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教育的意义

数字教育的意义

数字教育的意义

数字教育的意义范文第1篇

1 正确引导学生认清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

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实例,先由具体的数逐渐引入用字母表示数,并要详细的说明它们的含义。比如:一斤苹果X元,如果要买7斤苹果需要付钱7X元。又如:熊艺身上的钱比周杰身上的钱多或少8元,如果假设熊艺身上的钱是X元,那么,周杰身上的钱是(X-8)或(X+8)元等等。但是,一定要给学生讲解清楚,上述实例中的字母(今后可以用Y、B、等等字母)表示某一个数,它不仅能表达普遍的一般变化规律和数量关系,且它简明扼要、简单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很大的方便。同学们必须弄清楚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

2 引导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书写方法

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书写格式和要求。有三方面的注意要点,下面通过举例说明:

2.1 当字母与数相乘(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用“.”来代替或者省略不写。比如:A×B可以写成A.B或AB,但是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比如:7×9不能写成7.9或79。

2.2 字母与数相乘,要将数写在字母的前面(一般情况下将“.” 省略)。例如:x×7必须写成7.x或7x。

2.3 假如式子表示某些具体量的计算,式子后面需要注明单位或名称时,应该使用的括号不能遗漏。例如:周杰身上有(X+8)元钱,不能写成X+8元钱。

3 提示学生注意字母表示数的范围

虽然字母能够表示任意的数,但是,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字母表示的数有一定的范围限制的,要不然将会失去某些实际意义。

比如:A÷B中的B不能等于0,因为在除法里分母(除数)不能等于0,否则没有意义。

又如:这次运动会中参加100米跑的有X人,这里的X只能是整数,因为人只能是整数个,不可能是小数或分数个。

4 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还要教会计算算式的值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及数量关系的能力,而且,还要认真引导学生,学会计算在某一已知条件下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例如:已知X=2 Y=4 Z=3时,计算X(Y+Z)的值。正确的代入计算是:X(Y+Z)=2×(4+3)=2×4+2×3=14。

总之,在进行用字母表示数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方法可能有所不一,然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知识,并能应用于社会生活。

时间内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

数字教育的意义范文第2篇

技术整合矩阵(TIM:Technology Integration Matrix)源于美国于2001年开始实施的“利用技术提升教育”(EETT:Enhancing Education Through Technology Program)项目,依据此议案,在佛罗里达教育部门的资助下,美国佛罗里达教育技术中心(FCIT)的研究人员开始着手开发相关工具,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中对技术进行无缝整合。2005年完成了第一代技术整合矩阵(TIM 1.0)的开发,第一代技术整合矩阵的开发宗旨是作为教师技术整合专业发展的基础、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讨论教学中技术高效应用的策略并提供了视频案例。2007年,结合“技术整合连续性概念”和“有意义学习环境的特征”两个维度,美国佛罗里达教育技术中心(FCIT)启动了对第一代技术整合矩阵的升级(TIM2.0);到2010年,佛罗里达教育部又开发了第三代技术整合矩阵(TIM3.0)。新的技术整合矩阵增加了以下内容:(1)增加100个视频课程;(2)为四个核心课程(包括数学、科学、社会学、语言艺术学)相应的提供25个视频课程;(3)对每一个技术整合矩阵单元提供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和教学设计的详细描述;(4)关注矩阵中的任何一个水平和特征;(5)提供专业发展资源;(6)明晰评价水平和数字化工具。

技术整合矩阵实质上是一个融合了有意义学习环境特质和创新技术应用水平两个维度的教学改进及评价框架,是为课堂中复杂任务的技术整合评估而开发的,用以指导和测量教师教学中技术的有效使用。通过技术整合矩阵可以让教师掌握关于基本的技术技能和技术整合的课程,使教师形成技术素养;同时鼓励所有课程领域中使用无缝技术的使用,并促进教师技术素养的提升。这一工具自开发后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全面深度融合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二、有意义学习环境:技术整合矩阵的理论基石

为适应数字时代以学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构建,满足学生“用技术进行学习”的教学技术诉求,TIM开发者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有意义学习环境作为技术整合矩阵建构的理论来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为中心的、重视知识与意义的自我建构,这已然成为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实践中的教学技术观也发生了深刻转变,各种数字信息技术从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变为学生学习与探究的认知工具,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重要构件。技术整合矩阵是为优化教师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而设计的新框架,其设计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理念,可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技术整合矩阵建构提供了理论养分,而乔纳森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环境(Meaningful Learning Environments)则是技术整合矩阵形成的理论基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内容对每个孩子来说是不同的,因为没有任何两个孩子以往的人生经验是相同的。即使以相同的方式学习,但是因为学生的经验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根据学习者的不同认知与智力水平,乔纳森等建议要构建有意义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利用不同的技术来进行有意义学习,并根据建构主义原则定义了有意义学习环境的五个属性,主动性、建构性、合作性、真实性、意图性,这五个属性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相互依赖构成了对有意义学习的完整描述。课堂中技术化的学习和教学活动应该支撑包含这五种属性的学习综合体,这也是技术整合矩阵构建的目的所在。

“主动性”表明了学习者参与操控和观察在环境中学习的方法,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者操纵环境中的变量然后观察随后学习的结果。学习者通过反复的实验来形成自己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并不是被动的吸收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探索他们学习的世界。技术丰富的课堂可以通过这种积极的活动参与促进学习,这种积极性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正面的反馈。

“建构性”是指学习者能够回顾新知识并能够以某种方式清晰地表达出新知识时,有意义学习才可能发生。当学习者在反思新的经验与原有的经验存在差距时,他们就会想办法消除这些差距。消除差距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新的学习吸收或合并到已有的认知图式中;二是当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冲突时就要修改或重写学习者原有的认知图式以适应新的学习。正是这种差异的解决和认知模式的更替导致了思想和意义更大的复杂性。

“意图性”要求学习者通过目标建立来实现的。学习者可以有意向地形成目标并追踪执行,可以通过网络、软件硬件应用程序等技术工具管理和实现学习过程。例如通过电子日历来记录学习的目标,使目标可及化。如果自我制定的计划没有形成预期的效果,学习者也可以重新地审视和修订。

“真实性”强调学习者学会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乔纳森认为,大部分课堂里要解决的问题是不自然的、人为的,这种学习的结果是,学习者会习惯于一些与真实世界几乎没有联系的问题,并且当他们面对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时会变得不知所措。在真实世界的场景中学习让学生参与解决非良构的问题,因为非良构问题是复杂的,非良构问题往往反映的是真实世界的情况。

“合作性”强调的是学习者参与合作性的活动时有意义学习就有可能发生。乔纳森认为,人们在与另外一个人或者在一个社区中一起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和对世界进行意义建构时往往会遵循自己的自然的想法和倾向。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层面因素对有意义学习的促进。通过合作性的活动,学习者能够构建出知识共同体。

在乔纳森等看来,有意义学习就是学习者如何在以往或当前对世界的经验架构的基础上与新的经验联系建构意义,有意义学习发生的条件在于这些属性之间存在着强关系,即各个属性之间关系紧密。为了正确引导和评估课堂中的技术应用,技术整合矩阵强调技术在有意义学习环境构建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将有意义学习环境的五个属性作为技术整合矩阵构建的理论基石。

三、技术应用层次模型:技术整合矩阵的现实依据

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和生成性,开启了对“技术应用如何影响教育实践”的纵向研究,乔纳森认为,传统观点将技术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的观念是错误的,技术不应该被视为学习者被动的传输设计者信息的工具,而应该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工具,让学 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但技术如何整合于教学实践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这个方面,苹果公司做了前瞻性、持续性的探索。早在1985年,苹果公司发起并资助了明日苹果教室项目(ACOT:Apple Classroom of Tomorrow),该项目支持研究各种方法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使刚技术,以此探索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该项目的直接成果便是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提出了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模型,从而为技术整合与教学的实践及评估提供了指导框架。

在ACOT项目中,研究者观察到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技术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入门(Entry)、采用(Adoption)、适应(Adaptation)、灵活应用(Appropriation)和创造性应用(Invention),这个过程能够解释教师将技术整合到日常教学实践中时教师的进化过程。基于ACOT的研究,为与当前数字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应用的新趋势,TIM人员保留了前3个水平,同时用融合(Infusion)和创新(Transformation)分别代替了灵活应用和创造性应用。这样,TIM中将这5个层次定义为“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技术水平连续统”,分别是:入门、采纳、适应、融合、创新。入门阶段是一个初始而尴尬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接受新的技术,认知技术的教学功效,并初步尝试教学技术的应用:在接受阶段,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将技术融入课堂设计中,逐步改进教学;在适应阶段,虽然教师还是使用直接教学法,但是从学生使用计算机应用程序的视角下看,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程序的使用已经多样化,比如文字处理软件和电子表格等;在应用阶段中,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能够轻松的使用技术:在创新阶段,教师形成新的技术整合模式,并将它灵活应用到跨学科课程单元的教学中。可以说,ACOT从技术使用者的角度分类整合活动,简要概括了教学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层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技术整合矩阵的框架体系

由此,技术整合矩阵以有意义学习环境为理论基石,以改进的ACOT技术水平为应用依据,整合有意义学习环境的五个属性(主动性、建构性、合作性、真实性、意图性)以及技术整合的五种应用水平(入门、采纳、适应、应用、创新),形成了具有连续统特征的数字技术与教学整合新框架。技术整合矩阵中,有意义学习环境的特征维与技术应用水平层次维构成的二维矩阵构成了25个连续统单元,每一个单元交叉集合了一个技术整合水平和一个有意义学习环境属性,形成了25个独一无二的测量标准,这些标准可以用来指导和测量教师技术使用水平。每个单元的指标包括两个方面,一个与课堂中一对一网络课程资源获取相联系,另一个与课堂共享资源的获取相联系。每个单元为评价教师教学实践中技术水平的应用提供了可信的参照,有助于教师改进数字化教学,对于推进数字技术与课堂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技术整合矩阵框架如图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准确描述每个连续统单元的学习活动,开发者显然借鉴了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在运用技术的教学活动中,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为技术整合矩阵的评价提供了工具性的指导。基于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TIM将技术基础的对象从简单的认知过程向复杂的认知过程转变,运用技术的学习称为学习连续体,学习连续体包含了三个系列的活动:发起活动,引导学习以及最终表现。将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与应用技术的学习连续体中,使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可以贯穿连续体的整个过程。例如,在初始活动阶段,联系建立在先验知识与当前要学习知识之间,学习者必须使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的知识分类来促进学习,所有的分类都可能在连续体中指导学习。技术整合矩阵连续统如表1。

这25个连续统单元所描述的技术支持的学习活动中,使用了不同版本的布鲁姆目标分类学中的描述符。在认知目标分类部分,描述了学生沿着同样的过程从简单认知向复杂的认知转换(低水平的思维向高水平的思维转换),课堂从左到右变化,经历了入门到创新的变化,同时增加了复杂性。例如,在入门水平中,确定五个属性的学习环境的目标时,可能会看到在修订目标分类学中出现的关于记忆和理解分类的行为动词(即命名、对应、意识、评论、理解、描述),研究采纳水平的目标分类学中涉及的行为动词包括记忆、理解或者应用分类(即认同、比较、对比、应用、讨论)。因此,目标分类的方式中与技术整合水平有一些重叠的部分。尽管如此,整合的水平代表了一种层次性,在这种层次性中,高水平的整合要建立在之前水平的基础上,同样的道理,在向高水平的思维方式转化之前,必须掌握低水平的思维方式。因而,TIM模型实际上还提供一个技术支持的学习活动分类系统,基于在这一分类系统,教师可以不断改进以学生为中心和技术支持的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数字技术与课堂教育教学融合的实效。

五、应用技术整合矩阵促进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2012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未来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研究者认为,“融合是两者相互靠近,相互优势互补,寻求共同点与连接点,产生实质的、有意义的联系,最终成为一体的过程”,全面深度融合的目的就是“想要找到一种真正有效地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方法,‘深度融合’要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课堂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变革不是抽象和空洞的,要实实在在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的变革与转型上。结合技术整合矩阵的内涵与框架,本文认为可以把技术整合矩阵看作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工具性框架,带动学习环境、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法与评估方法在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应用,以此改进和评估数字技术与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应用。

1.构建数字技术工具表,形成基于数字化学习工具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是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基础保障

技术的介入总是首先从物质层面开始,通过先进的数 字化手段、设备扩展教师本质力量中的“物化”成分,然后才是技术规则、程序等潜移默化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活动程序。在技术整合矩阵——学习环境的每个单元中,除了给出该环境、该集成水平下的具体指标外,该附带了K-12中课堂技术整合的具体案例,每个案例中包括:一堂课的视频片段和该堂课中技术整合的具体情况简要,主要包括目标、过程和所用技术。因此,可以对技术整合矩阵中每个单元所用到的技术(硬件、软件)进行分析。在实践汇总,还可以结合祝智庭教授2011年中国版数字布鲁姆中的各种技术工具,以及王佑镁等人在数字布鲁姆映射下的数字能力发展路径中所提及的每种知识与技能发展所用到的各种技术工具,来完善和建构本地化的技术工具表。

基于技术整合矩阵构建技术工具表,可以让决策者通过对技术工具的比对,清楚的获知当前该地区、该校的技术整合在教学环境方面的状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设备、工具购置计划。或者在进行数字化校园或者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时,可以先对该数字化校园或者数字化学习环境在技术工具表矩阵单元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定位,然后依照定位去采购和技术工具表中相类似的设备。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技术工具表,评估该校或者该班级的技术环境,为自己的教学做好技术准备。

2.开发教师技术整合能力标准,提升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这是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

只有技术融合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并成为他们教师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时,技术才能常规性的发挥作用,才能有效地支持教学。在技术整合矩阵——教师的每个单元中,除了对教师在该环境、该技术整合水平下应该怎么做给出了具体描述外,也附带了一些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和该堂课中教师是如何将技术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的简要说明。因此,通过分析每个矩阵单元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结合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来形成技术整合矩阵视野下的教师技术整合能力标准。

教师技术整合能力标准的作用在于,①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技术整合操作。在技术整合矩阵中将技术整合到课程或者教学中的水平从低到高分别是:入门、接受、适应、融合和创新。依照教师技术整合能力标准的相关指标,教师可以对照发现自己所处的阶段,针对目标阶段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获知自己所需的知识和技能;②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随着Web 2.0等多样化工具越来越多出现在课堂中,“教师必须掌握不同于以往的关于技术的知识”,教师不仅要学习新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形成新的结合了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产生新的认识、探究对课程内容和资源的新的更深入的理解,才能将专业发展的成果反馈到教学中,进而促进学生在深度融合技术的环境中有效学习。

3.养成良好的数字学习行为,培养新一代数字化学习者,这是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主体

当前的学习者都可划为“数字土著”一代,数字化已经深入融合于其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之中。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要关注学生,让学习者能够主动控制自己的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适合自己的方式灵活的展开学习。另一方面,技术也有助于激励学生增加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准,获得更高的学业成就。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字能力——为了工作、休闲和交流,自信和批判的运用信息社会技术的能力。数字能力是一个完善的能力体系,而且不同层次的数字能力都有其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因此,通过构建学生数字学习行为量表,学习者可以评判自己目前的技术使用能力、技术掌握能力以及技术对学习的促进程度。

在技术整合矩阵——学生的每个单元中,除了对学生在技术整合的课堂教学中所应具有的学习行为进行描述之外,还包括了K-12课堂教学的视频片段以及该课堂教学过程的简要说明,通过这些,可以清楚地看到课堂中学生是如何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地使用技术来完成自己的学习。因此,通过分析每个矩阵单元中的学生行为指标,结合国内外关于“数字布鲁姆”学生学习目标行为的描述以及数字能力发展路径之学生关键外显行为,可以构建技术整合视野下的学生数字化学习行为量表。

4.创新数字化教学法,革新教学评估体系,这是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保证

教学法革新是当前数字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数字化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在技术整合矩阵中,每个矩阵单元中附带的视频案例均来自美国K-12语言艺术、数学、科学和社会研究这4门课程,这些案例中呈现的教学方式是非常新颖的,教师可以学习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自己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结合当今风起云涌的新型教学方式——翻转课堂、逆向设计以及以微视频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可汗学院和TED模式等,发展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下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当以成体系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依托时,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进程也会大大加快。

此外,技术整合矩阵的初始目的就是为了评估教师将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水平。因此,在以技术整合矩阵为依托来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时,评价作用是不能忽略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显而易见,技术整合矩阵本身就是一种评价工具,学校领导和教师以及学生可以针对矩阵单元中的指标描述来确定自己的技术整合水平。同时,笔者提出的技术整合矩阵视野下的技术工具表、教师技术整合能力标准和学生技术行为量表都可以作为评价工具。这些评价工具的使用,可以发现技术整合过程中的问题并改进,改进后的教学反过来又可以完善评价工具,这样螺旋上升的改进过程就会促进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数字教育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校园;网络化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库;教学模式;建构主义;交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167-0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网络教学(E-Learning)成为一种时尚,也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特别是近几年来,数字校园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依托数字化校园的技术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络化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可能。数字化教室和数字化学习已经被提上日程。数字化校园可以理解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将校园的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正面临着网络化教学的挑战,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课堂教学,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界定

网络教学(E-Learning)是一种崭新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其目标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理想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学习方式,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从而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数字校园的关键应用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入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我们暂且将其称之为网络化课堂教学,即基于数字化校园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在数字校园环境中,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化教学的基础平台。校园网站作为门户,离开了网络就谈不上网络化教学,所以网络化教学的基础首先是构建网络平台,核心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建设。计算机网络既是教学资源的载体,更是网络教学的手段,是实现教学交互的方式。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及综合处理等过程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和操作能力,即在数字化校园技术支撑下,师生双方借助计算机网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要素分析

综观整个教育发展史,教育技术的进步总是带来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深刻变革;教学手段的变革时时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引入,课堂教学模式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人们对课堂教学的本质认识也在不断更新。技术促进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简称TEL)成为包括E-Learning在内的几乎一切用“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的代名词而被广泛关注。从早期的电化教学、远程电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MCAI)到计算机网络教学,尤其是数字化校园的出现,我们正面临一个互为师生的教育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的创新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人们对学习过程的本质认识也在不断进步。

网络化教学的引入和不断实践,让人们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网络化教学完全符合意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于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认为是计算机教育应用和数字化学习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网络化课堂教学的意义建构如图1所示。

数字校园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境,门户网站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学资源库是教学的实时支撑,校园网络是教学的根本工具。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也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讨论者。因此,在课堂网络化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位置显得更加重要,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学环境的构建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和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引导比讲授更重要,角色多元化是教师在进行网络化教学时的重要特征。学生的主置更为突出,因为学习更多是个体和学习伙伴的多向互动,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意义建构和学习过程就没有办法有效实现。学习的过程既是意义建构的情境,更是知识学习的实现方式。教师在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学资源的准备上需要增加投入,网络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是网络化教学取得实效的保证。

网络教学资源是网络化教学的核心,对于学生而言,它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来源,更是知识学习的情境,决定着意义建构能否顺利实现。作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教师需要在课前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对教师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化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复用。数字校园的提出,首先解决了网络平台问题,其次解决了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共享的难题。依靠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实现教学资源库的共建与共享,所有教师都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获取教学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决定取舍,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学生可以自主获得教学资源库的学习支持,自主学习和提高。社会学习者也能够从教学资源库中获益,实现学校教学的社会化服务功能,让学习真正成为个性化的选择,而不再是课堂上的教师灌输。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实质上延伸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空间和时间,通过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支撑,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数字化校园平台是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基础,它担负着资源提供、教学情境创设、反馈交互、探究合作、教学控制等多项职责,既是教学的工具(手段),又是教学的载体。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如何熟练地使用网络平台获取信息、探究合作、反馈交互是意义建构得以顺利完成的必要前提。因此,网络化教学对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数字化校园平台是开展网络教学和数字化学习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教室及其软硬件环境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基础,有网络机房的学校都可以开展网络化课堂教学,网络机房不应该仅仅是学生上机的场所,更应该成为所有学科进行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在许多中等教育课堂中引入计算机也已成为可能。借助于数字化校园和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上课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时间,网络开放式教学在未来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更多选择。

学生是网络化教学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是网络化教学的特征,也是网络化教学的目的。网络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协作沟通是主要学习形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网络化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从图1可以看出,对于学生而言,网络化课堂教学存在三种交互,即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互,学生之间的交互,以及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交互。这三种交互得以顺利实现的三个要素为:教学情境(网络课堂环境、资源库、立体化教材等)、网上通信(网络平台)、互动参与(论坛、聊天室、网络课件、博客、留言板等)。网络化课堂教学当然也不排斥传统课堂教学的所有资源和交互形式,如黑板(白板)、课本(教材)、练习、提问等,教材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依据,立体化教材将教材展现的形式多样化和电子化,有经验的教师更应该把这些传统教学手段作为网络化教学的必要补充。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

网络化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变革是教学手段更多地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技术);教学观念上区别于传统的“以教促学”,以信息化手段创建教学情境,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自我探索,与教师和同学的协商、讨论及交互,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数字校园技术提供了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学习环境和交互网络空间,教师引导和控制的目的是指导和促使学生去思考,去建构,去发现,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进行意义建构。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网络课程的设计者、网络课程本身(重点是教学资源库)和学生是三个最基本的组成要素。其中,网络课程的设计者又包括网络课程的制作人员和主讲教师。在网络化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讲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网络平台的构建其实并不需要任课教师自己去做,在数字校园已经构建的前提下,只要有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机房),或者直接对现有普通教室进行数字化改造,就具备了开展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但以数字化教室或者按教室布局方式的网络机房更适合于网络化课堂教学,其一般布局如图2所示。

随着数字校园概念的普及和推广,数字化教室建设及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对于普通教室而言,数字化教室应具备网络访问及网络信息获取与数字化教学演示的功能;与传统的多媒体投影教室的区别在于教学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演示设备可能还是投影系统,关键在于基于数字校园技术的数字化教室必须能实时获取网络信息或者教学资源库的教学支持(如图3所示),教师的教学并不一定完全依赖课前制作好的教学课件或者PPT。正因为如此,在数字化教室的实现技术中,投影系统因为投入代价高,管理维护难,会逐渐被其他技术取代。

在数字化校园中,在校园网中利用服务器来构建教学网站,建立教学资源库,或者直接建设基于互联网环境的外网支持的教学网站或共享的教学资源库来开展网络化教学。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提供上可以更加开放、广阔,对于师生交互而言有了更多的交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QQ、BBS、留言板、E-Mail、博客、微博等多种方式与教师有更多的沟通,可以让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延伸。对于一个学科或一所学校而言,这种实现方式是开展网络化教学,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的最佳选择和实现形式,并且可加以扩展实现网络远程教学或者网络在线课堂,即网络教学或电子学习。对于网络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利用是最佳选择,网络资源库的易扩展性和超链接特性对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而言也易于实现;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开发学科性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和网络教学资源网站,从而在数字校园环境中为所有学科和教师的网络化课堂教学提供最佳支撑,实现校内甚至是校外网络资源的真正共建共享。

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实现网络化课堂教学,网络平台是基础,但最重要的还是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区别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需要借助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正常实施和实时交互。因此,网络教学资源库和教学资源网站是网络化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分析

在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引入网络化教学,教学手段的变换,让课堂教学的观念和模式产生了全新的变革。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网络化教学有许多明显的优点:(1)除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所有手段和要素外,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在教学资源库的支撑下,提供各种非传统的教学素材,如音频、视频、动画、计算机虚拟、网络交互等,适合于构建各种教学情境。采用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式教学,节省时间,能弥补实验条件的不足。(2)通过网络平台便于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探究和协作活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实现课程整合。(3)通过网络平台可真正实现课堂上的多向互动,开放式教学使教师的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和辅导成为可能。(4)网络化教学可以让教师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延伸,不再局限于课堂45分钟,学生能有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和时间,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流。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网络,也会有一些显而易见的不足,比如网络的开放性会使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很好地约束学生的上网行为等。因此,黄荣怀教授提出了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①,值得教学设计者和学习组织者借鉴。

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前景与问题

利用计算机网络,借助数字化校园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库,开展网络化课堂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网络教学的特殊情境有其自身的教学适应性。就教育信息化和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言,应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教室进行一般课程的课堂教学,鼓励教师更新观念,积极开展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实践尝试,指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是未来学校教学的改革方向,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网络化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质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学校的软硬件环境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随着数字校园的广泛应用,为适应未来教学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质的提高是当务之急。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手段与方法的变革,也是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一场历史性变革。如果不能更新观念、改变模式,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效益,还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注释:

①黄荣怀,等:《关于技术促进学习的五定律》,《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第1期,第11-19页

参考文献:

[1]吕少平.构建中职数字化校园规划与标准[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7).

[2]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3]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EB/QL].(2001-12-25).http:///20011225/3015160.shtml.

[4]李志民.互为师生的时代即将到来[EB/QL].(2011-07-11).http:///gd_6534/.

[5]陈旭远.新课程 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数字教育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区域性;数字化教学资源;影响因素

1概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资源日益数字化,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成效。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发展校际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必然趋势。影响校际间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找出并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对促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校际间共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苏州国际教育园作为一个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性教育园区,软硬件条件相对较好,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校级间的共享开展得较早,共享机制相对成熟,共享行为相对活跃。

本文以苏州国际教育园人驻的13所院校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或百分比(%),然后采用卡方检验(P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苏州市国际教育园人驻的13所院校,其中本科高校2所、高职(大专)院校7所、基础教育学校2所、中职学校2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访问20名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所有问卷现场回收。

2.2调查量表设计与检验

2.2.1量表设计

为了做好研究,经过不断甄选优化最终选取五个影响变量作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校际共享关键影响因素备选题项做成客观题量表,见表1。

2.2.2量表信度检验

为了测试量表的可靠性,我们对回收来的260份问卷采用SPSS19.0进行整体信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表2可以看出影响变量的Cronbach’s a系数都在0.7以上,这说明该量表是可靠地,可以用于调查研究。

2.2.3量表效度检验

在效度分析中采用对问卷整体进行KM0和Bartlett球体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

由上表可见KM0=0.788>0.6,并且P

2.3资料收集与统计方法

每所学校随机抽取访问对象20名发放调查问卷,所有问卷现场回收。对收集到的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或百分比(%),然后采用卡方检验(P

3研究结果

3.1结果比较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砜矗5种主要影响因素中主观能动性的确定回答数为238,其中肯定回答为154(占64.7%);资源数量的确定回答数为242,其中肯定回答为166(占68.6%);资源质量的确定回答数为254,其中肯定回答为206(占81.1%);基础平台的确定回答数为230,其中肯定回答90(占39.1%);引导鼓励的确定回答数为234,其中肯定回答190(占81.2%)。资源数量、资源质量和引导鼓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2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数字化教学资源数量、资源质量和引导鼓励作为自变量,影响因素肯定回答n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3个变量全纳入最佳回归方程,可得到苏州国际教育园数字化教学资源校际共享的关键影响因素模型回归方程:

数字教育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数字徽章;在线学习;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23-02

1 引言

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出现MOOCs等新型在线教育方式。这些在线平台对于学习者的成绩采用很多方式进行测试评价,同时出现数字徽章评价系统这种新颖的评估方式。传统的在线学习评价过于关注学习结果,很少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缺少对于学习者兴趣和激励的关注,不易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数字徽章为实体徽章的数字化,运用于在线学习过程,用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评价学习结果,对于在线教育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内,数字徽章的研究逐渐得到关注,但大部分是对国外材料的翻译。国外的研究稍早一些,有一些典型的研究案例。数字徽章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观察国内外对于数字徽章的研究,发现内容涉及更多的是概念、作用、功能等基本介绍,数字徽章与在线教育的实际应用研究还很少,需要不断应用并发现问题而进行改进。

研究意义 数字徽章作为新型在线学习评估方式,便于传递和保存,但是作为一种创新的技术,还面临许多考验。随着泛在学习的不断推广,数字徽章的应用前景非常好,使用率也会逐渐增加。研究数字徽章,探索其存在的意义和问题,对于学习者和教育者都很有必要。

2 数字徽章的概念与用途

概念界定 目前,数字徽章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威定义,各个研究者对于它的理解也有差异。数字徽章是徽章的数字化表现,类似于实体徽章在网络中的虚拟化表现,将其颁发给特定的学习者,证明他们已经掌握某些规定的知识。数字徽章对于在线教育的评估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评价的方式比较灵活:数字徽章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方便使用,可以灵活地关注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细节,并追踪其学习路径。

数据便于携带:数字徽章的学习元数据可以被相应的系统所验证,进一步确保数据徽章的信度和效度。与此同时,这些元数据可以依据学习者身份的转变而被携带到不同的地方,有利于对学习者进行数据分析。便于在在线学习环境中的多个系统进行展示,这也是实物徽章所不具有的特性。

徽章可以进行兑换:数字徽章不仅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虚拟展示,还可以兑换为实物,如将徽章兑换为结课证书。将不同的徽章兑换成代表知识技能等级更高的徽章。

数字徽章的标识不同:学习者参与学习的书目不同,掌握的技能不同,颁发的数字徽章也有所不同,每个徽章代表的练习量是不一样的。根据学习的不断深入,授予的数字徽章也有所不同。

数字徽章使用范围广泛:数字徽章最早被应用于游戏中,作为游戏化的设计元素,后来一些教育者将它应用到教育领域。它既可以运用于传统的中小学正式学习,也可以运用到一些非正式学习中。

数字徽章用途很多:因为数字徽章使用的范围很广泛,所以它的用途也很多。例如:数字徽章可以反映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反映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习惯;有些数字徽章可以表示学习者在学习社区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在群体中有特殊作用的学习者给予特定的数字徽章。另外,数字徽章还具有考查、鼓励、培养学习和工作习惯的功能。

3 数字徽章的优势和不足

数字徽章的优势 数字徽章的验证方式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属于自身的收获。对于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者而言,数字徽章可以很好地表现出他们的学习结果和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还能提供额外的丰富信息。学习者可以通过颁发的数字徽章种类分析自己的爱好和技能,通过得到的徽章级别了解自己对于某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对于在线学习中的其他学习者而言,可以依据他人的学习状况来和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学习质量。同样,可以依据各自获得的数字徽章来发现和自己有一样兴趣点的学习者来进行共同学习讨论,交流学习信息。数字徽章所含有的丰富信息也可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路径,促进学习。

对于家长或者雇佣者等人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学习者所拥有的数字徽章,分析了解学习者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成果。基于数字徽章的评价方式,类似于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融合,并拥有丰富的样式种类。数字徽章几乎包含了所有年龄段的各种在线学习,加大了使用领域。

数字徽章存在的不足 数字徽章的评估方式有很多传统评价方式没有的优势,可以很好地解决现有评价方式的一些弊端,但是其自身也有很多不足。采用数字徽章评价方式,学习者可能会不断地追求数字徽章所带来的满足感,学习知识不是因为真正的学习动机。某些设计不合理徽章不但不会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还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数字徽章的设计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数字徽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会更好地促进学习效果的增强。

4 数字徽章对于在线学习过程的影响

在线学习过程 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指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网络学习环境的广泛使用,让很多学习者的学习信息都被记录在网络中,在线学习平台中存储着大量的学习者网上浏览的信息,如学习者的登录时间、学习过的网页信息等。

在线学习过程中数字徽章的作用 无论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新型的网络学习环境下,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对于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都是很有意义的。分析W习者的学习注意力、学习态度、学习活跃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对于教育者研究设计更好的教学方案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级别的数字徽章代表不同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当学习者完成某些课程,达到某些徽章的标准时,在线学习系统会颁发给对应的徽章;如果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就不会颁发。同样,对于在线学习过程,在颁发徽章的时候也要注意它的颁发级别和颁发对象。

5 结语

信息化让更多的学习者选择在线学习方式,在线教育的盛行也让其学习成效受到质疑,如何更好地追踪学习者的学习路径,分析学习者的行为习惯,促进学习效果的增强,对于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是十分重要的。数字徽章作为一种新型评估方式,正在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广。虽然其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等待解决,但是经过不断实践,数字徽章必然会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李青,于文娟.电子徽章:在线学习评估认证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4(1):99-105.

[2]沈欣忆,李爽,希基,等.如何提升MOOCs的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来自BOOC的经验[J].开放教育研究,2014(3):

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