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购管理专业培训

采购管理专业培训

采购管理专业培训

采购管理专业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政府采购素质培训

我国自实行政府采购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为国家节约了很多资金,采购规模每年不断扩大。1998年,全国实行政府采购的规模为31亿元,1999年扩大到130亿元,增长幅度为319%。2000年为328亿元,增幅为152%。2001年,政府采购总额为653亿元,增幅为99%。[①]2002年为1009.6亿元,2003为年1659.4亿元,2004年为2135.7亿元,2005年达到2500亿元,[②]2006年政府采购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亿元。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诸多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比如采购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采购货物或服务的质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有所降低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采购制度不健全而使得某些人钻了空子;规模过大造成规模效益递减;由于对采购的监督不到位使得采购人员发生寻租行为;还有,由于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导致采购效率和效益偏低等。随着我国加入WTO,即将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成了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针对在新形式下如何提高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的政府采购平稳地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现状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支精通采购技术、熟悉商品性能、道德水平高、责任感强的高素质队伍。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与政府采购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不够专业,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在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法律、工程、机电设备等方面了解不多,将采购活动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时增加了采购成本。对政府采购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国际政府采购的方式及程序知之甚少,很多采购人员对现代政府采购业务和技巧不够熟悉,对厂商信誉和商品质量把握不准,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够强。把政府采购简单等同于市场招标,对政府的采购政策不够敏感,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良、执业规范的政府采购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二、政府采购对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

作为政府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有着明显的不同。非政府部门或者说私营企业在采购时使用的是自有资金,采购的产品都是直接为自己服务,能否节约资金直接关系到本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时一般都会精打细算。而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采购部门,采购时使用的是公共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纳税人,采购的产品大多是公共产品,能否节省资金与他们本身的收入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采购成本高时自己反而能得到好处。所以政府部门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人员面临的环境不同,那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除了技术性的要求外,对采购人员的思想、品行也有很高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③]:

1.政治思想素质

政府采购实际上是政府拿公共资金(即纳税人的钱)为公众办事,代替公众购买公共产品,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也是一种公共服务。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忠实的贯彻党和政府方针、路线,深刻领会政府采购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政府采购主体服务的思想;其次,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行业工作规范,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再次,树立服务精神,热爱政府采购工作。

2.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理论是政策的先导,政策是理论实现的具体化。作为政府采购工作者,较好的理论修养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根本前提。政府采购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能够把握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通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原理和知识,熟悉经济、法律和法规,有较强的改革开拓精神,并能熟练运用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政策水平主要表现在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现行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做到触类旁通。

3.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政府采购涉及面广,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政府采购涉及到招标、决标、履约管理、仲裁等许多环节,同时还要求对市场行情、商品和劳务的特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事务,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很高要求。

作为专业化的政府采购,国外发展的比我国要早,在采购人员的选拔上也较早的形成了相应的标准。[④]

国外政府在选拔采购官员或雇员时,一般从大企业选拔。年龄一般在30岁-35岁之间,具体条件为:毕业于高等院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修完商业课程,取得同等学历资格者优先,有成功和负责的采购工作和管理经验;有关于市场条件分析、调研、现行价格、关税程序、仓储和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全熟悉获得竞争性而又最少标价的手段;了解合同法和合同程序;足智多谋,诚实冷静,有管理能力和管理策略。

根据近些年的具体实践,我国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熟悉政府采购规则、制度、国际惯例,掌握采购技能、商品及其检验、储运、保险、通关知识,掌握财政、税务、财会知识;熟悉国内外经济法知识;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逻辑思维、决策、预测知识,灵活性与敏捷性及谈判技巧,在合作意识和行为上要注重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三、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理论、业务三个方面,那么改进措施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下面就如何改进和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提几条建议:

1.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基础教育

第一,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具体做法为:可在政府采购机关大力发展党员,争取人人入党,通过党支部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树立真正的“公仆”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政府采购不仅仅是“政府采购”,还是一项重大的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国家政策,培养兴趣,积极完成任务。

湖南省汝城县财政局关于政府采购加强政治学习,结合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做到在不义之财面前不动心,在亲情面前不动摇,在政策面前不变通,并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该县财政局还积极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印发了各类政府采购资料,举办了政府采购联络员培训,开展了知识竞赛等,使政府采购政策深入人心。[⑤]

第二,通过学校加强理论教育。

学校是学习的天然场所,是开展理论教育最好的地方。除了开展对现政府采购人员的教育外,还应为将来进入政府采购单位的人员做准备。那就是培养政府采购人才。现在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及课程的大中专院校还比较少,今后要大力发展。在经贸类、管理类专业要开始政府采购课程,还有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尤其是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政府采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以加强对政府采购各方面研究。

2.开展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

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及理论教育是政府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在专业方面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是政府采购人员迅速提升专业采购技巧的捷径。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国际化,有关政府采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可以说,培训要贯彻政府采购的始终。培训的具体做法为:

第一,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相结合。

正式培训场所可设在当地负责实施政府采购的部门或高等院校。尤其是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的政府采购理论家和经验丰富的资深政府采购员讲授。尤其要加强案例的教学分析,培养政府采购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非正式培训是正式培训的有效补充。非正式培训主要在实施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进行,为了不影响采购效率,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采购员同时进行采购决策及与采购相关的其它事宜的处理,先按照有经验的采购员的决策行事,等采购结束,接受培训的人员再对比二者的差别,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非正式培训可采取类似于导师带研究生的方式,一个资深采购员带三或五个学员。

第二,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相结合。

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一般来说,上岗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是解决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或滞后的问题,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培训。培训时可以结合本采购单位历年来的采购实例及将来的采购计划。

上岗后也要培训,主要解决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新事物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个终身教育的时代,采购部门也要开展只要在岗就要不断接受培训的活动。

第三,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

国内培训是指在国内接受培训。我国国内有着巨大的采购市场,我国现在也有了有法可依的《政府采购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又有着特殊的国情,开展业务教育不能撇开政治思想教育,所以,在国内是开展培训的主要场所。

国外培训是指在政府采购队伍中选派部分有潜力的采购员到国外接受培训。此计划可针对各个阶层中优秀有潜力的采购人才,给予赴国外训练的机会,以培养其国际观及语言能力,建立涉外能力,使其成为优秀的对外采购人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行和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市场也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是迟早的事,所以,抓紧时间学习国外先进的采购经验,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与效益,保护民族产业,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四,专业培训与交叉培训相结合。

专业培训是指,不管何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都是与政府采购直接相关。这是培训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大多属于专业培训。

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及相关性极强的工作,也就是说,政府采购需要采购人员具备较综合的知识结构,所以,专业培训不能满足采购的要求,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交叉培训。

这里,我把政府采购人员到外界各种研究机构、协会、团体等进行研习和到与采购相关的部门挂职培训称为交叉培训。这样做使采购人员彼此间能交换心得,扩大视野,并通过专题交流,交换意见,解决疑点,以补充能力不足的缺陷。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倪东生:《政府采购的有效运作》,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

【2】郭浪文:《政策看点采购制度改革五大问题》,eNet硅谷动力网。

采购管理专业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政府采购 素质 培训

    我国自实行政府采购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为国家节约了很多资金,采购规模每年不断扩大。1998年,全国实行政府采购的规模为31亿元,1999年扩大到130亿元,增长幅度为319%。2000年为328亿元,增幅为152%。2001年,政府采购总额为653亿元,增幅为99%。[①]2002年为1009.6亿元,2003为年1659.4亿元,2004年为2135.7亿元,2005年达到2500亿元,[②]2006年政府采购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亿元。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诸多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比如采购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所提高,采购货物或服务的质量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有所降低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采购制度不健全而使得某些人钻了空子;规模过大造成规模效益递减;由于对采购的监督不到位使得采购人员发生寻租行为;还有,由于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导致采购效率和效益偏低等。随着我国加入WTO,即将加入WTO的《政府采购协议》,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素质不高成了制约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针对在新形式下如何提高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促进我国的政府采购平稳地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政府采购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现状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支精通采购技术、熟悉商品性能、道德水平高、责任感强的高素质队伍。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管理队伍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与政府采购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时间不长,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不够专业,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和其他行政部门,他们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在招投标、合同、商业谈判、市场调查、法律、工程、机电设备等方面了解不多,将采购活动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时增加了采购成本。对政府采购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国际政府采购的方式及程序知之甚少,很多采购人员对现代政府采购业务和技巧不够熟悉,对厂商信誉和商品质量把握不准,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不够强。把政府采购简单等同于市场招标,对政府的采购政策不够敏感,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形成一支业务过硬、素质精良、执业规范的政府采购队伍显得尤为迫切。

    二、政府采购对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

    作为政府采购部门的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有着明显的不同。非政府部门或者说私营企业在采购时使用的是自有资金,采购的产品都是直接为自己服务,能否节约资金直接关系到本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使用时一般都会精打细算。而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采购部门,采购时使用的是公共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纳税人,采购的产品大多是公共产品,能否节省资金与他们本身的收入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采购成本高时自己反而能得到好处。所以政府部门采购人员与非政府部门的采购人员面临的环境不同,那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除了技术性的要求外,对采购人员的思想、品行也有很高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③]:

    1.政治思想素质

    政府采购实际上是政府拿公共资金(即纳税人的钱)为公众办事,代替公众购买公共产品,也就是说,政府采购也是一种公共服务。要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忠实的贯彻党和政府方针、路线,深刻领会政府采购政策,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政府采购主体服务的思想;其次,树立法制观念,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政府采购的行业工作规范,在工作中做到以身作则。再次,树立服务精神,热爱政府采购工作。

    2.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理论是政策的先导,政策是理论实现的具体化。作为政府采购工作者,较好的理论修养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根本前提。政府采购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能够把握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精通财政、税收、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原理和知识,熟悉经济、法律和法规,有较强的改革开拓精神,并能熟练运用他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政策水平主要表现在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现行的财政政策、经济政策、政府采购政策,做到触类旁通。

    3.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政府采购涉及面广,对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政府采购涉及到招标、决标、履约管理、仲裁等许多环节,同时还要求对市场行情、商品和劳务的特性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这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事务,对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很高要求。

    作为专业化的政府采购,国外发展的比我国要早,在采购人员的选拔上也较早的形成了相应的标准。[④]

    国外政府在选拔采购官员或雇员时,一般从大企业选拔。年龄一般在30岁-35岁之间,具体条件为:毕业于高等院校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修完商业课程,取得同等学历资格者优先,有成功和负责的采购工作和管理经验;有关于市场条件分析、调研、现行价格、关税程序、仓储和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全熟悉获得竞争性而又最少标价的手段;了解合同法和合同程序;足智多谋,诚实冷静,有管理能力和管理策略。

    根据近些年的具体实践,我国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熟悉政府采购规则、制度、国际惯例,掌握采购技能、商品及其检验、储运、保险、通关知识,掌握财政、税务、财会知识;熟悉国内外经济法知识;全面了解信息系统应用知识。在能力方面,要求具备成本意识与价值分析、逻辑思维、决策、预测知识,灵活性与敏捷性及谈判技巧,在合作意识和行为上要注重团队精神,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三、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政府采购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思想、理论、业务三个方面,那么改进措施也应该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下面就如何改进和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提几条建议:

    1.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基础教育

    第一,加强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

    具体做法为:可在政府采购机关大力发展党员,争取人人入党,通过党支部加强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树立真正的“公仆”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让他们知道政府采购不仅仅是“政府采购”,还是一项重大的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国家政策,培养兴趣,积极完成任务。

    湖南省汝城县财政局关于政府采购加强政治学习,结合政府采购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坚持做到在不义之财面前不动心,在亲情面前不动摇,在政策面前不变通,并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该县财政局还积极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的宣传力度,印发了各类政府采购资料,举办了政府采购联络员培训,开展了知识竞赛等,使政府采购政策深入人心。[⑤]

    第二,通过学校加强理论教育。

    学校是学习的天然场所,是开展理论教育最好的地方。除了开展对现政府采购人员的教育外,还应为将来进入政府采购单位的人员做准备。那就是培养政府采购人才。现在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及课程的大中专院校还比较少,今后要大力发展。在经贸类、管理类专业要开始政府采购课程,还有开设政府采购专业,尤其是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政府采购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以加强对政府采购各方面研究。

    2.开展对政府采购人员的培训

    对政府采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及理论教育是政府采购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在专业方面需要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培训是政府采购人员迅速提升专业采购技巧的捷径。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国际化,有关政府采购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可以说,培训要贯彻政府采购的始终。培训的具体做法为:

    第一,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相结合。

    正式培训场所可设在当地负责实施政府采购的部门或高等院校。尤其是与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由学校的政府采购理论家和经验丰富的资深政府采购员讲授。尤其要加强案例的教学分析,培养政府采购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非正式培训是正式培训的有效补充。非正式培训主要在实施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进行,为了不影响采购效率,由接受培训的人员和经验丰富的采购员同时进行采购决策及与采购相关的其它事宜的处理,先按照有经验的采购员的决策行事,等采购结束,接受培训的人员再对比二者的差别,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非正式培训可采取类似于导师带研究生的方式,一个资深采购员带三或五个学员。

    第二,岗前培训和岗后培训相结合。

    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一般来说,上岗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是解决理论教育与实践相脱节或滞后的问题,由政府采购部门负责培训。培训时可以结合本采购单位历年来的采购实例及将来的采购计划。

    上岗后也要培训,主要解决现有知识不能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新事物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个终身教育的时代,采购部门也要开展只要在岗就要不断接受培训的活动。

采购管理专业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急政府采购制度;法律;完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DF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267-02

一、应急政府采购制度的现存法律问题

1.政府采购法定主体业务水平不高

政府采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政策进行指导,波及社会面广,进行采购的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总之政府采购涉及方方面面。我国的政府采购活动刚刚起步,采购主体业务水平不高,缺少专业人才,不仅体现在数量少,而且素质不是很高。美国拥有完整的采购团队,拥有高素质人才,而我国在这一方面仍处于空白,甚至在某些省份采购人员少之又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进行采购工作的人员对采购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没有明确的认知,因此,在我国的采购活动中,通常会出现采购方式不得当、方法不科学、采购水平低下等问题。

2.法定政府采购组织管理缺乏效率

政府规模导致政府采购量越来越大,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比如,支出计划的制订较宏观,不够详细,即使有《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对政府采购进行指导,但因其规范条款过于拘谨,无法有效处理现实中违反采购计划的行为;部门专业采购人员不足,现有人员素质同工作不适应;无法对采购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导致权利滥用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成本增加等。在各种不同的体系中,公众―国家―采购人员三个基本要素形成的链条之中,因为链条层次过多,需要对各层面进行同时监督,所以不可避免地造成监督系统繁杂,从而使监督系统运行成本增加、政府采购组织管理缺乏效率。

3.政府采购的信息管理滞后

我国电子政府采购建设的初期,主要是简单的政府采购信息上网及搭建地区性质的政府采购信息平台,以方便供应商了解政府采购意向等信息。这一阶段的并没有真正实现政府网络采购,而只是通过单向的信息,建立一个网络化采购的模型,为下一步供应商数据库的建立、对外交互式网络电子平台的建立及政府系统内部采购信息交互网络电子平台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进入本世纪后,政府采购规模的飞速增长和交互式网络平台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网络采购成为可能。2001年1月18日,厦门市开通国内第一个政府采购网站,该网站是国内第一个政府“网络采购”的站点。自2001年厦门市建成国内第一个政府采购网站以来,越来越多的省市建立了自己的政府采购网络系统,2002年9月28日开通的“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了政府采购信息栏目,转载上海政府采购网刊登的政府采购信息和公告,并实现与上海政府采购网的链接,扩大了上海政府采购网的影响。截至目前,我国政府在网络上注册的域名和站点的数量都大幅增加,但与已经将政府采购电子化的美国相比,我国的政府采购在信息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4.政府采购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完善

为使政府采购活动能顺利进行,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政府采购保障机制,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出台规范,包含必要的财政计划、供应商的选择、采购的监督等方面。在国家政府采购的财政计划方面,我国存在编报预算敷衍塞责,凭空想象采购项目;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相关法规难落实;预算审批程序烦琐拖拉,单位项目资金难以保障;个别单位违规购置,造成财政预算超支等问题。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我国存在着人为参与过多影响采购人员的判定、缺少法定的供应商竞标条款、国字头供应商竞争意识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在采购的监督方面,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监督点分布不均、财政部门的监管缺乏公开化、其他部门的监管在政府采购监督体系中的辅作用不明显等不规范问题。

二、政府采购制度的规范策略

1.加强采购主体的知识业务培训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培训政府采购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政府采购的多种目标,才能使采购科学化。这就不仅需要完整的政府采购制度,还需要培训能够掌握熟练的采购技术、熟悉采购法律制度、具有较高职业水平和职业操守的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更需要良好的政府采购从业团队的组建、发展、竞争机制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制度。

加强采购主体的知识业务培训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全面建立培训体制。明确培训的主体、培训任务、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形成定期培训、考核和优胜劣汰的培训制度体系。培训对象要包括政府采购管理人员、采购操作人员、评审专家采购人和供应商。通过系统培训,采购人能够完全熟悉政府采购法、商品知识、预算编制技术等,供应商则要求掌握政府采购的法律要求、程序与方法等方面。这样才能使采购双方在彼此熟悉和了解中完成整个采购程序。第二,建立岗位责任和执业资格制度。要建立一套政府采购执业资格制度,这样才有利于推进政府采购职业化。通过建立岗位责任和执业资格制度,才能形成特定的职业规范。

2.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存在弊端,使得政府采购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为此,我们必须规范政府采购的管理制度。(1)完善可供指导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政府采购时应实行管采分开,明确职责,单独设立集中采购部门。实行采、管分开制,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协调好分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2)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组织和监管。目前,我国的政府采购机构完由财政部门一家构成。本级财政部门拥有各级国库款项的支配权。这就使得政府采购的拨款和审批归于一家,权利集中,得不到有效的监督约束,使得管理、采购不能得到分离。这样的形式也就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建立有效的采购形式,为此,可以考虑专门成立一个管理和监督政府采购的部门,该部门归属于财政部门,但它的人员构成要来自多个政府机构,应该包含财政部、商务部、建设部、审计署等有可能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关系的相关部门。该部门的成员代表着各自机构的意见,但也不是要它成为一个讨论不同意见的部门,在有分歧的时候也能形成最终一致的意见。(3)推行政府采购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制度。只有经济、效益、管理三方共同作用,政府采购部门才可能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资源投入、最高的效率提供被指定数量和要求的货物、工程或服务,才能取得最好的效益。对于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应多借鉴西方经济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注意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引入政府采购网络平台

电子化政府采购是全球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在电子化政府采购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所以引入政府采购网络平台是我国政府采购发展的必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政府网络平台的建设。(1)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和规章,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制定科学规范的采购制度、规章和标准,以确保政府采购规则、程序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并引导企业按照政府电子采购的标准进行规范化采购和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整个市场的规范发展,真正发挥政府采购的功能。(2)精心准备,统一管理,加快与政府采购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在信息网络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并在条件成熟地区广泛推广,在试点过程中,还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要有大局意识,从小问题上看到大隐患,为大规模网络采购的发展作好准备。(3)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府采购基础数据库。与政府采购相关的基础数据库主要有评审市场信息库(包括供应商信息库和产品信息库)、用户信息库、合同管理数据库、专家数据库等。(4)制定和完善电子化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修改和完善传统法律法规,使之适应电子化相关要求;尽快出台与电子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电子采购流程使电子化交易行为合法化;做好电子政府采购专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4.增强民众的公平参与权

政府采购虽然由政府采购主体(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政府采购客体(货物、工程和服务)构成,由国家财政部门主抓落实,但归根结底其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解决民众的实际需求所以在政府采购活动的进行中,不能忽略民众参与的重要性。一方面,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来自各税收部门,间接来自于全国人民;另一方面,政府采购的服务对象是国家政府采购部门,但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民众。所以,在政府采购的网络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民众的意见,增强民众的公平参与权和建议权。根据我国不能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与地域相匹配规模的民众意见站,定时、定期向广大人民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并建立民众参与联系站、意见信箱,制定政府采购部门的专职人员整理、传达民众意见,更好地推进政府采购制度的良性建设。

三、结论及立法建议

本文在对政府采购、政府应急采购基础性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应急政府采购制度的现存问题,如政府采购主体业务水平不高、政府采购组织管理缺乏效率、政府采购信息的方法滞后、政府采购的保障机制不规范等;其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急政府采购制度的规范策略,包括加强采购主体的知识业务培训、规范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引入政府采购网络平台、增强民众的公平参与权几个方面,为应急政府采购制度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针对本文分析,笔者大胆提出立法建议:以国务院为主体,制定全国性的行政法规,明确应急政府采购行为的主体资格、采购范围、采购流程、采购过程中的责任监督以及后期审计、报备、档案留存等相关问题。同时,以立法的方式引入信息化网络办公平台的建设,加强采购主体的知识业务培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培训政府采购专业人才,以实现政府采购的多种目标。将应急采购制度流程化审批引入政府采购网络平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府采购基础数据库,规范电子采购流程,使电子化交易行为合法化。

参考文献:

[1] 吕增辉.我国政府采购现状及问题分析[D].呼和浩特:内蒙古财经大学,2012.

[2] 曲星蓓.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 任昶斌.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D].太原:山西大学,2012.

[4] 邵浩威.政府采购程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

采购管理专业培训范文第4篇

一、课程改革的思路

在课程改革中,深刻领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内容中关于课程建设的主要精神,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紧紧围绕企业采购岗位的职业需求,根据生产企业物流采购工作流程的逻辑主线,以物流采购的真实任务活动为载体,进行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实施整体课程设计,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设计突出工作过程,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并将理论的学习贯穿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中,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定岗实习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采购管理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采购管理基本知识和操作,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在采购过程中遵循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团队合作意识,及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在采购方面的职业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采购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作为物流管理(交通运输)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本课程项目内容的学习,应该熟悉采购流程,获得从事采购管理工作岗位的能力。教学内容是以采购业务流程为主线,从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态度)目标着手进行选取与整合。

取相应的采购策略;

2、能够根据企业的采购需求选择相应的采购方式,并能运用降低采购成本的方法与供应商进行谈判;

3、能对供应商综合管理。 1、能够根据合格采购人员的要求找出自身的不足及规划努力方向;

2、能正确理解并自觉遵守企业的采购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3、掌握与同事友好相处的方式、方法;

4、具有团队意识和素养;

5、具有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程实施强调讲练结合,强化综合实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据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注重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相结合,理论讲解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

以授课教师利用各种图书资料及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采购与供应现象和采购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主,强化学生对相关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教师侧重于对采购理论和采购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必要的分析,对学生的指导重在引导和督促。

2、情景模拟教学

主要是授课教师利用各种可能的资源,模拟企业采购与供应的各种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各种模拟情境下完成各种采购与供应分析、研究及决策。教师侧重于对各种模拟情境进行必要的分析,对学生的指导重在组织、引导、督促。

3、项目教学

根据教学项目组织教学,教师侧重于对各项采购实训项目的开展进行组织和管理,对学生的指导重在鼓励、监督和方法支持。

4、实境教学

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真实业务环境和机会对学生开展采购各项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师侧重于对各项采购实训项目的开展进行必要的组织和管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重在鼓励、监督和方法支持。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项目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了有特色的项目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理念,实现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过程的项目化及考核方式的项目化;教学内容的项目化与企业界人士一起就企业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提炼出企业对采购与供应管理岗位的技能要求,并结合企业实际,与企业人员共同设计开发训教任务和训教项目。教学过程的项目化训教项目均要求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完成,教师不仅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学生培养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协调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考核方式的项目化结合项目管理关注目标结果的特点,在对学生的考核点评中,将学生的项目任务完成质量作为学生的基本成绩。在基本成绩的基础上,可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对成绩进行调整,使学生的意见受到尊重。

2、工学结合,实境训教(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人才培养之本,将人才培养置于“实境”即真实的职业环境之中,实现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目的。物流管理专业与多家企业开展了紧密型合作,为学生实现基于采购与供应技能训练的顶岗实训提供了场所。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的各种实训、实习机会组织学生开展物流采购与供应各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掌握对物流采购与供应理论和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秧军.《采购实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85-90.

[2],王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程序想象类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2008(21):107-109.

采购管理专业培训范文第5篇

一、当前我国政府采购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政府采购人员个人价值观错位

由于商品经济的利益倾向性原则,导致部分人道德价值观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和观念对政府采购人员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造成部分采购人员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忘记了自己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的职责,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丧失了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采购人员在工作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为了一己私利不惜牺牲职业道德。

(二)政府采购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专业管理能力,整体上偏低。集中采购机构虽然配备了很多人员,但他们对政府采购所必备和掌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知之甚少,只能将采购活动委托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这样则增加了采购成本。即使是专业招标机构,他们擅长招标业务,但也普遍不了解政府采购的有关政策及管理要求,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知识短缺和专业人才不足,使政府采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力量,工作上行不成合力,创新不够,管理方法落后,导致规模上不去,效率不高,也难以做到规范。

(三)少数政府采购人员存在着违规操作行为

在我国政府采购实践过程中,少数供应商为获得供应权或合同,通过各种手段向政府采购人员行贿。而政府采购个别相关人员为获得个人私利,利用手中的权利设置障碍,对政府采购的全过程予以控制,将“明制度”改为“暗规定”,对政府采购进行“黑箱操作”,贪污受贿,损公肥私,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扭曲了政府采购的预期目的。

二、制约政府采购制度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采购人员受商品交换观念的异化和社会环境的困扰

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商品交换观念深入人心,最终渗透到不该进入的领域,被异化为权力、荣誉和道德的主宰,权权交易、权钱交易行为便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很多社会成员通过各种途径致富。面对灯红酒绿的世界,极少数政府采购人员越来越无法满足相对清贫的生活,走上了“以权生财”之路。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的人员并非是别无他求的公共利益的追求者,相反他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正是在此条件下,个别采购人员在采购的过程中往往为寻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通过设租、寻租等手段,创造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扭曲政府采购的政策意图,这是政府采购腐败的人为因素。

(二)政府采购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

政府采购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进行有效采购,要求采购人员必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我国大部分政府采购人员,专业知识能力不强,这主要是我们国家尚未建立专门的政府采购人才的培养体系。比如:成立专门的学校或设置政府采购专业,而只是经过几次短期的培训就“匆匆上阵”,这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需要。随着政府采购全球化的到来,要求采购人员对各种专业知识都要有所涉猎,并达到精通的地步,可以说,政府采购人员培养体系的不完善是导致部分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

(三)制度缺位为采购人员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

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同时,我国实施政府采购还不到十年的时间,虽然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监督法》等相关法律制度,但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政府采购在管理制度、法律制度和监督制度等方面还没有落实,这为政府采购人员的寻租行为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乘之机。

三、美国、英国和日本的一些先时经验

(一)美国――完善的采购人才培养体系

美国建立了完善的政府采购人员培养机制,设立公共的采购学院及在一些院校设立采购专业和培训机构,同时鼓励私人投资建立政府采购学院,成立网上采购大学,建立政府采购专业协会,这为政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政府要求采购人员除应具有进行有效采购所需的专门知识和能力,还要积极参加政府采购协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采购技能。一些采购组织和培训组织可以提供专业资格认证,证明采购人员经过培训已经具有一定的采购知识,可以满足政府采购工作的要求,这些认证称号有:专业公共采购员、注册公共采购官员、注册专业采购管理员等等。

(二)英国――健全的法律制度

英国作为最早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国家,法律体系比较完备。《政府采购法》、《拨款条款》、《采购政策指南》、《采购实施指南》等;还有专门法律规定如何对行贿受贿或不公正合同条款的处理;旨在消除国别歧视、增强欧洲统一市场内物资和设施的自由流动的欧共体条约及规定;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议和其他国际规定等。

(三)日本――苦情申诉机制

日本作为最早参加关贸总协定《政府采购协议》的国家之一,法律申诉体系比较健全。日本规定:政府采购的货物、服务、建筑工程和建筑工程服务超过一定金额时,应使用《政府采购协议》所规定的公开程序。为了保证政府采购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日本按协议的规定,建立了“政府采购苦情处理推进本部”,同时制定了详细的苦情处理程序,由有关专家组成“政府采购苦情检讨委员会”作为具体的苦情处理机关,受理有关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方面的投诉,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机制。

四、解决问题反对策

(一)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思想上引导政府采购人员的行为

要使政府采购工作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廉洁高效,那么政府采购人员没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不行的。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采购人员思想上的认识必然影响到其具体工作。我们要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践行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他们具有工作责任感和荣辱感,从道义上提倡官员廉政,净化一切向“钱”看的不良社会风气,自觉抵

制腐败行为,强化人民公仆理念,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增强自身抵制腐败的能力,从思想和道德上降低人为因素在政府采购中的不利影响。

(二)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人员培养体系,用制度生产人才

在全球化政府采购的今天,短期培训班所培养的政府采购人员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社会需要。要提高政府采购人员素质,应建立一个合理而高效的人才培养渠道,用制度生产人才。第一,在我国目前急需大量政府采购专业人才的条件下,在一些大学建立政府采购学院或设置政府采购专业,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这样一方面可以为政府提供源源不断的政府采购专业人才,另外学校作为一个教学和科研单位还可以保证政府采购专业知识的不断创新完善。建立政府采购模拟实验室,专门为政府采购人员实行岗前和岗后的培训,使相关人员从理论到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都有不同的收获。第二,国家应尽快建立政府采购职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和管理制度以及培训考核制度。政府采购作为一门专门技术,采购工作对采购人员自身的水平要求相当高,并不是随便某个人就可以担任的,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造价工程师等设立“政府采购师”等相关资格,使政府采购人员执证上岗,保证政府采购人员的质量。最后,政府采购知识在国际上是相通的,并且更新速度非常迅速,这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国际交流,采取引入和走出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交流与合作,如:聘请国外政府采购的专家为我国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积极参加国际上关于政府采购的会议,定期选送工作人员出国培训等。

(三)用健全法律制度规范采购人员的行为

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布坎南认为:个人的行为天生要使个人效用最大化,一直到他们遇到遏制为止,只有适当的法律与制度框架,个人追求他们自己利益的行动可以无意识的产生有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结果。纵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法律体系,既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也包括大量的与政府采购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法律规范。目前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是一部全局性、指导性的法律,虽然概括面比较广,但是许多具体的措施没有落到实际的规章中,尤其是对政府采购内容、方法、步骤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我国应细化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和程序,使法律具有可操作性,如制定《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政府采购质疑与投诉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人员考核与资格认定办法》等等。完善的法律制度,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暗箱操作,将政府采购人员的各种采购行为或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从根本上截断采购人员腐败的渠道。

(四)用完善的监督机制,督促采购人员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