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培训调研方案

培训调研方案

培训调研方案

培训调研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气象培训 问题 发展

一、引言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河南省气象培训的能力建设水平,河南省气象培训中心采用“调研+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由领导带队,培训中心骨干教师参与,围绕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培训基地建设情况、培训管理及学员后勤保障情况等培训的核心问题,先后调研了陕西省气象干部学院和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安徽分院,认真学习分院及分中心的先进经验和亮点工作,结合河南气象培训建设发展的实际,寻求河南气象培训的着力点,不断增强气象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围绕核心问题,调研分院及分中心

(一)基本情况

陕西省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前身是陕西省气象学校,2014年11月经中国气象局批准更为现名称。学院与省气象学会秘书处合署办公,人员编制20人,外聘职工17人。其中,处级领导干部职数4名(含学会秘书长),科级领导职数9名。在职职工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9人,硕士5人,大学14人;外聘职工中级职工1人,硕士3人,大学7人。内设办公室、培训科、保障科、科普科、《陕西气象》编辑部5个科和开发中心(无级别独立运行)。

安徽分院内设6个科室,包括办公室、发展与保障部、培训发展部、干部培训部、业务培训部、远程教育科。其中,发展与保障部主要负责物业;培训发展部主要负责了解培训需求、调研及办班评估等;干部培训部负责策划和调研;业务培训部主要负责分院承担的中国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的核心骨干课程――综合气象观测方面的课程研发和开班授课。分院是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的重要教学基地,每年承担大量的培训和教学科研任务。

(二)培训基地建设情况

陕西省气象干部学院拥有图书室、学员公寓、学员食堂、室内体育馆、室外篮球场等设施,建立了气象综合观测维修保障培训实习室、预测预报实习实训平台、远程云录播平台、人影外场培训基地及耀州、高陵、长安、杨凌等体验式教学基地。

跟陕西培训学院相比,安徽分院的学员公寓、学员食堂等设施更健全,拥有标准的综合观测场和实习室,场地内设施更完善、更丰富。其多媒体教室更具有特色,一体机和背板式的课桌巧妙地组合,使得多媒体教室具有多种用途,更大程度地节约了教室资源,体现了课程的丰富性。

(三)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陕西省气象干部学院开展了全省县局全员培训,全省防雷、人影从业人员全员轮训,全省中心城镇气象工作站站长培训,承办了西北区域优秀科级干部培训班等区域培训班,举办了地方党政干部气象防灾减灾专题研究班,承担全国气象部门干部管理培训班、全国气象部门保密干部培训班、全国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骨干培训班、全国气象部门县局长第二轮综合素质轮训等部级培训任务。这几年,学院年均培训超过10000人/天。

陕西培训学院不断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工作,制定了《陕西省气象培训中心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对教师队伍进行规划,进一步完善师资库和教师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兼职教师200余人,其中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50余人,推荐了3位教师走上外省的讲台。

积极推进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管理团队、案例教学团队、破冰教学团队初步成型,并不断补充人员;根据个人特长,鼓励关注专一课程,不断努力提高;结合个人特长,通过承担项目等方式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选送专职教师到干部学院、省内高校和气象业务单位学习,到基层气象部门进行岗位实践锻炼,参与干部学院科研项目和工作,参加培训学院自立的科研项目。目前具有授课能力的专职教师10人,实习跟班教师4人。同时,成立了教学团队和项目组8个,分别为教学管理、破冰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观测业务、预报业务、专题研究、研讨等,明确了团队带头人和成员,确定项目负责制,责任到人,共同研讨和提升。

安徽分院除了承担中国气象局干部学院的核心主干课程之外,立足找准突破口,力求精准发力,集中一点求精求深。综合气象观测方面的课程是其特色,每年承担国家气象局的非气象专业人员的三个月培训和各类相关的培训任务。在注重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强调培训环节的丰富化和自主化。将专职教师派出学习、实习,积极参加案例的讨论和研讨,运用开放的理念参与办班,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来促进和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督促专职教师尽早尽快登上讲台,从案例教学和讨论、组织研讨开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积极拓展授课时间和效果。平时的工作中,组织教师研讨教学案例,师资队伍互相教课、沟通交流,提高课程的精细化程度。积极探索新的班型,组织科研项目团队,专职教师负责案例文本的开发和调研,曾先后开发了气象为农服务案例、防雷案例和决策服务案例等,这些案例教学的实践和调研对拓展专职教师的授课实践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几年,学院年均培训超过18000人/天,其中承担国家气象局培训任务14000人/天。

(四)培训管理及学员后勤保障情况

陕西省气象干部学院与西安市气象局共用一个大院,院子中还有省局家属楼,其后勤管理为划分负责区域,环境卫生等工作交由不同的物业公司负责,学员宿舍及运动场馆由专职及外聘人员管理,学员食堂用的是西安市气象局食堂。根据培训班情况,每年向市局缴纳一定的用餐费用。

安徽分院与省局共用一个院子,院子中集中了省局各单位和家属区和雷达楼、观测站,跟四川气象局类似,属于气象园区式的单位。学员食堂是省局食堂,用餐标准和餐食质量较高,中午是8菜一汤,采用自助餐的形式,并且有面条、水饺等辅助主食,用餐时配送水果。

三、总结问题,找寻培训气象培训的着力点

通过此次调研,可以进一步看到河南省气象培训工作与优秀省培和分院的差距,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气象教育培训需要借用省局会议室,住宿和伙食问题需要借助宾馆解决。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项目立项。实习实训设备设施及配套不健全,需要加快建设气象综合观测维修保障培训实习室、预测预报实习室等,完善教学资源配置和使用,使教学更贴合实际和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气象教育培训课程中,专职教师的课程任务量较少,函授课程量在逐步增加;积极鼓励专职教师走上讲台,组织课程研讨团队,开发课程体系和专题内容;教学资源尚显不足,培训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摸索定型;全方面提升专兼职教师队伍的质量,更新培训观念和丰富培训方式。

(三)探讨摸索适应河南的气象教育培训班型,将核心力量集中在特色上,比如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培训等,积极选派教师到基层或者业务单位锻炼或挂职,组成案例教学团队,将好的实践案例制作成教学素材。

(四)合理、妥善地解决食堂问题。现在河南省气象教育培训需要借助社会食堂的自助餐,某种程度上浪费严重,花费较高,饭菜的质量也有待提高。拥有自主的食堂,能更好地服务学员,也能节省开支,最大限度地适应未来培训的需要。

(五)气象教育培训发展应具有前瞻性的思维。下半年,培训中心将迁往新地办公和培训,但是依然会面临相关的问题。通过调研和学习他省的经验,河南省气象培训的发展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积极地拓展思路和方式。

四、总结调研经验,切实做好河南气象培训能力建设

经过此次调研,不但重点了解了安徽分院、陕西省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在培训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也了解到其他省份气象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因此,要定期派出人员赴培训工作做得较好的兄弟单位进行动态学习,更可以赴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开展阶段性学习,充分了解培训工作的变化及新形势。

2015年河南省气象培训工作共举办培训班39期,虽然在软硬件建设上还需加强,但是随着办公和培训迁往新地,也面临更大的机遇。目前,发展和提升河南省气象培训能力建设,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规划培训班次设置。培训前先摸底,搞清楚基层需要解决的问题,授课教师带着问题与学员互动讲课。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不同工作性质的学员特点,结合需求确定不同的培训班次,进行各类专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培训中心早介入,早制定方案。

二是创新培训内容。要探索建立具有河南特色的培训课程,比如特色农业气象方面,开发一批培训专题,突出个性化要求,引导学员自主选学。气象培训工作可以选择全省当中某些业务方面比较领先的市县举办,这样观摩比较方便,对于类似财务类的培训通过实践中发生的案例进行剖析。

三是改进培训方式。要充分运用多媒体等培训手段,加大现场式、案例式、体验式培训方式在教学工作中的分量,增强培训的效果和吸引力。培训内容要针对当前业务的实际需求及相关专业所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开展,组织培训要考虑受训人员的层次和岗位特点,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安排授课内容。

四是建立开放式的教师人才库。培训中心应着力建设好兼职教师队伍,特别要重视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气象专家、专业技术骨干等担任兼职教师。

五是健全教师知识更新机制。继续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选送专职教师到干部学院、省内高校和气象业务单位学习,到基层气象部门进行岗位实践锻炼,参与干部学院科研项目和工作,参加培训学院自立的科研项目。

六是培训需求调研结果的运用。主要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员现身说法。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分组讨论,或与学员个别座谈,每次培训结束后要求学员写学习心得体会,并填写教师评课反馈意见表等,增强教学效果。

五、小结

河南省气象培训能力建设将以全省气象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建设优秀省级培训中心为目标,立足河南,覆盖中部,面向全国,进一步提升培训核心能力,充分发挥培训在气象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不断内部挖潜和完善建设,为建设优秀省级培训中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高学浩,杨萍,罗林明.面向终身教育的气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2015(02):55-57.

培训调研方案范文第2篇

一、以往教师培训中实践性知识缺失的表现

(一)培训观念的城市化

围绕新课改的理念而实施的培训活动,表现出严重的城市化倾向。从城市发起的新课程改革,在内容进度和教学要求上都远远高于贫困地区教师和学生的水平。诚然,教育理论具有相通性,城市中先进的做法也值得推广和借鉴。但调查表明,贫困地区培训只是一味照搬、生搬硬套地运用城市的那套培训课程和教材,缺乏对本地教育现状、课程设置、教师实际需求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导致培训和现实脱节,严重削弱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导致教师们普遍认为培训的实际效果不大,难以将培训知识“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学用结合”。对此,从城市到当地支教的教师深有体会:“这里的孩子腼腆、害羞、语言表达不流畅,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都很难有效开展,城里的这一套做法在这里应用,处境非常尴尬。”

(二)培训内容的理论化

培训内容是培训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培训效果。教师培训在内容上却偏重理论,轻视实践,为节约时间,便于控制,培训通常仅仅局限于对教育理论的传授,缺少鲜活的实践案例支持,让教师感到培训内容犹如海市蜃楼,虚无缥缈。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52.6%的人认为培训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有36.5%的人觉得培训与实践联系不太紧密或根本没有联系。这种脱离实践的理论,难以说服教师来内化理论,更难以升华理论,外化于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访谈中经常听到教师抱怨,“培训就是去勾画重点,最后考试”,“这些理论资料大部分只是听课的时候翻翻,下来根本没有什么用”。理论作为实践经验的浓缩和概括,如果在培训时只停留在口头上,就容易造成机械、空洞、教条、刻板的弊病。

(三)培训方法的单一化

通过现场观察和走访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培训所采用的方法单一,主要是“专家说――教师听”的灌输方法,很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注意及时地信息反馈,最终使培训沦为说教。问卷调查中,76.3%的人在培训常采用的方法一题上选择了培训者讲授法,占压倒性比例,仅有14.3%的人选择了案例分析法,8.2%选择了问题讨论及经验分享法,而角色扮演和游戏法所选人数为0。这些数据说明,贫困地区的教师培训以点到为止的单向传授方法粗浅介绍教育理论与相关知识,忽视了一线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在培训中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方法并存等理念背道而驰。参训教师对此既感到厌倦又感到轻松,他们似乎已习惯于在培训中扮演只需要耳朵和笔记本的听众和记录着角色。教师培训层面尚且如此,那教师日常教学所使用的方法就不言而喻了。

(四)培训过程的形式化

整体而言,教师培训形式化问题非常突出,培训单位与参训教师均持应付心理,缺乏内在自觉性。具体表现在,培训前缺少需求调查,培训后没有跟踪评价,培训中缺乏科学设计,培训部门重量轻质、应付了事,忽视实践环节。而参训教师也并不重视集中培训,把县里的集中培训当任务,没有把培训视为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继续教育。参训教师把培训当作“走走过场”,培训单位将培训简化为“专家”上课,培训变成一种外控的、临时的、缺乏系统的花架子,组织草率。

(五)培训者的集权化

教师培训工作完全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国家将培训权、评价权、监督权都赋予了培训单位,缺少受培训教师的参与,这就造成培训单位大权在握,培训者无所顾忌的问题。访谈中,相关领导坦言:“教师培训主要是培训单位说了算,至于要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培训多久等问题由我们领导结合上级要求讨论决定。”因此,我们在参与培训观察时,放眼望去,培训是只见课堂不见教师,忽视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师群体表现出来的不适应性,无视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很显然,这种缺乏合理的保障、激励、约束机制的集权化现象会使培训止步不前,引发敷衍塞责、弄虚作假之风,教师通过培训得不到实质性的提过发展。同时这个制度上的硬伤也是造成培训城市化、理论化、单一化、形式化等问题的内在原因。

二、基于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培训策略

教师培训中实践性知识的缺失,严重脱离了教师赖以成长和发展的根基。基于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培训就是要解决教师基于个别的经验、生动的教学情景和课堂实践所生成的实践性问题。

(一)倡导“ 反思性教学”,促使教师将隐性知识显性化

“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的理论要求在教师培训中倡导反思性教学。目前,在教师培训中运用反思性教学的方式很多, 比较成功的有行动研究、教育叙事、札记反省、教师专业生活史分析等。教师通过行动研究、教育叙事、札记反省、教师专业生活史分析等方式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类型和专业发展脉络,探索教育教学行为或经验中所蕴藏的丰富意义,检视或发现实践性知识与理论之间的差异并剖析其原因,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调整教学行为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从而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很多培训机构已经把行动研究、教育叙事、札记反省、教师专业生活史分析等反思方法作为培训内容,引导教师把依附于个体而存在的隐性知识深刻地概括和清晰地表达出来,使教师个体的隐性知识在个体之间,或者由个体向群体进行整体传播成为可能,从而使教师能自由地学习、实践、分享与反思教育教学经验。

(二)开展“教师临床教学案例研究”,升华实践经验

教师临床教学案例研究是凭借扎根于教学实践而获得的“实践性知识”和“临床知识”,展开案例分析,采用观察、记录、描述、说明、概念化这一案例研究的步骤,借助描述的质性研究诊断教师成长的课题, 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它突出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教师认识的特殊性、教育实践“ 情境”的特殊性, 是强调个人体验、深度参与的高层次学习。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以特定教师、教室、教材、学生为对象而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而积累、传承的。因此, 案例研究对于揭示和阐明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十分有效的。开展临床教学案例研究,既可以让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成功范例,也可以让教师观摩个人教学活动实例。通过呈现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可以让学习者进入特定的教学事件和情境之中,直面具体问题的诊断与解决;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结合切身经验进行分析和思考,形成多元回答,产生丰富的、个性化的、无定论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对话与交流,反思自己的方案,从而建构起这一问题情境对于他们的独特的意义。

采用教师喜闻乐见的培训方法,升华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摆在每一位培训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长篇大论的理论探讨并非教师所长,而生动的、鲜活的教学案例是教师宝贵的财富,开发教学案例,应该成为教师培训中值得运用的策略。

1.开发教学案例

开发教学案例,能为教师提供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促使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1)撰写自己的教学案例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经历,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事件,校本培训中,鼓励教师坚持不断地把自己经典的教学故事撰写成案例,使自己比较模糊的教学思想清晰化,比较乏味的教学过程趣味化,使自己的教学反思经常化。

(2)调研收集同事的教学案例

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观课议课”活动,收集整理同事的教学事例,拓展事例的收集与整理渠道,并把教学事例改编成教学案例。实践中,我们发现青年教师的教学,尽管让我耳目一新,但确有值得商榷之处,老教师的教学,尽管有些陈旧,但确有值得推广的东西。广大教师的教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都能改编成我们用以培训的典型案例,而且这些案例极具针对性。

(3)从报刊上撷取优秀的教学案例

读书看报应该成为教师的习惯,采用“报刊撷英”的方式收集案例,是教师得以专业引领的有效方式。校本培训中,学校所订的三十多种报刊杂志成了我爱不释手的读物,如《人民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新课程教学案例 》、《小学各科教学(复印资料)》、《小学教学研究》、《小学青年教师》、《中国教育报》,等等。对报刊上的好案例,我反复品读,力争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在培训中有效地运用。

2.应用教学案例

(1)拟定培训计划。为了避免培训内容的笼统、重复、零乱等现象,培训中应拟定计划,力争使培训的内容既具系统性,又具操作性,针对性,显示指导性,增强实效性。

(2)创立应用模式。如何运用典型的案例进行有效地培训培训,这就需要讲究应用形式和技巧。为了便于操作,我创立了应用的基本模式:引出话题――描述案例情境――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评析见解。我们在采用基本模式的同时,还创造出许多变式,如片断展示――经典解读、案例对比――优劣评析、案例反思――重新设计等,让模式彰显出了生命的活力

(3)反思应用效果。每次培训后,我们都要认真反思:从案例的内容选取到案例的语言描述,从案例的呈现过程到案例的讨论结果,从培训的宏观调控到现场的具体细节,从培训者的构想到被培训者的收获等等。

教学案例是教师的财富,也是教师培训的有效资源,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教师培训的确是教师喜闻乐见的有效方法。教师培训中,教师既是培训者,又是被培训者。参与这种培训,既能体验培训者的角色,又能体验被培训者的角色,既能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又能参与同行的学术讨论,拓展自己的认识视野,受到实践与理论的熏陶,从而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高。

培训调研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培训管理应用

校长培训中,管理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校长培训的质量。长期以来,校长培训的管理工作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手段,存在着管理不畅通、反馈不及时、资源无法共享、费时费力等问题。而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实效,实现传统管理中很难做到甚至无法做到的事情。特别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校长远程教育培训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现行的培训管理工作如果不借助于信息技术就难以适应新形势培训模式的需要。那么,信息技术在校长培训管理中究竟能发挥社么样的功能呢?

1信息管理功能

1.1培训信息

多年来,校长培训的办班通知都是通过信件投递的方式先下发到各市、县教育局,再由教育局下发指标到学校,体现了其正规性和严肃性。但这其中不免会出现问题,如信件丢失、下发不及时,想参加培训的校长又可能不知道办班信息等。如果我们利用专门的校长培训网站,将有关培训的办班计划、办班通知等信息放到网上,则可有效克服上述问题。此外,还有很多的培训信息也只有通过网络才能很好的传递,比如培训班的临时调整、培训的基本要求、培训班的教学计划、论文选题等,这种方式既经济、又快捷,还不受时空限制。

1.2网上注册报道

教育培训中心以往是通过邮件回执或者是接收传真的方式来了解某期校长班可能来的参训人员,并专门安排一天的时间由班主任等人来负责校长的报道。传统的这种方式,既慢也不经济,而且事先很多校长没有回执,培训单位无法准确掌握参训学员的情况。特别是现场报道当天,如果校长来的比较集中,在时间上没有错开,由于要添相关信息,还要校对以保证信息无误,这样就容易拥挤。但如果开通网上注册报道,则可有效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报道注册的网络化,有利于培训单位及早准确地掌握参训学员情况,从而对学员食宿、班干部配备、材料准备、教室安排等做好妥善安排。

2资源共享功能

2.1培训资源共享

现在的校长培训,多是短期的,以专题形式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多半内容教师也只能是点到为止,拓展几乎是不可能。而且,校长班的教学强调研讨,但如果校长事先不知道某专题的内容,没有经过思考,研讨又如何能深入。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功能,在开班前,将每个专题的概要,大纲、参考资料、课件等资源放到培训网站上供校长下载和学习。如此一来,校长在培训前就心中有数;培训结束后还可仔细思考;在课堂上也不必赶着抄笔记,课后排着队拿U盘考课件。也只有借助于信息技术才能使一些教学资源如教学录像、讲座录音等更好的实现共享。此外,学员的通讯录也可以做电子版的,将电子版的通讯录发给参训学员既经济又方便。

2.2思想资源共享

每位参训的校长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是校长培训中的重要资源。但如何实现共享呢?研讨就成为一种重要形式。但传统的研讨缺乏足够的时间、深度、广度和自由度;而网络所具有的交互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因为网络交互具有动态性、多样性、广泛性和充分性的特点。因此,借助网络可有效实现思想资源的共享。论坛系统服务已经成为互联网站一种极为常见的互动交流服务。因此,可在网站上建立相应的校长论坛栏目,精心设计主题,并由具有相应研究的培训教师或知深校长来负责管理(论坛版主)。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培训教师、校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进来讨论,而且这种交流的文字化可长久保存下来。

3教务管理功能

3.1师资管理

校长培训与其它学历教育不同,多以专题形式进行,涉及的教师面比较广,有专职、兼职教师,有外请专家、学者,还有教育行政领导和一线校长等。其次,培训班次比较多且较集中。三是外请教师时间难固定以致调课比较频繁。面对这些情况,在传统的师资管理中就存在很多的不适应。但利用相应的师资管理系统就可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借助于这样的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教师教学基本信息的维护,如教师姓名、地址、电话、职称、研究方向等内容,还可以对授课教师进行课表管理、工作量的统计,教学质量评价等。

3.2课程管理

在校长培训中,培训班次和培训类型都比较多:有岗位培训、提高培训、新课程培训;有班主任培训、校长培训、教育局长培训等。一些培训班有时还要进行分层分岗培训,在高研班中还要进行分阶段培训,对于这些情况,传统的课程管理方式就很难适应。而且,各培训班培训专题变化频繁,课程教材更新快,外请专家多且讲学时间难确定,传统的课程表就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但如果借助课程管理软件,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3.3学习管理

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中,对学员学习的管理不成问题。但随着校长远程培训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不可或缺。远程培训跨越时空,可以解决传统培训中时间相对集中、培训成本较大、学习持续性不够等缺点,但在对学员学习管理上传统方法就行不通。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学员学习进行远程管理,如通过技术手段记录学员登录的时间和次数、学习课程的时间和次数、查阅学习资料的时间和次数等。此外,还可利用网络在网上批改作业和论文及回复学员提出的问题。

4档案管理功能

4.1建立校长培训档案的意义

档案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工具和载体,档案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看,非常有必要建立校长培训档案。其次,校长培训档案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校长培训发展规律的钥匙,通过校长培训档案还能够了解校长培训的真实历史面貌。因此,与校长培训相关的各类指导、指令性文件、发展规划、办班通知、教学计划、学员名单、考试成绩、考核材料、培训总结、结业证书等都需要存档。

4.2当前校长培训档案存在的问题

建立校长培训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它的使用率越高,使用价值越大,档案的生命力就越强。但多年来,校长培训档案都是以纸张为信息载体的档案管理模式,这种方式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纸质的文件难以永久保存,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坏,而且难以备份,占用大量空间。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仓储的费用和管理成本会不断增加。二是纸质文件给检索调阅不方便,查全率低、查准率低,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文件丢失、损坏或无法找到所需的资料。因此,有必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实现校长培训档案的数字化。

4.3校长培训档案的数字化及档案管理

档案数字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之一,是电子教育、电子办公蓬勃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传统载体的档案相比,数字化档案类型多样、保存长久、不占空间、不易损坏、备份容易、传输方便、传输迅速。因此,校长培训档案应数字化。其次,校长培训档案数字化后,对档案的管理如增删、查找、调用就会变得异常方便,查阅速度和利用效率都将大大提高。只要打开电脑,输入想查找的内容,确认后信息马上就会呈现在面前。如果档案管理网络化,档案的查阅还可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因此,校长培训机构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值得一提的是,在校长培训档案数字化的过程中应注意档案的真实性、安全性、原始性和保密性。

5调查统计功能

5.1问卷调查

了解校长培训需求,反馈培训信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校长培训需求的调查,是在培训之前进行的调查,以往多半是将调查表通过邮件的方式事先发给参训校长,回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而培训情况调查是培训班快结束时候进行的,多半会以现场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形式来了解有关培训各方面的情况。上述传统的调查方式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有些方面还很难获得真实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网络调查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的调查方式。网络调查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速度快、费用低、互动强,还可消除被调查者的后顾之忧。比如CNNIC的调查,就是通过在网上以放问卷的方式进行的。据统计,目前这种方式占所有网络调查的90%左右。校长培训机构完全可以依托现有的教育干部培训网开展网上调查,以了解校长培训需求,反馈培训信息。

培训调研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4G;培训课程;开发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123-02

随着中国4G移动业务的迅猛发展,不少城市和地区的网络都已完成了LTE的一期建设,不少地区已经着手二期建设。针对三大运营商开发了4G相关技术和业务的系列培训,我们总结如下几个关键性环节:

一、第一阶段:培训需求分析

准备进行培训课程开发之初,我们必须对受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调研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

首先,必须了解行业背景和企业需求,虽然广通服广培分公司的培训讲师相对成熟,并且对通信行业的发展,以及受培企业的需求都有充分的了解,但是随着国家通信技术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通信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也在不断的变化调整,因此还是有必要在培训前对受培企业的基本情况做充分的调研。

同时,通过与企业培训负责人的交流,了解企业近期技术工程或产品业务营销等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开展培训的目的及预期,培训效果评价及反馈方式等诸多要素。诸如有部分企业员工对其业务的了解仅限于书面介绍,如4G网络工作原理、一些4G业务的实现等,在激烈的市场和用户竞争中难以突出企业的优势,抢占市场先机,因此企业需要我们为其培训员工达到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发展的目标。

其次,了解具体受训对象需求。在整体项目实施之前,我们需要对学员做一次训前调研,即便是相同的课程也应如此,具体调研内容应尽量涉及学员的工作岗位职责、其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培训内容的了解程度、对培训的期望、对培训的态度、学员对工作的心态以及学员其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培训人数、学员工龄)等,这些信息对培训实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最后,了解课程培训资源,提出必要需求。因为企业的培训时间、场地、设备条件等会对于课程的安排和设计起到一定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如果现有资源不能够支撑后期培训课程设计内容,则需要在培训实施之前提出资源需求方案,充分做好前期准备。

在这四项准备工作中,培训师应把对企业的调研放在第一位,当组织方与学员的需求不一致时,首先满足组织方对本次培训的期望。在此基础上,再针对本期学员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发优化课程,并根据资源的情况设计培训方案,安排培训教学活动。

二、第二阶段:培训内容设计

充分了解及拿到调研结果之后,培训师需要对调研内容进行去粗取精的分析,整理出关键的问题点,考虑哪些是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哪些不是,然后结合资源情况有针对性地列出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就可以做出课程开发的方案。

针对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后,我们根据培训需求将培训设计为“科普篇”“技术篇”“市场篇”三大系列4G课程,每类课程内容各有侧重。

其中“科普篇”作为入门级课程,面向所有岗位人员普及必备的4G基础知识。而“技术篇”面向网络建设、维护、优化、管控等岗位人员,目的是提升技术线人才的技术能力,提高网络服务水平。“市场篇”则是面向营销策划、渠道运营与管理、政企客户经理、网格客户经理等一线营销服务人员。

其次,在内容方面我们将知识要点设计归纳,划分成一个个4G相关方面的知识模块。不同系列的课程,可以根据企业和学员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块,并做针对性地优化设计后,进行系统的搭建组合。实践证明,这种培训内容的设计方法保证了系列的课程的系统性,灵活性,实战性和针对性。

三、第三阶段:培训课程实施

同时,培训课程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的时间规划,以及课前课后的准备、练习与考核等,都是在做课程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内容。

为了不让培训效果大打折扣,采用多样,灵活的互动式培训方式,能让学员更多地参与,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充满乐趣,提升培训效果。具体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实操体验法,视频展示法,角色扮演法,小组研讨法,小组竞赛法等。而方法的选取应与培训内容紧密贴合,避免出现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现象。

例如,我们在做4G系列培训时候,针对不同培训学员和培训内容选取了合适的方法。如针对客服岗位,我们采用角色扮演法,将4G的基本知识融入到他们日常处理的业务和投诉问题中,通过实战解决问题,加深了对技术知识的理解。再如针对政企客户经理等营销类岗位,我们通过案例法,介绍一些4G行业应用的实例,提高了客户经理的方案解决能力。再如针对技术员工,可以采用实操体验法,让学员操作4G模拟仿真软件,体会数据配置等。

总体来说,选取培训方法时要特别关注传授知识的效率、学员的参与程度、学员解决现场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成都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如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程度。

四、第四阶段:培训总结反思

最后,我们还需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通过一系列的信息、资料、数据对培训的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从而提高培训质量的过程。

可以说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效果评估是培训环节中的两个关键点。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时对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应进行评价;在培训进行的各阶段应及时进行评估,以保证培训沿着既定的方向运行,同时也为下一个阶段的培训收集更多的实战案例;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成果应进行跟踪评估,整理学员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次培训提供依据,使培训工作的质量不断呈螺旋式上升趋势。

课程的培训效果是检验培训课程是否优秀的重要依据,而最终效果的认定,还是要看企业与学员的反映,以及学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员通过学习是否能够为企业的业务带来更多地回报。

当前,广州培训分公司先后为中国通信服务广东公司、广东电信、广东移动等多家企业进行了4G系列课程的培训,学员人数达几千人次,企业培训效果受到了学员和客户的一致称赞。

参考文献:

[1]刘钧.员工培训如何实现教学模式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5(5).

培训调研方案范文第5篇

教师参与培训方案的制定,让教师培训更有针对性

在很多地方,教师培训都是自上而下的,主管部门确定培训的单位,承担培训的单位再确定培训的师资、接受培训的对象和具体培训的内容,制定相应的培训的方案,发文至基层学校。基层学校的教师往往只能被动地参加这样的教师培训,抽出时间赶赴培训的地点。由于培训方案的制定缺少普通教师的参与,培训就缺少了一定的针对性。

在组织教师培训之前,教育行政部门部门不妨先进行一个调研,看看教师需要什么内容的培训,教师需要什么形式的培训,教师需要什么时候进行培训是比较理想的等等。这样的调研结果出来之后,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了。然后,组织教师培训的单位再邀请教师参与制定培训的具体方案。在教师参与培训方案的时候,教师由于得到了尊重、受到了重视,肯定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尽力把培训方案制定得比较科学、合理。当这样的培训方案再下发到基层学校的时候,那些将要接受培训的老师就能够对这样的培训感兴趣,对这样的培训产生一种期待感,主动地去参加培训。

培训过程重视教师主体性,让教师培训不成为走过场

前段时间,有个教师在QQ群中说:“我们学校年年暑假要培训一个月,实在是烦啊。”除了培训时间长之外,当网友问及他为什么讨厌这样的培训的时候,这个教师说:“领导天天在台上读报纸,教师在台下听,还有比这更悲催的事情吗?”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已经得到了共识,但是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得到了共识吗?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培训的主讲者在台上唾沫横飞,而台下的教师有的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在玩手机、有的在看报,甚至有的教师听得睡着了而在打呼噜,这不是很不雅的一幕吗?当有人在说台下教师的素质低下的时候,台上的培训主讲者是不是也应该进行反思了?在培训的过程中,除了培训内容要引起教师的兴趣之外,培训主讲者的培训方式也应该要有所改变,应该重视教师的主体性。

在很多电视节目中,主持人都会和现场嘉宾和观众进行互动,从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场嘉宾和观众的参与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节目的现场效果也比较理想。在进行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培训的主讲者如果重视教师的主体性,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进行培训,根据现场教师的反应来临时取舍一些培训的内容,并适时地加入现场互动环节,让教师真正地参与到培训当中来,那培训的效果应该要好得多了。

在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了真正的重视,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那培训的主讲者也不至于尴尬,培训也不至于成为走过场的一种形式。

重视培训之后的评价方式,让培训激发教师的主体愿望

有些教师培训是“培训前积极动员,培训时轰轰烈烈,培训后毫无声息” 。在进行教师培训之后,如果不对培训进行评价、进行总结的话,教师很快就会把这样的培训遗忘掉,本来已经点燃起来的热情就会迅速熄灭。所以,组织教师培训的主管部门不妨考虑一下在培训之后适当加入评价环节,并对培训进行总结、对接受培训的教师进行跟踪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