆无忌惮进行电力捕鱼。这种掠夺性的捕捞对鱼类产卵群体,尤其是定居性鱼类,如鲤、鲫、鲶造成极大危害。3.水利工程建设和水上作业破坏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和生存环境1990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的《江西省赣江流域规划报告》中,赣江干流并列推荐Ⅰ、Ⅴ两组干流水利枢纽梯级开发方案,两组方案赣州以下河段相同,赣州以下河段开发方案为:万安(100米)、泰和(69米)、石虎塘(58米)、峡江(50米)、三湖(34米)和龙头山(26米)(括号中数字均为大坝正常水位吴淞高程)。20年来,赣江干流现已修建了大中型电站4处,导致鱼类洄游通道被阻,“四大家鱼”产卵场遭到破坏,几近消失。加上采挖沙卵石船到处乱采乱挖,河道阻隔,逐年淤积,江河变窄、变浅等,鱼类的产卵场所、索饵栖息场所遭毁灭和破坏,天然水域捕捞产量逐年衰退,渔业产量逐年下降。

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对策

一是正在兴建大型污水处理厂,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工业污染排放正在进行达标整顿。二是从2010年起我县依法从环保部门收取的排污费中每年拨付5万~10万元用于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三是峡江人民政府已经制定了禁渔期制度,规定赣江峡江段每年的4-6月鱼类繁殖高峰期为禁渔期。四是我县每年向赣江峡江段水域投放优质鱼种100万~300万尾,以增殖渔业资源。为切实增殖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县渔业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有待加强:1.加强渔政管理机构建设和渔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实行限额捕捞许可制度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依法设置的,主管天然渔业水域生产和渔港安全工作。我县于1989年3月成立峡江县渔政渔港监督管理站,该站与县水产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没有设立单独承担《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执法的专业队伍,加上经费不足,以致管理力度不大,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因此县人民政府应增加渔政执法人员,加大渔业执法的投入,将渔政管理、资源保护管理的事业经费足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限额捕捞制度是根据江河渔业资源增长量大于总捕捞量的原则而制定的。从而限制捕捞渔船的数量和网具、作业类型和作业范围、禁捕鱼类品种和可捕标准。近年来我县捕捞产量减少,显示资源在逐渐衰退。特别是大型经济鱼类,如四大家鱼、鳡大幅减少,不到总产量的15%,而且捕捞个体小型化,过去以Ⅲ~Ⅳ龄的鱼为捕捞对象,现在一般捕捞起水的鱼只有Ⅰ~Ⅱ龄,根本没一次繁殖再生的机会。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有利于江河渔业资源的迅速恢复,对从事捕捞的船只从严控制,规定网目大小,对半农半渔的捕捞人员,动员他们从事其他行业,引导转产就业,对捕捞船只和网具进行审核发证。坚决取缔无证捕捞和“三无”船舶,加大增收渔业资源保护费,逐步减少捕捞作业人员,降低捕捞强度,从而使江河渔业资源恢复正常水平,达到限额捕捞的目的。2.建立春季禁渔制度,实施鱼类人工增殖放流在渔业生物栖息和幼鱼索饵场设置禁渔期和禁渔区,严格禁捕繁殖群体和集群幼鱼,对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均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2002年国家在长江流域试行了春季禁渔,2008年赣江峡江段也正式实行了春季禁渔期制度,该江段上至罗田镇江口朱家,下到仁和镇官田,全长38公里,拥有天然水域1335.8公顷,鱼类资源极为丰富,是众多鱼类从长江经鄱阳湖洄游到赣江繁衍后代的产卵场所之一,年捕捞产量达400多吨,有各种捕捞船只60多艘,两岸捕捞渔民130多人。近十几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电、毒、炸非法作业等人为因素,造成了鱼类资源极度衰竭。每年4-6月是鱼类繁殖的高峰期。在这个时期,禁止一切捕捞作业,这样不仅保护亲鱼产卵、孵苗,而且也保护了幼体的生长。“春禁一碗子、夏收一担鱼”,从而达到增殖种群、保护资源、增殖资源、提高捕捞产量的目的。我县2009年以来,在赣江峡江段水域实施了鱼类人工放流,每年向赣江峡江段至少投放鱼类优良品种100万尾以上,并坚持5~10年,使人工放流起到较好的增殖资源的效果。3.加强渔业资源与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目前,赣江干流及其流域在进行梯级开发,兴建水电工程。因此,一些品种的产卵和索饵场遭到破坏,洄游通道被阻隔,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各种水利枢纽工程的设计、施工应有渔业主管部门参与,进行环境评估,禁止行政职能部门干预,水电和桥梁工程建议应考虑渔业资源补偿的问题,让工程业主承担一定的渔业资源增殖义务。二是加强天然水域污染事故处理。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建设加快,工业企业增多、城市扩容等致使工业排污和生活废水排放急剧加大,造成了水域污染加剧。赣江水域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每年天然水域的污染案件不少于6起,死鱼现象经常发生,损失上百万元,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很难调解和处理,其原因是多数企业是各级政府重点保护的纳税单位。一部分小型企业的效益太差,赔偿资金不能兑现。因此,各级政府要采取措施,认真贯彻执行《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支持渔业行政执法工作,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防治力度,认真查处污染案件。

本文作者:刘广根工作单位:江西峡江县水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