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管理手段

数字化管理手段

数字化管理手段

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数字化

当前,艺术院校逐渐把数字化发展当作提高学校整体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也给艺术院校后勤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加强后勤数字化建设是后勤工作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加速后勤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更是体现艺术院校后勤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为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艺术院校应着眼未来,在规划后勤管理工作中,以服务师生为首要任务,积极探索数字化后勤建设内涵。

一、后勤管理数字化的概念

后勤管理数字化是指以数字信息技术和系统为工具进行的后勤管理。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未来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后勤管理数字化一方面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另一方面是管理系统和过程的数字化。后勤管理数字化不仅能提高管理效率,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后勤保障效率。后勤管理数字化的基础是后勤和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后勤管理数据库建设,关键是要建立开放的实时的面向师生服务的数字化后勤管理信息通道。

二、转变观念,确立艺术院校管理数字化的新观念

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数字化是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对艺术院校后勤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自动生成数据,供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系统,并实现为艺术专业服务的新模式。

数字化建设的发展,给后勤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诸多后勤系统应运而生,后勤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后勤数字化的重要手段,是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后勤信息资源的共享、查询等进行科学的管理。后勤工作人员从纸质文件时代到无纸化辅助管理时代,再到现今的后勤数字时代,这是艺术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关键在思想上确立前瞻性的后勤管理意识,顶层设计的机制创新意识,数字化长期规划意识,后勤管理中的竞争意识。

第一,艺术院校后勤管理要有前瞻性的意识。随着科学技术和经

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大发展发繁荣不断深化,艺术院校内涵建设正向纵身发展。后勤管理作为艺术院校教学、科研、生活的重要保障,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即对传统艺术院校后勤管理应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把握和了解数字时代的走向,熟知艺术院校后勤管理的内涵,探讨和研究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数字化改革的发展方向、重点、难点。

第二、要有顶层设计的机制创新意识。顶层设计的核心是处理传统专业与后勤数字化发展的关系,是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数字化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建设和创新的主题。首先作为艺术院校决策层的意识统一目标一致。其次要着手把后勤管理数字化纳入“十三五”规划当中,要制定相关应用系统的建设,规范各二级院系后勤管理的常规应用,结合艺术专业特色保障后勤管理高效有序。

现今,很多艺术院校后勤数字化发展的初始禀赋和路径各异,后勤数字化的发展各有所长,不同的专业特色都与社会边界划分的实践和经验总结都要从顶层设计的机制创新入手,发挥其学科背景,不断完善。作为艺术院校后勤管理与数字化关系问题的核心主要是:一是把握专业特色形成有效的机制创新,实现数字化后勤管理。二是进行循序渐进后勤管理的社会化,实现数字化后勤管理的竞争空间。三是突出专业特色,形成服务师生为本的数字化空间。

第三、艺术院校后勤管理要有长期规划的意识。这是指作为艺术院校后勤管理,要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勇于改革,“不循规蹈矩”,要探索出艺术院校后勤管理的发展规律,努力发挥特色,寻找适合艺术院校发展的后勤管理的方案,形成后勤管理数字化的改革特点,从而使艺术院校的后勤管理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层面上有特色的运行发展。

在后勤管理数字化系统应用中,要有长期规划的意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表演系、舞蹈系、爱乐乐团等课程教学,需要宽敞明亮的教室,面积要求大,特别是排练房等一些基功室;而对于钢琴以及声乐这样专业特色在教学中就需要后勤工作为其准备功能小而且隔音的教室或琴房,这样有助于专业特色的学习;在炎热的夏天,舞蹈教学过程中,师生出汗多,运动量大,需要每天洗澡,后勤就要为学生练习舞蹈而准备时间更长次数多的浴室开放,这样有助于师生在练习舞蹈中更好的后勤保障;在绘画专业中,同样要有更好阳光的教室供师生学习,特别在工笔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更高,所以说艺术院校中,专业特色的不同,对后勤工作以及对教室环境要求不尽相同。所以在系统中就应该有长期规划的方案、步骤、实施办法以及管理规定,这样长期规划有助于提高教学环境和秩序,这也是作为艺术院校办学的根本和面向未来的基础。

第四,艺术院校后勤工作要有竞争意识。这是指后勤管理工作在工作使命感、责任感的驱动下,应具备创一流的意识,并在艺实践中采用竞争和激励机制。在后勤管理中也要加强竞争意识,这也是作为艺术院校社会化发展趋势形成的,在体现经营服务定位、经营服务方式、经营质量状态、经营服务的适应性和更新性,都要进行系统统计和分析后,引入竞争机制,必须体现服务师生的特征。

三、建设一流的艺术院校后勤队伍是后勤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

作为艺术院校后勤队伍的数字化水平要不断提升,其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能力的发挥。在推进数字化后勤管理的进程中,需要建立高水平、高层次的数字化管理团队。

第一,建设数字化专业性强的后勤管理领导班子是关键。领导班子的后勤管理数字化意识应该加强,有统一的思想和团结协作、齐心合力的团队精神,有坚持推广数字化应用的共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政策、决策、应用等水平,作为后勤管理班子中的个体而言,要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熟练数字化应用业务,提高系统应用中组织协调能力等素质,只有这样的领导班子才能担当后勤管理数字化的重任。

随着艺术院校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要逐步转变到数字化应用为主,所有日常事物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实现,所以建设数字化专业性强的后勤管理领导班子是关键。

第二,建设高素质的后勤管理干部梯队建设是后勤数字化的重要保证。后勤管理干部的梯队建设是关系到后勤数字化的管理理念、科学决策、工作任务得以快速落实的重要保证,是传统艺术院校和后勤管理数字化协作共进的重要前提,也决定了未来科学技术得以顺利在艺术院校落实扎根。所以后勤管理工作要大胆起用一批学历高,热爱后勤的年轻同志,使后勤管理数字化有足够的干部梯队队伍。而起用的年轻同志应具备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懂得未来的数字化发展方向,思路开阔;既要有竞争意识也要有善于后勤管理数字化的能力;既要推进数字化的有效应用,又要注重自身内在的理论修养。只有这样的梯队队伍才能在后勤管理数字化的进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保证作用。

第三,建设业务能力强的数字化应用队伍是建设后勤管理数字化的基础。艺术院校注重对艺术专业的实践和创新,而对于后勤管理数字化重视明显不足。作为艺术院校后勤管理部门承担着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物质保证和生活服务的艰巨任务。虽然后勤发展方向是社会化和产业化,但由于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手段数字化,这种数字化手段需要后勤管理队伍去承载、去完成,在推进后勤管理数字化的进程中,后勤队伍要努力培养自身的竞争能力和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在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熟练应用水平,这样才能在后勤管理数字化进程中发挥其基础的作用。

四、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手段的数字化是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趋势

后勤管理手段的数字化是在原有传统管理的基础上,采用后勤管理系统,用准确的数据分析和科学决策,实现数字化管理环境和秩序,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

艺术院校后勤管理手段要数字化,必须走借鉴与创新之路,即要善于吸取其他综合性大学后勤管理数字化的先进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为艺术院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添砖加瓦,又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突破和善于创新,从而对后勤管理手段的数字化建设起推动作用。

加强后勤管理数字化的建设,其目的是与时代接轨,熟练数字化应用。但由于艺术院校观念的不解放,既要兼顾传统文化观念,又要突破数字化技术落后的应用方式。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如何促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创新。数字化的后勤管理手段应当建立在师生服务的基础之上,要大力宣传,使后勤管理工作者能自觉地学习和应用。同时,也要加紧对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满足艺术院校师生实际需求,确保后勤管理手段数字化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使后勤管理手段数字化,还必须要加强后勤管理的资源建设和社会化竞争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制定合理化的工作方案,统筹全局,把握时机,取得良好的服务成果,将是后勤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加强数字化的后勤管理,关键在于后勤管理手段要数字化,即是利用后勤管理系统的建设。

长期以来,后勤管理基本以人工管理模式为主,这已不能适应移动终端的互联网发展的要求,难以系统地、准确地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必须以数字化管理手段,即将开发建立计算机“后勤管理数字化系统”。由于艺术院校后勤管理系统必须考虑到各专业的特殊因素,在总的管理系统中,建立相应的特色划分,从而构成后勤管理系统网格。因此,提高应以数字化手段,是我们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必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学习、培训,使之管理好。这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以后勤管理数字化促进教育管理现代化,

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第2篇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水平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施工企业负责任的重要表现。我国建筑工程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向更多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进行学习,并寻求更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项目工程的管理是贯穿在工程始终的,因此每增加一种管理方法都会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6个不同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具体分析。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数字化管理

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是我国建筑企业施工重要的探讨话题,提高建筑施工的管理手段以及推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步伐,我们在建施工程施工中采取数字化管理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将每个阶段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更好的量化分析,需要将每个环节的工程量和内容进行分解并建立模型,那么就可以通过对分解模型的最终数据结果来判断某个阶段或者某个工序是否符合要求,这就应运而出一种新型管理方式----数字化管理。

1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概念和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系列数字化建设举措的实施,在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建筑工程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我们把所需要的建筑工程设计出来,然后再通过对施工材料的一系列加工得到最终的产品就是建筑物,那么在这个复杂的产品制造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效的进行管理进而使得产品的质量更好。而我们通过对这个过程一系列数字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指导管理的手段就叫做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施工管理是以建筑工程数字化为基础,运用数字化的手段整合信息并在完整的信息处理机制下进行运转的建筑施工管理方式。数字化施工管理主要用到的是:项目结构分解理论即WBS;过程管理基本作法PDCA;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控制体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规范这四个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结合这些方法,对其中的一些理论进行改进,就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数字化管理提供出一套完备的理论依据,同时使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成为可能。无论什么管理形式和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目标,数字化管理的目标也是提高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企业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系统是能够建立起来并运用于实际工程的。这种系统的建立和和运用也是实现建筑工程高效、高质量施工的重要基础。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具体分析

2.1对建筑工程进行结构分解

在建筑工程刚开始的时候,要根据结构分解理论对施工的整体结构进行细化和分解。建筑工程的分解要按照总的工程量以及施工的主要内容进行,并不是随机分配或者毫无规则进行分解,这样的工程分解是毫无价值的。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分解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工程进行模块划分的过程,通过模块划分将每部分进行编码,每一块模块任务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模块。

2.2确定每个分解模块的特征目标

每个分解版块一般都是由施工效益、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组成的。其中的施工效益由施工所花费的成本、整个工程的产值以及施工的利润等数值进行确定;其中的施工工期一般根据绝对工期以及相对工期的数值进行衡量;施工质量的评定主要按照检查数值的标准值和检测标准确定。这些数值的确定和衡量都是依靠PDCA管理法进行,所有的特征目标确定之后就可以投入的下一阶段的工作。

2.3施工管理阶段

在基本了解施工内容和施工工程量的基础上,会对工程进行分解和特征目标的确定,然后就会进入到施工的管理阶段。施工管理也是按照过程管理的思想作为指导,各项施工内容和施工计划也都开始进入正式的实施阶段,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项工作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控制,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4施工过程的检查工作开展

PDCA过程管理法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开始之后要做好各项监测和检查工作。要将施工的基本情况和每一次的检查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归纳,由管理者根据检查数据指标分析确定施工质量并及时跟踪进一步的施工情况。检查数据总结也是围绕施工效益、施工工期和施工的质量进行展开,通过这阶段的检查数据和各个模块的特征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发现很多有益的信息。

2.5项目自检和处置阶段

通过上一阶段的检查数据对比分析就可以总结出施工每一个环节的问题,我们应该清楚什么要的检查数据结果,就会是什么样的施工质量,只有符合标准的施工数据才可以证明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对于有问题或者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施工环节和施工工序,施工单位首先要进行自我检查,并且找到形成问题的原因,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

2.6项目循环和整合阶段

在每一个分解模块的施工任务和施工目标完成之后,就要将每一个模块进行融合并进行综合管理。最终的数据汇总分析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整个过程都会在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变得更具说服性和科学性。最终的模块整合,使得每一个模块的特征目标整合成一个项目工程总的特征目标,最终的特征目标分析数值也可以反映出整个项目工程的总体施工情况。

3结束语

建筑工程在新时期的更好发展,企业除了对外要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建造出更高质量的项目工程以外,对内还应该加强管理,创新当前的项目管理手段和方法,寻求更多有利于工程进度提升,有利于解决阶段性施工问题,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管理方法。数据化管理是一种基于数据整理分析的管理方法,主要的数据分析都和工程的造价管理相联系,更好的将工程的每一个部分检测进行量化,进而可以更好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最快速的反应。

参考文献:

[1]王胜军,刘富强,王宁波.基于BIM技术的抽水蓄能项目建设集成管理研究[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5[C].2015.

[2]刘国兴,芦亚东,轩艳群.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8(13).

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测绘数字城市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数字化建设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都在着力推进的信息化大型工程。我国政府为了努力与国际接轨,也再不断打造属于中国的数字城市,并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城市率先提出了诸如数字北京、数字苏州等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新概念,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测绘工作必然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测绘工作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诸多方面的服务,如基础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维护与更新,为数字化城市规划建设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信息及技术保障等等。

一、数字化城市概念简析

所谓数字化城市,实际上是数字化地球、数字化国家的延展和深入,数字城市建设与数字地球、数字国家建设一样是一种长远发展战略和战略发展目标。它们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非一个静止的状态。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加强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建设、促进本城市本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与繁荣等,数字城市建设相对于传统城市而言,在实现以上目标的过程中应用了各种数字化技术和手段,诸如地理信息系统手段、遥感通讯手段、全球GPS定位系统手段、网络化管理手段以及多媒体虚拟模型管理规划手段等等。从而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综合管理等工作的自动化数据采集、动态化实时监控、人性化管理服务等等。简而言之,数字城市建设就是将传统城市管理用数字化手段加以提升,从而实现一个新的突破。面对如此庞大的建设任务,测绘工作注定与数字城市建设密不可分。

二、在数字城市建设背景下努力提升测绘工作水平的思考

数字城市的建设全面推进了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对测绘工作的实际要求,拓展了测绘工作的发展空间及应用领域,促进测绘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与此同时,测绘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液位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能以及更多的技术支持与保障,将数字城市建设由理想变为现实。因此为了能够最大限度促进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测绘工作者、管理者们也应该努力寻找提升城市测绘工作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一)明确测绘工作的发展新方向

数字城市建设离不开测绘工作的有序开展,测绘工作者及管理者们应该以数字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为根本目标,树立城市测绘工作的发展新方向,根据数字城市发展的目标进行测绘工作的发展规划制定,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网络建设,从而让城市测绘工作真正融入到数字城市建设的程序当中去。

(二)加强规范化建设

城市测绘工作作为为数字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工作提供基础设施数据的主要主体,所以作为城市测绘工作的实际工作人员就更应该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要加强数据质量把关,加强数据管理规范化建设,要加对数字化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各种基础数据的采集、加工等方面的水平提升。

(三)加大基础工作建设力度

城市测绘工作想要获得质的提升以适应数字城市建设的世纪发展需要,就必须切实加强城市测绘工作的基础工作建设力度,要大力提升对测绘工作的保障力度,要积极联合政府,形成以政府为依托的新型城市测绘发展体系,要在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之下,加强测绘数据使用单位与测绘工作单位之间的投合,进而努力落实城市测绘工作所需资金的全面到位,并且要着力加强对项目资金的有效管理,施行专人管理、专项管理体制。

(四)加强地理信息系统的更新与完善

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测绘工作的主要工作成果,地理信息系统也是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数据来源,因此测绘部门应该大力加强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更新与完善,加强对各种信息测量手段的使用与研究,如及时更新市政建设所需测量数据、工程竣工测量数据、地理测量数据以及遥感信息测量数据等,同时还要注意及时修改与更新数字地形图,此外还要注意加强对测量标志的定期维护以及推行有偿使用制度,加强系统的保障力度。

(五)完善城市测绘工作部门自身建设

测绘部门的自身建设水平高低对于数字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让城市测绘工作真正为数字城市规划、建设以及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测绘工作部门就必须大力加强对自身的有效建设。要切实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的组织与执行,要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要进一步对各种基础信息数据进行深入加工与提炼,要努力寻找测绘工作新的应用领域以及服务领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大力提升测绘数据和结论对数字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保障力度,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要大力加强测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要努力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工作理念及技术,要着力引进适合本地区本国具体工作需求的高新技术设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测绘工作对数字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为数字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加强3S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3S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城市测绘工作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的有力技术保障。3S一体化技术就是将GPS、RS、GIS三项技术进行整合,应用于测绘工作的实际操作当中,通过GPS来建立全面的城市控制网络,通过RS来实现各种信息数据的快速收集整理与地理信息及时更新,通过GIS来实现对城市各项基础地理信息的有效管理。3S一体化技术的全面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数字城市建设水平与效率。所以作为城市测绘部门,必须加强对3S一体化系统的综合应用,将3S一体化技术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让3S一体化技术为本地区数字城市建设贡献新的力量。

结束语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关系国家发展以及全球发展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数字城市的有效健康建设依靠的是城市空间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而城市空间基础设施全面建设又是以城市测绘工作为依托,所以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排头兵与主要保障部门,城市测绘部门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城市测绘工作对于数字城市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数字城市建设一方面需要全力依靠城市测绘工作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又因为数字城市建设的大踏步前进而对城市测绘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面对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城市测绘行业必须要有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一方面努力实现对自身的跨越,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成长而推动整个城市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王雪.测绘与城市发展[J].城市建设.2011.5.

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第4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黄河的治理开发,历来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黄河的治理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黄工作仍面临一些难题亟待解决。首先是河床淤积、萎缩加剧,过洪能力急剧下降,洪水威胁依然严重; 其次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大量生态用水被挤占; 三是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四是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河口生态环境恶化。

数字化黄河

面对黄河的现状,为实现新世纪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目标,必须运用先进的水利和信息技术,升级改造传统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手段,提升治黄业务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为此,2001年7月,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正式提出建设“数字黄河”工程。

什么是“数字黄河”呢?“数字黄河”就是借助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将黄河流域及其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在这一平台和环境中,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字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简单地说,“数字黄河”就是原型黄河的虚拟对照体。即通过全数字化数据库平台的构建,建立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数字化研究环境,采用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

通过实施“数字黄河”工程,全面提升了治黄决策的科技水平和决策的预见性、准确性。“数字黄河”工程按规划建成后,形成从空间、地面、地下的全方位的对水文气象、水资源、洪水演进、河势变化、流域生态等的监测系统网络,以及面向应用的专业数学模型和数字仿真模拟系统。“数字黄河”工程以丰富真实的数据为基础、以正确科学的数学模型为核心,有力地支持了治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工程的必要性

在黄河治理开发中,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和数据资料,开发了许多应用软件。通过“数字黄河”工程的实施,对数据资源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建设,充分整合了现有数据资源,完善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避免了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

黄河管理与决策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数字黄河”工程充分利用遥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改造了传统的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手段,为科学决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管理与决策的时效性。

受地理环境和技术手段的限制,黄河上大多数信息采集只能依靠人工进行,特别是在上游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通过“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增加的自动监测、遥测、卫星和航空遥感等现代化信息采集手段,建立自动化数据处理分析系统,扩展信息的类别和采集频度, 增强了对黄河管理与决策的宏观把握能力。

数字化管理手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字化;电力营销;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 F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0-0118-01

电力企业发展水平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逐步发展进一步提升,人们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电力正常的供应,更注重电力企业的自身管理体系完整性的建设和发展。实施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能够使电力企业的内部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树立良好的电力管理形象,促进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

1 数字化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对电力企业发展的作用

数字化是社会发展逐步发展的方向性所在,积极应用数字化手段推进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经营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同时数字化的电力营销管理体系也能够促进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明确的指导,引导电力企业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升级,为电力企业提供丰厚的经济利益和广阔的发展市场,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 数字化电力营销管理体系的构建

2.1 电力企业逐步转变营销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下,电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定的市场地位,必须转变电力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一方面,应用互联网技术对电力供应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分析[1],使电力企业在电力供应营销过程中把握电力发展的营销方向,形成电力营销中的买方市场,为电力企业营销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电力企业的发展应当实现电力经营管理理念的逐步更新,结合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积极开展管理模式的探索,逐步完善电力企业在营销发展过程中管理运行论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电力企业营销观念的创新。

2.2 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

当今社会的企业经营管理不仅是销售产品质量的竞争,也是同行业之间企业销售服务管理水平的竞争。增强企业的服务水平主要体现在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设备安装、电力供应、电力设备维修等多方面,增强电力企业服务水平,树立电力企业在大众心中良好的形象[2],也为电力企业的营销开拓潜在的市场,促进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此外,电力企业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营销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的同步发展。例如,某电力企业实现数字化电力经营管理新模式,企业对电力用户的电力设备维修采用智能化管理维修,一旦用户家中的供电设备出现障碍,供电设备会自动警报,电力企业人员进行上门免费维修,不仅保障了维修的质量,同时提供了电力供应设备的维修效率,促进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2.3 实现用户信息资源管理手段的数字化

电力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营销管理,必须从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发展到供电用户信息资源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将电力供应维修服务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提高电力企业后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3]。另一方面,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用户信息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运行发展,主要包括对用户日常用电的电量分析、电费统计等多方向进行信息资源分析。这种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措施不仅能够实现电力企业电力供应与电力应用之间管理的完美连接,同时也能够为电力企业对用电市场的需求分析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电力市场销售方案制定的准确性,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开拓更加发广阔的市场,促进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体系创新与发展,为电力企业提供更丰厚的经济利益。

2.4 提高电力企业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

增强电力企业团队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实现数字化电力营销管理的重要基础。电力企业的人员是电力企业的销售管理体系建设的主体。加强电力企业团队人员管理,一方面,应积极开展互联网电力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数字化环境中电力企业专业应用能力,逐步实现数字化发展,提高电力企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竞争基础;另一方面,引导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数字化能力的进一步探究,包括现代电力专业知识的自学,多种形式专业技能的开发和引导,促进电力企业的逐步发展。

2.5 完善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体系

数字环境下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包括电力企业的内部营销体系建设和外部营销体系建设[4]。内部营销体系建设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电力企业营销人员,营销策略管理的多方面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外部营销管理体系指应用互联网实现对电力供应市场中供应需求的分析,为电力企业的营销发展提供良好的营销方向的把握,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电力企业要积极实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数字化发展,实现电力企业信息管理手段的创新应用和外部数字化市场营销资源管理信息逐步更新发展,电力企业数字化应用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6 形成电力企业良好的服务民众的形象

电力企业营销发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应当注重企业营销发展中的品牌效应,应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电力企业为民众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增加民众对电力供应企业的信任,创造“质量第一,服务第一”[5]的电力营销管理理念,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广阔的民众基础。电力企业在发展中要充分应用数字化发展手段,拓宽民众市场,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3 结论

数字化电力营销建设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与社会科技应用水平同步发展的重要体现。这种新型经营模式不仅为电力供应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促进电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也为群众的安全用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稳定了我国民用供电系统,促进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姚B玉,刘俊勇,刘友波,等.智能营销研究概述(二)――我国智能营销发展战略与机遇[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129-133,144.

[2]王守信,方天选,李丽萍,等.山西省“十二五”期间推进两化融合及发展软件服务业的战略研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1(1):1-22,25.

[3蔚河.以现代化手段促进电力营销革命[J].电力信息化,2005(1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