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范文第1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0岁~75岁,平均52岁;其中9例发生于左下肢,6例发生于右下肢。

1.2溶栓抗凝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确诊,我科一般采用尿激酶20×104U,加入生理盐水150mL,10min内滴完。静脉点滴时注意扎于患肢足部浅静脉,止血带绑于患肢大腿根部阻断浅静脉,使药物尽量由深静脉通过,12h1次,一般连续应用3周后,改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此药安全,出血倾向低,剂量为4000U,1天1次或1天2次皮下注射。

2护理

2.1溶栓治疗前的护理

2.1.1解释

首先向病人介绍溶栓治疗的目的、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副反应、给药方式,让其产生信任感,以取得配合。

2.1.2腿围测量

病人取半卧位,嘱其放松,膝关节伸展约150°,测量双侧膝关节上、下各3个部位:髌骨上10cm、20cm、30cm,髌骨下10cm、20cm、30cm处的周径,并在患肢做好标记,便于每天测量,观察消肿效果。

2.2溶栓治疗中的护理

2.2.1心理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一旦形成,就必须立即使用抗凝、溶栓药物。所以在溶栓中需要护士的耐心解释,以取得病人的配合。注射前应耐心细致地解释扎止血带的作用和肢体正常血液循环特点,消除恐惧感。溶栓时药液必须扎于患肢足背浅静脉,并在患肢大腿根部扎上止血带后,再加压滴注,10min内滴完,这样是为了阻断下肢浅静脉,药液由深静脉通过,直接作用于血栓。

2.2.2护理

溶栓期间,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膝关节屈曲15°,这种能使髂骨静脉松弛不受压,对缓解静脉的牵拉有一定作用,同时下肢抬高更有利于静脉的回流,减轻肿胀;避免按摩及剧烈活动,以免造成栓子脱落[2]。

2.2.3严密观察病情

资料表明,溶栓治疗虽然安全,但仍然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如我科常用的尿激酶药物,其主要药理作用为: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Ⅷ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故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发现病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一过性意识不清时应考虑肺栓塞,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治疗。还应严密观察患肢动脉搏动、脉率、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淤斑。抗凝期间遵医嘱定期查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性,严密观察病人口腔黏膜,全身皮肤有无异常出血,皮下淤血、碰撞而致伤淤、血尿、大便变色等凝血障碍征象,如有异常现象及时向医生报告,积极给予对症处理。

2.2.4穿刺部位的护理

溶栓时,多选择患肢足背静脉,为保护足背静脉血管,采用静脉留置针注射,以免多次穿刺引起血管破坏,但注意穿刺不成功时,拔针后针孔护理很重要,不应只注意针孔,应四指并拢,以掌面充分压迫针孔及周围区域5min,以保护所穿刺静脉。

2.2.5避免长期卧床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病人由于需要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因此护士除了需要做好病人心理护理,还要加强饮食指导、皮肤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3-6]。告诉病人长期卧床病人易产生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所以饮食要注意保证足够饮水量,注意饮食搭配,在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基础上进食适量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并可一天数次按摩腹部,呈顺时针方向,促进肠管蠕动,避免大便干结及腹胀;每天给予温水擦浴1次或2次,保证病人舒适感,能活动的地方,如上肢及健侧肢体,鼓励病人尽量主动活动,并定期按摩骶尾部,以保证皮肤完整性。2.3出院指导建议病人穿弹力袜,站立时间不可过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遵医嘱按时、正确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到医院复查。

3结果

通过对15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溶栓治疗,并配以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病人疗效显著,未发生肢体残疾及肺栓塞。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范文第2篇

临床资料

2008年7月~2010年12月我人民医院收治114例老年性脑血栓确诊患者,女44例,男70例;年龄63~85岁,平均72.5岁。均丧失正常生活能力,其中失语患43例,运动障碍102例。

护理方法

病情观察:一是要全面增强呼吸系统护理。因为患者长期卧床,机体功能减弱较为明显,其呼吸系统功能下降较大,很容易因痰液堵塞出现窒息情况。医疗护理工作者必须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对于呼吸道内痰液较多的患者,要对其经常叩背和翻身,促进患者痰液排出,必要时可采取吸引器排痰。二是应对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高血压是引发老年性脑血栓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在护理中对患者的血压变化应格外关注,并进行密切监测。三是进一步增强生命体征监测。医疗护理工作者应对患者的意识、呼吸、心跳、体温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头痛和颅压增高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医生报告,同时协助配合医生准备进行抢救。

用药护理:对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用药过程进行精心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脑血栓患者通常应给予溶栓、抗凝、血管扩张药进行联合治疗,医护人员应向患者清楚解释各类药物的相应作用、不良反应和相关注意事项,指导其遵医嘱进行及时用药。使用溶栓药物时,必须对药物剂量进行严格把握,同时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和血压变化情况,定期对血象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黑便、牙龈出血以及皮下瘀斑等情况,必须进行及时处理;阿司匹林等抗凝药应选择在饭后服用,同时对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进行及时观察。在扩血管药使用中应重点对血压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输液滴数应做相应的减慢;脱水剂、利尿药按量准时服用,并观察尿量。

生活护理:由于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通常较差,治疗过程中,更加需要对其给予精心的护理。一是关注患者的安全护理: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医疗护理工作者应针对老年性脑血栓患者的特点,对坠床等进行重点预防。二是要注意防止患者出现褥疮:协助卧床老年性脑血栓患者保持较舒适的卧位,避免其出现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的现象,应向患者以及家属解释拍背和翻身的必要性,为患者进行患肢被动运动以及按摩,对骨隆突处部位等,要采用50%红花液进行定期按摩,增强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褥疮的发生。三是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由于老年性脑血栓患者大多长期卧床,其口腔内的菌群出现失调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医疗护理工作者应向患者宣讲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同时要帮助其用生理盐水棉球进行定期的口腔清洁护理。

饮食护理:受疾病困扰和精神因素影响,老年脑血栓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佳现象。医疗护理工作者要向患者详细耐心地讲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鼓励和引导其摄入高蛋白、低脂肪、低糖食品,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

康复训练护理:老年脑血栓患者因年龄因素,其身体机能已经有了较明显的减退现象,患病后的致残率一般较高。因此,在完成急性期治疗后,应随即开展极的康复训练,帮助和促进患者的神经侧支循环,尽全力减少患者的残疾率。在肢体功能训练方面,医疗护理工作者应把握患者康复训练的各种时机,一旦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就应当鼓励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结 果

1例因脑水肿合并脑疝死亡,72例明好转,肢体活动恢复较好,语言功能有部分恢复,患者自理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有41例基本痊愈。

讨 论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老年性脑血栓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因为老年性脑血栓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经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对老年性脑血栓病人进行全面的系统护理,能够有效维护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进一步促进患者肢体的自主运动,逐步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通过有效的综合临床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及机体恢复能力,进一步提高脑血栓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品质。此外,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治疗也很重要,在护理中应取得患者和家属的支持和理解,通过宣讲使患者和家属掌握必要的医学护理常识,以便在出院后能够给予科学有效的持续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徐培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吉林医学,2008,29(6):474.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阿替普酶;脑梗塞;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05-01

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的意义在于促进堵塞血管再通,挽救缺血性半暗带,限制梗死进一步扩大,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更好的回归社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之间共收治20例脑梗塞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5~75岁,全部入选病历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溶栓指征,无溶栓禁忌症。

1.2 溶栓流程:急诊接诊病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体检肌力、意识、血压),建立静脉通道、抽血(包括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生化、肝酶、心酶、血气),头颅CT(路途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肌力变化),CT排除脑出血,溶栓条件符合,家属有溶栓意愿,联系病区会诊收入院,家属谈话签署知情同意书,输注溶栓药物,及时评估病情,观察溶栓效果。

1.3 溶栓方法:发病4.5h内溶栓,根据体重计算阿替普酶需要的总量,10%用量加入10ml生理盐水一分钟内静脉推注,剩余的90%用量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在一小时内静脉滴注。

2 护理要点

2.1 溶栓前准备:将患者安置在危重患者病室,设专人护理,进行T、P、R、BP心电监测。全面检查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准备记录各项检测结果,备齐各种急救物品和药品,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溶栓的全部准备工作,为患者尽快得到治疗赢得时间。

2.2 心理护理:由于脑梗死起病急,患者突然面临偏瘫,失语等残疾的体验,对现在所处的状态难以接受,对康复的欲望极为强烈,后期如果疗效与预期有差距则感到悲观失望。护士耐心倾听患者心理,予以及时疏导,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影响生命体征。

2.3 溶栓中的护理:静脉滴注阿替普酶前检查并记录患者神志、血压、体温、肌力,开始滴注阿替普酶时,至少有1名护士在患者床边观察。(1)用药反应和输注速度:用药过程中发生过敏者,立即停药,保证输液通畅。(2)出血征象:皮下出血、口腔牙龈出血、便血、泌尿系出血;女性患者注意观察生殖系统出血。(3)每15min进行1次神经功能评估:意识水平、瘫痪肢体肌力、感觉的变化。(4)生命体征监测。(5)患者情绪。

2.4 溶栓后护理:(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头痛、意识障碍及患肢情况有无改善,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若患者血压升高、意识模糊、肢体运动障碍加重、头晕、头痛、呕吐、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提示病情加重或有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抢救。(2)出血征象观察:细心观察溶栓患者皮肤和黏膜有无出血点,观察痰液、呕吐物及大小便着色,如有出血征象应及时停药,报告医生,给予检查处理,为防止出血,尽量减少各种穿刺。

(3)急救准备:将抗心律失常药、止血药、抗过敏药、吸痰器、除颤器、气管插管包等急救物品备用。

2.5 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锻炼,促进言语、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到残率。留有后遗症的患者,教会自我护理,向家属讲解照顾技巧,进行脑血管健康教育,实施二级预防 。

3 讨论

研究表明,急性脑梗塞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区组成。中心坏死期由于严重的完全性缺血致脑细胞的死亡,而缺血半暗带内仍有侧枝循环存在,可获得部分血液供应,尚有大量丧失功能但结构完整可存活的神经元,保护这些神经元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 J。阿替普酶是从蛇毒中提取的一种高纯度的纤溶酶样物质,可直接降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对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有特异亲和性,可直接作用于形成的血栓的纤维蛋白,将血栓快速溶解,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溶栓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手段之一。缩短脑梗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成功的关键,做好溶栓护理观察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条件。护士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准备溶栓药物,按医嘱准确输入溶栓药物,并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病人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双髌骨骨折 肺栓塞 护理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肺动脉血栓栓塞(PTE)是 PE 最常见的类型 ,引起 PTE 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由于 PE 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误诊率、漏诊率高 ,抢救成功率低,因此对高危患者应高度重视肺栓塞的发生,必须做到早期发现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2014年9月,我院骨一科病房收入一例髌骨粉碎性骨折伴多发性创伤病人,由于双下肢活动受限卧床超过3天、并发多发性创伤,是肺栓塞发生的高危病人,我们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中高度重视,做到了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在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时,由于抢救及时使病人脱离生命危险。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0岁,因“高处坠落伤全身多处疼痛伴活动受限3小时”于2014年9月15日急诊入院,X线显示:双髌骨粉碎性骨折,双膝骨关节炎。CT示:T2椎体骨折,C6椎体附件骨折,胸骨骨折。入院后测BP188/117mmHg,T36.5℃,P75次/分,R18次/分。患者否认高血压病病史,未曾服用降压药物。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积极术前准备,控制血压,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于9月22日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髌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吸氧与预防感染、镇痛、对症等治疗,并指导患者加强双下肢肌肉收缩功能锻炼,预防下肢静脉血栓。9月23日14:00,护士巡视病房发现患者突然出现嗜睡,气促,氧饱和度下降至83%,心率增快在100-122次/分,血压122/75mmHg,立即予面罩吸氧,急查血气、血常规、生化及电解质,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至95%,继续严密观察。后患者于15:45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胸部疼痛,血氧饱和度降至75%,心率122次/分,血压119/71mmHg,呼吸32次/分,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加大浓度面罩吸氧,患者血氧饱和度波动于67%-70%,血压测不出,心率波动于140-151次/分,立刻请内科会诊,行床边心电图、心脏彩超、锁骨周围血管彩超、双下肢血管彩超等检查,结合病史,诊断为肺栓塞后立刻气管插管并呼吸机辅助呼吸,予尿激酶行抗凝溶栓治疗,经积极抢救后患者于17:18血氧饱和度恢复至94%,心率143次/分,血压100/62mmHg,于18:30患者脉搏125次/分,血压122/65mmHg,血氧饱和度98%,转入ICU监护并于继续机械通气、输血、镇静镇痛、抗感染、抗凝等治疗,于9月29日脱离呼吸机返回我科继续康复。

2.护理体会

2.1 严密观察 对于高危患者,早期发现肺栓塞,及时诊治,减少误诊,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2].该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即刻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检测血氧饱和度,并观察患肢感觉和血液循环,每小时观察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术后遵医嘱给患者抽血查血常规、凝血象等项目。

2.2抢救及时 护士发现患者嗜睡、气促、发绀,氧饱和度持续维持在 83% 左右后,立即通知值班医师,抬高床头,调高氧流量予储氧面罩吸氧,动态观察血气分析、凝血全套、生化、电解质,请心内科、呼吸内科、ICU会诊。确诊肺栓塞后为改善低氧血症,立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备负压吸引器,密切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观察口唇和四肢末梢循环有无紫绀,病人胸痛症状程度,根据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及时调整呼吸参数,及早纠正低氧血症。经过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患者气促、发绀缓解,氧饱和度逐渐回复到98%左右。

2.3积极抗凝 患者确诊发生肺栓塞后,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和尿激酶静脉注射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本治疗方法,可有效地防止血栓再形成和复发[3]。抗凝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肺栓塞症状逐渐好转。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伤口出血及皮肤黏膜、鼻腔、牙龈及消化道出血表现,配合医生监测凝血各项指标。为避免反复穿刺血管,给予患者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注射部位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与力度,防止出血。

2.4心理护理 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与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自身的康复,也会影响治疗与护理的顺利进行,有时甚至可能导致医患纠纷。因此,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倾听患者主诉,耐心沟通,缓解患者术前的紧张情绪。患者术后突发肺栓塞时,护士应安慰患者,及时进行疏导、解释、鼓励,允许家属在旁陪伴,但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不干扰抢救过程,以镇定的态度、娴熟的技术、忙而不乱的专业素质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3讨论

3.1及时发现肺栓塞是本例成功抢救的关键 肺栓塞的漏诊率居高不下,因此患者常常得不到及时的抢救,死亡率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肺栓塞,是此例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应熟练识别术后肺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勤于观察,勤于学习,多了解目前最新的诊断治疗指南,在观察病情的过程中,学会敏锐地抓住重点,对高危患者的病情变化敏感准确,提高观察病情的水平以及应急处理能力。

3.2减少肺栓塞发生最有效的措施是预防 急性肺栓塞发病急且凶险,病死率极高。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就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急性肺栓塞的发生率。术前充分评估能帮助了解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危险性,从而确定高危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与护理。 根据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颁布的新的急性 PE诊治指南[4]中所列出的静脉血栓栓塞易患因素,对每一位入院患者进行评估,针对可干预因素进行护理,比如加强活动、保护静脉、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等。术后对于高危患者常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皮下注射,下肢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静止收缩运动,术后3-5天开始做两腿直腿抬高运动等下肢运动,术后加强上肢和胸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小结

本例患者成功抢救的护理过程成功告诉我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是治疗肺栓塞的关键,作为护理人员 ,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观察力,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力与应急能力;此外,对于下肢骨折患者要重视术前术后的综合性预防,这对减少肺栓塞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倩云 朱继红 邹红等.手术后肺栓塞的临床特点与诊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2.27(4):299-301

[2]黄秀芹 董环 单秀云等.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在肺栓塞或有肺栓塞高危因素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2.28(18):38-40.

血栓病人护理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63-02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长期卧床的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临床上不能及时的早期发现,没有做好预见性护理与治疗工作,常会导致患者患肢功能出现完全丧失或者部分丧失甚至出现残疾[1]。严重会出现栓子脱落到达肺部、脑部引起肺栓塞和脑栓塞的发生,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临床上可预见性的护理措施以及有效的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不仅可以加快患者的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现将妇科疾病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36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右侧肢体的患者24例,左侧肢体的10例,双侧肢体的2例。

1.2方法此组患者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给予下肢制动,禁止活动,并遵医嘱给予有效的溶栓治疗措施,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发生肺栓塞的发生。

1.3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下肢疼痛消失,无并发症及临床死亡病例发生。

2临床护理

2.1一般护理发生深静脉血栓时立即给予患者肢体抬高并制动,同时告知患者家属避免按摩患者,禁止对患者进行热敷。绝对卧床休息,并告知患者避免咳嗽、深呼吸、以及翻身等运动,说明这些动作会引起静脉血栓的脱落,而增加肺栓塞和脑栓塞的机率[2]。密切观察患者的皮温、皮肤颜色以及患肢动脉搏动情况。进行密切测量与健肢作对比,并详细记录。

2.2溶栓治疗

2.2.1溶栓前的评估了解患者是否有严重而未控制的高血压病史、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是否有脑血管病史,活动性出血和出倾向等禁忌溶栓。溶栓前检查血凝时间、血型和血常规。遵医嘱准确给予溶栓药物剂量治疗,注意观察溶栓后患者的不良反应,[3]①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寒战以及周身皮疹等。②出现收缩压低于90mmHg。③出现出血反应,包括皮肤黏膜出血、咳血、颅内出血、定期做尿便常规及时发现血便、血尿等现象。

2.2.2溶栓治疗患者起病12小时内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来进行血栓溶解。可以使闭塞的深静脉再通畅。常用药物有:①尿激酶:在30min内静脉滴注150万-200万u。②链激酶:在60min内静脉滴注150万u。③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首先将次要静脉注射15mg,再在30min内静脉静点50mg,其后60min内再静脉静点35mg,同此药治疗时必须联合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否则会出现血管早期在闭塞的现象发生[4]。

2.3氧疗患者明确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立即给予持续吸氧,根据病情给予氧疗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氧流量,当病情严重,疼痛难以忍受时给予5-6L/min氧流量吸入,保证氧浓度在40%左右。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时可将氧流量控制在3-4L/min。氧疗可以迅速改变心脏缺氧状态,因此氧疗是深静脉血栓的护理首要措施。

2.4密切观察病情为患者进行护理时要注意观察,如出现患者在无静脉穿刺失败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肢体肿涨伴疼痛时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下肢出现肿胀、浅静脉怒张、水肿、疼痛时应严格注意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咳痰、心律加快,面色口唇青紫,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下降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提示肺栓塞的发生。

2.5肺栓塞的护理患者出现肺栓塞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遵医嘱正确给予溶栓治疗的药物,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3讨论

3.1预见性护理措施患者卧床或手术后卧床期间,要给与双下肢按摩,定时翻身,加强护理评估,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对于高危人群应采取预见性措施,指导家属按摩功能障碍的肢体。护理工作人员也要加重临床护理工作,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加强重视,做好患者评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危险因素以及严重的后果,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警惕性;讲解术后早期活动肢体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活动及按摩的方法;告知患者戒烟,低胆固醇饮食,改善血液粘稠度,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3.2早期肢体锻炼,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由于长期卧床并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保持双下肢抬高,适时的进行肌肉收缩锻炼。

3.3抗凝治疗的护理由于手术原因使血容量减少,血液凝固性增高,因此易形成血栓,还有多数是由于明盆腔手术离下肢很近,易造成血栓形成的原因,护理工作中主要观察患者的24小时尿量,患者皮肤的弹性以及湿度,观察有无脱水的症状。由于脑出血、创伤出血以及手术均可以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加之损伤血管内膜造成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改变,最终导致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如检查血凝四项各指标证明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可以根据医嘱进行补液或者输血进行稀释血液粘稠度。如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应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如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戴丽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9,23(8):716.

[2]罗青,黄丽华.神经外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10,3(7):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