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精选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1篇

在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新课标中有很多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道德观、价值观,并赋予了其新的内涵,提倡把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加以发扬光大,这就为我们尝试进行课程改革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我们也在讲孝顺父母,尊老爱幼,但效果不太理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保障的日渐完善,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很少指望子女为自己养老。这种情形导致的结果是,家长对于子女只有关心、奉献、付出,且不图回报。而子女对父母没有责任感,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难以想象,对于生养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责任感的人怎么可能对国家社会承担起责任。初中学生,由于正处在青春期,身心发展不平衡,求知欲极强,但他们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关爱有加,使他们往往难以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甚至不知道尊敬自己的老师。而一些父母也是在长期批判“封建礼教”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于在与他人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也知之甚少。在学校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矛盾也经常发生。有的学生不尊重老师,甚至出现顶撞、辱骂老师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比较系统地向学生们宣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们了解认同中国古代优秀的道德文化;把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把儒家重要的思想引入课堂,使学生感受古代学生求学的艰难,提高他们尊师的意识,把尊敬师长作为美德。

二、树立全新理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的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的教育理念,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树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课堂教学放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来,放到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

三、结合生活实际,讲究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纪律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个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涵盖的。如果让政治教育仅仅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最终只能使它失去生命力,否定它的存在价值。面对鲜活的社会生活,我们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提出的触及社会生活的深层问题,必须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思维,使内部信息得到加工后,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从而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教师除了讲清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要达到这一效果,首先,创造条件让学生了解社会。如: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海南建省二十周年的巨大变化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领导不可动摇的正确性。其次,创造条件让学生认识社会。通过四川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事实,学生认识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重要性。

将“八荣八耻”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八荣八耻”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思想的最高体现,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八荣八耻”的提出使道德建设理论上升到一个新高度,与以往的单纯讲“依法治国”相比更加深入。

大力加强道德教育。加强道德教育,必须以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为根本,必须与时代紧密结合,才能使我们的道德教育取得最佳效果。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当前的道德危机。2003年,在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中法制教育占有重要地位。法制教育在全国的学校里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各地的很多中小学还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

总之,要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教师就要当好导演,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释放他们的潜能和才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力争通过自己的教学给学生以知识的满足、心灵的启迪、品德的升华。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德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青少年生活中已经被严重弱化,引发了一场道德危机,其后果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大量发生,更可怕的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混乱,这将是未来民族的灾难。2002年的一天,四川泸州年仅14岁的在校中学生程某偷家里的钱,被爷爷发现,因为怕爷爷告诉父母,就拿扁担将其打昏,又拿菜刀将爷爷的脖颈砍断,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亲爷爷。2004年大年三十,三名年仅15岁的少年手持砍刀,闯进一个超市,实施抢劫。当审判后有人问他们,如果事主反抗你们,你们会怎么办时,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剁死他。”2006年,某中学高三学生对在同校读初中的活跃可爱的表妹有好感,几次提出非份要求遭到拒绝后,竟于一深夜带刀潜入表妹的睡房欲行不轨,再次遭表妹的反抗后将她杀害。面对这些血的案件,我们不禁陷入了思索中。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2篇

一、纵向与横向结合。纵向,就是上级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人才规格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横向一是树立身边榜样,即“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学生模范;二是走向社会,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退伍军人、老党员、老干部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的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

二、家庭与学校结合。把儿童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班主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做法有三:1.扬长补短。

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2.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3.学期中间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三、课内与课外结合。小学的班主任肩负着既教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完成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比如通过讲《小珊迪》、《年关》等在学生中开展“三对比”,即新旧社会对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对比、我与旧中国、资本主义儿童对比,使儿童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课外,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结合儿童的爱好,通过演唱、跳舞等形式歌颂老前辈,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英雄人物,使学生在欢乐中受到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3篇

近年来,我教研室把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一、从教师队伍抓起,在教学中注意“引”

首先从提高政治教师的主导意识和业务素质入手。近几年来,我们先后派教研员和多名政治教师到北京、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地学习研讨,回来后对我市政治教师进行培训辅导,让外出学习的同志讲授理论知识,传授先进经验。通过培训学习,使全体政治教师认识到: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出现的一些贪污盗窃、走私贩毒、等丑恶现象是资产阶级义利观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反映,这些,也严重危害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此绝不可掉以轻心。从而提高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义利观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我们引导教师挖掘教材,对全书进行综合归纳,把握教材中关于正确义利观教育的知识点和基本理论,并在教学中用这些基本理论有的放矢地引导教育学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的政治教师在讲述“个人主义”概念时,通过阐述“个人主义”产生的根源及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认清了一切剥削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反动本质,从而使学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不正之风有了正确认识;有的教师在授课时通过讲述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一致性,从而增强了学生树立正确义利观的自觉性;有的教师将初一第三课作为基础理论课,以培养学生正确义利观为根本出发点,讨论“如何从身边做起”,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深受群众的好评,市电视台对此进行了采访报导。

二、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注意“联”

注意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思想表现是我们培养学生正确义利观的第二点做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上出现的不正之风也刮进了学校,学生的思想也开始动荡。我们通过对十所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钱就萧洒漂亮”、“将来只要能抓大钱就是有能耐,有没有文化无所谓”等不良倾向已在个别学生中影响很深。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列出以下专题:[1]有钱就有一切吗?[2]不义之财要不得![3]从某些大款、富翁看拜金主义。[4]不要让他人贿赂你自己。让教师在教学中诱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表现展开争论,并由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用正确理论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综合评述和正面分析开导,从而澄清了学生的混乱思想,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上某些人投机倒把、偷税漏税、缺斤少两、掺杂使假坑害消费者利益等不良现象的辨别能力,扭转了学生的错误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重视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做家访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从而阻止了某些学生家长“以钱奖学生”的做法,进而在学生的思想中树立起正确的义利观。

三、寓教育于活动、榜样之中,注意“渗”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为了加深学生对共产主义义利观的认识,我们指导政治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的思维,配合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开展了一系列课外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积极思维,慢慢向学生的头脑中渗透正确思想,在潜移默化中用正确理论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其中,开展为学生树立榜样的活动有:各校召开学习雷锋、赖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献身事迹的报告会;召开学习徐洪刚等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报告会;举行为灾区人民义捐先进人物报告会等。与此同时,开展了学雷锋、学赖宁、学徐洪刚,为烈军属、孤寡老人和家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另外,还开展了参观企业、访问先进企业家活动,写调查报告,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写评感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如北司徒中学一学生看了有关影视片在日记中写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是国家所提倡的。但先富应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而不应见利忘义、不择手段。心狠手黑抓的钱是不义之财,要不得!我们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只有像雷锋、赖宁、徐洪刚那样成才,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如,各校活动开展后,很多中学的学生主动办板报,写报道,大力讴歌为国家、集体和他人做出积极贡献的模范人物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还有的个体户子女回家后向父母宣传正确义利观的知识,以此教育自己的家长勤劳致富,守法经营。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4篇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而奠定基础,它包括培养兴趣,形成习惯,掌握基本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教育的实施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从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共同协作,密切配合来完成。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它可以使人辨别美丑、分清善恶,调整好自我和他人、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使人善于团结合作,勇于开拓进取,从而实现理想,成就事业。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科技活动对推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关键词:思想品德科技活动教学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笔者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始终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并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不断去解决思想品德方面的问题,提高思想品德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多年的学校科技教育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开展科技活动,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并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融入到科技活动之中,使之成为学生科技活动的精神和灵魂,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和不同形式的科技活动用这个“神”统领和串联起来,实现科技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融合,从而将科技活动推升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更高境界。一、在科技活动中培养爱国情怀和爱乡情感在科普活动中,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今科学家的成就和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校每年都要开展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包括以往的“爱科学月”,如今的“科技周”、“科技节”等等。在这些科技活动期间,我们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场馆、组织开展科技知识展会、请专家到学校作不同领域的科技专题报告、召开主体校会、主题团队会、主题班会、开展各种比赛和征集活动,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们了解我国科学家的相关信息,了解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比如,给他们讲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张衡、沈括、郭守敬、宋应星的故事;告诉他们当代的科学家的卓越成就:航天路上的架桥人徐克俊,被誉为“极地第一人”的袁绍宏,和火箭一起成长的吴燕生等等。这些活动让同学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历史,更为重要的是,使他们从小就在自己心灵深处树立起了一个个伟大的科学家形象,从而逐渐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鼓励学生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国家和民族争光,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在长期的科技活动中,我们以校内科技种植实验园和科技实验室为平台和依托,深入开展小种植科学创新活动,引导和辅导学生实施课题研究,撰写科学论文。我们引导和激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勤动笔、善比较、善总结,用科学的方法和操作实施试验,进行记录、统计和数据应用,然后归纳结论并结合实际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形成研究成果。几年来,我们辅导学生200多人次,开展了50多项科学探究课题,撰写的科学论文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英特尔国际气象奖3人次,北京市一等奖3人次,北京市二等奖15人次,北京市三等奖45人次。获奖后,同学们捧着奖状和奖牌品尝到了辛勤耕耘的成果,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获得英特尔国际气象奖的那一刻,一种民族荣誉感,瞬间得到了亲身的体验。当获奖的喜讯带回学校后,这种体验又迅速传递给学校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这些都在不断激励同学,激励他们更加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和钻研,以期将来能获得更多、更高的科技成果,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引导和带领学生作实地考察,了解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环境状况和乡土乡情,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科技活动,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朴素情感。如,带领同学考察地区农业,同学们在活动中对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采摘业的兴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考察和走访,了解到本地区如今已逐渐形成系列的采摘格局:六月的鲜杏、七月的瓜菜、八月的大桃、九月的精品梨、十月的磨盘柿……这些信息的了解使同学们对家乡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对家乡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憧憬,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二、在科技活动中培养独立意识与合作精神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每个参与者各自承担一部分工作和职责,尽自己所能,完成自己份内的事,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我们在辅导学生时强调,要始终把培养独立意识作为一个重点来加以落实。教师在辅导和讲评过程中,对这一观点要想在心里,挂在嘴边,落实到每个活动环节。实施实验操作,对学生不迁就,不马虎,不包办代替,对操作规程、实验数据的采集等环节要严格要求,严格把关。要求学生,首先要在思想上不依赖别人,有一股自强自信的劲头。其次,是要进行自主思考,做到有头脑,用头脑,“我行我素”,躬身实践,还要不辞劳苦,不怕困难,敢于面对挑战和失败。长期的严格要求造就了学生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很多同学现在都能独立的完成一项比较复杂的研究任务,从制定计划,到逐项操作,再到数据的记载和分析,直至最后完成,能够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显示出了一定的科学素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不但需要学生的独立意识,同时也需要合作精神。与人为善、友好相处、相互取长补短、同舟共济,这是当今社会做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我们在强调独立自主意识的同时,我们更强调,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善于与同伴沟通、交流和研讨,在相互合作中遇到摩擦和碰撞时,同伴之间要能够相互理解,互谅互让,顾全大局,服从大局,培养同伴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友爱,双赢共赢的思想和胸怀。三、在科技活动中培养责任心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我们在科技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坚持采取一个策略,实施三个措施,即,采取“渗透”策略,实施“分工负责、评比监督和表彰奖励”的措施,来引导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形成自觉主动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渗透策略,就是在科技活动中努力让学生从参与的点点滴滴中去慢慢感受和体会责任的存在,让他们在每一个活动环节、每一个要求、每一项任务的完成中去感悟和领会,通过一个较长时间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思想,再通过学生自己的表达方式体现到每一处活动行为上。采取三个措施,分工负责,指的是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安排2—3个同学负责一个课题,实行课题负责人制。让学生每个人的肩上都有一副沉甸甸的担子,给他们思想压力,给他们一定的期限要求,甚至提出一个比较高的标准,鞭策他们不断地努力,朝着奋斗目标前进。评比监督,是指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重视过程性评价,多个课题组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评比,监督完成责任的情况,监督实事求是的态度,评比阶段性质量的优劣,重过程、重细节、重学生体验的获得。表彰奖励,则是在每学期期末或在课题结题阶段要组织终结性的评比,对课题成果以及相关的负责同学要评出好中差,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成功感,也进一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四、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如今的孩子最缺乏的是什么?不用说,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了。吃苦耐劳,对一个人来说,是立身之本,是成功之道。因此,在科技活动中我们没有忘记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开展科技活动,长期坚持通过两个渠道来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即,通过让孩子参加体力劳动来培养,通过让孩子参与徒步远行来培养。我们开展科技活动,特色是小种植,围绕小种植来进行课题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撰写科学论文。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创建了校内的科技种植实验基地,每年的春、夏、秋三季,都要组织学生开展大面积的农业种植活动。我们种过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还种植过很多种的蔬菜,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引进了一些转基因的蔬菜品种,用来搞科学实验,引起了同学们的广泛兴趣,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生产劳动量。我们将这些劳动量全部分担到参与科技活动的每一个学生身上,指导学生挖地松土、开沟施肥、播种浇水、打药管理、收割晾晒……这些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劳动体验和锻炼。另一个渠道,就是在开展环保调查科技活动中,组织带领学生进行徒步远行。我们曾开展过顺义区小中河水质污染的调查活动;开展过京密引水渠水华现象的调查活动;开展过当地野生动物种群现状的调查活动等多项调查研究。这些调查活动,同学们徒步行走累计上百公里,每一次活动外出对同学们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和考验,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磨砺了同学们的意志品质,锻炼增强了孩子们的体魄。看着他们灿烂的笑脸,我们深信,学会吃苦耐劳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在科技活动中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技活动是科学技术与学生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科学技术与学生思想之间的一条纽带。普及正确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理论,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摆脱愚昧,走向文明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一个人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社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学习生活?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价值观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每个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开展科技活动,始终坚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组织带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做事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在人生观方面,我们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感悟,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载物厚德、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在价值观方面,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去经历成功与失败,体会成功与失败的感受,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顺境与逆境,成功与挫折,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总之,在开展科技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作为科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去研究和探索其内涵,在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同时,一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让我们的学生,让国家民族事业的传承者,爱国家、知荣辱、善团结、有责任、有能力,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迎接未来社会的所有挑战。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第5篇

一、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概述

(一)品德的含义

1.背景

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提出,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其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对其成员施加力量,最终让他们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特点

学科特点:阶级性、实践性、综合性。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环境特点:广泛性、动态性、特定性、可创性。

3.构成

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情境创设、教学的主要内容、新课的导入效果、教学的组织活动。

(二)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内容

1.环境教育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才,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什么样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在家庭和学校里,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来自不同性格的人的影响,但更多的却是考验一个人的自制力。能够很好地按自己想走的路走,不受别人影响的人,他的心一定是十分坚定的,对事物的态度也是很果断的。

2.劳动教育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对孩子的培养上,显得尤为重要。生活中,只有更多地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事,才能让他们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家里,也可以教导他:自己动手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3.学校教育

学校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圣地,里面有很多专业的老师和同学,只要你和他们和睦相处、友好交流,你就会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有利于自己成长和发展的东西。校园文化是一个传播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它将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不同的知识群体联系在一起,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更好地吸收和运用。

(三)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实现途径

不管做什么都有一条路线或途径,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也是一样,想要实现它,也是有途径的。它的实现可以通过体验教育来实现、体验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的束缚,更有一些学生因成绩下降而缺少自信,导致学习的效果变差,这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给他们提供的条件造成的。因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一些用文字无法理解的知识点。

二、初中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探究

(一)品德教育生活化探究的方向和对象

在一个家庭里,人们一般最关注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要一个家庭里有孩子,那么孩子将来在哪里上学,上什么样的学校,这都是作为父母最关心和最在乎的问题,也是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路途的一个铺垫。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必须要真正参与到教育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思想道德的升华和其中的情感。良好习惯的养成靠的是学生自己对教育知识的了解和把握,而不是单靠片面的讲解和概念知识来理解的,需要反复多次的学习来加深记忆,这样才可能达到效果。

(二)品德教育生活化探究的一些措施

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教师会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划分,将所讲授的主次内容分为重难点,再进行教授和传播。教师应针对学生年龄阶段的不同和实际认知水平的不同,将所授内容进行整合分配,合理安排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究,还可以通过由简到深、深入浅出的方式,列举实例,让学生通过快速理解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品德教育生活化探究的疑难问题

由于长期机械的操作,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差,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答的疑难问题,他们本就没有什么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效率也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更不会自己主动去解决那些不懂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对这类课堂进行思考,并针对遇到的情况和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组织好学生和教师间的互动,让学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克服难题。

三、总结

(一)高尚思想品德的养成

思想品德对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有一定的要求,在思想方面要求我们要处于一个健康向上的状态;在道德方面要求我们要遵守社会制约和法制规范;在行为上要求我们要守护法律法规。

(二)自身形象的塑造和态度

要有自己的一套严格要求,不论学习和生活都要尽可能让自己树立一个比较端正和积极向上的形象。

(三)丰富历史知识的积累

高尚的思想品德都是前人留下的,许多历史人物都有自己对于人生的独特理解,有些诗歌和散文中提到的极具代表性的事物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丰富的历史文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了解和认知,我们要学会从中找到更多对我们有帮助的东西。

作者:张志孝 单位:甘肃省临潭县第三中学

第二篇:初中生品德教育浅谈

一、说服教育与情感熏陶相结合

此方法是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能从心里欣然接受教师有理有据并规范其行为的说教,又有触动学生心灵的语言。触动学生心灵的场景设置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有关研究表明“教师晓谕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由此看来,教师的品德教育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光靠简单的说教是不行的。必须把说服教育和情感熏陶结合起来。初中生学习和活动主要是在校园和班级里进行,他们的道德品质养成和认识大多是在校园和班级里逐渐形成的。所以校风和班风对初中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学校要在校风、校训以及班风树立上下一番工夫,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树校园榜样

树校园榜样,能使初中生学习榜样的做法,以榜样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初中生道德水平还处于懵懂时期,他们需要榜样的引领,需要模范的带动,在校园里开展学雷锋活动,营造学雷锋的浓厚氛围,可以树立校园正气,带动校园风气,形成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从而对每个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和潜在的教育,促进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的形成。这对于学校管理将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作为班主任,既要教好自己所教的课程,还要成为学生品德修养的指路人。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他的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为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同时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更要利用学校开展活动涌现出的学生榜样,开展品德教育,这些榜样就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影响会更大,学生更容易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养成好的品德。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动

校园品德教育主题活动是对初中生德育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校园中开展养成教育尤为重要,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作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陶行知先生说:“习惯不嫌弃多,只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习惯。除掉这两种习惯,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初中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学校教育的重点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学生储存的人生财富,学校要在学生思想和日常行为上制订品德教育方案。学校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祖国在我心中”校园书法、绘画比赛;节约粮食、节水、节电的“三节约”教育;“学雷锋”活动;五四青年节征文比赛等等。学生参与这些活动,会受到思想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和熏陶,对养成良好的品德起着重要的作用。应该注意的是,每次活动要有计划和方案,要精心组织,活动过程中要把品德教育主题突出来,活动结束后要做活动表彰,扩大活动的持续影响,还要做好总结,为以后品德教育系列活动积累更多的经验。

四、结语

总之,学校要制订品德教育计划、方案,建设好德育实践基地基地,让学生也走出校园,参加劳动,去敬老院献爱心,通过这些活动配合教学,这样才能强化品德教育的效果。学校要设置家长和学校、教师联系的平台,使学生教育真正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只有这样,学校才能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德育工作明确家庭教育,做到教育双管齐下,把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系在一起。总之,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好初中生的品德教育工作。

作者:郑春海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黑鱼泡镇中学

第三篇:初中品德教育有效性举措

一、培养学生勤奋节约的美德和感恩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很多中学生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好,很多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这就导致现代大部分初中生都没有勤俭节约的概念,铺张浪费随处可见。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在上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时,要侧重教育他们树立这种思想意识,开始可以通过展示历史名人勤俭节约的事件来激励学生学习。例如,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讲解历史伟人,虽然他中领导人,但他一直没有丢弃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美德,始终保持节俭生活。他曾穿过打了十多块补丁且洗得泛白的旧军装,用过打很多补丁的被褥。另外,可以形象直观地讲解司马光《训俭示康》中记载的很多年轻人单纯依靠父业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不自立自强,最终穷困潦倒的事例。我们可以通过正反两面的事例,让学生学习伟人精神。我们还可以用历史中孝顺长辈、不忘恩情的典故来激励学生心怀感恩。

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