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范文第1篇

[摘要]: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本文从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及其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在对我国影视基地做了全景式的考察和分析之后,为影视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最近国内大兴建设影视基地之风,仅2009年11月份就有唐山、大鹏所城、锦河、潍坊、兴国、湘西里耶等多个地区宣布将建设大型影视基地。自1987年起,我国影视基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数量已达上百个。一些影视基地不仅为各类影视作品的拍摄创造条件,而且通过影视作品的辐射力量,大大推动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但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并不成熟,在众多影视基地中真正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多。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影视基地的现状做一个全景式的考察,冷静对待近两年来这股大建影视基地的热潮。

一、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每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都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拍摄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设施场所往往都是公共场所,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剧组服务,因此需要斥资修建不同拍摄场景。早年人们并没有影视基地的概念,往往戏拍完了就把场景拆除。后来,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些场景其实并非“一次性”的,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运作将其转变为“耐用消费品”,提供给今后的影视剧组。这样就形成了影视基地,即由拍摄影视作品时所搭建的一些场景所组成的一个专门的场地。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随着影视市场的繁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1987年中央电视台规划建设无锡中视影视基地,这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当时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的开放引发了旅游高潮,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游客最多、效益最好的影视基地和旅游景点。随后全国各地纷纷利用当地优势规划建设影视基地,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有学者指出,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1]但无论如何,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2]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影视基地的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象山影视城占地1091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二是影视基地以搭建仿古建筑为主。古装剧影视片是我国影视作品中主力军,剧组对仿古建筑需求较大,这使众多影视基地都走人造仿古建筑的道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评选的“2006中国十大影视基地(影视城)”中,就有横店影视基、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北普陀影视城、象山影视城、涿州影视城等多家以古装戏为主的影视基地。 三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影视城处于亏本经营的状态,只有少数知名影视城处于温饱和盈利状态。

二、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模式分析

影视基地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日本的京都电影文化村都是在世界享有盛誉的影视基地。与国外影视基地以影视后期制作或影视文化为主少有实景基地不同,我国影视基地具有一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影视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二是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三是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3]中国影视基地的特点决定了其形成模式和盈利模式的特殊性。

(一)形成模式

在影视基地的两次建设高潮中诞生了形态各异的影视基地,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我国影视基地的形成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按照影视基地的主题分,我国影视基地主要可分为三类,即自然景观类、民俗文化类和历史题材类。

1.自然景观类

这类影视基地主要利用当地的独特的自然风光打造而成,一般集中在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如西塘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和象山影视基地等。

在2007年6月18日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特色影视基地的评选活动中,古镇西塘被评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镇2003年时与中国电影家协会成立“中国西塘影视摄制基地”,在这里相继拍摄了《画魂》、《天一生水》、《别爱我》、《五星饭店》等影视作品,西塘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形成一个“天然摄影棚”,深受国内外电影公司的推崇。云南的束河古镇影视基地是云南十大影视基地之一,景区地处玉龙雪山脚下,海拔2440米,年平均气温12.6度,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古镇坐西朝东、背风向阳,北瞰玉龙、南眺文笔、东临象山,被称为“丹凤含书”之地,享有“雪山下的世外桃源”、“神秘的纳西原生古村落”、“千年清泉之乡”等美誉。历经岁月沧桑,古貌依然,村落与原野浑然一体,生态优美,形成“古道、泉水、人家”的独特景观。这里曾先后拍摄过《摩梭女儿国》、《一米阳光》、《茶马古道》、《千里走单骑》、《铁色高原》、《天使的翅膀》等多部影视剧。

2.民俗文化类

民俗文化类影视基地以当地的风俗文化为主,突出展现民族文化。这类影视基地的典型代表是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坐落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镇北堡,上世纪90年代初由作家张贤亮创办。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以其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吸引着众多影视剧组和游客,成为中国三大影视城之一,也是西部唯一著名影视城。西部影城被逐步打造成为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代西北小镇,通过再现先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娱乐方式吸引展现当地的风俗文化;对荒凉的地貌和残留的古堡中的文化包装和艺术内涵,提升了荒凉和废墟的文化价值。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内明城堡的街道两侧有各式中国传统手工艺:捏面人、做木雕、剪纸、现场画像、书写春联、椴木烙画等。许多在全国各地“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在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扎下了根。从2007开始,每逢节假日和双休日,影城的明城内都会变成真正的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集市,艺人们为游客免费表演。[4]

3.历史题材类

历史题材类影视基地以经典著作为蓝本,再现历史建筑、古代风貌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影视基地都属于此类,比较著名的有央视四大影视基地(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南海影视城、威海影视城、涿州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基地等。

横店影视基地现在已经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江南水乡”、“横店老街”、“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居民博览城”等13个景区,这些景区大多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建成,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时空,汇聚了南北地域不同的建筑风格,远至秦汉、唐宋,近至明清、民国,两千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影视题材均可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场景;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民居、老街,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题材均可在这里入镜;从历代的重大历史变革,到百姓的起居冷暖均可在此展现,宫廷、市井、言情、武侠、枪战等多种不同内容和风格的影视作品均可在此拍摄。

按照影视基地形成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以戏带建类和以剧带景两类:

1.以剧带建类

此类影视基地一般是现有剧本再有拍摄场景,按照剧本要求建造特定的拍摄场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拍摄场景成为旅游热点,从而形成影视基地。但是一部剧的播出时间和流行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以戏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不断开发出新的景点吸引其他剧组和众多游客。央视打造的四大影视基地基本都属于此类。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1991年10月,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随即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修建唐城,包括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1992年,为拍摄《三国演义》,三国城开始建设,主要景点有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1995年水浒城启动建设,主要景点有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

但是,以景带建类的影视基地主要服务于参与投资的影视集团的拍摄行为,这种运作方式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影视基地只是某个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的片场,并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运作。[5]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的涌起,此类影视基地逐渐减少。

2.以景带剧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景带剧类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受到剧组的欢迎。近年来,国内建设的影视基地大多属于以景带剧类,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以景带剧类影视基地的“景”既有自然风光,也有人工建筑。前者如自然景色: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同里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等,后者如中山影视基地、北普陀影视城、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安吉生态影视基地坐落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境内,它是“中国毛竹产业化示范基地”、“毛竹科技现代园区”,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生态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以万顷竹海为背景,以亘古奇石为点缀,有山的雄伟,有水的灵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环境使得安吉深得剧组的青睐,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使安吉声名远播,周润发和章子怡在安吉竹海里打斗那场戏十分精彩。李安在获奥斯卡奖之后说过:“是安吉的秀丽山水让《卧虎藏龙》走上奥斯卡领奖台”。[6]

以景带剧类基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时代影视基地发展的需要,较多考虑贴近时代背景、贴近地域特色,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

按照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将我国影视基地分为三大类:公有资本投资型、民营资本投资型和中外合资型。在影视基地出现的早期,投资主体是单一、固定的,而随着新世纪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影视业,影视基地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1.公有资本投资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影视基地大多是公有资本投资型的,这是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这些影视基地依靠行政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建造而成。央视的四大影视基地都是由央视出资建设,上海车墩影视乐园、青岛影视基地、焦作黄河文化影视城等也是由影视集团和当地政府投资共建。在计划经济时期,公有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发展情况较好,因为会有电视台或者影视集团源源不断送来影视拍摄剧组,不必考虑市场化运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类影视基地与电视台或影视集团的紧密关系逐渐被打破,它们的生存面临极大的威胁。2007年1月,焦作市政府将焦作市黄河文化影视城产权转让,在其资产评估中净资产7494万元,负债3146万元,可见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此类影视基地目前都在试图突破原有模式,寻求市场化运作方式。

2.民营资本投资型

早在上世纪就已出现民营资本投资型的影视基地,但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此类影视基地没有固定的电视台和剧组入驻,经营十分困难。上世纪90年代浙江横店集团投资兴建横店影视城,是当时惟一一家背景单纯的民资影视基地。1996年,为拍摄历史巨片《鸦片战争》,横店集团全资建起了东阳市境内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广州街•香港街”。但直到1999年横店影视基地的经营并不顺利,每年接待电影剧组只有一部,接待拍摄的电视的电视剧集在百余集到三百集之间,游客规模只有二三十万人次的水平。[7]依靠横店集团的强大财力,横店影视基地才得以生存。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横店影视基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00年实行“免场租政策”以来,成为我国目前发展最好最具活力的影视基地。

2004年以来,随着影视业资本市场开放后,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进入影视基地。2008年香港导演唐季礼代表中国国际传媒集团,投资30亿元人民币在云南大理建设一个占地4000亩的国际影视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东方好莱坞”。导演陈凯歌将与云南世博集团投资120亿元,联合打造的“东方影城”。

3.中外合资型

资本来源的开放意味着外国资本也可以进入中国影视业,资本来源的多元化为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由于国内影视业对境外资本投资有着严格的控制,中外合资型的影视基地并不多见。中山影视基地是一个具有中外合资背景的基地,它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是国内唯一围绕某个伟人生平反映伟人历程的影视基地。

(二)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部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江表示,与国际影视公司签约成立战略联盟,就是为了完成“集聚影视要素,实现从拍摄场景到制作发行的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与4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机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横店的影视拍摄能力,加快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国际步伐。”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影视基地在做这方面的探索。长影世纪城是我国第一家世界级影视主题公园,它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和迪斯尼模式,以高科技含量、高新颖程度、高制作水平和高民族特质,充分展示了中国特有文化的魅力,开辟了电影工业旅游的新途径。自2005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100多万,在中国旅游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2005 年长影世纪城被评为国家 4a 旅游景区,2006 年入选中国十大影视城。

三、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8]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9]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注释]

[1]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11页。

[2]邵培仁、李思屈主编:《2009年: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报告蓝皮书 第一辑),中国传媒报告杂志社,2009年,第179-180页。

[3]郭文、王丽:《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旅游学刊》2008年第4期,第65页。

[4]李哲:《发挥自身优势,各大影视基地拓展发展新路径》,《经济日报》2009年9月6日第6版。

[5]项仲平、邵清风:《中国影视基地现状和产业化发展对策》,《现代传播》2007年第6期,第10页。

[6]宋笑梅:《中国首个生态影视基地落户安吉》,《都市快报》2004年11月。

[7]邵培仁、廖卫民:《中国电影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与发展模式——横店影视产业集群的历史考察(1996-2008)》,《电影艺术》2009年第5期,第21-28页。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范文第2篇

八成亏损

目前我国的影视城已达上千座,总投资已接近500亿元,规模仍在持续扩大,一些新的影视城仍不断涌现。

然而有专家指出,国内真正能称“影视产业基地”的只有13家,大而全的能胜任影视剧拍摄的则更加少。中国缺乏的是真正的影视产业基地,多数号称影视基地的只是挂着旗号而已。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影视基地,80%处于亏损,15%处于温饱,只有5%可以盈利。

影视城扩张速度为何如此生猛?有业内人士指出,其原因主要是各地区之间有不同的利益。有些地方政府见别处有影视城,而自己的区域内还有不少土地,就也建一个。比如说汉城、宋城,横店可以建,西安也可以建,焦作也可以建。结果大家都建,甚至有些影视城的创意团队都是同一个。盲目投资,最后必然亏损和恶性竞争。

当然,背后有的也有着“圈地”冲动。比如在2010年,“本山传媒”便在海南琼海市博鳌镇圈下800亩地用于建设本山影视基地。其中的400亩将用来建设影视城,剩余的400亩建宾馆、酒店等配套设施。

据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锋分析,当前国内影视城存在着两大硬伤。 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

硬伤之一:雷同。古装剧流行的汉、宋、明、清等几个朝代,古建筑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以汉城、宋城为例,全国各地就有几十家,严重供过于求,但影视剧增长速度却远没跟上。目前我国每年电视剧产量约在五百部,即便是美国,年产量也不过七八百部。由于多数影视基地缺乏竞争力,剧组选择的空间很大,有时只是拍个外景就走了。而影视城一旦建成,就面临着日常维护成本和折旧。

硬伤之二:产品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影视城行业的性质也是高投入、资金回收周期长。很多影视城建成后,缺乏后续资金投入,十多年都没有改造过,对剧组和游客都没有吸引力,最终陷入困境。以云南大理的“天龙八部影视城”为例,当年因为《天龙八部》在那里拍摄而成名,但电视剧播放完热度一过,便很难再借助影视剧的热度吸引游客,影视城就出现闲置。

我国影视基地发展概况

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三四十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1987年无锡中视影视基地建立为起点,国内兴起建设影视基地的高潮,如涿洲央视影视基地、央视威海影视城、镇北堡西部影城等。

到上世纪末,这轮建设之风逐渐平息下来,原因是大多数影视基地的建设属于盲目跟风型,没有严谨的规划和完整的运营模式,很长时间没有剧组进驻,基本上处于闲置荒芜状态,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调整文化政策和影视市场的成熟,影视基地建设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广电总局《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逐步放宽外资进入影视业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影视行业。

影视领域对民资、外资的部分放开刺激了资本的投资热情,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在这轮新的投资风暴中,全国规划建设20余个投资上亿元的影视基地。

这一轮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潮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资本来源由单一转向多元;影视基地的服务对象由捆绑转向市场,由国内市场向国外

市场拓展;影视基地的功能由初期的提供一个拍摄的场景拓展为提供一个影视制作平台。

但无论如何,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我国影视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批影视基地开始了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运作,其完整的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措施,既降低了影视拍摄的制作成本,推动着中国影视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影视基地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数量众多,并形成了几个规模较大的影视基地。全国有上百个影视基地,其中投资上亿元的就有30多个,如横店影视城号称“东方好莱坞”,总投资30亿元,是目前国内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服务外包 电影产业 全球化

我国的电影产业对于服务外包的认识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上个世纪末开始,许多的传媒集团将产业价值链拆分,把各环节分到能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运作体系中,也有越来越多的影视企业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来完成以前企业内部的工作。电影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之一,其利益最大化的诉求需要建立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电影产业的服务外包既能够降低成本投入,又能保证优良的质量,本文将对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与思考。

一、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动因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价值链中原本由自我提供的部分服务流程或服务环节以合同方式委托给外部服务供应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按内容,服务外包可以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前者主要包括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基础技术服务,后者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企业业务运作服务和供应链管理服务。①电影产业服务外包主要包括电影外景拍摄、中期制作、后期制作、市场营销及电影衍生产品的开发等,其动因主要是外部环境动因和内部推动力量。

1、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外部环境动因

(1)政策动因。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步入了全球化进程,中国电影业也被纳入到世界电影的整体格局之中。2003年开始,国家电影电视总局了《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等一系列鼓励电影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境内国有、非国有单位(不含外资)与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公司或单独成立制片公司;允许外资参股与境内现有国有电影制片单位合资、合作成立电影制片公司。②这标志着中国电影开始告别“计划”走向“市场”,相关政策的颁布推动了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并使其开始进入跨国制作的行列。

(2)技术动因。受到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影响,电影产业对技术要素的需求不断增大。1977年在北美上映的《星球大战》是世界电影进入数字时代的标志,影像与物质实体已经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影视业中的数字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影视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热映的电影《阿凡达》中仅有40%的内容靠演员演绎,近60%的内容依赖CG(Computer Graphic)合成。互联网及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不限时、不限量传输成为可能,为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3)经济动因。经济全球化要求世界各地电影产业的资源、技术、信息、资本、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地流动和重组,整个世界连接成统一的市场。任何企业想要在全球化市场中获得利润,就必须通过服务外包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获得长远的竞争优势。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在逐步的与世界接轨,人们能够在许多中国大片中看到长长的国外特效公司和工作人员的名单,也很容易找出国际公司在中国投资的电影、影视企业,影视跨国公司,合作拍片、跨国制作、外景拍摄等形式也屡见不鲜。

2、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内部推动力量

(1)服务外包能够节省投资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与企业绩效。对于影视企业的发包方来说,服务外包可以显著减少投资方对信息网络设备和工作人员的成本投资,降低投资风险,避免资源闲置浪费;而对于接包方来说,可从三个方面获益:一、可承接多个客户的外包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人员的利用率,节约成本。二、承接多种外包服务实现规模效益,分散投资风险。三、技术的熟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接包方的劳动生产效率。

(2)信息技术外包利用高技术节省成本投入。电影《阿凡达》幕后起到中心作用的应该算是第三楼公司(The Third Floor)了,这家公司是数码视觉效果预览和CG制作行业内最顶尖的公司之一。由于《阿凡达》的特效制作涉及许多团队,在真正拍摄前和后期加工时都需要完善的“草稿”。第三楼承担的数码视效预览就是在前期和后期制作中提供这种“三维草稿”。③这项工作不但为投资方省下上千万美元的预算、提高了设计制作的效率,而且还能在拍摄现场呈现给导演清晰的场景效果。

(3)外景拍摄降低成本,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在全球化浪潮下,取景国外一方面可以降低电影制作的成本,超越文化和地域的限制,走向全球化生产。2003年的《指环王3》几乎完全取景于新西兰,将新西兰的自然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新奇的视觉刺激和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避免审美疲劳。2009年冯小刚贺岁片《非诚勿扰》后半部分在日本北海道拍摄,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看到了北海道的自然风情,同时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的旅游。

二、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电影产业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中国必然面临着文化市场的开放和振动。身处全球化文化竞争格局之中,中国的电影产业服务外包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要素

众所周知,科技革命首先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科技革命的成果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电影数字技术方面,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获得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更高的经济收益,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才是首选。目前,我国电影特效制作的硬件设备多数是由国外全盘引进的,自主研发的软件也是少之又少,使用者只懂操作而不知原理。而且,出于保护本国电影产业的目的,国外的尖端科技是禁止出口的。

2、资金要素

《阿凡达》5亿美元总投资中有60%出自两家PE公司,有1.5亿美元用于推广营销,这个数字要远远超过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史上耗资最大的亚洲电影”《赤壁》的8500万美元的总投资。这种私募基金和避险基金的投入,一方面解决了电影产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减少各方的资金压力,分担投资风险。我国还缺少对电影产业的庞大的资金支持,尤其是中小电影企业,也有很多好的电影因为没有好的营销推广方面的投入而淹没在浩瀚的娱乐海洋中。

3、缺乏优秀的专业人员

从事影视后期制作的人员多是计算机和美术专业出身,少有电影行业背景,多数从业人员只懂技术而不懂艺术,很难达到该行业对于活动影像的理解和运用视听语言表现的能力的要求。从电影营销方面说,优秀的电影推广人既要有专业的营销、公关、推广知识,也要有相应的文化、政治、经济、管理、社会知识作为辅助,这样才能作出优秀的电影推广策划方案。外景拍摄的接包方除了专业承接能力,还需要一定的外语基础,这样才能保证接包活动的顺利完成。这一类的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正是我国目前所缺少的。

三、对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思考

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发展电影产业的服务外包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电影产业的产业化进程,提高影视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拉动国产电影出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我国目前在全球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竞争实力来看,我国的服务外包发展还很不成熟,因此中国发展电影产业外包服务应该主要站在承接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针对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对服务外包企业的政策支持

2003年起,非国有企业被准予合作或独立成立电影制作公司。2009年,橙天嘉禾、华谊兄弟等民营影视企业上市更是打开了电影产业新的融资渠道。2010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通过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市场、公平竞争、企业自主经营的电影产业运营体系。政府可以通过专项资金扶持外包企业,在引进高科技设备、自主研发、创立自主品牌等方面给予支持或奖励。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发展还需要政府为影视企业创造良性的市场环境;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充分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立足于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

2、政府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设立境外研发、营销及人才培养机构,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企业在境外设立制作中心能够为与国际企业合作和境外人才培养提供便利,还能帮助国内企业承接国际外包服务,弥补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附属离岸外包方面的空白,促进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长期有效发展。

3、汲取国外企业在电影产业服务外包方面的经验,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开发管理流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归功于政府对商业电影的支持鼓励和完善的价值链的印度宝莱坞和作为好莱坞离岸外包基地的加拿大多伦多等成功影视制作产业集群区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加强与国外电影产业服务外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先进技术、管理流程、经营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我国电影产业服务外包的发展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强化人才培养

电影产业服务外包具有信息化和知识密集的特征,具备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从业者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结合我国影视外包业发展的实际,借鉴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策略,完善我国相关人才的培养方式。在高校设立相关专业或者扶持建立相关专业的培训机构,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英语水平高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与国外有经验、有技术的电影产业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的交流,并鼓励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为国内服务外包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5、建立电影产业服务外包协会

电影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经济、科技交融的产业,统一的电影产业外包协会能够整合和协调全国各地影视产业园区的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定期举办产业峰会,促进各产业园区的交流合作。鼓励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子公司并开展技术培训,国内企业可以利用承接服务外包的知识外溢效应,提高接包企业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向着国际化企业的目标发展。最终,真正实现全国一盘棋,扩大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外包服务的范围,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成为真正的“东方好莱坞”。

参考文献

①江小涓 等:《服务全球化与服务外包:现状、趋势及理论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1-64

②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N].2003.10

③邱珈,《躲在潘多拉星背后》.[N].《第一财经周刊》,2010-1-18

④乐琰,《阿凡达中国营销三部曲》.[N].《第一财经日报》,2010-1-12

⑤荻・杰费逊,《澳大利亚电影产业现状》[J].《电影艺术》,2006(6):105-114

⑥王缉慈,《电影产业集群的典型模式及全球离岸外包下的集群发展》[J].《电影艺术》,200(5):15、20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西部地区;影视旅游;类型分析;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6—0098—05

一、引言

影视旅游,国外称为电影引致的旅游(movie—in.dueed tourism,或film and television—induced tourism),是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形式。影视旅游在国内外正蓬勃发展,学术界对其也较为关注。目前学术界对影视旅游的研究较多,但从区域的角度来看,现有研究要么是对全国影视旅游发展的概括论述,要么是对某一省、区(如云南、新疆)影视旅游开发的集中探讨,而没有研究一个较大区域内(如我国的东部、西部)的影视旅游发展。从影视旅游的类型来看,现有研究对影视城、外景地等形式分别进行了探讨,却没有分析各种类型的影视旅游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和适应的地区。鉴于此,本文选择我国西部地区探讨适合该地区影视旅游发展的类型。

影视旅游的形式多样,包括影视主题公园(影视城)旅游、影视外景地旅游、影视节庆旅游以及参观影视工厂、参观影视博物馆、观看山水实景演出等多种类型。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影视主题公园旅游、影视外景地旅游和影视节庆旅游这3种主要类型,故本文在研究西部地区时,着重分析这3种类型的影视旅游。

这些类型的影视旅游是否都适合在西部地区发展?要权衡某一类影视旅游是否适合在某一地区发展,就需要分析发展这类旅游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文拟在分析不同类型的影视旅游需要具备的条件和西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探寻适合西部影视旅游发展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西部地区影视旅游发展的类型分析

(一)西部影视主题公园旅游分析

影视主题公园是在影视拍摄制作基地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集影视拍摄制作与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场所,通常所说的影视城(或影视基地)大多属于影视主题公园的性质。在影视城(影视基地)游览时,游客可以了解影视作品的拍摄、制作过程,也可以亲身体验拍摄过程,甚至还能与明星互动,满足自己的旅游、娱乐等需求。

影视主题公园属于主题公园的范畴,根据保继刚的研究,建设主题公园的必要条件是客源市场、交通条件以及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关系到游客市场的大小、基础设施的条件、投资能力和游客的消费水平。从区域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发展影视旅游,需要考虑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客源市场、投资能力、影视旅游的产业化程度等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它不仅会影响旅游客源市场的大小、游客的消费水平,还对该地区的交通条件、投资规模以及影视旅游的产业化程度都有较大影响。

我国现有的40多家影视城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最主要的原因是东部地区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其中,我国最成功的两座影视主题公园——无锡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城,都位于长三角地区。长三角是我国的三大经济圈之一,是我国第一个无障碍旅游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占全国2%的土地面积聚集了全国10%的人口,GDP占全国总量的22%。这两个影视城所处区域良好的经济条件保证了其充足的旅游客源和较强的消费能力。而西部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东部相比,则有着较大的差距(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2011年。

数据显示,2010年占全国土地面积9.5%的东部地区GDP达232 030.7亿元,而占全国土地面积71.5%的西部地区GDP为81408.5亿元,西部GDP仅为东部的35%。2009年人均GDP东部地区为46354元,西部地区为22476元,西部仅为东部的48%。从各个省(区、市)的情况来看,2009年上海市的人均GDP高达10529美元,而西部的贵州只有1271美元,上海是贵州的8.3倍。这说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很大,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除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外,西部地区还处于祖国大陆腹地,没有东部沿海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比东部差,且影视旅游的产业化程度也较低,因此西部开展影视主题公园旅游的条件远不如东部地区。

再从目前全国影视主题公园的现状来看,影视城建设虽有遍地开花之势,但成功者寥寥无几。据国家旅游局2005年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共有各类主题公园2500余处,盈利者仅有10%,亏损者占70%,2/3的资金难以收回。影视主题公园的处境也不好过,目前全国已经建有40多家影视城,立项通过审批的还有110多家。这就造成重复建设过多,恶性竞争加剧,包括东部地区在内的绝大多数影视城都惨淡经营,处于亏损的有6成之多。西部地区的影视城发展更是不尽如人意,如云南已建有5家影视城,经营状况都比较惨淡;宁夏镇北堡影视城曾风光一时,但近些年也在逐渐转型;重庆在前几年传出要建若干座影视基地,最后也未果。

因此,根据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影视的产业化程度等实际情况,结合目前影视主题公园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西部地区还不适合大量兴建影视城。西部各省、市、区应控制影视主题公园旅游的开发,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西部地区需要统筹规划,选择条件优越的区域,重点打造少数几处高品质的影视基地。例如,云南已建有全国第二个部级影视产业实验基地,可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将其打造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影视基地。

(二)西部影视外景地旅游分析

影视外景地是指除影视主题公园以外的影视拍摄地。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往往涉及大量外景地,这些外景地借助影视传播,特别是在影视作品中唯美、精致的亮相,很可能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令许多游客慕名而去。

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发展影视外景地旅游,关键要看该地区的资源条件和影视作品的拍摄状况。因为自然和人文资源是影视外景地的主体吸引力,优越的资源条件一方面会对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还能给影视剧组提供丰富的创作题材和良好的拍摄环境,吸引剧组前来拍摄。拍摄的影视作品则是吸引影视旅游者最主要的内推力,知名的影视作品会促使观众前来拍摄地旅游。调查显示,超过20%的人表示因为自己喜欢的影视剧在当地拍摄,会产生很强烈的旅行意愿。此外,还有23%左右的旅游爱好者也表示会有“一定的冲动”。因此,一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越丰厚,拍摄的影视剧知名度越高,数量越多,对潜在游客的影响越大,就越适合开发外景地旅游。

首先,从资源条件来看,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约686.7万km2,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2/3以上,地理空间非常辽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西部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具有各种美感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以及数量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形成了许多特色的景观区域。西部地区还有多元而独特的民族风情,全国56个民族,除满族、黎族、畲族、高山族和赫哲族外,其他少数民族在西部都有相对集中的聚居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地方传统习俗和民族风情。西部也是古老的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古建筑、历史遗址、文化名城数量众多。

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数量多、品位高、精品多、垄断性强。在全国统计的74种旅游资源中,西部地区样样俱全。丝绸之路、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路南石林、西安兵马俑、喜马拉雅山等,不仅是世界级精品,而且是绝品。这些高品质旅游资源赋存的地方,大多数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其特色鲜明的民俗习惯、风土人情也成为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已经开发并成为“卖点”的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在西部地区所蕴藏的旅游资源中仅是极小的一部分,根据初步评估,西部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大约只占资源总量的1/7。

其次,从影视拍摄状况来看,西部各地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环境,吸引了许多影视剧组,拍摄了大量知名的影视作品,影视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例如,在新疆拍摄较早的影片是《冰山上的来客》(1963年),展现了西北边疆的绮丽风光和塔吉克人的风情民俗;1986年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吐鲁番的火焰山、葡萄沟等拍摄地都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近些年在新疆拍摄的《卧虎藏龙》、《英雄》、《天地英雄》、《七剑下天山》、《太阳照常升起》等一系列步入国际影视圈的大片,将新疆优美奇特的自然风光展现于世。再如云南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拍摄了《五朵金花》、《阿诗玛》等富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题材的影片,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近几年,云南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民族风情,拍摄的影视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有《周渔的火车》、《千里走单骑》、《神话》、《太阳照常升起》、《花腰新娘》、《蜡玛的十七岁》、《无极》、《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米阳光》、《天龙八部》、《玉观音》、《翡翠凤凰》等,这些知名影视作品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例如,《天龙八部》、《一米阳光》、《千里走单骑》在全国热播后,引发了大量游客到外景地大理、丽江旅游的热潮。

由此可知,西部地区具有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资源条件优越,还拍摄过大量知名的影视作品,影视资源丰富。这些都对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而适合大力开发影视外景地旅游。

(三)西部影视节庆旅游分析

影视节庆是以影视奖项评选、影视作品展演和影视交流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节庆活动。影视节庆既是影视行业的盛会,同时电影节的开幕、新片的展映、巨星的到场,还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举办地观光游览,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拥有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等知名的电影节、电视节10多个。根据资料整理而成的表2,基本涵盖了中国各地举办过的重大电影节、电视节。分析这些影视节的举办地,可以看出,我国影视节主要集中在国内大中城市,如直辖市与省会,尤其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原因是影视节庆的举办,要求举办地具有浓厚的影视文化氛围和一定的经济基础。

由于在影视文化氛围、影视产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西部地区都落后于东部地区,所以现在还没有一个电影节或电视节固定在西部城市举办。但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众多的影视观众,也有一些经济、文化条件较好的城市(如重庆、成都、西安等),影视节庆旅游还是拥有一定的市场。因此,西部地区条件较好的这些城市,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地开展影视节庆旅游。具体来说,西部地区的这些城市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承办没有固定举办地的电影节,如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奖。以金鸡百花电影节为例,它是我国最早的影视节庆,人气旺、明星多、关注度高、集聚效应强,并且每届可在不同的城市举办。因此西部有条件的城市可以通过优化自身的影视环境租旅游环境,力争申请到这类影视节庆的主办权。如能成功举办,会对该城市及地区的影视旅游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二是举办新的影视节庆,如××大学生电影节,西部电影艺术节等。目前,西部各地都还没有一个本地的影视节,通过举办新的影视节庆,既能积累举办影视节庆的经验,增强影视文化氛围和影视产业基础,又可以提升城市及地区形象,吸引更多的影视旅游爱好者。

所以,在分析这几类影视旅游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西部地区经济水平、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西部地区应该控制影视主题公园的开发,大力发展外景地旅游,适当发展影视节庆旅游。

三、西部地区影视旅游的发展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在各类影视旅游中,影视外景地旅游是当前时期最适合西部地区影视旅游发展的一种类型。故本文将重点讨论西部地区外景地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高度重视外景地旅游,理性看待消极影响

西部地区面积辽阔,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极为丰富,拍摄的影视作品数量众多,外景地旅游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市场,因此应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发展外景地旅游。西部地区发展外景地旅游,应学习国外成功经验,走“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政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宏观上统筹规划,并给予影视文化及旅游产业各种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同时,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情况下,组织、发动和协调各种社会主体的力量,通过政府计划、规制、金融支持、国际合作等措施促进西部外景地旅游业的发展。比如,国外许多国家的旅游局都设有专门的“招摄”部门,从而在争取剧组在当地拍摄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西部各省区也可以设置类似的“招摄”部门,争取更多影视剧在本地拍摄。

西部各地在重视发展外景地旅游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影视旅游存在的缺陷,理性对待其消极影响。尽管影视作品对外景地的宣传作用很大,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知名度较低的影视作品无法很好地宣传拍摄地,影视剧对外景地的影响力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在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开展影视旅游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给当地的文化、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对此,各级政府、影视剧组、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应客观看待这些问题,努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二)合理选择影视作品,主动寻求影视合作

西部地区拍摄过大量的影视作品,各地应理清曾拍过的各类电影、电视剧,从中筛选适合本地旅游开发的影视作品。影视作品选择的标准一是看其认知度的高低,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影视剧才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才能很好地宣传目的地,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二是影视剧本身是否展现了与目的地相关的符号标志,如电影《英雄》就很好地展示了内蒙古额济纳旗胡杨林和四川九寨沟的优美风光;三是影视剧是否与本地要宣传的形象相符,如影片《阿诗玛》、《五朵金花》分别反映的是云南彝族撒尼人和白族人的生活,这与石林彝族自治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宣传的少数民族地区形象是相吻合的,所以两地至今都还在利用这两部数十年前的经典电影进行旅游宣传。

除了利用已经拍摄放映过的影视作品外,各地还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寻求与影视制作方的合作。旅游目的地可以力邀影视剧组前来选景拍摄,也可以参与影视制作,甚至投资合作拍摄。这在我国已有成功的例子,如电视剧《乔家大院》、《血色湘西》就是山西、湖南当地参与了电视剧的制作拍摄。《非诚勿扰2》拍摄前,北京市旅游局就和制作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片中植入了慕田峪长城、潭柘寺、欢乐谷、紫竹院公园等多个景点。当然,西部各地经济水平普遍不高,进行独立投资制作有很大难度。因而目的地需要通过和影视剧制作公司合作投资,拍摄有利于宣传本地的电影、电视剧。一旦目的地所投资的影视剧制作完成,受到市场的好评后,就可以通过版权的出卖或者票房回收部分资金,这样既赚回了投资费用,又宣传了旅游目的地。

(三)积极开展整合营销传播

影视旅游的营销传播非常重要。即使是一部优秀的影视剧与一处美丽的外景地,也需要在影视剧拍摄后对涉及的外景地进行介绍和宣传,否则观众就很难知晓其所在,更不用说了解该地的其他情况。如果没有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很少会有人知道电影《英雄》中的那片胡杨林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花腰新娘》拍摄于云南省石屏县哨冲镇拖龙黑村,《武侠》的外景地在云南腾冲。目前,西部有些地区并未对影视外景地开展积极有效的营销活动。例如,笔者在重庆武隆调研时发现,知道天生三桥景区是张艺谋《满城尽带黄金甲》唯一外景拍摄地的游客非常少,在景区大门外仅有一张电影剧照,景区内电影重要的拍摄地——驿站也没有相关介绍,并且日渐残破。因此,西部各地应充分地利用影视作品对外景地进行营销传播,以吸引较多的影视旅游者。

在进行营销时,对于已经放映了的影视剧,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要及时把握时机宣传促销,以达到最佳的投入产出效果。通常情况下,影视旅游的最佳推广期是在紧随影视剧播放后的文化流行期之内,之后影响力就会日渐减小。对于正在或将要拍摄的影视剧,旅游目的地要在拍摄和放映等多个阶段下功夫。在影视拍摄前,应积极努力促使目的地成为目标电影、电视的关联地,即背景地或拍摄地;在影视拍摄中,应与剧组和娱乐媒体保持良好的公共关系,通过报道影视拍摄新闻,让观众知道影视拍摄的所在地,并保持较高的曝光率;在影视放映后,应利用多种方式使旅游者能够多渠道接近和获取目的地信息,在潜在旅游者当中建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使目的地在旅游者心中由所知变为所想,促使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转化为旅游行为。

(四)加强影视旅游产品开发

加强外景地影视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从多方面人手。第一,深入挖掘目的地各类影视旅游资源的价值,将其开发成旅游产品。影视作品涉及目的地的内容往往包罗万象,极为广泛,不论是自然风光、古迹、客栈、交通工具,还是美食、节日、民族风情等都能加以利用,以吸引旅游者。在开发时应注意充分挖掘影视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以实现其长远发展。第二,加强和旅行社等企业的合作,适时推出相关的旅游线路。例如,2007年湖南卫视热播《血色湘西》后,当地就推出了《血色湘西》外景地的旅游线路,将老院子、芙蓉镇、红石林、凤凰古城等拍摄地安排在线路之中。旅游线路除了安排拍摄地的游览外,还应与当地其他类型的旅游景点相结合,以避免内容的单一。《血色湘西》的旅游线路除了将老院子等外景地纳入其中外,还将张家界等知名景区也安排进来,增强了线路的丰富性和吸引力。第三,注意影视剧衍生品的开发:一是要重视与影视剧相关的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一米阳光》中丽江的驼铃,经商家的利用开发,如今变成了许多游客购买纪念品的首选,这就是影视旅游纪念品成功开发的案例;二是可以尝试将景区与影视歌舞剧想结合,打造山水实景演出。例如,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等印象系列和陈凯歌2011年导演的《希夷之大理》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观看,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旅游形式。

(五)追求综合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开发影视旅游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应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影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众所周知,西部地区尽管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但文化、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非常容易遭受破坏,且恢复难度较大。《神雕侠侣》剧组在九寨沟拍摄时就损坏了神仙池钙化堤、珍珠滩的植被;《无极》剧组在香格里拉拍摄时对碧沽天池的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而发展影视旅游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还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当地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效益。这就需要各地政府发挥其引导和监管职能,并协调好影视制作单位、旅游者、当地居民以及民间团体之间的关系,尽量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除了要维护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之外,西部地区要实现影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从内部来看,要狠抓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与管理。影视作品对外景地最大的作用就是宣传,而目的地本身旅游资源的品质与开发管理的水平才是吸引旅游者的终极源泉。一个旅游目的地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立足于根本,精心打造各种旅游景观,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从外部来看,必须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只有优秀的影视剧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其前来旅游。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剧产量惊人,如2009年故事片产量就达456部,国产电视剧共有402部12910集,但良莠不齐,大多缺乏吸引力。这就需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政府、电视台及影视剧制作公司、制作及演职人员的通力合作,从政策、制度、市场调研、制作及市场运作等各方面来提高作品的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影视剧的精品。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影视行业投资的发展前景范文第5篇

电影背后的故事

2012年9月,由实长篇小说《白鹿原》改编的电影《白鹿原》(White Deer Plain)火热上映。随着电影热播,影片展现的厚重关中文化,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然而,电影背后的故事却不为人知晓。

电影《白鹿原》于2010年由陕西旅游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陕旅集团”)投资拍摄,期间历经几番蹉跎,于2012年9月在中国大陆全面公映。电影《白鹿原》杀青后,陕旅集团投资修建白鹿原文化产业基地(以下简称“白鹿原景区”)。那么,陕旅集团为何要不惜风险以重金投资电影,并斥巨资建设影视文化旅游区?

这要从陕旅集团的经营理念开始讲起。陕旅集团一直尝试将传统旅游业与文化结合,成为一家多元化、多功能的旅游企业。纵观国内各旅游景点,缺乏文化资源支撑、缺乏差异性往往会使它们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寻求文化差异,给游客不同的文化体验,才能发现更多的旅游需求。

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就文化资源来说,陕西旅游无法脱离地域历史与民族文化而存在。到陕西省旅游的游客更注重领略陕西文化,欣赏诸如兵马俑这类富有历史与文化底蕴的风景。陕旅集团决定将文化作为游客体验之旅的核心,在此理念之下,陕旅集团进行了一系列尝试,中国第一家剧院餐厅——唐乐宫、在华清池上演的实景舞剧《长恨歌》,以及在延安圣地大剧院常态化演出的大型红色历史舞剧《延安保育院》是最为典型的几个案例。

正是在以“文化为核心,开发体验式旅游”的战略思想之下,陕旅集团萌发了投资影视旅游基地的想法。

陕西有着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可谓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故事中,主人公六娶六丧,一个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活剧,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极具震撼力。陕旅集团选择投资拍摄电影《白鹿原》,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影视文化旅游区,展示白鹿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带人们去真实体验关中文化。

陕旅集团的主业并非投资与制作电影。陕旅集团董事长张小可先生表示:“这部戏组合了陕西的作家、陕西的故事、陕西的投资、陕西的导演、陕西的美术。”陕旅集团投资1.2亿元拍摄《白鹿原》,作为投资方,陕旅集团一方面确保资金到位并将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融入剧组管理中,一方面尊重导演和演员的艺术创作,并不干涉。同时,陕旅集团深度参与宣传发行,组织观影、学术讨论等活动,而不是简单地委托给发行公司。截至2012年10月31日,该电影票房总额为1.4亿元。

电影《白鹿原》在全国的热播只是一个契机,而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白鹿原影视文化旅游区来更好地展示关中文化,如何给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机会来体验关中文化。陕旅比其他制片人付出更多努力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描绘中的白鹿原景区

陕旅集团总经理周冰先生指出,白鹿原景区是要探讨这样一种模式,即,如何通过文化传播景区知名度,如何通过旅游延长文化产业链。

从地理位置来看,白鹿原项目场地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前卫镇杨木寨村何家沟,距离蓝田县城16km,距离西安40km(见图1)。项目所在的白鹿原南部区域,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是深深浸透关中文化的典型区域,也是西安-白鹿原生态旅游观光带和南部秦岭生态旅游带的交汇区域。从文化背景来看,白鹿原地区呈现的是一种典型的关中农村文化,是完整的中国农耕文化聚落,崇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红楼梦》成就了大观园,白鹿原景区如何才能取得比大观园更好的效果?

作为人文主题景点,白鹿原景区的目标是每年接待50万人次以上的游客来参观、游览和消费。其次,白鹿原景区意在填补关中文化特色建筑的空白,可以作为影视剧拍摄场地。日本环球影城在开发刺激性、艺术性项目活动,打造文化产业链上的成功,杭州宋城景区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为白鹿原景区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前,陕旅集团将景区规划为五部分(见图2),其中,占地190亩的白鹿村、白鹿镇,占地400亩的滋水县城构成白鹿原影视区;另外,综合服务区、欢乐体验区、关中文化区、生态休闲区也都在建设中。目标是集中展现以关中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

白鹿原影视区作为主题景区,将向游客生动展示《白鹿原》中涉及的场景及文化,使游客有机会体验电影角色,感受电影拍摄的魅力;而作为影视基地,景区内利用电影工艺做旧的建筑又将为剧组服务。欢乐体验区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关中传说传奇、乡村童趣游艺文化为核心,打造多种游戏供游客体验。关中文化区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利用建筑、美食、店铺等载体演绎关中文化,让游客感受关中文化的厚重。生态休闲区对何家沟北坡地现有水塘、荒坡地进行改造,供游人休闲观光及影视拍摄所用。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定位为:停车公交、售票补票、导游咨询、引导聚散、餐饮购物、办公保障等。

白鹿原景区项目规划时限分为两个阶段:近期为2012-2017年;中期为2018-2023年。其中,近期建设目标为:建设白鹿原影视区、综合服务区、欢乐体验区、关中文化区等相关项目,带动整个旅游区开发的良性循环,塑造白鹿原影视文化整体环境。中期发展目标为: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影视基地+主题景区”特色旅游目的地;争取成为部级旅游度假区、部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实现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白鹿原的营销战略

现在已经不是“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年代,“酒好更要吆喝响”才能将好酒卖出去。纵然有优良的产品设计,完备的基础设施,如果没有合适的营销策略,景区影响力的提升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那么,白鹿原景区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游览与合作?如何创造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面对众多优势对手,白鹿原品牌如何突围,成为独树一帜的强势品牌?

客源分析与预测

目前,中国旅游业发展到了黄金发展期,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中国国内旅游将超过5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到4.5万亿元。2011年,陕西省接待境内外游客1.8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325亿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1.04%。而西安市,2011年旅游人数突破6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了530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2011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11西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陕旅集团将目标市场分为三类:一级市场,即西安市及周边城市,预计开业后第一年客流量可达84万人次;二级市场,即陕西省及周边省份,预计开业后第一年游客潜力可达21.7万人次;机会市场,指京津唐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成渝城市带。西安与京津唐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成渝城市带这四个经济圈带交通联系十分紧密,这些区域也可以成为白鹿原景区的机会市场、并提供高端消费群体。

定位与竞合分析

影响景区客流量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客源市场的繁盛并非景区客流量的保证。白鹿原作为休闲旅游的主题景点和影视基地,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挑战来自其他影视基地。如,宁夏镇北堡影视城、横店影城、曲江骊山影视基地、西咸影视产业园区。与这些影视城相比,白鹿原景区可挖掘的影视素材较少,暂时未能形成规模影响。曲江骊山影视基地一经建成,将与白鹿原景区构成直接竞争关系。另一方面,竞争压力来自与其同类的景区。如,大唐芙蓉园、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秦岭欢乐世界。

西安精品旅游景区众多,白鹿原作为以休闲旅游为主的新兴主题景区,必然面对相关竞争和分流。面对这种分流,白鹿原景区该如何积极应对,这是他们面临的严峻问题。

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

在旅游产品规划上,白鹿原景区确定了几条原则:市场导向,适应需求;突出品牌建设;有序开发,突出重点;系统开发,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白鹿原景区将旅游产品分为影视专题、欢乐体验、生态观光三类。

影视专题旅游产品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产品,以《白鹿原》小说和电影为基础,凸显“情景再现”及“参与性”。陕旅结合对关中文化的理解,以及游客的娱乐需求,将影视专题旅游产品分为场景再现、影视演艺、影视互动等类型。

欢乐体验专题旅游产品以动感基调的互动体验为主,将白鹿原以及关中文化的典型事件融入旅游项目中。陕旅将这类产品分为视觉感官体验、参与性互动体验、乡村童趣体验、温室体验。

生态观光专题旅游产品根据将军岭隧道出口及S108道路上的视线角度,作展示性的景观处理。生态理念的融入,根据植物的季相变换选择相应(开花、常绿、色叶)植物,以混交林的方式种植,随着季相的变换,产生不同的植被景观效果,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视觉感观体验;同时,适当考虑经济果林的种植,在果实成熟期可增加游客的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