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工程质量管理概述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eatures of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quality cost structure and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relevant solutions are outlined.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成本;控制

Key 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quality cost;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058-01

1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构成

1.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指为了防止工程施工质量缺陷和偏差,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达标而事先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而发生的费用,具体包括:①质量规划费。②工序控制费。③新工艺鉴定费。是指新施工工艺、技术革新项目的鉴定费用。④质量培训费。⑤质量信息费用指收集、整理、分析、保存全部质量信息的活动费用。

1.2 鉴定成本。鉴定成本指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到质量标准的要求,而对工程本身以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及对材料、构件、设备等进行质量鉴别所需的一切费用:①原材料和外购件检验费。②施工工序检验费。③工程质量验收评审费。

1.3 内部损失成本。内部损失成本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因施工指挥决策失误、施工中违反操作规程、施工产成品保护不善以及由于施工工具、机械保养不善引起工程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具体包括:①返工损失。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产品或工序在质量上达不到施工验收规范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必须“推倒”重建而发生的费用。②返修损失。指工程质量存在缺陷,必须进行局部返修,使之达到合格质量而支付的费用。③停工损失。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因处理质量事故而导致停工和延误工期的损失。④事故处理费用。指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出现质量事故时对事故进行分析,提出事故处理方案所发生的费用。

1.4 外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指市政工程交工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工程质量缺陷而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的一切费用总和。包括:①保修费。②纠纷处理费。

2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的特征

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要切合市政工程的产品特点、生产特点。由于行业差异性大,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借鉴其他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能性不大。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质量成本分层核算。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在项目法施工的指导下组成多个项目部,每个项目独立核算,因此质量成本核算也应该相应的在公司和项目部两个层面进行。两个层面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在出年终质量成本报告时,公司应将各项目有机汇总。

2.2 阶段点质量成本控制。对于大型市政工程项目而言,由于施工周期长,使得质量成本数据收集工作历时较长。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整质量成本数据往往要等到一个项目保修结束以后才能得到。因此阶段点的质量成本控制是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

2.3 质量成本分层归集。由于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建立项目部,质量成本的分析也要在公司与项目部两个层面上进行,同时,这两个层面也有着若干责任联系。这一点与其他行业具有显著的差异。建立专门的质量成本归集明细表对施工质量损失进行归集后,就借助这种对应关系将公司层面损失源相应的找出,这是一种适用于施工质量损失分析的方法。

3市政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的控制措施

3.1 抓好全体员工的观念与意识。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市政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研究全员经济意识。统一思想认识,从项目管理人员到普通施工人员要进行经济教育,灌输经济意识,把一切为了效益的意识深深地刻在每个职工的脑海里,对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质量成本管理教育,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这是实现成本目标的保证。

3.2 制定较完善成本管理办法。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根据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项目成本管理办法,如项目质量成本管理办法、工期成本管理办法等。这些管理办法应是责任到人、切实可行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办法,使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3.3 抓好质量成本管理目标。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使四类质量成本的综合达到最低值。一般来说,质量预防费用起初较低,随着质量要求的提高逐渐会增加,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再要求提高时,该项费用就会急剧上升。质量检验费用较为稳定,不过随着质量的提高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质量损失则不然,开始时因质量较差,损失很大,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改进,损失逐步减少。必须能找到一个质量成本最低的理想点。正确处理质量成本中几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即质量损失、预防费用和鉴定费用间的相互关系,采用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

3.4 完善合同文本,避免法律损失。施工项目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出现,合同条款不严谨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必须细致周密的订立严谨的合同条款。

3.5 建立规范、统一、标准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施工项目经理部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项目经理部,施工项目经理部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队全体施工人员,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管理主体的核心领导,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便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工程施工企业进行质量成本控制首先要依赖于企业所有人员观念的转变,树立起质量成本意识,在此基础上,完善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尤其需要重视提升企业的质量成本的核算、分析和控制能力,为此,本文接下来将讨论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如何建立并健全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体系,以及相关方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又庄.现代成本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2]林万详.质量成本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韩福荣.现代质量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尤建新,郭国庆,等.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工程质量管理概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质量监督在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立法工作中,我国在建设方面的法律相对比较完善,只是细则方面不规范、监管的力度、部分处罚措施操作起来有难度,并且,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建筑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建筑市场混乱、质量管理责任主体的行为不规范等,执法者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状况,往往见多不惊,风声大雨点小。而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执法工作的开展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地区都还未开展,尤其是在农村,房屋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更是成了监督管理的盲区。总之,由于法制的不健全,导致建筑质量没有有效的监督,有法难依、违法违规行为也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

1.2 建筑质量监督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立法方面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是:中国建筑质量法律体系关于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法规规范性不强。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颁布实施之后,保证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建筑法》对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建筑施工许可等做出了原则上的规定,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化和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建筑法》并没有对建筑质量监督有规定,没有明确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对此,关于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只在行政法规即第二层次法律中有所规定,而且只在更低级层次的地方法规或者文件和某些部门规章才有所涉用;内容上,《建筑法》在1997年颁布,很多条款已经不再适应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政管理和市场规制的要求,许多条款都与国际惯例不符,更没有关于质量监督管理问题的规定。另一方面,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依据是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地方性法规。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对工程质量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罚时,缺乏相应的处罚依据。我国现行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法规本身也需要完善,很多条款内容在语言的表达上就不够具体和明确。还有一些政策性强而可操作性差的条款。一部分条款出现前后矛盾表述不一的现象,执行中会造成一些困扰。还有一部分条款没有前瞻性和可比性,看不清目前的情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3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主体权责不明确 建筑行业的质量监督管理主体权责不明确普遍存在于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这些部门存在很多交叉和模糊地带。我国建筑质量监督部门主要以事业编制为主体,近年来受有关部门体制改革的影响,对建设质量监督费用多次削减,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经费很多时候都难以为继,使建筑质量监督机构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很多队伍都重复建设,很多业内监管都是你可以管而我也可以管的状态,因为经费问题而造成的谁都不管的情况也有发生,还有一些单位,既进行建设也进行质量控制,又进行质量监督,就造成了建筑质量责任无法落到实处,不利于建筑质量监督工作。

1.4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方面的问题 在建筑质量监督中,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网络化,利于建筑质量监督者执法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使建筑质量监督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传递和反馈速度,提升监督工作效率,利于建筑质量监督接受社会的监督,增强监督的透明度。按我国实际情况,很多房屋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主体都没有建立建筑质量监督信息系统。

1.5 建筑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 进行建筑质量监督工作人员对于参建单位建设、施工、设计等单位的行为进行监督,应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在设计、施工等方面有多年丰富的专业经验,相对于一般建筑人员有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然而,目前,很多地方的建筑质量监督工作人员显然并没有达到这个素质要求。有一些地方,只是随便安插一些人进入质量监督部门,根本没有考虑监督人员的专业经验、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

2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重视建设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立法、执法制度 首先,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立法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法律法规,加强和完善为了有效地进行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健全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保证房屋建筑过程科学、高效地进行。这是建筑质量监督安全、健康进行的前提。为此,建筑主管部门必须先建立并健全建筑质量健康、安全的法制制度,提高建筑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层次,整理从前的法律,修改不符合当前国情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过时规定,不断完善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法律体系,依法规范与管理房屋建筑工程,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其次,积极推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实施。《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实施之后的第一部配套的法规,同时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第一部大法。《条例》第7章第43条明确规定了国家要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以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为依据;以政府认可的第三方强制监督为主要方式;以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环境质量和与此相关的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为主要内容,保证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再次,进一步完善地方法律法规。在深化和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之上,要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地方性建筑法规的调研和修改工作,从而更好地保证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行,为保证建筑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的法律基础。

2.2 积极优化技术规范和企业规范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也面临同样形势。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健全和完善有关技术规范和企业规范,加强建筑行业建筑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首先,优化相关的技术规范。例如,要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相关质量监督规定,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相关验收,从而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序运行;其次,优化建筑企业规范。如:在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建筑施工切质量管理规范》(GB50430—2007),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在质量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2.3 促进权责明确,深化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建筑建设的稳步发展,政府已经逐渐意识到我国建筑行业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存在部门交叉监督的情况,目前,可以实行的手段就是接受政府委托,利用社会监督,在建设前期对各项工程进行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提高建筑质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主体权责不明确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原有体制造成,对此,促进权责明确以及深化体制改革也是应努力的一方面,权责问题解决好以后,可以做到促进建筑质量监督的作用。

2.4 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 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完善我国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为此,要重视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来管理监督和检测工作,使信息管理在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使监督管理实现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不断创新并改进检测的设备仪器,有效地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确保政府对建设质量监督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提高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技术、装备和监管效率,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信息化,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

2.5 重视建筑质量监督人才素质培养

随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运行,一方面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依靠掌握先进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的相关技术人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机构当前最为迫切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建筑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工程质量管理概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选煤厂、安装、质量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 A

1、 选煤厂煤矿机械设备的特点

在选煤厂作业过程中每个设备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每个设备都流畅运转,这样才能将整个选煤过程串联起来。在选煤厂,由于各种设备的体型巨大、系统复杂、功能性多、操纵繁琐,所以一般采取自动化控制,比如轮斗系统、电铲以及重介质分选设备、浮选设备都是属于自动化范畴。

在实际的设备运作过程中,由于设备工作地点的不断变化,因此经常要求设备随着工作地点而改变,所以设备必须具有一定的移动灵活性,来满足工作地点的要求,从而来完成选煤的生产环节,同时在工作环境和条件恶劣的形势下,机械设备长年累月运行,所以设备的可持续生产能力以及各设备的耐用型需要放在首位

2、 煤矿机械设备的安装技术要求

煤矿机械设备的安装工艺要求非常的严格,并且对于选煤厂来讲,整个安装程序必须统一布置,因为在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中,设备安装环节比较多,操作复杂,所以在安装开始前,首先要将各项安装要求清楚明了,然后细致的分解细化,并且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的材料以及配件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停工等情况。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要分主次,如果想实现煤矿工程的启动,电源是必不可少的能源装置,然后就是机械设备等动力源的安装,整个煤矿机械设备的安装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只有采取有秩序的安装才能够实现煤矿工程的早日开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事前控制

质量管理从事件的根源上来说就是借鉴以往的相关的管理经验,在规划阶段就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部分的控制,从而来实现预先设定的目标,而在这三个部分的控制中,尤以事前控制最为重要。

事前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根据此次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并且合格的监理机构,必须认真审查监理机构为此项目编制的规划、细则。合格的监理机构是质量控制中非常重要一环。并且在过程中,报价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但绝不能以价格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更重要的是监理的服务。

3.2、 对设备安装的图纸及设计技术交底,图纸的规范以及会审是做好事前控制的重点工作。必须要求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认真熟悉施工图及有关技术规范资料,便于及时发现图纸上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在施工中造成损失!

图纸会审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从工艺角度出发。审查整个工艺布置是否合理。流程是否顺畅,设备是否可靠。尤其对于大型设备,其安装检修通道和空间是否合理

2)、从各部分、各环节不同角度出发。除了图纸上是否有违反规程、规范之处,还要尽可能发现是否有遗漏之处。采用的产品、材料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且易于在附近采购

3)、各部分图纸必须要以总的工艺图纸为出发点综合统一考虑 。审查相互之间是否有冲突和遗漏之处。

4)、从工程施工方会审施工的角度出发 。各部分图纸上是否有不能施工或不便施工之处。如果存在应及时与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沟通。

3.3、开工前对承包商的审查工作

1)、审查承包商资质。在工程开工前必须对承包商审查,根据当前实际情况特别要注意对于分包商资质的审查!

2)、聘用第三方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申报的施工组织认真审查 。审查施工组织的施工措施、管理措施和安全措施是否满足工程项目施工需要。

3)、审查施工单位所有的进场设备,审查其是否满足工程项目施工需要,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进场。应要求监理工程师特别要注意检查施工单位所使用的工器具的精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4)、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进场设备及材料质量。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机构要特别注意核查监理工程师是否对设备及材料相关技术资料进行了核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不定期组织监理机构,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对设备进行开箱检查验收。

4、事中控制

4.1、 施工阶段

4.1.1、施工过程中应要求监理工程师深入现场检查施工,要求监理加强施工测量放线的检查。多了解工程的进展、计划。对重点部位、重点工序、重要材料进场等严格把关。

4.1.2、检查的主要内容

1)、主要设备之间要注意必须相互协调运作。对于选煤厂而言,大型设备较多,因此机械设备的放线就位和找正调平显得极为重要!对此要重点检查设备安装的基准线、轴线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2)、对大型设备起吊安装,一定要注意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3)、非标制的设备要重点检查设备的加工尺寸,以及焊接质量,因选煤厂大部分设备承重以及持久性要求比较高,所以尤为重要

4)、电缆铺设应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施工图施工

5)、设备安装后要认真做好各种检测和试验工作,检测和试验的项目都必须达到规程规范要求,选煤厂主要有管道的通水和试压试验!压风机管道和风包的加压试验!设备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的测试等

4.1.3、设备调试运转阶段

选煤厂设备调试运转分为空负荷试运转和负荷试运转两个部分。

此阶段的重点主要是做好协调工作,在整体设备试运转前需要对设备的精度进行严格检查以合格符合规范为准,这些非常的重要。对附属装置均按系统检查完毕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试运转

空负荷试运转是在设备没有负载的情况下对安装工程质量的一次全面检查,在此期间应要求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对设备运转方方面面进行检查记录,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空负荷试运转后要对设备精度和各紧固部分进行复查。对剂的清洁度进行检查,清洗过滤器,必要时可更换新油,合格后让施工单位做好竣工移交准备

负荷试运转是对所采用设备的性能以及工程本身能否达到设计目标的最终检查。选煤厂负荷试运转及试生产时间较长,此时间段施工单位已撤出,应要求业主单位做好选煤厂日常生产管理和检查工作,并且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便于正确判断设备性能和选煤工艺系统是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5、事后控制

工程质量管理机构对质量的事后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按规定的质量作为最终原则,分别针对不同部分设定评定标准和方法,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分别检验。对验收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施工方整改,禁止出现设备带病工作

5.2、工程验收,收到工程验收申请报告后,首先由监理机构组织预验收,并将预验收结果通告承包商,如有任何的问题,马上提出并督促承包商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然后再组织竣工验收工作。对竣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也要施工单位整改并经监理单位验收合格

5.3、审查承包商提交的竣工资料和竣工图

5.4、整理工程项目技术文件资料

结束语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三个方面目标的控制,其中又以质量控制最为重点。因为选煤厂的建设存在着工期长、专业多、工种多、工序多、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因此管理的工作尤为复杂,在管理人员上,不仅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并且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和质量意识,还有在工作中要积极与各方协调和沟通,及时地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做到精益求精,从而使项目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薛标 安装起重工[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10-40

[2]黄景 起重工[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48

[3]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 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5-65

工程质量管理概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安装 监督 管理

中图分类号:TF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a)-0152-01

冶金企业工程项目一般存在着投资额巨大、项目实施工期紧、设备安装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与实验开发项目不同,工程投资建设项目不允许存在丝毫施工质量的偏差和工程延期。电气安装工程是所有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内冶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及冶金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企业对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 冶金电气安装工程的现状

近年来,钢铁工业发展迅猛,使得冶金工程建设工作全面开展,冶金行业电气工程的质量监督、质量管理、过程控制等工作对冶金工程建设都有相当的影响,其中冶金电气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冶金工程建设的进展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2 冶金电气安装工程的要求

电气施工人员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并不能仅仅按图施工,电气施工员工要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以此来提高自身水平。

好的工程质量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要求极高,因此在施工之前,有必要考核和评估施工人员。要有技工施行持证上岗制度,因为现在假证现象较多,因此也不能偏信证件,实际操作水平及行业施工规范将成为工程建设中最为紧要的因素。

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工程的总体技术交底,因为施工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而冶金企业工程往往投资额巨大,参与建设的施工单位较多,因此还要依据工程的进度情况按阶段对相应人员进行施行交底。现行实用的规范、操作规程以及顺序一定要明确。

3 工程质量监督的概述

3.1 开工前的质量监督

在宏观和体系上的监督是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工作。在每一个新建冶金电气项目开工之前,都需要着重从施工单位、人员资格,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措施等各方面系统的全面的检查,同时为了明确质量责任,落实质量责任制,因此要求质量责任主体单位签署质量责任书,进而从体系上给予工程质量保证作用,这些将为开工后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以新建冶金电气项目的工程特点为基础,针对关键工序、配电室高低压盘柜母线连接部位检查、高压电气交接试验等,制订相应的质量必监点检查计划,当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施工到必监点时,要求其必须通知质监人员到场进行检查验收,待验收合格之后,下一道工序施工方可进行。通过这些措施来保证重要工序施工质量。

3.3 工程交工时的质量监督

工程交工时,核查质量以及保证资料齐全情况是重点内容,为了保证施工完毕的冶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电缆、变压器、高低压配电柜等重要电气设备材料的出厂试验报告和质量证明书应该被仔细核查,同时安装过程的电气交接试验报告也应被仔细核查。

4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概述

4.1 对专业监理工程师的监管督促

如何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理的专业质量控制作用是一项极其关键的管理工作。第一个前提是业主支持监理独立公正地开展监理工作,进而遏制部分项目不一味追求进度以致忽视质量的现象,从而使质量监理的专业控制作用得以发挥。另外一个前提则是规范管理监理自身的监管工作,通过审核监理规范、监理实施细则,同时通过监理工作过程中监管监理规范和监理实施细则的执行情况,以此来规范管理监理自身工作。最后则是检查监理资料的过程,通过检查监理日志、监理通知单的发送和反馈情况,可以掌握监理的自身工作水平以及监理对现场质量的控制情况,从而进一步改善质量监理关,同时对监理做好质量监理工作起到督促作用。

4.2 施工过程中的实体质量检查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进场设备材料的实体质量和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的检查。

当碰到实体质量不合格或缺少出厂合格证明文件的设备材料的情况时,需要及时督促采购部门采取相关措施:反馈至供货商进行退换、补充质量证明文件。

(2)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

对于审批合格的施工组织设计来说,应该重点检查其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按照方案执行和组织施工。由于冶金电气工程的电气交接试验工作设备复杂、电压等级高、型号多,因此试验之前均需编制电气试验专项方案,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对每一台设备的试验项目和内容进行明确。但是试验漏项是实际施工中常的问题,在检查发现未按方案要求进行交接试验的问题时,要立即对施工单位下发暂停施工的工程暂停令,同时批评指正监理单位的旁站监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经过整改之后,施工单位需要重新进行漏项内容进行,同时全程对施工进行旁站监理,以保证电气交接质量。

4.3 对工程资料的同步以及完整性的检查

工程资料是工程实体质量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工程实体质量的支撑。需要采取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加强工程施工资料的完整准确和与实体同步的目的。工程初期,需要对开工报告的批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审批、技术交底记录进行检查;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进场设备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报验、检验批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记录进行检查。在工程的不断进展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督促各单位在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方面的加强,同时需要监理的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方面的强化。通过实施对工程资料的规范性把关这项工作,项目的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将得到有效的规范和加强,从而施工过程质量会得到有力的保证。

5 冶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监督方法、措施

以上从工程质量监督的概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概述等方面对对如何做好冶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给予了一定的概括,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规范管理和过程控制,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和施工单位人员的质量意识,努力地做好这几个方面可以使冶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很好地控制和解决。下面将给予具体的实施方法。

5.1 做好质量的事前控制

(1)对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督促检查,对专职安全员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2)对技术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质量责任制进行落实。

5.2 做好质量的事中控制

(1)加强巡检和平行抽查。

(2)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

(3)加强工序交接检查。

5.3 做好质量的事后控制

(1)组织或参与现场安全、质量协调会。

(2)督促施工单位初验时应整改的工程质量达到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宗富.21世纪的电气传动,1997.

工程质量管理概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质量;风险管理;民用核安全设备

1 概述

风险管理的理念已经被有效地应用到众多领域和部门中,在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核工业领域中仍存在一定的空白。企业如何建立核安全设备质量风险管理的模式,推进产品质量不断改进、提升质量保证的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2 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

在产品的制造周期内,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源进行识别、衡量、评价、应对和监控的过程,将预期的风险规避、降低、转移或风险保留,以达到风险损失最小的目标。质量风险管理的过程一般为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风险决策(即风险应对)、风险监控。

(1)风险识别。是根据相应制造活动的历史质量信息,通过对产品制造活动过程进行分析,预期产品制造活动完成后的结果,查出风险源的过程,并且找出向风险事故转化的因素。质量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工作-风险分解法、流程图法、头脑风暴法。(2)风险衡量。在对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概率论,对已识别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事故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衡量。(3)风险评价。对风险衡量的结果进行判断风险是否可以被接受的过程。(4)风险决策。质量风险决策,又称风险应对、风险防范,是指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采取一系列的工艺措施、检查控制措施、管理措施等对风险源进行应对的过程。(5)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对已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跟踪,确保已制定的防范措施有效实施,并在情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重新进行规划或应对。

3 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

3.1 概述

某公司将质量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过程。该公司主要承制大型的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由于其重要性和特殊性,质量风险管理理论的采用与实施对该公司的质量管理需求显得尤为重要。该公司对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以月为周期,每月月初策划、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并于下月初对上月质量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完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不足,积累质量风险管理措施和经验,为后续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体现出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2 实施流程

3.2.1 质量风险识别――确定质量风险对象。该公司根据公司企业的自身特点,采用专家调查方法中的头脑风暴法,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工艺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形成小组开会,根据经验、专业知识等列出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具体实施如下:(1)质量管理人员按照月度生产计划,初步确定本期风险管理的范围;(2)采用专家调查法中的头脑风暴法,确定本期质量风险管理的制造活动内容,初步确定风险项;(3)质量管理人员编制本期质量风险管理的制造活动清单,包括项目名称、制造活动内容、可能存在风险项和风险评估的主要责任部门,其中主要责任部门负责对该项制造活动内容风险点的主要识别与衡量部门;(4)质量管理人员将本期质量风险管理的制造活动清单主送至责任部门,抄送至与制造活动相关的各职能部门。

3.2.2 质量风险衡量与评价――确定质量风险点。(1)风险预衡量。主要责任部门、质量保证部部门内部进行讨论和分析,进行风险预衡量,为后续风险衡量做好准备工作。(2)风险衡量。质量管理人员组织主要责任部门、质量、生产、技术等相关部门召开质量风险管理月度会议,出席会议人员应熟悉本期制造活动清单的所属专业工作内容。会议中以主要责任部门为主讲人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和流程图法对每项制造活动风险点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后果进一步的讨论、分析,为质量风险的评价工作提供基础。(3)风险评价。质量管理人员根据会议讨论的情况,风险发生的概率(p)和风险影响程度(c)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的大小,将定性的问题转化为定量的结果,风险评价指数与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影响程度成正比。这种关系表示为风险评价指数R=P*c,其中R的判断准则,见表1。(4)确定风险项(包括风险制造活动内容及其风险源)。

3.2.3 质量风险应对――制定风险防范措施。(1)风险管理目标。目前,该公司的质量风险管理目标以规避、降低风险为主。(2)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在质量风险管理月度会上,主要责任部门根据风险评估情况提出风险点的应对措施,详细阐述各措施的意义,然后与其它部门展开讨论,确定风险防范措施。(3)风险防范措施。质量管理人员编制、质量风险防范工作表。

3.2.4 质量风险监控――防范措施实施。该公司的质量风险监控建立的风险监控体系主要形式为风险防范工作表和不定期的质保监督检查。质量风险防范工作表包括防范措施、部门责任人、执行人、完成情况、风险发生情况、验证人等列,其中部门责任人负责对执行人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证人(即质控工程师)负责对责任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该表格基本构成了一个质量风险监控体系的框架。不定期的质保监督检查,确保了质量风险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该公司质量风险防范工作表每项制造活动独立卡片,打印后随工件流转,随工件流转前已确定部门责任人,执行人由部门责任人确定,防范工作表随工件制造工序实施开展。

3.2.5 质量风险管理模块化。定期对实施过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评价,将经多次实施并验证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固化,建立核电产品质量风险防范标准案例,确定适用范围,并按设备类型整理归档。核电产品质量风险防范标准案例可以在后续质量风险防范工作中被直接引用,如其被引用执行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由质量人员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修订。

4 结束语

质量风险管理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复杂性和相对性等特点,目前,针对类似大型机械设备类的单件小批量产品,国内尚没有完善的质量风险管理理论,可以借鉴的管理经验较少,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中的质量风险管理经验更是匮乏,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完善,为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国家标准.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国家标准.GB/T 23694-2009.风险管理 术语[S].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S].风险管理 术语.

[4]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5]约翰・布莱克墨.追求质量:世界最佳企业的实践[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6]卢有杰,卢家仪.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