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的早期雏形早在1995年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建立在美国,也就是美国亚特兰大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的金融行业发展较为完善,因此在西方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并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而在我国由于金融市场的弊端存在,传统金融主体对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市场的需要,因此发展迅速,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一极。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的原因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能够出现如此迅速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综合效用。首先是市场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而能够获得资金的渠道非常有限,有调查显示,在2015年我国需要无抵押贷款的群体占到了贷款群体的50%以上,而商业银行的严格要求使得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其次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的支持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使得互联网金融在宽松的发展环境中茁壮成长。再次是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尤其是以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互联网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和资源。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强劲发展势头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资本的流动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变得更加的快捷,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同时也给传统金融行业的代表者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银行的中介地位受到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降低到最低,银行的传统金融中介的角色并逐渐的取代,银行的支付功能被不断的降低,互联网金融以其极低的交易成本和极端便捷的支付手段完全打破了传统银行的支付垄断,并逐渐快速的占领市场份额,银行在支付端的优势被逐渐抵消。

(二)互联网金融很好的弥补了银行的功能缺陷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是互联网,互联网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充当信息中介的角色。传统银行业务中,银行对于客户的信息处理往往都是客户的身份等指标信息,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客户的相关性信息都能够得到运用,利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根据对于客户习惯等信息的分析找出潜在需求,并定制最适合的服务形式,这样既能够有效的利用资金,又能够完美的实现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三)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带来动力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了活力,但其极高的效率也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产品更新速度很快,这就倒逼这传统的银行必须在企业的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要加快创新。商业银行在经历了银行主宰市场之后逐渐转向了以服务客户为重点的服务中来。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冲击给传统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如果传统商业银行不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改进,那么金融市场的格局就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银行必须有相应的积极的应对措施来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压力。

三、银行应该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出互联网金融战略

在如何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必须在互联网金融发面加快涉足和发展。必须加快商业银行自身的技术升级,在服务客户群体方面进行革新和改变。近年来很多的商业银行都在相应的互联网金融方面做出了大的努力,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融e 购、融e 联,融e行”三大平台,分别在电商、通信和直销银行方面进行突破,构建全方位的互联网金融体系,成果显著。在不断的实践后发现,商业银行网络渠道的完善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通过银行互联网渠道进行交易的客户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涉足更加的深入,对互联网金融的发挥也有了明显的话语权。

(二)银行加快线上线下的融合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是企业在客户和数据方面的优势,而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则显现在其完善的产品和充分的线下经验方面。商业银行在不断加快自身的互联网渠道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在银行网点的网络覆盖和互联网金融安全的建设方面。当前我国的各项政策也非常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的融合,希望依托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竞争充分释放商业银行的优势和潜力。

四、未来发展建议

虽然目前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进行了革新,并积极的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学习经验,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极端迅速的发展态势,银行能否适应其发展而不超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维护二者共存的市场局面

传统商业银行的垄断造成了其服务质量的不完善,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银行逐渐改善其服务。但是如果互联网金融独占市场,以目前的金融安全环境来说,会给市场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既要维护商业银行的稳定,又要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二者和谐共生。

(二)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给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偶然性和创新性,风险也随之产生,虽然目前商业银行的辅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是这仍然不能使得这种风险明显的降低,因此如何有效的对这种风险进行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加强合作,不断进行创新

目前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目前如何中和二者的优势,并实现化学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金融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但是任何一项产品的质量和市场接受程度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满足市场的多方面需求,互联网金融企业有着明显的效率优势,而传统商业银行有着明显的市场和经验优势,这二者的结合将毫无疑问的为未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孙国茂.互联网金融:本质、现状与趋势[J].理论学刊,2015(3)

[2] 彭迪云,李阳.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研究及其互动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3)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业;银行;转型

引言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金融领域不断发生着变革,尤其是金融业和互联网的结合,使得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对于传统的银行业的业务发展和业绩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顺应而生了许多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微信支付、借贷宝等结合了支付、理财、借贷等一些传统的银行业务的平台,对银行业务的开展和业绩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体系现状

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面来看,大数据、互联网、社交网络以及云技术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和贸易的发展,从而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大兴起,因此,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导火线。而在对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判断中,许多人持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认为物联网金融将对传统的金融业产生颠覆性的改革,将产生新的发展模式,还有人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发展方式产生了变化。尽管观点大不相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确实是对传统的金融业和银行也的业绩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从银行角度对未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进行融合与合作进行思考,以及未来的发展对策,具有现实的紧迫性[1]。

1.传统银行接受互联网经济的必要性。

对于传统的金融行业来说,以接受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转型升级,将会是商业银行在新常态背景下进行变革的成长的必经之路[2]。十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与新型模式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传统金融业势必将面临挑战,如利润大幅降低、存款业绩降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对传统银行现有的产业结构产生严重的影响,对银行转型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条件下,传统金融业和银行业有必要进行改革和转型,以应对随之而来的互联网金融的大趋势。第一,银行业进行自我创新、转型和改革是符合宏观经济环境发展要求。就目前国内经济发展而言,我国经济整体运行趋势正处于中高速换挡期,各个领域的经济增速在这一时期会相应的放慢速度,对于处在变化了的金融环境中的商业银行而言,随着发展态势的变化也或多或少的出现了新的困难和问题。在经济整体运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各大企业经营压力增大,银行的利润也随之受到影响,更为严重的则是面对一些办理信贷业务的企业破产后,贷款难以收回,增大银行的亏损程度。信贷业务办理日渐减少,对于传统银行的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严峻的经济条件下,银行业的转型和创新已刻不容缓。

2.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首先,在市场包容度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受众,因此,在市场接受度方面还有待提高。尽管时代在发展,但是经济始终是关系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投资者和百姓而言,传统的客户更倾向于传统的交易模式,不仅是由于自身习惯问题,更是注重安全的考虑。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在开始之初人们大多持观望和实验的态度,对于网上金融服务等载体,总是不太信任。这是由于互联网金融还不够普及,对多数人而言,还没有形成使用网络金融服务的习惯,这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推广增大了难度。在我国,由于互联网金融兴起教晚,对互联网金融的了解还不够,在宣传和推广方面做的不够完善,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用户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不确定性,导致用户对互联网金融的兴趣较低,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其次,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是大部分用户不习惯使用网络金融产品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当下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一系列高科技的骗局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网络金融服务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往往银行的安全性能和防范意识不够,造成用户的资金被转移,使用户对网络产品的安全产生质疑,这就对银行的安全技术和意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强调服务品质的今天,能否保证用户资金安全关系到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创新及及传统银行转型

1.互联网金融发展展望。

互联网金融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的,信息时代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近年我们看到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部分业务可以通过手机办理,各个银行推出的APP应用帮助用户完成简单的交易和操作,在移动客户端,用户可以经过简单的几项操作完成查询、转账、还款等业务,方便快捷,“掌上银行”的提出和实行,是银行实行创新的一小步。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取得突破、高度发展的将来,在用户所需的基本金融服务被满足之后,则会对银行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随之而来将会使得各银行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那么,传统的银行网点发展发到现代网上银行,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持快速便捷的网络支付。使得银行的服务渠道日益变宽,服务模式不管扩展,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还使得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无数次时间表明,只有顺应时代的变化才能保证自己的发展,不至于被社会淘汰。因此,银行应秉持“客户至上、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不断坚持创新和学习,做到真正服务顾客,才能使自己获得发展。

2.创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动力。

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在大数据时代下与时俱进的表现。在这一标准下,互联网金融应该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市场营销。在互联网金融推进市场营销时,首先应该进行明确的定位,针对特定顾客,进行有效的推广,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既有模式。因为顾客本身具有的理财、存储习惯,对新生事物具有排斥性,因此,作为接触顾客最广的银行业可以承担向用户普及和宣传互联网金融的工作。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普及后,对顾客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用户的接受情况并总结经验,以备推出更好的、更有效的营销策略,从而达到顾客真正的接受并使用互联网的目的。(2)切实提高互联网金融网络安全性。在对顾客的访问和调查中,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是顾客所提问和顾虑最多的一项。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而言,安全性已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安全不仅需要信息技术部门的支持,还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而且还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执法部门的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以及金融业自身的努力。网络安全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环节,银行应该在网络性能和移动客户端方面不断进行技术加强和资质审核,保证互联网金融的运行安全。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还应该不管的加强学习以应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保证金融产品的安全性。再者,政府要进行有效的调控,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有效把握。(3)模拟用户体验。互联网金融由于其自身具有广泛性、涉及范围广的特点,首先应注意的就是客户的体验感,客户的满意度的互联网金融所追求的,良好的客户体验感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所提倡的。假如客户端或者银行网页的操作过于繁琐、程序过于复杂,那这些都将是限制互联网金融取得良好发展的限制。良好的体验就要求银行在进行业务开发的时候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客户体验感,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程序,保证良好的体验感。要达到良好的体验感,还需要技术开发人员和业务开发人员能够站在客户的角度,模拟客户体验,切实掌握真实的操作程序,进行有效的操作,从而能够便捷的完成客户所需要的线上业务。通过定时的客户调研,针对客户所提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研发,能够不断的提高产品的性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3.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相结合。

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的结合是在经济全球化之后,经济全球化程度越高,中国金融与世界结合越紧密,交流也越频繁,那么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也越大。新兴市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被开发出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逐渐兴起,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影响着消费,消费者的偏好开始发生变化。顾客在满足了基本的储蓄业务之后,对银行的服务提出了更为现代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要求更有品质的服务和更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在当前的情况下,只有创新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和银行业的成功转型。

4.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员工素质的提高。

在技术改革和金融改革的深化期,金融业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银行转型过程中更多的参与基本市场的运营,相关业务的增多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员工不仅要能清晰把握市场脉络,还能够在产品开发阶段提供有效的建议,并能进行风险管理。对于员工的高要求就需要银行能够对人才的培养有着足够的重视,在理论和业务实践方面进行定期培训。改变管理机制,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为优秀员工提供提供良好的晋升渠道和发展平台,为商业银行更好适应改革环境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3]。

三、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银行也的发展也应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从自身方面寻找创新点,并不断形成新符合时代的理念和产品,力求满足新时期用户的需求,提供更有价值的增值服务。传统金融业以及银行的转型,不仅是管理者的考验更是对金融工作者的考验。在固有的金融模式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在竞争的同时也在引导传统银行业的转型和创新,新的金融模式和银行发展即将到来。

参考文献

[1]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财经科学,2016,1:12.

[2]张伟.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当代经济,2016,4:51.

[3]柴雯斐.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85.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个人存款;建设银行

1 互联网金融与建设银行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首先,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强。互联网金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开放、平等的交易平台,极大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传统金融模式下的弱势群体可以廉价、高效、便捷的利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网络金融平台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这将极大的缓解金融排斥,提升我国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互联网金融在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及贷款审批流程繁杂等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网络金融平台对供求双方的信息进行自动匹配,资金融通的去中介化趋势明显。

(二)建设银行的金融现状

在国有四大行之中,建设银行在电子银行方面的创新和探索已先一步启动,建设银行所推出的产品和服务也往往给业界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随着互联网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对金融业的日益渗透,各电子商务均想在金融领域中分一杯羹,面对着金融业的机遇与挑战,银行开始了各自的行动,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更是勇于开拓,推陈出新。

建设银行通过渠道的多元化给客户带来较大的便利,其提供的多项服务主要有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金融服务、善融商务等。

2 银行个人存款业务面临的冲击

(一)银行个人存款业务现状

几年来,银行业发展迅速,除了国有银行外,股份制银行纷纷加入到市场竞争行列,这必然会抢占到作为国有银行的--建设银行的业务。股份制银行为了抢占市场有限的份额,必然采取各种吸引客户的手段,对个人储户的存款业务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会出台各种各样的积极政策来巩固资深储户,同时打压对方银行,发展本行的个人存款,市场就会发生变化。通过内部数据对于一季度的分析来看,对公单位的工资业务计批量代付是建设银行个人存款业务增长的主要来源;消费和现金是个人存款流失的主要原因,不管是电子商务消费还是市场大额消费,,限制、减少了国有银行个人存款增长,甚至产生负增长,这占据了个人存款业务大约50%的比例。

(二)银行个人存款业务面临的冲击

储户对资金流动、大额资金储存时限及利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受存款业务的局限影响,个人理财的热情也越来越高,银行的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正在成为居民财富增值的重要途径,个人存款转向理财产品的趋势已是大势所趋,也推动了建设银行的市场化进程。个人财富的增长由储存转向了理财,强烈理财需求、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投资渠道的不断丰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等宏观有利因素持续加强,个人寻求更高资产收益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持续冲击着建设银行的存款业务,不仅分流了增量存款,甚至还将影响分流存量存款。

3 建设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一)传统业务平台与互联网对策平台结合

建设银行应建立互联网客户综合服务平台,这是战略举措,互联网平台具有更广的服务覆盖范围、更大的潜在客户群体,这些远远超过当前实体业务网点的承载量,而且银行的金融服务,将来必须依靠互联网平台才能提高客户粘性、发展新业务、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建设银行应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动向,关注大众需求和客户体验,做好互联网金融整体战略布局,将互联网的平台与银行的核心业务结合,拓展更宽的服务渠道,研发更贴近客户的业务品种。

(二)加快金融业务创新,抢占竞争制高点

互联网的发展、货币电子化趋势的加强、支付结算手段逐步先进,储蓄账户和理财账户之间资金转移会更加方便,手持现金和活期存款的客户规模将逐步减少,个人存款业务会必然萎缩,但这也是机遇,银行能更深入的参与客户财富管理,这具有长远而重大的意义,管理客户财富资产获取利润就不仅仅是留住存款这么单一了。加快存款业务的理财、消费、网络支付等方面的创新,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帮助客户财富增涨,是存款业务向理财业务的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探讨建设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个人存款业务的影响。得出作为国有银行的典型代表,建设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以"善融商务"为代表的产品创新己经在业内崭露头角。通过研究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建设银行个人存款业务的影响,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互联网金融对建设银行的冲击,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建设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彬杰,郭燠霖."余额宝"对银行的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4(7).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银行业的行业竞争,长期以来一直是数千家银行的业内竞争,而在互联网时代,原本在金融体系之外的潜在竞争者,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力量。比如余额宝、京东白条、花呗借呗等金融产品,都出自于抢食银行业的不速之客――互联网公司。这些互联网公司有品牌有技术有平台有流量,在互联网时代占据着天然的优势,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贷款、理财、保险、支付等业务层面,更倒逼传统金融机构构建新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并以组织的革新迎接金融市场的这场变革。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目前已出现了四种模式:(1)互联网企业取得金融牌照,建立金融机构,如微众银行、网商银行等;(2)金融机构成立独立事业部或专业部门,全面负责互联网金融业务,如中信银行、包商银行等;(3)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互联网企业控股,如阿里巴巴、腾讯和平安合作创立的众安保险;(4)互联网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金融机构控股,如2017年1月5日银监会批复同意中信银行与百度合作筹建的首家持牌直销银行――百信银行。

直销银行法人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实现线下业务线上化,_展线上经营新领域,在银行业中已形成共识,也是不能回避的大趋势,其关键在于如何结合自身战略和实际情况,打造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基于网点少、区域限制等线下发展的劣势,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纷纷选择通过“直销银行”跑马圈地,拓展客户。目前国内开展直销银行业务的银行已超过60家,这些直销银行大部分在成立之初,均定位于理财产品销售,试图凭借24小时互联网服务优势及无网点的成本优势,在互联网理财销售中占据一席之地。但受制于与固有的手机银行定位不清、实际投入资源有限、经营管理仍为传统体制等原因,各家直销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获客及经营面临瓶颈,也陆续陷入了发展危机。

2017年初,百信银行独立法人的直销银行获批,意味着直销银行发展迎来了新的政策机遇期,有机会改变这一情况。成立法人直销银行可以和原来的母行进行管理隔离、风险隔离,并同时进行各类适用于互联网发展的文化重建,解决发展中的文化理念问题,探索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直销银行,而不是套着直销银行外衣的传统银行。当然,直销银行法人化经营不是万能药,同时也会带来业务资质、系统建设、团队组建等一系列新问题。如何抓住政策机遇,趋利避害,是我们这一阶段需要思考的课题。

跨界合作、优势互补的共赢发展之路

放眼同业,银行与企业的跨界融合越来越快,越来越深入,优势互补,成为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比如: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共同注资成立“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成为首个“银行+运营商”的合作公司,全面开展消费金融业务;微众银行利用其大股东腾讯的流量优势,联合各家银行推出“微粒贷”;建行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等等。

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9)-0054-04

2010年,互联网金融概念首次在国内提出,随后以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迅猛发展。2013年,《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纳入国务院部署的金融领域19个重点课题,并在多份文件中均有提及,互联网金融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总理指出,守住风险底线,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人民银行对互联网金融也给予了积极评价,对其持支持和开放的态度;2013年12月,成立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互联网金融进入行业自律式监管阶段,互联网金融得到多方认可,商业银行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快推进转型发展是一项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不能脱离金融本质的金融活动范畴,是互联网与金融交叉结合的新兴领域和金融模式。广义上讲,互联网金融的范畴包括三类:一是互联网企业开展的金融业务活动;二是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金融业务,也就是今天的电子化金融商业模式;三是纯粹的互联网金融,如1995年成立的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以及完全以互联网为平台在线上开展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美国互联网银行(BOFI)等。狭义上讲,是指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平台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虚拟金融市场。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45.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年增长率19%,发展主题从“量变”转向“质变”1。随着网民规模增长进入平台期,互联网经济规模持续增加,从2003年的49.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6004亿元,2013年互联网经济增速达51%,是GDP增速的6.6倍,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3.9倍,互联网经济增速远远领先于实体经济增速,伴随而来的是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迅猛发展2。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截止2014年6月30日,中国首支互联网货币基金“余额宝”用户突破1亿大关,基金规模达5742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货币基金,成功开启了碎片化理财的新时代3。不仅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易等纷纷推出金融产品服务,网民便用鼠标投票,开始了活期存款搬家,一块钱起买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像团购一般,汇聚了数以千万计网民的闲散资金。除了货币基金,P2P网络贷款、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拓宽百姓投资渠道、提高社会金融服务水平、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推进利率市场化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发展普惠金融的要求4。

(二)互联网金融业态形式。互联网金融发展最开始仅仅是满足自有电商平台的支付需求,逐渐介入到转账汇款、小额信贷、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金融产品代销等银行核心业务领域。从全球范围看,互联网金融已经出现了十余种商业模式。从国内看,主要有五种业态形式:一是互联网支付结算业务,包括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综合性支付平台和以“快钱”、“环迅支付”、“首信易支付”、“拉卡拉”为代表的第三方独立支付平台。二是P2P网贷业务,包括以“拍拍贷”为代表的无担保线上模式和以“红岭创投”为代表的有担保线上模式。三是互联网融资业务,包括以“宜信”为代表的债权转让模式和以“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股权融资模式。四是互联网投资,包括以余额宝等为代表的直接融资模式和以“融360”、“好贷网”、“数米网”、“铜板街”等信息服务网站为代表的信息中介服务模式和以“天天基金”、“众安在线”为代表的基金保险代销模式。五是互联网货币,如比特币、Q币、U币、G币、亚马逊币、脸谱币等。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2014年3月11日,我国首批民营银行试点获批,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等5家民营企业。民营银行的设立,使得互联网企业可以合法的身份提供金融服务,这将对金融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3月26日,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推出娱乐宝平台,预期年化收益率7%;4月1日,支付宝推出全新支付产品“空付”,通过对任一实物扫描授权赋予支付能力;继而,中信银行与海尔集团合作,在业内率先推出了供应链网络金融平台,开创了银行业与制造业在供应链领域合作的新模式。随着互联网企业持续向金融领域渗透,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不断融合,在门户金融、电商金融、移动金融和社交金融等领域加速发展,跨界创新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市场博弈

互联网金融以“包容、平等、去中心化”为特征,而传统金融则以“规范、守纪、尊重规则”著称,二者具有比较优势,但在金融市场的长期博弈中,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将逐渐走向融合。

(一)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比较优势。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互联网只是介质和平台,互联网金融改变的是商业银行传统的运行方式,并未改变金融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的本质,二者各具优势。

1、互联网金融优势分析。一是服务“长尾”群体,受众面广。依托虚拟网络,突破时空局限,服务半径更广,满足“长尾”群体金融需求,提高客户覆盖率。二是依托网络平台,成本较低。据测算,单笔业务成本营业网点1.07美元,电话银行0.54美元,ATM0.27美元,互联网只需0.1美元,在线虚拟支付的成本是物理网点支付的1/16到1/6。三是满足个性需求,客户体验高。互联网平台聚焦于每个参与主体的个性化需求特征,客户需求得到了充分关注与满足。四是掌握海量信息,精准度高。互联网金融通过技术支持实现了准确的信息搜寻处理,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障碍,能有效识别潜在客户。五是供求完全匹配,配置效率高。互联网金融类似于直接融资,对供求信息进行匹配,双方或多方交易可同时进行,定价完全竞争,提升资金效率。

2、传统金融优势分析。一是资产规模较大,诚信度高。近年来,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和机构数量迅速增长,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总资产、交易规模、信用度方面都远远比不上商业银行。二是基础设施完善,网点广泛。经过多年的发展,银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有遍布全国甚至海外的物理网点,有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元化的电子渠道。三是客户资源丰富,竞争力强。传统金融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网银用户逐年攀升,并与大部分黄金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四是风控体系完善,稳定性强。互联网的虚拟性导致其对信用风险的判断存在较大偏差,而商业银行拥有较为领先的管理理念、比较成熟的控制手段和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能够较好地控制风险,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冲击有限。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对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理念、盈利模式、渠道优势和中介职能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整体上看,冲击有限,商业银行仍具有规模优势。一是支付结算业务方面,2013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16万亿,而同期商业银行仅网上支付业务规模已达1061万亿元。二是网络融资业务方面,国内P2P贷款和电商小贷规模都不大,与商业银行客户群体不同,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三是渠道业务方面,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的理财、基金等代销业务和储蓄存款造成一定影响,但银行物理网点仍是服务的主渠道。

(三)互联网金融为传统金融注入新活力。互联网金融在给商业银行提出挑战的同时,互联网技术也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遇。一是互联网金融唤醒了各层级客户潜在需求,为银行拓展业务创造了更多商机,所产生“鲶鱼效应”也迫使银行加快了转型创新的步伐。二是互联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银行能够做到随时随地为客户服务,既提高了金融体系资源配置的效率,又降低了交易成本,提升了利润空间。三是大数据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技术手段,可以深入分析客户行为,提高定价水平和管理效率,挖掘潜在客户资源。

(四)互联网与传统金融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互联网能够拉近虚拟空间的距离,却不能缩短现实间的距离,能够提供海量数据,却不能解决信任问题,单纯的互联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金融需求。由于互联网企业和商业银行各自核心领域比较优势的存在,长期来看,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加快创新打了一剂强心针,引发银行重新审视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进而通过技术升级促进转型发展。另一方面,从国际经验看,欧美等成熟市场互联网金融只是补充。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可以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二者未来在经营、管理、数据信息领域必将融合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折射商业银行转型方向

互联网金融从支付领域逐渐拓展到融资、理财等传统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领域,其业务范围与商业银行的重叠范围不断扩大,逐渐与商业银行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深层次变革。对商业银行来说,必须从战略导向、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产品体系、服务方式上积极创新,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一)深化经营理念,树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迅猛发展,主要基于其更为民主、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模式。因此,必须要树立“客户体验至上、开放包容、平等普惠”的互联网思维,用技术手段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同时改进服务效率,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获得性。积极转变观念,以互联网为依托,在战略导向上,争取主动,成为网络经济的金融门户;在经营理念上,实现由“产品中心”向“客户中心”转变;在经营模式上,将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二者优势;在产品体系上,研发组合产品,开发“一揽子”金融产品,提供系统专业的理财融资产品体系,在服务方式上,提供“金融超市”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二)延伸支付渠道,提升用户新体验。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支付中介职能,在互联网时代,该项职能逐渐呈弱化趋势,对银行的其他业务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渠道建设,不断延伸创新,改变客户体验。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不断加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电子渠道建设,探索建立以平台建设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全面延伸支付渠道。另一方面,不断推进物理网点转型升级,由支付结算为主向营销服务为主、由业务处理为主向应用体验为主转型,加强线上线下协同,通过强化线下业务来赢得线上业务,提升用户体验。

(三)创新科技支撑,建立大数据系统。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加快创新发展、实现业务转型的基本手段。以现有业务和客户为基础,采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积极推动互联网金融业务和技术应用的“双创新”,实现经营管理向全流程化、科技化转型。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移动支付业务,探索开展网络贷款,创新推出网络互动银行及微客服、微支付等。搭建电商平台,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开展一对多、制导式的精准营销。开发大数据系统,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全方位沟通与多维度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能。

(四)强化三方合作,搭建一站式平台。对银行而言,客户流量意味着数据积累和价值创造。因此,面对互联网金融在平台与流量方面的强有力冲击,必须深入研究客户需求,要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合纵连横,开展跨业、异业合作,推进多方位及深度合作,建设交易流的枢纽平台,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在大流量数据中寻找客户、发现机会、精准营销、嵌入服务。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开发及运用,持续推进新功能的加载、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渠道的拓展,实现与商业银行现有的业务平台和产品有效对接融合。

(五)完善组织机制,培养专业化人才。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模式提出挑战,而经营模式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行共同努力。结合商业银行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需要,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实施转型的整体规划,要组建一支熟悉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电子商务、在线营销以及云计算等方面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银行互联网经营模式创新提供支持。

(六)加强风险防控,推进可持续发展。推进互联网金融业务健康发展,实施科学有效和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确保互联网金融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健康发展。一是支撑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关键是网络及计算机系统建设,必须从硬件建设方面,确保网络及计算机信息数据系统的安全有效性,严防外部数据及病毒的入侵,把好风险防控第一关口;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包括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业务制衡制度及风险预警处置制度,实现各项业务政策化规定和管理措施的程序化硬性约束;三是建立大数据系统及网络管理监测预警系统,实施全方位、24小时有效监控,发挥科技预警的支撑作用;四是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强化内部监管组织的系统性,充分发挥内部控制部门的监管效能;五是建立一支懂业务、懂技术的专业团队,准确把控业务风险点,对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风险零容忍。

参考文献

[1]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14-16。

[2]罗明雄,丁玲.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深度解析[J].中国科技财富,2013,(9):38-41。

[3]牛帅.互联网行为模式解析[J].信息方略,2012,(10):21。

[4]关正标.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38-39。

[5]张庆,王越.互联网金融模式解析[J].企业管理,2014,(3):17-20。

The Exploration on the Path of Commercial Banks’ Developing the Internet finance

ZHANG Zhao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