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医学统计学

生物医学统计学范文精选

生物医学统计学

生物医学统计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生物医学统计学范文第2篇

今天,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全面部署和正式启动××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议。

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而有效的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正因如此,去年“计划”一经推出,立即得到广大毕业生的积极响应,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支持。短短天时间,报名者就达万千多人。在近一年的志愿服务当中,国家和地方选派的万名大学生志愿者表现出了优良的素质和高尚的情操。他们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和模范典型,谱写了一曲曲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光辉篇章和新世纪的青春之歌。

鼓励青年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到实践中去,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贯方针。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青年成长的需要。深入实践、接触群众、了解国情、锻炼成才,这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鼓励、引导、帮助和支持大学生走向西部、走向基层,走向国家建设急需人才的地方,是今天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根本体现,是教育战线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刚才,志对××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财政部、人事部领导讲了很好的意见。几位高校和团省委负责同志介绍了工作经验和思路。下面,我就教育系统做好××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当前,正值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为一件新生事物,涉及许多学生和家庭,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认真研究部署,主要领导要亲自关心过问,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组织协调。要抽调精干力量,采取有力措施,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抓好每一个工作环节。要注意发挥共青团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和引导毕业生积极参与、踊跃报名。要坚持“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的原则,既要广泛动员、热情发动、形成声势,也要实事求是、不搞指令性;既要讲明西部基层天地广阔大有作为,意义深远,也要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西部,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既要宣讲已经出台的各项鼓励扶持政策,也要说明服务期满后鼓励扎根,鼓励自主就业和灵活就业。在工作中要满腔热情,耐心细致,注意方式方法,把工作做细做实。

二、深入开展思想教育和毕业教育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不仅仅是一项具体工作,更是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一部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各地、各高校要抓住这一契机,认真开展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利用课内和课外多种形式,对青年学生宣讲志愿者行动对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焕发他们的理想和,热情,使国家的号召成为广大青年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我们不仅要围绕志愿者做思想教育,还要用志愿者精神教育感染广大毕业生,宣传教育广大在校生。要大力宣传毕业生扎根西部、无私奉献的模范事迹和先进典型,在新一代大学生中唱响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制订和实施好各项鼓励优惠政策

去年以来,国家和各地各高校都制定了一些鼓励优惠政策,支持“西部计划”,关心志愿者。我们要继续抓好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为了把“西部计划”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我们还要出台进一步的鼓励优惠政策。各地、各高校要互相学习借鉴,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工作。教育部将在招收研究生政策上加大力度,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考生在多方面得到支持;对获得金质、银质奖章的优秀志愿者,在升学、任教、进修、培训等方面提供更多优惠条件。研究改进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管理办法以及资助困难学生的办法,对到西部和基层贫困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予以更多切实的鼓励和支持。

志愿者服务的地方都是贫困地区,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为他们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满腔热情地关爱他们,真正做到思想上关心、生活上体贴、工作上帮助。

四、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

生物医学统计学范文第3篇

近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成果不断涌现,数字化特点凸显。根据2002年度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讨会报告,目前我们收集的数据需求呈指数增长,而数据分析的需求呈二次增长,但统计的专业人才呈线性增长并且目前统计学的教育远远落后于实际需求。邵启满教授“给当今毕业生的建议,就两个字:统计”。我们当前的数理统计课程的教育还处于“非常狭窄的计算机时代前的统计学”,严重滞后于不断发展中的现代统计学。大部分的研究生教科书内容仍然是从统计量到点估计,继而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基础知识的呈现及统计方法的推导。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也以理论推导为重点,注重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演绎证明,而对于实际应用较多的现代统计方法缺乏介绍,忽视与各种统计软件的结合。因此,我国工科研究生毕业论文实验数据处理手段较为低级,对异常数据缺乏理性说明。我们的研究生往往在学完数理统计课程后,虽然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推导,但进入科研工作碰到实际数据时,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仍然一筹莫展。这也是促使我们教学理念转换的主要原因,研究生数理统计课程应以现代统计应用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领会统计思想,还应正确使用统计方法,根据计算结果作出正确的推断,给出合理的解释。

2教学变革的尝试

由于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学生普遍对数理统计课程比较感兴趣。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索”,在有限的课时内学习较多的统计知识呢?我们教学变革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2.1教学内容的调整为了避免重复学习,我们对原来本科时已经学习的统计量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这部分内容只简单复习,温故知新,不再细讲。而对目前生物医学工程中应用较普及的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我们补充了生物医学方面的实例,运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运行结果详细讲解。对于教材未介绍的非参数检验和实验设计部分,补充几种常见的统计方法。对于较复杂的多元统计和现代统计学部分,我们引入PBL教学模式,通过分组、问题探究、成果汇报、反思和完善几个步骤,完成学习内容。

2.2教学方式的改进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回避复杂的推导、运算和证明,强调对统计思想的理解以及统计方法的运用,同时注重和统计软件的结合。统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数据打交道的科学,没有实际数据的统计分析,不利于学生对统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学中如果仍然当成数学课程,注重统计理论中定理和公式的推导演算,而缺乏实际的数据分析训练,学生就无法对统计的广泛应用性及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也不利于保持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补充了生物医学方面的实例,通过数据分析,提高他们对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也为后续PBL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准备。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已学习Matlab软件,而且工科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因此我们要求学生自学一门统计软件(如SPSS、R等)或使用Mat-lab,对所有的实例在软件中实现数据分析。软件输出的是数值或图表,并没有详细的解释、分析和结论,学生必须结合数据背景知识,应用所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推断,最后给出结论和合理的解释。

2.3考核方案的变革注重平时考核,淡化期末考试。考试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促进学习而已。因此,成绩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不仅包括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有自主学习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我们将PBL案例分析的评价和期末考试的成绩各设置为50%的比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实际数据分析的能力。

3结合PBL教学模式

统计学的飞速发展要求研究生掌握必备的统计基础知识外,能够进行知识的自我更新,具有不断学习现代统计新知识的能力。PBL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终身学习者等方面已被广泛认同。虽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统计学的发展以及软件的学习交叉,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并不轻松。在研究生教班开展PBL教学的有利条件是:①教班人数较少,分组进行问题探索可以实现。②学生对数理统计课程比较感兴趣,积极性较高。③现代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紧密联系,但医学工程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在统计软件的学习和编程方面具有优势。④教研组在数模竞赛培训和本科毕业设计中积累了一些素材,可以将内容完善成PBL问题。我们引入PBL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3.1前期准备推荐一些统计应用的网站和书籍。简单介绍前沿的方法和知识,补充回归、相关、时间序列分析以及实验设计等内容,对于随机模拟、MC-MC方法也举例说明。教师将原先积累了一些实例设计成若干问题,让学生进行选题,组成学习小组(每组5-8人),确定分工。我们将多元统计分析和传染病预测的案例编写成4个问题,提前半个月交给学生,等他们分组确定后,分别给予一定指导。

3.2问题探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找文献、学习算法,围绕选定的问题进行准备。通过交流和讨论,将各自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进而运用这些知识重新分析上一阶段提出的问题,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附有详细统计算法和计算结果的论文报告交给教师。

3.3成果展示和汇报各组将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结果做成PPT,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质疑,开展课堂讨论。教师预先阅读各小组的论文报告,引导学生的课堂讨论,针对学生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讲解,强调重点和难点,对每个小组的报告给予建设性意见和评价。

生物医学统计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发展;强国战略;人才培养

一、新战略格局下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概况

生物医学工程(生医)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自1987年国家科委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组开始,该学科在中国已经发展了40余年。从专注于科学研究的早期发展到专业细化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在中国的专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再从“一带一路”到《中国制造2025》,生物医学工程有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生医学科。“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于2013年提出的跨时代、跨地区、惠及亚欧非三洲的宏大战略目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同简称,也是从最初的发展愿景到如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60多个国家中,包含约44亿的总人口数量及21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一带一路”使这些国家和地区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中,仍有经济、服务,尤其是医疗技术事业发展有着明显欠缺的区域[1]。例如,处于亚洲南部地区的印度,医疗技术发展水平落后,缺乏相关辅助的医疗设备。在这种情况下,“一带一路”为该国带来了巨大利好。大量医疗设备通过“一带一路”以低利润方式输入至该国,为该国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民生水平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据统计,我国在2017年向印度出口医疗器械的出口额为5.56亿美元,占同年出口额总比的12.4%,远高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进一步,我国众多的医疗相关企业也携带大量资源,通过“一带一路”途径进入沿线国家,为改善当地落后的医疗水平做出了实际贡献。例如,在肯尼亚项目中,东软医疗作为肯尼亚政府“全民健康覆盖计划”的核心合作伙伴,为全国37个郡提供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影像云服务及临床应用培训等一站式集成解决方案,解决了当地居民的看病难问题,展示了“中国制造”的理念和态度,深化了“一带一路”战略的主题[2]。

(二)《中国制造2025》计划与生医学科。《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于2015年5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极大提高了综合国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中国制造业较之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中国制造2025》计划将引导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和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3]。

(三)““一带一路”与《中国制造2025》的关系。如果说,“一带一路”是“走出去,交朋友”的外交战略,那么《中国制造2025》就是“待在家,练本领”的内政纲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彼此补充。“一带一路”可以让中国与沿线国家更好地进行先进科技和优秀文化的互融互通、取长补短,提高《中国制造2025》实现的速度;《中国制造2025》可以更好地提高中国的综合实力,既有助于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中国进行投资和贸易,又有助于中国输出更高品质的技术与资本到沿线国家。可见,“一带一路”与《中国制造2025》都是利国利民的大政方针,都是有助于生医学科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政策。

二、大时代背景下生医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创立了生医本科专业[3-4]。经过4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生医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纵观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1.我国的生医学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注重专业性;学生更适合社会生产需要,通识性教育和职业素养较差;培养过程过分强调专业性技术人才,却降低了生医学科的弹性。2.中国生医学科主要在医学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中开展。在实际学习中,医学类院校较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实际临床问题,但是在工程实践领域却相对薄弱。与之相反,理工科院校有着巨大的工程技术实践优势,但却脱离临床,无法从根源处了解需求。生医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加强医、工融合,这对加快生医学科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以上薄弱环节,生医人才培养必须不断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加大医工相互交流力度。生医学科作为新时代新工科的一员,具备跨学科、跨行业这一特征。新工科大环境下的生医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该充分体现学科特点,注重实际应用,学科与生产实践、产业及行业融合,紧跟时展要求,既要引领学科发展、促进技术进步,又要促进学科与产业融合,为生产及科研服务。这就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以及参与工程项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以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医工学院)为例,其不仅具有行业一流的企业公司(包括东软集团和皇家飞利浦电子等)提供的产业平台,而且具有与中国医科大学的长期合作关系,这些协同资源从学科、产业、科研各方面给了医工学院生医专业巨大支持。而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医工学院形成了独特的生医“产、学、研、医”高度融合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6]。生医的人才培养为“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医疗技术人才。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科技的振兴需要人才。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教育、培养、训练学生的责任。生医的人才培养为国家医疗领域建设提供了优质的医疗人才。生医相关人才发展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与国家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中国制造2025》将高性能医疗器械列为重点发展的领域,这加快了我国由医疗器械制造向医疗器械创造的进程,医疗器械产业也将由数量向质量蜕变,打造医疗器械产业的中国“芯”。强国政策下的生医学科发展应具有创新性。党的报告指出,中国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生医学科所研究的结果也应从医院的框架中跳出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应坚持以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当前我国处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蓬勃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正在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伴随“十三五”规划建议落地,“健康中国”正式升级至国家战略,“互联网+”信息化也将成为深化医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7]。“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生医学科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操作,加快了生医领域面向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为医护工作人员和病患提供了一种更为舒适、便捷的治病方案。

三、问卷调查及分析

(一)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在“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强国战略下,生医学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下面以东北大学生医学科为例,对四个年级的600名本科生进行了有关生医学科发展的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322份,问卷回收率达到53.7%,超过发放问卷数量的50%,统计有效。问卷内容及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332名本科生中的大多数人对生医学科的未来发展有着稳定的预期,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对于个人所在专业的认可程度较高(题目1、2、9、12);2.对于个人所在专业的就业自信心较强(题目5、6、11);3.对于自己能力水平及努力程度评价比较客观(题目3、4、8、10、)。其中,第7题,月生活费开销水平,该题反映出该学科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总体稳定,较少出现因家庭经济贫困而导致的学困情况。综上,东大医工学院的本科生体现出的思维及行为水平,与国内大多数高校同类专业的学生处于相同阶段,具有较强代表性。可见,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的有效参考数据。进一步,本课题根据生源地省份对问卷结果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图1、图2。由图1、图2可以知,本课题从322名学生的生源地入手,探究生医学科在不同地区的普及和发展预期情况,聚焦问卷中体现的两个关键点,即“对生医学科的了解程度”“对生医学科的发展前景预期”绘制两图。从整体上来看,学生对生医学科的了解度和认可度是普遍的、广泛的。从中可以发现,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学生对生医学科的认可程度和发展预期越强,这体现出经济水平与科技进步水平相辅相成的特点。

生物医学统计学范文第5篇

一、临床疗效观察的实验设计问题

在各种医学期刊中,半数以上是疗效观察方面的论著。现择其较普遍存在的统计学问题,结合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加以讨论。

(一)对照与均衡性测定

国内医学期刊有关临床疗效观察的文章甚多,不少杂志刊登了一些事先未设计对照的文章,其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如《用柴葛解肌汤治疗上呼吸感染》一文,报道治愈好转率为97.7%,因无对照,无法断定其效果如何,因此,治愈好转率中含有假像。

对照的方法虽有多种,但对照的基本原则是与实验组齐同可比,最好作均衡性测定。

(二)安慰剂与盲法试验

安慰剂与盲法试验是医研(主要是比较性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结果准确、误差性小。安慰剂在形、量、色、味等要与实验药物一样,不能给受试者和执行者任何暗示。这种试验就是双盲法试验。但近年来,尚有人用改良的双盲法,此法分两期:第一期(公开期)试验有效者留,无效者弃。有效者进入第二期(双盲试验),以确定疗效是否系安慰剂的作用。在预防效果观察时可采用该法,临床上应用诸多困难,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样本含量与重复原则

没有足够样本的研究结果,是经不起重复试验的,有的论文凭少数病例观实的结果下结论,是不慎重的。如《重症肺炎并发DIC29例》一文,作者观察脑型患者3例,其中死亡一例,就得出“一般脑型病死率高达57%,本组脑型病死率较低,看来及早用肝素阻断DIC过程,对降低脑型病死率可能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因无对照,结论不可靠。

(四)随机分组与实验设计类型

随机化分组即每个实验对象有同等机会被抽样(分配)到各组去,而不受任何系统因素的影响。常用的实验设计类型有完全随机设计、自身对照设计、交义设计、配偶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正文(析因)设计、序贯设计、半数效量实验设计(动物试验),回顾性与前赡性调查研究设计等。科研设计时应根据研究目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方法,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