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价值投资方法

价值投资方法

价值投资方法

价值投资方法范文第1篇

由于盈利能力不强的上市公司价值投资研究价值不大,而且缺少较大的收益时间,无需把每股收益看作参考依据,所以为了避免非正常值导致的影响,选择的依据必须满足每股收益大于等于0.1,此外,将不完整的上市公司数据排除。最终的选择结果如下:2009年188只、2010年205只、2011年226只,总共有619只。1.样本期内各个时间段内的基本面量化指标和股票价格的相关研究。首先,利用SPSS16.0软件计算出2009~2011年各个时间段的基本面量化指标和相应时间段的股票价格间的Pearson因子,相应的统计数据结果见表1。多元模型的自变量选择那些和股票价格有明显相关性的数据指标,排除与股票价格存在较小相关性指标,进而能够为下一步各时间段的多元回归分析提供合理的数据支持。在该阶段,能够保留下来指标的相关系数必须满足0.05水平上的显着性检验。然后,为了避免回归过程中的自相关,所以将排除净资产收益率。同时,因为流动比率在决策过程中可能转换为风险控制因素,和股票价格间有较强的非线性,所以也应该给予剔除。2.优化选择后的量化指标对股票价格贡献度的影响分析。选取2009~2011年3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tepwise的输入技术进行三次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三组输出。研究过程中关键要讨论标准化因子和可决因子。标准化因子是指量化指标经过一个标准差的改变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程度。该因子能够防止由于不同指标的量纲不一样而无法比较影响程度的问题。标准化因子绝对值越大,表示该因子对股票价格的解释水平越高。可决因子是在调整回归方程后获得的,主要是指全部指标对股票价格的整体解释水平。可决因子越大,表明该模型对股票价格的解释水平越高,也就是说股票价格的变化对基本面因素变化有较大的影响,投资的合理性越大。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根据回归分析的计算数据能够获得如下结论:在观察时间,每股收益包含在回归模型之中,具有最佳的解释股票价格的水平,因此,这个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够受到较好的关注。回归数据表明大多数情况下每股收益和总资产收益率均包含在回归模型内,从而表明证券投资者非常关注对股票价值有较大影响的基本面,这一结果表明价值投资意识已经不断地深入人心。从回归分析结果数据可以看出,在2011年营业利润增长率包含于回归模型,从而说明证券投资者已经对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有了关注,同时能够表明证券投资者对和内在价值有关的基本面因素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从回归分析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和2011年期间每股净资产已经退出了回归模型,表明证券投资市场不够关注风险水平。每股净资产是指上市公司在破产时证券投资者股票的内在价值。每股净资产属于主要的风险评估基本面因素,正在被证券市场逐步地认可,说明证券市场对股票的关注不仅停留在投资回报上,同时非常关注风险的存在,这正是证券市场不断趋向于理性的具体表现。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的回归分析可知,每股净资产指标出现了缺失。主要原因在于2008年股票市场比较好的局面导致了证券投资者的思维定式,降低了对风险的关注度。经历了一段时间,大量的解释变量符合了回归模型,这表明投资者对基本面的研究更加完善。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证券投资者不断地利用更多的指标,通过不同的层面更为全方位地考虑证券的内在价值,证券市场不断向以价值投资为中心的投资方向发展。此外,可决因子的周期变化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中,基本面因素对股票价格的解释能力不断提高,然而并不稳定。当外部经济环境产生变动时,证券投资者容易产生非理,从而使非价值因素再一次占了上风。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价值投资的应对措施

管理费还能够促进基金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基金持有者带来更大的投资回报。然而,如果基金管理公司的工资待遇和资产管理规模关联过大,就会导致基金管理者仅仅关注视资产管理的规模,忽视帮助基金持有者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最为管用的方式就是优化基金管理收入的基本组成,采用浮动收益的方式,一定的资产管理费可以确保基金的有效实施,而浮动收益可以使基金管理者以基金投资者的权益为中心帮助基金投资者能够获得更大的收益。充分地利用投资组合策略。证券投资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但是高风险和高收益是相互对应的,怎样才能使投资风险减少并且使投资收益最大,投资组合策略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预防投资风险,而且能够有效地弥补证券投资价值的缺陷。投资者可以依据不同阶段国际经济形式、国内产业制度以及行业的发展潜力适时地调节投资产品的比重,从而能够得到最佳的收益。投资者应该不断地转变投资理念。投资者的理念在证券投资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证券投资者应该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主要关注证券投资的长期回报。证券投资者必须熟悉证券投资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知道证券投资过程中潜在的风险,掌握证券投资产品的相关功能;投资者应该明确投资目的,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证券投资产品。投资者应熟悉证券公司的相关情况,对证券公司的专业化水平、标准化产品、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以及信息披露系统等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获得最大投资回报率。不断健全证券市场的管理制度。通过股权改革可以较好地处理中国证券市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东之间利益的不一致性、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缺位等难题,能够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化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从而能够不断深化中国证券市场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为证券投资基金执行价值投资创造一个非常有利的市场平台。五、结 论我国证券市场仍然是一种新兴的证券市场,依然处在非有效市场向弱有效市场不断转变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利用价值投资策略得到的收益不是非常稳定的。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伴随着上市公司质量持续提升,价值投资策略将转变为证券市场的主流方式。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选取深证300指数股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知: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是非常受到重视的。证券投资者更加关注决定股票内在价值的基本面因素,价值投资理念正在渐渐地深入投资者的人心。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市场对风险的关注程度正在降低。每股净资产能够表明上市公司在破产的状况下,投资者持有的每股股票的价值。证券市场对股票的重视不但保持在收益上,而且非常关注风险,从而使证券理性更加回归理性。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者能够更深入地剖析基本面的内涵。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知:证券投资者已经利用更多的指标,从不同的层面深入地考察股票的经济价值,市场正在向以价值投资为主的理性投资发展。2.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正处于转型时期,因此,具有较好的价值投资意义,然而不能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基金绩效评估体系和股票发行政策;合理地调整基金管理收入结构;充分地利用投资组合策略;投资者应不断转变投资理念;不断完善证券市场的制度体系。随着上市公司质量的持续提升,价值投资将不断地深入人心,通过价值投资可以使中国证券市场更加趋于稳定。

价值投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投资价值 投机价值 风险率 市盈率 方差

目前证券市场里,对投资工具的价值判断存有不少误区。比如,近年随着股市的低迷,我们不时能听到这样的说法,市盈率已降到30以下啦,降到20以下啦,已到了国外成熟市场的水平,具有投资价值啦。但真要据此入市,股价却继续下沉,投资者仍然会损失惨重。其原因就在于,目前用来评判和度量证券投资价值的方法与指标,尽管处于通用地位,经常见诸于各种书籍和报端,但却有着严重的缺陷。它们不但不能正确反映证券的投资价值,而且实际上还在误导普通投资者。本文就想指出这一问题,并从创新的角度提出一套正确评判与度量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全新的指标体系。

对证券收益的度量

证券的投资收益

市盈率指标(市价/每股盈利,p/e)不能用来说明证券的投资价值。笔者(2004)以2003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上证a股收益率与市盈率的相关系数仅为0.0196。这是因为市盈率里的盈利是上市公司的盈利,并不是投资者的收益,所以并不能说明投资者持有该证券的投资价值。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机制里,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没有形成同一个利益主体,倘若上市公司即使有丰厚利润也不肯给投资者一分钱的红利,那末这种证券对于投资者也是几乎没有意义的。

“投资价值度”。笔者提出以“投资价值度”指标(tz)来反映和度量证券的投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tz=[每股红利+(1+送股率+配股率)×期末价-期初价-配股率×配股价]/(期初价×无风险收益率)

它是以投资者所持证券在投资期内的收益(包括:红利、送配股、资本利得)为计算依据。当tz值大于零,为证券有投资价值,数值表明投资收益相当于无风险收益的倍数。反之,负值则为没有投资价值,数值表明该证券投资收益低于无风险收益的倍数。现以上证a股开头的10个个股为例(武钢、穗机场因股改,不在内)计算其2005年度的数值(如表1)(无风险收益率按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

以上表数据可看出,这10个个股,尽管不能代表整个国内股市的总体状况,但在2005年度中有投资价值的仅有三个多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所讲:“目前国内1300多家上市公司,只有约400家有投资价值”的观点。而p/e与tz值的相关系数仅为0.3339,也说明市盈率不能反映投资价值。

证券的投机收益

缺少投资价值,是否就不能参予证券市场操作,这些证券就全无价值了?也不是,证券的价值还包含有投机价值的一面。这就是为什么国内股市尽管缺少投资价值,却仍然有很多人在里面忙进忙出,乐此不疲。证券的投资价值与投机价值共同组成了证券的参与价值。

笔者以“投机价值度”(tj)作为度量证券投机价值的指标。投机是以获取价差为目的的操作行为。tj的计算依据是,在一定时间内某股股价经过多次波动而出现的价差的累计值,即投机者可能用以获利的最大理论值。为了指标值在各证券之间的可比性,再加以平均化和相对化。其计算公式设计为:

tj=σ(pi-pi-1/(p0×n

这一指标的计算,要分别确定二个时间段:一是指标计算范围的时间段,通常是计算一年;二是价差的时间段,证券价格是在每分每秒地变化,这就要确定价格变化的时间单元,比如是指一天、一月甚至是一个小时的价差变化。它的价差就是 :pi-pi-1>。只有在这二个时间段相同的情况下,各证券之间的tj值才有可比性。式中,为期初价,为时间单元的个数。目前的国内股市,由于没有做空机制,只有股价上升才有投机价值,因此还要有个约束条件:pi-pi-1>0。现以上证a股为例,以年为指标时间段,以月为价差时间段,15年来的历年有关数值计算(如表2):

可以看出,随着整个股指波动幅度的减缓,沪市的投机价值也在逐步减弱。

对证券风险的度量

风险的概念。证券的投资价值,除了收益,当然还要考虑到它的风险。但对于风险的概念,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业界都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最基本的概括是两种: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收益的不确定性。马柯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就是以后者为出发点的。他把方差作为度量风险的指标,认为:预期收益越是不确定,则它的方差值就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但笔者不赞同这一观点。方差只是反映资产收益率自身的变动,并不说明这种波动的水平高度,并没有反映资产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现举例说明(如表3):

对比资产a与b,资产a亏损的可能性很小,而资产b却是盈利的可能性很小,但两者的方差值相等,能说两者的风险程度一样吗?再看资产c,方差值很小,能因此说它的风险程度小于资产a吗?显然都不能。只能说资产a、b的收益波动幅度相等,而资产c的收益波动幅度小于前两者。方差值的区别只是说明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波动幅度的不同。至于收益率波动幅度的大小,孰优孰劣,那是不同于判断风险程度的另外一个问题。

风险率。我们认为,风险是和损失相联系的,不会发生损失的可能事件,不能叫风险。所谓损失就是资产的收益低于无风险收益。因此,我们把风险定义为资产预期收益低于无风险收益的概率,并由此设置度量资产风险程度的指标—风险率(fl)。它的计算依据是证券投资收益在正态分布下低于无风险收益(即损失)的分布函数,其计算过程如下:

z=-(e(i)-wr)/δ

e(i)为期望收益,wr为无风险收益率

上例资产a、b、c的fl值,已计算填入表3的右侧。它直接显示了投资于这三种资产将会遭遇到损失的概率,很直观地表示了它们不同的风险程度。

实证研究。我们把沪市15年来的fl值与均方差值已计算列入表2。可以看出在这15年中,风险程度高于50%的有七年,尤其是自2001年以来,有三年的风险程度高于99%,与这十几年来的市场表现和投资者的操作结果是吻合的。

同时,我们也把10个个股的tz、tj、fl值与p/e、值都列入表1。读者可以自行比较,本文所设置的三个指标,对于研判这些个股投资价值的意义。

总之,投资价值度、投机价值度、风险率,这一指标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直观明了地判断证券投资价值与风险程度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价值投资方法范文第3篇

摘要:资金时间价值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在投资决策中,是否考虑时间价值,是企业投资决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一个企业投资项目决策是否正确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成果,甚至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运。很多企业在理财上由于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不够,从而导致投资决策失误甚至破产的结果。本文主要阐述了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运用资金时间价值进行投资决策的问题。

关键词 :资金时间价值;产生原因;具体应用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价值量的差额。是资金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资金的循环和周转以及因此实现的资金增值,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的,每完成一次循环,就会带来一次的增值,周转的次数越多,实现的增值额越大。

(二)资金类型和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按照资金收付方式不同,资金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次性收付款项和年金。一次性收付款项指在某一特定时点上一次性支付(或收取),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相应地一次性收取(或支付)的款项。一次性收付款项的特点是资金的收入或付出都是一次性发生的。年金指一定时期内每次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年金的特点是资金的收入或付出不是一次性发生的,而是分次等额发生,而且每次发生的间隔期都是相等的。按照每次收付款发生的具体时点不同,又可以把年金分为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和永续年金。

无论是一次性收付款项还是年金,均会涉及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按照计息方式不同,资金时间价值有两种计算方法:单利计息方法和复利计息方法。单利计息方式下,每期都按初始本金计算利息,当期利息即使不取出也不计入下期的计息基础,每期的计息基础不变。复利计息方式下,每期都按上期期末的本利和作为当期的计息基础,即通常说的“利滚利”,不仅要对初始本金计息还要对上期已经产生的利息再计息,每期的计息基础都在变化。一般情况下,资金时间价值采用复利计息方法计算,呈几何级数增长。

二、资金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

资金时间价值是在资金周转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止的资金是不会产生增值的。其产生的原因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阐述的“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企业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换成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在生产过程中,工人除了创造了补偿其劳动消耗所必需的价值之外,还创造出了新的价值,正是因为这部分价值的产生,使得生产出的产品的价值大于最初投入的价值,这部分增加的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实质上不是由“时间”创造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创造的,如果没有工人的劳动,就不会有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通常以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来确定。在不同时点上,单位资金的价值不相等,不同时点的资金收支需换算到相同的时点上,才能进行比较和有关计算。

三、资金时间价值在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一)资金时间价值在项目投资中的应用

项目投资是对特定项目进行的投资,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投资决策就是在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投资小、收益大的方案。投资决策方法通常有两类,一类是非贴现法,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另一类是贴现法,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进行决策。由于非贴现法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认为不同时点的资金价值是相同的,将不同时点的资金直接代入进行有关计算,不符合金融原理,其决策结果不一定正确。而贴现法下的各种方法则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将投资项目计算期内每年的净现金流量按折现率计算现值,把不同时点上的资金折算到同一时点上进行比较,能真实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现金流入对投资收益的不同作用。所以,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以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贴现法为主。

贴现法一般包括净现值法、获利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三种方法。净现值法是根据净现值(净现值= 未来报酬总现值- 投资总额的现值)的正、负来判断投资方案是否可行,净现值为正,方案可行,净现值为负,方案不可行,净现值越大越好。获利指数法则是根据获利指数(未来报酬总现值与投资总额的现值相除后得到的比值)的大小来判断投资方案是否可行,获利指数大于1,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获利指数越大越好。内含报酬率是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内含报酬率法是将内含报酬率与预期收益率进行比较,如果内含报酬率大于预期收益率,方案可行,否则不可行,内含报酬率越大,表明企业未来收益越大,对企业越有利。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以采用上述的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决策。假设,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企业有A,B,C 三个投资方案可供选择,三个方案的投入与收益情况如表1所示:

1.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决策方法

静态回收期法是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它在决策中起辅助作用。根据表1 的数据可计算得出A、B、C,三个方案的静态回收期分别为:

PPA=1+(50000-28000)/32000=1.69(年)

PPB=20000/9000=2.22(年)

PPC=2+(50000-18000-18000)/18000=2.78(年)

方案A的回收期最短,应选择A方案。

2.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

(1)采用净现值法:

NPVA=28000(P/F,10%,1)+32000(P/F,10%,2)

-50000=50246.8-50000=246.8(元)

NPVB=9000(P/A,10%,3)-20000=2382.1(元)

NPVC=18000(P/A,10%,3)-50000=44764.2-50000=-5235.8(元)

B 方案的净现值最大,应选择B 方案。

(2)采用获利指数法:

PIA=50246.8/ 50000=1.005

PIB =22382.1/20000=1.119

PIc =44764.2/50000=0.895

B 方案的获利指数最大,应选择B 方案。

3.采用内含报酬率法:

设IRR 为内含报酬率,计算过程如下:

A 方案:-50000+28000(P/F,IRR,1)+32000(P/F,IRR,2)=0

通过插值法求出A方案内部收益率为:IRRA=11.86%>10%,方案可行。

B 方案:-20000+9000(P/A, IRR, 3) = 0通过插值法求出B 方案内部收益率为:IRRB=16.77%>10%,方案可行。

C 方案:-50000+18000(P/A,IRR,3)=0通过插值法求出C 方案内部收益率为:IRRC=3.94%<10% 方案不可行。

B方案的内部收益率最大,应选B 方案。

上述4 种方法,得到两种结果,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选A 方案, 若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则选B 方案,那么A、B 两个方案,哪个决策结果更准确呢?

通常回收期法计算简单,容易理解,能直观反映原始投资的返本期限,但是,它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认为不同时点的资金价值相同,这不符合财务管理原理的。其次,没有考虑回收期满后继续发生的现金流量,而许多对企业的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的较大型投资项目,并非在开始几年内就能带来投资收益。再次,如果以回收期作判别标准,往往会导致企业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所以,投资回收期法不能正确反映投资方式不同对项目的影响。

当互斥项目投资额不同时,净现值法与获利指数法的结果有时会有所不同。其原因在于净现值是绝对数,代表投资的效益,而获利指数是相对数,代表投资的效率,当互斥项目投资额不同时,投资收益的绝对数与相对数之间会产生差异。因为获利指数只反映投资回收的程度,不反映投资回收的多少,当两者产生差异时,应以净现值为准。

当互斥项目初始投资不一致、现金流入的时间不一致时,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比较法的决策结果也会存在差异。原因在于净现值法假定中期产生的现金流量重新投资,会产生相当于资本成本的利润率,而内含报酬率法假定中期产生的现金流量重新投资,会产生相当于内部报酬率的利润率。事实证明,净现值法总是正确的,而按照内含报酬率法却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尤其是当方案的期望未来现金流量中有一些为正、另外一些为负,并且正负号变化次数超过两次时,会出现多重报酬率的问题。此时,内含报酬率决策规则完全失去了作用。

荆新、王华成(2006)指出,在无资本限量的情况下,利用净现值法在所有的投资评价中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在这三种贴现评价方法中,净现值法是最好的评价方法。上述例子中,按照净现值法,我们应选择B方案。

(二)资金时间价值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

企业是否进行证券投资主要取决于投资以后获得的未来收益的现值和证券购买价格之间的对比,要想计算未来收益的现值,必须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如果未来收益的现值大于现在的购买价格,则此项投资是可行的,否则,则是不可行的。下面通过一个债券投资的例子来说明资金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

案例:A 公司准备购买债券作为投资,K 为6%,现有在三家公司同时发行5 年期债券,面值均为1000 元,其中,甲:票面利率8%,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发行价格为1041 元;乙:票面利率8%,单利计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发行价格为1050 元;丙:票面利率0,到期按面值还本,发行价格为750 元。要求:通过计算甲、乙、丙三家公司债券的价值,决策投资哪种债券?

本文下面分别从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两个方面来分析:

1.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从目前三个企业发行债券的价格来看丙公司债券的发行价格(750 元,甲为1041 元,乙为1050 元)最低,应该选择丙公司债券进行投资。

2.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如果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则需要计算三种债券未来债券收益的现值,计算过程如下;

(1)甲公司债券收益的现值:

P=1000*8%(P/A,6%,5)+1000(P/F,6%,5)=1084.29(元)>1041(元)

(2)乙公司债券收益的现值:

P=1000(1+8%*5)(P/F,6%,5)=1046.22(元)<1050(元)

(3)丙公司债券收益的现值:

P=1000(P/F,6%,5)=747.3(元)<750(元)

通过计算分析,可以看出甲方案未来收益的现值为1084.29 大于甲公司债券目前的发行价格1041 元,投资甲公司债券是可行的,而乙公司债券收益的现值为1046.22 元小于它目前的发行价格1050 元,同样丙公司债券收益的现值为747.3 元小于它目前的发行价格750元,也就是说若投资乙、丙公司的债券,它们未来的收益抵偿不了目前投资的支出,所以是不可行的,因此应该选择甲方案。如果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就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资金时间价值在项目投资、在证券投资二个方面的应用,可以看出资金时间价值在投资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把不同时点上的收益和支出折现到同一个时点上得出的结论才具有可比性,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使企业少一些风险,多一些收益。

参考文献:

[1]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2) .

[2]任葆同.着力提高货币的时间价值[M].武汉市: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

价值投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转换

一、前言

新准则的颁布使整个会计界涌现了一股改革的浪潮,核算更加规范,财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7年,上市公司率先实行新准则,到2008年,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陆续实行。但在实务中,仍然存在很多新准则以及应用指南规范不到的地方,于是处理方法就各有不同,同一种方法也会有矛盾之处。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文献,本文阐述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通常处理方法,并提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个人观点。

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概述

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该投资通常是为长期持有,以期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一)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概念与适用范围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财务、经营决策等方面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分别采用成本法及权益法进行核算。

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权益法,是指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权益法适用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即对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投资。成本法及权益法的适用范围见图1。

为了恰当地选择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投资企业应正确界定与被投资单位的关系: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无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企业通常可根据法律上的标准,即通过对被投资单位持股比例来判断。同时,企业也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例如,投资企业虽持有较低股份比例,但仍能通过向被投资单位派出管理人员等方式对其实施影响,因此企业在判断与被投资单位关系时还应考虑经济实质,依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投资企业与被投资单位的关系。

(二)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十四条规定,“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改按成本法核算,并以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投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根据以上规定,核算方法的转换运用未来适用法,而无需再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因追加投资由原先的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变为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二是因减少投资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控制而变为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见图2。

三、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基本处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一)追加投资引起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在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按照权益法的核算要求对原成本法下的核算结果进行追溯调整,即应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该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的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

此处暗含一个假设,即对被投资单位原始投资时间为以前年度,才能调整留存收益;若为当年,则应调整当期损益。

第二步,对新增长期股权投资部分也比照上述权益法的核算要求进行相应会计处理。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追加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第三步,原取得投资至新取得投资交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当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对应科目。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数 =(追加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初始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原持股比例

与其对应应做以下调整:初始投资至追加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调整留存收益;对于追加投资当期期初至追加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调整当期收益;差额部分,即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此处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所调整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为什么是账面值,而不是调整到公允的净损益呢?也就是说,存在诸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计提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没有按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的情况,处理方式前后不一致。如果根据重要性原则,净损益账面数与公允数差额不大,对于实务影响不大,可以忽略。笔者认为,此处也是值得作为理论完善的一个方面。

(二)处置投资引起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因处置投资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能力由控制转为具有重大影响或是与其他投资方共同控制,在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第二步,比较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同理:如果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则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调整留存收益。

第三步,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份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与其对应应做以下调整:初始投资日至追加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扣除已发放及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及利润)中应享有的部分,调整留存收益;而对于追加投资当期期初至追加投资日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调整当期收益;差额部分,即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此处又产生一个矛盾:追加投资引起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数 =(追加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初始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原持股比例,即长期股权投资是按照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所享有的份额进行调整的;而处置投资引起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数=初始投资日至追加投资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剩余持股比例,即长期股权投资是按照其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进行调整的。两种处理情况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注重公允价值的变动,实现的净损益是其中的一部分,比较符合权益法核算的本质;后者则只调整了净损益,没有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的其他方面。

四、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改进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问题的提出,对于两种情况下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第三步,笔者提出如下改进意见:

首先,根据重要性原则,将原取得投资后至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账面净损益,调整为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核算方式。例如,调整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以及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等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

其次,对于因处置投资导致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情况,为了更加符合权益法的本质,并且保持方法的一致性,应当按照原取得投资至处置投资交易日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当于剩余持股比例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即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数 =(追加投资日公允价值-初始投资日公允价值)×剩余持股比例。因为,被处置的部分已经在终止确认时反映了公允价值的变动,确认了投资收益,所以只需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调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即可。

实务中,企业在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时,经常有其一贯的做法,在不违反准则的情况下,处理方法会存在一定差异。笔者一方面提醒企业管理者及其他报表使用者注意核算方法不同造成的报表信息差异,另一方面也提醒进行理论学习的会计相关人员,诸如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中存在的问题,财务核算中类似情况还很多,有待于更多的会计人去发掘、去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

价值投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价值链; 投资决策; 核心集聚

一、研究综述

20世纪中后期,投资决策方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以美、英、法等国为例,50年代普遍利用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利润率等静态评价方法,60年代相继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贴现法如净现值(npv)法,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及内部收益率(irr)法等动态评价方法,这种动态评价方法在反映投资盈利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点。随后markowitz(1959)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在此基础上sharpe(1964)、lintner(1965)提出了期望收益和风险之间关系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投资组合理论和capm的问世将证券的定价建立在风险和报酬的基础上,为企业进行证券投资决策提供定价数学模型,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资产选择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投资决策实践。在这个时期投资决策理论几乎都是基于在确定性的条件下,利用财务数据和决策数学模型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具体分析决策。一方面缺乏决策的弹性思维,即要么选择,要么不选择;另一方面完全依赖财务信息进行决策,忽视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容易产生与外部环境大相径庭的错误决策。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l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罗斯提出了套利理论,为投资决策理论提供了新的决策思维。随着模糊数学、博弈论等数学理论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对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极大丰富了投资决策方法的内容。另外“black-scholes模型”、“期权的理性定价理论”、离散时间的二叉树定价模型这些从实务期权的方法也对投资决策进行了研究。但是,无论是投资还是生产,都涉及到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是各种相关价值活动的集合体,同样的价值活动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价值链。价值链分析是企业创造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投资决策方法和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比较丰富,但都是基于各自领域的研究,基于价值链的投资决策方法尚非常罕见。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既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二、运用价值链进行投资决策的必要性

(一)价值链分析的理念内生耦合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

价值链是在企业中从基本原材料到交给最终客户产品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各种价值创造活动的联结。企业创造的价值产生于一系列的活动之中,如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等。价值创造是通过企业具体的价值创造活动来逐步实现的,价值创造分散在企业的各个价值创造活动之中。随着交通、通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价值链的边界变得模糊,使得企业价值创造可以分割为不同的环节,每个环节可以由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环节进行经营。企业投资的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就必须了解企业价值的形成过程,寻找企业在企业价值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优化企业价值链,以使投资能够满足“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投资目标。因此,价值链分析的理念与企业投资决策的目标是内在耦合的,把价值链分析方法引入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中,会有利于企业投资目标的实现。

(二)对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改进

价值链分析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投资决策方法的不足。传统投资决策方法都是以项目本身为分析对象,以企业整体为投资主体,两者关系不够直观。只针对项目本身的可行性,而并没有将项目的执行与企业的资源及资源配置问题相联系。而实际上,项目执行后的资源配置问题是应该与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并考虑才能确保该项目投资后的有效执行。价值链投资决策模型将分析对象转换至企业价值链的各链环,以整体价值链为主体,利用数理的方法,使得项目投资与企业主体有了更直观的联系。因此,传统投资决策方法仅仅论证单个项目是否可行,而价值链分析方法涉及到整个企业的运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价值链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核心聚集投资战略

为了将资源转化成为能力,企业必须将所能支配的一切资源进行整合,以促进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根据价值链分析,企业为建立竞争优势,需要去除非核心环节业务,并购核心环节业务,实施核心聚集投资战略。这一投资战略能够直接提高规模经济,实现专业化生产,实现竞争优势。

(一)核心价值链的识别与财务投资对策

核心竞争力是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不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和设备、技术及人才,还包括核心竞争要素的整合能力。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不断变化,垂直的管理模式不断让位于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企业越来越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竞争环节。

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战略目标,对企业核心价值链环节识别主要根据各个单元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及产生的现金流,再加上根据企业各环节的经营状况,判断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力。判断的指标有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等方法。eva主要适用于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对企业各环节的评估适宜采用市场增加值方法。运用mva衡量经营环节业绩的基本思路为:只有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带来价值增值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才是成功、有效的。mva可用来判断某一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为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mva财务战略矩阵是以业务单元是否能创造价值,其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能支持其自身的发展为基础而建立的。它以mva、自我维持增长率r和销售额增长率r1为指标,对每一个业务单元进行考察,识别每一个业务单元的经营状况,判断应对其采取何种相应措施。

(二)核心聚集投资战略的实现方式

核心聚集投资战略可以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和并购与核心竞争力相关的外部资源两种方式实现。

1.外包战略。企业为实现价值最大化,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更加专注于自身核心价值提升的方式。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财务战略注重的是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强调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把有限的内部资源配置到其最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价值链环节上,专门从事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在核心环节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而把其他功能借助于外包,利用外部最优秀的资源予以实现。这样,企业内部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和外部最优秀资源的结合,能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有资源的效率,获得竞争优势,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的外包策略主要包括:临时型外包服务、与竞争者合作、除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完全业务外包和外包部分非核心业务。企业要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业务外包。随着通讯、交通的现代化和便捷化,在全球范围内对业务进行整合成为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这样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形成最优竞争态势。 2.并购战略。从价值链角度来说,首先,价值链基本活动中包括了企业基础设施,而企业基础设施这部分内容就包括了符合企业目标的财务、会计和管理等活动。可见,并购活动应该属于这部分内容,包括在企业价值链中。其次,采购和服务这两种价值链活动是企业的上下游关键因素,而并购可以通过上下游的整合,发挥企业优势,达到企业的一系列目标。最后,按波特的竞争价值链观点,竞争价值链属于外部物流的一部分,通过对竞争者的兼并整合,可以使企业充分占领市场,发挥其竞争优势。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企业的并购战略。按照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可划分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种并购战略。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并购流程包括:

(1)目标企业的选择分析。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并结合企业价值链分析制定并购战略,而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并购明确了方向,企业欲实施该并购战略,则首先要明确并购目标要素,即具体对哪一部门、哪一产品实施并购重组;其次要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与资料收集,然后进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对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以为并购价格确定合理的区间,避免由于多付溢价而对并购价值效应造成损害。一般对目标公司估价方法有:资产价值基础法、市盈率法、贴现现金流量法等几种。并购企业主要根据并购的动机确定对不同方法的选用,并且在实践中可将各种方法交叉使用,从多角度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以降低评估风险,从中选择产生价值增值最大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

(2)并购的整合分析。企业并购整合是否成功取决于并购对企业价值链的完善和扩展程度,而该程度受两企业间战略性能力转移的影响。根据企业间战略性能力互相依赖的高低和组织独立性需求的高低,并购整合战略包括:保留型整合战略、共生型整合战略、吸收型整合战略。在战略整合中,企业应将目标企业纳入其发展战略之中,使目标企业的各种资源服从并购方的整体战略,从而取得战略上的协同效应,在战略整合基础之上进行业务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又决定着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进一步决定着人员构成和资产需求,而对目标企业的文化整合贯穿于企业整合的始末。

四、结语

一般来说,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前应该了解企业各个环节,即企业的价值链过程,发现企业投资价值中的优劣势,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因此,基于价值链的分析方法内生耦合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价值链方法引入到企业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有利于企业投资决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