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的区别

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的区别

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的区别

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第1篇

2、根据常务理事会决定,*植物学会于10月28日举办了“*植物学会*6年学术年会”。学术年会在*大学研究生院召开,到会代表140余人,大会报告23个。

4、9月23-26日,*植物学会在阿尔泰市召开了“*植物学会八届二次理事会”,到会理事30名。会议期间对阿尔泰地区的禾木、喀纳斯、白哈巴河等地的植物生态进行了考察。

5、协办了“第三届中国民族植物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亚太地区民族植物学论坛”。这次会议于11月13-15日在南京召开,由中国民族植物学协会主办,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承办,由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内蒙师范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植物学会、《中国生物技术应用》杂志社协办。*植物学会为会议资助1.2万元。

6、*植物学会完成了由理事长潘伯荣牵头承担的《*野生保护植物名录》的编写工作。

7、为了提高*植物学界各有关单位的教师和科技人员熟悉*植被情况,进一步掌握野外识别植物的能力,充分发挥老专家的智力资源优势,特邀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专家陈艺林先生和*植物学会原副理事长、*师范大学教授、我区著名的植物分类专家崔乃然先生于*6年7月15-20日在*生地所标本馆举办植物培训班,内容包括:

a、菊科植物的分类与菊科外来物种(目的:熟悉菊科植物的分类特征与识别方法)。

b、*植被及组成及其建群种与常见种的识别(目的:到野外认识立地的植被类型,认识建群种和常见种到种或属的程度)。

c、*的禾本科植物(目的:能达到在野外对禾本科植物认识到属,带工具书可鉴定到种的程度)。

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甘肃省阿夏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169-2

1 甘肃省阿夏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种类

根据最新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结果,区内约有高等植物1049种,隶属140科481属,分别占全国高等植物科、属、种数量的29.69%、11.53%和3.23%。其中苔藓植物17科24属32种,蕨类植物12科20属33种,种子植物111科437属984种(包括72个变种),占甘肃种子植物的22.75%。木本植物共计467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49.47%。保护区天然分布的木本植物有60科、196属、467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13属、36种;被子植物55科、183属、431种。乔木115种,灌木、半灌木324种,木质藤本28种。被子植物中多为落叶树种(占93.10%),常绿和半常绿树种少,反映了保护区植物组成的温带性质。

保护区分布有真菌5纲11目34科65属152种,其中食用菌112种,食用菌兼药用菌80种,纯药用菌38种,毒菌5种。珍贵的种类有冬虫夏草、松口蘑、羊肚菌、尖顶羊肚菌和粗柄羊肚菌。

区内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种,其中国家Ⅰ类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独叶草等2种,国家Ⅱ类保护野生植物有岷江柏木、秦岭冷杉、麦吊云杉、大果青扦、连香树、水青树、紫果云杉、水曲柳、杜仲、厚朴等10种。保护区还有甘肃特有迭部仅有的小叶黑椋子。有13种野生植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03年3月)附录物种,其中附录Ⅱ12种,分别是兰科的流苏虾脊兰、银兰、凹舌兰、杜鹃兰、绿花杓兰、黄花杓兰、天麻、双花红门兰、山兰、蜻蛉兰,大戟科的大戟,小檗科的桃儿七。附录Ⅲ只有1种,是水青树科的水青树。

2 甘肃省阿夏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做的工作

保护区自建立以来,尽管体制和经费问题给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客观地制约和限制了保护区事业的迅速发展,但在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竭力维持和管理下,经过管理站全体职工的无私奉献和艰苦拼搏,区内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不仅保持了区内水源涵养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和完整,对稳定和保障白龙江的水质、水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以大熊猫、梅花鹿、林麝、羚牛、金等为主的野生动物活动的地域范围和出现频数逐年扩大和增高。同时多年来区内无重大森林火灾和毁林案件发生,日常巡护工作有序进行。以逐步增加生物多样性,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目的做了大量的工作。

2.1 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稳步推进保护区建设

自保护区成立之后,立即设立了内设机构,组建了队伍,着手加强基础管理工作。2009年,完成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初稿,拟定了《局长办公会议制度》《阿夏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制度》《阿夏自然保护区财务制度》等12大项制度,使保护区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为保护区内设机构充实了业务人员,并通过各种渠道为保护区和各保护站配备了办公和监测设备、设施,到目前为止,使得局属五个保护站都有了照相机和GPS、办公桌椅、车辆等简单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

2.2 坚持巡护与监测并重的原则,强化基础报表管理

从2006年5月开始,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制订下发了《阿夏自然保护区监测技术规程》和《阿夏自然保护区巡护技术规程》,核定了25条生物多样性固定监测样线;同时,规程中共布设了35条巡护线路。并要求相关人员按规程规定进行按时巡护监测,及时上报各种报告及数据。通过这四年多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使阿夏保护区的监测体系初步完善,提高了保护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为阿夏自然保护区今后的各项工作规范化运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至2010年完成了对25条固定监测样线、7条大熊猫主食竹固定监测样线的每年四次的监测,7条大熊猫栖息地植被监测样线的两次监测,对选定的13家监测农户每季度进行了一次监测,完成了每季度的监测报告和年度监测报告。

2011年根据省动管局的安排,对全局50条动物监测样线按照《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程》完成了图上布线,并于3月15日至17日进行了规程培训工作,至5月25日上半年的监测工作已全面完成。

经过近几年对固定样线监测和随机监测发现,在旺藏保护站的曹世坝管护点和旺藏管护点发现大量大熊猫粪便和啃食竹子等痕迹,社区居民和管护人员曾多次目击到大熊猫出现。

2.3 注重宣传,扩大保护区社会影响力

从保护区成立到今,每年4月份,结合“爱鸟周”,甘肃省阿夏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都出动宣传车巡回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甘肃省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张贴宣传标语、法律法规,深入到学校、社区进行了广泛宣传。2009年8月,保护区管理局在保护区内的交通要道、人员密集地方制作了大型的喷绘宣传牌。在各保护站和保护区的交通要道刷新户外有关森林防火、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林地保护、预防野生动物伤害的宣传碑牌30幅;各保护站和保护区派出所也分别制作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摘要宣传板和宣传碑,促进了保护区面貌的改观。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保护区,热爱林业自然保护区,更加重视和支持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工作。

2.4 强化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

尽管目前管理局和保护站、点的抽调的工作人员已基本配备到位,但大部分工作人员过去都是从事森工采伐的工人和采伐技术员,他们还不能适应新的工作需要,再加上保护管理工作专业性、政策性强,导致保护区内的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出现偏差,对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都非常陌生,需要尽快适应新环境,补充新知识。因此,保护区管理局有计划、分层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素质和理论水平。在省动管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一方面,保护区派出近40人次外出进行学习、考察、进修等培训;另一方面,在内部采取办培训班,请专家学者讲课等形式对现有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主要从自然保护法律法规、动植物识别和监测、GIS制图、生态摄影等方面进行培训。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了专业技术队伍素质,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保护区的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5 抓好项目建设,建立项目储备库

为了抓好项目建设,我局安排由主管副局长亲自负责此项工作。保护区坚持以多渠道开展项目合作为依托,推进社区和谐发展。一方面多次聘请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甘肃省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对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分析,提出合理化的项目建设意见。另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搞勘查、查资料、编制项目;先后完成了8个有发展潜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好了项目储备工作。

在减轻社区对资源的依赖方面,我们取得WWF的支持,2007年开展了改灶节柴和社区调查项目。2007年3月5日对保护区内阿夏保护站的大板村和崖哇村进行了系统的社会调查,通过调查共得到了社区信息调查表2份,农户经济调查表20份,社区社会性别分析2份,社区季节分析2份,村级二手资料的收集主要通过乡、村两级行政机构获得。这项工作的开展为保护区进行社区共管提供了科学依据。已为社区农牧民搭设节柴灶26个,WWF成都办事处对此项目已进行验收。

2.6 加强辖区巡护,建立野生动物救护机制

除正常监测外,保护区把主要工作重点放在了野外巡护方面。据统计,保护区管理局下辖的5个管护站有220余名野外巡护人员常年驻守在9条主要沟系、14个管护点之中,主要担负起全辖区各沟系、山头、村寨等责任区域的野外巡护工作。具体巡护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阿夏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管理制度》办事,做到巡山不留死角,查林不留隐患,认真记录填写巡山日志和巡山记录表,为管护站提供真实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在第一时间上报管护站和保护区管理局。

保护区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广泛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使得人们自然保护意识普遍提高,主动救护野生动物、举报违法案件的事例不断增多,群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性大大增强,极大地推动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2009年共救治保护野生动物四起,其中2009年6月救治斑羚幼仔一只,经过一个月的喂养后,经省动管局协调,无偿捐赠给了兰州市动物园。2009年4月,甘肃省电视台公共频道就甘肃省阿夏自然保护区救治野生动物制作了专题节目《拯救梅花鹿》,分别于4月13日和4月17日在甘肃卫视公共频道《直面》栏目中进行了播放。

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第3篇

这个暑假,学校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参加一次专业社会实践,我们观赏园艺专业的实践内容就是到当地园林部门进行了解、访问、索取材料,以及到园艺企事业部门参加社会实践,其中包括调查本行业生产状况和发展前景;了解行业对园艺人才的需求(数量、素质、业务能力等),时间不少于2周。当得知这次暑假要进行社会实践时,我的心情很是兴奋,因为想到暑假过后,我就即将成为一名大三的学生了,为了能够在不久的将来从容地走上工作岗位,我决定要好好借这次实践的机会,多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充实自己的基本专业知识。

通过联系,我有幸来到了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进行社会实践。厦门植物园是以园林风景区建设为主体,具有植物科研科普、旅游服务、园林工程和绿化苗木生产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植物园,以植物引种驯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引种驯化的重要基地,植物学现场教学的理想场地。也是进行科学普及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养,以及旅游和休憩的最好场所。

植物园已建成的专类园(区)有13个,较有特色和优势的专类园(区)是:沙生植物区、棕榈植物区、藤本植物区、三角梅(市花)园、南洋杉植物区、苏铁植物区、竹类植物区、雨林植物区等。实习一开始,在植物园一位见多识广的分类专家带领下,我与其他几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实习生一同参观了每一个专类园,在这个汇集了6000多种形态各异植物的植物王国里,我们边走边认,一天下来,便认识了许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植物,有以观赏为目的的:如观花的美蕊花、紫蝉、蔷薇等;观叶的旅人蕉、变叶木、花叶良姜等;观果的吊瓜树、腊肠树等;还有松杉园中姿态各异的金钱松、雪松、落羽杉、活化石银杏等裸子植物;竹径中高低错落、婀娜多姿的毛竹、斑竹、佛肚竹等竹类植物;棕榈岛中充满南国风情的大王椰子、短叶鱼尾葵、加纳里海枣等棕榈科植物;百花厅中清新美丽的王莲、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以保护和展示为目的的辣木、苦楝等乡土树种;以及可以作为经济作物的如糖棕、油棕、伊拉克蜜枣等植物……种类多到令我的眼睛目不暇接,感觉就像是好好地上了一堂观赏植物认种课,真可谓获益良多。

经过了一整天的参观,我们都对厦门植物园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徜徉其中,秀丽的自然景观;荟萃的人文景观;优越的区位交通均兼而有之,所以在福建省及海内外都名闻遐迩,游客络绎不绝。

参观过后,我们就开始进行专业实习了,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和其他几位实习生在单位的安排下,分别在引种驯化区、园林设计室、沙生植物区以及组织培养实验室进行了学习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下我就对自己在这几个地方实习的内容和所见所感进行总结。

首先是引种驯化区,这也是我进行实践时间最长的一个部门,据该区班长向我们介绍,植物的引种驯化是植物园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在特色植物的引种驯化与开发应用方面,在我国地方植物园中具有鲜明的特性。厦门植物园建园引种栽培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其中苏铁科、南洋杉科、棕榈科、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凤梨科、旅人蕉科、天南星科、露兜树科、竹芋科植物及三角梅品种等,在国内植物园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或名列前茅。我在实习期间,也看到了许多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花异草,其中有不少竟然都是稀有、珍贵和濒危的种类,对于这些植物,我都一一向精通它们生长习性和栽培要点的班长进行了请教,班长是一位资深的老园艺工作者,在植物园工作时间将近30年,跟上千种植物打过交道,经验十分丰富。她说,建园以来,他们就广泛收集国内外植物资源,并应用生物的变异规律和各种不同地理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经过人工选择,栽培驯化,使之成为本地区新的栽培种类。通过引种驯化的手段来达到丰富本地区的植物资源,为农业生产、园林绿化、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服务。现已在国内植物园界占有一席之地,逐渐形成了厦门植物园植物引种驯化的特色,经推广应用后,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现有资料统计,共引种栽培植物266科1494属5160种,这可真是一个令我难以想象的数字,我想,如果要把这些植物一一认熟,就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吧,更何况要熟悉它们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懂得种它们,还要把它们种得健康,种得漂亮,那可真的是一门大学问,而我的园艺学习之路,还正刚刚起步,以后我还要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下苦工夫,争取以后也能和班长一样,在引种驯化这个工作上获得一定的收获。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处于炎夏,不少植物在休眠,因此工作相对轻松,我与另几位实习生在班长的安排与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扦插、修剪、施肥和除草、清理残落叶等工作,班长很照顾我们,我们每天工作的时间不长,总是一边工作一边与班长还有其他员工聊着学校的趣事,大家都相处的十分融洽,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工作的同时,我也向班长她们请教了许多有关园艺方面的知识,现学现用,也感到比较巩固,和 班长她们比起来,我真有点像一个初出茅庐,很多东西都不懂得的小丫头,我暗暗下了决心,回学校以后一定要多看点书,好好的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对于以后的工作就业,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结束了为期一礼拜的引种驯化区实践之后,我来到了园林设计院,设计院这个部门不大,但工作量却十分大,也很繁忙,我到那里的几天,作为总负责的周总工程师手头就有好多项工程同时在忙,后来周工告诉我,由于今年是植物园主要搞建设的一年,园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多,植物园的发展正面临新的建设契机,结合远景规划,预计的建设目标一是加快植物引种驯化工作,丰富生物多样性。其中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棕榈科、三角梅、旅人蕉科、苏铁科、竹类、藤本植物等植物种类,将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加快专类园区的建设,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预计于20xx年建成25个专类园区,其中仙人掌世界、棕榈植物区、热带雨林世界、藤本植物区都将成为植物园的特色专类园、国内一流的专类园。三是加强植物科学研究,重点解决城市绿地建设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和难题,为构建海湾型城市的园林绿化服务。所以这一年来他们的工作作为植物园工作的重心,故如此繁忙。这次我的实习任务主要就是帮周工他们做一些基本的图纸分类,并且随同他们下到工地去,观看一些即将竣工和仍在建设当中的专类园的建设情况。我是园艺专业的,对工地建筑不太感兴趣,因此把自己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园内的园林设计和观赏植物配置上,我发现植物园的种植设计和一些园林小品的设计真的很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西大门处沿园名石墙右上行沿路可观赏名贵花卉夏威夷椰子、鹤望兰、佛教圣树---菩提树、恐龙时代的植物---苏铁、美洲木棉、小叶榄仁、紫葳和黄花夹竹桃等,在绿色相伴,繁花相迎中进入“万石涵翠”景区,湖光山色,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南洋杉稀林草地以高大挺拔的各种南洋杉为主,以大面积的草坪为基调,恰到好处地利用缓坡地表现高大、宽广的意境,临湖的秋枫树巍然屹立,是不可多得的抗风树种。草坪四周的南洋杉,有些丛植,有些列植,其树干或直或倾,或弯或曲,形态各异,树下草坪如毡,是游人休息、嘻戏的好场所;竹径中千姿百态的竹子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构成了园林美景和竹石相伴的优美画面;棕榈岛三面临湖,青山环抱,湖光山色,风景很是独特。椰林深处有仿傣族小楼形式而筑的茶室,旁有一座荷叶状小桥,游人至此憩息品茶之时,可静静领略棕林风光。数百种棕榈科植物遍布坡上和水边,高低参差,枝叶各异,一片南国海岛风光;蔷薇园是以蔷薇科植物为主,,点缀小品,铺设草坪,现较受观迎的新景区。池畔建有露天音乐台,舞台部分仿玫瑰花瓣形,色彩素雅,是植物园中较为别致,风格迥异的一个建筑小品,表达了专类园蔷薇主题。蔷薇科植物月季、桃、梅等品种别有一番新意新情。我对于自己所看到的这些种植和园林小品的设计都作了一定的记录,植物园的风景如画,真是离不开这些优秀的园林设计师们,这些设计看似简单,其实却是经过了十分细微的考量的,令我十分钦佩。

在这之后我又来到了沙生植物区进行实习,这里的工作较为简单,仅要帮管理员浇浇水和收集掉下来的种子,还有就是在展区提醒一些游客勿用手触摸这些沙生植物。管理员小李向我们介绍,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是一类为适应干旱环境,由植物体的某一器官,或叶或干或根特化为贮水组织的植物类群,多产于热带干旱地区,种类繁多。它们充满了异国情调,不仅可供观赏,还有食用、药用等经济用途,在这里,我认识了好多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有许多都十分美丽和特别,包括令我印象深刻的“中国金琥王”、形似酒瓶的植物——佛肚树、被布包裹的植物——布纹球、会开花的石头——生石花、落地即生根的植物——落地生根和一身是宝的芦荟等,真是看得我眼花缭乱。在这里的实习,真是又让我大大开了一回眼界呢。

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第4篇

通过联系,我有幸来到了厦门市园林植物园进行社会实践。厦门植物园是以园林风景区建设为主体,具有植物科研科普、旅游服务、园林工程和绿化苗木生产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植物园,以植物引种驯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是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引种驯化的重要基地,植物学现场教学的理想场地。也是进行科学普及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养,以及旅游和休憩的最好场所。

植物园已建成的专类园(区)有13个,较有特色和优势的专类园(区)是:沙生植物区、棕榈植物区、藤本植物区、三角梅(市花)园、南洋杉植物区、苏铁植物区、竹类植物区、雨林植物区等。实习一开始,在植物园一位见多识广的分类专家带领下,我与其他几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实习生一同参观了每一个专类园,在这个汇集了6000多种形态各异植物的植物王国里,我们边走边认,一天下来,便认识了许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植物,有以观赏为目的的:如观花的美蕊花、紫蝉、蔷薇等;观叶的旅人蕉、变叶木、花叶良姜等;观果的吊瓜树、腊肠树等;还有松杉园中姿态各异的金钱松、雪松、落羽杉、活化石银杏等裸子植物;竹径中高低错落、婀娜多姿的毛竹、斑竹、佛肚竹等竹类植物;棕榈岛中充满南国风情的大王椰子、短叶鱼尾葵、加纳里海枣等棕榈科植物;百花厅中清新美丽的王莲、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以保护和展示为目的的辣木、苦楝等乡土树种;以及可以作为经济作物的如糖棕、油棕、伊拉克蜜枣等植物……种类多到令我的眼睛目不暇接,感觉就像是好好地上了一堂观赏植物认种课,真可谓获益良多。

经过了一整天的参观,我们都对厦门植物园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徜徉其中,秀丽的自然景观;荟萃的人文景观;优越的区位交通均兼而有之,所以在福建省及海内外都名闻遐迩,游客络绎不绝。

参观过后,我们就开始进行专业实习了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和其他几位实习生在单位的安排下,分别在引种驯化区、园林设计室、沙生植物区以及组织培养实验室进行了学习和一定的实践活动。以下我就对自己在这几个地方实习的内容和所见所感进行总结。

首先是引种驯化区,这也是我进行实践时间最长的一个部门,据该区班长向我们介绍,植物的引种驯化是植物园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在特色植物的引种驯化与开发应用方面,在我国地方植物园中具有鲜明的特性。厦门植物园建园引种栽培热带、亚热带植物为主,其中苏铁科、南洋杉科、棕榈科、仙人掌与多肉植物、凤梨科、旅人蕉科、天南星科、露兜树科、竹芋科植物及三角梅品种等,在国内植物园中均占有一席之地或名列前茅。我在实习期间,也看到了许多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花异草,其中有不少竟然都是稀有、珍贵和濒危的种类,对于这些植物,我都一一向精通它们生长习性和栽培要点的班长进行了请教,班长是一位资深的老园艺工作者,在植物园工作时间将近30年,跟上千种植物打过交道,经验十分丰富。她说,建园以来,他们就广泛收集国内外植物资源,并应用生物的变异规律和各种不同地理气候条件的适应性,经过人工选择,栽培驯化,使之成为本地区新的栽培种类。通过引种驯化的手段来达到丰富本地区的植物资源,为农业生产、园林绿化、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服务。现已在国内植物园界占有一席之地,逐渐形成了厦门植物园植物引种驯化的特色,经推广应用后,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现有资料统计,共引种栽培植物266科1494属5160种,这可真是一个令我难以想象的数字,我想,如果要把这些植物一一认熟,就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吧,更何况要熟悉它们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懂得种它们,还要把它们种得健康,种得漂亮,那可真的是一门大学问,而我的园艺学习之路,还正刚刚起步,以后我还要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下苦工夫,争取以后也能和班长一样,在引种驯化这个工作上获得一定的收获。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处于炎夏,不少植物在休眠,因此工作相对轻松,我与另几位实习生在班长的安排与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扦插、修剪、施肥和除草、清理残落叶等工作,班长很照顾我们,我们每天工作的时间不长,总是一边工作一边与班长还有其他员工聊着学校的趣事,大家都相处的十分融洽,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工作的同时,我也向班长她们请教了许多有关园艺方面的知识,现学现用,也感到比较巩固,和班长她们比起来,我真有点像一个初出茅庐,很多东西都不懂得的小丫头,我暗暗下了决心,回学校以后一定要多看点书,好好的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对于以后的工作就业,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结束了为期一礼拜的引种驯化区实践之后,我来到了园林设计院,设计院这个部门不大,但工作量却十分大,也很繁忙,我到那里的几天,作为总负责的周总工程师手头就有好多项工程同时在忙,后来周工告诉我,由于今年是植物园主要搞建设的一年,园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多,植物园的发展正面临新的建设契机,结合远景规划,预计的建设目标一是加快植物引种驯化工作,丰富生物多样性。其中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棕榈科、三角梅、旅人蕉科、苏铁科、竹类、藤本植物等植物种类,将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加快专类园区的建设,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预计于2012年建成25个专类园区,其中仙人掌世界、棕榈植物区、热带雨林世界、藤本植物区都将成为植物园的特色专类园、国内一流的专类园。三是加强植物科学研究,重点解决城市绿地建设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和难题,为构建海湾型城市的园林绿化服务。所以这一年来他们的工作作为植物园工作的重心,故如此繁忙。这次我的实习任务主要就是帮周工他们做一些基本的图纸分类,并且随同他们下到工地去,观看一些即将竣工和仍在建设当中的专类园的建设情况。我是园艺专业的,对工地建筑不太感兴趣,因此把自己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园内的园林设计和观赏植物配置上,我发现植物园的种植设计和一些园林小品的设计真的很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西大门处沿园名石墙右上行沿路可观赏名贵花卉夏威夷椰子、鹤望兰、佛教圣树---菩提树、恐龙时代的植物---苏铁、美洲木棉、小叶榄仁、紫葳和黄花夹竹桃等,在绿色相伴,繁花相迎中进入“万石涵翠”景区,湖光山色,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南洋杉稀林草地以高大挺拔的各种南洋杉为主,以大面积的草坪为基调,恰到好处地利用缓坡地表现高大、宽广的意境,临湖的秋枫树巍然屹立,是不可多得的抗风树种。草坪四周的南洋杉,有些丛植,有些列植,其树干或直或倾,或弯或曲,形态各异,树下草坪如毡,是游人休息、嘻戏的好场所;竹径中千姿百态的竹子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构成了园林美景和竹石相伴的优美画面;棕榈岛三面临湖,青山环抱,湖光山色,风景很是独特。椰林深处有仿傣族小楼形式而筑的茶室,旁有一座荷叶状小桥,游人至此憩息品茶之时,可静静领略棕林风光。数百种棕榈科植物遍布坡上和水边,高低参差,枝叶各异,一片南国海岛风光;蔷薇园是以蔷薇科植物为主,,点缀小品,铺设草坪,现较受观迎的新景区。池畔建有露天音乐台,舞台部分仿玫瑰花瓣形,色彩素雅,是植物园中较为别致,风格迥异的一个建筑小品,表达了专类园蔷薇主题。蔷薇科植物月季、桃、梅等品种别有一番新意新情。我对于自己所看到的这些种植和园林小品的设计都作了一定的记录,植物园的风景如画,真是离不开这些优秀的园林设计师们,这些设计看似简单,其实却是经过了十分细微的考量的,令我十分钦佩。

在这之后我又来到了沙生植物区进行实习,这里的工作较为简单,仅要帮管理员浇浇水和收集掉下来的种子,还有就是在展区提醒一些游客勿用手触摸这些沙生植物。管理员小李向我们介绍,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是一类为适应干旱环境,由植物体的某一器官,或叶或干或根特化为贮水组织的植物类群,多产于热带干旱地区,种类繁多。它们充满了异国情调,不仅可供观赏,还有食用、药用等经济用途,在这里,我认识了好多仙人掌与多肉植物,有许多都十分美丽和特别,包括令我印象深刻的“中国金琥王”、形似酒瓶的植物——佛肚树、被布包裹的植物——布纹球、会开花的石头——生石花、落地即生根的植物——落地生根和一身是宝的芦荟等,真是看得我眼花缭乱。在这里的实习,真是又让我大大开了一回眼界呢。

生物工程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第5篇

1.1本科院校高等教育与物流人才培养

1.1.1学校的空间分布目前,云南省共有本科院校17所,12所分布在昆明,分别是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学院、昆明医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云南警官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和昆明学院;其他5所分布在大理(大理学院)、红河(红河学院)、玉溪(玉溪师范学院)、曲靖(曲靖师范学院)和楚雄(楚雄师范学院)。从本科院校的空间分布来看,分布相对集中,即70.6%的学校集中在昆明,滇东、滇南和滇西各有一所。应该指出,教学资源的过度集中,一方面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空间聚集,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昆明及周边区域物流人才资源的补充,从而促进当地区域发展经济。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发展,影响到云南其他州市的教育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全面开发,特别是处于以远离昆明为核心滇中区域的大部分州市。

1.1.2学校的物流人才教育在这17所高校中,有5所本科院校设立了物流专业,分别是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红河学院和昆明学院。从比例来看,设立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占全省本科院校的29.4%,应该说这个比例相对较低。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最早是在2006年,比较而言,作为物流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的发展始于2001年。这5所高校中,云南财经大学于2006年最先招收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其他学校在2006年后陆续开始招生。而对于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的院校很少,目前云南还没有物流专业的博士授权点,云南财经大学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大学主要培养物流工程方向的工程硕士。在专业设置方面,在云南省5所招收物流专业的院校中,仅有昆明理工大学开设了硕士和本科的物流工程专业,其余各院校均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研究表明,一方面,云南本科院校的物流专业设置十分单一,主要是物流工程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显然,这不能全面支撑云南省迅速发展的现代物流;另一方面,物流专业的开设只有5所学校,总量上偏少,因而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数量就少,无法向市场提供充足的物流人才,加之专业办学起步较晚,这与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形成较大反差。从物流人才的培养数量来看,到目前为止,云南省本科院校中尚没有毕业生,相关的硕士研究生有10余人,其专业主要是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博士研究生还没有。换句话说,云南本科院校对于高层次物流人才的培养正处于起步阶段,这也意味着云南本科院校在承担着云南省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任重而道远,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1.2高职高专类高等教育与物流人才培养

1.2.1高职高专学校的空间分布高职高专类学校共有44所,30所分布在昆明,曲靖、保山、丽江各有2所,楚雄、临沧、德宏、西双版纳、玉溪、昭通、文山和普洱各有有1所。总体上,此类学校的分布也凸显出过于集中的空间格局,即68.2%的学校集中在昆明,曲靖、保山、丽江各有2所,其他区域没有分布。教学资源的过度集中,一方面有利于高职高专的空间聚集,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但同时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发展,影响到云南其他州市的教育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全面系统的开发。

1.2.2高职高专学校的物流人才教育在这44所高校中,有8所院校设立了物流专业,分别是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从比例来看,此类学校占到高职高专学校总数的18.2%,这个比例显然比本科院校的低,结合前面的分析,研究认为,这除了本身物流专业发展起步较晚外,还受到国家在较短时期忽略职业教育的影响。从专业设置方面,在云南省8所招收物流专业的高职高专学校中,仅有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专科层次的物流工程专业,其余各院校均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必须指出的是,对于物流经济专业的设置在云南高校中是缺失的。从物流人才的培养数量来看,到目前为止,云南省高职高专学校中已经有了毕业生,但是数量不足200人,并且其专业不是真正的物流,而是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和保管等专业。换句话说,云南高职高专学校对于中低层次物流人才的培养已经起步,但是取得的成效尚不明显,这也意味着云南高职高专学校在云南省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有很大的教育空间。

1.3普通中专学校教育与物流人才培养

1.3.1普通中专学校的空间分布在85所普通中专学校中,42所分布在昆明,曲靖有6所,楚雄有5所,红河、昭通、文山和普洱各有4所,大理、临沧、德宏和玉溪各有3所,迪庆、怒江、保山和丽江各有1所。从云南普通中专学校的分布格局来看,有49.4%的集中在昆明,滇中、滇东和滇南的学校分布较多,而滇西和滇西北的学校分布很少,迪庆、怒江、保山和丽江各有1所。而普通中专学校是培养基层的管理、操作人才,对于云南各州市人才培养,特别是滇西和滇西北十分重要。云南省普通中专学校的空间分布,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同时也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发展,影响到云南物流人才资源的全面、系统的开发。

1.3.2普通中专学校的物流人才培养在这85所普通中专学校中,目前已经有些学校设立了物流的相关方向,真正的专业设置尚处于申报阶段。从比例来看,占到普通中专学校总数的11.8%。这个比例显然比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的低。

2学校教育在物流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分析

2.1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协调当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以及“桥头堡”发展战略的有序实施,云南省现代物流的发展也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对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也就随之变化,即表现出对物流高、中、低等系列人才的需求不同。事实上,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在云南省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缺乏前瞻性,总是将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在民办学校中更加突出。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物流相关专业的人才能够很快培养出来,但是真正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岗位要求的人却不多,原因在于学校教育有一定的盲从性,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2.2缺乏完善的物流人才教育体系第一,物流专业在云南省刚刚建立,缺乏物流教育理论、缺少经验必然导致物流教育体系的不健全。目前在物流教育方面,云南省更注重对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物流经济作为另一个发展方向,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物流经济作为物流专业的必要组成部分,对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不能在宏观上把握物流业的整体供求与资源状况,很可能导致物流管理不够科学,以及物流工程学科中关注的技术含量因为没有充足的资源支持而无法实现,因此在欠缺物流经济合理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云南省物流专业的本科教育体系无法完善。第二,物流专业作为一个热门专业,许多学校在开设物流专业时,存在盲目性,仅仅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缺乏建立物流专业的可行性分析,简单的将传统物流专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专业,将过去的传统物流教师队伍迅速转变为现代物流教师团队。第三,办学理念保守落后,学科本位的思想严重,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中专学校的物流人才教育更显乏力,各阶段的物流人才培养良莠不齐。总体上,云南物流人才教育体系不健全,亟待完善一套具有高、中、初级层次人才的教育体系。

2.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云南省自2004年开办物流管理专业以来,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但各高校在持续扩招的同时,物流专业教师队伍却无法满足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物流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涉及到管理、经济、工程、计算机、地理等学科交叉。但目前从事物流教学的老师大多来自于经济、计算机、管理或其他与物流相关的单一专业,对于物流的专业知识还处在探索与学习的过程中,理论储备较为薄弱。另一方面,物流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专业,任职于不同企业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应该用不同的角度去实践所学的知识,因此既具备丰富理论知识又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老师才能将物流知识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功底差的物流专业学生,但目前,在云南省物流专业的师资队伍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于一身的优秀教师数量十分有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一起的教师队伍尚未建立起来,物流师资力量还很薄弱。因此,研究认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影响高素质人才培养一个重要环节,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物流师资队伍亟待建设。

2.4物流课程设计和教学缺乏特色在梳理物流课程设置时发现,云南各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大同小异,没有突出云南的区位特色和资源特色。第一,在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全省没有一所高校开设国际物流专业,仅有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新设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而在实施“桥头堡”国家战略的机遇背景下,培养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云南物流人才是十分有必要的。第二,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期,云南省与中部、东部地区合作交流并实现跨越式发展急需相关的物流人才。第三,云南省复杂的地形地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云南物流的特色所在。

2.5物流课程设计缺乏实践性一方面,物流专业作为一门偏重实际应用和操作的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更多地注重实践,而许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过多的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操作环节。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少,教学内容枯燥,结果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显吃力,动手能力较差,没有真正的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由于学校与企业缺乏合作,理论教学难以与企业实践结合,使得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融入到物流的实际运作中,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急切需求。

3结语与思考

3.1把物流人才培养做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物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格外迫切,不仅是一般物流专业人才,更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专家。物流人才短缺已成为云南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云南省物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尚处于初期阶段,应该清楚,学校教育在物流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桥头堡”国家战略背景下,要把物流人才的培养做为一个系统工程项目来抓,从学校教育方面制定物流人力资源的培养计划,通过不断完善各项措施,建立多边合作、渠道畅通、手段先进、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的机制,努力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物流人才培养合作平台。

3.2加大物流人才培养的教育投入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物流人才教育投入。应设立省、州(市)、县(市、区)物流人才教育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与财政收入同步或超前增长。物流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物流高层次人才和农村物流实用人才培训、紧缺物流人才引进、边疆民族地区物流人才振兴和杰出人才奖励、重要物流人才工程的实施,从而解决云南省当前物流人才紧缺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