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调理预防

高血压调理预防

高血压调理预防

高血压调理预防范文第1篇

主题词:社区居民;高血压;预防行为

高血压是一种人类心脑血管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2002年中国调查我国成年人患高血压的概率为18.8%,而且正在逐渐升高中[1]。正确掌握高血压知识及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的人群患病率,减轻社会负担,笔者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我市居民进行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知识及预防的了解程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我街道17社区内的五栋楼,对此楼内的所有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计1021人。其中男性401人,女性587人。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48.81 8.7)岁,学历包括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专科学历、本硕及以上。

1.2 调查方法:

下发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一调查问卷,并与社区医院工作人员配合询问填表与回收。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高血压知识自我了解情况,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预防行为。其中,易患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超重,腹部肥胖,有家族史等6项。并发症包括肾病,心肌梗死,眼部疾病,卒中等5项。预防行为包括:多食蔬菜水果,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限制摄盐,日常监测血压等6项。被调查者了解一项计一分,不了解计0分。用每项相加后的总分来表示危险因素,并发症,及预防行为的了解情况。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培训相关的调查人员来保证社区居民对表格的正确填写以及表格完整度,并由相关部门进行抽样审核。

1.4 统计学分析:

问卷数据录入并经审核后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c2检验来判定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其知晓情况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高血压危险因素,并发症,预防行为与人口特征的关系用秩和检验分析,以P

2 结果:

2.1一般资料:

经过对1021人的调查问卷的汇总分析得知,共回收有效问卷988份,有效率96.8%,年龄18~39岁占23.1%,40~59岁为31.2%,最多的为60~80岁(35.1%),80岁以上为10.6%。学历方面最多的为高中及专科学历为50.1%,其次为初中23.2%,本硕或以上为16.3%,小学及以下为10.4%。

2.2高血压知识了解情况:

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诊断标准在调查中的人群了解率为58.7%。危险因素中85.6%的人了解家族史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次是高盐高脂饮食占65.4%,缺乏运动最少为43.1%。知晓全部并发症占人群的22.1%,知晓率最高的为卒中94.7%,心肌梗死70.4%。日常监测血压与限制摄盐为大众知晓最广的预防行为分别为83.3%与81.4%,戒烟限酒知晓率最低为60.1%。见表1.

2.3不同年龄人群对高血压了解程度

居民年龄不等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了解程度也不同(P

3 讨论:

此次调查中发现,我市居民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为58.7%与上海市居民知晓率相差不多[2],这跟网络普及及全国宣传成度有关。人群对高血压危险因素概念相对模糊,除个别家族史知晓率高,以及高盐高脂饮食与体重超重为较明确因素,其余了解率均偏低,这与平时接受此类信息渠道较少与自我关注度不高的原因有关。而人群对并发症了解也不甚明确,大多因为只了解高血压为心脑血管疾病而选择卒中与心肌梗死,少部分居民了解高血压可造成肾病及眼部疾病,这与宣传力度不够,人群知识匮乏有关。预防行为人群了解较多,并相对明确。

在对年龄与高血压知识了解度分析得出,年级越大对高血压的了解程度越高,这与人类生长对健康越加关注,生活水平提高更加懂得生活保健以及年老易患病的原因有关[3]。

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高盐高脂饮食,网络发达后导致的运动量减少,以及生活速度加快后作息的不规律都造成了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的结果[4],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血压疾病的宣传力度以及知识的普及,以及强调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性,国家与社会媒体联合推广,才可减缓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

综上所述我市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及预防行为了解程度不理想,应加强知识教育,提高高血压的人群认知度。

参考文献

[1]李淑军,张新勇,郑晓波等.北京市井庄镇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M].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5):490.

[2]王玉恒,李新建,繆隼等.上海市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及需求情况调查[M].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5):487.

高血压调理预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血压病;社区;健康促进;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a)-0120-03

大量研究表明,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且重要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或共存可增加治疗的难度,多数高血压患者伴有程度不等的焦虑症状,并以恶性循环的方式促使疾病恶化[1]。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已有专家提出将其归入心身疾病的范畴。本研究以伦教社区的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在健康促进的基础上,结合定期的心理辅导,进行综合的干预,通过干预后对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的知识、信息、行为进行调查,了解综合干预后高血压病的社区防治情况,为顺德地区实现高血压患者“诊治在医院,管理在社区”的管理模式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6个居民区中随机抽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均在服药治疗中,其中,男110例,女90例,性别比为1∶0.82;平均年龄为(66.3±13.6)岁,60岁以上者占93.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7人,占13.5%,初中106人,占53.0%,高中43人,占21.5%,大学及以上24人,占12.0%。

1.2 研究方法

对200例研究对象进行健康促进结合心理辅导的综合干预,定期随访并观察2年(2011~2012年);在综合干预前后采取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相关生活方式等,综合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焦虑情况评价。

1.3 干预方法

1.3.1 加强社区卫生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辖区内的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均通过专业培训。医院有稳定的培训制度,定期加强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和素质水平,同时医院还为他们定期提供一个继续教育和互动交流的平台。

1.3.2 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分6个居民区成立管理团队参与课程实施,为全体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为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调整服药量、设定治疗方案、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每月进行健康教育的大课宣教等综合干预。

1.3.3 开展团体的心理辅导 每季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指导下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过程,最终使患者了解自我,减轻焦虑。

1.4 评价指标

①血压、血脂;②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③高血压相关行为情况;④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干预前后患者血压值比较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干预后,患者血压平均值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综合干预前后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比较

综合干预后高血压患者认识到了血脂、胆固醇对高血压病的影响,在主动要求服用降脂类药物的同时,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也逐渐改变。实施干预措施后,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干预前后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知识综合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后社区居民高血压知识平均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调查中发现,学历在高中及以上水平的患者干预前后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得分提高最为明显,由干预前(69.8±3.4)分上升至干预后(96.7±5.7)分;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及格率达100%;在小学及以下学历的27人中,全部在干预后能对“高血压对身体有害”、“食盐过多会得高血压”、“吸烟饮酒对高血压病不好”、“定期锻炼对降压有好处”、“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5个方面知晓;但在“高血压产生的原因”、“心理与高血压的关系”、“血脂与胆固醇与高血压的关系”、“高血压的危害”方面虽进行了积极地干预但收效甚微,干预后仍有4人(为文盲)考试不合格。

2.4 综合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行为改变情况

综合干预后吸烟率为16.0%,较干预前17.0%无显著性降低(P > 0.05);干预后仍有6.0%的居民喝酒,但饮酒率较干预前16.0%有显著性下降;干预后参加体育锻炼者占56.5%,比干预前的20.5%有显著提高;95.5%的患者干预后坚持服药,与干预前(49.0%)比较,差异显著;干预后定期监测血压者占96.5%,比干预前的34.0%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4。

2.5 综合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况比较

综合干预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心血管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植物神经系统症状、感觉系统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 < 0.05),其中,对高血压病的恐惧和无奈感由干预前的68.1%下降至12.5%,保持乐观情绪者由23.9%上升到76.8%。见表5。

3 讨论

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地处珠三角中心,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是顺德开展社区服务较早的示范片区。在伦教镇辖区内共有6个居民区,常住人口约18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2],按此计算伦教镇高血压病患应约3.4万人,而在开展本研究前,通过伦教医院慢病报告的高血压病患不足2万例,高血压病检出率低的现象非常明显。早几年在顺德区伦教地区已非常注重对高血压病的宣传和教育,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也广泛开展,政府投入日趋增加,尽管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心血,但从前期实施情况来看,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仍属于医生对患者单向管理模式,缺乏患者的参与,这跟早期的执行力度不够、基本医疗和保障服务的不到位、上门服务流于形式等有关。做好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关键是提高“三率”水平,而提高“三率”关键在基层,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伦教政府及医院重视社区卫生的服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落实各种慢病防治工作,包括: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立动作;②对社区医生制定了更加严谨的绩效考核制度;③社区卫生服务站改变了以往的医疗模式,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④改变医生对患者单向管理模式,由被动变主动。这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社区服务的综合能力,同时在健康促进的基础上利用心理学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综合干预,调动患者广泛参与,让患者由被动接受管理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是社区高血压病管理的好方法[4-5]。

高血压病是受多方面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慢性高发病,同时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多种因素会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产生重要影响,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死亡的总体危险[6]。因此,应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积极干预所有其他的可逆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肥胖等),并合理处理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7]。综合考虑到高血压病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因此单纯药物降压治疗,而不考虑患者的心理因素,降压效果往往不理想。目前高血压的非药物防治方法很多,包括有饮食治疗、心理治疗、体育疗法、行为治疗、生物反馈疗法以及中医疗法等。以上治疗方法通常需要综合使用、全面关注,这样才能有利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转变,达到有效降压的目的。目前这种服务模式有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形成互动关系,并获得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这将大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依从性[8-10]。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社区高血压病防治中,积极的心理辅导既可减轻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焦虑、恐惧心理,同时也可加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知识的学习,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良性环过程。

随着心身医学的发展,各学科的医师逐渐认识到焦虑等精神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的影响,尤其是对高血压病因的研究中得出焦虑情绪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为焦虑可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儿茶酚胺、肾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增多,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血压升高[11]。而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随着心理压力的减轻可以使全身肌肉放松,血管舒张血压降低,同时在定期的心理辅导中患者学会向朋友倾诉,释放内心积压的不良情绪,有助血压的降低[12]。本研究2年来(2011~2012年)通过对辖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健康生活方式、规范化治疗、定期进行随防、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综合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在传统的健康促进的基础上结合积极心理辅导大大降低了患者对高血压病的恐惧、焦虑心理,增进了患者治疗中的合作,调动了整个家庭的防治意识,帮助患者树立健康信念,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健康促进结合心理辅导运用到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中得到了初步成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天申,孙丽娟,马会斌.6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898-899.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编撰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高血压杂志,2000,8(1):103-112.

[4] 刘露,刘宁,李美月,等.对社区高血压人群实施双轨道互动干预的实践与效果[J].内科,2012,7(6):616-619.

[5] 张骏.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路径实施与完善[J].中国医药科学,2012, 2(3):186-188.

[6]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3.

[8] 李秀兰,杨珺,韩铮铮,等.北京市德胜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依从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6):1110.

[9] 赵英艺,姜喜,何文真,等.高血压社区管理现状及策略[J].内科,2012,7(5):557-559.

[10] 张文风,张培信.抗焦虑治疗对降压药效果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3):153.

[11] 洪名花.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6):100-101.

高血压调理预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干预

高血压是以血压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它不仅表现为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而且常伴有糖、脂质代谢异常,以及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并为国内外公认的身心性疾病。面对庞大的高血压患病人群,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和极低的服药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卫生保健和社会问题[1]。

1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必要性

国外九项前瞻研究结果显示舒张压105mmHg者比76mmHg者患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0倍,患冠心病的危险增加5倍。美国弗莱明翰研究34年随访结果表明血压水平在最高四分位者比最低四分位者患心力衰竭的危险高2~4倍。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预防和控制。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干预,最重要的任务是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和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普及高血压知识,从社区干预着手加强高血压的监测和预防,意义十分重大。

2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发展

由高血压防治作先导的社区防治概念在60年代末由WHO心血管计划提出。近年来,国际上高血压的防治研究发展较快。在美国,除了坚持在人群中实施高血压筛检和患者随访的方案外,又开展了多中心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并提出了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应该是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并举、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并存的新观念。1993年美国高血压检出、治疗和评价委员会就此提出了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报告。日本研究证实,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远比单纯的血压控制或单项的高危因素干预效果为佳,同时在社区慢性病研究中,提出了健康促进的概念[2]。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血压防治经验上,从“七五”开始,也开展了大量心血管病防治研究。1998年卫生部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血压群防群治的热潮,这既说明了党和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同时也是全社会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项目的一个重要成果。到目前为止,取得了良好效果,已有大量的经验报道及创新发展。

2002~2005年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3个大型社区实行全科医生分片负责制并利用罡正电脑专案管理系统对259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为期4年的综合管理,通过人一机结合模式管理,结果显示:管理后病人对健康生活的“四大基石”(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戒烟限酒)在高血压病治疗中所起作用的知晓率明显提高;非药物治疗率100.0%,药物治疗率由32.0%升至73.0%,规律服药率为71.0%,血压控制达标率为95.0%,血压稳定者所占比率为78.0%[3]。

2005年,重庆化龙桥社区被抽查的4913例中,社区抽样调查显示该社区“患病率”为6.29%,跟踪监测血压后,又新诊断高血压患者111例,高血压患病率为8.55%,比以前增加36%。女性“知晓患病率”高于男性89%,而女性患病率则高于男性63%,本研究显示年龄越轻,新确诊的比例越高,表明年龄越轻知晓率越低,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应从年青人开始抓起[4]。

200709开始,深圳市罗湖区医院以东环街农村社区≥32岁254例高血压病人为对象,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等措施综合干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患者自身前后比较评价农村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团队规范化综合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此规范化管理后,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之间差异显著,并对农村地区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5]。

3 高血压社区干预的措施及途径

自200709,全国开展了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防治的试点工作,实行对社区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实行建档随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等措施, 应用社区干预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干预。旨在更好改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血压水平。

3.1 全社会关注 由医疗、科研为主向社区综合干预、防治为主转变,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由专业部门参与向全社会参与转变,需要政府加大对慢性病干预在政策上的支持,尤其是报销政策的优惠,并得到社区领导重视,有居委会参与。

3.2 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项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表明:1988年按部级专科、省部级、地县、乡村四个级别选取医疗卫生人员1609人,结果至少有33.1%的医疗卫生人员不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心血管事件,而选择血压140/90mmHg作为血压控制目标的占60.8%;几乎所有的医疗卫生人员没有危险分层的概念;正确选择高血压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标准的卫生人员仅占9.5%;自述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建议非药物治疗的医疗卫生人员仅占34.5%。

因此可见,我国各级医疗卫生人员是无论是对高血压的防治观念,还是在高血压检出、诊断、评估、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以及控制目标等方面的知识应努力跟上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具备应有的防治能力[6]。由政府主导,支持经费用于卫生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跟上国内外高血压诊疗的最新进展。

3.3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国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它强调医患合作、病友互助、患者及家属参与,可以弥补分级动态管理模式的不足,特别适合高血压的日常管理。

3.3.1 正确分级及建档:高血压分级标准可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制订的分级标准。1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由社区医生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分级管理,并建立“一册一卡” 动态管理档案,进行长期追踪,每个月至少上门随访一次,了解他们的血压监测情况、服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等,并做好登记,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指导,反馈的结果输入电脑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并科学严谨地进行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3.3.2 健康教育内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指导:①健康的饮食指导:高血压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习惯或膳食组成有密切关系,如钠摄入过多,钾和钙的摄入不足,热量过剩等,应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食物为宜,强调低盐饮食,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量在6g以下,而且要严格戒烟、限酒。②治疗依从性指导:要说服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如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要向患者强调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治疗,要按医嘱服药,服药要根据血压水平、季节、气候等情况随时调整剂量,调整药物剂量的原则应该是缓慢增减。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③有益的运动指导:运动可以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而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都很有帮助。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体质量的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减轻体质量也有利于血压的下降。④正确的心理指导: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焦虑和恐惧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保持胸怀开阔、精神乐观,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等。指导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挫折,做到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4 结束语

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还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开展高血压的社区干预工作,在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大面积普查普治,降低高血压致死、致残率,提高全体国人身体素质等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快速跟踪国际上高血压防治的最新进展,规范全科医生预防、诊治高血压的医疗实践”已迫在眉睫。同时社区高血压的干预模式又是一项非常系统、面广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和管理,相信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交流,我国的社区高血压干预一定会总结出一套成功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武爱娟.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12):5859.

[2] 孙凤,郭淑霞.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其社区防治进展[J].农垦医学,2005,27(6):461463.

[3] 余信国,李静.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8(3):13781380.

[4] 戎健 ,于长青.重庆市化龙桥社区高血压知晓状况与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05,34(4):545547.

高血压调理预防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护理;护理干预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hypertension drugs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effect of medication alone. Methods: we selected 76 elderly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medication plus nursing intervention, control group treated only with drugs. Results: six months to 2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comparison, blood pressure and weight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elderly hypertension drugs add nursing intervention by better than pure drugs

[key words]older hypertension; Community nursing; Nursing intervention

高血压是当今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疾病之一,同时又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1],现有高血压病人2亿人,但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仅为30%,治疗率25%,控制率6%[2]。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最佳的高血压社区干预策略是采用全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和高血压病人防治策略相结合的方法[3]。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实施者主要是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4]。社区护士在高血压社区防治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对高血压病人及高危人群进行的综合社区干预现状如何尚不清楚,值得研究,本研究旨在找出其不足,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一、老年离血压病具有以下特点:

(一)血压波动较大,同时易受变动的影响:由于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性病变,体内各种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导致老年人血压波动大,尤其是收缩压波动明显。因此在降压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侧血压,随时调整药物计量。老年人性低血压的发生频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这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功能减退有关。因此应镇用能引起性低血压的药物。

(二)隐蔽性及假性高血压现象:由于有些老年人高血压常是原发性高血压,通常没有太多不适,因此很少去就诊,或者是由于血压本身并不很高,患者自身也未引起足够的孟视,往往到了病情严重时患者及家属才意识到高血压的存在.老年人间接测压法测盆血压时,由于气囊压不住任硬的胶动脉,有时可造成血压读数过高,产生假性高血压。这类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药物的耐受性较差.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不应降的太低,同时应每日或每周多次检测血压变化.

(三)并发症及合并症多见: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件更大,易发生心力哀竭也易发生脑卒中.另外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心、脑、肾等靶器官在长期的高血压作用下,病变逐年加重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脑部可发生出血、梗死、脑萎缩等病变;心脏可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由于冠钱动脉粥样硬化加重亦可导致心梗的发生,在肾脏则由于肾动脉狭窄,肾小球动脉硬化等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同时眼部可出现眼底动脉硬化、眼底出血等导致视力的下降。

二、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2005年1月,我们随机抽取了社区范围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6例,均BM(I体重指数)≥25,BMI=体重/身高的平方,BMI≥24是超重,BMI≥28是肥胖,BMI是用于判断人体超重与肥胖的重要生理指标。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提示心、脑、肾等器官损害,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60岁~70岁;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60岁~74岁。2组血压入选条件符合WHO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0mmHg,2组性别、年龄、体重、血压、药物治疗情况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二)方法

1、成立社区护理干预服务网由社区医护人员及街道、居委会和家庭组成,社区服务人员都经过专业理论和知识培训。

2、收集社区有关患者的资料由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通知和调查表,到患者家中调查、摸底,对患者的血压和主要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制定服务计划、个人血压档案。

3、进行无偿护理干预干预患者的主要生活方式,自编患者监测记录卡,包括姓名、年龄、体重、生活方式、运动情况,每周定时测血压1次,测血压前患者都休息10min,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取3次平均值,每季度对记录内容整理;对照组只是按上述测量血压方法,每周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每季度对记录整理。

4、药物治疗依那普利10mg/片,1d1次,1次1片;北京降压0号1片,1d1次,1次1片。

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三、护理干预方式

(一)健康教育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5],教育形式为观察组38例患者每人1本高血压防治宣传手册;每月组织1次例会,宣讲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肥胖、不合理饮食、吸烟、饮酒等,以及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监测血压等;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二)饮食干预

控制热量摄入,主食以谷类、大米为主,每天250~300g;早晨60g左右燕麦粥,中、晚餐以大米为主,多吃青菜、芹菜,可选用鱼类、瘦猪肉、兔肉、豆制品、牛奶,蔬菜宜选用含维生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宜选用含钾高、维生素高的如香蕉、西瓜、山楂、柑橘等,食用油宜选用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对于吸烟者制定戒烟计划,在家人的配合下,采取全部戒烟或逐日递减,对饮酒者特别是饮酒量在150ml/d以上者,开始3个月内控制在50ml/d,第4~5个月控制在30ml/d,以后逐步全部戒酒。

(三)运动干预

高血压患者根据年龄、体质情况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运动锻炼以有氧训练或耐力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降压体操等,运动强度维持在本人承受的中等强度以下,以稍累为主,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一50分钟,每天1一2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对防治高血压是简单易行的运动方法。

(四)情绪干预

避免患者受到任何精神刺激和创伤,防止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寒冷刺激,保持愉快心情,多听音乐、看报读书,禁止熬夜,保证每天8h睡眠。

(五)体重干预标准

体重(kg)=身高(cm)-105。对体重超标者因人而异,制定减肥计划,根据体重、工作性质,估计每日所需热量,三餐热量分配2/5、2/5、1/5。对肥胖者增加运动量,每天增加1~3个单位运动强度,每日测量体重并记录。

(六)心身放松训练[6]

肌肉放松训练,患者静坐一舒适的位置,闭目,双足分开,两手放在双腿上,尽量放松所有的肌肉,从足开始直到面部,呼吸时默念“一”字,持续20min,每日清晨1次;音乐疗法,让患者聆听指定的治疗乐曲,接受感受式音乐治疗,每天1次,每次1h,音乐选用当地老年人较熟悉的曲调;气功,通过调意、调身、调息,排除杂念,达到高度的入静,以放松紧张情绪,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min。太极拳动作柔和,全身肌肉放松能使血管放松,促进血压下降;打太极攀时用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集中,心境宁静,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因家对人体的刺激,有利血压下降。

(七)血压监测

每周测量血压1~2次,并告之正常血压范围,经常测血压的重要性,如有不适及时随诊。对照组采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根据血压高低及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决定高血压药物及剂量,并建立数据登记,了解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防治措施。熟悉各种降压药的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注意观察疗法和用药后不良反应。

(八)心理支持和疏导

原发性高血压是长期慢性的疾病,患者在克服疾病的同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懈怠放弃的情绪,从而导致不遵医行为。因此,护理干预应从心理需求出发,有目的地安慰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减轻精神负担,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治疗十分关键,发挥家庭支持和督促作用,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护理中指导家庭成员在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健康的生活秩序的同时,注意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充分发挥家属在遵医行为中的支持和督导作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九)食盐干预

本地区居民饮食习惯中食盐量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向患者说明食盐量高引起疾病的危害性及程度,使其主动配合降低摄入盐量,饮食摄入≤5g/d,禁食盐制品、蛤贝类、皮蛋及含钠高的饮食。

(十)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手段。老年人心血管调节功能减退,降压药物应尽可能口服,逐步降压,防止血压骤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如果血压控制不好,在劳累、激动等情况下,又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高血压急症,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嘱病人坚持长期用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在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老年人坐起、站起时,动作应尽盆缓慢。

四、结果

6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干预前后体重指数、血压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2组干预前后体重指数血压比较(x±s)

项目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体重指数(BMI)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155.32±5.04 138.50±5.30 75.43±5.70 85.67±5.40 27.45±2.02 24.01±1.76

观察组 154.78±5.08 144.90±7.41 95.22±5.60 92.11±5.14 27.44±1.98 26.11±1.78

t 0.3849 3.8478 0.1439 6.5321 0.0190 5.137

P >0.05 0.05 0.05

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

五、讨论

表1显示,干预后2组血压、体重指数均有显著下降(均P

单纯护理干预治疗老年临界高血压,在理论上也不难找到依据,据有关文献报道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数与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嗜酒等因素有关[4]。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基础,其发病除与年龄、遗传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和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吸烟者,烟草中烟碱和微量元素镉含量较高,吸入过多的镉和烟碱可致高血压[5]。饮酒者酒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使皮质激素、儿茶酚胺释放,前者致钠水潴留,后者使小动脉收缩,长期饮酒使血管阻力增高[6]。体重增加,因肥胖致全身总耗氧量增加,基础代谢率增高,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心脏绝对排出量上升,循环总量增多使心搏量增加,引起高血压[7]。膳食中钠盐摄入量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有关资料表明钠含量增加将导致体内Na+的滞留循环血量增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小血管痉挛收缩,总外周阻力升高,血压升高。目前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早期预防比高科技的医疗手段更为有效,通过护理干预,使高血压高危人群明确了引起高血压危险因素,通过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效地使血压降低。综上所述,采用药物治疗加护理干预治疗老年高血压是安全有效的。

扩大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作用,满足人们对健康保健服务日益增加的需求,设立许多在街道、地段以帮助居民解决基本健康问题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应运而生[8]。大型综合医院应联合基层医疗单位、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形成护理干预服务网络,以提供全面医疗护理服务。改变我国现存“三高”“、三低”现状,应从高血压的预防抓起,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服务网络的力量,把有关预防知识普及到学校、家庭和个人[9]。

六、建议

(一)应加强社区护士培训

社区对高血压病人的管理重于对高危人群的管理。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旨在帮助居民主动地改变社会环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预防疾病,所以预防与治疗同等重要。由于目前社区护士都是从医院护士转岗而来,开展病人护理的意识较强,但针对人群开展预防保健的意识薄弱。社区护士对转岗培训中预防保健方面内容培训的认同率仅46.6%[10]。因此,一方面,在社区护士岗位培训中仍要加大预防保健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力度,加强社区护理服务理念、模式的教育,积极开展预防保健相关继续教育;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逐步建立社区护士工作规范,把护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预防保健上来,从而强化社区护士的防病意识,使护士能注重并有能力开展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管理,关注社区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身疾病之一,而且病程长,患病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故心理调控在高血压病的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区护士需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引导病人有意识地完善个性,同时利用放松、心理疏导等技能,帮助病人调节情绪。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专题训练等形式对护士进行强化培训。另外,脑卒中、心脏病、眼底病变等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社区护士需要认识到并发症的危害性,督促病人维持血压稳定,定期体检,并且了解并发症出现时的表现以及早治疗。对于已出现并发症的病人,社区护士需要配合康复治疗师加强病人的康复锻炼,尽可能减少残疾的出现。

(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保健意识

调查显示,社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病人无法实行全员规律管理的最主要原因是居民不配合。居民不配合影响因素较多,除了居民不知晓社区卫生服务及经济方面的原因,缺乏健康保健意识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一方面护士要善于利用健康教育理论,增强社区人群的健康保健意识,帮助他们认识到健康的维护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在疾病没有到来之前的“防患”;另一方面,帮助居民获得把握与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社区护士需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的内容具有针对性,应特别关注教育高危人群关于高血压的危害性以及可预防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和行为纠正;对患病人群教育的重点放在自我监测技能与家庭护理技能上[11]。健康教育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例如对用药知晓率低、不重视高血压病的病人,随访时让其观看通俗易懂的电视、录像、宣传画报和读物,且进行重点宣传教育[12]。

(三)加强政策支持

调查显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病人无法做到全员规律管理的原因中,护士人手有限分别占89%和85%。我国社区护士数量不足,有研究对上海3家医院10个社区调查显示[13],每名护士服务的社区居民平均为15706人,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为2600人,由此导致护理人员工作负担过重。同时,调查显示,资金有限也是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病人无法做到全员规律管理的重要原因。可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区医疗系统的支持,培养更多的社区护理人才,给予足够的资金补偿,让社区护理能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好地促进居民健康。

(四)建立系统的随访规范调查显示,已经开展的高血压随访内容和随访形式过于随机,缺乏健康教育效果的反馈,同时关于心理状况的了解和三级预防中预防残疾部分的内容做得不够全面,不利于高血压社区护理管理。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随访规范,其中对随访的时间、内容和形式应有具体要求,以利于社区护士开展工作,同时,也需将随访的效果量化,利于社区护士不断改进社区护理工作,提高社区高血压护理的效果。

七、老年高血压护理进展

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是诊断高血压的必要条件。Campbel.lN.R.C进行的研究中[17],由家庭医生通过动态血压监测仪确定107个病人的高血压分布状况,由经过训练的高血压研究护士利用标准化测量完成的初始记录或动态血压监测,与通常血压升高时临床病房血压测量相比较,通常临床读数结果比由研究护士所取得的结果要高。病人是否有高血压的解释,通常临床框架内正常血压读数,与标准化护士读数的差异是42%。所以他们的结论为:遵循标准化的技术,对于病人血压状况的正确分类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或偶然技巧导致的结果比标准化或动态血压读数要高,因此,改善血压评估方法,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和最佳治疗非常需要。

他们认为,在临床实践中血压评估方法的选择需要给予发展。

在GiraveJ.W.进行的研究中[18],105个成年人参加研究,在高血压的诊断中,通过有训练的护理师完成的有限性(6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每小时收集6次读数,经过参加者同意,另外再连续测量3次病房血压,整个过程是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标准由一个高血压护理专家用一个不显影装置完成的,结果显示:由限制性动态血压监测的平均收缩压是137.9±14.2mmHg,平均舒张压为81.5±9.7mmHg,而由护士测得的分别是137.9±20.1mmHg、74.3±11.9mmHg,两种方法间:收缩压相差0.03±12.5mmHg,舒张压-7.2±8.0mmHg。利用

参考文献:

[1]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

[2]卫生部.2008年高血压日主题:家庭自测血压[EB/OL].(2008-10-08).moh.省略/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jbyfkzj/s8455/200809/37705.htm.

[3]孙高峰,阿丽娅・买买提热依木.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509.

[4]顾秀英,胡一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52-254.

5林丽琼,蔡美琳,杨聪玉.门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及健康教育[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9):61.

[6]张芸,张刚.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3.

[7]蔡建伟,浅谈音乐疗法与身心健康[J].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11(8):47

[8]王书臣,李浩,魏明,等.老年高血压防治与调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1-33.

[9]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248.

[10]石湘云,朱智明.高血压与肥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2,15(3):2327张学安,程维明.高血压防治200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9.

[11]李伟.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4,9(4):356

[12]张芸,张刚.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J].护理杂志,2004,21(11):33

[13]何金爱,陈贤梓,陈伟菊.广州市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层次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64.

[14]李燕,黎顺芝,谭颖媚.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8,8(15):2980-2982.

[15]杨桂芝.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不良行为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报,2008,15(8):79.

[16]施永兴,贺金仙.社区护理工作有效工时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76-877.

高血压调理预防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探讨了降压治疗在脑卒中防治中的地位,包括高血压导致脑卒中机理及相关研究,降压治疗防治脑卒中的现状,指导病人控制血压防治脑卒中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脑卒中;高血压;调控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12(B)-0044-02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是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生随年龄的增加和血压的增高而增高。降压治疗在脑卒中防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高血压导致脑卒中机理及相关研究

全世界约2/3的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要归因于血压控制不佳。Progress研究显示,随着基础血压的升高,出血性及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均升高[1]。据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高血压的主要转归是脑卒中,其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5倍[2]。持续性的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可以破裂出血导致脑卒中;或使血管管腔狭窄、血管扭曲变形以致形成缺血性梗死导致脑卒中。血压的高低对脑血流量至关重要,由于大脑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波动并不会改变脑血流量,一旦超过某个范围,脑的血流便依赖血压的变化。

2目前降压治疗防治脑卒中的现状

当前的降压药物主要有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CCB)、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等几种。脑卒中治疗的药物和方法不断更新,长期实践已证明,抗脑水肿、调控血压和对症处理仍是脑卒中治疗中的三个基本原则。而血压能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对于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及脑卒中后防止再卒中极为重要。自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以来,对于推动我国控制高血压,防治脑卒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提高治疗高血压及其脑血管并发症的疗效一直是临床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而降压达标是预防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关键因素。降压可以有效地降低脑中风发生率已成为共识,包括心脏结局预防评估研究(HOPE)、培哚普利预防再次脑卒中研究(PROGRESS)、抗高血压和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病发作试验(ALLHAT)、氯沙坦干预减少高血压终点研究(LIFE)等,一致显示无论在脑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降压治疗均能带来对其预防的益处。多项大规模随机降压临床试验证实,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5,6]。重视个体化治疗是预防再卒中发生的关键,必须重视其它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控制。如依据脑卒中的病理分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是否高龄等分别对待,只要能耐受、无严重禁忌证,可实施缓慢、平稳、逐步的降压治疗,并尽可能达标,保证足够的脑血流。值得注意的是发生过中风的病人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受到破坏,如果同时合并动脉硬化,则过度降血压可导致脑灌注降低。虽然部分学者认为血压越低脑卒中的相对危险越小。不存在脑卒中危险性增加的血压阈值,但在脑卒中患者降压时保证一定的脑灌注是必要的,强有力性的过度降血压会导致继发缺血区域灌注降低,从而扩大梗塞面积,故降压必须循序渐进,正确地把握度的原则,过犹不及。如在无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血压达标治疗(

3指导病人控制血压防治脑卒中

脑卒中无论是初发还是再次发作,高血压都是一种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血压水平高于160/100mmHg可使脑卒中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而无症状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有症状性高血压患者的4倍,因此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发现高血压;对于存在高血压的患者主张终生规范应用降压药物,积极的控制血压在140/90mmHg以下,最大限度的降低脑卒中的风险。首次脑卒中后的患者,不论既往有否高血压病史,均需密切监测血压水平,脑卒中后急性期过度降压会导致全脑低灌注或脑白质疏松,是卒中后痴呆发生的重要基础,因此降压需平缓,所有患者均应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合理选用降压药物治疗。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长、短效钙通道阻断剂预防脑卒中方面有明显差别,由于利尿剂或短效钙通道阻断剂价格低廉,不管从经济学的角度还是从临床效果看,利尿剂都是首选的降压药[12],而钙通道阻断剂是预防脑卒中的最佳选择,ACE抑制剂联合利尿剂可能是最佳的联合。另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能显著减低后负荷而特别推荐用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病病人。

4今后研究的方向

4.1客观评价疗效临床医学已进入循证医学阶段,诊断和治疗都必须有客观证据。某种治疗方法是否对脑卒中病人有效,对哪一类病人有效,需要通过对一定样本数、有明确入选和排除标准的病例,并进行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其他研究者必须能重复其结果。

4.2加强健康指导无高血压病史的中年人和小于35岁但有高血压家族史者也应监控血压,确诊为高血压后应开始非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并持之以恒。指导高血压病人监控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服药或换药后的效果,以及是否需调整药物剂量等。

4.3临床医师医师应积极做好二级预防如在没有用药禁忌证前提下对房颤病人进行长期抗凝治疗;控制血糖、血压和调理血脂是糖尿病病人治疗的关键;在饮食、运动等疗法的同时使用降脂药物是预防高脂血症病人脑卒中的必要手段。

4.4在降压过程中对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临床医生有义务防止患者由低危变为高危,即由简单的高血压症状转变为发生并发症,如糖尿病、脑卒中等。

4.5研制新药尽管在抗高血压及预防脑卒中的药物治疗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仍需要更加有效的降压药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