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危机特征

金融危机特征

金融危机特征

金融危机特征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消费心理

论文摘要:金融危机下,国民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随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危机意识加剧且消费需求紧缩;消费决策周期延长且理性消费行为日渐明显;网络购物、租赁等消费方式呈增长态势;发展性消费成为热点。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自2008年下半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并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下滑。此次金融危机对长期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国经济必然产生重大影响,国民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分析与解读这些变化,了解人们的消费趋势,有助于决策部门更准确把握市场,采取引导消费的有效措施。

危机意识加剧且消费需求紧缩

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端,首先是石油等资源价格不断高涨,推动住房、食物等商品价格连续上涨,继而引发通货膨胀。之后,冲击实体经济,引起实体经济下滑,金融系统岌岌可危,进而转为通缩。一些工商企业的正常运转由于失去了资金支持相继宣告破产,或大量裁员,致使失业率上升。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许多国家和个人的财富大幅缩水,造成人们对经济发展预期信心不足,消费的危机意识加剧。财富的减少,引发人们对收入增长的担心,从而抑制消费需求。

首先表现为信贷消费、借贷消费等超前消费延缓或终止。金融危机的性质决定了受其影响较大的必然是金融以及与金融关联度较高的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有关研究显示,一般人的现金消费额度一旦超过其月收入的6-8倍时就难以发生,因而在现代社会大额消费往往需要依托信用贷款来支撑。就中国人而言,“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消费发展前提是对自己未来收入具有良好的预期,而此次危机恰恰强化了人们对未来增长的担忧,因而对各类信用消费都会产生抑制。

其次,娱乐性、享受性消费萎缩。据调查,艺术品市场遭受重创,出现画廊缩小规模,开始出租,甚至暂时休业的状况;全国不少城市陆续出现健身俱乐部倒闭的现象;投资者和收藏者均出手审慎,艺术品交易拍卖额锐减;旅游业方面,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同比出游人数减少,行业收入下降。

消费决策周期延长且理性消费行为日渐明显

如何使有限收入的合理化利益最大化是消费者面对危机需要理性决策的重要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应对各种危机通常会产生适应性反应,即所谓应激性反应。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较多,如购买需要、商品信息、营销策略等,金融危机使许多因素变得不确定,对市场的预期也变得模糊不明,使得消费购买决策周期相对延长。

某项调查表明,购买私人轿车的多数人决策周期在6个月左右,但在危机之前购车家庭的决策周期远比想像中要短。调查显示,被访者对“从您家开始决定买车到最终购买,大约需要几个月”问题的回答,最有代表性的决策周期是6个月,26.7%的购车家庭决策周期正好是6个月,同时累计有74%的购车家庭是在1-6个月内完成购车。危机的到来,使市场动向、价格等影响消费的重要信息常常处于变动之中,这就使购买决策更加审慎,非理性消费、随机性消费减少,随用随买的理性消费行为已成为多数居民的主要消费方式。虽然危机造成商品价格涨跌变化,但人们对此已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已能较为理智地选购商品,按需选购成为消费的主流。人们凭借自己的消费经验和对各种消费信息的分析判断,在众多的商品和服务当中进行理性的选择。谨慎消费已成为当前消费行为的明显特征。

网络购物、租赁等新的消费方式呈增长态势

随着电子经济发展,网络购物比较省钱,比真正实体店一般情况下要便宜1/3,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购物,其崇尚的原则是能省则省,精打细算。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无须走出家门就可做到“货比三家”,他们经常大范围地进行选择和比较,以求所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质量最好、最有个性。

同样,对那些积蓄不多,但又对某些高档商品有消费需求,租赁就成为不错的消费选择。如名牌高档时装、背包等,如果花一大笔钱只能消费较少的件数,但如果租赁,花同样的钱就可以消费更多的款式与数量。

发展性消费成为热点

面对危机,多数人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寻求职业的稳定。为此,用于提升自我价值的文化性消费将进一步增加。为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学识和修养,人们会自动寻找学习和进修机会,以不断给自己充电。

危机也预示着机遇。在危机中如何发现机遇,也是人们面临的新问题。如面对全球范围的经济波动,大众了解经济现状的需求和对未来走势的关注空前高涨,使得原本只有专业人士关注的经济类图书成为人们寻求答案的重要工具。

结论及建议

尽管调查表明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到普通居民的日常消费,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镇农村居民,购物心态依然平稳。商场、超市的食品类、基本生活品类消费仍旧旺盛。但由于金融危机降低了部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以及居民的收入预期,使人们的消费倾向、购买决策、消费方式及消费心理都发生一定变化,在某些领域出现消费需求收缩、消费疲软的趋势。因此,我国应一方面制定更多的惠民政策,增加国民的可支配性收入,加快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的传统消费习惯是“量入为出”,中国人的高储蓄率表明中国人不敢消费,其原因并不完全是因为没有消费能力,而是因为社保水平较低,居民不仅要存钱防病,还要存钱防老。对我国而言,扩大内需的根本宗旨是富民为本,强化公共服务,给老百姓以经济安全的底线,这样才能释放居民心中的消费压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职后教育。经济放缓期一般是教育发展的好时机。当高等教育不再是就业的“金钥匙”,职业技术教育和职后教育必然成为教育消费的重中之重。

同时,还要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领域。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处于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审美型发展。尽管危机的到来,使人们的超前消费受到抑制,但消费欲望具有惯性,休闲、娱乐、审美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只要引导正确,服务到位,休闲、旅游、娱乐等必然在促进经济复苏中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田迎新.私人轿车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

金融危机特征范文第2篇

一、背景与事实 1

二、各国的反映与动作 1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2

第二章 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3 

一、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和行政干预手段 3

二、从商品贸易领域扩展到劳动力雇佣和金融领域 3

三、表现形式更加软化,更具隐蔽性 4

第三章 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6

一、使外贸企业的出口受阻,出口额下降 6

二、加大了外贸企业的涉外经济风险 6

三、削弱了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比较优势 7

第四章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策略思考 8

一、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8

二、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 8

三、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的作用应对贸易摩擦 8

四、推进自主创新,鼓励企业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 9

五、积极扩大内需且转出口为内销 10

六、加强国际合作,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10

七、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11

第五章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14

 

第一章 引言

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决策者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以及有效配置,从而对经济的总体增长与长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实施自由贸易政策对于一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都是有利的。然而国际金融体系经历的一场前所未见的危机,已严重影响到全球的实体经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难独善其身。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深,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几率相对提高,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且在实践中,当一国的实体经济出现问题时,在对外贸易措施上最有可能采用的是临时紧急保障措施,包括在短时间内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而我国多年来一直是全世界遭受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此情况下我国政府和企业更需要提高警惕,在合理的范围内采取必要措施化解贸易保护主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背景与事实

自2008 年9 月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因信贷紧缩和资产价格缩水而导致的全球需求下降正在以惊人的力度冲击全球贸易市场,各主要国家出口轻则增速减缓,重则大幅缩水。2009年9月12号奥巴马总统签署了轮胎特保案。9月20日在二十国峰会上,奥巴马提出人民币应该升值。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统计:2009年1至11月份累计出口1,0709.8亿美元,同比回落了15.8%。从主要出口市场来看,对美国出口数量减幅小于对欧盟和日本的减幅;对美、欧、日三大经济体的出口数量减幅均持续收窄。今年前11个月,我国对美国出口价格下跌5.3%,出口数量下降10.1%;同期,对欧盟出口价格下降4.4%,出口数量下降18.2%;对日本出口价格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出口数量减少17.6%。

进入2009 年2 月后,美国国会讨论的长达700 多页的经济刺激计划议案中,仅小半页纸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引起全世界的关注。美国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已在众议院获得批准。参议院正在就此计划进行讨论,众议院在通过此计划时,其中一项附加条款规定,除特例外,任何基础设施项目要获得刺激方案资金支持,必须使用美国产钢铁产品。人们推测,参议院审议的版本可能会把“购买美国货”的限定范围从钢铁扩展至所有能够使用美国产品的制造业商品。

二、各国的反映与动作

国际舆论连续对美国众议院通过的这项“购买美国货”的条款给予激烈抨击,将其斥责为“一项愚蠢透顶的经济政策”。该条款率先在欧洲和加拿大引发抗议风暴,每年这两个地区都要向美国出口大量钢材。加拿大总理哈珀最早公开对该条款表示不满,称将对此事“严重关切”。欧盟贸易代表阿什顿也说,如果美国国会通过禁用外国产品的振兴经济法案,欧盟“绝不会坐视不理”。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09 年,也许是国际经济最为艰难的一年,世界各国在去年不断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之后,本应更加团结,共治危机,可是,不利的消息却不断传来,贸易保护主义的阴影似乎又日渐显现,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其理论依据、政策手段、目标对象和实施效果都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显著的区别。

总体来看,在WTO规则的约束下,大多数国家都在向自由贸易的方向迈进,但由于现行多边贸易体制并非无懈可击,因而保护主义总是千方百计从中寻找“合法”的生存土壤。WTO允许成员国利用其有关协议保护本国的利益,反击遭到的不公平待遇。这就为各国以 “公平贸易”为口实实行贸易保护留下了空间。WTO规则并不排斥各成员国的经济自主性,目前,保留本国经济自主性的要求不仅来自发达国家,而且还来自发展中国家。因此,采取与WTO不直接冲突的各种保护措施(即新贸易保护主义),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普遍形态。

第二章 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新老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都是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大多体现在通过大幅提高进口关税以及对进口的数量性控制,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但在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形势下,这类措施将招致其贸易伙伴的强烈反应,并可能遭受报复性贸易保护措施。2009 年全球各类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层出不穷。因此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的形式及措施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政治上的便利性、技术上的歧视性等特点。

新贸易保护主义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显著的区别。例如: 1、打着公平贸易的旗号,利用WTO规则,实行贸易保护。2、依据国内法履行国际条约。3、利用区域贸易组织保护成员国利益。4、保护手段更趋多样化。5、制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总的来说,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有如下特点:

一、更多地运用法律法 规和行政干预手段

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在遭遇金融危机之前,往往宣示自由贸易和政府应少干涉,但在面临危机时,却不得不求助政府干预,包括贸易保护。欧美等发达国家政府面对逐渐加深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损害,为了阻止经济衰退及工人失业的增加,纷纷通过立法和行政干预手段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最为典型的即是2009 年2 月13 日美国参众两院正式通过的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所包含的“购买美国货”条款。该条款规定经济刺激计划支持的工程项目中必须使用美国国产钢铁和其他制成品,限制使用进口钢材。虽然美国政府希望通过该条款刺激美国经济,创造或保留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此举无疑是赤裸裸的显示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二、从商品贸易领域扩展到劳动力雇佣和金融领域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各国的贸易保护倾向不断发展,各自出台相关法案大兴贸易保护主义,并将贸易保护从商品领域扩展到商品生产、劳动力雇佣和金融领域。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对全球就业情况的评估,到2009 年底,金融危机将导致世界新增失业人口2000 万,总失业人口将达到2.1 亿。各国通过劳动力就业歧视政策,实现与贸易保护主义相同的目的。在金融领域也出现了这种保护主义的倾向,一些国家为了帮助自己国家的银行应对危机,从新兴市场中把资本抽离,而这可能会造成新兴市场资金的短缺,使它们缺少资金的支持,可能会使全球经济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三、表现形式更加软化,更具隐蔽性

在当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情况下,一国实行明显的贸易保护措施,其他国家很快就会采取反制措施,从而造成两败俱伤。因此,当前贸易保护的形式更加软化和隐蔽。当前,在国外流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是相对于旧的关税壁垒而言的,主要有以下六种表现形式:

(一)技术壁垒

发达国家更倾向于使用技术壁垒。由于这些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具有良好的定向性、隐蔽性和灵活性, 其中一些技术要求以提升技术水平、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甚至可以视为中性的贸易标准。WTO 对这些贸易措施应用的限制并不统一,因而,其保护效果更为突出,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美国近10 年对中国出口产品频频进行知识产权调查,占美国该项调查总数的25%左右。近年来,欧盟技术性贸易措施(TBT)公告项日益密集,给发展中国家设置与发达国家一样高的门槛,违背WTO 的公平性原则。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ACH) 法案的生效, 成为中国加入WTO 后最大的贸易壁垒。

自1994年以来,德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相继采用的印染制品含偶氮染料禁止令就对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服装等轻工品的出口影响甚重,损失惨重。目前我国虽已攻克了此技术难关,但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还有,已被有关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广泛接受和认可的HACCP则明确规定,食品包装需标明食品的营养成分,从而增加了食品制造商的成本,对缺乏技术分析手段的食品实际上构成了禁止进口令,进而影响相关产品的贸易和生产。至于《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则对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产生严重的影响。此外,有的国家还规定了许多涉及安全、健康项目的审查,使进口品因季节需求的变化或失去商机,或无法进口。凡此种种,均对有关国家的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技术阻碍。

(二)绿色壁垒

不断提高进口产品的生态环保标准, 是发达国家越来越普遍使用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这些市场准入的环保标准,大多内含于发达国家的国内法当中。欧盟用能源产品生态设计指令,对中国家电行业造成重大影响。EUP 环保指令成为继WEEE 和ROHS 以后的又一大环境壁垒。

(三)蓝色壁垒

发达国家逐步强化社会责任壁垒的功能,推行《社会责任标准8000》。这是继质量认证标准、环境保护认证标准、职业健康安全认证标准等之后,又一新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国际标准。目前,接受和执行这一标准的国家越来越多,但国内通过社会责任认证的企业很少。

(四)利用WTO允许使用例外条款进行贸易保护

发达国家还大量运用WTO 所规定的、在特定条件下才可以使用的手段对付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2009 年上半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多达58 起,涉案金额超过80 亿美元。今为止,中国已连续10 余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同时,国外对中国反补贴调查案急剧增加。这些反补贴调查主要涉及我国现行的汇率政策、金融体制、国企改革、外资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水电煤气定价等多种项目,指控一旦成立,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调控措施都会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五)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保护成员国的利益。

区域一体化组织具有的排他性特征被视为对成员国的一种贸易保护。通过“内外有别”的政策和集体谈判的方式, 区域一体化协定在为成员国创造更有利贸易条件的同时,却往往对非成员构成了歧视,起到了对成员国进行贸易保护的作用, 使非成员国遭遇高壁垒,影响进一步加大。

(六)包含贸易保护主义成分的经济刺激计划。

克鲁格曼等学者提出的战略贸易理论认为, 不论在促进本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方面,还是在维护本国企业免受国外竞争对手的冲击方面,都需要国家的贸易政策发挥作用,从而为国家通过干预贸易, 提高和维护本国产业的战略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并由此形成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体系。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发达国家在高技术领域的较量不断升级, 战略性贸易政策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政府所接受,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核心政策。许多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都包含贸易保护主义的成份。

第三章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

实施贸易保护是“去全球化”的历史倒退。贸易保护主义其实质就是封闭、保守的经济,与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在相应的历史条件下,有它暂时存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对于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成熟,各国经济互相依赖,国际分工和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定位、产业结构更具特色的时代,唯有自由贸易才能顺应各国经济健康的运行和发展。

在新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受到的影响最大。2008 年我国有36.1%的出口企业受 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505.42 亿美元。2008 年,我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分别占全球总数的35%和71%, 已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WTO 成员。进入2009 年以来,美国、欧盟、印度、阿根廷、加拿大、土耳其、秘鲁、巴西等13 个国家(地区)对我国乘用车和轻型货车轮胎、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碳钢紧固件、无缝钢管、汽车前桥梁、铝箔、金属盘条等发起“两反两保”调查。截至六月底我国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更多达五十八起,涉案金额超过八十亿美元。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我国的出口商品正面临着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使外贸企业的出口受阻,出口额下降

据海关统计,2008 年我国出口14285.5 亿美元,增长17.2%,比上年同期回落了8.5 个百分点;2009年1 至7 月全国进出口总额11467.1 亿美元, 同比下降22.7%。外贸出口规模的下降,一方面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商品外部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和日益加剧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息息相关,新贸易保护主义造成我国很多出口企业出口受阻。目前对我国企业出口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排在前五位的是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拉美国家,我国外贸出口商品中受保护最严重的产品类别包括奶制品、钢铁、汽车、化学制品、塑料和纺织品等。以轮胎特保措施案为例,青岛作为全国重要的轮胎制造基地占2008 年全国对美轮胎出口的8%,该案涉及本地10余家企业、近2 亿美元的市场份额。同时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印度、美国、巴西等国家的出口额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出口额纷纷下降。

二、加大了外贸企业的涉外经济风险

目前我国的出口规模有两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而且出口的大量产品是国际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遭遇的贸易摩擦比较多。随着由于贸易保护引发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外贸企业面临的涉外经济风险也加大,如在欧盟政府对中国产品频繁设限的同时,当地企业与中国厂商的矛盾出现了激化的趋势,“砸店”、“烧货”的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危及中国厂商的正常经营和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而且开始形成针对中国产品的“民间壁垒”。随着国际上“中国威胁论”泛滥,并开始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由贸易领域向经济、政治、军事领域扩散,我国外贸企业的涉外经济风险加大,并呈多元化趋势发展。

三、削弱了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比较优势

由于我国的物价水平比起西方国家相对较低,所以我国外贸企业出口商品一直以物美价廉的价格比较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物美价廉的商品给进口国民众带来了实惠,其进口需求量激增。而当金融危机爆发后, 各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和企业,便制定较高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性标准限制我国“价廉”商品的进入,从而削弱了外贸企业出口商品的价格比较优势,对我国的商品出口制造了极大的障碍。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都受到了进口国的技术性规章和规范、包装和标签的要求、检验和检疫的规定、环保等方面的限制。如我国出口规模较大的农产品,据统计,每年有240 亿美元的出口农产品因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间接受到影响。2008 年,世界上有90 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的食品和农产品采取过限制进口乃至全面禁止等措施。

第四章 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策略思考

2009 年3 月,世界银行的一份名为《贸易保护:初现端倪但趋势令人担忧》的报告显示:自2008 年11 月以来,G20 中的17 个国家已经实行了47 项措施,以牺牲其他国家为代价对对外贸易进行限制。而这种贸易保护趋势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仍将继续在各国蔓延。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出口规模较大,外贸依存度较高,实体经济必然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而危机发生前,我国在进出口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各领域就与发达经济体频发摩擦,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只会使这些问题愈演愈烈,无论对于政府还是企业无疑都是雪上加霜。面对金融危机与贸易保护的双重冲击,中国作为崛起中的经济和贸易大国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具体而言,应重视和加强如下举措:

一、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必须联合世界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一是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但也必须兼顾其他贸易国家的利益。2009 年2 月下旬,中国赴欧采购团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责任,体现了中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二是坚持采取适度贸易保护政策,积极倡导国际经济合作,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三是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推进符合各国利益与多边贸易体制的WTO 多哈回合谈判,通过多边贸易规则来约束和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二、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特保和技术壁垒必然会增加,我国虽已初步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贸易壁垒体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有待完善和提高因此,首先,要认真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反倾销调查体系和绿色壁垒体系,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贸易保护的经验和教训,建立国外贸易保护的数据库,及时向企业传递有关信息,及时预警信息,帮助、指导国内企业突破国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其次,检验检疫机构应积极利用信息优势,增强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分析能力,及时发现低价竞销的苗头,提供给有关决策部门参考。最后,应定期对一些敏感产品列出清单,与海关、经贸部门配合,公布有关商品的最低限价,并建立合理的出口商品评估制度。

三、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的作用应对贸易摩擦

针对我国面临的日益增多的反倾销、反补贴与保障措施,应发挥企业、行业与政府协调应诉的积极性。采取“谁应诉,谁受益”原则,鼓励涉案企业积极应诉,挽回市场;组织行业协会,代表全行业进行反倾销应诉;商务部则专门代表国家,帮助企业与外国政府谈判。具体而言,需注重以下3点:

(一)针对近年来国 际间贸易摩擦的突出特征,强化政府组织的宏观调节作用, 解决行业和企业本身不能解决的贸易摩擦问题。在目前形势下,政府一方面应深入研究WTO规则与国外反补贴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加紧对现行的补贴政策进行一次检查,认真梳理和调整与WTO规则不相符的补贴政策与措施,不再实施的要及时清理。不断改进政府调控经济和发展产业的手段,在出台金融、产业扶持、国企改革、税收和土地管理等领域的直接优惠政策和措施时,严格审查,防止不符合WTO规则和我国入世承诺的补贴政策与措施的条文出现; 另一方面应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制订与WTO反补贴规则不相冲突的新的补贴政策,以规避反补贴调查。

(二)明确行业组织的职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的职能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协助政府部门搞好行业规划,站在国际行业发展的高度,对本行业的发展提出科学可行的要求; 2、向政府组织报告行业内企业的基本情况, 反映企业的意见和要求,提出政策性建议和改进措施,切实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3、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发展动态和要求,为企业提供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人才信息,搞好咨询服务,促进企业自主走向国际市场;4、组织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立足行业发展的前沿,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和生产、经营、技术发展方案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服务, 协助企业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和综合分析。

(三)加强与国外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行业协会是行业领域内一个群众性的社会经济组织,它的组成不受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等条件的限制,凡是同行业企业和生产经营者, 不论其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如何,都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加入行业协会。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 行业协会可建立健全各种咨询服务中心,如信息中心、咨询服务、技术中心,培训中心等。

四、推进自主创新,鼓励企业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竞争己经开始从产品竞争转入到品牌、营销、管理等综合实力的竞争。必须看到,许多贸易壁垒都是针对我国出口商品档次不高、技术水平低提出的。政府应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对科技和教育的扶持,努力促进基础研究、产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和激励企业重视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强化企业对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增强国内企业的内在竞争力。在外贸出口过程中牢牢把握自主创新这一主导思想, 立足所进入区域市场的质量、技术要求,注重以下三点:其一,按照WTO规则和所进入国家的市场要求,明确自主创新定位,尽量回避所进入国家的大企业、大公司共同关注的热点项目,选择它们易于忽略而又有一定经济效益的项目,发挥中国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其二,在创新发展中运用逆向思维,对于那些与企业自主创新有关的信息和线索,大胆运用逆向思维加以分析,拓宽创新的思路;其三,自主创新领域及内容要符合WTO规则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经过必要的调查分析,立足于所进入国家消费者的需求习惯和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将目标定位在产品核心技术能力的自主创新与研发。

五、积极扩大内需且转出口为内销

加强国内市场的活跃,刺激内需,苦练内功,提高免疫能力。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出现强劲增长,贸易规模不断加大,外贸依存度也随之急剧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商务部的统计, 2008年, 中国全年进出口总值达到了25616.3 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近26%。伴随着对外贸易总值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不断攀升,从2001年的38.5%快速增长到2008年的58.2%。虽然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曾极大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攀升不可避免地带来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以及中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高度依赖。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过度的依赖国际市场而使我国国内市场需求形成支持不足,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不能保障。所以,我国在宏观调控时应更多的放在扩大内需上。重新配置投资、出口和内需这三大经济成长动力之间的比重,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尤其农村市场也是减轻这种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内需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提高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方面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格局,改进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出口需求下降的背景下,扩大消费为主的内需,可以缓解经济增长受到外需下降的冲击。另一方面,增加消费,降低过高的储蓄水平,将有助于缩窄贸易缺口,削减贸易顺差,从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企业开始采取“出口转内销”的策略,期望能借国内市场渡过难关。“出口转内销”对企业来说,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外贸企业转向内需市场,还需多方政策和措施配合。

六、加强国际合作,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正如英国首相布朗所表示的,现在不是从全球化转向保护主义的时候。诉诸保护主义手段并不能解决目前的金融危机。各国应团结一致,加强合作。中国应积极依托国际贸易组织和各种国际机制,通过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在充分体现多元主体发展差别和利益诉求的基础之上,加强对各国救市计划的监督和审议,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毒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要做到真正的世界贸易强国,就必须要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市场的制定标准。与国际接轨,加速我国国际贸易物品的质量,达到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标准必不可少。充分利用多边场合呼吁联合防范贸易保护主义众所周知,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金融风险积聚长期积累的结果,解决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七、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

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来往要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开拓新兴市场,降低自己对发达国家市场过高的依赖性,规避某些贸易保护主义强烈的国家的堵截。进入新千年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以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为主要形式的区域贸易安排不断涌现。自2003年以来,我国自贸区建设从无到有,迄今,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 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 个自由贸易区。建立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规避区域化的贸易壁垒,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稳定国际贸易环境。

第 五章 结论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迟缓的冲击下,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增长。然而,我们希望以往的经历与教训,能够提醒各国的政府与政治人物,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是解决经济困难的良药,如果各国过分强调自己的眼前利益,不顾其他经济体的承受能力,并在贸易顺差和逆差上斤斤计较,那么随着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世界经济就难以走出困境,各国就业和增长的恢复就会更加艰难与漫长。全球经济正处于困难时期,国际贸易正常发展是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全球经济能否走出低迷,将取决于各国政府之间政策的协调程度。而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面对危机的蔓延及可能来临的区域性或全球性贸易保护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应对策略,这既包括在WTO 框架下实施集体行动,对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行谴责,并敦促其积极纠正;也包括积极实施国内结构性调整,通过刺激内需来降低国民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还包括努力发掘新的出口市场、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等。

【参考文献】

[1] 高永富.浅论购买美国货条款的保护主义实质[J].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10):67-73.

[2] 白明.次贷危机波及我国外贸发展[J].经贸观察,2008(3):45-55.

[3] 毕夫.新兴市场的贸易保护与中国的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9(5):35-43.

.国际商务研究,2009(3):112-19.

[5] 陈泰锋.金融风暴背景F多哈回合谈判的未来⋯ .国际经济合作,2009,(1):123-135.

[6] 武艳杰.透视美国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的双失衡[J].国际问题研究,2009,(1):87-92.

[7] 郑玲丽.金融危机下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对策[J].国际商务究,2009(3):37-52.

[8] 梅新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及其应对[J].国际贸易,2009(3):19-27.

[9] 李智.对全球贸易保护升温下我国贸易救济工作的思考[J].国际贸易2O09(3):145-154.

[10] 薛策久.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与遏制[J].国际贸易,2009(3) 52-69.

[11] Harold James,The End of Globalization:Lessons from the Great Depress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173-198.

[12] 彭光明.邓安球.国际贸易概论[M].国际贸易,2009(5)

[13] 闯新著.美国的秘密[M].国际贸易,2009(1)

[14] 梁爽.金融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9(7)

[15] 王佃凯. 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原因和现状分析[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金融危机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最新经济特征;对策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必须科学准确把握、灵活审慎应对。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扩散蔓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对外开放依存度较低,因此危机的影响来得较慢。但从新疆伊犁州(直属八县两市简称伊犁州)和吉林省白城市两地情况分析可看出,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不够牢固,经济抗风险能力还很脆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特征。

(一)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扩张阶段,但增长的强劲势头开始放缓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了连续快速增长。如,新疆伊犁州2005年生产总值增长13.3%,2006年生产总值增长13.8%。但从2008年第四季度至2009年年初看,国际金融危机对伊犁州经济产生了一定冲击,2009年1月,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8亿元,同比下降19.7%,地方财政收入24 553万元,同比增长12.1%,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48.3个百分点,比2008年末减少26.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1.64亿元,同比增长0.6%。工业、建筑业贷款分别下降42%和12.9%,三大经济指标的回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对伊犁州经济的影响。(数据来源:2009年伊犁州统计信息)白城市2005—2008年gdp年均增幅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40%以上,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幅20%以上。这种情况表明,白城经济已进入加速扩张时期。但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对白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逐步显现甚至加深。

(二)工业化进入中期初始阶段,但企业运行出现困难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的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伊犁州目前工业化水平开始进入中级阶段,且工业化进程呈明显加快特征。2008年伊犁州人均生产总值达11469元,比2007年增长11.9%,经济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工业增加值增速较2007年放缓,由2007年增长26.8%,逐步放缓到25.2%。而2009年1月重点工业生产情况也自2005年高速增长后首次出现了下降。(数据来源:伊犁州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以来,吉林省白城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4%,2007年高达41.4%。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增加,基本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市工业经济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前5个月发展速度呈逐月上升态势,从6月份开始出现下滑,到2008年底,完成工业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20%,比2007年增速下降6.2个百分点。影响最重的是汽车配件产业,到2008年10月末,全市汽车配套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仅增长7.7%,低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27.1个百分点。(数据来源:白城市2005—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此外,冶金、造纸、纺织、服装等生产企业也出现停产半停产问题。

(三)对外开放水平进入全面提升阶段,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难度加大

伊犁州2008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12个。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伊犁,入驻的重要企业达147家,是项目开工最多、力度最大、投资最多的一年。(数据来源:伊犁州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年末以来,伊犁州招商引资工作的难度逐步加大。吉林省白城市近年来由于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2008年,全市引进域外资金200亿元,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06个,总投资1248亿元,完成投资206亿元。已有3个世界500强、12个国内500强企业到白城投资。(数据来源:白城市2005~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年末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使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出现了新变化。一是在建项目后续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投资方的融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直接影响在建项目建设进度,有的甚至会暂时搁浅。二是外来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势头减弱。

(四)特色资源进入加速开发利用转化阶段,但产业升级困难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利用转化进入鼎盛时期,但由于产业升级困难,很难实现优势资源的转换。近年来,伊犁州紧紧依托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农林牧渔业比例关系趋于合理,工业开始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化。2005年以来,伊犁州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整合步伐,优化资源配置,传统产业快速发展。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产业升级更加困难。吉林省白城市主要开发项目有农副产品深加工、煤炭资源开发、风能开发、土地资源开发整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到去年上半年,资源开发利用转化形势较好,累计总投资达241.4亿元。但这些项目大多处在建设过程之中,还没有实现投产达产。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在这一背景下,白城市能源、农产品加工这两大新兴支柱产业刚刚起步就遇到困难,特别是刚刚启动生产的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还没有开始实施,产业升级困难重重。

(五)劳务经济进入稳定成熟阶段,但农民工返乡问题比较突出

2008年伊犁州农民外出务工人数43.79万人次,比2007年同期增加10.16万人次,增长30.2%,劳务创收13.7亿元。(伊犁州2008年农业统计年报)国际金融危机也给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末因合同到期不再续签而返回的劳动力比2007年明显增加。吉林省白城市自2008年10月份后,外出的农民工出现了返乡潮。这次返乡农民工呈现出三多的特点,即省外返乡的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多、年龄偏大缺乏技能的多。目前,全市返乡的农民工有7 630人,占省外返乡总人数的22.2%。

(六)外贸进出口进入迅猛增长阶段,但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

进入2003年后,伊犁州进出口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国际金融危机对该州商品出口造成一定冲击,主要表现在:一是出口企业经营成本增大,出口利润不断受到挤压,出口动力明显下降。二是出口加工企业生产量减少,面临有价无市的困境,制约工业经济增长。三是产品出口市场价格下降。近年来,吉林省白城市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外贸进出口呈现迅猛增长势头。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白城市出口需求大幅下降。全市去年第四季度工业制成品扣除美元贬值及国内通胀因素,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于零。

二、欠发达地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

面对来势凶猛的全球金融风暴,如何正确认识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欠发达地区亟待破解的难题。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着力推进产业升级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立足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要把优化产业升级的重点放在成长性好、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转型升级潜力的优势产业和有发展后劲的重点项目上,放在鼓励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引进先进设备、扩大内销、节能减排上。今后应重点抓好能源、绿色农产品加工这两大新兴支柱产业,依托资源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抓好工业园区新建企业。通过扶优扶强、扶大扶新,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推进欠发达地区工业企业产业升级。

(二)着力推进招商引资

要围绕本地资源优势,从市场需求、融资渠道、经济效益等方面,精心论证、包装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真正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集中时间外出招商,以招商洽谈会的形式广泛宣传、广泛推介、广泛联系,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上的主体作用。当前,要紧紧抓住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调整结构的历史机遇,精心筛选,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项目争取的核心就是“选得准、会争取、能干好”。“选得准”就是要学会找项目,学会从政策文件中、从横向比较中、从上级对口业务部门和经济需求程度中找个性化的项目。“会争取”就是要有挤、钻、恒、抢的精神,与有关部门联手,安排专人紧盯有望项目,并且善于应变。“能干好”就是要树立精品意识,用精品工程为今后争取项目奠定基础。

(三)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首先,加强硬环境建设。要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机遇,提升欠发达地区“硬件”建设的档次和水平。目前要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机场建设项目、铁路建设项目、引水工程建设项目等,以此从根本上改变落后面貌。其次,加强“软环境”建设。要从党风、政风、民风和人文风气人手,从建设服务型机关、服务型社会人手,多管齐下,综合整治,全方位营造一个创业的良好社会风貌。要把领导干部抓优化环境作为政绩来考核,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的问责力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精简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时效。要大胆宽容创业的失误者,倡导一种在干事中积累经验、在干事中完善政策的风气,不断解放思想,树立“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永不满足、跨越发展”的思想,形成“人人都是发展主体,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良好氛围。认真落实招商代办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以长效机制保障环境优化。最后,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内容。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经济。要抓好林业生态产业工程、引水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再造欠发达地区水肥草美、物茂林丰的秀美景象。

金融危机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银行 反洗钱 法律问题 对策

计划经济年代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不法分子无法洗钱;改革开放后内地就出现洗钱犯罪。“白领犯罪在20世纪90年代表现为洗钱”。金融系统是洗钱的易发、高危领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米歇尔?康德苏的估计,全球每年的洗钱数额达60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左右。国际社会已将洗钱列为十大犯罪之首。因此,遏制洗钱犯罪,势在必行。

一、洗钱罪概述

(一)洗钱犯罪的含义

洗钱,顾名思义就是把赃钱清洗干净,给非法的资金披上合法的外衣。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美国芝加哥的一黑帮分子开了一家投币洗衣店,在每晚计算当天的洗衣收入时,他把其它、走私、勒索等非法收入混入洗衣收入中,再向税务部门纳税,扣除应缴的税款后,剩下的非法收入就成了他的合法收入,这就是“洗钱”的由来。各国的法律及国际公约对“洗钱”有不同的表述,通常是与各国对洗钱罪的界定相适应的。国际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认为,凡隐瞒或掩饰因犯罪行为所取得财物的真实性质、来源、地点和流向,或协助任何与非法活动有关的人规避法律应负责任者,均属洗钱行为。

《刑法》第191条规定,洗钱犯罪是指明知是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采取的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产转移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通过银行转账或者其他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资金汇往境外,以其他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利益转移为合法财产,所转移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达到一定数额的行为。《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将洗钱的上游犯罪增加了“或其他犯罪”,将洗钱行为表述为:“将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二)洗钱犯罪的特征

洗钱犯罪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有预谋的故意犯罪;二是利用银行或地下钱庄进行;三是具有跨国性。各国家司法管辖权有限,不能越界追逃;四是缺乏可识别的受害者,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三)洗钱犯罪的危害

洗钱犯罪危害性大,破坏经济建设,影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一是为有组织犯罪提供资金来源;二是助长刑事犯罪,危害社会稳定。洗钱的高利润会刺激犯罪分子的欲望,助长了其嚣张气焰,给社会带来危害;三是助长官员,造成贪官外逃。我国的资本外流数额排行世界第四位,仅次于委内瑞拉、墨西哥和阿根廷,已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四是损害金融机构的声誉,严重影响银行业务的拓展,诱发金融危机。如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原因之一就是参与洗钱;五是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原则,冲击合法经济,破坏国家投资环境。

二、金融机关反洗钱的现状

(一)形形的洗钱犯罪

近年来洗钱犯罪日益增多,数额不断上升。主要表现为:一是利用地下钱庄把在国内犯罪所得赃款清洗到境外。首先赃款所有者在境内将要清洗的赃款交给地下钱庄的经营者,然后在境外从地下钱庄的同伙处提取被清洗过的赃款。如厦门远华走私案中,赖昌星通过晋江“东石丽”地下钱庄疯狂洗钱。二是利用同海外公司签订假进口合同,以金融机构信用证支付方式将资金汇往境外,即将犯罪所得资金转移到境外金融保密制度比较严格的国家和地区。三是利用他人身份证件或假身份证件开立账户,通过金融机构存取、转账等方式转移非法资金进行洗钱。四是利用借贷方式洗钱。首先通过向他人借大额钱款,然后再用赃款偿还债务,使赃款被清洗成来路合法的款项。五是利用外汇黑市把赃款兑换成外汇,再将其走私出境,从而达到洗钱的目的。六是通过成立皮包公司或者利用其它单位走账进行虚拟贸易,伪造经营业绩,谎报收入,然后以公司经营所得的名义将犯罪收入向税务当局申报纳税,将赃款变成完全可以公开的正当收入。

(二)银行反洗钱的现状

1、金融环境不够规范,金融秩序有待完善。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银行业竞争出现白热化,有的银行见钱就揽,有钱就收,忽视了对钱的性质和来源的了解。甚至明知该钱的来路不正,仍帮其转款或做其他处理。所以在金融秩序混乱的地方,很难有效地预防和查处洗钱活动。

2、部分人员反洗钱的意识淡薄。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反洗钱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没有必要盲目跟风,否则会失去大量客户。甚至“睁一眼、闭一眼”,麻木不仁,使银行成了洗钱的工具。

3、员工业务素质不高。缺乏过硬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即使面对可疑的金融交易或者明显与洗钱有关联的交易,也难以进行辨别。有些人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结果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实施洗钱等金融犯罪轻而易举,根本无法有效防范和查处洗钱。

4、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实践中多数巨额黑钱都是通过各种银行、在不受任何监控的情况下被转移出去的。

三、银行反洗钱的具体对策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我国反洗钱的最早立法是1990年《关于禁毒的决定》。1997年《刑法》正式对洗钱罪作出规定,2001年《刑法修正案(三)》加以补充,2003年央行又颁布《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及《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报告管理办法》三大规章的, 2004年修改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确定了央行反洗钱的法定职能,反洗钱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必须抓紧制定《反洗钱法》。首先,要明确反洗钱的定义和范围,确立其设立模式、性质、职能;配备专职人员,明确其责任。其次,扩大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把贪污贿赂、盗窃、抢劫、偷税、、贩毒、诈骗等严重犯罪也列入。既打击洗钱又遏止其上游犯罪,使犯罪分子“无处洗钱”或“无钱可洗”。最后,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实施洗钱罪上游犯罪行为人如果不能说明自己所持有的财产性质或来源合法,就推定为洗钱犯罪所得进行定罪。可喜的是反洗钱法草案已于06年4月25日,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预计8月份颁布实施。(二)加强银行内部监控。金融机构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内控制度并报央行备案,严防金融机关成为洗钱“黑道”。一是利用现有的力量和机构成立专门的反洗钱工作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反洗钱工作,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各关键部门设立反洗钱联络员。二是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对下级分支机构进行指导、监督、核查。三是各商业银行之间应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同时把反洗钱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范围,常抓不懈。四是严格执行反洗钱责任制,并建立和完善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反洗钱监管制度,明确其现场和非现场监管职能。

(三)建立系统化工作机制。一是各银行应逐步完善报告制度,监控大额可疑资

金交易。银行对大额现金、存款、汇款和保管箱业务;对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及跨境转移,且无明确商业或正当目的活动;对客户的资金来往发生不寻常变化的均应特别引起注意,发现交易可疑的,应当按照规定时间限制和规定程序向监控中心报告。单位之间金额人民币100万元以上、外汇50万美元以上的单笔转账支付;个人金额人民币20万元以上、外汇10万美元以上单笔现金收付,都属于大额交易,必须加以重点审查、分析,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报案。二是注意保存内部交易记录和业务凭证,以备执法部门调查取证。对账户资料和客户交易纪录的保存期限自销户之日起至少5年,如:个人账户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所等;涉及可疑交易的,至少保存20年。保存期的文件资料应是原始凭证、监管部门认可的电子介质文件资料,且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法律有效性。

(四)实行存款实名制。这是银行防范洗钱犯罪的基本措施。金融人员应提高思想认识,严格遵守《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建立客户身份登记制度。在办理存款、结算业务时,应审查其身份并记录在案、核对存档。对他人开立个人存款账户的,应严格按规定核对人和被人的身份资料并做好登记工作。对单位客户应按银行有关规定要求其提供合法的证照、文件及资料或经公证的复印件,确认客户的注册名称、注册地址、组织形式、经营范围、单位负责人、财务状况等,开立账户应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直接办理,对授权他人办理的,要求其出具负责人的授权书及其身份证件及被授权人的身份证件;不得为客户开立假名、匿名账户,不得为身份不明的人提供存款、结算服务。

(五)加强员工培训。洗钱作为一种高智商的隐蔽性犯罪,不会被轻易发现。因此,要取得反洗钱工作成效,不仅需要完善相关立法,还需要一大批熟悉法律、精通业务的从业人员。要加强对员工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平时注意对员工进行反洗钱的操作程序、应紧处理措施的指导与培训,确保所有员工熟悉相关法律和操作规程,懂得如何甄别异常资金,侧重对一线临柜人员识别客户和可疑交易的教育培训。

(六)加强信息交流。注意从中发现洗钱犯罪活动的蛛丝马迹。一是加强金融内部的信息交流,要通过内部网络对客户信息共享,减少获取信息成本,准确判断是否可疑交易。二是建立信息交流机制,通过银行间的信息中心进行交流。三是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特别是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协作,包括报送信息交流,依照有关规定协助、冻结、扣划客户存款。

金融危机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机构;并购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01

一、前言

在过去约十几年里,为迅速扩大资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和抢占市场份额为,金融机构并购重组的规模越来越大、辐射面越来越广,但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演变为全球的金融危机,金融并购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一股空前的兼并大潮也正在发生,如何把握住金融危机催生的并购良机,推动和完善我国金融并购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并购市场一直表现比较活跃,2008年1月到10月份我国企业并购交易量同比增长37%,非国有产权的交易已经超过50%以上,企业并购重组已经涉及到20几个省市的近万家企业,并购活动呈现出纵向并购增加、大量中小企业加入并购大军、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联动并购频繁等趋势。但我国的金融机构大多没有参与全球金融并购,而这一空白也在随后得到填补。在2011年9月26日普华永道了一份最新报告《新兴机遇:亚洲2011年金融服务业并购》,该报告显示:逾75%的中国金融机构正在积极考虑在未来的12个月进行并购,而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重点迅速转移到东方,中国和亚洲的交易数量预计将在2011年后期及2012年加速增长。这表明中国和亚洲的金融服务并购预计将在2011年后期崛起,并在2012年加速增长,中国金融并购市场即将扩大。

二、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并购呈现的主要特点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并购呈现不一样的特点:第一,金融机构的并购规模越来越大。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机构的大规模并购是为了避免大型金融机构破产带来的损失和冲击,也是为了以大规模并购来实现协同效应或是优势互补的需要。如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美林证券。第二,金融机构的跨国并购显著增多。在这一轮金融并购的浪潮中,在金融国际化、一体化的推动下,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并购的跨度由过去以国内并购为主逐步走向跨国并购。据统计,2007年前10个月世界银行业并购金额达到的3700亿美元,其中跨国交易占到55%左右,是上年这一比例的两倍多。第三,金融机构的跨行业并购不断增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就给一些有意跨行业发展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机会。如摩根大通收购了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将其最需要的大宗经纪业务和全球交易处理业务收入囊中。第四,金融机构危机救助型并购在快速上升。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国际金融并购多以强强联合为主,然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强并弱或以大并小的救助型并购不断增多,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如巴克莱银行收购雷曼兄弟部分业务。第五,金融机构并购出现国有化浪潮。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大批金融机构倒闭或陷入困境,为了促进金融体系的重整和金融危机的化解,减少社会震荡,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干预力度更大的手段,由原来的市场干预变为直接收购,采取政府注资的形式并购或接管陷入危机的金融机构。据统计,2008年10月份金融机构的部分国有化总额达740亿美元,占当月全球并购总额的约30%。

三、对推进和完善我国金融并购的启示

近几年,我国金融机构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通过海外并购或没立分义机构提升综合竞争力,加快国际化进程。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形势下国际金融并购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出推动和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并购的应对策略。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努力:

首先是政府层面,要努力创造和稳定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并且懂得利用海外金融周期。一方面是要保持国内经济与金融环境的稳定,为跨国金融并购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国际金融周期的利用,充分认识到并购是化解危机的有效手段和实现中国金融国际化的有利时机。利用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跨国并购的交易成本相对较低,适度支持开展跨国金融并购,但同时也要注意选择适合中国金融实力的跨国并购战略。

其次是金融机构自身的层面。金融机构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有效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而且当前国际金融并购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跨行业并购增多,国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可以让金融机构能够同时提供多种不同的金融业务,充分发挥业务多元化下的风险分散优势和资源共享带来的效率优势,达到规模经济中的“帕累托改进”。中国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跨国并购来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实现综合经营,与国际接轨。而同时跨国并购的成败最终取决于金融机构自身的实力强弱和并购整合的难度大小。因此,要积极推动国内金融机构的改革,增强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并采用合适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来开展跨国并购,同时可以在国际和国内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以降低跨国并购整合的阻力。

参考文献:

[1]Berger,Allen N.,R. DeYoung,H. Genay,G. F. Udell(2000).Globaliz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vidence from Cross -Border Banking Performance [J]. Brookings -Wharton Papers on Financial Services, 2000

[2]Pilloff Steven J and Anthony M Santomero. The Value Effect of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 Bank Mergers and Acquisitons, 1998.

[3]熊良俊.当前国际金融并购主要特征及启示[J].中国金融家,2010(2).

[4]徐涛,刘阳.20世纪末以来美国金融业并购的特征及其效应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5]孙芙蓉.国际金融并购风云与趋势[J].中国金融,2007(23).

[6]束庆年.日本跨国金融并购的经验与教训[J].NEW FINANCE,2009(1).

[7]何德旭,毛文博.金融并购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影响与趋势[J].当代经济科学,2003(2).

[8]傅鹏.全球金融并购动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4).

[9]颜剑英,朱衍强.国际金融并购与中国金融安全[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2).

[10]沈洪溥.海外金融并购——是新机会还是新挑战[J].财会研究,20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