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重症护理论文

重症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重症护理论文

重症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基本资料选取

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36例;患者的的平均年龄为(47.9±13.5)岁,患者多为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或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将这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病因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呼吸内科的护理要求并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除了基础护理以外,还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的追踪和监察,工作的重点为呼吸频率和深度,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比如咳痰、咳血等症状做好详细的监察和记录;(2)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及时清理患者的呼吸道;(3)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和过敏药史,合理用药;(4)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院方的治疗;(5)环境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对于环境的要求相比之下要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具体应该在日常中定期为患者清理病房,对病房进行全面的消毒,保证房间的通风换气以及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

效果分为四个等级:(1)痊愈:病情得到遏制,患者开始恢复;(2)好转:患者在接受系统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有了明显的减轻;(3)未好转:治疗前后,患者的病情没有明显的变化,且有加重的迹象;(4)死亡。

1.4统计学方法运用

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根据我院的研究治疗,8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之后,有40例患者痊愈,25例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13例患者的病情无好转迹象,2例患者死亡。

2.讨论

随着医学水平的整体发展和模式的转变,最大程度的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改善患者护理干预的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受疾病及自身身体情况的影响,普遍存在反应能力和活动能力下降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水平,以外事故的发生几率较之常人或其他疾病的患者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1心理护理组呼吸

内科重症患者,往往是年龄较大的老者,我院的研究中有很多这样的患者由于病情加重,生活自理情况就受到了影响,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进行心理疏导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躁、偏激等负面情绪。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沟通,这对于患者的恢复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相对的来看,心理护理的效果不及机械护理。但是,我认为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应该在其中加入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给予患者信心和良好的治疗氛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环境护理

前文已经提到了,呼吸道疾病相比于其他疾病来说,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环境护理就是要保证患者有一个良好的治疗和恢复的环境。

3.总结

重症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临床资料

2011至2014年我院共接收了6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共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最小患者16岁,最大患者80岁,将这些患者分组为三个组,各有20例。其一般性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能够进行比较分析。

1.2护理方法

第一组患者采取环境护理的方式,医护人员要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对患者病房区域中的床单、器械等易污染接触面进行除菌、消毒,定时对病室进行通风、杀菌处理,确保病室有充足的阳光照射,保持清新的环境,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还要降低噪音污染,确保病室的安静,为患者的康复提供良好的环境。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使用气囊,如果氧气过低会还会导致急性重症哮喘患者的死亡,因此要及时对气囊进行放气和通气,频率为2h/次,将气囊压力保持在2.45kpa,根据患者的状况适当的调节氧气流量,将蒸馏水添加至湿化瓶,确保给氧量的准确性。第二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对其心理需求给予满足,疏导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释放压力,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鼓励患者,为其建立治疗信心,双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第三组患者采取机械护理法,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鼻咽部位及口腔分泌物进行清洁,防止分泌物误流入气道中引发窒息的危险,对于呼气末正压较高的患者要采取密闭的方式吸痰,吸痰动作要轻巧、准确,避免出现刺激性呛咳现象,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呼吸道湿化护理,雾化或吸入气体的温度应处于35~37°的范围,2h/次,使病房的温度保持在22—24℃的适宜范围。

2结果

三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第一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最不理想,第二组患者的病情改善尚可,第三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最优秀。说明不同护理方式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具有较大的影响。采取机械护理的效果最好,然后是心理护理,再来是环境护理。

3讨论

重症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新生儿中男性患儿24例,女性患儿22例,新生儿年龄为6h-5d,平均年龄为(2.1±0.6)d,其中早产儿27例,溶血症2例,发生窒息的患儿数量17例;对照组新生儿男性25例,女性新生儿21例,年龄4h-6d,平均年龄(2.3±1.5)d,早产儿26例,发生溶血症和窒息的新生儿数量分别为1例、19例。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无菌护理、临床表征观察等;观察组新生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危险预防措施,例如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等。

1.3观察指标记录新生儿的重症监护时间,并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将这两项记录项目作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46例新生儿在接受上述护理后,其重症监护时间为(7.5±2.3)d,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水平为(92.3±1.2);对照组患儿的重症监护时间为(13.2±1.1)d,家属1112工企医刊2014年的护理满意度为(80.1±3.7)。观察组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护理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3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1)自身因素。新生儿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较差,免疫能力低下,极易受到外界病菌的感染,且新生儿的病情变化迅速,增大护理难度。(2)管理制度因素。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病房管理制度,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监测工作不到位,这一现象在夜间病房巡视中尤为明显;且新生儿的腕带遗失现象在护理工作中比较常见。(3)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专业知识水平不达标,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

重症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患者男性,46岁,因“头晕、视物旋转、恶心13小时,头晕加重伴呕吐少许胃内容及言语不清4小时”,于2013年1月1日入院。患者在近2周因牙疼曾行牙疾治疗,入院前13小时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未呕吐;4h前出现头晕加重伴呕吐少许胃内容及言语不清,无肢体麻木、力弱等表现;头颅CT检查未见明确病变,门诊以颅内感染收入院。入院查体:T36.3℃、P92次/分、R120次/分、BP130/80mmHg,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伸舌向右偏,颈软,左上肢肌力4级,右上下肢肌力5级,Babinski征、Gordon征等病理征阴性;脑脊液检查呈白色浑浊状,压力达330mmHg,RBC8.0×109/L,WBC890×106/L,蛋白1.38g/L、葡萄糖2.42mmol/L、氯化物116mmol/L,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入院第2日晨患者突发抽搐,表现为双眼上吊、双侧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抖动,持续约数10s后自行缓解,约15min后再次出现抽搐;入院第3日晚出现浅至中度昏迷,双瞳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消失,T40.8℃、P124次/分、R45次/分、BP140/90mmHg,病情危重、进展快。考虑为急性化脓性脑膜脑炎、感染性休克,予脱水、抗感染、抗癫痫、降温、应用激素、促进脑细胞恢复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患者住院24天,于2013年1月25日治愈出院。

2护理

2.1常规护理

(1)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3次,控制室温为20℃、湿度为50%~60%;每天用1100的健之素消毒液擦拭床头柜1次,地面进行湿式清扫早晚各1次,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人员陪护。

(2)营养护理:要满足患者机体对能量的需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留置胃管后,经鼻饲管交替注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汁饮食及鲜果酱、果汁、温开水等,150~200ml/次,每日总量在1500~2000ml;拔出胃管后,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直至患者自行进食。

(3)口腔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为患者清洁口腔2次,以防止口腔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口唇涂红霉素软膏,防止口唇干燥开裂;用单层湿纱布盖于患者口唇上,以防止口腔干燥及微生物的吸入。

(4)皮肤、肢体护理:每日早晚用温水为患者擦浴1次,并在受压处涂抹赛肤润,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勤换内衣裤;每日为患者按摩肢体3~4次,每2h为患者翻身、叩背1次,防止褥疮发生。

(5)泌尿系护理:患者留置尿管后,在每次更换尿袋时均用2%碘伏为患者清洗外阴,以预防泌尿系感染;固定尿袋的胶布松紧要适度,避免脱落、牵拉。

2.2特殊护理

(1)高热期护理:患者出现高热时,采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使患者体温维持在36~37℃;头部用冰帽持续降温时,冰帽内要垫干毛巾以保护两侧耳廓及吸收冷热气相遇时产生的水份,并及时更换毛巾、保持头部干燥;间断使用冰毯时,每1h为患者翻身1次,以避免冻伤。

(2)各种管道的护理:要妥善固定好患者身上留置的各种管道,每天更换输液管、输氧管、湿化瓶、尿袋,每周更换胃管;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时开放输液通路的数目,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采用输液泵以匀速输注奥美拉唑,避免液体入量过多。

(3)防治脑疝的护理:患者出现浅昏迷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瞳孔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如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情况;呼吸节律与频率情况,有无出现深大呼吸、潮式呼吸、下颌呼吸;有无呕吐,惊厥是否缓解等,严格记录24h出入量。发现脑疝表现时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予甘露醇脱水治疗,剂量为0.5~1.0g/kg体重,在15~30min内快速静脉注射,每4~6h重复1次,应用后药密切观察脱水效果,每30min做1次护理记录;同时要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随时准备抢救。

(4)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后,留置胃管、鼻饲冰盐水,密切观察患者呕吐物的性质、量及颜色,观察大便的颜色和血压、心率的变化,防止休克发生。

2.3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针对患者因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和进行性加重而产生的恐惧心理,以及且因治疗费用较高而产生的焦虑情绪,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开展心理疏导,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在治疗、护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指导患者家属密切与医护人员配合,解除患者的负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4恢复期护理患者清醒后,指导其家属与患者多沟通,让其多听广播,为其说一些喜闻乐见、有趣的事,以促进患者记忆力和语言能力的恢复;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进行肢体的被动功能锻炼,协助患者保持肢体呈功能位,为其按摩肢体,以防止肌肉挛缩;患者清醒后,鼓励其主动锻炼,循序渐进地练习翻身、握拳、抬腿、用筷、用笔写字、半坐位、坐位、坐床边、扶床下地等功能,直到自行走路。

3体会

重症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对象70例,选自本院收治的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均经CT、X线确诊。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因剧烈运动、刺激气体与饮食、过敏源、上呼吸道感染、药物因素的等因素发生哮喘。临床表现为胸闷、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喘息,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等。其中男例,女例,年龄63~90岁,平均年龄(76.5±5.1)岁;所有患者均有支气管哮喘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观察组给予急救护理,具体如下:在急诊到达现场后,评估患者情况及收集的资料,取半卧位或坐位,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重症哮喘患者因痰液黏稠,痰液不易咳出,加上患者呼吸困难,更不易出痰。若痰无法排出,咳嗽又无力,可用负压吸引器辅助吸痰。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并立即给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吸氧的同时应注意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痉挛。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若患者出现呼吸>30次/min,提示有呼吸衰竭的早期迹象。观察患者的意识,患者若出现嗜睡、性格改变反常的情绪等则需观察是否为电解质紊乱,应立即查看准确的出入水量。当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及下肢水肿,应考虑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并及时告知值班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应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并预留静脉留置针。给予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以解除支气管痉挛。糖皮质激素宜在饭后服用,服用应立即用清水漱口,防止口腔感染。β2-受体兴奋剂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症状,但患者偶出现头痛、心悸、手指震颤等不良症状,应提前告知患者。茶碱类药物使用时,应注意个体差异,严格控制好滴注速度,并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抗生素类药物,应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进行,选择广谱、高效、低毒的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与禁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如下: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生活的环境,让患者有足够的睡眠,同时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温度保持在25%,相对湿度为85%。饮食上应保证患者能每天饮水<2500ml,不可超过3000ml,注意酸碱平衡,饮食上要多食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适量的补充维生素,尽量不食过咸或过甜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过冷的食物,适当吃些新鲜水果,禁食虾、花生、鸡蛋、牛奶、豆类等易导致哮喘加重的食物。老年患者因疾病重,加上自身的反应不舒服,经济方面不宽裕的老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开导患者,通过鼓励、暗示、说服等方面劝患者积极面对生活,打消不良情绪。

1.3疗效标准

经护理后患者哮喘症状及肺鸣音疾病消失,PEF增加35%以上为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及肺鸣音显著减轻,PEF增量30%以上为显效;哮喘症状,肺鸣音缓解,PEF增加15%以上为好转为好转;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达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29例,满意6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12例,满意16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8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