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标准化管理

工程管理标准化管理

工程管理标准化管理

工程管理标准化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要素建议

0引言

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组织、筹划、激励、沟通、检查、控制活动。项目管理是通过一个组织来实施的,常使用目标管理的方法。项目管理所涵盖的知识范围很广泛,几乎包括了管理学的所有知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括: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综合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工具的应用,令项目管理具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和计划能力,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工作,可使项目整体效率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如何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事关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1建筑工程管理的要素

1.1质量管理工程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中首先做到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找出施工重点和难点,并针对质量目标层层分解,以分项工程质量保分部工程质量,以分部工程质量保单位工程质量,直至达到预期质量目标;其次是对施工难点、重点的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审查和优化,严格执行施工中的“三检”制度,坚持日常巡查、抽查和旁站的检查方法,杜绝了不合格工程的发生。建筑工程以其特有的质量要素。明显地区别了其他生产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同的使用功能、不同的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各类建筑物都有固定于大地和横跨时间与空间的特性,形成了影响工程质量的错综复杂因素,从而突出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设计质量与施工工艺工程优劣的重要质量要素是工程的设计质量与施工工艺水平。多年来,对我国的工程管理体制而言,设计与施工是分开的,因而工程的质量责任往往难以分清、工程的最终质量主要体现在竣工验收时的施工质量上,而涉及设计质量的问题则容易被入们所忽视。因此,近年来工程设计部门也在积极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并在整个建筑施工行业内推行设计施工广体化的工程管理新体制。它将有助于促进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

1.3进度管理施工企业都应按照工程特点制定出一份较为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必须有设计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以作为施工进度的具体指导原则。但是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易出现以下一些问题:①企业内部不同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相互抄袭,严重考虑本工程特殊性程度不够,不能因地制宜的独立编制进度计划。②进度计划考虑不可预见状况出现的程度低。③进度计划中很少考虑到协调配合的时候,项目分包施工矛盾,以及等候阶段性检查验收的时间,往往达成进度计划同施工实际进度不能同步无法执行。

1.4投资控制每项建筑工程都需大量的资金,其中相当多的项目都是由政府出资或银行贷款的工程建设,住宅建设则多数来自住户的集资。筹资这些资金的依据是业主所编制的资金预算,在施工中必须做好投资额的控制工作,而投资控制工作,主要应从设计及概算,工程变更和决算审核这三个方面入手。总之,在施工中,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我们应该从上面的三要素进行控制。

2建筑工程项目的特征

2.1工程项目复杂性程度高、造价高复杂性程度高建筑工程造价高,参与人数多,利益相关者多,对环境的依赖和影响都比较大,时间长,所以相对于其它的项目而言,其复杂性程度高。

2.2外部环境变化大,项目不确定性程度大受外部环境影响大,项目进行中不确定性程度大建筑工程项目复杂性高,如天气、原材料价格、政府法规变化、周边社会关系等较容易影响项目进程;项目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如业主、监理、总包商、分包商、供应商、政府监管机构,变数较大;加之项目自身建设进度也在不断进行,其不确定性程度高,管理过程应牢牢把握渐进明细的特点。

2.3实行目标管理使项目稳定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目标较易明确,多实行目标管理,目标相对稳定建筑工程项目较之其它技术开发项目,目标较稳定,建筑工程项目化管理已实行多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所以项目目标一般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多数采用目标式的责任承包管理。

2.4工程项目管理由粗放型向现代项目管理转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正由粗放型向现代项目管理转变,建筑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多年,但与国外先进的管理尚有一定差距。由于缺乏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现代的项目管理工具也不能有良好的应用条件。工程项目管理还处于粗放型的阶段,随着市场开放性程度提高,国外的建筑投资商和承包商的进入,政策法规逐渐国际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正向现代的项目管理方式转型

3对建筑工程有效管理的几点建议

3.1要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管理的重点施工企业要按照工程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在各建筑之间,对现实的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劳动力的配置应根据承包项目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工种需要数量进行。

3.2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要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对于施工质量的管理,需要要对职工进行质量重要性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建立质量管理的重奖重罚制度,用铁的手腕,铁面精神和铁的纪律来确保施工质量。为更好地发挥质检部门和质检人员的监查作用,提高质检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建立施工质量档案管理系统,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

3.3加强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是建筑管理的核心,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公司作为建筑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工程施工过程,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复查、检查内容进行严格的复查、检查外,在重点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关键的检查建筑进行严格的复核。

4结语

实践证明,实行建筑工程项目全面标准化管理,是推进项目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形式。以此为切入点,可以带动施工企业整体素质的优化和管理进步,一个项目的管理体系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保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才能推动企业的规范化,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管理平台,更好地拓展业务,参与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何伟浩.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4要素[J].建材与装饰.2008.4.

[2]罗纯文.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几点看法[J].我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0.

工程管理标准化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施工质量;施工效率;项目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2-017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2.082

在公路工程管理中实施标准化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在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严格按照公路施工标准化进行管理,对公路施工管理进行完善,才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公路整体效益。

1 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的内容

在进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方面来对管理对象进行定义。不仅可以从整体角度对施工进行管理,而且可以从细节方面对工程的施工目标、施工计划等方面进行管理。

1.1 人员的标准化管理

在对人员进行标准化管理时,除了要做好项目内部人员的管理以外,还要考虑外部人员的管理,要将项目公司管理人员、监督方、客户、职能部门人员等归入到管理标准中,并明确具体的管理范围。

1.2 施工设备标准化管理

设备的管理包括所有施工需要用的设备,是完成工作和任务需要的具体工具,具体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和更新等方面的内容。

1.3 材料标准化管理

材料指的是工程施工需要的主要物资,在进行标准化管理时,要求使用的材料可以达到规定的要求标准,杜绝出现因材料问题引发的产品质量问题。

1.4 施工方法的标准化管理

施工工艺是施工的主要内容,科学的施工工艺管理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节省施工成本。只有合理的工艺和正确的操作才可以保证产品质量。

1.5 生产环境标准化管理

生产环境主要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控、识别和优化,可以保证生产的规范性,降低施工风险。

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施工现场人员、机械、材料、工艺、生产环境的协调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管理,特别要注意环境因素对浇筑施工造成的影响,坚持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实现秩序化管理的管理目标,彻底改变以往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脏、乱、差的基本情况,为施工单位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2 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际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2.1 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的实际状况

就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而言,就是根据国家公路施工的实施标准与要求,以成功的施工经验作为基础,并按照工作施工的实际状况建立起集科学性、安全性、质量性、环保性于一身的管理标准体系。而对目前的施工现状来说,仍然与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具有显著差异,部分施工操作方法与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要求相悖。所以为了有效推动公路标准化管理的落实,就需要确保实际的施工操作符合施工标准化管理标准要求。除此之外,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仍然存在管理思维陈旧、管理标准不一致、管理流程不协调等问题。

2.2 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不能合理利用管理资源,协调管理各个施工环节。没有发挥各个管理层的管理实效,并且没有系统的管理机制;(2)公路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轻视安全生产制度,并且安全生产的设备缺乏,资金困难,安全生产的思想尚未根深蒂固,对于安全生产的宣传也仅仅通过形式教育培训加以展开,施工管理未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施工标准进行管理防护,没有完善的生产安全保护体系,经常发生违反施工指挥,违反施工操作,违反施工记录的现象;(3)施工设备过于陈旧,施工技术水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施工方式,没有汲取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施工经验,从而导致施工生产水平滞后。

3 加强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

3.1 实行公司化管理

在进行标准化管理时,设立了项目管理部门,以施工风险和经营风险分离的原则实施管理,对项目部门和各个单位之间的权利关系、责任关系等进行明确,将取消分公司管理层,按照施工工序编制施工队伍来将项目部的生产任务落实到位。以项目部门为管理主体,履行生产指挥协调、合同管理、决策经营、监控管理等职能,达到了高效管理的管理要求,劳动层任务明确,项目可以高效管理、顺畅运转。

明确各管理部门与人员的岗位职责,落实责任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机制。项目部门建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的质量检控室,直属管理层为总工程师,而总工程师将质量检控结果上报项目经理;项目的各个分队监理质量检控组,直属管理层为质检室领导,而质检室直接将工作结果汇报施工分队队长;在生产组设置质检员,直接由质检组领导管辖,并将工作结果汇报组长;质检组与质检员主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管理控制,严格监督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与施工纪律安全,从而规范施工操作,提高公路施工的实际质量。

3.2 施工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中对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只有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充分利用管理软件和网络系统,才可以真正实现项目的信息化管理。通过监理信息网络,才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施工信息ERP软件可以按照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支持系统等作为基础设置子系统,并在各个子系统下进行模块功能的开发。整体来说,系统主要分为生产性系统和支撑性系统,其中生产性系统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子系统、决策子系统,支持性系统主要包括综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3.3 建立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可靠的管理措施。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领导应当作为表率,带领员工积极参与工程施工操作,严格按照安全生产制度开展实施工作,确保项目施工的安全。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工区主任主要负责管辖项目施工的安全。在经理部门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在工区设置专职的安全员,在工班设置兼职安全管理员。

(1)形成安全生产的责任层级管理制度,落实部门管理职责,制度分明,奖惩分明;(2)以国家安全生产、施工标准、劳动保护政策作为基准开展施工工作;(3)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将施工质量与安全当作项目施工的基本原则,做到安全促进生产。形成安全生产保护机制,完善项目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生产部门的责任,监理健全奖惩机制,做好项目实施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项目实施的安全指标与保护措施,提高项目施工的总体施工质量;(4)按照施工任务分配适量的专职安全员,工地上的所有管理人员都需要佩戴安全证件上岗,将安全证件设置为红色,警醒施工人员时刻要重视施工安全标准;(5)制定详细的施工操作守则与制度,并分发给不同的施工部门,力求施工操作做到井然有序,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实施。在施工前期应当做好生产安全准备、布置、检查、总结以及评比等工作,加强对施工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指导与培养;(6)在每一道施工工序实施前,应当做好安全施工的方案与准备工作,上报工程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严格监督施工过程的总体操作,规范项目施工操作,对于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应当要求持证上岗;(7)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项目施工操作,对于违反施工标准管理制度的施工操作应当进行相应的惩罚,减少违章施工操作的现象,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施工人员从内心深处重视项目施工安全制度,在重点施工区域或者危险区应当在施工的通道设置工程警示牌;(8)加强员工的安全法则的教育教学,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制度学习,使得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得到提高;(9)在实际的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施工管理方针,降低项目施工的潜在风险。对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措施,对于施工作业中紧急的事故危险可以组织有关的机构人员和社会资源控制并解决紧急事件,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保护工程施工

环境。

3.4 质量标准化管理

(1)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对于不符合标准制度的施工操作及时进行调整;(2)在施工中,坚决不允许使用有害物料与问题设备,保证施工质量;(3)管理部门应当对施工操作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记录岗位的操作行为与程序,做好信息记录,保持好数据,并规范施工操作行为与程序;(4)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感意识。只有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感,才能有效促进施工标准化;(5)汲取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工作方法,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6)建立质量评价制度,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月都要检查一次,并做好书面记录,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在书面上进行整改,对整改效果进行验证,按照检查结果考评项目施工质量。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管理进行分析,参考类似工程的成功管理经验,建立技术、经济和管理相配套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施工管理的科学性、安全性,推进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 黄祥谈.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工地建设)[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工程管理标准化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安全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一、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施工事故的发生屡见不鲜,这主要是由于电力施工与建设等单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管理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所致。归根结底主要是在安全管理这方面,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将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生产规划落实到实处,没有将安全工作规程与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贯彻,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没有通过建立施工安全管理,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不适当、安全生产状况不佳的现状,其结果必然使安全工作流于形式。安全管理工作所做的就只是应付检查,做样子给上级领导看,这就使得安全管理形同虚设,形成根本性的安全隐患,发生安全事故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二、加强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建议

2.1、以人为本,落实责任,坚守红线

通过强化“红线意识”,始终把保障企业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与进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坚决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责任,积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要建立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共同坚守“红线”,把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把安全生产与企业发展同时考虑、同时部署、同时落实。在研究、决策问题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把安全生产“红线”作为一项原则,确保不突破、不降低。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守“红线”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每名员工,构建起覆盖全面的责任网络,以有压力的责任目标促进“红线意识”的不断强化。要进一步细化、深化考核内容,将“红线”考核指标具体化并落到实处,严格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

2.2、隐患排查和治理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界定隐患分级、分类标准,实施监控治理并形成闭环管理。按上级(国家或行业)要求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报送。统计分析表应当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制定隐患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和排查方法,落实责任人,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要确定等级并登记建档。隐患排查要涵盖到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根据生产实际,策划检查实施方案,编制检查表,进行隐患排查工作。

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对于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的隐患,应立即整改排除。短期内无法消除的隐患要制定整改措施、确定责任人、落实资金、明确时限和编制预案,做到“五到位”。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监控,在治理前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隐患排查治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隐患治理后进行治理效果验证和评估。

2.3、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做到常态化管理。

建立并执行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接受专门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有效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进行资格审查,离开作业岗位达6个月以上的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和减少“三违”,使企业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被全员所认同和共同遵守,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2.4、设备设施标准化管理

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标志标识等是安全管理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工作过程中,各种人身伤害事故和设备事故的不断发生,其根源在于生产现场设备设施标准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设备进场严格执行报审管理,并建立特种设备专门台帐,对设备进行管理。设备设施在使用前应进行验收并定期检验,保存相应记录。特种设备应经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并按规定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应按规定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特种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并保存相关的维护保养记录备查。通过缺陷管理、检测与跟踪等手段加强设备管理,可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消除设备隐患,在生产现场安全设施管理上达到规范、统一,不断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

2.5、加强危险源辨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

建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评估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应组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或危险后果进行评估、制定控制措施,落实治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形成记录。分层、分类细化评估标准,创新评估模式,采用现场评估法(LEC 法)判断的危险等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编制应急预案。

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保证其有效可靠运行。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评估。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三、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的管理

概括来讲,电力监督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安全监督的标准化、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等几方面,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3.1、监督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

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对于整个电力安全的管理极为重要。要求监督现场生产的监督人员能够及时的找出管理当中存在的漏洞及安全隐患,并将其立即纠正,进一步的完善安全管理工作。为此,在进行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时,应找出管理的重点及关键性环节,最大程度的排除安全隐患。而在工作内容的确定方面,则需具备一定的指导性及针对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3.2、规划长期安全监督管理的方案

为促进电力安全生产,安全监督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管理工作做出长期规划,将电力安全长期监督管理的目标明确。其主要内容包括对员工的培训,促使员工能够结合自身的实践,不断的提升安全意识及技术标准。而在落实相应工作时,则需制定规范的、合理的计划及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展现出阶段性及步骤性,最终实现员工安全生产技能的不断提升,为电力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对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的评定

在促进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工作当中,首先应建立起标准化的评价制度,可采用外部审核结合内部自主评定的方式进行。通过量化形式对电力安全监督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找出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在最终构成针对性较强的方法及措施。同时,在管理过程当中,应采用动态循环的模式。根据电力循环的特点,完成相应规划,然后实施并检查,最后则需根据实施情况进行改进,最终建立起规范化的电力安全监督体系,实现标准化的管理目标。

3.4、监督人员的标准化管理

对于监督人员的标准化管理,可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上级管理部门可对安全监督人员及下属单位的信息进行管理,进而可对其管理工作的进展状况进行实时掌控,及时的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的纠正。同时,还可根据安全监督人员的不同工作职责建立起相应的岗位,将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同时给出安全监督的相关标准。在监督管理工作当中,还需注重缺陷管理、运行管理、班组管理及日常安全管理。通过对监督管理人员的明确分工,并确定其岗位职责能够让监督人员在相关工作中做到各司其职,进而提升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及规范性,以实现标准化的管理。

3.5、科学构建电力安全培训工作体系

科学构建电力安全培训工作体系,做好顶层设计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的决定》(安委[2012]10号),加强和规范电力行业安全培训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培训工作责任,强化电力行业安全基础建设,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监督管理效能,国家能源局制定了《电力安全培训监督管理办法》(国能安全[2013]475号)。该办法适用于电力企业从业人员和电力安全培训教师的安全培训。其中,电力企业是指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电力建设施工企业。电力企业从业人员包括企业相关负责人、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以班组长、新工人、农民工为重点的其他从业人员。办法还规定,国家能源局负责指导全国电力安全培训工作,依法对全国电力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依法对所辖地区电力安全培训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电力企业承担本企业安全培训的主体责任,负责本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电力企业应当建立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保障安全培训投入,对从业人员进行与其所从事岗位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等。

以某电网公司为例,电力安全培训纳入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其管理体制是: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总公司、各区域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地市公司三级管理体制。电力安全培训是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要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由各单位安监、人力资源等部门牵头实施,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建设实操、实训安全培训设施场所,取得相应的培训资质,全面落实安全培训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保证充足的安全培训投入,逐年制订专业安全培训计划,纳入本单位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统一组织实施。

结束语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加强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应将其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施工中,以确保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突破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创新安全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手段,以保障电网的稳定性,保证电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促进电力工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述,郑霞忠,余迪.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02:167-172.

[2]雷占军.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6:148.

工程管理标准化管理范文第4篇

现阶段,我国石油钻井工程作业前期,施工现场管理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如工作作风粗放、操作不规范以及施工标准低等,不仅导致工程单井运输费用较高,综合利用率较低,还因工艺流程过于陈旧老化,导致生产运行机制极度僵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石油钻井工程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

钻前工程;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

石油钻井工程施工现场之所以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原因有四方面:一,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施工效率;二,施工单位缺乏高质量管理系统;三,相关施工人员素质较差;四,施工人员不熟悉施工标准。因此,只有促使钻前工程施工现场实现标准化管理,才能有效改善石油钻井工程管理,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1标准规范施工制度

(1)准备阶段

在钻井工程实施前期,施工单位要对超前运行给予高度重视,主动联系钻井公司或采油厂,这样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准确了解钻机实际作业情况。以此为基础,施工单位再联系施工实际情况,准确预测各个钻井作业的准备时间,并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

(2)组织阶段

生产组织过程中,施工单位要结合钻井工程施工现场的地面情况,该区域的油地关系以及气象条件,对相同块区内,具备生产条件的矿井进行整体性施工运转,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运输路线出现区域跨度过大以及距离过长的现象,有利于缩减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

(3)地面施工阶段

钻井工程地面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根据单井的实际工作量以及钻机搬迁时间,科学合理的调配车辆设备,并结合井场的实际工作量、距离以及施工周期,统筹运行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确保各个工序之间可以实现完美衔接、顺利过度。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要借助相应的计算工具,统计单口井的生产总费用。

2标准规范参建主体质量

(1)标准规范各个职能部门质量

施工单位要标准化要求各个职能部门的参与质量,例如,外联部门、安全部门以及生产管理部门等,并基于科学理论的指导,有效完善施工现场的相关制度,例如,车辆派遣制度、生产例会制度、现场盯井制度以及生产运行制度等,并针对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能,制定合理的工作标准,从而观察落实岗位责任制。施工前期,施工单位还要组织各个部门共同制定钻井工程的施工方案、生产运行机制,这样可以促使钻井工程的施工方案实现最优化。施工方案明确后,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要共同组织施工作业,确保施工现场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则要基于责任管理制度的约束,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当责罚,做到奖惩分明。

(2)严格检查并监督各流程的压缩工期建议

施工人员要严格检查并监督各个部门针对施工流程提出的工期压缩建议,如果某个施工环节未到施工周期便需要立即投入使用,施工单位要基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将具体情况汇报给相应的监督部门或是行政部门,从而杜绝此种违规现象。施工人员还要监督工程监理的执行活动,例如,施工现场的旁站活动、平行检查活动以及巡检活动。并严格监督钻井工程的施工人员,尤其在工程即将竣工时期,施工单位要以严格检查的方式,约束施工人员的操作行为,避免施工现场出现次料,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各项能效,为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整体效益。

(3)严格把关相关购配件质量

施工单位在钻井工程的准备阶段,要加大施工现场的督检力度,配备专业人员,严格检查各种购配件的质量,例如,钻井机械设备以及钻井原材料等。钻井原材料的质量对钻井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具有直接性影响,对于检验监督人员而言,原材料质量是最主要的环节之一。因此,相关督检人员要在原材料入场前,对其资料进行严格把关,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确保其与施工设计以及相关规定相符。除此之外,督检人员还要对相关资料进行全面核实,例如,复检报告、资料验收单等。

3标准规范质量控制内容

首先,施工单位要对钻井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例如,验收环节、施工环节、设计环节、勘测环节以及规划环节等,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要重点审查钻井工程的施工图,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其次,施工单位要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作业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能以及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最后,施工单位要对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资料进行检查,例如,工程资料、施工指南以及相关规则等,并重点检查相关技术手册以及作业指导书,确保施工单位的施工操作具有良好的规范性。

4结语

施工单位要想促使钻前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实现标准化建设,必须从施工各个环节以及各个参建部门、机械设备着手,进行强制性标准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施工现场具有良好的规范性与秩序性,进而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与效益。

作者:方雪寒 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兴油气开发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守力.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07).

工程管理标准化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EPC模式;核电工程;合同管理;标准化

引言

核电工程的主体是一台由核岛、常规岛和BOP组成的完整的核电厂机组,凝聚了核物理、机械、电气、热工、化学等专业学科,是复杂且技术密集的系统工程。核电项目EPC工程周期漫长、投资巨大,土建、安装、设备采购、调试等工作量大、接口十分复杂。鉴于核电工程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国内外的核工程项目常采用EPC总承包的合同模式,即承包商对核电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全过程实施承包,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费用全面负责。

1核电工程合同管理标准化的三个要素

1.1合同管理的标准化组织设计

围绕着合同管理过程,核电项目总承包企业通常会建立以下几个核心职能部门:合同立项/归口管理部门:按照需求,对需要通过EPC分包合同来实现物项或服务采购的事项提出立项申请,并统一协调或管理公司内某类业务或资产的部门。该部门负责明确合同的技术、质量和进度的基本要求,进而负责编制或审核合同条款。实际工作中往往在合同管理的初始阶段通过合同的评审、招标、评标和合同谈判等环节,对合同工作的质量、进度与技术等进行总体把控,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进行归口管理。合同商务部门:协调、组织合同管理流程各环节工作的部门,确保合同管理工作符合企业相关制度的规定。负责制定合同管理程序以适应核电项目管理的需要,协调上游部门对合同采购中的条款制定、评审、招标、合同谈判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支持。进行合同的日常管理,执行合同条款,协调、处理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支付、争议、索赔等各项事宜。质量保证部门:通过对潜在承包商的资格审查、合同执行过程中的质保监察等活动来负责合同管理中的质量控制。进度/费用/技术支持部门:负责在合同形成阶段和合同执行阶段对涉及技术、质量、进度、费用等提供专业支持。审计部门:对核电工程项目相关活动实施内部审计和对项目运作进行监督的机构,对标准化合同管理的效益、合规性、经济性负有监督责任。综上,在标准化的核电项目合同管理中,各部门基于职能和合同事项这两个维度,以矩阵式的架构进行运作。针对某个相对独立的合同事项,由各个部门抽调人员,形成工作组并对相关合同事项进行处理,工作组随着合同事项的完结而自行解散。通过这种矩阵式的合同管理组织架构,可以使各个部门可以同时承担多个合同的管理工作的同时做到职能互补、充分配合。此外,工作组成员以集体智慧形成决策或意见,既满足核电工程对合同管理效率的要求,也能最大限度降低误判的可能。

1.2标准化合同管理程序体系

标准化合同管理程序体系的建立,是EPC承包商对从合同编制到执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合同管理工作制定标准流程并不断实施完善的过程。建立并完善标准化的合同管理程序体系能够解决核电工程合同管理中条款编制评审把关不严、合同管理低效、合同执行不力权责不明等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合同管理程序体系应当涵盖合同管理的各个方面,对合同的编制、评审、招评标、签订、执行、事项处理、支付、合同终止等阶段所进行的各项工作进行标准化规范。由于企业在合同管理不同方面的特点,标准化体系可分为管理层和工作层两个层次。管理层主要起到对合同签约和履约各个环节进行管理的作用,工作层的标准主要承担具体合同工作实施和形成各类合同标准文本的工作。由于核电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的复杂性,建议在合同管理标准化程序的建立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序采取强制性与推荐性相结合的办法,确保管理规范性和严肃行的同时又增加管理弹性与灵活程度。

1.3合同管理责任划分标准化

核电工程项目专业交叉、分工复杂,进而导致了EPC总承包商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工作任务量大、涉及面广、参与的部门和人员众多。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管理职责和要求进行责任划分,以满足核电项目建设对合同管理“逻辑清晰、权责明确、规范高效”的要求。在具体实施责任划分的过程中,将项目合同管理的各个阶段的全部工作逐级分解,形成便于进行组织管理的单项工作,再确立分解后单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在确立单项工作及其责任部门后,对各个部门在每项工作中的职责进行分工,明确每项工作所对应的授权权限,同时规定每项工作的输入、输出文件。

1.4合同管理标准化的持续改进

由于EPC项目本身的复杂性,项目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与运作并非一蹴而就,合同管理标准是在统筹规划、研究确立和持续改进中不断建立并完善的。合同管理程序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经验反馈、工作程序升版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管理系的标准化程度。建立程序定期梳理与反馈的机制,对程序使用过程的反馈意见定期整理,对在实际工作中不适宜的工作程序及时进行修订或增补,确保管理程序体系不断优化。防止因工作程序的规范程度不够而导致的偏差。同时,工作层还应针对不同类别合同的特点制定并不断完善合同文本,确保标准合同文本的健壮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