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电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技术 一体化设计

由于我国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随着电工电气制造业、机床电气业以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机电一体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1 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阐述

1.1 机电控制系统

机电控制系统是指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由机械、设备等按照人们设计好的方式运行实现生产,通过机电控制系统,可以将控制器和控制对象等各种部件组成在一起。在实现机电控制系统的过程中,运用到的技术组要包括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此外还会应用传感检测技术、通信技术、过程控制技术好自动化控制技术来实现,并且这种技术并不是单独使用的,在机电控制的过程,需要将这些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技术,然后才能实现机电控制系统。机电控制系统的出现为工业制造和工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捷,在很多领域和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航海航空路英语和生产领域。对于机电控制系统,虽然是设备和仪器的控制过程,但是需要人进行远程控制,管理人员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机电控制的各种仪器和设备进行控制,因此机电控制系统是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2 自涌刂萍际

自动控制技术是一种通过控制器对远程的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一种技术方式,自动控制技术的理论基础为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理论包括现代控制理论和经典控制理论,是由电器部件和机械部件等共同完成的,自动控制技术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经典控制理论,研究对象是单变量的线性时不变系统,需要借助数学工具拉普拉斯变换,在频率域采用数学函数传递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在负反馈闭环系统中,利用自动调节器,对系统的中心环境进行自动调节。

对于现代控制理论,研究对象主要为非线性、多变量和时变系统,需要借助数学工具中的线性代数、矩阵论和集合论等进行研究,其研究对象主要为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随机控制和鲁棒控制,在时间域内,采用状态控制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系统现在所处的环境以及状态对其下一步的状态进行预测,然后用状态方程的对整个系统过程进行描述。

2 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法

对于机电控制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组合法、取代法和整体法。

2.1 组合法

组合法是通过整合功能模块来实现设计的一种方法,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具有不同功能的标准功能模块组成成机电一体化系统。机电控制系统的一体化是为了实现其功能的多样化,当利用简单的电子或者机械已经不能顺利完成制定的任务时,为了强化系统的功能性,可以将几个不同功能模块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具有多功能模块的综合系统,以实现其一体化设计,不同的功能模块通过相互作用对系统进行设计。组合法在机电一体化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数控机床方面应用非常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表现出多种优势,使数控机床的功能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此外,采用组合法进行一体化设计,并不需要重新设计,而是将各种功能模块整合在一起,因此一体化设计的周期比较短,设计过程比较简便,应用非常广泛。

2.2 取代法

取代法也是机电一体化设计的常用方法,在电子化产品的一体化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取代法就是采用电子线路代替机械控制结构的设计方法。机械控制结构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采用机械控制结构完成生产任务,运行过程比较单一,因此运行生产的效率低下。而采用电子线路代替及系统控制结构,就能够改变机械控制结构运行单一的缺陷,取得较好的效果。采用电子线路控制,整个过程需要分布进行。首先需要在微型的计算机或者控制器上编码出电子线路的相应程序,这样才能有效将电子线路和机械控制结构结合在一起,然后进行取代工作,接触式控制器也可以采用凸轮和变速结构等代替。通过取代法,不仅能够简化传统机械结构,同时还能够实现一体化设计,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2.3 整体法

采用整体法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将电子部分和机械部分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从整体视角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设计。这种基于整体的设计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同时在设备成本上也更大,但是其由于是基于整体的设计,因此能够表现出创新的产品设计理论,和传统设计模式不同,可以全面提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体现出了设计过程的创新性。

三种不同设计法的比较见表1。

3 结语

机电控制系统在人们的生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融合多种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系统,在新时代下,人们对机电一体化的需求越来越大,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方法主要有组合法、取代法和整体法,不同设计方法各有优势,可以提高机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黎洪洲.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信息系统工程,2013,17(08):36-37.

[2]李进生.浅析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通信电源技术,2013,30(01):73-74.

[3]潘六寿.浅析机电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与一体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5(01):59-59.

作者简介

马荣鸿(1995-),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现读于重庆大学。

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组织;施工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chatronics technology

Wan Xing-li

(Shaanxi Han and Tang Dynasties Computer Co., Ltd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cross-penetration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has led to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fields of engineering. The advent of CNC machine tools, and wrote the first page of the history of the "mechatronics"; microelectronic technology for mechatronics, mechatronics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Mechatronics;Organizations;Construction

1. 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传统的机电产品采用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有些相关技术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称为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3. 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层次工作。

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制造技术 发展趋势

1.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以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2.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它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就称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而且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3.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3.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3.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我们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3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CIAS),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 、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5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3.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范文第4篇

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技术原理和使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得以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技术群(族)的总称,包括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即以整体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就越高。

6)伺服传动技术。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朝着智能化、高性能化、网络化、微型化、模块化、绿色化等多方向发展。

2.1智能化

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随着制造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会出现智能制造系统控制器来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制造活动,并会对制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例如,在智能化房屋建设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2.2高性能化

高性能化一般包含高速、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它采用多CPU结构,以多总线连接,进行高速数据传递,采有精简指令集机,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并进行处理。设置多重缓冲器,故障诊断,自动检错、纠错,系统自动恢复等技术保证该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高性能。

2.3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例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就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随着微处理器性能价格比的迅速提高和微机械电子(MEMS)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机电一体化模块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利用这些模块,可以迅速方便地设计和制造出各种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2.4网络化

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eolnputerintegratedappliancesystem,ClAS),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

2.5微型化

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向微米、纳米级发展,体积小、耗能小、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微机电系统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

2.6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将会加速它们与生命机体的相似性,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人一机的协调)并与人共生(人一系统一一体化),更关注适宜人的使用与操作、人的可靠性及安个性问题。

2.7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并成为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绿色化成了时代的趋势,产品的绿色化更成为适应未来发展的一大特色。

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单片机技术;机电一体化;特点;技术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推动了单片机技术的发展,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机电一体化主要从系统方面,运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软件编程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技术等综合技术,使机电技术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机电一体化技术。

1 单片机技术的特点及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作用

单片机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对计算机的基本部件进行微型化,使基本部件以微机的形式集成在芯片上。芯片内包含定时器/计数器、CPU、ROM、RAM、并行I/O、串行I/O、中断控制及系统时钟等。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功耗低等特点,性价比较高,更加易于推广及应用[1]。新型单片机可用于图象处理、信号处理、承担数据与数值分析及机器人智能控制等方面。微电子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广泛应用,使产品在节能、性能、质量及效率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单片机具有较强的逻辑能力,操作指令丰富,与机电一体控制系统相适应。

2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2.1机械技术特点

机械技术利用高科技更新概念,在性能、材料以及结构上进行变更,以此达到改善性能、提高精度、提高刚度、缩小体积及重量的目的。基于机械技术的机电一体化,在系统制造时,根据机械理论及经典的机械工艺,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采取人工智能化方式,形成机械制造技术。

2.2自动控制技术与计算机

自动控制技术主要包含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专家系统技术、判断、决策、存取、运算及信息交换等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将控制理论作为指导方向,对系统进行设计,设计的系统要经过现场调试及控制技术,如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高精度定位控制等。

2.3系统技术与接口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系统技术,是将整体的概念组织,应用到各种技术中,以全局角度以及系统目标为出发点,将总体经过分解,变成若干功能单元,并使之相互关联,以接口技术作为系统技术中的重要方向,接口技术是系统各部分实现有机连接的重要保障。

2.4传感检测技术与伺服技术

传感检测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感受器官,传感检测技术是自动调节及自动控制的关键所在。传感检测技术可以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水平,在现代工程的应用中,传感器能精确快速地获取信息。伺服传动技术包括液压及电动等各种相关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包含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部件及装置,其对系统的功能、动态性能以及控制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分析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信息处理功能、动力功能、主动功能及控制功能上结合电子技术,将电子化设计和软件与机械装置结合,所组成的体统总称。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众多技术支撑为基础的,它在诸多结构方面都有涉及。步进电机是基于单片机的机电控制系统,同时,它也是微缩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系统。步进电机作为常规的机电控制执行机构,它的主要作用是把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例如:步进驱动器收到脉冲信号后,就会驱动步进电机转动,按设定的方向转动到固定角度。利用脉冲个数,对角位移量进行控制,以此保证定位的准确性;在调速过程中,应控制脉通频率,并以此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以及电机转动的加速度。步进电机的精准控制,以单片机的运用作为前提,单片机技术使控制智能化、规范化,并使步进电机具备良好的特性。单片机可以消除步进电机的低频振荡,也可以提高电机的输出转矩及电机分辨率。机电一体化技术已发展成带有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机电一体化将被赋予新的涵义。机电一体化涵盖产品与技术方面,是一种经过有机融合的综合技术。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许多新功能,如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自动显示记录、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等,机电一体化产品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

4 结束语

总之,单片机技术,有利于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及自动化水平。应加深对这方面的研究,使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更加成熟。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趋向智能化。智能化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极具重要性。智能化吸收了混沌动力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运筹学等方面的新方法及新思想,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决策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本文对单片机技术的机电一体化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化机器人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郑明辉.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23):124-125

[2]郝建军.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J].科技风, 2011,16(06):514-515

[3]朱曲波.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J].科技风, 2011,18(12):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