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景区低碳旅游的措施

景区低碳旅游的措施

景区低碳旅游的措施

景区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旅游,低碳消费,低碳经营。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观念,是一种旅游生产方式的变革,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落实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

2009年12月,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该意见把推进节能环保作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之一,并明确提出了“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2010年6月,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争取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 % ,超过能耗限额的企业不能被评定为星级饭店和A级景区。2011年年初,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年内将开展低碳旅游示范城市试点和绿色环保旅游企业创建活动”。

一、实施低碳认证制度。

面对低碳旅游这一全新的概念,我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尚处于探讨、摸索阶段,各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低碳旅游的理论研究,依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并出台《低碳旅游行业标准》,实施低碳认证制度,建立健全旅游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行旅游碳汇机制,实行严格的节能减排标准,对旅游运输、旅游景区、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旅游商品等制定低碳旅游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分级。

二、鼓励企业低碳旅游经营。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大力推进低碳旅游政策的制定,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旅游景区低碳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提高旅游企业的低碳意识,鼓励旅游企业进行低碳认证,激励旅游景区及涉旅企业加快推进低碳旅游经营方式。通过财政补贴、奖励、融资、税收优惠、分级收取水电气费等政策来扶持引导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运输等利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环保节能工作的开展。

三、引导公民低碳旅游消费。

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方式,公民对此知之甚少。旅游管理部门要以媒体宣传、公益广告、标语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公民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和引导游客低碳旅游消费。营造低碳旅游环境氛围,吸引游客体验低碳旅游,培养游客低碳消费理念,强化游客的低碳意识,促使旅客自我规范旅游行为。

四、推进低碳旅游企业发展。

1.旅行社是旅游者低碳旅游体验的直接宣传者和引领者,其应优先考虑环保标准,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旅游景区景点为重点,加大推出低碳旅游产品、设计低碳旅游项目和线路的力度。在旅游行程中,导游要积极宣传旅游景区景点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行低碳旅游的做法,在讲解美景的同时融入低碳的知识,查询低碳交通工具租借点、提供低碳饮食资讯,讲解低碳消费方式、节能减排常识,提供低碳旅游的各种咨询,增强游客的低碳意识,引导游客热爱、保护旅游景区景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旅行社应淘汰污染排放严重的旅游交通工具,使用清洁能源旅游交通工具,同时规划好旅游交通,尽量组织专列、编排直达线路,减少中转,让游客真正能够体验到低能耗、无污染、低排放的低碳旅游形式,提高游客的体验价值及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满意度。

2.绿色饭店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现阶段各旅游饭店资源和能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应该在食、住、行等方面倡导绿色消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节能减排,推行低碳经营方式,将节能减排措施贯彻到饭店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制定《旅游饭店低碳化行业标准》,宣传销售旅游目的地本地当时出产的食物作为食材,在建筑、供热、空调、照明、电器使用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采用低碳新技术、新材料与智能控制系统,饭店不提供一次性用品,提倡游客自带必备日常生活用品、物品,减少换床单、被单的次数,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提倡健康素食,使用节能厨具,选择自备餐具,就餐时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

景区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舒适型旅游;评价指标;丹霞山景区;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低碳旅游的提出最早是为了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全球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低碳发展显得尤为必要;英国的DTI在2003年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说法,而后,“低碳旅游”也逐渐出现,并在2009年的世界经济论坛报告中正式提出。发展至今,国内外专家、学者就低碳旅游、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旅游舒适度等理论持有多种观点,但似乎并无定论,现实生活的发展中低碳舒适型景区的探讨更是少之又少。

1 低碳舒适型景区的理论、概念及特征探讨

“低碳”和“舒适”似乎不可兼容,因为要想舒适旅游,那么,肯定做不到低碳,而要想实现低碳,游客舒适度则会降低。虽然低碳和舒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但这也正是二者可以协同发展的原由所在。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旅游舒适度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1-8],笔者认为低碳舒适型景区指的是转变原有的景区发展模式,引导旅游景区不断往低碳、舒适型景区方向发展,在低碳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其内涵具有低碳性、舒适性、协调性三大基本特征。低碳舒适型景区建设的构想为旅游景区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和理念,可以促进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使旅游业成为低碳经济的积极响应方式,使景区成为低碳旅游的重要载体,从而实现低碳、舒适、经济的协同发展。

2 低碳舒适型旅游景区发展状况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低碳旅游也成为认为广为讨论的话题,但在考虑游客舒适度的情况下,似乎并不乐观,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低碳舒适旅游发展极为缓慢,涉及低碳景区的研究也较少,而关于“低碳舒适”型景区方面的研究则更少。本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得出低碳舒m型景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广东丹霞山景区为例展开具体分析。

3 实证分析――以世界遗产丹霞山为例

3.1 低碳舒适型景区评价体系研究

考虑到大众游客的主观感受,低碳不一定舒适,同样,舒适也不一定低碳。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丹霞山低碳舒适型景区建设质量,本项目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方面,在咨询旅游专家学者、景区管理人员、旅游企业负责人及旅游爱好者等的基础上,设计相关评价指标。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旅游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职业等;第二部分为游客对丹霞山景区在低碳舒适型景区建设方面进行评价,如丹霞山景区的旅游服务态度、价格等等。

3.2 调查研究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方面,通过游客对丹霞山旅游景区作了简要的调查。根据调查来看,去丹霞山景区的游客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汽车或者火车,而大部分的人是自己出游;有接近一半的游客认为丹霞山景区观赏游憩价值较好,而服务态度一般,食宿价格又很高;对于景区生态环境质量(植被覆盖率、空气清新度、水源纯净度等)不同的游客持不同的观点,大部分认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能源使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基础设施、食宿设备)情况、低碳化管理(一次性道具使用、道路及停车场绿化、环保厕所、垃圾处理及分类、安全措施)程度也一般;但是谈及在丹霞山旅游的过程中,是否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是否愿意自带旅游基本生活物品,是否愿意在景区不乱扔垃圾以及是否愿意不购买或少购买非旅游区的旅游商品等方面时,绝大部分的游客还是愿意的;此外,在调查中发现游客对低碳舒适旅游的方式是支持的,只是对低碳旅游的了解还比较少,这可能与我国当前对于低碳舒适型旅游的倡导与景区宣传工作不足密切相关。所以,综合来看,丹霞山旅游景区,在知名度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在规划发展方式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整体的发展势头较好,但景区低碳舒适建设还需加大力度,各利益相关者应各司其职,做好规划和宣传。

4 丹霞山低碳舒适型景区发展措施

根据“十三五”期间对国内旅游业发展规划,在“旅游+”的背景下推进“景区+”的发展模式,促进大众旅游稳步发展。也就是说,在景区原有的发展基础上进行改造,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更好地适应低碳舒适型旅游发展模式,而要想该发展模式具有现实可行性,利益相关者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

4.1 政府部门

当地政府要做好丹霞山旅游景区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要基于我国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游客的需求,转变原有落后的旅游发展理念,探索新的发展方式,优化旅游景区建设环境,出台有助于旅游景区向低碳舒适型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监管,给游客营造健康的旅游环境,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力度,引导游客低碳消费心理,推进丹霞山旅游景区朝着既低碳又舒适的方向迈进。

4.2 景区管理部门

实现旅游景区的低碳舒适型建设,离不开景区的管理。丹霞山旅游景区应该制定比较合理的管理方案,在尽可能达到低碳标准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旅游环境,充分利用景区资源,创新景区旅游主题,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也应注重景区生态保护,结合游客心理和“低碳舒适”理念,在景区规划中多就地取材,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4.3 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的类型有很多种,比如,旅游酒店,旅行社等,虽然这些企业多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面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大势,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保证卫生质量的前提下旅游企业尽可能提供低碳可循环的用品,在“旅游+”的发展趋势中创新“景区+”的新天地。

4.4 旅游者

游客作为低碳舒适型景区建设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也应发挥好自身的作用,树立低碳观念,积极配合景区低碳建设,转变原有奢侈的旅游观念,从内心真正接受低碳旅游的方式,在不影响正常外出旅游的情况下,用适度的舒适兼容低碳。

5 结语

景区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低碳; 旅游; 海岛旅游; 低碳旅游。

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在威胁人类生存的背景条件下,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方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逐渐意识到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低碳的发展方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和能源危机的首要选择。

海岛地区发展旅游有着潜在的优势,一方面海岛是复杂地质、构造运动的见证,具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另一方面由于海岛所处海洋包围之中,与大陆生态系统相比,海岛生态环境更具有多层次性,为多样性生态类型提供了生态空间,呈现出不同的生物生态种群,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有的海洋与渔业文化,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与地质资源,使海岛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之一。然而海岛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 海洋与大陆相分割这种隔离必然限制了海岛与大陆之间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造成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海岛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我国近几十年来掀起了海岛旅游开发的热潮,先后有海南岛、厦门鼓浪屿、浙江普陀岛、山东长岛等海岛得到大力开发。与此同时,许多沿海一些小型岛屿也在积极进行海岛旅游的开发,由于受直接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区的海岛往往在缺乏相应的旅游开发论证和开发规划的前提下,粗放式进行海岛旅游的开发,这种盲目的旅游开发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往往是对海岛旅游资源的过度性甚至是掠夺性开发,必然会对海岛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如何通过低碳的旅游发展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旅游对海岛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海岛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可持续循环,成为发展海岛旅游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 低碳旅游的概念分析。

自 18 世纪以来,以碳氢化合物的发现和使用的工业文明给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进步,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了人类经济发展方式和水平,成为衡量人类物质社会和财富的重要的标准。但是另一方面,以碳氢化合物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正线性增长,并正在影响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而随着人类意识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性,低碳概念就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1]。低碳经济,作为人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正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1. 1 低碳旅游概念分析。

低碳旅游是从低碳经济这一理念衍生出来的,“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在 2009 年 5 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在我国最早以低碳旅游为题的文章,是 2009 年 5 月刘啸在《中国集体经济》上发表的《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一文,刘啸认为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2]。之后,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低碳旅游概念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黄文胜在《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一文中,认为,低碳旅游,是指以减少 CO2排放的方式,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包括保护植物、野生动物和其他资源; 尊重当地的文化资源和生活方式; 为当地的人文社区和自然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措施[3]。蔡萌与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以更少的旅游发展碳排放量来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4]。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观念与发展、消费模式,它实质上一种降低“碳”的旅游,它要求旅游过程中,在不降低游客体验质量的前提下,进行节能和减少 CO2的排放,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涉及到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生产过程与旅游消费过程。

低碳旅游从经济的范畴进行解析,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出现的对经济、对旅游的发展方式的一种反思; 从全球发展形势来看,低碳旅游是旅游业为应对全球气候与能源危机所做出的一种新型的发展方式; 从旅游角度来看,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与旅游发展方式。

从低碳旅游的实践来看,低碳旅游应包含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旅游生产的低碳化,是指旅游企业在旅游生产过程中,利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广泛的运用各种节能减排技术,营造各种低碳的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培育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达到碳排放量最小化乃至零排放; 二是旅游消费方式的低碳化,是指在旅游过程中,倡导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过程中尽量减少碳足迹和 CO2的排放,并用实际行动来弥补旅游过程中所排放的碳。

1. 2 低碳旅游的实践。

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在旅游方面上的延伸,在节能减排,减少旅游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旅游业向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在当前旅游发展进程中,低碳旅游不再仅仅是一种出游理念,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方式,在实践等各方面也初露端倪。如四川九寨沟旅游景区就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进入,以减少 CO2的排放。2008 年,携程网推出旅途“碳补偿”计划,游客在携程网预订机票时,携程将根据其飞行里程,提醒旅游该次航空飞行所产生的 CO2排放量,以及减少这个 CO2需要种植的树木数量,并提供相应的“碳补偿”选项。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 世博会,大量低碳科学技术的运用和低碳理念的宣传,使 7 300 万参观者切身感受低碳发展和低碳旅游的巨大效应和魅力。2010 年,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低碳旅游建设峰会上,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黑龙江大兴安岭等32 家旅游单位被授予“中国低碳旅游景区称号”。2011 年,在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景区分化联合举办的“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工作会议暨授牌仪式”上,为表彰在低碳旅游方面成绩突出的旅游景区和地区,安徽黄山景区、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山东泰山旅游景区等 50 家旅游景区入选首批“全国旅游低碳试验区”。在台湾,第一个低碳旅游观光景区—坪林地区,结合台北县旅游低碳城市的愿景与坪林地区低度开发的环境优势,坪林推出了台湾第一个以“低碳”为情境的“坪林之旅”,并邀请马英九在台湾台北县坪林景区骑自行车体验低碳旅游,并应邀其担任坪林景区低碳旅游的代言人[3]等。

2 海岛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的交换过程,一个地区旅游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有着复杂的结构。

一方面环境为旅游的发展提供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一个地区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 另一方面,旅游活动为环境带来各种副产品,各种旅游废弃物又对环境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有些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Robert W. Wyllie 在 Tourism and Society 写到,维持一种高质量的自然环境是旅游开发的首要原则,因为做不到这一点,旅游目的地的魅力就会丧失; 而旅游却日益明显的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要在旅游和环境之间做出取舍的话,将是一种两难的选择[5]。

伴随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海岛旅游日渐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海岛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特有的海洋文化和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等特性吸引了大量游客。由于海岛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地理系统,通过广阔的海洋与大陆相隔,与陆地的交通受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结构单一,长期以来以渔业为主,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东部的西部”,而逐渐枯竭的渔业资源使得海岛渔民转产的压力进一步增加,海岛民生的问题亟需得到关注与解决。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在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的生产与消费方式,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海岛地区在践行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旅游方面尤其独特的优势,应充分利用其海洋、森林、湿地等自然碳汇体的优势,发展低碳旅游,吸引旅游者。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不仅为海岛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为海岛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希望,而且成为协调海岛地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重要方式。

旅游不仅仅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要素,也是影响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6]。与内陆及沿海区域相比,海岛地域空间相对狭小、生态脆弱,资源和空间有限,环境承载力差,生态系统在干扰下极易退化且不易恢复[7]。在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部分海岛在缺乏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盲目进行旅游设施的建设或者改建工作,如不考虑海岛承受能力、游客规模的前提下盲目的进行海岛环岛道路的建设,扩大海岛饭店、渔家乐等旅游设施的规模,滥砍、滥伐、乱捕,围海造陆等自发的或者有意的行为都对海岛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加之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督和道德约束,在旅游中总是表现出责任约束松弛和占有意识外显的行为特征[8],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某些不道德的行为能对海岛地区生态环境形成一定的压力,如乱扔垃圾,乱写乱刻等破坏海岛旅游资源的行为,这对海岛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如表 1) ,而有些破坏甚至是不可恢复的。海岛地区选择低碳的旅游生产与消费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发展低碳旅游所依赖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而且还是解决海岛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重要举措。

3 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实现路径。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性的理念,而应该是一种在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新型旅游发展方式。海岛低碳旅游开发不同于内陆地区,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应有自己的特色。相比较于内陆地区,海岛面积比较狭小且比较封闭,与大陆的相隔离限制了海岛与内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换,造成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海岛自然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后,将难以恢复,海岛地区旅游的开发必须持一种慎重的态度,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实现应该基于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者等各利益主体的协同。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实现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直接降低或者吸收海岛地区空气中排放的 CO2;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旅游生产方式的低碳化和旅游消费方式的低碳化减少海岛地区 CO2的排放,推动海岛地区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实现海岛地区旅游产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3. 1 政府部门。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方式,海岛低碳旅游的开发要求海岛地区须营造低碳的旅游吸引物、低碳旅游设施和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引导海岛旅游者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而这些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海岛地区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发展初步阶段必须要求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政策上甚至是专项资金的支持。

作为海岛地区旅游发展政策的制造者、开发方向上引导者,要使海岛低碳旅游真正落实到实处,政府部门必须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政府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行业标准约束、规范、引导、激励、调整海岛地区低碳旅游的发展。( 1) 建立海岛地区旅游企业发展低碳效果考核机制,实施一定的奖惩措施; ( 2) 在现有的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发达地区比较成熟的相关的认证标准,开发适宜我国海岛低碳旅游切实可行的开发认证体系,严格按照低碳的标准规定行业标准,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提供现实可行的指导和规范; ( 3)选择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海岛地区开展低碳旅游试点工作,提供政策、资金上的重点支持,并将其成熟发展经验推向其他海岛地区; ( 4) 提供专项科研资金支持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发展的科研工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旅游管理机制与发展模式,为海岛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新技术和新的发展模式; ( 5) 完善高素质人才培训机制,旅游市场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人才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特殊和重要的作用[9],政府可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并积极引进关于旅游、低碳等发展方面的人才,提供专项资金,对当地社区与旅游企业进行海岛低碳旅游方面知识的培训。

3. 2 旅游目的地。

3. 2. 1 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

旅游体验环境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良的旅游体验环境对于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提升旅游者审美、愉悦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旅游者旅游的过程就是追求旅游审美与愉悦的过程。一个好的旅游体验环境能够给旅游者带来更好的审美与愉悦体验。海岛地区在发展低碳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应该充分的利用海洋、森林和湿地等“高自然碳汇体”的优势,吸收和中和大气的 CO2的含量,营造海岛地区低碳的自然旅游体验环境。海岛地区碳的排放量主要集中于当地的旅游企业、旅游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海岛低碳旅游开发与改造过程中,在保护海岛环境的基础上,协调各方面利益主体的关系,打造低碳的人文旅游体验环境。

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就是充分利用海岛各种自然碳汇机制,如海洋、森林、绿地、湿地等,同时利用各种节能减排技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者中和碳的排放量,最大程度的降低旅游过程中碳排放强度,达到营造低碳的旅游体验环境的目的。

3. 2. 2 构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

低碳的旅游吸引物是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各种低碳的事物和因素,这些低碳的事物和因素可以是各种自然低碳景观,也可以是人工建立的低碳设施景观,还可以是多样化的综合的低碳旅游产品。海岛地区在构建低碳的旅游吸引物时,要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海洋、森林、湿地、湖泊等高自然碳汇资源的旅游价值,可以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或者生态旅游区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在充分挖掘自然低碳旅游景观的同时,在不破坏海岛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经过严格技术论证,海岛地区可以建设各类人工低碳旅游吸引物,如低碳的建筑设施、低碳的旅游社区与低碳的旅游港区等。在整合自然与人文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基础上,海岛地区充分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开发各种低碳旅游活动,如海上冲浪、海钓、潜水等各种体育活动和以疗养为主的康体类旅游活动产品,吸引游客。

3. 2. 3 构建低碳的旅游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是指利用各种低碳的材料和低碳技术建造的用于提供旅游接待服务的基础和专用设施。

低碳旅游设施的建造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运用低碳技术和低碳材料的运用; 二是,在使用过程中低碳的排放。低碳的旅游设施主要体现在低碳的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服务设施、海岛环境卫生服务设施与低碳能源供应设施中。海岛地区构建低碳的旅游设施可从几方面考虑: ( 1) 使用电瓶车或者新能源车等交通工具替换传统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能源的车辆,构建低碳的交通道路设施; ( 2) 海岛地区应该严格规范各类宾馆的建设,或者建设时应经过严格的低碳技术论证,海岛旅游住宿设施应该以传统的渔家小院为主; ( 3) 渔家乐或者其他的食宿设施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并注意废弃物品的回收工作; ( 4) 海岛地区应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低碳排放的能源供应系统替代老式的以煤炭或者薪柴为主的能源供应系统; ( 5) 发展低碳的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海岛各种生活或者生产垃圾可以选择岛内简单回收处理,或者直接运往大陆进行生态低碳处理,应建立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建设生态厕所,使用生态的垃圾桶。

3. 3 旅游者。

低碳旅游不仅仅应是一种理念,一个口号,更应该是旅游者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出游过程中践行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 。所谓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可以理解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减少或者补偿个人旅游碳足迹。在旅游过程中,不同形式的旅游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个人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差异。以旅游交通为例,在跨国旅游活动中,以距离衡量,航空旅游虽然只占 17% 的旅游行程,却占了 54% ~75% 的旅游碳排放量; 而相反,公共汽车交通和铁路虽然占到了所有旅游运输量的 16% ,但却只占了 1% 的碳排放总量。在瑞典,1 000 km 的旅游距离,如果选择使用风和水能源的铁路交通,旅游者的人均碳排放量为 10 g,如果选择航空交通,碳排放量为 150 kg。

伴随全球能源危机与气候变暖压力,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在全球兴起,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外出旅游践行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在海岛旅游开发中,环境的保护与旅游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成为一对很难调和的矛盾,在开发与保护的对立中,应该倡导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主要包括:( 1) 在同样条件下应优先选择低碳的旅游景区,学习低碳旅游方式和减少碳足迹的方法,并在旅游过程中参与旅游碳中和; ( 2) 选择低碳的旅游交通方式,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交通工具时,应尽量选择铁路、长途汽车、自行车或者徒步的方式取代高碳排放量的航空与自驾游的交通方式; 在旅游景区,交通方式应优先选择徒步、租赁自行车或者乘坐景区提供的电瓶车; ( 3) 由于海岛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内陆相比,海岛一般具有多层次的生态环境,呈现多层次的生态种群,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保护海岛脆弱的生态环境,并抵制各种以野生动植物制成的纪念品; ( 4)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带有旅游标签的旅游酒店,优先考虑各种绿色食品、生态食品,以当地的食品为主,节制欲望,力行节约,尽可能的不浪费能源,尽量减少制造太多的垃圾; ( 5) 在进行旅游活动的选择时,旅游者应优先考虑体育、运动、康体类等低碳的体育活动。

4 结 语。

全球气候变暖与能源危机,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向低碳的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型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低碳旅游发展方式势必成为旅游业竞争的重要战略高地,谁能率先成功的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型,坐拥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话语权,谁就能在未来全球化旅游竞争中占有有利的地位。海岛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利用其天然碳汇体的发展优势,倡导低碳的旅游开发与发展模式,降低旅游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保护好海岛生态环境。低碳开发和发展模式应成为解决海岛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这对矛盾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海岛地区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景区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第4篇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迅猛发展,旅游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形式。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低碳旅游现状入手,重点对传统景区酒店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希望给行业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低碳旅游;酒店;管理

一、引言

低碳旅游是最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的排放量,是绿色旅游、环保旅游的深层次体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低碳旅游的内容主要包含旅游路线选择和携带行李的环保性等几个方面,是一种能够将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的旅游形式,其中酒店在整个低碳旅游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

二、我国低碳旅游的现状

随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更多的人们采用旅游的方式来陶冶情操,娱乐心身。然而在旅游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等情况日益严重,对各地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谓的低碳旅游指的是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旅游,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已经将低碳旅游作为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四川九寨沟景区就实行过类似低碳旅游的一系列措施。具体来说,我国当前推行的低碳旅游措施种类繁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部车辆禁止进入景区,整个旅游过程中全部使用低碳、环保的观光车;第二,部分景区内推行退耕还林措施,尽可能扩大景区的绿地面积。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国家有关于低碳旅游政策的提出,很多景区积极引进低碳旅游理念,对保护当地自然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当前景区酒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服务设施不健全,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作为一种服务行业,酒店是为人们提供服务和休息的场所,因此酒店基础服务设施非常关键。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部分景区酒店在基础服务设施的匹配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无论是服务水平还是基础服务设施匹配,都与五星级酒店具有较大差距。

2、国际化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人文景观吸引着西方游客,然而当前很多景区的酒店管理人员存在明显的国际化意识不足的情况,尚未采取有效措施提升酒店的国家化服务水平,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语言沟通问题,酒店管理人员并未高薪聘请相关翻译人员为外国朋友提升合理服务,很难实现与国际化接轨的重要目标。

3、管理模式守旧,经营分散

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酒店在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并未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也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第二,景区酒店淡旺季非常明显,旺季客房爆满、淡季无人问津十分常见,因此,很多酒店普遍采用旺季提高房价来弥补淡季损失的方式,极易导致高房价低服务的情况出现;第三,因国内很多酒店分布相对分散,且区域差异明显,发展失衡,很难与国际经营成功的酒店媲美。

4、缺乏高水平酒店管理人才

低碳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给景区酒店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重要的服务行业,酒店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均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人才,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景区酒店专业管理人员却十分匮乏。

四、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模式分析

1、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指的是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结合自身发展形成的一种能够为全体工作人员认同且自觉遵守的经营理念、文化宗旨和价值观念,其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明显提升企业凝聚力和企业形象。所以,景区酒店在经营过程中,首先应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完善,从而形成良好、健康的精神内核。更为重要的是,在低碳旅游背景下,酒店文化建设还应对环保、绿色等理念加以深化和反映,进而有效实现酒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2、有效提升服务水平

作为酒店向客户提供的重要商品之一,酒店服务水平的高低是酒店能够获取客户满意的关键内容,其关系到客户能否对该酒店进行宣传或者二次消费,对酒店市场的扩展具有严重影响。因此,在景区酒店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应谨遵“客户至上”的原则,将达到客户满意作为酒店服务的宗旨,尽可能让客户感受到家的温暖。

3、提升酒店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升酒店相关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积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第二,针对在职员工,应定期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切实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第三,在酒店日常经营过程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并完善公平公正的薪资制度,以免专业人才流失的情况出现。

4、对酒店服务监督机制进行不断完善

为迎合低碳旅游的要求,酒店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结合低碳标准记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质量标准,并匹配相应的监督机制。同时,依据酒店工作流程,对其具体监督范围予以明确,并建立相应的制约制度,以免串通情况的出现,切实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结语

总之,随着低碳旅游的不断发展,以往酒店管理模式显然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符,同时也无法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需求。为此,酒店管理应在低碳旅游视角下,不断创新酒店管理模式,提升酒店市场竞争力,提高酒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段会利 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娜.低碳旅游视角下酒店管理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9):90-91.

景区低碳旅游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海北;低碳旅游;发展;思考

低碳经济自20世纪末出现后,很快风靡了全世界。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低碳旅游是针对传统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它比生态旅游具有更为丰富而且明确的内涵。发展海北低碳旅游业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而且对于提高海北知名度、建设高原旅游名州、加快推进生态立州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把握的两个问题

发展低碳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海北既拥有独特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又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发展低碳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握以下两个问题。

1.1树立低碳理念。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属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社会效益好。发展低碳旅游业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就海北而言,当地草原的原生态游牧文化、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态度等,构成了典型的高山草原社会遗产,是极其稀缺的低碳旅游资源。因此,特别要在旅游主体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行社、购物点及导游中,倡导低碳消费,在旅游行业中推行循环经济、倡导低碳消费,培养低碳消费理念,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营造低碳旅游发展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低碳旅游业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低碳理念,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同时,以标语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全社会低碳经济的教育,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重视并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1.2倡导低碳行为。旅游者、旅游开发者、旅游企业、旅游管理者作为旅游各方参与者,都应在行为上低碳化。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工作、生活和消费中,使旅游者建立健康、生态和可持续旅游方式。旅游开发者对自然景区不做“硬”开发,要做“软”开发。不改变原有地貌,坚持“多利用、少开发”的原则,选择性开发低碳旅游资源。旅游企业则要提供给旅游者低碳化旅游产品。在旅游餐饮上,尽量选用本地的食材,选择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餐形式建议多选自助餐的形式。在旅游饭店上,要以绿色饭店的理念全面创建低碳旅游饭店,用节能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实行垃圾分类等。在旅游交通上,旅游者不妨多采用传统交通工具,选择徒步、穿越、营地等体验性强的旅游方式,同时要控制景区(点)内交通工具的进入,应禁止外来车辆、景区私家车、公务车及出租车的进入,景区内设置环保旅游观光车、电瓶车、畜力车、人力车等少污染或无污染的交通工具以保护生态环境。在旅游方式上,低碳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景区低碳的实现,景区在开发和管理上以低碳为理念,创建生态型景区,发展产业化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绿色生态类型的旅游产品,彻底扭转到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上来,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购物上,尽量购买原生态的商品,抵制过度包装、生产设计复杂的旅游商品。在旅游娱乐上,应减少开发大型实景和文化演艺类活动,大力开发原生态的、体现当地原汁原味文化的旅游项目。旅游管理者则主要控制游客数量,对旅游者进行低碳教育,通过游客管理、景区管理实现低碳化。

2.发展低碳旅游业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

2.1强化规划引导。发展低碳旅游业,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已有的规划重视旅游本身及其相关产业的布局和发展,而忽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只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忽视资源保护。有的景区景点在景观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人性化和生态化设计理念,以致许多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不协调。因此,旅游服务要以人为本,旅游开发则要以天为本,也就是要将这种未经工业化污染的生态景观资源、生态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保留下来,抛弃数量经济的观念,合理测算生态承载量,限制游客数量,走品质旅游经济的路子。一是在具体规划上,要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加强对全州旅游资源价值、市场潜力以及旅游开发将会造成的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估,按照适度、有序、分层次开发的原则,编制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协调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对以往已经编制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要按照资源环境保护优先的要求,重新审视、调整、修改完善。二是在具体项目上,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各景区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制定规划,关键是要严格实施规划,使规划法制化,成为指导低碳旅游业的纲领性文件。三是在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创新上,要依托海北旅游资源殊的自然属性,找准旅游资源中不同的文化特性,使旅游产品既美丽多姿又富有神韵,既统一品牌又具有不同的气质。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旅游规划建设上的生态理念、环保意识及建造艺术,以规划整合生态旅游资源,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

2.2制定政策措施。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应注重相关行业规划或计划的衔接,以共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共同制定标准、共同监督执行、共同评定检验等形式,将旅游业节能减排工作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中综合规划、执行和考核。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一是统一认识,加强指导,全州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都要从建立循环经济这一高度来倡导低碳消费、发展绿色旅游的认识。二是制定相应低碳旅游的地方标准。通过制定绿色旅游饭店、宾馆,低碳景区、旅行社的地方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引导旅游企业投入到推行低碳消费、发展绿色旅游中来。三是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对达到地方标准的绿色旅游饭店、宾馆,低碳景区、旅行社及优秀导游人员、文明游客,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四是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利用旅游宣传推介的优势,在国内外节会、媒体、网络上宣传低碳旅游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五是加大行业监管。从旅游的各要素入手,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低碳消费、绿色旅游的鼓励扶持政策,引导旅游绿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3营造良好环境。海北州作为青海省4A级旅游景区全覆盖地区之一,更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围绕低碳这一核心,推动旅游走向深入。一是要有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一个地方要有特色,不是靠高楼大厦,而是靠传统文化的积淀,靠建筑语言的表现,靠鲜活的生活气息,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所以,一个浓郁的人文环境必须要求对自身的文化有充分的认识,要珍重自身的文化,要热爱自身的文化,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形成一个特色浓郁的人文环境。二是要有良好的自然环境。通过多措并举,保护好原生态资源,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低碳旅游建设和经营。坚持不懈地抓好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解决涉旅安全、市场秩序、卫生防疫、“三废”排放等突出问题。搞好城镇和景区垃圾、污水的无公害化处理,在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和城镇居民中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严格控制烟尘和噪声排放,保护好优质空气和水源。同时,加强对《环境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和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促进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保护并优化海北旅游生态环境。三是防止盲目开发,谋求持续的投资效益。一方面,在开发初期就应通过技术手段使景区设施建设符合环保要求,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在策划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动静结合、雅俗共赏”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节约、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学界定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