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影视鉴赏论文

影视鉴赏论文

影视鉴赏论文

影视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

一、影视鉴赏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随着视听时代的到来,影视文化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变成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影视鉴赏课也相应的承担起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艺术素养的重任。越来越多的课程研究者认识到了影视鉴赏课程的重要性。因此,影视鉴赏课堂需要教师寻求一条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并能贯彻人文教育理念的教学思路,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好的探索途径。

1.互动式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影视鉴赏课程的发展有目共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课堂授课方面存在着填鸭式教学、娱乐先行、模式陈旧、学生被动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下降,主观能动性减弱。而互动式教学强调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的。

2.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误区,在重视理论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教高(2005)1号文件的精神,高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前影视鉴赏的教学上基本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或播放相关视频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相关实践环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互动式课堂模式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微视时代下新的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突破单纯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变教师主体论的单向平面式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的多向的、开放的立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4.互动式教学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影视教育还是一门年轻学科,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上还处于思考、探索阶段,要寻求更大发展空间。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思路,走出课堂上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表达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行之有效的授课模式,强调新媒体时代下影视文学的独特优势,影视片段的拍摄及分镜头剪接的特点为学生参与到影视制作中提供了可行性。在结合微视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对影视鉴赏创新互动式教学的定位将更明晰,更具有指导性,使得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的影视鉴赏课程教学模式也将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互动式”是针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而言的,它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上课热情,规避了传统影视鉴赏课程上的弊端。其实,研究表明,影视鉴赏的课堂教学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应该引起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例如影视鉴赏教学上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缺乏统一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互动式教学模式希望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努力突破关于影视鉴赏研究中的不足,转变陈旧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模式,更好的发挥影视鉴赏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凭借影视文化寓教于乐的优势,突出影视鉴赏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独特价值,发挥影视鉴赏的社会教化、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导向的功能,明确影视鉴赏的价值定位和目标体系。针对当前影视鉴赏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革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重新构建影视鉴赏课程内容体系,创建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视鉴赏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

1.逐步实现由课堂上的“被动鉴赏”向引导学生学会“制作运用”的转变

学生在充分理解影视鉴赏课程中电影剧本的编写、光影的运用、拍摄手法等理论知识后,充分利用新媒体如智能手机、微型摄影机中的拍摄功能,绘声绘影、豪杰解霸中的编辑功能,指导学生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微型电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性思维。

2.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

在课堂上提供展示学生微电影作品的舞台,精心设计相关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或其他学生拍摄微电影的优缺点,以期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后再指导实际的拍摄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与课堂互动性。

3.尊重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

组建兴趣小组。将影视作品按题材分类,如爱情电影、喜剧电影、科幻电影等。对同类型电影有相同兴趣的同学自由成组。在课堂上,分组推荐本组学生认为精彩的类型电影,并要求推荐电影的同时,要将在鉴赏电影中的体会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分工协作的能力。

4.教师、学生角色反串,多维互动

影视鉴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对话;影视作品;外国文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20-02

对话教学是一种开放的课程理念,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对话教学体现的是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情感的交流,从而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影视作品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探索在对话理念下运用影视作品促进外国文学的教学,对于外国文学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对话理念下影视作品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要在确定目标、创设场境、激发对话和建构生成等要素作用下发挥效能。

确定目标

任何教育工作都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利用影视作品加强外国文学的教学效果,应注重追求“感悟”目标的存在,让鉴赏者深入观察、用心体验、积极交流,让学生在感悟中建构生成知识、提高思想认识。一方面,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异国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通过影视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原著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外国文学原著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鉴赏者掌握方法,品味优秀影视作品的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审美能力。

课堂时间毕竟非常有限,应根据教学目标安排选择观看整部影视作品或者观看影视片段。如学习司汤达的《红与黑》,目标是要学生通过于连的悲剧命运,了解现法国下层青年自我奋斗而遭毁灭的命运,可以安排观看整部影视作品;如果目标是要学生了解《红与黑》的心理描法特点,可以观看“握德·瑞那夫人的手”等片段,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于连的内心冲突,了解这个平民青年与资产阶级、伪善教会和复辟贵族之间与生俱来的矛盾,揭示于连复杂分裂的思想性格。

创设场境

场境是施加影响的地方,如果想对人施加影响,就要构建好场境。在教学中,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对话需要在特定的场境中触发学生特定的情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使学生毫无保留地向教师和同学倾诉心中的疑问和看法。

(一)创设合适的物质条件和对话空间

物质条件对激发学生参与对话起着重要作用。创设适合对话的场境,教师必须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布置一个舒适、愉悦的物质环境,如要寻找投影音响效果好的多媒体教室等;另一方面,是安排适当的课堂座位。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作品对话教学的课堂座位可以采用大组对阵型与小组讨论型相结合的方式来安排。大组对阵型是按照教室座位中间的过道分为面对面的两大阵营,适用于辩论。小组讨论型可以前后座6人为一组,有利于轮流发言或自由发言。

(二)创设影视场境

选择影视作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场境。当前影视作品资源丰富,有时候一部文学作品会有不同版本的影视作品。选择影视资料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忠于原著的作品,方便与原著对接,促使学生阅读和分析原著;(2)选择学生易于接受的作品,可选用原声电影;(3)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比如课时的长短等来选择作品或剪切作品的精彩片段。当然,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用于播放完整的电影,所以可以更多地将影视片断融入教学过程中。

(三)营造校园影视鉴赏氛围

可通过开展优秀的影视作品展播活动、在校园网开设校园影视专栏等,推广外国文学经典影视作品,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品味。

激发对话

对话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介入、广泛参与,对话便无从谈起。所以,激发学生参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一)通过分组促进对话

若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可能全班对话的参与率不高,可以通过分组将具有不同观点和经历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小组人数以5~8人为宜。由于分组之后人数较少,空间较集中,拉近了对话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参与对话。在小组讨论后,可组织大组交流或全班汇报。

(二)通过提问促进对话

激发学生参与对话更为直接的方式是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向学生提问。通过适当的提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对话。如在欣赏《安娜·卡列尼娜》电影片段后,教师提问“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根源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对话,一般可归纳悲剧的根源有内因、外因两个层面。

(三)通过动态教学过程中生成的问题促进对话

这种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是从动态教学中生发出来的,可以拓展原有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活跃多方对话,甚至达到教学高潮。

建构生成

利用影视作品加强外国文学的教学效果应以生成鉴赏者的反思能力为终极目标。在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对话中建构生成知识、习得对话的能力。学生在鉴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建构生成新的认识:一方面,对影视作品进行建构,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情感也得到了建构。

(一)参与作品,实现对影视作品的建构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影视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空白”促使鉴赏者探寻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鉴赏者运用自己的情感、经验参与作品建构的权利,这就是所谓的召唤结构。而鉴赏者在观看影视作品的同时,又带有自己的期待视野,鉴赏者就在影视作品的召唤结构与期待视野的融合中建构文本意义。有效进行作品建构,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鉴赏前的知识积累 在鉴赏影视作品前学生大脑并非是“白板”状态,而是有一个“经验图式”,即鉴赏前先行具备的一种知识框架和理论结构。所以,要求学生在鉴赏影视作品时,应具备以下知识:(1)要具备一定的影视基本知识。学生要了解镜头、声音、蒙太奇等知识。(2)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史知识。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文学鉴赏的能力。可在学期初公布必读书目,明确阅读要求,并把学生学业成绩与平时阅读鉴赏实践活动的考查结合起来,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并按等级给出相应的分数。

做好鉴赏前的点评工作 教师的点评对于强化学生观看影视作品的“期待视野”,改善鉴赏方向具有重要作用,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大致了解原著历史背景、情节内容、主要人物等,使学生进入教学的规定情境,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观赏《红与黑》前,要先介绍《红与黑》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在拿破仑失败、波旁王朝复辟的黑暗统治时期,“红”与“黑”所具有的象征意义等背景知识。如果组织学生观看“握德·瑞那夫人的手”的片段,这就需要介绍《红与黑》的心理描写开创了现实主义内倾型的方向,引导学生理解司汤达心理描写的特点。

参与作品,激发质疑、想象、联想 鉴赏影视作品时,参与作品是基础。参与作品就是观众对影视作品中形象世界的把握和开拓,然后以作品和形象为镜子,烛照自己的心灵。接受美学认为,影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一种开放性的“召唤结构”,为鉴赏者的积极参与留下余地。鉴赏影视作品的对话,要以作品为核心,仔细观赏作品,理解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鉴赏影视作品,善于质疑、想象、联想是关键。“质疑”能发现影视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性”,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思想等审美积淀,用主动的创造性想象、联想等方式消除、填充文本中的“空白”和“意义不确定”处,获得独特的体验,从而主动建构作品。如在观赏莫泊桑的《项链》时,对于主人公玛蒂尔德的评价就完全可以通过对话,从人物的性别(包括个人的身体特点)、家庭状况、受教育程度、阶级成分等各方面分析,对玛蒂尔德的行为就会有更全面的认识,就会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就不会简单地认为是批判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

(二)完成超越,实现对自我情感的建构

超越是一种追求,一种突破,是一种心灵的充实和情感的升华,是艺术实践的目的所在。所以,影视鉴赏的超越过程也就是一个情感建构的过程。在鉴赏过程中构建学生的自我情感,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深入作品,解读情感 优秀的影视作品传达了社会文化信息和人们的精神追求,体现出了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应通过观看作品,引导情感体验,解读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内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如观看《巴黎圣母院》时,体会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观看《俄狄浦斯王》时,体会人不向命运屈服,敢于与命运抗争的英雄行为。

师生对话,心灵交融 影视鉴赏对话教学正是以优秀的影视作品为中介,师生平等、互动进行情感对话,实现心灵的交融,从而建构良好的情感。在促进学生对话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需扮演好以下几个角色:(1)组织者。必要时可在对话前提供对话的主题,或创设场境,或说明对话的基本规则和具体程序。(2)点拨者。当学生对话有困难时,要及时介入,或提供相关知识,或点拨思维困境,或指出理解误区,促使对话有效进行。(3)评判者。对话结束时,教师要组织协同自评,让教师、学生互相协助,对问题、知识进行评判,以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建构生成知识。

课后延伸,提升情感 利用影视作品加强大学生的情感建构是以生成鉴赏者的反思能力为终极目标的。所以,在鉴赏完影视作品后组织活动,深化对话,提升情感,使鉴赏向课后延伸,对建构大学生情感起着重要作用。第一,利用校园网建立BBS网上讨论专栏,要求学生在观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第二,举行读书报告会,要求将影视和原作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的评析能力。第三,举办影视评论大赛,让学生积极参与评论,帮助学生提高对影视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在外国文学教学中运用一些精彩的影视作品或片段可以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更丰富。

参考文献:

[1]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子霞.外国文学教学改革与影像文化[J].集美大学学报,2010(4).

[3]宋家玲,宋素丽.影视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4]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亲,赵友华,何曙荣,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影视鉴赏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影视经典;大学;娱乐致死;人文精神;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一天可以接触到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浩如烟海,我们必须学会选择,而经典永远是最好的选择。今天,视听语言像传统的文学语言一样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学习、阅读和娱乐的重要媒介,电影、电视等视听作品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像重视文学鉴赏一样重视影视鉴赏。

一、让影视经典进入大学语文课堂

影视经典与文学经典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都全然没有生硬的面孔,而是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画面、美好的情感、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艺术风格、高雅的审美趣味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来吸引人、感染人、震撼人,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美好人格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影视教育已经成为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必然的选择。由于现代人越来越倦于书面阅读,视听“阅读”的时间和次数,实际上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书面阅读。因此,指导大学生“阅读”影视经典和阅读文学经典一样,已经成为大学人文教育必然的选择。

二、选择影视经典的标准

何谓经典,只有人文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才称之为经典,影视经典也不例外。无论媒体宣传多么天花乱坠,无论场面多么宏大耗资多么巨大阵容多么强大,无论导演多么著名女主角多么漂亮男主角多么英俊,我们选择经典的标准始终是——作品的人文性和艺术性。接下来,笔者想和大家共赏一部名片,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

我们首先来看《辛德勒的名单》,该片一举获得第六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第六十六届奥斯卡奖评委会是这样评价它的:“它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的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

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起初也只是一个贪图享乐、惟利是图的商人,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被唤醒并不断升华,最后,他散尽万贯家财,冒着生命危险,从纳粹的枪口下拯救了1100名犹太人的生命。心存感激的犹太幸存者,用仅存的一颗金牙,为辛德勒打了一枚戒指,戒指刻上了犹太法典上的一句希伯莱经文:“救一条生命等于拯救全世界。”犹太人自古以来就一直认为,没有什么能与拯救世界相比,拯救世界不是拯救抽象的人类,而是尽可能具体地对待每一条生命,拯救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影片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实手法运用得相当成功,不仅突出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同时象征犹太人的黑暗时代。正是因为黑暗的笼罩,贯串影片的一点红色烛光和小女孩红色的身影才突显出深刻的宗教寓意,强调个体生命的脆弱和宝贵的同时,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促使辛德勒人性善良美好的一面不断得到升华。因为与长时间的灰暗色调的反差,当犹太人获得新生走出地平线时,银幕上突然出现的彩色画面,才会带给观众那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产生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

斯皮尔伯格谈到这部他引以为豪的影片时说“: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次我感到重要的不是我的想像力,而是我的良心,突然间,我一惯用来逃避现实的摄像机直面现实,在拍摄中我哭了,我每天都流下了热泪。”拍电影,导演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正如写小说,作家首先要让自己感动,才能感动读者。看完《辛德勒的名单》,许多观众不知不觉间已是泪流满面。

新世纪以来,在大力推行转变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的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即是在把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萃取其中的人文精髓,完善学生的品格、充实其心智、陶冶其情感、净化其灵魂,使其身心和谐发展。而影视鉴赏课对通过影视文化的解读开拓学生视野,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文化的精粹,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必不可少。

三、大学生影视鉴赏的现状

当前,一些大学生的影视鉴赏状况令人堪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选修本课程的298名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们的影视欣赏水平普遍处于“看”的低层次,远未达到“鉴赏”的高度。他们在业余时间观看的大多是言情、魔幻、武侠等影视片,艺术价值较低。对一些艺术价值较高的影视作品,他们虽然被作品情节的曲折、场面的火爆、人物命运的坎坷等吸引,为之动容和感慨,但是这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产生的审美,并不等于影视欣赏的最高追求。因为在不自觉中认知的影片信息是极表面、简单或浅层的东西,并非对影片有真正意义的理解,获得的只是浅表层次的审美满足。只有超越“看”的低层次,上升到“鉴赏”的高层次,才能真正打开影视艺术殿堂的大门,在鉴赏中体验到高品位的审美愉悦。因为“鉴赏”是主动的探索与追求,包含着分析、鉴别、判断、选择的思考过程,包含着共鸣、净化、领悟等审美心理状态,能使鉴赏主体自觉地达到精神调节、情绪排遣、杂念去除和人格提升的较高境界。所以,要想跨越到高品位的审美层面,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影视鉴赏知识和鉴赏能力,而影视鉴赏课应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现实有效的途径。

四、丰富影视鉴赏课人文内涵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对影视语言的感受能力

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是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戏剧之后的又一门艺术,它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因此不能像欣赏评价文学、戏剧和绘画那样来把握电影,电影是由若干个镜头组成的,镜头是构成电影艺术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要真正领会到电影艺术独特的魅力就要从镜头这一基本概念开始,让学生逐步进入影视鉴赏的体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从镜头基本概念开始,介绍影像的各种要素,蒙太奇和长镜头等手法,随着介绍的深入,让学生明白影像、蒙太奇之于电影的意义,同时理解电影和其他艺术的不同。例如在分析《指环王3:王者归来》,可以介绍导演别具匠心的蒙太奇手法,如对比蒙太奇,影片开头咕噜为占有魔戒由人异化为怪就采用了对比蒙太奇的手法来表现,前一个镜头是掐死朋友的施密戈拿着魔戒露出了狂喜的笑容,下一个镜头就是被魔戒异化的施密戈无法说话,只能发出“咕噜”的声音,接着是两个恐怖镜头特写:生吃活鱼和扭曲的笑容,然后已经完全变成怪物的咕噜就来到了弗罗多身边。就在几秒钟之间,几个镜头的变化,一个被魔戒毁灭了灵魂的悲剧便展现在观众眼前,鲜明的对比让人久久难忘。

(二)培养学生对影视片中文化元素的鉴赏力,学会比较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影视作品的文化异同

影视艺术是综合艺术,其中涵盖的艺术层面极为丰厚。但是,在众多的艺术表象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其不容忽视的灵魂———文化。任何一部有优秀的影视作品都离不开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现象和思潮,离不开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反映在影视中是如何表现的呢?史可扬先生在《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中这样概括:“百年中国电影的精神形态是由中国传统文化所培育的,而中国电影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视听表现,尤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忧患意识和批判精神、道德情怀对中国电影的影响最大,是中国电影的文化内涵。”可见,并不是在影视作品中加上武术、书法、旗袍等民族元素就拥有了民族内涵,更重要的是在影视作品中展现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实际。如在分析电影《卧虎藏龙》里,除了中国功夫、中国服饰、中国建筑等民族元素外,更重要的是展现了李慕白以生命诠释的江湖道义,李慕白和俞秀莲含蓄内敛的生死恋情,中国武术以静制动的哲学内涵以及中国画写意悠远的典雅意境。正因为如此,美国人拍的《花木兰》虽然披着中国的外衣,却怎么看都没有中国文化的韵味。

(三)培养学生的影视综合鉴赏力

影视艺术的内涵极为丰富,它的鉴赏也十分复杂。指导学生综合鉴赏一部影片可以参考以下思路:

1.角度新颖,由点及面

角度即鉴赏的视角、切入点,突破口,一个新颖的角度能启发鉴赏者产生独到的见解,从而使鉴赏过程和鉴赏结果具有最大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易找到鉴赏作品的新颖角度,这需要丰富的鉴赏经验、敏锐的洞察力。当一个鉴赏角度已经人所共知时,它的价值也就失去大半,独辟蹊径才是智者卓见。但是,对影视作品的综合元素的鉴赏不能仅停留在点上,要由点及面,全面把握,否则就不属于综合鉴赏。围绕着一个点,我们可以对作品的各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也可以就整体艺术价值给予评判。例如对电影《阿凡达》进行综合评价,可就“心灵的震撼”这视角,全面分析影片的主题、故事、镜头、音效、细节、特技等方面如何震撼人心。

2.高屋建瓴,全面把握

综合鉴赏影视作品要求鉴赏者站在高处俯瞰全片,全面把握作品的主旨、意蕴、风格、形象等。这似乎是对专业人士的要求,普通观众难以达到。其实不然,每位观众在欣赏影视作品时都不是单纯就某一点来欣赏,而是自然而然地观其全貌,可能由于个人偏爱而格外关注某方面,但绝对不可能抛弃任何元素。因此,任何观众都可以在综合鉴赏影视作品时做到高屋建瓴、全面把握,只是把握的深度、广度有差异。例如对电影《拆弹部队》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对影片如能注意到其表现形式的独具匠心或极尽雕琢,所谓:“成也形式、败也形式”,这就是对作品的全面把握。

3.印象导入,深刻剖析

每个人在欣赏了一部影视作品之后,都会留下印象,这些印象或许是整体感觉,或许是某个画面,或许是最动情的地方,或许是最深刻的感触,都叫人难以忘怀。综合鉴赏的常见方式就是从这些印象入手,对作品进行评价。如电影《举起手来》给我们以独特而罕见的喜剧形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这些印象入手,影视鉴赏就容易在观众中产生共鸣,印象导入后还要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评作品还要找规律。

4.艺无定格,见仁见智

艺术创作本身没有严格的标准,正所谓“艺无定格”。因此,艺术鉴赏允许鉴赏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经常看同一部影视作品产生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评价,这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鼓励的。

但是,艺术争鸣并非允许不懂装懂的人肆意诽谤艺术作品,鉴赏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道德素质、审美水平,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在教和学的互动中,鼓励多层面、多视角的对某一论题展开讨论,如在鉴赏《山楂树之恋》让学生从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说起,如哪个镜头最美?哪出音乐最感人?那句台词最难忘?哪个角色最传神?鼓励学生的发言尽量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形成影视评论,让学生在探讨中启发心智并领会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

五、拒绝“娱乐致死”

今天,电视和网络几乎成了人类接受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媒介,我们花在电视和网络上的时间远远地超出了以前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合上书本看电视,关了电视上网去,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时尚、一种习惯,笔者却认为,如果不主动加以节制,这将养成一种可怕的惰性,我们将逐渐丧失独立和思考分辨是非的能力。

信息时代,影视被人们更多地当作一种娱乐,而不是一种艺术。面对充斥荧屏的、暴力和偏见,面对那些所谓的“视觉的盛宴”里津津乐道的奢华无比的伪生活、粉饰太平的伪历史和无病的伪纯情,尤其是面对某些利欲熏心的编导,为迎合某些观众的低级趣味,在影视中反复宣扬的那种只图自己开心不顾他人死活的极端个人主义,我们要学会拒绝,用自己的良知去衡量和判断。

信息时代又称知识经济时代,注重经济利益原本无可厚非,然而,用经济利益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切事物好坏成败的标准,必将造精神的缺失和社会道德的败坏。笔者就一直对教育产业化不以为然。大学教育可以产业化,然而,大学始终不能忘记也不应该忘记自身神圣的职责,培养科学精英和技术人才,给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要培养社会的良知和完美的人格,给社会创造精神财富。发展科学和技术最终的目的是造福人类,如果我们对社会对人生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大学教育势必培养出一批批富有知识缺乏人性的“人才”,这将是大学的悲哀,中国的悲哀,世界的悲哀!大学不仅是科学的殿堂,还应该是一个国家最富有人文色彩的地方。在享乐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拒绝娱乐致死”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丽娟.视听语言传播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美]尼尔·波兹曼,章艳译.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魏楚豫.一生要看的50经典电影[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4]倪文锦.语文教学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

影视鉴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影视专业 影视鉴赏

近年来,国内影视行业发展迅猛,这对国内影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民办高校也开办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影视类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影视类人才。国家教育部于1985年颁布了《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要求“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中文系,应当把电影课作为重要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1]。可见,无论是作为综合大学的选修课还是影视类的专业基础课,影视鉴赏课程都是值得进行深刻研究的。

一、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的特点

1. 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受其学校整体定位的影响,其影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围绕着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中心来展开,课程通常都会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本。课程中理论部分的讲解往往学时较少或直接渗透于实践环节的教学中。

2. 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学生的情况

(1)专业基础较差,从业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不高。

民办高校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美术教育的长时间熏陶,对专业仅仅存在“玩耍”和“旁观”的心态,没有真正打算从事这个行业,自然学习兴趣不高。

(2)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较低,自学能力较差。

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不断变化转移的。这一点在民办高校的学生中表现更加明显。由于听课效率低,学习的效果相对不佳,加上学生的基础不牢,学生采用自学的学习方式的效果也很难令人满意。

(3)自我控制力较差,自我评价较低。

民办高校中相当比例的学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意识较差,表现为遵守纪律、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较差。同时学生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负面性,对自己的评价比较低,这样的意识又阻碍了以后的学习活动,造成恶性循环。

二、影视鉴赏课程的重要性

影视鉴赏课程通常作为影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出现,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基于以上对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和学生情况的分析,不难推断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影视鉴赏的任课教师认为该课程就是随意选一部片子在课堂上播放,放映完毕后评论加讨论就完事,这样只会迅速打击学生原本就不高的上课的积极性和专业学习的热情,为今后的专业课的讲授埋藏下巨大的隐患。事实上,影视鉴赏课程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符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视听语言和影视类软件课程等专业课程讲授前期学生会首先接触到影视鉴赏课程,学生可以很好的经历由浅入深,由旁观到参与,由外行到内行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这样的一个“缓冲”过程是非常符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2. 培养专业的影像思维和建立影像意识的重要过渡

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虽然每位观众的评判标准不同,但对于那些专业的高质量的影视作品,观众的认可是普遍的。也就是说,在学习影视专业课程前要先在学生的头脑中真正形成“什么才算是好的作品”、“好的作品不易做”等浅显的概念并且开始管窥一些影视创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常识,例如剧本创作、摄像中的对焦、数字特效等。而这都应该属于影视鉴赏课程涵盖的内容。

3. 调动专业学习的兴趣

影视鉴赏课程的部分素材应该是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影视作品,但是由于学生缺乏专业知识,他们在平时接触这些影视作品(例如广告、MV、美国好莱坞大片等等)的时候,缺乏正确的鉴赏知识,只是“看热闹”。当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教师讲授的影视鉴赏的方法、接触一些简单的专业知识后,就像一扇大门被打开,学生能够跨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从以前从未想到的角度获得极为新鲜和刺激的观影体验,从而调动和激发他们专业学习的兴趣,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民办高校影视类专业影视鉴赏课程的教授方法

1. 将完整电影的赏析过程分割为数个段落的赏析

由于学生保持注意力时间不够长,教师可将电影中的部分经典段落作为鉴赏重点。这样学生学习过程可以保持一定的新鲜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 强调互动效果

影视鉴赏课程通常在有窗帘的多媒体教室中进行,为保障教学效果,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灯光会关闭,部分学生在单调的黑暗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困意,对周围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经常打断观影过程,运用提问、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手段与学生产生互动,从而保障教学效果。

3. 实践环节——指导学生撰写高质量的影评

“影视观众欣赏水平和观赏自觉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对作品具有较强的接受意识和分析理解意识。”[2]学生的接受意识和分析理解意识是比较薄弱的,他们很容易沉迷于影视作品所讲述的故事和所营造的情境中,忽略了鉴赏这个最重要的学习过程。撰写影评不但能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果结合分组讨论的形式则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影视鉴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职业高中;教学策略;有效性

美术鉴赏,是欣赏者对欣赏客体──美术作品进行知觉、感受、体会和解释、评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既有感性的直观体验,又有理性的逻辑思维。这一过程中、欣赏主体──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和知识素养往往直接影响着欣赏活动的质量,而掌握必要的美术知识将会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对艺术作品直观特征的欣赏去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美,进而在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联想和体会,帮助学生获得审美的感受,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标。美术鉴赏课与美术理论教学存在很大的区别,其主要是指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美术文化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自身的视觉感知去体验、感知、分析、联想、判断美术作品,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人文精神,深入挖掘美术作品中蕴藏的内涵以及意义,从而获得感性与理性的双重审美享受。通过美术鉴赏课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思维,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以及艺术修养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虽然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仍存在很多教学误区,因此,创新美术鉴赏课教学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也引起了各个学校的重视,但受师资、教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会存在着许多不足,有待进行挖掘,以便加以改进。根据笔者的归纳总结,目前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自主性学习理念较为片面。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自主性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职业高中美术教学也纷纷开始实施自主性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少占用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很多教师提出,应基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在学生表达自己观点时,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应多给予正面、积极的赞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若一一解释美术作品,就存在很大灌输性,俨然又回到了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以上这些教学观念片面的强调自主性学习,并没有真正理解自主性学习意义。如果教师没有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学生的错误没有及时指出、纠正,并做正确的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理解不全,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就会使“自主”变成“自流”,因此,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还是一个必不可缺的要素,只不过,需要教师正确的调整自己的角色而已。

2.过分强调小组合作讨论教学。在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常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上课,通过小组展开各种话题的讨论。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讨论一些没有研究价值的话题,这不仅仅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还影响了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各小组成员的智慧也没有得到全面的挖掘。

3.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导下,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不平等的,美术鉴赏课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老师只注重美术作品历史的讲解,介绍对作品现有的解释,对学生而言缺乏引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对作品的见解,甚至对学生的不同于主流的见解随意的进行批评,不顾学生感受,学生与老师之间长期缺乏交流,长此以往,使得学生逐渐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二、提高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直接影响着美术鉴赏课程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此,笔者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职业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

1.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美的观点是学生自身体验后形成的成果,学生应该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此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造思想,有所想、有所思。而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权威者、灌输者形象,更多的应该充当一个引领、组织的角色,教师不仅应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鉴赏材料以及鉴赏对象,还应该积极指导学生正确的鉴赏思路和鉴赏方法。比如在学习“外国绘画”鉴赏时,教师课前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著名的外国绘画鉴赏素材,例如像“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在上课时向学生们展示,首先让学生们自己独立感知一下对这幅画像的看法,然后让学生们自由分组,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由各组小组长向全班同学表述最终讨论出的结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一种写实作品的逼真美,在学生们鉴赏完后,再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们呈现其他几种不同风格的外国绘画作品,深刻感受到外国绘画多姿多彩的艺术美,比如像达利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毕加索的抽象立体主义风格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当时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背景,通过画面现象体会到作品的内在深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境界以及鉴赏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2.让生活走进美术鉴赏课堂,实现美术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美术的所有创作都是创作者通过思维模式将视觉形象活动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展现,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间接表达,然而这些情感体会基本上都是源自于现实生活的感悟与灵感,因此在美术鉴赏过程中,不仅仅应该剖析美术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更应该从生活的视角进行鉴赏。笔者认为,若美术鉴赏脱离了生活实际,就失去了最为宝贵的根基。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央视的“大裤衩”、“国家大剧院”、“水立方”、“鸟巢”等生活中较为著名的建筑作为美术鉴赏材料,培养学生养成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日常生活中学会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美术鉴赏课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审美视角,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的人生底色奠定一定基础,提高学生的个人魅力。目前很多职业高中教师对美术鉴赏课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削弱了美术鉴赏课的影响力,广大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美术鉴赏延伸到现实生活,深入挖掘出每一件美术作品蕴藏的本质和意义,从中发现最感人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