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手术护理的重要性

手术护理的重要性

手术护理的重要性

手术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84-01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术前访视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以往手术室护士传统的工作是在手术间配合手术,如今,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在我国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对手术目的及手术过程的了解则有赖于护士的健康教育。进行术前访视,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考虑患者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使手术室工作适应新的模式,更好地将人文关怀运用到护理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手术室开展了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术前巡回护士到病房访视患者,具体内容有:

1 与患者交流是术前访视的主要过程,合理运用语言及非语言交流技巧可缩短与患者的距离,取得其信任与好感。恰当的称呼、语言礼貌、简洁,避免交流忌语和医学术语,整洁的服装、得体的举止、和蔼的眼神、亲切的微笑,都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遵医行为意识;鼓励患者及家属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认真倾听,对合理要求保证在术中予以满足,可使患者感到放心;实事求是而有分寸地回答患者的问题。

2 全面了解重要脏器的功能,了解各种检查是否完整。如血常规、心电图、血型、胸透、大小便常规等。了解一些特殊检查结果如:碘过敏情况、消化道准备情况。

3 简要介绍麻醉方式、手术及此对手术开展的必要性。

4 向患者说明术前准备,如术前12 h禁食、4~6 h禁水,术前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证睡眠质量,增强抵抗力。

5 嘱患者不能将饰物、假牙、隐形眼镜等带进手术室。

6 告知手术全过程均有训练有索的医护人员陪伴和帮助,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访视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影响次日手术的问题,应及时与主管医生取得联系,妥善解决。

7 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以不同的方式介绍麻醉种类、手术室的环境、术中、手术过程,使其从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如向患者发放彩色宣传手册,并浏览手术室大厅、走廊、房间布局、家属休息室、各类监护设备的实景图片,结合手术宣教内容逐项介绍手术室环境和设备、接送患者时间和流程并讲解术前准备工作。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给护理工作许多崭新的思维理念,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是手术室护理专业人员最重要的护理理念。而术前访问的过程本身是手术室护士将医学、心理学和社会知识综合运用于手术患者护理的实践过程。对患者有诸多有利的因素。

术前访视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有显著效果。有研究认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痛阈值,对手术病人焦虑可明显减轻疼痛。术前访视将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而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还可以使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手术过程、术中配合及麻醉的实施和配合都有了正确的认识,消除了手术的各种焦虑。增加了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责任感,患者通过对手术室护士接触交流与沟通,更多地了解手术室和手术中的护理,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依赖感,使护士工作热情增加,双方的良好配合促进了手术的顺利完成。

通过术前访视,不仅减少了手术中的差错还提高了护士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手术室的整体素质得到改善。在护理工作中,护士有机会了解并估计每个患者的所顾虑各种事项,共同讨论手术护理方案,设计手术,预测手术时间,做好术前环境准备、器械物品的安排。

手术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手术中;保温护理

手术期低温是麻醉和外科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在全麻手术中,由于对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的抑制等因素,术中容易发生低体温( < 36 ℃),低体温可导致多种并发症,诸多如凝血机制障碍、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抗感染能力下降、药物代谢速度降低等,还可导致严重的心肺疾患。因此,对体温的有效监测和调节是保证手术成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将手术中病人的保温护理报告如下。

1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1.1 增加伤口感染率 轻度的体温降低可增加免疫系统的抑制,降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并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动。此外,低温可减少皮肤血流和氧供,并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研究发现,围手术期低温还与蛋白质消耗和骨胶质合成减少有相关性。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围术期低温病人伤口感染率增加。

1.2 影响凝血功能 体温降低可使循环血流速度减慢,血中血小板数减少,降低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血细胞聚集度升高,并且具有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出血时间与皮肤温度成反比,严重低温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

1.3 影响机体代谢 体温每升高10℃,机体代谢率增加一倍,每下降10℃,代谢率下降一半。适度体温降低可以降低细胞氧耗,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因而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心脏手术时将中心体温降到28℃,以保护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在主动脉弓手术时常需将中心温度降至20℃以下,目的是为保护大脑。另一方面,低温又导致静脉淤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低温使药物在肝脏的代谢速度减慢,吗啡的作用可延长20倍。 1.4 增加心血管并发症 低温下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性降低,通气/血流比(V/Q)比例失调而导致缺氧加重。研究发现术中低温的病人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是术中体温正常者的3倍。同时,研究表明,低温可引起低钾,而且一定范围内体温的降低与血清钾的降低成正比。低钾是导致室速、室颤等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心衰。低温还可降低心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其次,低温引起的寒战也显著增加丁围手术期氧耗和二氧化碳的生成,寒冷引起心脏传导阻滞的加剧和心肌收缩力的降低会因吸入麻醉剂而加重。麻醉恢复期间,寒战病人为产生更多的热量会增加氧耗,身体的反应为心输出量增加、心动过速、高血压和心肌局部缺血。当中心温度低于正常的37℃时,室速和心脏异常的发生率将增加2倍。

1.5 延缓术后恢复 体温降低使多种药物的代谢速度减慢,使麻醉苏醒延迟;寒战、不适感增加40%;肾上腺功能显著增强;使中枢神经系统变迟钝,影响机体识别和运动功能;增加组织吸收;减少机体的代谢及物的排泄,从而延长了物的作用时间。包括肌松剂异丙酚,如体温下降2℃,可使维库溴铵的作用时间增加1倍多。而药物代谢的减慢显著延长了麻醉恢复时间和术后恢复室的停留时间。

1.6 低体温可延长住院时间 低温会通过各种因素,导致病人在ICU和病房的住院时间延长。上述几种因素导致的后续治疗受影响,直接造成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其原因是低温使中枢神经系统变迟钝,影响了机体识别和运动功能;增加了组织吸收、减少了机体的代谢及排泄物,从而延长了物的作用时间。其他研究表明,低温病人死亡率高于体温正常病人,尤其是严重创伤病人。近来的研究表明,体温下降2~3℃可明显增加创伤病人死亡的可能性。中心温度降至32℃的病人死亡的危险性很高。

2 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导致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

2.1 环境因素 环境温度可以影响到机体的温度,老年人及小儿对温度变化敏感度差,易导致体温低。

2.2 人为因素 低体温与手术时间密切相关,由于手术患者体腔长时间暴露,中心体温下降明显,导致体温再分布使身体热量丢失更大。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在进行各项操作时未及时遮盖被子而使身体过多暴露,手术人员对术中保暖重视不够,甚至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认识保暖与切口愈合的重要关系。大量输液及输入库血,大量冲洗液冲洗体腔,均能使体温降低。

2.3 麻醉因素 所有温度调节都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进行的,全身麻醉抑制了正常的局部温度调节反应,也能导致低体温发生。

2.4 其他因素 手术前紧张、焦虑、恐惧、孤独感等心理反应易引起防御寒冷的能力下降,导致低体温。

3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综合保温措施

体温是人体主要生命体征之一,正常体温的维持对于维持人体各项功能至关重要。在同手术期为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常采用主动保温措施,应用的方法包括:

3.1 监测体温 在手术过程中注意监测体温,维持体温在36℃以上。

3.2 调节室温 随时注意凋节室温,维持窒温在22~24℃,不能过低。

3.3 保暖 可采用暖水袋、电热毯、压力气体加温盖被等对手术床、推床加温,或盖被覆盖、穿脚套等措施对病人保暖,确保病人围手术期温暖、舒适。

3.4 输注液加温 使用恒温加热器、温箱或血液制品加温器等加温设备,对输入体内的液体和血液制品加温至37℃,可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并防止体温下降。但注意部分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代血浆等不能加温。

3.5 冲洗液加温 在进行术中体腔冲洗时,应注意使用温箱将冲洗液加温至37℃左右,可避免体内过多热量散失,防止术中体温下降。

参考文献:

[1] 黄青青.围手术期危重病人低温防治新概念[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3):191-192.

手术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查对制度;手术室护理;重要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53-02

加强查对制度是医务工作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止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主要手段。作为十三项核心制度之一,查对制度也是护理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认真执行查对制度不仅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而且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严格执行如下查对制度:

1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是手术室查对制度中的重中之重。

1.1 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师主持,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的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完整性、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皮试结果、术前备血、假体或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1.2 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生主持,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术前物品准备情况由护士执行并向医生和麻醉医生报告。

1.3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巡回护士主持,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并确认患者去向登内容。

1.4 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以上步骤依次进行,不得提前填写。

2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即给药注射处置前、中、后查,七对即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方法、时间。

手术室用药相对简单,一般常规用0.9%氯化钠维持静脉通路,疗区带来的术前用药多是抗生素,护士用药前除进行三查七对还要询问试敏结果,注意检查药物有无变色、混浊、沉淀,如标签不清、过期失效、瓶口松动、瓶体裂痕等均不能用。核对无误给药后要询问并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有不适及时处理。

3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我们的手术室时使用层流洁净的手术间,对无菌操作的要求与疗区相比相对要高。术前铺无菌器械台时,所备的用物(无菌敷布包、手术器械、一次性手术用物)须逐件查对灭菌时间及失效期,保证有效期内使用。包装是否完整,布类敷料还需检查是否潮湿,3M胶带灭菌标志是否合格,包内灭菌指示卡是否符合标准,操作时不能跨越无菌区。

4 手术中物品的清点查对

手术开始前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及手术第二助手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缝针数目共2次,巡回护士将数目准确记录在清点记录单上,术中临时增加的器械敷料应及时补记。当关闭体腔或深部切口前、缝合至皮下时、手术结束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应逐次清点器械、敷料、缝针的数目与术前登记的数目核对无误,防止器械敷料遗留体内。手术结束,器械刷洗后应再次清点器械数目,以防器械丢失。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拿入或拿出与手术相关的器械和敷料。如遇特殊情况手术中途需要交接时,交接人员应现场当面交清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的数目,共同签名,否则不得交接班。

5 医嘱的处理

医嘱须经核对方可执行,手术室护士执行的医嘱一般都是术中由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时护士应大声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如使用毒麻药或抢救时使用抢救药须经两人核对,保留安瓶,抢救结束后补开医嘱。

6 术中输血的查对

6.1 取血前核对医嘱与术前血型报告是否一致,防止取错血。

6.2 取血时,在取血单上填写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血量、诊断、取血量,与血库工作人员核对并签名,拿到血后还需核对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质量及血袋和输血装置的完整性。

6.3 输血时必须做到二人核对,一般由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核对,首先是病例与配血单查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科别、床号,准确无误后再将配血单与血袋查对,查对献血者编号、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结果、血量等,确保无误后方可输入。

6.4 如遇术中紧急备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时,应核对患者与备血申请单及试管,在申请单和试管上签采血者姓名、时间。禁止同时采集两个病人的血标本。

7 手术标本的查对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标本由巡回护士交由专人送检,普通病理标本则由器械护士保管,术后放置于病理柜中,每一个病理标本袋上标识清楚正确,手术标本从接收到送到病理科的每一个环节中,每一个责任人都应严格查对手术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科室、手术名称、病理名称及数量并签名。

7.1 护理体会 手术室是治疗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人员复杂,各种意外情况多,因此必须实施有效的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查对制度,防止意外差错发生[1]。而手术室差错事故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只要我们严格执行好每项查对制度,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就会大大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系数,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2]。

参考文献

手术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现状;对策

1 传统的手术室护理

1.1 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概况 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主要局限于手术室内,工作任务是在手术室内配合手术,护理工作以“手术”为中心[1]。手术一旦结束,工作也就告一段落,术后很少或不与手术患者接触。另外手术室护士往往片面地追求技术的熟练度,而忽略了患者的身心反应,使手术室护士与手术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加[2]。

1.2 手术室护理模式的转变

1.2.1 手术室护理由单纯的术中配合护理向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扩展。 传统的手术室护士隔离在手术室内终日与器械为伍,与病房护理脱节,而现代护理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不仅仅是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性操作,还要求护士走出手术室,与患者进行交流、接触。因此,手术室护士不但是一个手术的配合者,而且是手术患者的照顾者、咨询者、教育者和研究者[2]。对手术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即加强术前访视、术中关心、术后随访,帮助患者以最好的心态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1.2.2 手术室护理由一般护理向专科护理扩展[1]。 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涌现,各学科手术专业化程度提高,对手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更高。而这些新技术和新业务要求手术室护士要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专科培训,从而使护理工作高度专业化[3]。

2 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意义

手术室是对手术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治疗是对外科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4]。对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使手术室护理人员从单纯的“操作者”转变成“思考者”,并将健康教育纳入了手术室护士的日常工作,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能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别是在接近手术期,各种情绪不仅可以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可以使机体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戴红霞等[5,6]报道开展术前访视能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术后随访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提高心理舒适度和康复信心。因此,开展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意义就不言而语了。

3 手术室整体护理的现状

随着手术室护理内涵的不断扩大,手术室护理要求也相应增加,护理工作主要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并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

3.1 术前访视 1981年美国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5]。

3.1.1 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为①患者的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以及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情况;②患者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接受手术的态度、对医疗配合的程度。

3.1.2 确定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 访视护士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的种类,预测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手术患者的配合程度。

3.1.3 术前指导

3.1.3.1 心理指导 首先要进行自我介绍,以缩小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加信任感。焦虑是患者术前的主要心理反应。郭道心等[7]报道对102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有明显减轻焦虑的效果。手术患者的焦虑,随着手术日益临近而逐渐增加,因此,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及对患者主要亲友进行沟通,说明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的重要性,缓解患者焦虑心理,对减轻患者的焦虑十分重要。

3.1.3.2 进行手术相关知识的指导 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的种类,怎样配合手术。术中的合理放置,能使手术野暴露清晰。使手术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8]。

3.2 术中护理 ①术前30 min,将手术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55%左右;②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来说,入室是心理上最紧张的时刻。这时应由术前访视患者的护士热情友善地迎接患者,核对床号、姓名、清点由病房带入的物品,并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以消除紧张心情。对于特别紧张的患者,护士应站在其旁边,并予以安慰、解释;③洗手护士准备好手术所需的物品及器械,提早15 min上台,密切与手术者配合,力求做到稳、准、快,保证手术顺利完成;④手术室宜保持安静,治疗、护理有条不紊,护士随时都要用柔和、自然的面部表情来传递关心、同情和果断的信息,不为情况所左右[9]。如果此时护士不适当的非语言信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打击[10];⑤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按照术前制订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及时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意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单,及时提供、补充术中所需物品;⑥手术结束,巡回护士认真填写术中护理记录单,并护送患者回病房,向病房护士及患者家属讲述手术过程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同时给与一定的术后指导。

3.3 术后随访 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终末评价和全面信息反馈[11]。也是手术室整体护理的重要的环节,已成为手术室全面质量评价和手术全期护理的重要内容[12],目的是及时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术后指导[11]。

术后1~3 d,由配合手术的巡回护士去病房随访患者。主要内容包括:①解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②术中舒适度如何;③是否存在由手术中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如有无应用电刀引起的皮肤烫伤;有无手术引起的压疮等);④进行术后健康指导,同时了解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应耐心细致的说明。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后随访,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康复信息的同时,带给患者关心和问候,使患者心理上获得满足和安全感,并可以减轻术后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和满意度,坚定康复信心[6]。也使手术室护士确认护理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不断的调整或修改计划,以积累经验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13]。

3.4 展手术室护理业务查房和手术科室与手术室的联合护理查房

3.4.1 手术室护理业务查房的内容 ①选择急诊典型病例组织查房[14];②大型抢救手术病例回顾性查房;③术中出现重要护理问题的病例查房;④新开展的手术病例查房。

3.4.2 联合护理查房 一般由病房护士准备病史、术前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手术室护士讲解手术配合过程,术中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再由病房护士介绍术后护理计划及健康指导。

通过开展手术室护理业务查房及联合护理查房,激发了手术室护士学习的热情,拓宽了知识面,掌握了更多的理论与技术。联合护理查房,促进了各科室间的交流,使患者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更好的解决,充分体现了对手术患者护理的连续性、整体性和动态性,使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健康。更加突出了以手术患者为中心,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

4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1 手术室护士人力缺乏

4.1.1 人力资源使用不合理。 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护理工作的内涵扩大,工作量迅速增加,但护士人数却一直沿用1978年人力资源配置标准[15]。吴欣娟等[16]报道护士每天直接护理占临床护理工作量的43.3%。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时间被大量非重要的间接护理工作和非护理工作占用,无法抽出时间对手术患者进行连续性的整体护理工作。

4.1.2 在编不在岗现象严重。 手术室护士大多为女青年,婚假、哺乳假仍占用护士编制,人员短缺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目前手术室人力不足是国内未能普遍展开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的重要原因之一[5,6]。

对策:①为确保人力资源合理使用,完善手术室后勤支持系统。常后蝉等[17]认为合理按岗设置、使用后勤人员,从而使手术室护士从大量非主要间接护理及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她们通过合理使用后勤人员,使手术室护士的直接护理时间增加了17.9%。使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范围侧重于直接护理和重要的间接护理(如抢救设备、精密仪器的清洁、保养工作,开展护理业务查房等);②排除在编不在岗的现象,按所需的护理量合理安排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建立以手术患者为中心的排班制度[18]。为手术室护士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秩序和环境。

4.2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大。手术配合涉及科室多,手术种类多,精密仪器多,手术室工作量大,时间长。由于新手术不断增加,要求护士不断地增加相应的知识和配合能力,从而加大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快节奏,高强度护理工作使手术室护士不能按照护理程序来实施整体护理,从而阻碍了手术室整体护理开展[19]。

对策:①减轻护士压力。 使手术室护士从一些非护理技术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教会护士一定的解压技能,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给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个性化的服务,才能使手术室护士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护理水平和整体护理的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②设立专科护士 。为了密切配合新手术的开展和先进仪器的使用,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对固定,专科护士的设立满足了这些需求,并能强化掌握专科理论和技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更有益于护理专科化水平的提高[1]。王彩云等[1]报道设立专科护士后,手术科室对手术室工作(物品的准备、、仪器使用、术中配合等)的满意度明显增加,赢得了患者和医师的信赖和尊重,对手术护理(术前访视、术后随访、心理沟通、护理等)的满意度为99%。

4.3 缺乏沟通技巧,访视形式单一。 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帮助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由于缺乏沟通技巧及相关知识,使各种健康宣教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与手术患者交流,影响了整体护理的质量。沟通欠佳一般有三种情况:①护士或患者无话可说,双方传递或接收有价值的信息太少;②护士滔滔不绝,传递的信息大都没有针对性;③护士不能掌握交流的节奏和局面,使患者讲得过多或偏离主题[6]。

对策:①手术室护士必需进行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理论与技巧的系统培训,以提高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尽量解答患者的疑问,结合良好的护理技巧、敏捷的反应能力,正确恰当的语言、非语言交流,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达到生理、心理、社会的平衡和适应[20];②一般手术室护士访视以口头讲解为主,形式过于单调,内容过于抽象,直接影响访视的效果。有条件的医院可应用照片等资料,做成图文并茂的宣传册或制成VCD、DVD等给患者观看,充分调动手术患者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增加信息传递效果[6]。

4.4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历史原因,医院护理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为中专学历,护理知识更新不畅,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导致常常偏重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完成,而缺乏对护理理论和护理问题的研究,不善于分析和总结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因此护理队伍整体水平不高[21]。开展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但要具备传统的配合医师完成手术的能力,而且要树立以手术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实践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对策:随着护理内涵的不断扩大,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手术室整体护理宣传的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提高护士对整体护理及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提高手术室业务素质有助于手术室护士对于现代护理观、护理模式的理解和接受。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有:①加强在岗护士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是大多数手术室护士在不脱产学习的情况下,做到既能保证工作质量,又能学到新知识的培训方法;②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教育层次,形成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多层次教育,更新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技术水平,以满足扮演多元化的角色需要;③重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引导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

综上所述,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发展。开展手术室整体护理不单是时代的需求,更是广大手术患者的需要,全面提高手术室的护理综合能力和护理质量,才能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参 考 文 献

[1] 王彩云,赵学红.手术室设立专科护士的做法与成效.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62-864.

[2] 潭玉兰.围术期护理与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功能.护理学杂志,2004,19(6):78-80.

[3] 王芝芳,安锦慧,陈静,等.相对固定洗手制度的临床实践.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31.

[4] 袁小兰,李红霞,李莹,等.手术患者整体护理的初探.护士进修杂志,2004,19(6):560.

[5] 戴红霞,高超,张石红,等.109所医院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的现状调查.护理学杂志,2005,20(20):58-60.

[6] 戴红霞,高超,张石红,等.手术室开展术后随访的现状调查.护理杂志,2005,22(10):27-28.[7] 郭道心,宋国英.术前访视对手术患者情绪的影响.四川医学,2002,23(2):128-129.

[8] 杜爱华,顾秀芳.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护理中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3,9(11):877.

[9] 张宏,朱光君,李荣芝.护士礼仪人体语言的培养与作用.护士进修杂志,1995,10(3):16.

[10] 赵艳,吴丽敏.非语言交流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应用效果和体会.海军医学杂志,2005,26(1):63.

[11] 王玉英.手术室实施术前访问及术后随访患者护理工作标准的探讨.锦江医学院学报,2001,22(1):46-47.

[12] 王萍,田青,何丽,等.手术室人员量化管理与工作质量控制.护理杂志,2004,21(6):87.

[13] 朱建丽,王蓓,卢映,等.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初步实践.天津护理,2000,8(5):258-259.

[14] 刘云霞,郭允慧.手术室开展护理业务查房的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4,10(8):636-637.

[15] 姚蕴伍.整体护理发展迟缓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11.

[16] 吴欣娟,宋春燕,沈宁.我国临床护理现状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66-67.

[17] 常后蝉,张石红,黎明,等.手术室后勤人员的岗位设置及使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62-463.

[18] 宋静波.实施整体护理中改进护士排班的做法.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7.

手术护理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手术室;重度失血性休克;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b)-0169-02

失血性休克通常是因为急性大量失血而引起的。当失血量大于人体总血量的20%时,就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现象[1]。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提高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效果,该研究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给予两组不同护理方式,探讨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9例,其中护理组患者中男31例,女18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39.5岁;常规组患者中男28例,女21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38.6岁。患者的失血原因主要为车祸、坠落伤、产后出血、刀刺伤。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手术过程中给予常规组患者一般手术护理,并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系统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心理护理。

1.2.1 术前护理 手术前,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要做好充足的手术准备,认真的准备手术器材,确保其准确无误。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手术室内所有的手术器材,同时还要对手术用药的药理及禁忌进行熟练的掌握。此外护理人员还要熟练的掌握手术室内各种仪器、药物的放置位置,从而确保在需要时能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拿取。由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丰富的经验,认真及时的对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器材进行正确的传递,同时还要积极的和医生相配合,对患者行麻醉等工作。

1.2.2 术中护理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确保穿刺点位于血管相对较粗、容易穿刺及固定的位置。以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手术方式为依据对其进行有效的麻醉。在进行手术时,护理人员一定要确保器材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外,护理人员要及时的清理患者的呼吸道,从而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同时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应对手术中紧急插管的需要。

1.2.3 术后护理 观察患者心电图情况及生命体征情况,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就要在第一时间告知主治医生。

1.2.4 心理护理 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患者往往会伴有较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老年患者,往往会担心术后的出血情况,护理人员要及时的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及手术治愈案例等等,让患者明白该病是可以彻底治愈的,消除患者消极和恐惧等不良心理,从而能积极主动的和术后治疗进行配合,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失血性休克通常是因为急性失血而造成的,而失血原因通常包含有妇产科疾病、外伤、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等几种[2]。但是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的原因不仅仅只有大量失血这一个因素,失血的速度同样也是导致失血性休克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只依靠止血、输血等治疗方式还不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通常要通过手术来对患者进行止血治疗,而手术治疗的效果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影响,因此,在手术室内对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就显得非常的重要[3]。该院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研究表明,护理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5.9%,常规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5.3%,护理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参考文献]

[1] 郝转妮.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12,7(6):158.

[2] 罗玉英.手术室护士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2(3):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