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集体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对策;福建松溪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51-02

1 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是收支票据不及时入账,规避财务监管;二是有的村现金管理违反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规定(一般不超过3 000元),超限额保管库存现金,个别村还存在公款私存现象,为私借乱领集体资金提供了方便。

1.2 集体资产处置不规范

目前农村集体资产存在集体资产家底不清、产权不明,特别在资产的管理、使用、处置等方面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如在山林、滩涂、店面房产、集体企业等集体资产的发包、出租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合法、手续不完整、上交承包费用不及时等现象[1-2]。

1.3 个别村集体家底不清

一是村级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松散,坐收坐支或账外结算的问题突出,资金核算不完整;二是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如国家政策性补助形成的公益性资产,未进行权属划分,造成权属虚置;三是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未进行完整详细的登记管理,损害集体利益;四是债权债务不清;由于历史原因,村级债权债务形成非常复杂,一些债权债务长时间未纳入账面核算,一些已纳入账务核算的债权债务,很多已通过村干部进行了账外抵减结算,未纳入账务冲账处理,形成呆账、死账[3]。

1.4 人员配备不齐,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各乡(镇、街道)经管机构和会计服务中心人员缺乏,现有的人员在时间和精力上往往忙于应付记帐需要,突显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同时,审计、办公等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2 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缺乏思想认识

错误地认为村委会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乡镇对农村“三资”无权管、也无法管,致使监管工作停留在形式上。

2.2 执行制度力度不够

目前法律法规对小额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小额工程项目成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滋生腐败的土壤[4]。在集体资产处置方面,从资产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到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存在因无具体可依照的配套制度,而造成集体资产的严重流失现象。

2.3 监督管理乏力

近些年来,各级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力度,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但这些制约措施并未彻底发挥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如在村务公开方面,公开的内容、程序不规范,甚至隐瞒真实情况、应付上级检查、搞假公开等。有的村理财小组成员碍于情面,或怕得罪村干部,未能履行职责,造成监督乏力[5-6]。

3 对策

3.1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要各级重视,思想统一。各级领导的重视是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首要问题,通过召开领导干部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层层深入,人人知晓,统一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二是要广泛宣传,消除顾虑。通过会议,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渠道,宣传“三资”的目的、意义,明确各项原则,消除党员干部怕丢权,群众怕丢财的思想顾虑;三是要加强农村经管队伍建设[7]。农村“三资”服务工作的开展,时间紧、项目多、任务重,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稳定与农村增收大事,对此,一定要建设好乡村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及时解决当前乡镇经管机构不明,经管人员不足,工作手段滞后,工作力度不强和无工作经费等系列问题。

3.2 群众参与,公开透明

实施农村“三资”服务工作,要坚持以民为本,依制度办事,按程序运作,请群众参与,严责任追究。一是要依制度办事,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杜绝土政策,一言堂、一支笔;二是按程序运行。要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方便群众的“三资”运行程序,严格审批、阳光运作,杜绝暗箱操作;三是要请群众参与。凡涉及“三资”管理的重要事项,要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听证会,论证会等,于听民声,广纳民意;四是要严格责任追究。要定期定点全程检查“三资”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严明纪律,严肃追究。

3.3 建立法纪惩处机制

一要建立警示诫勉谈话机制。通过推行村干部述廉考廉、民主评议、廉政谈话、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及时掌握农村村干部廉政情况,对存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警示谈话;对有轻微违纪行为的,进行诫勉谈话,有针对性地督促其加强防范,纠正存在的问题。二要加强基层案件查办工作。加大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进行严肃查处[8]。三要在查处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农村干部违法乱纪典型案件后,及时发出警示通报,以案释纪,以案促教,增强教育效果。

3.4 持之以恒,深入推进

一是以规范“三资”管理为契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村官决策村民审,村管用钱村民知”的新局面,有力遏制农村干部,欺民损民行为的发生,树立党员干部威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维护基层稳定。要扩大群众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破解以“三资”为焦点的农村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三是巩固执政基础。通过实行“三资”服务,切实按照群众的要求来开展和提升“三资”工作;为民理财、谋利、办事、造福,不断聚民心,厚民基,为此,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不断探索。

4 参考文献

[1] 周亚玲.对当前农村“三资”财产监管存在问题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1(10):122-123.

[2] 王秀文.浅析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19):59-60.

[3] 邹素玲.浅谈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8):35-36.

[4] 张波.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必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1(22):13.

[5] 黄健.浅议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J].福建农业,2012(5):5.

[6] 吕伟.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3(4):28-29.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28-2

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我国对教育事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同时,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等院校的办学数量及规模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高校的资金来源已不再单纯地依靠政府,而是出现了企业、社会人士、研究资助等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再加上大量的高校资金支出及广泛的资金用途,涉及很多的部门及相关的手续,这些都给高校的资产管理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解决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的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1 当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

高校资产包括有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许多高校没有对用于购置相关软件的费用支出和自主研发的专利支出进行相应地资本化。再加上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高度重视,进而导致无形资产成为真正的无形且无价值。

1.2 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相脱节

目前,高等院校为了对国有资产进行配置与管理,基本上都成立了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是,由于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与沟通,致使两个部门工作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造成两个部门的国有资产价值体现不一致的问题[1]。例如,两个部门对资产的计量标准不一样,会导致两账的入账价值不同。

1.3 对部分捐助的资产管理不到位

随着高校向多元化方向的顺利发展,各高校院系与企业及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企业及社会团体对高校的捐助活动越来越多,且捐助方式多样,这其中既有有形资产,又有无形资产。但是,有的院系为了拥有这些资产的占有权和支配权,而不向学校办理应有的入库手续,这样不但造成了学校资产的流失,更是一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1.4 重投入和轻管理

由于高校的部分领导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不能全面认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只注重管理现金及银行存款,导致重购入、轻管理,重货币资金、轻固定资产,只抓“财”、不管‘物”的问题,进而致使高校资产流失。另外,许多高校存在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不核算成本的问题,财务部门只对固定资产总账进行记录,对管理资产和核算教育成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

1.5 资产利用率低

各高校院系没有从学校大局考虑,为了便于自己使用,在购置资产时,相关部门很少对购置申请做可行性研究,导致部分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或被重复购置。此外,对紧急需求的部分资产通常采取突击式购置,用完后便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不能使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充分发挥。例如,在完成相关的科研项目后,一些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便被长期闲置,加大了资产的无形损失。

1.6 学校资产账实不符

当前S多高校由于资产账实不符,而导致学校资产总量不明。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没有对院系创收收入的资产进行有效监督,院系没有将自筹资金购置的资产登记于学校资产账中;第二,没有对外单位、企业或个人的赞助或捐赠办理入账登记手续;第三,没有对已经报废的资产办理相应的报废手续,引发账实不符问题;第四,由于竣工决算不及时,导致已竣工验收的资产无法及时入账。

2 引发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

2.1 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许多高校并没有健全与完善相应的资产管理机制,更没有对管理资产的各个步骤进行相应的监督,更没有将管理责任明确地落实到部门或个人,无法追究相关人员造成资产流失、低效利用与毁损的管理责任,致使浪费流失大量资产,进而导致高校资产管理混乱。

2.2 资产管理理念落后

计划经济体制致使高校管理者形成了“重建轻管”的落后管理理念,没有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资产管理者及使用者缺乏相关的成本和效益观念,只注重资产的购置与使用,没有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效果。再加上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内部约束制度,且整个高校资产管理系统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与自觉性,致使无人主动关心资产的流失、低效利用等情况。

2.3 管理队伍业务素质低

在当前的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中,年长的职员相对较多,而且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人才,不能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致使高校资产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当前形势下,资产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且资产管理技术发展迅速,落后的资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已经很难满足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的要求。

2.4 资产管理机构分散

当前,许多高校对资产采取各部门分头管理的形式,例如,设备处对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财务部门管理学校账面资产,后勤部门则管理土地、公共设施、建筑物等实物资产。分散的资产管理机构,再加上这些机构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与协调,很容易造成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分离,致使高校的资产账物不符,资金不清[3]。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摘 要】伴随高等学校规模的扩大,高校的国有资产规模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旧的管理体制、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客观要求。文章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其成因,提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国有资产 管理 对策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

源的总和。它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投资等。它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生产等各方面工作的物质基础。科学合理、有效节约地配置和使用资产,提高使用效益,维护其安全与完整,对于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时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一般模式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时实行的是“分工合作,各负其责”的模式。各高校虽有所差别但大体都为:由财务处负责全校经费的预、决算和教育科研及各项创收经费的核算,管理和核算学校各单位的事业性收费和外汇,负责各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等工作;教务处、科研处等负责教学科研经费的管理;设备处负责制订教学、科研设备、行政办公设备的调配计划,管理设备经费,负责教学科研设备、行政办公设备的清查、注册、管理和负责制订全校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后勤处(后勤集团)负责管理学校校园设施、家具、房产等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基建处负责学校基本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筹措和管理学校基本建设经费;图书馆负责学校图书资料资产的采购、使用、登记、保管等工作;其他附属单位各自负责管理本单位的国有资产。

二、现时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时高校的资产一般由国家拨款或划拨形成,在使用中不计提折旧,也不计算盈亏,使得资产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资产管理没有保值增值的意识,更没有形成相应的保值增值管理制度。资产管理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没有形成资产使用、调剂管理制度,资产无法发挥最大效用,某些大型仪器从购入到报废都未有使用记录,有的甚至未拆封。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社会效益,无形资产管理及科研成果转化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长期被私人或企业占用。据报道,有75%的高校专利申请数量极少甚至一片空白,2001至2005年间,全国高校专利授权量8389项、专利实施量1910项,专利实施率仅22.8%,而全国平均水平约30%。有77.2%的高校专利,包括许多原创型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施,只能束之高阁,30%的高校有科技成果流失现象,或被窃取,或随人员流动而流失。这些都使稀有的教育资源白白流失。

2.管理体系不健全,机构繁杂,职责不明,分工不清

现时高校国有资产三权分离,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和管理权分散于学校的不同部门。资产管理的职能分散于各个部门,各部门之间职责又难以明确划分。高校的资产管理缺乏一个产权明析、责任明确的运行机制。高校的资产规模日益庞大,构成日益复杂,而多头管理由于标准不同、方法不一往往使国有资产使用者难以适从,国有资产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职能被严重削弱。

3.账实不符,资产的高速增长与悄然流失并存

高校的国有资产近年出现了大规模的增长,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固定资产总值达6952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达到了6790元,重点院校则普遍达到了13000元以上。高校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使用分散,又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从而造成了资产的清查、报废、毁损处理上的监督管理欠缺,资产管理人员也不熟悉资产的真实状况,摸不清家底。经逐年累积,高校普遍存在严重的账实不符问题。在资产报废、毁损,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无形资产的使用上(特别是土地、非专利技术、品牌等),监督管理的缺位,导致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

4.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现时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不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高校现有的资产管理人员学历低,专业知识比较缺乏,有些资产管理人员甚至对技术一窍不通,特别是在科研成果转让、无形资产管理、校企改革等方面,缺乏知识和经验,在政策把握上往往存在许多偏差,难以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造成失误较多。其次,资产管理人员责任不到位,个别资产管理员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影响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效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人员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

三、解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对策的建议

1.增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健全高校资产管理制度

一方面,国家应从法律法规上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做出更明细的规定。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规律与一般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律存在较大差异,高校的性质和社会地位及本身庞大的资产规模对高校在资产保值增值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对高校有诸多不足之处,国家应制定专门针对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另一方面,高校应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全面实施资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落实到个人。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具体为:一是完善资产形成制度。高校资产的构建计划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审计,采用公共预算和政府采购方式,建立配置标准公正、配置手段科学的资产形成机制。二是完善资产的处置制度。对资产的调拨、转让、报废和变卖等,要严格遵循资产处置权限和程序。三是完善闲置资产的调剂制度。对闲置资产,要进行重新调剂、交换和有偿使用。本着物尽其用、合理流动的原则,盘活存量资产,达到资源最佳配置。四是建立国有资产监督和约束体系,对资产的形成、使用、处置和退出过程进行监督。五是建立资产档案制度,为了使高校的国有资产有真实的资料,建立资产使用、产权变更登记、调度的资料数据库,健全国有资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产信息资源共享。

2.建立专职资产管理机构,培养一支高素质、精干的资产管理队伍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统一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工作,学校要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如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分管副校长以及财务、设备、图书、基建、后勤、科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国有资产的统一管理和日常工作的开展,该专门机构的职责包括: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细则,组织校内的资产清查、产权登记、产权界定、统计报告等,负责对拟开办的经营项目论证,协调处理校内产权纠纷,负责办理资产的购置、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在人员配备上,该专门机构不仅要有行政管理人员,还需要更多专业技术人员,如财务、审计、工程预决算人员等。各资产使用部门也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人员要明确职责和责任,定期接受专门的培训以精通业务,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对管理业绩突出和管理混乱的人员分别处以奖励和处罚。

3.加强资产管理监督工作,定期清产核资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从宏观管理和监督管理方面开展工作。在宏观方面,应该促成院、系间实验室的合并,把分散在各院系的固定资产配置权收回学校,由学校职能部门从整个学校的角度进行资源配置,建立校院两级公共实验平台促进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在监督管理方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督促各类资产管理部门完善管理制度,检查国有资产工作和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还有就是要定期清产核资。通过定期的清产核资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止不按制度办事,堵截漏洞。清产核资后总结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和办法打下基础。

4.改革高校资产投入方法,加强预算管理

现时高校经费的大部分都是用于资产的形成,无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它的有效作用直接影响高校资产管理的效益。因此,改革高校资产经费投入,打破“大锅饭”的管理机制,根据院(系)的学科特点、发展状况专业设置情况、学生人数等因素,组织专家对其配置资产计划进行科学的论证和有效的计划分配,推行部门定额经费预算承包制。费用超标部分由部门自筹解决,迫使院(系)、部门增强资产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改变资产使用部门在资产配置时盲目去争、去要的怪现象,减少重复购置,提高高校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益。

5.实行有偿使用

当前,高校都存在相当一部分闲置或使用率不高的资产,其中大部分为非经营性资产。这部分资产可以通过市场模式的运作,收取一定的折旧费、占用费或直接获得利润。学校的土地、大型精密仪器、部分后勤资源可直接对外开放有偿使用或获取利润。一些无形资产,如校名、校誉等可以通过合作经营、入股企业等方式产生经济效益。校办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已经变成一项专业性很强又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当前高校内部体制转变过程中,高校资产管理出现的许多新问题诸如经营、非经营、半经营资产的界定,管理权与自的矛盾等都亟待我们进行认真的研究探索。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搞好这项工作,对保障高校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学校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高效使用有着重大的意义。只有不断地加强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发展总目标。

参考文献:

[1]科技成果丰硕,75%的高校专利申请近于零.人民日报,2005-06-17.

[2]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中国新闻网,2007-10-16.

[3]倪建发.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的思考[j].求索,2004,(3).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一、当前存在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一)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普遍存在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问题就是对资产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管理意识淡薄,这一现象造成在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责任不清、认识不清、家底不清。很多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不重视,导致在实践工作中认识不清、责任不清,片面的认为只要将生产经营抓好,将业务量提高,就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效益。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企业资产管理就进入了边缘化,成为不被重视的一项工作。

(二)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实不能相符

企业资产管理存在较长的投资时间和复杂的分类结构,所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由于大多数企业在财务账面中只将固定资产总账反映出来,并未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明细分类帐,再加上责权不分、责任不明,长期不进行资金盘点及账目核对工作等现象,致使原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且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甚至账实不符,资产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效能。其次,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并未对其进行相关手续办理,造成固定资产随意购置、丢弃,造成企业经费、资产大量浪费等现象,没有及时将盘盈、盘亏、报废、变卖等处理资产进行入账及核销。

(三)固定资产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虽不及行政事业单位要求严格,但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国家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一些企业并为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建立一套使自身固定资产管理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具体工作中,主管领导的重视力度及监管力度缺乏。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谁该管、谁负责、谁管什么、由谁来监督等,界定不清、责任不明,随意性强,管理松散。再则,一些企业为应付上级检查,实行的监督纯粹的只是一些文件以及挂在墙上的规章制度,加之主管部门实行基层固定资产清查、账单核对等操作少之又少。

二、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识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领导要对其高度重视,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改变以往注重经营,轻视管理的旧思想观念,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要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才能促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资产管理方面,可以实施单位领导全面负责的管理,分管领导主要负责的制度,这样由领导带领全面狠抓的方法就能够有效改变当前的现状。各部门通过全面彻底地对固定资产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从而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长效发展的目的。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改进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需要加强建立会计人员队伍,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管理,所以,要培养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提高其主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参与性、积极性。通过不断培养会计人员的素质,不断完善款及准则规定,将企业固定资产细化,对生产类的固定资产可提高确认标准,资产使用年限和单位价值进行精确的标准规定,而对管理方面的固定资产可降低认定标准,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会计的经济性、重要性原则规定,还利于会计人员对资产的核算、分类与管理。

(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仍处于不成熟阶段,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建立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监督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尤其是管理上的责任分工要明确落实,并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变卖等及时入账、核销,及时登记固定资产购置的供应商、存放点、数量、规格、型号、金额、时间等信息。其次,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具有较大的复杂性,如果管理不好就会造成混乱、资产丢失等现象,所以,建立专业的监管部门、人员,以及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将维修、安装、购置、领用、招投标以及申请等过程中出现的凭据、文件资料、图纸等保存起来。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固定资产 管理 措施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后勤等工作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效率和力度直接影响到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和高校投入的经济性、效益和效率性。因此,如何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分配使用过程中,资产使用人与购买人分离,使用人在使用过程中不负责保管和维护,使部分固定资产损坏严重。高校内部人员发生工作调动时,由于未建立固定资产移交制度,造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使用人与真正的实物持有人不符,甚至少数人员离职后将其使用的固定资产据为己有,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由校财务部门统一进行财务核算、监督,固定资产的管理名义上归属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其具体使用分布在教学、科研、行政等各部门,形成了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职能部门管理与各部门占有使用相互脱节,致使固定资产管理松散。部分高校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和退出等各个环节没有置于有效的财务监督之下,加之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可能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之间、账账之间严重不符,进而造成已有固定资产存量不明,购置状况不清等问题。

高校的固定资产无明确的统一管理体系,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往往只管理自己的固定资产,因此存在多头管理、甚至无管理状态的局面,使固定资产很难得到科学、严谨的监督管理,造成部分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甚至漏账,进而导致有些固定资产的名存实亡。

2、固定资产共享性差,利用率低

由于高校固定资产所有人一般为各单位或部门,难以实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共享。部分高校固定资产购置无长期规划,往往为应急而购置,之后长期闲置不用,未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在一些大型教学科研设备方面尤为突出,如一些设备仪器在专业调整或科研项目结题后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致使已有资产的无形损失加大,形成隐形资产流失。

3、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力度不足,加之长期以来的行政管理模式使各部门将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混为一体,还没形成教育成本核算和节约意识。在产权方面缺乏具体的责任人,因此学校很难对固定资产的毁损、流失查究责任,导致可能出现学校部分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权的二级单位或个人私自对外出租、出借学校固定资产,甚至将国有固定资产据为己有等现象。更有甚者擅自利用职权,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导致有相当数量的非经营性固定资产未经资产评估和办理相关资产审批转移手续即流入生产经营单位。经营单位无偿占有和使用学校的固定资产,造成该收缴的固定资产经营收益未收缴,或者收缴的收益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导致固定资产的经济性、效益性、效率性无从体现。

4、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财务制度不健全

有些单位的领导由于缺乏财务知识,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片面的认识,偏重于对现金、银行存款等流动资金的管理使用,形成了重货币资金、轻固定资产,重购入、轻管理的观念,造成了财产的流失。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学校等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折旧,财务部门只记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的购入、领用、报废等手续往往不够健全,不能及时记账跟踪。一些资产的报废、毁损、外调、变价处理等也没有形成正规的审批程序。资产所有部门的擅自处理,更有一些部门为了避免资产购置过程中各种繁杂审批手续,采用变相购买方式,更加使得财务无法正确入账,造成账物不实,账外资产大量存在。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是开展资产管理工作的前提。必须根据资产管理的需要有目的地定期开展清查盘点工作,做到至少每半年清查一次。通过全面开展资产清查,明确现有固定资产状况,从而为加强资产预算管理、建立资产监管系统及实施资产动态管理提供信息支撑,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可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组织专门人员培训等方式,对实物资产进行全面清点,要求以物对账、对账查物、不重不漏,弄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还应做到规范日常操作,严守资产的入账、调剂、报废、处理等环节,防止前清后乱的情况出现,保持账物、账卡、账实相符。同时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在校办企业、经济实体、对外投资、联合办学等工作中固定资产的产权登记、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价值评估核算等基础性工作,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此外,每个年度还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

与此同时,还要将资产清查工作与资产评估工作结合起来,对没有入账或账面不能完全反映其实际价值的土地、房屋建筑物等要重新评估,使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2、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应按照管理法规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使固定资产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和使用。(1)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监督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科室及个人,明确固定资产物资管理部门、核算部门和使用部门以及个人的责任。(2)要规范固定资产的购买和转让规定,明确购买、转让原则和条件,坚持审批程序,不得随意购买和转让学校的固定资产。(3)坚持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维护制度,加强维修、保养,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和使用寿命。(4)要完善资产报废注销制度,处置固定资产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规范操作程序。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管理人员自身思想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固定资产的管理成效。因此把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学校整体规划中去,对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资产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选拔一批思想进步、作风踏实、责任心强、熟悉政策、懂业务、善于管理的人才,并在工作中要经常性的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提高其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热心资产管理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不谋私得、遵纪守法、不搞权钱交易。资产管理工作要做到,(1)精业务:通过多种形式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精通业务,提高管理水平。(2)严制度: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管理业绩突出和管理混乱造成损失的人员分别予以奖励和处罚。(3)高效率: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实行网络管理、网上对账等,实现固定资产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逐步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快速高效的要求。

三 、结语

高校固定资产是提高教学、科研、管理能力的物质保障,是提高高校办学条件及提升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极其复杂的工作,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加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为高校的综合实力水平提升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鲍学曾:新编事业单位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2] 赵春荣:对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