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农田基本建设。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环境问题凸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将会长期处于“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的状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但是,目前涉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和途径众多,难以形成合力,且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紧密联系的基础建设条件、主要建设内容、建后管护、评价规范等内容由不同部门分别确定,缺乏统一的指导性和技术标准,建设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一套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通用标准,对指导和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必要性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新中国成立短短的几十年来,我国人口有了快速的增长,人口数量增长快速,从而大量的耕地被用来建设住房、工厂等建筑物,这也使得我国的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粮食产量也逐渐下降,给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带来不便,也造成了我国潜在的粮食危机,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村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增加耕地数量,从而促进耕地的建设和保护,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城乡发展,只有这样我们国家工业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才有保证,粮食的安全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构建

1、整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促使项目得到保障

要想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进程有序运行,必须整合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规划区域产业进行合理投入,这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属于政府行为,所以,市、县各部门应按照“统筹规划、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凝聚力量”的建设要求,加大建设资金的配套力度,确保各项资金能够及时到位。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借助“三资”的力量支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合力促进建设进程的有序推进。此外,要围绕淮北平原区域突出生态有机农业、优质粮油、高效蔬菜及经济林果等产业板块,合理配置项目安排,通过连片开发、集中投入的做法,建设大规模的高产稳农田和高效产业园区,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色。

2、加强组织领导,有效落实责任

现阶段,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所面临的最关键的工作任务为构建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所以一定要把其纳入到议事日程,并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推进。同时,各级政府将要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当做政府领导目标责任制中的关键内容,并构建一把手的责任制。在资金管理、项目预算、项目立项、实施验收以及项目设计等环节中,都应不断的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且有效的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管理,从而对工程质量以及资金的安全运行等进行保证。此外,林业、交通、财政、水利、农业与国土等相关部门,应积极主动的进行配合,共同出力,从而使高标准农田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有效的使管理维护责任得到落实,完善管理维护机制,才可以使项目建设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综合整治,应急处置是关键

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关键是管理。要治污护水源,必须从源头入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严格限定饮用水源地的人类活动强度,合理规划渔业养殖区和养殖规模;充分利用生态塘,人工湿地等技术,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推广农村“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市)区集中处理”的生活集中处理模式,落实村镇垃圾中转站,建立长效卫生管理制度。要严厉打击小型企业向水源地上游转移,特别警惕剧毒污染隐患企业向水源地上游转移。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逐步提高化肥施用效率,减少农药化肥用量;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鼓励开发使用有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和有机食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对畜禽养殖业污染,倡导沼气工程,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推广“畜禽粪便-沼气-农作物”这一生态模式,做到清洁生产;畜禽废渣要采取堆肥还田等措施进行综合利用;在管理上要坚持预防为主,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控制区,并严格执行。要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实时监测,建立健全水源地预警预报系统,逐步实现水环境信息网络化管理。要制定应对突发性水源污染事故预案,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队伍,加强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组织应急技术培训和应急处置学习,提高实战水平。

4、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

健全、成熟的公众参与机制能够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符合当地农民的生产需求和当地实际情况。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宣传力度,将这项工程的内容与意义告知广大农民群体,使他们了解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联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征求农民的意见,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规划设计、现场勘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各个环节,都要深入农民群体中进行调查,提高农民参与的整体效果。再次,构建科学合理的矛盾协调机制。由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在农田基础设施布局、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方面可能会遇到种种矛盾与冲突,所以,必须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矛盾协调机制,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毫无疑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涉及诸多细节,它不是单独的项目区建设,不是一个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孤立领域,而是要融进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中,召集各方面力量,方能见到明显的建设成效,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的真正实现。

5、建章立制,依规办事是约束

健全的法制是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根本保证。以现有法律、法规及有关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为依据,制订适合当地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并围绕水源地保护与管理,水质保护与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处理,水生态监测监控,事故预警等技术需求,开展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技术研究,为科学决策和提升水源保护与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持。要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应急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着重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设立保护区内标志、宣传牌的工作。根据地方性法规,在各乡村制定相应的乡规民约,约束居民的不良习惯与行为,使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正规化、法制化。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实例

阜阳市属于淮北平原,是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近几年来阜阳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资金来源主要为省“以奖代补”和以往项目节约资金及涉及资金整合。以阜南县为例,2014年规划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约14万亩,投入资金7128.43万元,规划新打机井295眼,改建田间路128.34km,新桥涵77座,预计新增产量210万kg。基础设施配套可有效提高粮食单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生产。

结束语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对于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进这项工作的进行,切实做好评估工作,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标准,并且制定合理的规范来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做好评估,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粮食产量,最终为工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姚辰,於忠祥,唐欢,林娟娟. 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粮食安全[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2]月. 基于耕地分等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D].长安大学,2013(11).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必要性;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05: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35-02

一、什么是高标准基本农田

所谓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就是在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适合于农村集中连片和生态良好,高丰收,设施配套、抗灾能力强,与当地经营方式相配套的基本农田。开展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必须要以国家的政策为导向,以规划作为积极的引导,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进行个别化整治。在建设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生态环境与农业的数量和质量并重,并积极发挥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合实际,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内容主要有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土地平整、田问道路与生态环境保持等5项工程。具体组织形式是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企业竞争介入、相关部门配合,然后通过农民积极参与,老落实共同的责任。同时在“十二五”时期,国家又提出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任务,这个任务非常艰巨,面临在大家面前的挑战也十分严峻,所以,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正好有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大地是人类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祖祖辈辈得以安居乐业的家园。她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财富和精神文明财富,也提供了无限的资源。现代农业要发展,首先就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继续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切实做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又不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粮食短缺,我们应该着眼于实际,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然后来建设我国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耕地作为粮食补充的重要途径,其肩负的作用是不可轻视。可以说,基本农田的建设计几乎是耕地中的精华,也是保证我国粮食供应的安全底线,它承担着我国全部的粮食生产任务。但是,当前,由于我国可耕地的面积本来就十分有限,再加上,一些土地利用形态破碎、零乱,使得我们可作为耕地的土地利用效率低规划中也提出,建设有利于项目区农民耕作技术及农业科技水平提高,该规划设计项目区通过实施河道治理、排灌工程、土地平整、兴建机耕道及生产便道工程,可使当地群众受益,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后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这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管理现状

新时期,我国积极推进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基本实现了由田、路、水、林等综合整治,几乎有2亿多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成,其中粮食平均亩产提高10%-20%,生产成本也相对普遍降低10%-15%。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目前正在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企业或者个体,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算重建轻管。基本农田建成后,很少认真研究过如何进行科学化管理,出现的直接问题便是不到两年左右,水渠出现裂缝,当然更没有人来进行维修;还有极少数农村,把高压线上的线就偷走了,水泵也不敢放在井里。可以看出当地有些人的素质极低,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如果在后期不进行管理,群众根本得不到实惠。要想使项目成为“民心工程”,唯一的途径便是加大农田建设项目,做好后期的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对策

1 提高管理的思想认识

据有关数据显示,要经过1.2万年到4万年时间才能形成良好的土质,但是如果想随意破坏还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所以,对于每个农民朋友而言,提高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思想认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家制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必须要进行科学管理,不然,花费的大量金钱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灰烬。加强绩效评价制度,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项目实施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和提高项目实施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因为只有在懂得管理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好科学、规范的管理,也才能在项目实施管理工作中运用农业新技术设备,新服务手段,来实现农业的稳产高收。而且,国家政府部门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也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性文件,特别在今年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宣传主题,其目的就是增强全社会的国家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民众对土地的节约,促进科学发展,在建设已有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项目实施管理中,要提高项目实施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让化过的钱不要白化,切实把管理做彻底做下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 加强法律监督,推动节约集约用地

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以法律约束是实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问题的当务之事。尤其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多,城乡二元化趋势的明显加剧,大片优质的耕地被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所代替。面对这个现实问题,只有加强法律监督的力度,才能有效推动节约集约用地。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基本农田四级管护网络,完善土地管理综合监管平台,形成查办、监督等一体的法律体系。突出动态巡查,强化执法监察,严肃政纪法纲,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不断提高土地基本国策的意识,切实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确保“建成一块、保护一块”,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在改善耕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科学安排建设预留区,强化土地调控管理和用途管制,严防宽打窄用、多圈少用、违规冒用等问题发生。积极引导新上项目和规模较小项目首先使用存量土地、闲置土地以及利用效率较低的土地,突出保障工业经济、城市建设、民生事业等重大项目用地,不断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3 搭建基本农田项目建设的新平台

面对用地需求逐步增加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实压力,积极探求与时俱进的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实施管理措施,搭建实现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实施管理保护工作平台,项目承担单位在基本农田的地块处,设立公示牌、村保护标志牌、田块标志牌等,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项目公告,利用各种媒体开展项目实施宣传工作,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并在沿主要道路两边的基本农田地块埋设基本农田区界址桩,以此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总量的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4 加强基础建设的管理,提升队伍素质

科学的管理,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国家制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中强调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队伍的素质问题。因此,当地政府,应该把提高农民或者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的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放在核心位置,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他们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或者组织他们到别的基本农田去参观交流,学习经验,把有效的、科学的项目实施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学到手,可以回到家乡,再为其他农户做经验交流、和短期培训。只要管理者的素质提高了,意识增强了,实现科学现代化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范文第3篇

当前丘陵山区开发模式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比较

高标准农田是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农业生产田块。要求在项目建设时,按灌区或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通过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行产的关键障碍因素,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虫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推广体系健全,规模经营适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并对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田间道路、林业措施及科技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标准。但由于丘陵山区优势产业的多样性,决定了这样的一些措施标准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其相同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

不论是平原圩区还是丘陵山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灌排设施、配套工程及道路建设都是建设的重点;都要通过土壤改良等农业措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使之符合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生产规范、规程的要求;都要鼓励采用经济适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及农业科技含量;都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机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及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水平。

发展的产业不一致。平原、圩区以发展优质稻米为主,比较适用高标准农田的六条标准,而丘陵山区根据岗、旁、冲等不同地势,发展的产业不尽相同,冲田地势低洼,水源相对丰富,大多发展优质稻米,旁田根据种植习惯,一部分地区如丹徒的上党、谷阳、辛丰等地,以发展优质稻米为主,而另一些乡镇如句容的白兔、茅山、后白、天王等地以发展应时鲜果、茶叶等为主,而地势较高的岗地,则多以多年生的茶叶、葡萄、桃、李等经济林为主。产业不同,对各类治理措施的需求不一致。优质稻米产业区域灌排设施都是重点,并且由于地势平坦,可以按6条标准进行规划、治理,而丘陵山区不仅产业从多,地势也千变万化,很难完全适用高标准农田6条标准。如岗坡上发展茶叶,就更加侧重于水源工程、灌溉工程,并且要以管道灌溉或喷滴灌为主,同是由于地面有起伏较大,水土保持等治理措施也是重点,像2011春的大旱,我市大部分茶叶基地由于灌溉水源及灌溉设施不配套,造成减产近30%;再如发展大棚蔬菜或草莓,灌溉方式要以滴灌为主,同时对灌排工程的设计保证率也要有更严格的要求,发展的目标不一致。平原、圩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以提高粮食产量与品质,保证粮食安全为主要目的。丘陵山区发展的目标比较多样化,有保证粮食安全的,也有以发展应时鲜果、茶叶等,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更有集种植、采摘、餐饮、观光等为一体综合效应为目的的。

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分析

丘陵山区农业发展的多样化,决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要适应各类作物的生长需求,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丘陵山区发展的产业不同,直接关系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是优质稻米、设施蔬菜,还是经济林果、观光农业,在建设之前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一般冲田、部分梯田基础比较好的旁田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岗地以茶叶、经济林果等多年生作物为主,其余部分旁田以发展蔬菜、应时鲜果等高效作物为主。

高标准农田的规划设计必须围绕产业发展来进行,冲田上发展优质稻米,规划设计可以完全按照《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来进行,而一些岗、旁田要按作物种类为同,分类规划设计,如茶叶,主要以水源工程、灌溉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水土保持工程为主,考虑茶叶的灌溉不是经常性的,因此渠道灌溉方式,与固定喷灌方式都不适用,因此可以考虑采用移动式喷灌系统,道路的规划设计就要考虑移动式喷灌系统的机器尺寸及灌溉半径,另外茶叶基地都具有一定的坡度,要考虑暴雨或山洪时的水土保持,并设计相应的工程;如果是草坪基地,采用固定喷灌系统比较适合,并结合草坪的生长特征,合理规划灌溉水源及排水系统。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范文第4篇

制定农田林网建设的标准与模式的主要依据有,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的意见和宁波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纲要,还需应用林学、生态经济学、风景学、美学原理等。

2制定农田林网建设模式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

2.1指导思想

以实现项目区农业现代化和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标准为依据,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出发点,以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增强防护抗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要目的,兼顾经济观赏效益,实行多林种科学布局,多树种合理配置,带、网、片、点结合,建设成具有较高综合效益的现代农业项目区绿化体系。

2.2建设标准

根据省、市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的有关标准,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的特点,项目区的农田林网建设标准必须高于普通农田的林网建设要求,具体标准如下:网格大小以乔木树种为主构成的林带(即主林带)要求每20h耐有一个网格,经济树种或灌木(花)为主构成的林带(即副林带)要求每6.7一13.3h时有一个网格。绿化一盖率项目区的绿化覆盖率要求达到3%以上。绿化覆盖面积的计算按每行林带Zm宽乘以林带实际长度。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主林带、副林带标准与比例主林带必须由乔木树种构成,宽度达到lm。副林带可以由花灌木或经济树种构成,宽度至少0.sm。主林带长度要求占全部林带长度的30%~40%。树种及苗木规格项目区绿化苗木要求选用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合格大苗。乔木树种苗木高度至少在Zm以上(米径Zcm以上);花灌木苗木冠幅至少在0.sm以上,高度0.6m以上;经济树种(果苗)苗木(特殊经济林树种除外)须采用2一3年生良种合格苗,一般高度应达到lm左右。绿化资金投入绿化资金应达到项目区总投资的3%一5%。

3农田林网建设模式

我市地处东海之滨,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热水条件较好,有利于多种树木的生长。但由于灾害性天气较频繁,土壤立地条件不一,同时我市又处于人口密集地区,人多地少,对农田林网建设的树种选择和建设要求带来一定难度。根据上述农田林网建设的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因地制宜采用“自然网格法”、“通风结构”设计原则,提出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包括标准田建设)农田林网建设以构筑田字型林网大框架为基本格局的模式,具体分为:A.乔木生态型模式;B.乔灌复合型模式;C.经济效能型模式,并分别确定绿化地段、主副林带配置、适宜林种、树种搭配、株行距、适用范围等。三种基本模式可以单独采用,其中以乔木生态型模式为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主要林网模式,也可以因地制宜把几种模式混合组合使用,使我市农田林网建设更趋多样化,营造出功能各异、景观丰富、各具特色,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兼顾的农田林网建设新格局。

3.1乔木生态型模式

绿化地段项目区主要道路(指宽度sm以上)及主要河流。主、副林带配t在主路和主要河流两侧设主林带,不设副林带。宜采用树种常绿树种可选择杜英、深山含笑、浙江楠、袖、樟树、女贞、湿地松等。落叶树种可选择中山杉、银杏、黑杨、光皮树、喜树、香椿、柿、枣、垂柳、马褂木等。树种搭配纯常绿乔木树种或纯落叶乔木树种,也可常绿、落叶乔木树种各50%。株行距单行林带:株距2一3m;双行林带:株行距为2一3mxlm,按三角型方式种植。适用范围稻区、棉区(果蔬区)。

3.2乔灌复合型模式

绿化地段项目区主路、支路(宽度sm以下)、沟渠、河流。主、副林带配里在路两侧和主要河流两侧设主林带(乔木树种);在支路、沟渠及小河流一侧(南北向种东侧、东西向种南狈四)设副林带。宜采用树种乔木树种可选择女贞、杜英、中山杉、银杏、深山含笑、枣、柿、佛香抽、光皮树、樟、湿地松等。花灌木可选择桂花、珊瑚、木模、海桐、小叶女贞、红叶李、桅子花、金桔、石榴、柑桔等。树种搭配主林带采用乔木树种和花灌木间隔设置,乔木树种一般占50%以上,副林带可采用花灌木或以花灌木为主适当配置乔木。常绿、落叶树种比例60:40为宜。株行距乔灌复合林带株距为2-2.sm,按乔灌间隔方式种植;花灌木林带株距为Zm。适用范围养殖区、果蔬区。

3.3经济效能型模式

绿化地段结合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在路旁、河旁规划一定宽度(一般sm以上)的绿化用地,种植纯经济林树种。宜采用树种批把、柿子、银杏、象牙竹、大枣、香椿、佛香抽等袖类、金桔、杂柑类、桃、梨、果桑等。树种搭配一般宜纯林为主。株行距按树种不同确定株行距,一般为3mxZmo适用范围棉区、稻区、养殖区.。

4措施与对策

4.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农田林网

建设高标准实施建设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项目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中的能量流、物质流必须有林业的参与,林网建设主要是生态防护工程,也是形象、经济效益工程。各级政府和项目实施单位要提高其重要性的认识,要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和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在总体规划及论证时要有林业技术人员参加,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好。

4.2搞好规划,出台政策,确保农田林网

建设用地的合理安排绿化用地是搞好农田林网建设的基础。要改变过去在规划时重道路、水利设施,轻林网建设用地的倾向,规划时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保证满足林网建设必要的用地。林网建设乔木林带宽为lm,花灌木宽0.sm,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统一规划。建设经济果竹林带,实行“谁种、谁管、谁有”政策。

4.3建立苗圃基地,确保林网建设工程用苗

目前我市及周边地区生产苗木品种较为单一,大苗缺少,造成目前林网建设树种少、规格偏小。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定向培育的苗圃。为了能就地及时提供符合规格要求的良种壮苗,避免大调大运,确保造林成活率,根据宁波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十五”计划,超前做好工程造林用苗,建立苗圃基地。基地除重点培育必要的大苗外,还要积极开展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和推广工作,逐步丰富林网林种、树种的多样性。

4.4增加林业措施投入资金的比重,确保林网建设的顺利实施

目前,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林业措施投人资金比重偏小,影响林网建设形象和效果发挥。根据以上提出的模式所选择的林种和树种规格要求,参照“宁波市开展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项目区林业措施的投资比率应提高到3%-5%,以确保农田林网建设的顺利实施。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性范文第5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水田生产的产前、产中标准化管理,突出抓好绿色、有机水稻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水稻良种使用率,发展水稻新品种示范基地,扩大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实施名牌战略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标准

通过三年建设,到2010年,形成30万亩标准水田粮食生产基地,项目区农田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土肥沃、水畅流、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建设格局。技术到田率100%;良种覆盖率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病、虫、草、鼠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农业机械化率达到100%;订单面积达到总面积的90%以上;水稻单产达到600公斤以上。

三、主要任务

2008年标准化水田发展到20万亩,其中:嘎什根建设绿色水稻6万亩、有机水稻3万亩;五棵树镇建设绿色水稻4万亩、有机水稻2万亩;大屯镇建设绿色水稻3万亩;沿江镇建设绿色水稻2万亩。

2009年标准化水田发展到30万亩,其中:嘎什根绿色水稻发展到7万亩、有机水稻发展到4万亩;五棵树镇绿色水稻发展到5万亩、有机水稻发展到3万亩;大屯镇绿色水稻发展到4万亩;沿江镇绿色水稻发展到2万亩;莫莫格乡发展绿色水稻1万亩;坦途镇有机水稻发展到2万亩;哈吐气乡有机水稻发展到2万亩。

2010年,标准化水田发展到40万亩,其中:嘎什根绿色水稻发展到8万亩、有机水稻发展到5万亩;五棵树镇建设绿色水稻发展到6万亩、有机水稻发展到3万亩;大屯镇建设绿色水稻发展到5万亩;沿江镇绿色水稻发展到3万亩;东方红留守处绿色水稻发展到1万亩;莫莫格乡发展绿色水稻2万亩;建平乡有机水稻发展到2万亩;哈吐气乡有机水稻发展到3万亩;坦途镇有机水稻发展到2万亩。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两个标准”和“四个建设”。

(一)两个标准。

1.产前标准化建设:

一是抓好工程建设标准化。由于我县低洼易涝地块多、老灌区改扩建空间大,加之实施西部水田开发整理后,我县大面积开发水田的条件已经具备,下一步要重点围绕建设白沙滩区片、四方坨子区片、大屯沿江区片、建平区片、哈吐气区片等五个区片建设抓好水田开发工作。水田开发要坚持标准化,重点是工程建设的标准化,要围绕“工程配套、渠系配套、土地平整、单灌单排”等重要环节,定标准、扩规模、上水平。

二是抓好农资投入量标准化。指导广大项目区农民合理使用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投入量,保证水稻质量安全。在品种标准化上,要重点解决杂乱差问题。从今年开始,全县重点抓3—5个品种的水稻专业村示范工作,到2010年,使我县水稻的品质和竞争力实现大幅提升。在化肥标准化上,实现合理施肥、科学施肥、确保均衡施肥。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多积、多造、多施农家肥、有机肥,少用化肥,确保肥料施用量控制在有机、无公害和绿色标准内。在农药标准化上,杜绝高剧毒、高残留、高污染农药的使用,引导农民使用无公害、有机农药,从而使项目区生产的稻米达到无公害、安全、有机的标准。尤其要引导龙头企业实行规模种植,与农户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农药、统一回收、统一品牌的“五统一”模式。

三是抓好整地标准化。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强化质量,对于比较平整、连片的土地,利用大型机械进行旋耕,耕深不低于15cm。对于大型机械难以进行作业的不平整、面积小的地块,通过小型机械及人畜结合的办法,先翻地再进行平整,平整标准是水平差不超过3cm,做到“寸水不露泥”,最后用轻耙把板结土块耙碎。近期各乡镇要结合春翻整地工作,对一些不必要的池埂,采用小型机械和人畜结合的办法进行清理,平整土地,争取三年提高土地利用率5%。

2.产中标准化建设:

一是抓好育苗标准化。标准化育苗应在3月末—4月5日前扣棚,利于提高地温,早扣棚、早播种、培育壮苗。当气温稳定达到5-6℃时开始播种,每盘用种量35克左右,按每公顷500—550盘用量计算,公顷用种量为17.5—19公斤左右。立针期,温度应控制在28℃左右,秧苗长到2叶前,床温保持在25─30℃,秧苗超过2.5叶后,床温控制在20℃,在苗床管理期间,要注意防风并控制苗棚湿度。

二是抓好插秧标准化。水稻插秧工作要在5月中旬开始,水稻插秧要重点把握几个技术要点,即:细致整地、及早泡田,合理施肥、打好基础,抢前抓早、适时插秧,提高标准、查田补栽,确保全苗、苗齐苗壮。在坚持“五不插”的前提下,突出在“抢”字上下功夫,靠抢农时、抢进度,实现水稻插秧的高标准。要重点推广钵育摆栽、超稀植、抛秧等插秧技术。水稻插秧要全力争取在5月25日前结束,坚决不插6月秧。

三是抓好田间管理标准化。主要抓好肥、水、病虫害的管理和防治。一是在肥料管理上,每公顷施有机肥30000公斤,一般公顷产量在7500公斤的地块,施肥量应为纯氮150公斤,纯磷50-75公斤,纯钾50公斤,硫酸锌30公斤。施肥方法:磷肥、钾肥、锌肥全部做底肥,水耙前一次施入,氮肥的追肥原则是前重、中控、后巧施,即分为底肥、蘖肥、穗肥、粒肥。二是在水分管理上,应注意出穗期前后,特别是出穗后15天内,应始终保持水层,以利于提高米质。出穗后最低保持35天水层,尽可能晚撤水。三是在病虫草害的防治上,注意防治水稻潜叶蝇、二化螟;恶性杂草;水稻赤枯病的防治。尤其要把防治稻瘟病作为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来抓,早准备,早预报,早防治,采取联防联治、集团作战的模式,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四是抓好收获标准化。要采用机械及时做好水稻收割工作。收割的时间对于稻谷的产量、米质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我县气候条件,出穗后50天左右适时收获,有利于提高食味、减少垩白度、提高出米率和产量。

(二)四个建设。

1.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在水田标准化建设项目区内分别建立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试验示范一些抗病性强、产量高、米质好的水稻新品种,由农业部门抽调相关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组织当地农民和其他各地的水田大户在分蘖期和抽穗期、测产期到基地参观,由科技人员进行讲解说明,用实例展示试验示范的新品种在产量、米质、抗病性的优越性,引导农民购良种、用良种的积极性,使我县水稻良种应用率达到100%。

2.优质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切实解决我县水稻品种良莠不齐的现状,为水田标准化建设提供可靠的良种资源,根据我县土壤特点和区域性气候特征,由农业部门与资深育种机构联合在我县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出适合我县种植的水稻优良品种,为我县水稻生产提供优良的品种资源,切实加快水稻育种大县建设步伐。

3.绿色水稻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在原有绿色水稻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好雨瑞丰集团,在五棵树镇建设绿色水稻示范基地,由农业部门组织专家按照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指导基地农民开展水稻生产,在品种选择、肥料投入和农药使用方面进行科学安排和管理,提高项目区绿色水稻的生产水平,积极发挥“抓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争取到2010年年末,项目区绿色水稻面积发展到20万亩。

4.有机水稻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在原有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宏伟米业,在嘎什根乡建设有机水稻生产示范基地,由农业专家加大扶持、培训、指导力度,组织基地农民进行合理规划,严格执行有机水稻生产的操作规程,提高有机水稻生产水平,争取到2010年年末,项目区有机水稻面积达到10万亩。

四、配套措施

(一)是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主要是开展好“三大工程”培训工作。一是“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县、乡(镇)农技人员,聘请大专院校水稻专家进行水稻技术培训,对培训人员从育秧土的配制、育苗、插秧、水肥管理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保证每村一名技术员。二是“乡村干部素质增强工程”:统一组织乡、村两级干部,由农业局组织现有的县级农业专家对其进行培训,并结合授课内容发放科技光碟和书刊。三是“专业村整村培训推进工程”:组织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对水田村的种植户进行培训,每个科技人员包保30户,争取用30天的时间,使项目区的农民都能够掌握水稻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步伐。组织现有的稻米加工企业,加强整合改造,尽快建成一批技术起点高、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处理好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关系,通过确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形成“资金共筹、利益均沾、积累共有、风险共担”的紧密形式。争取到2010年年末,项目区新发展大型稻米加工龙头企业15户、培育省级名牌产品5个、省、市级龙头企业8户,建立完善的“企业+基地+农户”的利联机制。

(三)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多年的市场开拓,我县的“嫩江湾”、“松江畔”等名牌产品在外埠市场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在水田标准化建设上,要继续抓好品牌创建工作,提高项目区绿色、有机、无公害大米在大中城市市场的占有份额,提升项目区稻米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组织领导

发展水田标准化建设将对我县全面发展水田生产起到积极的影响,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相关项目乡镇必须积极开展工作,加快标准化水田建设步伐,进而推动我县水田生产的大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标准化水田建设的领导,县里成立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国土、粮食、白沙滩灌区、农村信用联社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标准化水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苗臣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县水稻生产办公室主任景林担任。具体负责标准化水田建设的规划布局、组织领导、综合协调、技术指导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强化协会服务功能。项目区要实施水田标准化,统一标准、统一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适时组建水稻生产专业协会是非常必要的,水稻专业生产协会必须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负责对农户提供种苗培育、技术指导、协调贷款、开辟销售市场等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组织会员进行考察,积极拓展外埠市场,做好水稻加工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加水稻附加值。发挥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提高广大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各水田乡镇要搞好建设任务分工,把责任落实到位。每个乡(镇)要指定一名副乡(局)级领导负责此项工作,并抽调2-3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并把工作具体落实到个人,帮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