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不断开工,这一系列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都离不开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现阶段各个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都是以建筑工程造价为主,很少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专业的内容,即使涉及到水利工程造价一般情况下学生学习的也都不够深入,在国家每年加大水利投资的情况下,传统的工程造价专业已经不能够培养出适应水利快速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设置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是非常必要的。

2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

按照教育部专业设置目录,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属于水利类专业的范畴,在教育部专业设置目录中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在培养目标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专业。但是在全国水利类职业院校当中,却很少有高职院校开设本专业,主要原因可能是考虑到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专业化,就业面向的单位主要是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监理、招标、水利工程造价咨询中介、建设单位、水利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概预算、造价管理、招投标管理和水利水电工程合同管理等工作。相对于工程造价专业就业面要窄一些,因此大部分院校只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在工程造价专业中开设相应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课程,满足水利类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现阶段只有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湖北省拥有长江、汉江、清江等大河流,是水利大省,每年需要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现在只有本科院校武汉大学、三峡大学等院校设置了相关本科专业,高职院校中还没有相关院校设置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

3我院设置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按照水利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水利职业教育培养高、中职水利类专业毕业生15万名[2],这其中就需要相当一部分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人才。但是现在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岗位的员工大部分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转岗的或者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没有系统学习工程造价专业的知识,工程造价专业一般以建筑造价为主,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只是讲了相关专业课,水利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因此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必须要进行专业、系统的人才培养,开设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多方面的知识,造价控制比较繁琐。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价格机制问题,它也是投资宏观决策和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一个核心问题。加强造价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形成一个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场为主的价格机制[3]。在工程造价的管理中,关于成本预算、管理规范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以至于影响成本控制的全面开展。而且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作为成本控制的重要途径,源于各方面的问题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对于成本控制的作用力。因此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需要专业的水利造价管理人员,开设高职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是非常必要的。在现在的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院校只开设有工程造价专业,少数院校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工程造价(水利方向),现阶段只有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水利水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由于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技术不够专,因此开设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是非常必要的。我院现在只开设了工程造价专业,该专业同时培养建筑工程造价、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市政工程造价多个方向,学生所学的课程多,但是每个专业造价方向又学得不够精,不能从基础到专业非常系统的进行学习,开设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之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专业人才可以在本专业培养,建筑工程造价在工程造价专业培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造价专业的人才需求。因此我院设置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可以完善我院的专业设置,突出学院的水利特色,避免工程造价专业同时为水利和民建两个方向培养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培养出的学生专业面广而不精,毕业就业遇到水利类单位和建筑工程类单位都觉得培养深度不够的尴尬局面,使每个专业更有特色,同时完善我院水利类专业,突出我院的水利特色,更好地服务湖北和长江流域的水利事业发展。

4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人才素质培养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需要水利工程管理的综合素质,不仅懂得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知识,还需要懂得水利工程施工与组织、水工建筑物、水工建筑材料的综合素质。因此传统的工程造价专业是无法提供这些水利工程的综合素质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可以根据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从而确定有别于传统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培养出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综合素质人才。水利水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基于高职高专以及本校水利传统院校的特点,寻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资源来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建构具有校本特质的比较稳定的水利文化、学科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德育体系。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紧跟新时代脚步,把培养动手能力强,与工程零距离接触的理念融入实训场所建设。师资的培养与引进通过课程渗透、活动体验、环境熏陶、学校管理等多种途径,发挥水利文化德育对师生价值观的导向功能,通过引进工程一线专兼职教师,补充师资力量。专业教材尽量校企合作开发,借助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为水利部示范建设专业的平台,充分发挥水利资源,校友资源,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我院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水利水工程造价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更好的服务社会需求。重点培养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围绕水利造价设置相关课程与教学标准;(2)以项目驱动改革教学方法;(3)以能力培养与训练为主突出教学内容和要点;(4)适当拓展,以适应水利事业的发展,增加一些水利环评,农田水利,生态水利和城市水利方面的造价管理知识。

5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之后,全国的水利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广西对水利人才的需求也提升到了一个新台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提出了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具体要求。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2]等一系列文件,对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是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同时也是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水工建筑物》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及运用管理知识,掌握各种水工建筑物在水利枢纽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布置原则,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今后从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 面对近两年来广西水利行业建设项目大量增加、相关岗位迅猛增长,知识结构要求更高的形势,为适应水利水电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组建了《水工建筑物》课程改革项目组,以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水工建筑物》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一、当前广西水利建设对水利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课题项目组通过深入广西水利工程建设一线实地调研,掌握了当前广西水利人才需求的数量、结构、知识点、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准确情况。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广西主要水利工程项目是中小型水库的加固、防洪堤及海堤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工程、防汛抗旱工程等,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类的学生就业后主要也是参与这些工程的施工以及管理,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一线的施工员、概预算员、资料员、质量监理员、基层水利单位的运行管理人员,就业岗位主要属于基层岗位,对知识的要求主要包括中小型工程如浆砌石工程、防渗工程、小型工程的力学计算、土石方等工程量计算、测量放样,要求掌握施工的具体方法、流程,具备看懂工程图和按图施工的能力,以及工程量、报进度、做施工资料等能力。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动手能力强,到单位后能直接上手。按照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项目组认真制订了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二、重构水工建筑物课程内容 《水工建筑物》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重构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职业针对性和社会应用性,依据岗位工作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结合专业对应的国家岗位资格证书考试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确立合理的知识结构[4]。由于本课程概念多、抽象、实践性强,项目组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强调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结论的应用,删减理论推导过程;在教学内容的整合过程中,注重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强调必需、够用原则。例如:《水工建筑物》目前教材共11章,重点突出土石坝、水闸、河岸溢洪道、坝下涵管、渠系建筑物、水利枢纽布置、水利工程管理等内容,简化岩基上的重力坝、拱坝,简化应力分析、渗流计算。同时将重力坝、拱坝、土石坝和水闸章节中有关地基处理的内容单独整合成“水利工程地基处理”一章,使学生了解各种水工建筑物所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目的及其相互联系,将学生从繁琐的理论知识中解脱出来,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建设特色教材 根据岗位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确定课程体系,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抓手,明确职业岗位对水利水电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本课程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与水利行业的专家、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一线技术人员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能反映实际工程项目、工程案例的立体化、项目化教材[5]。为此,项目组按照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按照订单培养的模式,将实训教材、补充教材、实训指导书作为本课程教材的建设重点,及时吸收当前广西水利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工艺水平充实教材内容,突出水利职业特色和职业岗位能力,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将工程项目划分为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安排教学内容,适时融入水利行业标准,以真实的水利工程为教学案例,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基于“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的主线,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交替融合,使教学过程更贴近水利工程实际。对一些专业理论性太强,如大型工程的设计、枢纽布置,渗流计算、设计、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等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使教学贴近大多数学生,使他们掌握一定基础,需要的话以后可根据工作实际自己学。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对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水利高职院校要想尽快培养出更多受社会欢迎的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6]。近两年来,水工系输送了4位中青年教师到水利厅相关处室挂职锻炼,实实在在地参与具体的水利工作,增强对水利的了解;派出10位教师到学院设计所、水科所兼职,参加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等工程的设计和水利科研;组织三批次教师到百色、来宾、防城港等市的水利工程施工工地参与施工和管理,接受工程实践锻炼;组织2批教师到贺州、河池等市开办水利技术专题培训班,并和当地技术人员开展业务交流;组织3批次师生参加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并承担了各市相当一部分的技术工作。通过以上的努力,提高了中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专门从广西水电工程局、广西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聘请了10多位行业中的专家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担任兼职教师,请他们参与教学工作,指导本课程建设,讲授水利工程新技术、新方法、新趋势。#p#分页标题#e# 五、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本课程改革中,以工程案例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扩大学生对本专业的理解。抓住水利工程建设的难点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交流,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理论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各种建筑物在水利枢纽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布置原则,掌握水利枢纽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理论、方法以及运行管理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通过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抓住水利枢纽布置、建筑物结构、地基处理方案比较等方面的创新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专业学习协会的作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复杂的计算如渗流、荷载的计算等很多是用电脑软件来进行,根据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喜欢电脑的特点,着力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中小型工程软件的应用,如CAD、小软件、结构设计、桥梁大师等,又如施工组织设计的教学,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动手CAD画图,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水工建筑物》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其内容包括大量的工程实践知识[5]。定期聘请水利厅技术中心、广西水利工程管理局的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就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洪抢险、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等水利技术难题给水利专业师生做专题讲座,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水利水电工程新技术。 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工程现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和基本要求,结合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水利工程进行参观实习,对水工建筑物集中进行合理的直观教学,利用真实工程场景和建筑物讲解理论知识[7]。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建设中依托广西水利电力职教集团,不断完善和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学院和实习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的效果。近五年来先后与大王滩、西津水电站、龙滩水电站等43个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本课程的工程现场实践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加强实习环节,有时一个工程的施工全过程都参与,全过程实训,紧跟工程施工进度;学校建立全过程的实训场所,仿真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阶段根据个人未来工作岗位强化学习内容。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对主要水工建筑物的感性认识,使理论教学不再抽象化,便于掌握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视音频兼备、人机交互、网络运行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实现优化教学的有效途径[8]。《水工建筑物》课程内容包括大量的公式、工程图片、工程案例等内容,课改项目组在课件中预先编入这些信息,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大大节省了板书时间。此外,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建筑物类型繁多,结构复杂的特点,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收集一些著名水利工程的视频资料或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将大量的工程从整体到局部清楚、灵活地展现在面前。例如:利用动画来演示土坝滑坡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借助视频来展现重力坝的帷幕灌浆施工过程、通过观看胡佛大坝工程的视频让学生从三维视角来了解双曲拱坝的空间形态等。通过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克服了单一语言描述的单调性、乏味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的水工建筑物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语 通过对《水工建筑物》课程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首先,水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掌握更扎实,在实习和毕业设计中体现出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对行业的视野更广阔,创新的氛围更浓厚了;其次,社会对水利类学生的综合评价更高。从麦可司公司负责的《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2011年度报告》反映,该校水利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校友评价等关键指标均比往年有较大提高,从多次就业招聘会、双选会了解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也更高;再次,培养锻炼了一批骨干教师。在课题项目组开展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和实践过程中,一批骨干教师成长起来了,尤其是在培养懂水利、爱水利、实干型、创新型的高素质青年骨干教师方面有大的突破,有力推动了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课程体系;教学研究

1BIM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1.1设计方面

传统的二维CAD施工图纸不利于各参与方信息协同与共享。BIM三维实体模型能自动导出坝体二维剖面图,减少设计绘制工作量;BIM技术改变了传统先结构后施工图设计流程,可实现结构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数据共享、协同工作,达到工程结构和工程设计一体化;协作平台Vault能使任何一方的一个细小的修改和变更都能协同联动,进行关联的修改和变更,避免传统以纸质载体为主和相对独立的设计、施工、运维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确保工程在不同阶段信息的时效性、实效性、唯一性和及时性。特别对于受温控、生产能力、进度要求非常复杂的大坝,如何科学确定大坝分层分缝、坝浇顺序、浇筑进度,传统设计很难一步到位。通过导入影响浇筑的影响因素变量,利用BIM技术能快速自动生成不同浇筑方案下进度和各项指标的时空动态信息,从而确定最佳方案。

1.2施工方面

可视化将复杂的施工过程通过动画视屏仿真技术预演施工过程,对可能出现的技术和安全问题进行预判,并能将工程施工形象进展、信息和数据能以图表形式输出。为降低施工布置、进度控制、人财物安排、施工调度的风险,提供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施工依据。3DMax可视化仿真难以对复杂异构水工结构进行建模,GIS建模时效性、实效性和协同性差,需重复建模、精确度低[2]。BIM技术平台Civil3D软件具有数字化地形模型功能,可以导入静态三维地形图,为施工平面布置提供依据。在三维数字地形图上,结合坝基坝肩开挖设计曲面,通过地形动态填挖取舍,生成形成坝体开挖地形动态曲面。在开挖地形曲面空间内自动生生坝体三维空间模型,Revit软件“族”工具按规范要求,进行坝体分段分块施工的时空三维实体模型导出。

1.3管理方面

平台Navisworks软件能将各分项工程赋予时间属性和成本属性,实现四维进度控制和五维成本控制的功能,从而进行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施工方法管理、环境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3]。通过对工程的实时管理和监控,达到优化进度、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风险的目的。

1.4竣工验收及运营维护方面

传统的水利工程竣工资料,需要收集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参与的资料,耗费大量人力整理,复杂冗长。BIM技术能自动收集、生成各方资料,提高效率。通过建模来对其设备使用时间、维护状况等工况进行实时监控,可视化进程与监控系统有机结合,提出相应的维护措施。利用互联网+、App及远程智能监控技术,BIM技术能达到可视化人财物调度,赋予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属性信息,通过Revit对应仪器识别代码,并结合工程动态进展、结构强度,实时读取数据,进行进度和安全动态监管。

2BIM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BIM技术在我国属于起步阶段,部分应用于建筑行业。目前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没有BIM强制性标准,应用仅仅局限单个单项工程上[4]。一方面BIM通过建模软件和应用软件搭建基本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建模。应用软件是BIM的核心,任何一个软件无法实现所有不同专业、不同参与方在不同阶段的所有功能,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参与方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需要借助不同的软件实现。而不同建模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数据输出和存储格式不尽相同,必须使不同软件达到兼容和数据共享,达到模型检测、协同工作平台、信息集成管理、三维模拟建造、目标动态控制、可视化虚拟展示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不同于建筑工程,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多专业性、结构的复杂异构性、建筑物的分布性、涉及参与多方性,不同阶段涉及的要求、深度和精度不同,传统设计中图纸经常变更,应用困难。2016年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协会基于推进勘测设计手段,成立中国水利水电BIM设计联盟,但由于技术力量、经费投入、水利水电工程的复杂性,应用还不够深入,仍仅仅限于三维建模[5]。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结合武都水库工程的地质状态、工程建设过程、进度与安全质量管理,基于水利水电工程任务特征、技术特征、用户特征,从数据标准、应用标准、管理标准,提出了水电工程BIM标准框架的HBIM的概念[1]。

3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必须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应兼顾知识结构、培养目标和发展的需要。水利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从事利水电工程及相关工程领域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6]。可见,落实好BIM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能很好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达成度。

3.1存在的问题

西昌学院2016年投资340万元,建成“BIM及绿色建筑创新实训室”,包含土建算量、安装算量、清单计价、Revit、BIM5D、uniBIM、建筑设计Arch、设备安装识图、建筑识图三维仿真实训、结构设计等硬软件系统。在人才培养方案拓展教育模块,结合结构设计软件应用训练、建筑设计训练及BIM建模、BIM绿色建筑分析3个模块,仅以实训课在第7学期进行2周的专项技能强化训练。可见,和多数学校一样,课程教学内容边界随意[7],往往根据教师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个人喜好,决定授课内容体系,课程体系与BIM知识应用联系度不高、不成熟、系统性不强,实践内容单一,人才培养不能适应行业发展要求,无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3.2构建思路

BIM不仅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体系也具有多专业、多阶段、多课程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不分专业、包罗万象地全部开设课程教学,显然不现实;单独开设理论课或实训课,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有些学校仅单独新增几门有关BIM的专业基础课,以操作为主进行课堂讲授和实训,完成基本原理讲授及软件操作,或完全针对某课程设计或竞赛进行教学,忽视了BIM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其他教学内容;也有将BIM的教学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以实际应用为主,教学缺乏系统性[8]。应该针对BIM类课程体群,设置基础理论课程群、单项专业实训课程群、综合课程(毕业)设计提高课程群,构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全过程课程体系,形成将理论和实训融为一体的“3+1”BIM类课程体系,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掌握BIM专业知识,满足行业对BIM人才的需求。基础理论课程群完成BIM的基本概念、原理基础和相关软件应用的理论教学。单项专业实训课程群将BIM相关知识点的实训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相应课程群中教学。综合课程(毕业)设计提高课程群针对实际工程项目,利用BIM相应知识通过课程(毕业)设计,进行实践操作[9]。对有些知识点,确实无法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应必修课设置,可以采用公共选修课和学生自学的方式完成。

3.3构建方案

以提高BIM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加强教学的系统性、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根据“3+1”BIM类课程体系模式,按照开课时间,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制图建模、施工布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结构计算、项目管理等全过程环节融入相应课程[10]。

4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4.1师资资源的建设

BIM知识体系的多专业性、多课程性,教学内容更新快,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知识结构,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7]。师资队伍短缺是制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教学的瓶颈。要内培外引,建立教师成长机制,拓展教师资源。与BIM相关的企业、专业机构和商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共建实训室,改善软硬件条件,承担部分教学工作,缓解BIM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所带来的压力,也还可以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派遣部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提高专业教师掌握和应用BIM技术的能力[9]。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知识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成立BIM教学团队[10],相关涉及BIM的课程内容的教学,在教研室统一安排下由教学团队成员,根据不同知识点分工协作完成。鼓励跨学科之间协作,建立BIM工作室,人员既有不同专业的教师,也有不同专业的学生,达到跨学科的协同合作的目的;对基础知识好的学生,也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助手,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4.2课程资源的建设

目前BIM教材建设缓慢,没有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的适用教材和匹配的案例教学资源,有的仅以BIM软件说明书作为教材,实用性和针对性差。限于教师个人知识体系及实践经验,自编教材困难[7]。秉承协同创新原则,加强校企合作,坚持校企师资互补、内外管理结合,实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共同考核学生学习成绩[11],联合企业、行业协会,针对不同专业制定BIM课程内容和认证的指导标准,积极结合技能大赛、实际工程项目和教师自身优势,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通过在线共享资源精品课程和各种MOOC,共享教学资源。

4.3教学方法的改进

目前BIM类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训环节少,教学效果差。必须通过BIM知识系统学习和实训教学,才能达到加强软件操作、综合应用能力、协同工作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综合课程(毕业)设计应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全设计过程的系统训练[12]。可采用“一模多用”的教学方法[10],即结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学生自愿分组组成BIM学生团队,从制图建模、施工布置、进度控制、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等各个专业课程全过程环节,协作完成任务,把项目全过程通过“一模多用”系统联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方位系统训练,并对基于BIM课程设计和传统方法毕业设计进行效果评价。积极引进和聘请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将工程真实项目融入课堂,要让教师由“课堂的讲授者”变为“项目的设计者”,让学生由“课堂的接受者”变为“项目的参与者”。结合实际工程开展科技创新,对已建工程进行工程方案优化比较设计,对拟建工程进行模拟设计训练,为工程单位提供设计思路和初步方案。重视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鼓励师生参加各类型的技能大赛,对获奖的教师和学生在工作或学籍绩效上给予奖励。目前关于BIM的各种技能大赛,主要有BIM-revit建模比赛、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BIM建模师、建模经理、应用经理、项目管理师、战略规划师、造价管理)、全国建筑类虚拟建造大赛、建筑BIM信息应用创新大赛、建筑BIM信息应用技能大赛。课程体系融入技能竞赛内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达到以赛促学;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提高教学能力,达到以赛促教;专业建设结合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改。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设计;不足;弥补对策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整个工程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同样,水利水电设计工作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基础工作。而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是关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为确保项目运行安全,充分发挥和利用水利水电工程的功能,提高工程的技术含量,特别是要注重水利水电的设计工作。目前,国内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大力建设时,却没有提高对前期设计工作的重视,导致大多数水利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

1 水利水电设计工作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的水利工程项目繁多,设计工作的工作量逐渐加大,平常建造过程中没有注意的小问题就会对整工程的建设产生巨大的威胁。对于这些小问题,可将其具体划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前期规划的问题、设计人员的问题以及工程项目的投资问题。

1.1 前期规划问题

有关水利水电的设计工作,需要做好前期的相关规划,以便于设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说,前期规划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对于前期规划,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关设计的规划总体方案没有准备好;二是资料的搜集和勘察的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因为水利水电的相关设计工作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信息作为参考,如果资料准备得不够充分全面,就会使得工程的设计工作出现误差和漏洞,进而对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设计工作之前,去现场考察地形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很多考察人员在实地考察中没有认真尽责,只是随便应付了事,这就导致了考察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1.2 有关设计人员出现的问题

1.2.1 设计的人员之间没有很好的配合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大工程,其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进行建设。在前期的设计工作中更是需要各个设计人员集思广益,共同思考设计的最佳方案。设计人员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难免会出现矛盾,不能给出统一的意见,这就凸显出密切配合的重要性。所以,如果设计人员没有很好地进行配合交流,将会耽误整个工程的建设进度。

1.2.2 设计没有创新

由于设计人员的思想太过传统,没有创新。所以,设计的方案并没能很好地解决有关问题。设计人员只是知道延用传统的设计方案,并不敢去创新并运用现代化设计理念,建造适应当今发展需求的水利水电工程。所以,在实际设计工作中,还是要根据现场的地形条件和具体需求来对设计方案做出相应改变。要是依旧坚持使用之前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工作,就会使工程建设中产生误差,甚至会导致投资成本的增加。

1.2.3 专业知识不过关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工作内容复杂繁琐,所以其对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这些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也得要有过硬的本领才行。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主要就是靠这些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是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过关,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会影响设计的标准,从而影响整个工程。

1.3 有关项目的投资方面

水利水电工程首先要注意到合理投资问题,因为整个项目工程会对许多项目进行设计,这时候就要控制好投资方向与投资力度。如果投资缺乏合理性,极有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成本的增加。关于投资,需要根据前期的规划合理安排。投资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这些情况没有得到重视,员工的精准投资意识不够强烈,而这些都是工程投资方面所产生的问题。

2 改进的措施

针对存在于水利水电设计工作中的以上几点问题,提出改进的主要对策,以此完善国家的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工程质量,展现国家发展水平。

2.1 培养专业型设计人才

在各行各业中,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培养都是公司或者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些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往往较大,而水利水电工程这种工程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视。因为水利工程需要多专业的技术人才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工程的建设。因此,工程设计部门应加大投入来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设计单位也才会发展得更长远。

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识培养,同样要注重个人态度和素质的教育。虽然工作人员有高水平技术,但为人骄傲自满、态度懒散,那就不能切实解决问题,只有选用那种既专业又充满动力的员工,才能保证水利设计工程的按时完成。

2.2 对设计工作进行质检

在对水利水电设计工作进行质检时,要对其中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严格把关,不能只是草草了事,同时设计的工作中要注意设计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设计进度。要加强设计工作之中的审查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由于我国水利设计工作的质检水平普遍偏低,所以设计单位要明确指出质检的重要性,并告知设计人员,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

2.3 增加实地勘察的工作

实地勘察对设计工作的影响较大,没有详细、准确的数据,可能会使设计的工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在勘察的过程之中所获得信息数据是决定设计工作是否合理的关键。设计工作的展开都以勘察的结果为中心,那么增加设计人员去进行实地勘察工作是对设计工作的负责,也是对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负责。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水利水电的设计工作确实涉及了诸多方面的影响,需要从各个专业角度去考量,设计出更为完善的方案来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同时也正是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才更需要去发现不足,并解决问题,让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因此,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要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应的处理对策,尽力去提高水利水电的设计工作,弥补在设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让水利水电设计工作顺利进行,进而彻底地改变设计理念,完成工程建设,保证国家水利工作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璐,邓君承.水利水电设计工作中的不足与弥补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0:244-246.

[2]李浩.水利水电设计工作中的不足与弥补措施探讨[J].科技展望,2015,19:89.

[3]焦亚栋.水利水电设计工作中的不足与弥补措施[J].甘肃农业,2015,16:55+58.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

供水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工程。它以做好供水档案信息资源收集为保障,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供水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为供水工作服务。

一、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1.抓住重点、阶段性推进。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要经过起步、试运行、成熟、全面应用等发展阶段。现阶段,工作重点应放在档案信息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网络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培养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等方面。

2.以基础工作带动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化特别是档案信息库的建立,要依靠基础工作才能实现。夯实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数据库,这是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二、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系统内部偏重于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水环境监测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支持和服务全局的综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推进力度不强,减弱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全局工作的功能。

2.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支持。在开发一些专业应用软件时,没有同步建设综合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未形成统筹安排、全面协调、整体推进的局面,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不够明确,尚未确定数据的统一格式和标准。

3.数据库建设不够完善。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正处于由文件向信息化的过渡阶段,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过程,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基础。

4.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现代档案管理技能。在供水系统办公自动化普及过程中,计算机应用仅限于目录级检索,未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尚未完全掌握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室藏档案数字化、网络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加强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研究总体发展方案,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协调解决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明确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并跟踪监督检查;把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系统内的年度工作计划和所属各部门管理目标责任制。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前沿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配备一定规5模的硬件设施,资金需求较大,因此,每年的资金投入都要与信息化建设任务相匹配,以保证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正常运行。

2.注重管理,打牢基础。一要制定与供水信息化建设相协调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为保证供水档案信息交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二要增强综合档案室的业务监督和指导职责,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明晰档案信息管理流程,实现档案收集、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三要加强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在供水系统内推广应用相对统一、符合规范的档案管理软件,推进供水档案综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实现案卷级、文件级的电子检索。四要加大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综合档案室作为归档文件的信息接收和管理的职能机构,要建立严格的信息管理制度,以保证本系统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可靠和安全;要严格执行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同时归档的双套制管理办法,最终实现数字化档案室。五要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办公自动化同步发展,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站的作用,有计划地上载开放的供水档案目录或公开开放的供水档案全文信息,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的利用服务,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作用。

3.为水污染防控、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撑。供水档案涉及水量、水质等所有涉水数据,在近年的水污染防控等解决水环境问题中,供水档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2005年11月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相关单位综合供水档案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反复校核,及时提出污染带推移情况分析和预测预报,为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指挥决策争取了主动。如准确地预测污染带前锋将于24日凌晨5时到达哈尔滨第二水源地取水口。哈尔滨市政府根据这一预测,在发出停水通告并实施了停水措施的情况下,于23日又恢复供水一天,给城市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在保障河流健康,维护人水和谐方面,供水档案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利用这些供水档案资料的分析结果,更有效地维护了江河健康,保障了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了人水和谐。

4.加强培训,培养队伍。供水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载体,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图书、情报、档案等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因此,培养构建一支能够胜任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当务之急。一要加强培养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造就一批复合型人才,把与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化化管理技术知识等列入指导教学计划,鼓励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在职培训、业余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档案业务人员掌握和运用现代技术的技能。二要注意引进信息技术、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档案业务人员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提高档案业务人员掌握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并优化人员结构,以适应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需要。三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者信息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藏轻用”的现象,使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充分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实施科学管理与有效开发利用。四要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对某些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开展有偿服务,充秀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爱岗敬业和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和和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档案管理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