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第1篇

头晕接诊的要点

头晕症状的定义和分类 目前,对头晕的主流认识和定义仍然是按照Drachman等1972年的方法,将头晕定义为非特异性的症状,包括了眩晕、晕厥前、失衡和非特异的头重脚轻等4种症状。虽然2009年国际Barany协会参考国际头痛学会的模式推荐了前庭性症状的分类,但存在实际操作使用不够方便的问题,同上也未被广泛验证和推广。

头晕的问诊 按照上述的头晕和眩晕定义,接诊医师应首先对患者的症状诉说进行分析,一定要问“你的头晕(或头昏或其他诉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请详细地描述你的头晕”。

通过病史问询,医生应首先明确患者的头晕诉说到底是什么。①眩晕,是感到周围环境在运动(主要是旋转,三维空间上任何方向均可)或是自身旋转感;②失衡,是患者有不稳感,尤其是行走和站立时;③晕厥前,是患者感到站立不住或欲倾倒,多伴有眼前发花、黑、四肢无力、心慌、出冷汗等;④头重脚轻及其他非眩晕性的头晕最缺乏特异性,总体上应该是患者感到视空间定位困难,有“腾云驾雾”或“不踏实”的感觉。重要的是需要将头晕与头胀(属于头痛范畴)、“脑子不清醒”或“头昏沉’’(属于精神症状)相区分。

头晕症状特点的问询 许多病因均可导致头晕,但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头晕症状在发作频率、症状持续时间、诱发因素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见表1),是鉴别诊断的要点,必须全面问询和了解。

头晕伴随症状的问询 不同病因因损害部位不同,所导致的头晕症状容易伴随有不同的其他症状,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如:前庭中枢性病变(累及小脑、脑干或半球),容易伴随其他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而不伴其他神经症状的单纯头晕或眩晕者则极少,同样,伴随其他神经系统或耳科症状者,则基本不应考虑为前庭周围性病变。因此,问诊中要对可能的病变部位的相关症状进行全面问询。

头晕患者个人史的问询 头晕、眩晕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异质性的症状,因而患者的个人医学史非常重要,必须问询。如对慢性头晕患者,必须问询睡眠、心境、情绪等情况;对老年头晕患者必须问询系统疾病病史和用药情况;对晕厥前患者必须问询心脏病(心衰、心律失常等)、服用降压药、糖尿病、贫血等情况;对失衡症状者必须了解眼科及神经系统疾病史。

头晕诊断思路要点

头晕症状的定位诊断 虽然我们通过病史问询,可以将多数的头晕症状予以分类,但临床上,由于医生缺乏问询经验或患者的不理解和不合作(非常多见),不少患者的头晕症状还是无法正确分类。对此,必须明确患者的症状描述可能是不可靠的,而且患者也可以同时有多种症状,切勿机械地分类。

通常认为,眩晕症状主要来源于前庭系统(包括内耳的前庭周围和脑干等的前庭中枢结构)障碍;失衡症状主要来源于神经感觉系统(视觉、深感觉、小脑脑干等)障碍;晕厥前症状主要来源于心血管系统障碍;非特异的头重脚轻症状主要来源于精神障碍、药物不良反应或系统疾病。但应注意,症状并非与病因一一对应,病因与症状间存在较多的重叠,如: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可以同时有持续眩晕、位置性眩晕、不稳或非旋转性的头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可以只是眩晕,或是同时有眩晕、不稳和非旋转性的头晕,更有些患者只诉说头晕或头昏,而无眩晕;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梗死可以是眩晕,也可只是头晕。同一症状可以有不同的病因,同一病因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因此,绝不能简单地认为不同症状就是不同系统的疾病。

头晕症状的定性诊断 通过病史和症状分析,可以鉴别90%的眩晕与非眩晕的头晕,也能区分70%~80%的头晕病因。为使全科医生能在日益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快速识别和诊断常见的头晕和眩晕疾患,国内外发表了多种头晕诊断流程和指南,值得参考。2009年,中华内科杂志刊登的《头晕诊断流程建议》,见图1。

眩晕是最常见的头晕,其中前庭周围性病因多见(约占70%~80%),主要有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和前庭神经炎。前庭中枢性病因中除前庭性偏头痛常见外,其他病因(如后循环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肿瘤、脱髓鞘等)均很少见。

失衡的主要病因是视觉障碍、深感觉障碍、小脑病变、共济失调等。

晕厥前主要病因是性低血压、贫血、低血容量、低血糖、严重心律失常等。

头重脚轻则与多种精神障碍(抑郁、焦虑、惊恐、躯体化障碍等)、药物不良反应和内科疾病有关。不伴有其他症状和体征的慢性头晕(慢性主观性头晕)的最主要病因是焦虑和抑郁障碍。

我国广大全科医师最容易犯的诊断错误是不能掌握上述的常见头晕和眩晕病因,反而将学术界已经淘汰或不认同或极少见的情况当作常见病因,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或颈性眩晕。

正确掌握头晕的体检方法 对头晕和眩晕患者的体检非常重要,尤其是床边检查,从事头晕和眩晕诊治的全科医师必须掌握。相关内容本期有专门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简而言之,医师在结束问诊后,必须予以基本的体格检查,如生命体征、心律、血压等。要开展相关的神经耳科检查,包括眼震、听力、共济运动、步态等,位置诱发试验(如Dix-Hallpike试验)可以即刻诊断最常见的眩晕(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甩头试验可以很好地鉴别中枢性与周围性急性前庭病变。

正确掌握头晕的辅助检查 已有大量研究显示,不加区分地予以头晕患者各种检查(尤其是颈椎、头、颈部血管的各种影像学检查),几乎不能帮助诊断(诊断率不及1%),反而明显干扰诊断思路。因此,辅助检查的目的只能是证实临床的诊断假设并排除其他重要的疾病。

在我国,最大的问题是全科医师对头晕和眩晕几乎没有任何临床诊断方向,只期望辅助检查能提供诊断信息。但因缺乏对影像学发现(诊断支持率极低、无关病变发现率极高)的正确理解,使得患者统统被诊断为颈椎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发腔隙性脑梗死或脑供血不足等,不仅没有正确诊断,反而伤害患者和浪费资源。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医男科理论; 萌芽与发展; 继承与创新

理论研究是各自然科学里学科建设的最高层次,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并对其起到指导作用。随着时间的变迁,经验的积累,认识的延伸,理论也不断获得新的补充和完善。一门学科的理论研究水平,规定并影响着整个学科领域的发展。21世纪中医男科学要生存和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是关键,它体现了中医男科学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轨迹。通过继承、移植、创新三者结合,实现对传统的中医男科疾病的诊治水平得到提升和超越。

1 中医男科学学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医男科理论从萌芽到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商周至秦汉时期的中医著作就已经涉及部分男科病名、治疗及有关病因病机,并对男性生殖发育及性医学等内容作了一定的描述。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及商周的著作中可以看出,当时已认识到男女生殖器的结构和功能不同,提出了针对男科病的用药。

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医简《五十二病方》,其成书年代约在先秦时期,记载了治疗52类疾病,用药达247种,其中所载男科病就有癃闭、淋症、阳强、阴肿、疝气等。尽管记述内容及使用方药较为简单,但实为中医男科学的萌芽。

我国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男性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及病症方面,都有许多科学的阐述。书中所涉及的男科病症主要有遗精、、阳痿、阳强、缩阳、不、房室茎痛、疼痛、不育、癃闭、下疳、疝气、白淫、房劳伤等近20种。生理方面指出男子在“二八”肾气逐渐旺盛,男性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并具有排精功能,进入青春发育期;到了40岁以后,男性机能及生育水平开始下降,即“五八,肾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从而揭示了男性生、长、壮、老的发展过程及生殖生理学机制。病因方面强调不节,情志异常以及寒、热、湿与男科发病有密切关系。《素问•腹中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指出了过度,醉后行房,会给人体造成伤害。《灵枢•本神篇》:“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而不止,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灵枢•经筋篇》:“经筋之病,热则筋驰纵不收,阴痿不用”;“足厥阴之经,伤于寒则阴缩入”。这些精辟的论述,指出了情志损伤,感受寒热之邪均可导致男的异常。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男子失精,精冷无子、遗精、淋症、阴狐、疝气等男科病症多有论述。尤其是治疗遗精滑精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肾气不足、精亏、精冷无子的金匮肾气汤,均体现了理法方药的整体辩证观。

晋隋唐时期,男科理论及临床均有新的发展。主要反映在治疗方剂增多,病因病机认识进一步加深,病症范围进一步扩大,性医学研究更加深入。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男子虚劳失精、尿精、遗精、少精、血精及男性不育多从肾虚立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与王焘的《外台秘要》是唐代两部综合性医书,载有疝气、核肿、核痛、阴卵大,阴痿、阴缩、失精、少精、尿精、遗精、阴冷、阴痛等30多种男科疾病,反映了唐代对男科病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扩大和深入,《备急千金要方》所记载的具有补肾温阳益精的七子散治疗男性不育症,至今仍有医家沿用,对阳虚不足的不育症,确有较好疗效。丹波康赖《医心方》从《备急千金要方》、《玉房秘诀》、《玉方指要》等晋唐隋期间的多部医方中辑录了12首治疗阳痿的方剂,在这些方剂中,补肾药物是为主要用药方向。

宋及金元时期,《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是宋代官修两大著名医书。《太平圣惠方》收载男科病方30余首,其中治遗滑精方13首,阳痿方10首,少精不育方7首,阴疮方4首。同时所载方剂,不仅详细记述药物组成及应用方法,还将病因病机与主症、兼症简要列出。《圣济总录》收载治疗男科病白淫方14首,阴疝方9首。李东恒创制的龙胆泻肝汤,被广泛用于男科疾病,如阳强、淋证、炎、炎等。朱丹溪《丹溪心法》创制的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各方,至今在阳痿、阳强、不育症的治疗中仍沿用不衰。宋金元时期众多男科方的记载,客观的反映了该时期诊治男科病的认识水平,为后世男科病的辨证论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明清时期,男科病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辨证论治更趋完善,许多重要医著对男科病都有重要阐述,而且出现了对阳痿及男性不育两类男科病的专门著作。明代俞桥所著《广嗣要语》认为男精女血是孕育胚胎的两种基本物质,男子精血的充盛,是孕育胚胎的基本条件。岳甫嘉《医学正印种子篇》为论治男性不育的专篇,载方52首,认为肾的功能失常是该病的直接原因,七情、六淫等病因也可导致肾的功能失常而引起不育,论治主张审因求本。清末韩善徵著《阳痿论》(未刻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阳痿病论治专著,本书论治阳痿的独特之处,在于提示阳痿的发病“因于阳虚者少,因于阴虚者多”的发病规律,指出了阳痿滥用温热药治疗的危害,改变了前人将阳痿与阳虚等同认识的偏见。万全《广嗣纪要》对男性不育发病提出了夭、犍、漏、变、妒“五不易”的发病原因,即“夭,原身细小,曾不举发;二曰:犍,外肾只有一子,或全无者;三曰:漏,未至十六其精自行,或中年多有白浊;四曰:变,二窍具有,俗谓二仪子也;五曰:妒,妒者,忌也。男子有五病不能配合太阴,乏其后嗣也。”充分认识到原发性阳痿、先天发育不良、隐睾、性病、前列腺炎,生殖器畸形(两性人)等,均可导致男性不育。并提出对男性不育的治疗以益精固精法为主。张景岳《景岳全书》对男科临证理论有许多独创见解,书中对疝气、癃闭、淋证、血精、遗精、阳痿、不育症等多种男科疾病有较详记载,主张辨证论治,在其“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理论原则指导下,创制的左归丸、右归丸、赞育丹对男障碍及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有较科学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总之,明清时期对男科病名、相关概念、鉴别诊断、治疗方药等认识都远远超出之前的任何时期,并相继出现了以“男科”命名的书籍。如《男科证治全篇》、《傅青主男科》(内容以内科病为主)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医学虽然得到发展,但因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客观原因,男科医学发展缓慢。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随着国际“男科”热和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政治环境的宽松及人们健康生活的要求,中医男科学也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时期。一些有远见卓识的医家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古代文献中挖掘、整理和研究古人的诊治经验及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开展了继承和创新的努力。1985年王琦教授等学者从临床实践和理论构建两方面开始了创建男科专业学科的工作。1986年,青年学者秦国政撰文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医男科学”临床学科概念[1]。1988年,王琦等主编的《中医男科学》专著出版,标志着中医男科学作为中医临床医学的一个专门学科得以形成,其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得以构建,成为中医男科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之后经广大中医学者的努力开拓,众多中医中西结合的男科专著相继出版,如《中华中医男科学丛书》(王琦等)、《实用中医男科学》(秦国政)、《中西医结合男科学》(何清湖等)、《男科病特色专科实用手册》(秦国政等)等男科学专著近百种,从深度、广度进一步充实了男科学的内容。特别是1997年王琦主编、秦国政任副主编推出的我国首部大型中西医合璧的男科学专著《王琦男科学》,书中编录了165个男科病症,并评列了17种男科常见病,对每个病分别阐明其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辨病、类病辨别、辨证要点、治疗要点、论治及原则、其它治疗、转归与预后、预防与护理、文献选录、现代研究进展、诊疗标准参考等。进一步深化、充实和完善了中医男科学的学术体系,提高了中医男科学的学科理论水平,也具有较好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这些专著的出版对中医男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继承与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男科学的理论内涵。

2 中医男科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中医男科学的相关内容起源于殷商时期,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完善,到了明清时期,有了明显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至今近30年的时间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一门独立完善的专门学科。广大中医学者在继承整理传统中医诊治男科病经验基础上,从临床实践、实验研究、辨证模式、理论探讨诸方面,均呈现新论叠出的可喜局面。在具有代表性的男科疾病中,阳痿、男性不育、慢性前列腺炎是最常见的世界性难治性疾病,本文选择性地介绍以上三种男科常见疾病理论继承和创新概貌,旨在帮助中医男科工作者了解和掌握中医男科疾病的新理论和新观点,以促进中医男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1 阳 痿

阳痿,现代医学病名为功能障碍(ED)。阳痿的诊治,历代医家多有阐述。但古代医家的论述多从“肾虚”、“阳虚”论治,或单从某一脏腑或某一病因立论,且以治法为主体,理论阐述不系统,单凭经验用药,有的治法甚至缺乏科学依据,不能被大多数医家接受。现代中医在古代医家诊治阳痿的基础上,从理论到实践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诊治论点。

近年来,在阳痿的病因病机方面,不少学者逐渐突破了在脏腑定位上以“肾”为中心,在病因病机上以“虚”为重点,在治疗上以“补肾壮阳”为主导的传统观念,开始从多角度、多方位探讨了阳痿的发病原因及诊治方法。如以王琦教授为代表的现代中医学家1985年首次明确提出从肝论治阳痿[2],使阳痿的治疗原则上升到理性认识。王琦提出:“男子有曲情,非女子独有;前阴为肝所统,气血充盈则振;宗筋为肝所主,治痿当重调肝;临床辨症为先,阳痿肝病居首。”并强调“从肝论治阳痿,关键是抓住肝伤以致气血失调,运行障碍,宗筋失充这一病机核心,辨明证侯,法以证立,方从法出。”临床中提倡调肝疏肝,活血通络,补气生血,潜阳凉肝,清热利湿,暖肝散寒,培土抑木,滋水涵木,益肝壮胆等九种治法。王琦以肝与宗筋、肝藏血、情志伤肝与阳痿等生理病理方面,阐述了阳痿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使阳痿从肝论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王琦在论述“阳痿从肝论治”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血管性阳痿以“调合气血,充润宗筋”为治则的观点。动脉性阳痿以“瘀”为重点,以活血药物为主,改善的供血,方以柴胡疏肝散、桃红四物汤为主;静脉性阳痿注重“气”,其病机是气血不和,气的摄血功能失常。因为血液的运行需靠气的调节,也就是说静脉的关闭有赖于气的维系,治疗宜气血双顾。以当归补血汤加减以补气调气为主。秦国政教授通过对阳痿患者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较大样本的临床资料调研发现[3]:在当代社会环境条件下,对于病因学来说,房劳损伤已不再是主要原因,情志之变则是主要病因学基础,不良生活习惯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对于病机学来说,实多虚少是病机转变的普遍规律,脏腑功能改变以肝肾为中心涉及其它脏腑;对于基本病理学来说,最基本的病理病化是肝郁肾虚血瘀,其中肝郁又是主要病理特点,肾虚是主要病理趋势,血瘀是最终病理结局,而且三者有机联系,互为因果,共同作用。因此,疏肝解郁,活血通络,补肾振痿是其基本治疗法则。这进一步提高和丰富了从肝论治阳痿的理论内涵,突破了几千年补肾壮阳治疗阳痿的定式,这一观点经受了实践验证,受到中医男科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2.2 男性不育

传统中医对男性不育多从肾虚(阳虚、阴虚、精亏)、精少、精冷立论,历代医家都强调肾精在男性不育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肾精的盛衰决定着男子的生育能力,肾精亏虚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现代中医男科在继承传统中医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吸纳当今先进科技检测手段和现代医学知识,与之移植嫁接,认识到传统中医学中从未论述过的许多病机和病症,如精索静脉曲张,免疫异常,染色体异常,前列腺疾病,纤毛不动综合症及现代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均可导致不育。并利用现代实验室检测协助分析致病原因和阐述发病机理,结合宏观辩证和微观辨病,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报导的文献超千篇,使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及分类的研究不断深化,不仅诊治思路产生了重要变革,而且理论认识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报导男性不育的文献研究异常活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男科名家王琦和徐福松教授的学术思想。王琦提出“肾虚挟湿热瘀毒虫”是现代男性不育症病因病机理论的新观点[4]。认为现代男性不育症的病性是“邪实居多,正虚为少”。肾虚:指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肾失滋养,肾精亏虚的生殖功能低下,少精症,弱精症;湿热:过食肥甘辛辣,或过量饮酒酿热生湿,或感受湿邪浸淫对生精功能的损害,包括前列腺炎及其它生殖系炎症;瘀:指各种生殖系统的慢性病变形成的血瘀、痰瘀、精瘀等病理因素,精索静脉曲张,液化不良等症;毒:指化学药品,汽油,农药,工业废气,微波,放射线,辐射,食棉籽油(棉酚)及腮腺炎引发的病毒性炎等对生殖器官、生精功能的损害;虫:指性传播疾病的各种微生物、类微生物感染,包括梅毒螺旋体、淋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结核杆菌及弓形虫、滴虫等。王琦通过438例男性不育症的调研发展,实证最多(54.11%),其次为虚证(21.0%),无证可辨(13.7%)及虚实挟杂证。在实证中瘀血阻络及湿热下注者居前两位(21.69%或15.75%),虚证肾虚以肾阳不足和肾精亏虚为主(7.76%和7.08%),虚实挟杂症以肾虚挟瘀、肾虚湿热居多(4.11%和3.89%),据此可以看出瘀血阻络、湿热下注、湿热挟瘀、肾阳不足和肾精亏虚是男性不育最常见的五种证型(均大于7%)。调查结果表明,男性不育虚实挟杂症占据了证型中的大部分,单纯虚证占的比例较少(21%)。在实证中瘀血阻络和湿热下注两种证型出现机率远高于其它证型,肾阳不足在肾虚中仅占15%左右,瘀血、肾虚、湿热三者构成不育症病变核心,它们单独为患或相互作用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及演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用药指导思想为补肾填精,活血化瘀兼清湿热为治疗男性不育症的重要法则。王琦通过研制的第一个国家治疗男性不育三类新药黄精赞育胶囊就是在此理论指导和临床调研基础上开发的[4,5,6]。经临床应用多年证明,确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徐福松在对古今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从男性生理、解剖及病理特点出发,首次提出了腺、性、精、育男科四大主症的理论学说,认为腺是基础,性是外象,精是物质,育是结果,四者存之以共,缺一不可。即腺(指主性腺和副性腺)为纲,睾系疾病、精囊腺疾病、前列腺疾病为目;性(指男子为主的疾病)为纲,性器官疾病、疾病、性传播疾病为目;精(指、病变)为纲,排精异常、异常、异常为目;育(指与生育有关的问题)为纲,男性生育,优生优育,男性节育为目。

“肾虚挟湿热瘀毒虫”这一现代男性不育症主要病机的理论认识以及“腺、性、精、育”男科四大主症理论观点的提出,不仅为男科临床医学疾病谱增添了新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也为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探索和临床辨证治疗的研究起到了提纲挚领、执简马叉繁的指导意义。为男性学科研究的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2.3 慢性前列腺炎

现代中医男科学之慢性前列腺炎(CP)属移植西医泌尿男科之病名,属祖国医学“淋浊”、“白淫”、“尿浊”、“精浊”、“白浊”等病症范畴。因前多数学者认为湿热瘀结是主要病因,气滞血瘀贯穿本病始终,久治不愈则气虚血瘀。戴春福认为,血毒,瘀血,气虚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三大主因;热毒内蕴,瘀血内阻,正气亏虚为其三大主要病理变化。其中热毒是主要因素,因热毒内蕴,煎熬血液成瘀,因热毒耗气致气虚;又因瘀血阻滞,影响脏器组织的营养供给,病变组织难于康复,气虚无力祛邪,气虚又加重瘀血内阻。热毒内蕴、瘀血内阻及气虚三大病理因素往往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使慢性前列腺炎病情缠绵难愈。《王琦男科学》将慢性前列腺炎分为湿热、瘀血、寒热错杂三个证型。王琦提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机特点是瘀浊阻滞[8],故治疗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瘀浊阻滞这一特点辨证用药。“瘀”不仅指血瘀,还包涵淤积不出,“浊”为秽浊之分泌物。辨证过程中除全身整体辨证外,还须注重前列腺指检及各种理化检查的局部辨证。其治疗主张分期论治,即根据慢性前列腺炎的不同病理发展阶段加以治疗,其更具针对性。初、中期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祛瘀排浊,佐以温阳散寒之品以防湿遏伤阳;后期以祛瘀排浊为主,辅以清热解毒,佐以温通之品。秦国政提出慢性前列腺炎从疮疡论治[9],认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早期病理表现为前列腺间质组织炎性充血、肿胀、腺泡增大,腺泡及周围组织可见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并可发生小脓肿。在前列腺液涂片中,可见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这与疮疡的病理表现极为相似,从病症的各阶段表现也与疮疡相似。因此将慢性前列腺炎与疮疡论治是基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二者的认识基础上,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了良好的印证。李春华提出慢性前列腺炎从肝论治,认为前列腺位居下焦,在脏主要与肝肾相关,在经络主要与足厥阴肝经最为密切;足厥阴肝经所绕阴器,抵少腹。前列腺炎多见会阴坠胀疼痛不适,或小腹不适,或阴囊、疼痛,胸胁闷胀等,均属肝郁血瘀所致。针对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肝郁化热,肝经湿热等辨证治疗,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和治疗前列腺炎的有关症状,亦能明显改善全身表现出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笔者对慢性前列腺炎多从气痰瘀热论治,认为“久病成瘀”、“久病多痰”。慢性前列腺炎发病虽然不外乎六淫之邪乘虚侵入下焦,或房劳,或七情所伤,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所致,但起病多由湿热蕴结为因,其病机关键是气血凝滞,痰瘀互结,核心是气(气滞气虚)、瘀(血瘀)、痰(痰浊)、热(湿热郁热)相互为患,聚于前列腺体形成慢性炎症。因此,治疗该病关键是气痰瘀热同治,以理气行滞,活血化瘀,益气消痰,清热解毒为四大治疗原则。在临床应用中,还应把握好治痰治瘀必先调气,调气重在疏肝健脾,清热散结避免过伤阳气的灵活辨证用药法则。

新的世纪里,在继承中医药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选准切入点,通过流行病调研和移植现代医学病名和科学思维,同时把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应用到所有男科各个疾病当中,才能使整个中医男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秦国政.试论建立中医男科学体系[N].中医药信息报,1986,9(2):19.

2 王琦.论阳萎从肝治[J].天津中医,1985,5:15.

3 秦国政.阳萎中医发病学和证候学规律新探(附717例流行病学调研分析)[J].中国医药学报,1999,6:66.

4 陈金荣,王琦.王琦治疗男性不育的思路[J]. 男科医学杂志,1999,4:24-28.

5 关艳冰,梁幕兰,陈军平.黄精赞育胶囊治疗异常不育症57例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04,36(3):26-27.

6 刘保兴,王琦,赵厚薇,等.黄精赞育胶囊优选方对弱症大鼠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5,22(2):368-369,383.

7 刘保兴,王琦,赵厚薇,等.黄精赞育胶囊优选方对弱症大鼠鞭毛超微结构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1):765-767.

8 王琦,秦国政,等.王琦男科学[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2007,647.

9 张富刚,秦国政.从疮疡论治前列腺炎的理论基础探讨[G].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2007,180-181.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消化道症状;隐匿性抑郁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女19例,男12例,年龄23~76岁,平均47岁。

1.2 主要症状 本组病例主要表现是消化道症状。长期腹泻17例,长期呕吐5例,恶心、打嗝儿、腹部不适9例。

1.2.1 长期腹泻17例,均为缓泻,2~4次/d,腹泻与进食种类无关,不伴里急后重。17例大便常规化验均未见红细胞、白细胞。

1.2.2 长期呕吐5例,多于食后发生。其中1例严重呕吐患者,每食即吐,致使体重严重下降(该患者身高163 cm,体重由51 kg减至32 kg),并因多方检查病因不清而剖腹探查,仍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最终于手术2个月后抗抑郁治疗,症状渐缓解。

1.2.3 恶心、打嗝儿、腹部不适9例,其不适感引致患者反复就医,反复检查,影响其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1.3 伴随症状 11例伴睡眠障碍,8例为入睡困难,2例易醒,醒后再入睡困难,1例为早醒。9例伴程度不同的焦虑与疑病观念,患者反复就医,对检查结果及医生的解释持怀疑态度。

1.4 辅助检查资料 31例血、尿、便常规均正常。14例进行胃镜检查,11例有表浅性胃炎,3例无异常发现。31例汗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21分。

1.5 治疗及结果

1.5.1 开始抗抑郁治疗时间 最早于病程第11个月,最长35个月,平均21个月。

1.5.2 治疗药物 抗焦虑药:选用丁螺环铜。抗抑郁药:选用帕罗西丁。31中26例为丁螺环铜与帕罗酊同用,5例单用帕罗西丁。

1.5.3 心理支持 给患者充足的时间以倾诉不适的感觉及治疗经过,耐心倾听患者对以前检查的疑惑与治疗的不满与想法。进而帮助患者分析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5.4 结果 显效3例,进步4例,临床治愈24例。

1.6 病程最短17个月,最长49个月,平均28个月。

2 讨论

抑郁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未被人们普遍认识的危害严重的疾病。已有许多研究证明是它高患病率,高慢性复发率,高自杀死亡率,高疾病负担的精神疾患[1],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传统观念强调抑郁症的三低症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抑郁症躯体不适相当多见,且常掩盖情绪障碍,使患者长期承受巨大痛苦与经济负担,也常将医生的诊断引入误区。在综合医院就诊的内科患者中,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但大部分未被内科医生检出[2]。美国学者Klein man研究发现“约有半数的抑郁症患者赴内科或其他科就诊,这些患者强调躯体情况,至少有一半被误诊”[3]。这足以说明应给予躯体化抑郁足够的关注与深入研究。

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大部分表现为长期慢性疼痛、胸闷、头胀、无力、食欲下降、入睡困难、呼吸困难等。而以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打嗝儿、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相对少见,易误诊。本组31例中,长期呕吐者5例,长期腹泻者17例,恶心、打嗝儿、腹部不适者9例。他们均以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因此,临床工作者应对此高度警惕。

抑郁症如果不能被及时识别,正确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本组31例中,在接受抗抑郁治疗前,病史最短11个月,最长35个月,曾就诊于多家综合医院,进行多种相关检查甚至是重复检查,均未获得器质性疾病的证据。甚至1例长期呕吐患者在反复检查无果的情况下,被实施剖腹探索术,术后仍未获得造成呕吐原因的证据。这些病例均在反复对症治疗无果的情况下,求助于精神科。其HAMD评分均在21分及以上。在抗抑郁治疗后症状大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HAMD评分回降。也有力地说明综合医院对躯体化抑郁的认识急待提高。

需要特别强调,抑郁症如果不能得到正确治疗,后果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可以多种多样,任何形式。对于长期主诉躯体不适,尤其长期慢性腹泻、呕吐者,反复就医,反复检查,不能获得相关器质性疾病证据的,要高度警惕隐匿性抑郁症的可能。要深入观察,探究有无高兴不起来,兴趣减少或缺乏,精力不足等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如果有上述症状存在,那么很可能是隐匿性抑郁,应尽早积极抗抑郁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张明园.21世纪中国精神医学的思考.上海精神医学,2000,12:1-2.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第4篇

2001年6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该规章将医生执业范围划分为四大类,28个专业。并规定一般情况下医师不得从事执业注册范围以外其他专业的执业活动。医师的执业是有范围的,非因特殊情况医师应当在注册执业范围内开展医疗活动,否则就构成违章行为。因此,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规定不能轻易超范围执业,否则就构成违规。为建立适应我国基本医疗情况的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养制度,200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式批准立项“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研究课题”(共设7个研究课题)。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教司牵头,中国医师协会等6家单位共同承担,目前已先后完成了并初步制定了内外科、精神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妇产儿科、康复科、麻醉科等十余个专科的医师培养计划,明确了专科医师需要经过严格、长期的培养、考核和认证方可具备独立处理专科病人并承担医疗责任的资质。目前,我国医学类中共分为19个二级学科,73个三级学科,其中妇产科与内科、外科、儿科等同被列为二级学科。妇产科具有其特殊性,包括妇科、产科和计划生育等,对专科医师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胜任相关临床工作。

二、国外培养模式

在美国,几乎所有正规医学院的报考者必须己经完成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4年学习。经过严格考试被录取的考生需再花四年时间完成医学院的教育,前两年学习医学基础理论,第3年开始进入临床阶段学习。到第4年,医学生主要进行各科临床实习。美国正逐渐开始应用一些新的医学考核办法来补充或替代传统的口试。有研究报道,1989年口试占总成绩的23%,有大约54%的学校采用口试。而到2000年,口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7%,只有35%的学校采用。由NBME(USMLEStep2CS)推出的临床技能评估(OSCE)作为一项新的评估办法开始在2005年毕业后的学生中采用。此外,LCME要求医学院直接评估学生的核心临床技术,表现及态度。每年10月,美国国家住院医师选拔计划(Nationalresi-dentialmatchprogram,NRMP)要公布全美各地各大医院及医学中心该年度所接受住院医的科室及名额。学生应向NRMP提出申请,然后再经过用人部门的严格考试和面试后确定下一年度准备接受的新住院医师的名单,接收后才可进行相关的专科培训。以美国希契科克医疗中心为例介绍其妇产科培训项目。该中心提供长达4年的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其着重培养住院医师的手术技巧,特别是微创手术。培训结束后住院医师可在阴式、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方面有很好的技巧。在妇科泌尿及生殖内分泌方面的轮转也使住院医师收获更多。

同时,有专门的流行病学专家进行科研方面的指导。此外,项目还提供模拟训练,医院配有模拟产房,模拟NICU和ICU,模拟手术室等,还有可供医师24小时练习的多个腹腔镜模拟设备。在模拟中心,医师可学习手术技巧及团队合作精神。培训结束后住院医师还可申请医院管理方面的项目进一步学习。下面主要介绍下其4年的轮转计划。第1年,作为实习医生,要在产科轮转3个月,在相关人员的指导下,重点集中在普通产科。计划生育轮转1个月,熟悉门诊各种计划生育相关病例。在产科及计划生育轮转期间,住院医师还要同时接受超声培训。普通妇科轮转3个月,包括住院、门诊及手术操作。还有1个月的重症监护病房轮转,1个月的妇科肿瘤轮转,以及3个月的夜班。第2年,住院医师要在另一医院继续在产科轮转6个月及普通妇科轮转3个月。还需在妇科肿瘤轮转3个月。第3年,住院医师需在生殖内分泌与不孕,妇科肿瘤及母婴医学中心(高危产科)分别轮转3个月。同时还有1个月的夜班,辅助第1年的实习医师工作,同时其在夜班期间也会受到相关的锻炼与培训,同时提高技术。这一年中,还包括2个月的“自选轮转”,住院医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有些医师利用这两个月进行科学研究,另一些医师选择去本国其他中心参观培训,还有些医师选择参加非洲及拉丁美洲的国际项目。第4年,住院医师要在以下科室经历8个6周半的轮转:妇科肿瘤;产科;普通妇科/妇科泌尿;门诊(主要为阴道镜、妇科超声、尿动力学,外阴病变),以进一步对专科的熟悉和进行技术的提高。

三、我院产科医师基本培养模式

我院妇产科已施行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近10年,已有多位医师经过培训成为妇产科专科医师。培训基本上是以妇产科作为二级学科为主,外科学为辅的专科医师培训。并参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采用两段式培训。

1、基础培训阶段此为第一阶段,其目的是使住院医师掌握妇产科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对妇产科各专业领域所涉及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对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有较详细的了解和一定处理能力,打好妇产科临床工作基础。培训方法为在妇产科各专科内轮转。包括妇产科门诊轮转8个月,掌握妇产科门诊和急诊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

2、产科病房轮转12个月(其中产房至少2个月),掌握妊娠母体的生理变化,胎儿生理及发育和胎盘、羊水的功能等,头位难产及臀位处理原则,产科常见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原则,围产保健工作的要求等。

3、妇科病房轮转12个月,掌握女性内外生殖器的解剖,住院病例的发病机理、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常见妇科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妇科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妇科常见病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妇科腔镜的有关知识。

4、计划生育轮转4个月,掌握女性生殖生理(包括月经生理和调控机制以及妊娠生理和影响因素),各种常用避孕方法的原则,中止早、中期妊娠的原理,计划生育各种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处理原则。

5、高年住院医师培训阶段此为,其目的是巩固妇产科各专业知识、学习妇产科三级学科专著,熟练掌握妇产科各专业常见病的各项理论和诊疗技术、学习专业常见疾病知识。安排一定的门诊和急诊及相关科室和实验室学习,如超声波、麻醉科、病理科及内科或外科等。轮转包括担任总住院医师(包括产科和妇科)8~12个月,掌握妇产科急救,参加全科危重病人抢救。要求独立处理常见的异常妊娠、异常分娩。做查房或病例讨论的重要发言人,包括文献综述或临床总结,负责科外会诊。能够独立进行一般手术,如剖腹产、子宫全切、低产钳、附件手术。参加一些难度较大的手术,培养教学意识和教学工作能力,负责实习医师的临床教学计划安排和实施接收实习需要的病种,指导和检查实习医师及各级住院医师的临床和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培养行政管理能力,每月总结报表,参加病房核心组工作,需要时可协助或全权代表主治医师,执行医疗及行政等方面的工作,带领下级医师晚查房,组织病例讨论及修改病历。

6、妇、产科病房各4~6个月,重点培养独立处理异常妊娠及异常分娩能力。掌握妊娠图与产程图、正常分娩、识别并处理异常产程及分娩方法的选择、产科的内外科合并症分娩期处理。掌握妇科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术后合并症,复杂感染伤口换药,组织急症、重症病人的抢救,熟悉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分期、治疗方案、化疗药物、疗程、副反映及处理原则,了解生殖道畸形及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手术,指导低年住院医师。

7、门诊4个月,掌握妇产科门、急诊常见病的诊断、独立处理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组织、参加危重病人的急症抢救,较疑难病症的门、急诊病症的处理,女性内分泌疾病、异常阴道出血、各种妇科肿瘤、滋养细胞肿瘤、计划生育并发症、妇科急腹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包括宫外孕、卵巢肿物蒂扭转、急性盆腔炎、卵巢肿物破裂、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等各种门、急诊的诊断和处理,妊娠性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产前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过期妊娠、高危妊娠、骨盆异常、软产道异常、胎位异常、胎儿宫内发育受限、胎盘功能低下;各种妊娠合并症,如心脏病、阑尾炎、糖尿病、肾病、肝病、血液病等门、急诊诊断及初步处理,了解产前诊断的目的和方法。熟悉产前保健的各个环节的目的和要求。

8、计划生育2个月,独立完成较复杂的(或有合并症的)人流手术,人流、上下环的合并症(如子宫穿孔、刮宫不全、避孕环嵌顿)的处理,熟悉药物流产的适应症、给药方法及合并症处理,不育症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方法。

9、相关科室2个月,如急诊科,心内科,病理科等。

四、我国产科医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各专科的住院医师培训体制和准入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在很多医院中,专科医师的培养仅仅是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简单套用或叠加。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以学校教育为主,毕业后继续教育为辅的临床医师培养模式。然而,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对临床医师执业都实行严格的培养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相当完善和成熟。我国港澳台地区对临床专科医师的培训与管理也是遵循国际通行做法。建立统一的妇产科专科医师培养与准入制度十分必要,并且应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相关标准对准妇产科医师进行强制性的职业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保证我国妇产科医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妇产专业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创建一支具有医德医风良好、专业知识扎实、临床能力全面的妇产科医师队伍做出贡献。研究生教育及学位制度与临床衔接。人才在成功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争取管理层支持和培养梯队成员的关键。我国研究生学位教育分为科研型及专业型,临床专业型学位以临床工作为主,医学科研型以基础研究工作为主。但由于学校和医院对于科研的需求,使得许多临床专业型研究生从事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缩减了其临床轮转时间。而许多科研型研究生,毕业后无法找到相关的基础工作,仍需要回到临床,导致其在研究生期间需要做好实验的同时,增加临床轮转经历。这些都会造成轮转期间的不严格,毕业后水平不一。建议应将研究生及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化方案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订立统一的培训模式及方案,建立相关专科的考核制度,同时对于科研型研究生,也应给予相关的规范。经过实践观察,笔者发现年轻医师在轮转期间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①相关专业知识涵盖面广,难以全部消化吸收;

②临床知识点零散,容易遗忘;

③临床工作繁重,主动学习积极性减退。

重症医学科常见病种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阑尾炎 误诊 急腹症

【abstract】 acute appendicitis as a common disease of acute abdomen, has its characterist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but also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many diseases of acute abdomen have been misdiagnosed as acute appendicitis. based on the related works and reviews of the literature major in shanghai recent years, i hope that it’ll be helpful for fellows.

【key words】 appendicitis; misdiagnosis; acute abdomen

1886年,reginald fitz最初给阑尾炎命名,并强调早期手术的必要性[1]。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常见的疾病,但因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其他急腹症也常常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berry等报道,总人群急性阑尾炎误诊率为15%-30%[3]。作为即将踏入正式临床工作的青年医生,更应该对此类常见疾病的复杂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本文通过查阅权威外科著作及近年来主要发生在上海地区的相关文献,对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其他疾病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1 总览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根据其特征性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固定压痛及全身感染征象,诊断并不困难[4]。但仍有相当部分的急性阑尾炎表现出非典型的临床特征,给及时正确的诊治带来一定麻烦,更重要的是同样也存在一些不典型的急腹症常表现为类似阑尾炎的症状及体征,易误诊为阑尾炎而进行了非正确的处理[5]。

华山医院的吴钢、蔡端[6]及长征医院的蔡清萍、王强[5]分别统计了90年代中期至2001年各自医院近千例急性阑尾炎并手术治疗的患者,对其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疾病的情况分析后得出了类似的结论—①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女性居多,而且多为妇科疾病。②除妇科疾病外,其他误诊病例均为普外科相关疾病,且肿瘤疾病开始多见,无泌尿系疾病涉及。③过去较为多见的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的普外科疾病如胆囊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等误诊数明显偏少。

从上面可以看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医疗检查手段的不断发展,各临床医生对于常见疾病的认识和正确把握已经得到相当大的进步。现阶段,在大中型医疗机构中,已经很少将一种常见疾病误诊为另一种常见疾病。因此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文献在此着重介绍几种近年来比较罕见的容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疾病,供大家参考。

2 结肠憩室炎

我国结肠憩室病曾相当少见,从华山医院及长征医院文献所报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近百例病例中仅一例为结肠憩室炎便可见一斑[5, 6],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发达地区饮食更加接近于西方国家,发病率也随之略有增高[4]。盲肠部位的憩室炎与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非常相似,难以鉴别。

朱强华、姚昌宏于2007年先后两次报道了数例结肠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7, 8],并做了相关分析讨论。得出一些结论,凡中老年人出现类似急性阑尾炎症状和体征,而在下腹近耻骨上或偏右,或下腹部有不明原因的炎性肿块,或疑有下腹部脏器穿孔的急性腹膜炎时,在鉴别诊断上均应考虑结肠憩室炎的可能。阑尾切除术中如发现阑尾正常时,应尽可能探查距回盲部100cm范围内小肠和部分结肠[7]。对于结肠憩室炎,内镜及x线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其中结肠镜对于本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8]。急性结肠憩室炎主要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休息、禁食、补液、抗感染 。当出现并发腹膜炎、腹腔脓肿、大量便血、有肿瘤可能情况时,才采取手术治疗[4]。

3 妇产科疾病

如上所述,女性患者最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的急腹症是妇产科急症[3],各权威外科著作均将妇科疾病独立于内外科疾病之外作为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的一大类。吴钢等对华山医院95年至01年间急性阑尾炎误诊进行统计,有31例妇产科疾病患者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占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病例总数的73.8%[6]。这些误诊均与询问病史,尤其是月经史不详细,体检不仔细有关,非但延误了治疗而且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女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不能忽略与妇科急腹症进行鉴别,必要时请妇产科医师会诊,协助诊断。

比较常见的需与急性阑尾炎鉴别的妇产科急症有右侧异位妊娠破裂和右侧卵巢囊肿扭转[4],这两类疾病已为多数临床医生所熟知,需要注意的是在面对女性急腹症患者的时候不要遗忘就可以了。本文在此介绍两种比较罕见的妇科疾病。

3.1输卵管疾病

输卵管炎症或其引起的输卵管积脓及穿孔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腹痛,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妇产科的临床医生对于输卵管疾病常认识不足。

毕宝旭、肖春报道一中年女性输卵管积脓穿孔误诊为急性阑尾炎[9],究其原因,除对本病认识不足以外,主要原因为本病体征难以鉴别:右侧输卵管积脓穿孔致大网膜下移与右附件粘连形成包块,腹腔出现脓性液体,与阑尾穿孔体征相似不易鉴别。

3.2 经血逆流

蔡元坤等对1996年至2000年上海五院收治的250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病例进行分析,发现l5例经血逆流,其中7例误诊[10]。经血逆流临床尚少见,其发生机制亦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由于月经来潮前,子宫肌层痉挛收缩,子宫颈口或颈管收缩狭窄,如有子宫过度倾斜,导致经血流通不畅潴留于子宫内,继而从输卵管流于腹腔,刺激腹膜产生腹痛,如同时发生细菌感染,可产生腹膜炎。因此,对有月经生理周期的女性患者诊断和处理阑尾炎时应慎重,可适当延长观察期,明确诊断,以免不必要的手术。

4 阑尾肿瘤

阑尾肿瘤较为罕见,但随着近年各种肿瘤的发病率增长,阑尾肿瘤的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多,其中良性者主要为阑尾黏液囊肿,恶行者主要有阑尾黏液假瘤、阑尾类癌和阑尾腺癌等[4]。阑尾肿瘤常为误诊为阑尾炎行手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所发现,约占阑尾切除标本的5%[4]。如钟宁[11]曾报道一急性阑尾炎表现的老年女性,术中肉眼观察未见异常的阑尾术后病理诊断为阑尾类癌;高兴贤等[12]亦有一中年男性因持续性右下腹痛6小时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阑尾状腺瘤,于2周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贻误了病情,并且两次创伤对肿瘤患者的打击也较大;蔡清萍、王强[5]所作的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2例分析中也有一例证实为阑尾癌。

大多数的阑尾肿瘤表现为感染或无症状,术前诊断困难,而且大多数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缺乏认识,若术前未进行全面检查及肿瘤相关项目的检查,极易漏诊此类恶性疾病。因此,病理检查成为了诊断该类疾病唯一的途径,万不可忽略对肉眼观察正常的阑尾标本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尚需进行术中的病理检查。

5 小结

在为本文查阅文献过程中,所得的文献大部分为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相关分析,仅有少数文献是有关急性阑尾炎误诊为其他疾病或漏诊的情况,而且此类文章多发表于影像学相关的期刊上,由于本文选题为误诊为阑尾炎的相关疾病,所以后者相关文献未予详述。

本文所详述的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多为较少见的鉴别诊断,一是因为罕见病例较易发表于各大医学期刊上,以满足各家之兴趣;二是因为发文者多来自三级甲等医院等角为高级的医疗机构,这些机构中医疗力量较为强大,各项术前常规检查也较为完善到位,因此常见疾病少有误诊;三是因为较高级医疗机构常未予大中城市中心,城市人口卫生措施及健康观念较为良好,因此这些医疗机构所接受患者的疾病谱亦有一定特征。某些多发于城郊及乡村的疾病在城区医疗机构中倒成了罕见病。如上海金山区陈炳叶[13]就有急性淋球菌性腹膜炎误诊为阑尾穿孔31例的报道,此类疾病较少出现在较高级医疗机构,即使出现了也多不会如此频繁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相信在所有误诊人群的统计上一定还是存在常见疾病在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对于新生代的医生,我们应该深知常见疾病仍然是我们应该首先掌握的,切不可因本文而形成了本末倒置的思维。

6 讨论

急性阑尾炎作为外科急腹症的常见病,常常先入为主地占据临床医生的思维,只要患者出现较为类似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医生们就会让患者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而影像学检查对于该疾病的高准确性使得大部分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得到了及时的医治。然而,仍然有小部分的患者仅仅表现出较为典型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临床医生未得到影像学的证实甚至未进行影像学检查就盲目“确诊”急性阑尾炎而进行了手术。其中有意外发现阑尾肿瘤的,也有单纯切除正常阑尾的。虽然此类现象多发生于基层医疗机构,但也应引起我们新一代青年医生的重视。

总之,为尽量避免误诊事件的发生,无论常见或少见的急性阑尾炎鉴别诊断,临床医师对于急腹症就诊的患者,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反复细致进行全面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拓展诊断思路,切忌主观片面、盲目自信,对临床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综合判断,既要考虑到常见病,又要想到疑难病,这样才能减少漏误诊,提高疾病诊治率。

参 考 文 献

[1]毕玉华,曲仁和,付洪宾编.阑尾外科[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蔡成机.阑尾疾病[m].石美鑫主编.实用外科学(上册).第1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21-929.

[3]berry j,malt ra.appendicitis near its centenary[j].ann surg,1984,200:567-575.

[4]彭淑??阑尾疾病[m].吴孟超,吴在德主编.黄家驷外科学(中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71-1586.

[5]蔡清萍,王强.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2例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5):f003.

[6]吴钢,蔡端.急性阑尾炎误诊分析[j].上海医学,2002,25(7):440-441.

[7]朱强华,姚昌宏.结肠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三例[j].上海医学,2007,30(11):864-864.

[8]朱强华,姚昌宏.容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结肠憩室炎[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1):62-63.

[9]毕宝旭,肖春.输卵管积脓穿孔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j].武警医学,2008,19(4):342-342.

[10]蔡元坤,赵加应,张厚康等.对经血逆流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认识[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2):161.

[11]钟宁.阑尾类癌误诊为阑尾炎1例报道[j].实用全科医学,2007,5(11):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