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语文学习方法

关于语文学习方法

关于语文学习方法

关于语文学习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育现状解决方法

一个民族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的并不是血脉,亦并非是领土,而是他们的精神和灵魂,或者说是文化。而文化的传承却恰恰需要文字,文字可以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文字本身也是文化的体现,是语文的核心,失去了本来文字的文化传承其实也已经失去了文化本身的内涵。没有人会认为用英语说明的清明节和重阳节会保持着原来的氛围,更别说是中国古代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

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语文却过于在于虚华浮夸而忽略了民族本身的沉重。同时,“数理化”思想的禁锢,使人们越发不重视语文了。甚至有人高呼“误尽苍生是语文”。

同时,社会的功用主义,严重影响了人们对语文的重视。哪怕是在校学生,很大一部分人也对语文存在着偏见。轻视语文学习,对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

现在我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的这种心理作一些简要分析,并试图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消极学习的表现

1.漠视语文,敷衍应付

由于语文的“高耗低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常抱无所谓态度,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先完成数理化,语文放在最后,随便应付一下,没时间了就不做。由于语文课无法与可以短期突击提高分数的数理化相比,也不能和社会热门的英语相提并论。所以学生不愿也不可能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投入太多的精力、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下多大的工夫也不见能得高分,少花点精力也未必吃多大亏。这样,学生怎么会有热情去学习它呢?

2.想学好语文却屡遭挫折,盲目乱学

另外一些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但由于他们语文修养、水平低下,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汗水,但考试成绩一直不够理想,甚至会下降。久之,他们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开始惧怕语文考试。

一部分学生对学好语文有强烈的需求,他们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上的题目,试题都是课外的。于是他们大搞题海战术,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

作为我们的母语课,作为一门最具人性、最具感染力和亲和力的人文学科,竟落到了这样尴尬的境地,每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深感失落和忧虑。针对语文在现实教学中依然尴尬的现实,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依据目前的高考模式摸索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以期解决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需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正确认识语文的重要性

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还要迎接高考的学生来说,学好语文,尤其重要。

首先,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学理科的不学好语文,写出来的东西文理不通,枯燥无味,诘屈聱牙,让人难以看下去,这是不利于交流,不利于事业发展的。”

语文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作为现代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才能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便于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而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有信息的采集、优化和处理能力,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而作为一个创新型的人才,还需有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等。而这些的培养,都离不开语文。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授课中,多渗透语文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让他们从观念上正确认识语文。

二、需要在教育方式上进行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上好语文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任重道远。每个语文教师都要有教好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同时要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好现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

同时运用好高考这根指挥棒,从考试着手。浙江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高考试题的结构和题型发生了重大变化。考试形式多样灵活,内容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也更加注重人文性的体现了。因此,教师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爱因斯坦说过:“所谓教学,应在于当学生在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而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我们教师交给他们的知识点也不可能会有太多,还不如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个爱学习的种子,让他们自己来面对。让他们自己主动习得和内化获取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甚至培养良好的个体素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能沉入文本、感受内容语言、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提问、讨论、研究。教师应把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成为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威严之中应不乏亲和力。尊重爱护学生,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构建开放的课堂体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感情,慢慢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中。

三、需要政策上进行转变

前几年的政策基本上是偏向于西方,如大量的宣传西方节日,引入西方电影,推广西方著作。这几年虽然开始将侧重点偏向本国,但是由于宣传方式的不恰当,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由于英语在国际上的重要性,中国在英语教育上总是有所偏向。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正是由于国家并不重视语文的教育,导致中国学生普遍学习英文而不重视中文。

关于语文学习方法范文第2篇

2. 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3. Readingis to the mind while exercise to the body.读书健脑,运动强身。

4. A man becomes learned by askingquestions.不耻下问才能有学问。

5. Learn and live.活着,为了学习。

6. Knowledge starts with practice.实践出真知。

7. Books and friends should be few butgood.读书如交友,应求少而精。

8. Complacency is the enemy of study.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

9. Knowledge makes humble; ignorance makesproud.知识使人谦虚,无知使人傲慢。

10. Knowledge advances by steps and not byleaps.知识只能循序渐进,不能跃进。

11. A man can do no more than he can.凡事都应量力而行。

12. A man cannot spin and reel at the sametime.一心不能二用。

13.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苹果,不用请医生。

14.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预防胜于治疗。

15.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小伙也变傻。

16. Health is not valued till sicknesscomes.病时方知健康可贵。

17. A close mouth catches no flies.病从口入。

18. 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良药苦口。

19. Good health is over wealth.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20. Happiness lies first of all in health.幸福首先在于健康。

21. Cheerfulness is health; its opposite,melancholy, is disease.欢乐就是健康,忧郁就是病痛。

关于语文学习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渗透英语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也在有序地开展和实施,为我国教育的不断完善提供了更多的力量。中学英语阅读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对中学英语教学进行有效地改革是促进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举措。语文教学法充分总结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有效方法,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作用。将语文教学法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是教学改革下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讨,对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语文教学法概述

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师组织和掌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知识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对相应的学习充满兴趣,还能够在学习中自主地去获得相关的知识,并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效率,也能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形成有助于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成效都会形成好的影响,而不合适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在教学中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教学法是针对语文教学的相关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情况,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而总结和提炼出来的有利于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方法。语文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采取的方法,包括相应的教法和学法。语文教学法包括很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语文教师能够对语文教学法进行有效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对其有效开展教学和形成良好的教学风格具有重要的影响。

语文教学法的分类可按照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形式进行。纵向结构是依据语文教学的流程进行划分的,可以分为准备教学阶段、实施教学阶段和检测教学阶段三类教学方法。而横向教学方法则是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而实施的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主要包括关于听力训练的教学方法,关于说话训练的教学方法,关于阅读训练的教学方法,关于写作训练的教学方法。形成相应固定模式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良好实践效果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也得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初中英语阅读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无新意。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用了过多的传统方式,使学生不能够对英语阅读课程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影响了英语阅读的效果。一些教师在讲解阅读词汇时,往往还按照教师讲解、学生识记、检查听写等程序进行,使学生学习单词的过程成了枯燥的记笔记和背大量的单词的过程,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而一些教师在讲解阅读短文的内容时,往往会花大量时间去讲解里面的语法知识和单词,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和阅读英语短文的兴趣。

(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会用大量的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灌输式的讲解,不给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或疑惑的机会,也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如,在阅读文章的相关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积极地去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而是自顾自地一上来就直接对文章大意和具体内容进行讲解。这种将教师的“教”放在主体地位的方式不仅不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还使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一种比较死气沉沉的状态,不能够达到满意的课堂效果。

(三)过分注重语言知识的练习。一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对单词、知识点和文章内容的讲解中,而对学生在阅读技巧方面的点拨时间就相应变得比较少,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更是很少甚至没有,还没有很好地介绍相应的文化背景。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提高兴趣,还对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一定的阻碍,不利于相应的教学效果的实现。同时,一些教师还让学生做大量的关于知识点的练习,而忽略了对阅读能力的练习。

(四)不重视课外阅读。课堂上的英语阅读时间毕竟非常有限,要想让学生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水平,课外阅读便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无论是教师通过教材以外的其他资料进行课堂阅读的补充还是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能力,也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现实情况中,一些教师只针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也没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相应的引导和鼓励,有时还会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点的阅读练习,给学生的阅读学习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如何将语文教学法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

(一)用语文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法中关于兴趣培养的方法主要有引导法、讨论法、表演法等。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逐渐实现自主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讲故事或者表演等方式的语文教学法将英语阅读的相应内容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对英语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够让他们在英语阅读的学习中更加地积极主动。

(二)用语文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语文教学在讲解知识的同时,往往对背景知识进行相应的搜集和讲解,有时候还会结合作品进行相应的讨论。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文化知识,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语文教学中的启示法、商议法、讨论法,让学生对英语阅读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有效的了解,并将阅读素材放置在相应的背景中进行阅读学习和相关讨论。将语文教学的相应方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能增加学生对英语阅读背景知识的了解,还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去了解阅读素材。

(三)用语文教学法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语文和英语同属于语言,所以在它们的教学中往往会有很多的共通之处。语文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英语也是如此。语文教学法中关于听说读写能力的锻炼方法有很多种,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方面的各项能力进行系统地训练和有效地提高。将语文教学法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无疑能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例如精读、跳读、略读、默读、抄读等方法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地训练,以使其能够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用语文教学法创新英语阅读教学方式。语文教学法非常注重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非常重视。语文教学法中的很多方法都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不断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充分运用语文教学法中的引导法、讨论法、启发法等内容,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相应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角色转变,从而能够很好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地引导。在语文教学法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可以实现教学主体的转变,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五)用语文教学法帮助实现有效的课堂补充。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地结合,不仅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形式,而且使语文教学的视野更加宽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帮助。语文教学法中的课堂延伸法可以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当中去,让学生通过一些演讲、故事会、英语沙龙的形式达到学习英语阅读的效果。这些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拓自己的阅读视野,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也为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辅助作用。

四、结语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教学改革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将语文阅读法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语文教学法是对语文教学的科学总结,与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也能够对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相应地指导和帮助。当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也要结合相应的具体情况运用合适的语文教学法。语

参考文献

[1]李兆琳,龙文希.语文教学法课程中的“教与学”[J].教育评论,2013(2):87-89.

[2]彭小明.论《中学语文教学法》实践教学[J].温州大学学报,2010(2):112-114.

[3]缪国芳.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2(5):38-39.

关于语文学习方法范文第4篇

语文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范畴。语文课程改革是语文教育改革中最为关键和敏感的部分,它往往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首要突破口。那么现代语文课程的改革如何进行,其发展特点和趋势是什么?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程的生活化

指的是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就是说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存亡,关注自然的变化,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等成了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已接受的观点。联系生活学语文,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还能克服语文学习的长期性、普遍性与事实上的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学生的社会“生活”包括哪些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所开列的“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现代科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科学知识综合化的明显加强,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指的是语文课程要简化头绪,加强综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的全面提高。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

1.改变现行语文教育中过于追求科学化、多线索的倾向,加强语文听说读写的整合。听说整合为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和写作整合于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之中。以往的语文课程,一般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汉语知识和语文实践活动等若干个子系统,好处是线索分明,便于教学,但缺点也很明显,即片面追求科学化,罗列大量的训练点,肢解语文;强调听说读写的独立自足,各成体系,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和照应。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如果头绪繁多,则多百害而无一益。

2.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综合,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中,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并把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是指加强语文的实践性,而语文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这是针对过去语文课程严重脱离实际、纸上谈兵、重知识轻能力、死记硬背、学生学习的归宿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等倾向而提出的,目的是广开语文资源,加强课内外联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为语文一个重要的属性是交际工具,要学生掌握好这个工具,单凭口耳相授是不可能的。语言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去自悟、自得,并培养自己运用语言去吸收、交流和储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实践性与生活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两段话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实践的重视。

(四)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是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语文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内外结合的、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阅读由课文扩展到其他文章以至课外,引导有条件的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在重视课内练习的同时,要重视课外练笔和课外口语交际活动;综合性学习一般只提供活动的方向和少数参考资料,大量的具体的学习任务则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综合性学习中的跨学科活动则是语文材料开放性的最集中表现。

2.由于教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自足的,而是开放性的、向着深广的时空延伸的,所以,对教师来说,教材决不是“圣旨”,它只是给教师的教学搭建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其中许多地方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灵活处理,或增或删,当然最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发挥。新型教材的由有限伸向无限、由现在通向未来的开放性特点,则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五)语文课程的跨学科性

指的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等,这些观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断得到强调。提出“跨学科”这一概念的背景在于,过去的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与其他课程隔离,独自为战,为语文而语文,湮灭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工具性。提出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在于:语文本来就是反映并表现大千世界的,当然也反映其他课程的内容;“生活处处有语文”中的“生活”,其他课程当然也包含在内,只要有听说读写的地方,就会有语文。新教材编写中尽力体现跨学科这一思想。阅读部分的课文选编注意体现学科内容的多样化,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文学、艺术等尽在其中;练习设计注意跨学科照应;综合性学习尤其强调跨学科,专题设计常常是从科学与人文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联系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请教其他学科的教师,开展语文活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发展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语文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具体反映,教学内容与课程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现代语文课程的变化发展,已不是传统课程所能企及,理所当然,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学方法也非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能相提并论。那么建立在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上,当代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巴班斯基曾说过:“现代教学的鲜明特点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近三十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语文课程的发展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只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有十种之多:发现法、解决课题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SQ3R学习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观察法、局部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讨教学法、综合性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如此这般,不一而足。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2.语文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学科发展中的分化和综合的趋势,对语文课程设置提出了综合化的要求,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则要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交织使用,这势必形成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呈现出的综合性的特点。当代语文课程所包含的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既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去完成多方面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实现某一方面的教学任务,就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就要使用适应于该环节的教学方法。正如巴班斯基所说:“要有目的地选择每一课题的主要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就用讲述和谈话法;要检查学习情况就用提问或答卷;难的要讲,中等难度的可用探讨启示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多种教学方法交错使用的情况是常见的,这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综合性的特点所决定的。

3.语文教学方法的双边性

中外教育史上已有过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有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则带着浓厚的儿童中心主义的色彩,这不能不说与传统的语文课程设置有关。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具有片面性和落后性。而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则一改传统课程的特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师导生演,更不是师尊生卑,而是互学、互动,二者是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之相应,当代语文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有所不同,其特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如导学式教学法、启发探究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都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语文教学方法的双法性

教学方法,按其本义理应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只讲教的方法,忽视学的方法。实践证明,忽视学法,教法也就失去了针对性,减弱了实效性。这个问题,只要考察一下过去的语文课程设置,就不难找到答案。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远离现实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教就足够了,无需考虑学生的学,也能适应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进展缓慢的时代要求。现在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不断更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进行改革,课程应该综合化、趋优化。要适应课程的这种发展趋势,教学方法不仅要研究教法,更应该研究学法。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已是当代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教会学生学习”也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口号。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教”这方面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即扮演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即扮演“学习的主人”的角色,以表现出“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便成了最优学习方式与最优课堂教学方式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了。

5.语文教学方法的最优性

关于语文学习方法范文第5篇

语文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范畴。语文课程改革是语文教育改革中最为关键和敏感的部分,它往往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首要突破口。那么现代语文课程的改革如何进行,其发展特点和趋势是什么?我认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程的生活化

指的是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也就是说语文学习要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关注人类社会的存亡,关注自然的变化,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似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密切。“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等成了近年来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已接受的观点。联系生活学语文,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还能克服语文学习的长期性、普遍性与事实上的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学生的社会“生活”包括哪些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所开列的“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以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现代科学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科学知识综合化的明显加强,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指的是语文课程要简化头绪,加强综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综合的全面提高。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

1.改变现行语文教育中过于追求科学化、多线索的倾向,加强语文听说读写的整合。听说整合为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和写作整合于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之中。以往的语文课程,一般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汉语知识和语文实践活动等若干个子系统,好处是线索分明,便于教学,但缺点也很明显,即片面追求科学化,罗列大量的训练点,肢解语文;强调听说读写的独立自足,各成体系,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和照应。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如果头绪繁多,则多百害而无一益。

2.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综合,大力提倡综合性学习。在综合性学习中,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并把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是指加强语文的实践性,而语文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这是针对过去语文课程严重脱离实际、纸上谈兵、重知识轻能力、死记硬背、学生学习的归宿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等倾向而提出的,目的是广开语文资源,加强课内外联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为语文一个重要的属性是交际工具,要学生掌握好这个工具,单凭口耳相授是不可能的。语言能力的获得,需要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去自悟、自得,并培养自己运用语言去吸收、交流和储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实践性与生活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两段话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实践的重视。

(四)语文课程的开放性

是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语文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内外结合的、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沟通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阅读由课文扩展到其他文章以至课外,引导有条件的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在重视课内练习的同时,要重视课外练笔和课外口语交际活动;综合性学习一般只提供活动的方向和少数参考资料,大量的具体的学习任务则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综合性学习中的跨学科活动则是语文材料开放性的最集中表现。

2.由于教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自足的,而是开放性的、向着深广的时空延伸的,所以,对教师来说,教材决不是“圣旨”,它只是给教师的教学搭建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其中许多地方需要教师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灵活处理,或增或删,当然最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发挥。新型教材的由有限伸向无限、由现在通向未来的开放性特点,则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

(五)语文课程的跨学科性

指的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等,这些观点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断得到强调。提出“跨学科”这一概念的背景在于,过去的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中心,与其他课程隔离,独自为战,为语文而语文,湮灭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工具性。提出这一概念的理论依据在于:语文本来就是反映并表现大千世界的,当然也反映其他课程的内容;“生活处处有语文”中的“生活”,其他课程当然也包含在内,只要有听说读写的地方,就会有语文。新教材编写中尽力体现跨学科这一思想。阅读部分的课文选编注意体现学科内容的多样化,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文学、艺术等尽在其中;练习设计注意跨学科照应;综合性学习尤其强调跨学科,专题设计常常是从科学与人文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联系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请教其他学科的教师,开展语文活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特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发展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而语文教学内容是课程的具体反映,教学内容与课程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现代语文课程的变化发展,已不是传统课程所能企及,理所当然,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教学方法也非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能相提并论。那么建立在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上,当代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教学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巴班斯基曾说过:“现代教学的鲜明特点乃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这种注入式的教学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能抑制学生的思维,削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近三十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语文课程的发展呈现出生活化、多样化,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只以发展学生创造

性思维为目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有十种之多:发现法、解决课题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sq3r学习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观察法、局部探求法、研究法、探究和研讨教学法、综合性学习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等,如此这般,不一而足。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2.语文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学科发展中的分化和综合的趋势,对语文课程设置提出了综合化的要求,而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则要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交织使用,这势必形成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呈现出的综合性的特点。当代语文课程所包含的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教学过程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既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去完成多方面的教学任务,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使用一种教学方法。要实现某一方面的教学任务,就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就要使用适应于该环节的教学方法。正如巴班斯基所说:“要有目的地选择每一课题的主要方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和教育任务。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就用讲述和谈话法;要检查学习情况就用提问或答卷;难的要讲,中等难度的可用探讨启示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以某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多种教学方法交错使用的情况是常见的,这也是语文课程发展的综合性的特点所决定的。

3.语文教学方法的双边性

中外教育史上已有过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有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则带着浓厚的儿童中心主义的色彩,这不能不说与传统的语文课程设置有关。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内容僵化,具有片面性和落后性。而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则一改传统课程的特征,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明确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即教学不是师讲生听,也不是师导生演,更不是师尊生卑,而是互学、互动,二者是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之相应,当代语文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只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理所当然有所不同,其特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如导学式教学法、启发探究教学法、问题讨论法、欣赏法等教学方法都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语文教学方法的双法性

教学方法,按其本义理应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两个方面,但长期以来,只讲教的方法,忽视学的方法。实践证明,忽视学法,教法也就失去了针对性,减弱了实效性。这个问题,只要考察一下过去的语文课程设置,就不难找到答案。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简单、形式单一、内容陈旧、远离现实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教就足够了,无需考虑学生的学,也能适应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进展缓慢的时代要求。现在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不断更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进行改革,课程应该综合化、趋优化。要适应课程的这种发展趋势,教学方法不仅要研究教法,更应该研究学法。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已是当代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教会学生学习”也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口号。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教”这方面看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即扮演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即扮演“学习的主人”的角色,以表现出“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程序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便成了最优学习方式与最优课堂教学方式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了。

5.语文教学方法的最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