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商务开发流程

电子商务开发流程

电子商务开发流程

电子商务开发流程范文第1篇

    笔者调查了一些高等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以其中3所院校的课程内容为例,院校1和院校2的课程内容基本上是物流知识的重复和再现,与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物流管理概论》课程内容近似;院校3的课程内容考虑到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采购与配送管理,该课程包含了物流专业中的《采购管理》和《配送管理》课程的内容,但相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工作过程而言,针对性还显欠缺。总之,从目前各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内容没有完全从电子商务工作岗位出发,没有依据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从该门课程中难以学到有利于职业发展的技能,从而普遍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构高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必要性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广大网商群体企业,或者自主创业成为网商。因此,我们依据网商群体的岗位需求开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依据网商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岗位工作任务,构建课程内容。本文所提网商,是指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包括企业家、商人和个人店主)。网商是2004年始正式浮出水面的一个具有划时代特征商人群体,网商在近8年多时间中充分的运用网络创造着一个个财富的神话。自网商群体正式浮出至今,“网商”已经作为一个新的商人群体的代名词[1]。网商大多是一些小微企业或个人创业者,他们需要大量的会网络营销、能客服、懂物流管理的“复合型”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本文主要分析网商对物理管理的需求。网商中的物理管理岗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以什么样的品质向电子商务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由谁实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如何控制电子商务物流成本?如何监控物流服务质量?如何评估和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活动?依据网商对物理管理岗位需求,分析网商中的物理管理岗位工作任务为:会策划物流服务细则、会选择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和电子商务物流供应商、控制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监控物流服务质量、评估和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活动。以上分析可见,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不能满足网商的需求,当然也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依据网商对物理管理岗位需求和网商中的物理管理岗位工作任务构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势在必行。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内容设计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课程大纲打破了传统学科的体系,采用倒推的办法,完全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课程体系按照知识、技能和态度构成的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具体包括6个模块:电子商务物流知识、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细则策划、电子商务物流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物流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售后服务、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质量评估与绩效管理。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设计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每一堂课,每一个工作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任务讲解与布置、调研与分享、总结与反思、撰写报告这样五个工作步骤,每一堂课都严格按照这样五个工作步骤来进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大量的网商群体为学习和调研的样本,针对每一个学习模块都要求学生组建团队,去发现网商群体在物流方面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估与综合鉴定两种。形成性评估,占60%,综合鉴定占40%。形成性评估中,课堂考勤占10%,项目调研与分享占20%,总结与反思占10%、撰写报告占10%,团队合作占10%。调研与分享子项目要求学生能够思路清晰、口齿清楚、表情自然的到讲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调研发现;团队合作子项目主要考查团队构建,参与度与完成任务的质量等内容。综合鉴定是应用试卷测试对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

电子商务开发流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实验实训 业务流程 系统实现

1 引言

Web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网络真正具有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无论是传统的商业交流方式还是业务工具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正经历着发展到成熟的过渡阶段,高等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也在摸索中走过了十多年历程。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教学环节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实践证明,电子商务实训环节必须根据商务需要,按照商务流程进行系统规划、设计与实施,实现从“页”到“流”的跨越,从局部知识的认知和把握走向对专业和商务流全局理解和应用阶段。

2 “页”的思想及其局限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系统建设思想的革新,在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中,三层结构逐渐被广泛采用。三层结构将信息处理过程分为三部分:第一层是客户端(用户界面),第二层是应用服务器,第三层是数据服务器。其中用户界面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向用户的输出,应用服务层是上下两层的纽带,它建立实际的数据库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生成语句检索或更新数据库,并把结果返回给客户端,数据库层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和检索。

用户层界面不用关心其他两层就可以领略网络世界的魅力,尽管其他两层才是核心的业务和数据。因为用户界面总是以显示的“屏”作为信息呈现单元,所以也就有了一个熟悉的概念――“页”(Page)。一直以来在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页”的思想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商务系统信息的日益庞大和复杂,“页”的思想及建设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教学与实践要求。

在信息量小、需要呈现的信息内容不多的情况下,“页”的描述方式比较直观有效,在系统规划阶段可以借助平面图表将其逻辑结构清晰直观地表达出来。使用页面编辑工具实现时,可以按照页与页之间的关系系统、完整、准确地用计算机语言加以描述。

“页”的思想和框架以其灵活、简易的优势在中小型Web应用系统开发中发挥了明显作用。但对于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大型应用系统,基于“页”的设计规划思想就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首先,难以应对复杂业务和海量信息的处理。在处理小量数据的业务时用“页”的思想进行规划建设很方便,因为业务简单,数据量小,彼此之间的关系很容易理清。但面对复杂业务和海量信息的处理时,“页”的思想就显得力不从心。其次,以“页”面链接实现信息流程在规划、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各环节都会带来很大的难度,甚至对于一些复杂应用会无从下手,更难以实现众多功能性流程的有序组织和有效管理。再次,在实践中明显增加了系统维护人员的维护难度,提高了系统运行成本。

3“流”的系统建设思想的提出及其优势分析

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网页,实质上是多种功能模块组合的信息流程处理结果。Web应用系统是具备特定信息处理功能的“页”按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的“流”,各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立体交叉网络。不同的业务需求决定了不同的流程。流程是可变的,无论是企业或者机构内部的变化,还是市场、上下游协作单位等的外部变化都会引起流程的变化,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变化出现的频率和幅度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该从最根本的“流”的层面出发,以流程为主线开展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和实训。基于“流”的思想应用在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其优势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效实现系统规划条理化

系统规划是系统建设的前提,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系统规划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系统建设的成败。在“页”的思想主导下进行系统规划,往往更多地考虑页面的设计布局与页面之间的联系通路,易导致“一‘页’障目,不见全局”,使得系统规划的效率降低,甚至导致后期系统实施被动。而基于“流”的系统建设则从一开始就抓住问题的实质――流程,将现实需求中的各项业务按实际业务操作划分成清晰的流程,每一个“流”从其出现至所经环节,直到最后完成,是一个完整的业务链条,有着明显的层次结构。各“流”贯穿于整个业务过程,形成立体网络,更能体现实际业务运行状况。所有各“流”均得以完成就表明业务的最终实现和需求的最终满足。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系统规划,条理清晰,结构层次分明,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具有突出的整体性、逻辑性优势。

(2) 有效保证系统实施有序性

有条理化的系统规划框架作保证,系统实施起来就方便得多了。按照流程思想搭建起来的系统框架,能更直接地反映出现实需求,这样在进行系统开发、设计和实施时,就可以以正常的业务操作思路为指导,将技术与业务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业务需求、技术实现“两张皮”。根据业务流程的环节,分阶段、有目的、有次序地进行开发设计,能确保系统实施高效、有序进展。

(3) 极大地提高系统流程的可塑性和再造的可能性

基于“流”思想建设的系统,主要由各纵向流程模块交织而成,每一流程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因此,当某一流程因外界因素发生全部或部分变化时,我们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而“页”基系统遇到流程变化时,却需要重新构建功能模块甚至重新设计整个系统。“流”基系统有类似于硬件系统的“即插即用”能力,面对流程的部分变化时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将流程中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更改,作一些环节的增删处理即可;面对流程的全局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可再造性,只需将系统中需要再造的流程进行重建,不需要对所有流程作变动,不会影响其他流程的正常运行。

(4) 大大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和系统升级成本

基于“流”的思想建设开发的系统,从规划、设计、开发、实施到应需调整都较“页”基系统有了很大的优势,各部分运行效率大大提高,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系统开发与运行成本。同时,“流”基系统面对日新月异的业务需求有着很强的灵活性,“即插即用”能力使得系统升级成本明显降低,大大延长了系统的生命期。

4 “流”的思想在电子商务系统应用课程设计中的实现

电子商务系统应用是电子商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要求学生自己开发相应的电子商务系统并利用真实的网络环境,对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商业化应用进行观察、了解、参与、模拟以及再现、修改、评价、总结和创造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电子商务运营规律和工作原理,加深对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的理解,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中学会发现需求、提出商业设想和找到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方法。

在电子商务系统应用教学实践中,如果对系统的规划、设计沿用“页”的思想,只能使学生掌握小站点的开发,了解电子商务简单的表面呈现。实际上,学生自行浏览现有各大商业网站就可以实现这些目标。目前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中,“页”的思想占据很大篇幅,使得学生狭隘地理解电子商务,将电子商务与网站划等号;造成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页面呈现上,而忽视商务流程设计或再造和整体系统规划。

基于以上分析,在电子商务系统应用教育中提出“流”的系统构建思想,并将其融合到电子商务应用教学实践中,以期让学生能够直接感受电子商务的应用过程,深入理解电子商务原理和实务,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培养从事电子商务商业活动的综合素质。构建基于“流”思想的电子商务教学环境,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架构系统高效,流程再造简便,大大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

基于“流”思想构建起来的电子商务实验系统,从一开始就把握住“流”的实质,思路清晰,模块丰富,实验教学中师生可以根据具体学习内容的需要,选择相关流程模块快速架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系统流程还可以灵活再造,凸显了实验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将学生从繁琐的代码堆里解放出来,将注意力集中于系统和流程,从而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率。

(2) 有利于关键技术、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

“流”的思想让学生在系统实施中学习技术,能更有效地掌握现有技术。电子商务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对于技术有一定的要求,但毕竟不同于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在“流”基电子商务实验中,关键技术都体现于流程实现之中,只有将整个流程理解清楚,把握技术在其中的表现方式和实现效果,才能对关键技术有深入体会,从而熟练技术要领。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新技术在实验中往往是通过部分模块得以体现的,因此,透彻了解了商务流程的需要,就能体会新技术出现的原因,并进而快速掌握新技术。电子商务项目的开发所需掌握的技术项目很多,在专业教学中,要想作为一般要求让学生掌握所有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将其中基础的部分,以“傻瓜”型简单地设置实现出来,只将关键技术、新技术让学生深入学习,这样无论从时间、精力还是效率效果上都是有保障的。

(3) 有利于将电子商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务操作

实验作为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应用理论并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流”基电子商务实验环境将电子商务理论知识贯穿其中,按照商务流程构建系统流程,在系统流程的基础上设计系统模块,所有的模块都反映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应着一系列操作环节,充分体现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同时,流程的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本身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

(4) 真实直接地再现了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

电子商务实验环境的构建,是建立在对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全面把握的基础之上的,以“流程”为主线,形成的系统本身就是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实现环节,前台和后台的管理流程,都直截了当地得到表现。这样营造出真实的电子商务运行环境,使得实验学习有别于简单的体验式模拟。

(5) 提高实验学习的趣味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按照“流”的系统思想进行电子商务实验,能使学生在把握系统整体思想的前提下,有次序有条理地学习各商务环节,避免枯燥的理论学习,也避免深陷枝节而不得其要领。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利用流程重塑和流程再造的优势,寻找更为合适的商务实现模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5 结语

基于“流”的思想构建系统比基于“页”的思想构建系统,在系统开发和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流”系统也需要以“页”的方式来呈现商务处理过程或结果,但在系统构建时,不能为“页”所困,必须根据商务需要,按照商务流程进行系统规划、设计与实施,正如软件工程的开发思想。实质上,从“页”到“流”的系统构建思想是系统开发思想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夏名首.基于“网上商城”的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

[2]高嵩.对高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22).

电子商务开发流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协同

Abstract:DevelopmentofE-commerceisaninevitabletrend,andthelogisticsinE-commerceinanewdevelopmentsituation,theircombinationalsobecomesnecessary.Thentheircombinationwillderivenewbusinessandlogisticspatterns,thusgivingprofoundinfluenceonthedevelopmentofbusinessandlogistics.ThearticleanalyzesthemutualrelationbetweenE-commerceandlogistics,discussestheirnecessityofintegrationandthesignificanceofcollaboration,andputsforwardthemeasuresoftheirintegrationandcollaboration.

Keywords:E-commerce;logistics;collaboration

1概述

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通过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完成的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电子商务是网络与信息时代商务模式发展与变迁的必然结果。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很可能成为未来商务发展的真实写照。电子商务不仅影响了商务本身,也影响着物流及商业文化中的交流与沟通。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传统物流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电子商务要求快捷、高速、划分细致的物流方式,典型的电子商务顾客是一个未知的实体,它们根据欲望、季节需求、价格以及便利性,以个人形式进行订购。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有三个最主要的发展方向:首先,物流会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向综合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其次,物流业以协同方式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电子商务提供快速、高效、低成本的后勤支持;最后,物流业以电子物流的方式发展,电子商务中的物流或称电子物流,是指物流过程的某些方面,通过因特网实现,从而实现物流的电子化。电子物流从流程上表现为电子执行,是指在线购买之前、进行过程之中以及购买以后,为使消费者满意的人、过程以及技术的集合。第一种方向,信息化和物流技术的采用,与电子商务有一种自然的技术交集;第二种方向以电子商务为主体,使物流完全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种方向以物流为主体来考虑,但电子物流本身就离不开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这三个方向都表明:客观上,未来电子商务与物流总是交织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存与共生关系。电子商务物流依据主体和角色不同,可分为以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公司和商业公司为主的四种不同类型,但每种类型的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整合与协同都存在明显差异,甚至完全不同,需要因类制宜,选择最适合的整合与协同策略。

2电子商务与物流整合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绝不是单纯的技术系统,电子商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技术、社会和物流三个系统及它们之间的整合集成。任何一个系统的成熟都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但任何一个系统的问题都可能使电子商务遭遇失败。电子商务的成功无疑需要相对成熟的电子商务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和组织的信息化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网络与运行环境、集成接口及标准、开发环境等。网络环境包括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分别实现与用户、组织内部信息系统及外部信息系统的低层与高层互联。电子商务需要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支撑。对社会系统而言,需要良好的信用、法律、制度、安全感和客户偏好的商务模式及理念,需要时间培育和建设。“鼠标+水泥”的电子商务模式需要快速响应和低成本的JIT物流系统支持。在这一模式中,无疑信息先行,“鼠标”高效率地完成信息流,“水泥”完成物流,实现物的空间转换,把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缩短时空距离,创造时空效益本是物流的使命。没有物流,电子商务将成为无源之水,只有两者整合协同才能真正同步,缩短时空距离,创造时空效益,为客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整合是“鼠标”与“水泥”的资源整合,信息流与物流的协同。

2.1发展电子商务对物流业的影响

入世和电子商务是影响我国物流业的两支重要力量,会给我国步履维艰的物流业带来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1)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更快、更有力地促进和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体系的完善,尤以对物流配送业影响最大,它需要综合物力上的配送,对综合物流商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2)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拓展物流空间——物流第二空间,即电子物流,这将是物流发展的彼岸,物流第一空间与物流第二空间将日益走向融合。

(3)发展电子商务可以促进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必须以信息化为基础,离开信息化,电子商务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物流信息化至少包含三个层次,即全国性及大区性的物流COM建设、物流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物流信息化,确保的重点是配送企业信息化,这必然带动整个物流的信息化,全面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4)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极大地促进物流和商流的融合,这种融合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配送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网上交易和物流配送的过程中,物流与商流的界限将日益淡化、模糊,不再像传统物流业,比较严格地区分生产与生活资料,电子商务面对的客户及需求日趋多元化。

(5)发展电子商务将推动物流技术的应用,电子商务注重速度和同步配送能力,要适应这两点,就必须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尤其是配送环节的各种技术,如条码技术、GIS、射频技术、EDI、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配送也必须引入JIT技术。

电子商务极大地拓展了物流空间,也缩短了物流业变革与重构的时间,如果没有这些因素,靠物流业渐进的发展,物流业将会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也许没有完成变革,就失去了生存空间。现在的挑战和压力,对物流业而言是一件好事,为物流业提供了难逢的促进机会。电子商务对物流业,尤其是对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配送是现代流通发展的重要趋势,将逐渐形成新型市场,这与电子商务的要求是完全吻合的,殊途同归。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业有着特别的影响:

(1)促进配送向综合化、多功能方向发展,促进综合物流商的成长。

(2)促进配送业的信息化。

(3)促进区域性配送中心的形成。

(4)促进配送向专业化的新型市场发展。

2.2发展物流业对电子商务的影响

发展物流可以为电子商务提供强有力的物流支持,使配送交付更快,成本更低,使电子商务有坚实基础,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泡沫,电子商务能健康稳步发展;发展物流可以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融合,其融合的结果必然是:11>2;大力发展物流,尤其是物流配送,可以显著降低电子商务成本,从而吸引更多顾客;发展物流可以提高电子商务的服务品质,而服务在现代商务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物流可以使电子商务公司更专注于商务,使电子商务作得更快、更好、更专业。

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只要能同步发展,也是一种双赢关系。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物理基础和最重要的支撑,也是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和最大障碍,物流能独立存在和发展,但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没有物流的现代化、信息化,尤其没有物流配送和区域性配送中心的形成发展,电子商务就只能完成信息流。必须通过多方面努力,促进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协同繁荣和共同发展。

2.3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整合措施

虽然电子商务和物流存在着一种强依存关系,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它们在朝着各自的轨道前进,并未融合。电子商务与物流应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整合,主要表现在:

(1)组织与渠道整合。目前,电子商务营运机构和物流营运机构都在向对方的营运区间渗透,这是值得研究的,电子商务公司和物流公司各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应扬长避短,按照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要求,确定各自的核心业务和营运边界。电子商务公司具有技术优势,但没有自己的网络优势,可以实施物流外包;物流公司有设施和网络优势,但信息处理能力相对逊色,物流公司可以致力于物流,而将信息处理外包。

(2)基础设施整合。基础设施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区域物流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区域物流平台是区域物流的载体,一个包括诸多的复杂网络体系,其结构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设备和物流标准。因此,电子商务需要整合区域物流设施,通过共同配送为电子商务提供快速、低成本的JIT配送。

(3)信息整合。区域物流信息平台需要与电子商务系统对接,实现信息集成、共享与整合,也包括信息技术的共享,如EDI、射频及标签系统、GPS、GIS、EOS、POS、CAO等。EDI是电子商务与物流共有的,其他是电子商务配送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不仅要实现信息集成,也要实现各自信息系统的跨系统集成。3电子商务与物流柔性协同的策略

柔性是一个系统所具有的快速而经济地适应环境变化或处理由环境所引起的不确定性的能力。电子商务系统、物流系统及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都具有快速多变和不确定性特征,其典型客户是未知和分散的。因此,电子商务与物流要求协同和应变。协同论是由哈肯创立的。“新三论”之一的协同论,是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在时间、空间以及功能上的有序结构的。它以现代系统控制科学的最新成果为基础,同时吸取了耗散结构理论的精华,采用系统动力学的综合思维模式,通过对不同学科、不同系统的同构类比,提出了多维相空间理论,并且建立了一整套统一的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在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过程中,描述了各类有着不同特殊性质的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性。

3.1协同学释义

(1)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比利时的普利高津把开放系统和远离平衡的条件下,系统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通过能量耗散过程和内部的非线性动力学机制来形成和维持的宏观时空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或“自组织现象”。

(2)自组织:各种自组织系统,都存在当外界的控制参量不断改变时,在一定条件下会经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混沌的系列演化模态,在模态形成前后,控制参量的性质未发生变化,就是说它们并未给系统提供形成何种模态的信息。系统中新形成的模态是在一定外界条件下自发产生的,这就是自组织的含义。

(3)序参量:在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由无序向有序转化的过程中,系统不同的参量在临界点处的行为大不相同:有的参数阻尼大,衰减快,称为快驰豫参量,对转变的整个进程没有明显的影响;有的参数出现临界无阻尼现象,衰减缓慢,称为慢驰豫参量,在演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控制着系统演化的整个进程,决定着演化结果所具有的结构和功能,代表系统的“序”或状态,它就是表征系统有序程度的序参量。序参量支配子系统,子系统伺服于序参量。

(4)协同:当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中的物质或能量的集聚达到某种临界值并开始自发地进行协调一致的、集体的规则运动,产生某种相对稳定的结构,使系统从无序变得有序,出现序参量;序参量的合作和竞争最终导致只有少数序参量支配系统,这是更高程度的协同。“协同”反映了开放系统在形成自组织结构时,由于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产生了序参量,序参量之间的协同合作又形成自组织结构。因此,协同是形成自组织的内在根据。

(5)广义进化(演进原理):从协同学来看,在任何系统中子系统的合作竞争产生序参量,序参量的合作竞争产生自组织,从而完成从无序到有序的进化过程。这种进化论对无机界或者有机界同样是适应的,具有普遍性,因而是广义的。

3.2协同学原理

(1)模式原理:协同学的模式原理是研究有序结构形成的基本原理。所谓模式是在一个系统内各种不同的集体运动方式,大量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概括起来为快变量与慢变量两种模式,其中慢变量起主导作用,快变量或归化为慢变量,或者略去不计。

(2)涨落原理:即“涨落导致有序”这是耗散结构理论,也是协同学的基本原理。“涨落”概念一般指系统的宏观状态参量对其平均值所作的随机的,微小的偏离。而在协同学中则指系统整体状态的那种运动。在系统自组织过程中,由于控制变量的不断变化,将系统逐渐由平衡向非平衡推进,当超过阈值时,系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某种随机的微小的涨落可能通过相干协同效应而迅速放大,形成客观整体性的“巨涨落”,使系统由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跃迁到一种新的稳定的有序状态,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3)支配原理:概括地说是在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一方的属性支配着另一方的属性,使另一方丧失自己原有的某一属性,而以一方的属性为自己的新属性,或一方的属性同化了另一方的属性,使对方的属性与自己的属性相同。简言之,一方同化另一方,另一方异化为这一方,这就是支配原理。

(4)协同原理:“协同学的精神,就是通过将控制参量做出一个全局性的变化,在自组织的作用下,让系统发生一个质的变化”。这里的所谓“全局性”的变化,是指控制参量达到阈值以后引起热力学分支失稳跳跃式的变化。

3.3协同策略

(1)组织上协同

在协同供应链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涨落原理建立彼此适应的“自管理队组”。两个系统的组织结构都应该是扁平化的,物流系统组织的扁平化要相对困难,通过支配原理,实现组织结构的协同。自管理队组在理论上是完全可以起到涨落作用的,根据“涨落导致有序”来完成自组织协同过程。自管理队组的涨落作用直接导致了企业组织子系统的自组织协同,即企业组织扁平化。同时加强行业作用,注入能量。

(2)战略上协同

专业化和多元化是企业组织子系统的两个弛豫变量,企业组织子系统要走出混沌,达到自组织协同的目的,使系统熵值降低和向有序化发展,应先确立专业化经营的序参量支配地位。两个系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确定经营模式、营运边界和竞争方式,形成竞争、合作、协调的关系,发挥各自在信息流和物流方面的优势,不能越位和错位。

(3)信息上协同

信息要先行,物流应同步。不仅仅是协同,更重要的是依靠信息流同化、推动信息和信息平台的集成,从而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在作业层上的同步,消除信息孤岛。数据不可靠与“信息孤岛”同样导致软件系统的混沌。作为慢变量的PDM和ERP系统是关系到企业信息化最终成败的软件系统,其实施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企业信息化结果所具有的结构和功能,代表企业的“序”或状态,因此PDM和ERP就是表征企业信息化过程有序程度的序参量,其实施程度支配了整个企业信息化进程,而企业信息化进程伺服于PDM和ERP的实施程度。

参考文献:

[1]苏选良.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思考[J].物资流通研究,2000(11):6-9.

电子商务开发流程范文第4篇

本文是以我校电商务专业“基于互联网的网实一体化”和物流专业“模拟公司仿真教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全面地提高师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电商物流综合职业素质,提高电商与物流专业间的交叉教学能力等为目标,对中职商务物流综合实践的教学进行探讨。网店运营与物流服务的综合实践课程拟以网店运营为内容主线,并以围绕网店线上与线下运营业务活动展开一系列的项目任务的训练及其评价。

【关键词】

电子商务;网店运营;物流;综合实践

1 研究背景

1.1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新兴的专业,它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更新专业内涵建设。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物流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它高效迅速的特点推动了物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如今,物流中心、物流装备等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条件逐步完备。由于其不需要更多地域上的优势,它也能够帮助物流企业拓展国内、国外两个物流市场。此外,对于物流信息技术的改进,完善企业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都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在未来的发展中,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之,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

1.2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与物流专业的教学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与物流专业是各自独立的专业,没有相结合的综合课程。现在的电子商务与物流的教材内容也没有融合在一起,相关实训室也没有进行专业整合使用,教学资源无进行共享,往往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按照多元整合的思路来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全面地提高师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电商物流综合职业素质,提高电商与物流专业间的交叉教学能力,以达到专业能力互补。本人认为,教学上需进一步深入渗透电商专业“基于互联网的网实一体化”和物流专业“模拟公司仿真教学”的教学理念。

2 研究目标

搭建《网店运营与物流服务综合实践》课程势在必行。它是属于项目综合实践课程,是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与物流管理专业典型职业活动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分析整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操性。课程拟以网店的线上线下经营为实训背景,以网购业务活动与物流活动为实训平台,以各个模块下的任务活动为实训载体,通过各个单项技能或综合技能的训练,学生应用相应的技能、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任务,以此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面对社会、面对未来职业岗位的实战能力。该课程可以满足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与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校拓展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而开展的专业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践。

3 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1优化师资队伍。继续加大培养青年教师,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师资跨学科综合能力。确保教师队伍具有合理、稳定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优良的教学效果,并努力创造条件,提高课程组教师的教研水平。

3.2填补电商与物流专业间隙,提高学生电商与物流的综合能力,加强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培养。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高级人才,这种人才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同时,提高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的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能力。

3.3按照多元整合的思路完善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融通现有电商与物流专业实验室。以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开发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与精品教材,加强课程教学的资源建设。

3.4完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学生有效地接受知识、强化能力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全面实施以学生和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项目教学,并充分运用网实一体化和项目法进行教学。

4 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程以网店运营为内容主线,并以围绕网店线上与线下运营业务活动展开一系列的项目任务的训练及其评价。课程以真实的网店业务经营运作过程为逻辑主线,综合网店经营与产生的物流活动,以系列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活动内容,采取项目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网店经营中,综合运用电子商务与物流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解决经营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课程采用的课程模式为“多元整合课程模式”。课程的结构设计项目的形式组合,并在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出各任务及其相应的工作事项等,即以“模块----项目----任务”组合成该课程的实训模块。课程任务以学生未来职业活动为导向设计,学生从接受项目任务开始,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转移”五个阶段来完成工作过程,直接网店仿真环境中模拟各个工作岗位的运营业务活动,从中获取经验或教训。

5 课程设计及开发的技术路线

5.1建立网店,营造一个与真实网店尽可能相似的仿真职业环境。

5.2设计一个仿真职业情境下的“网店线上线下经营工作链”。

5.3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项目-任务书”为体系的项目综合实践课程的解决方案。

5.4引进“设障”、“激励”、“竞争”、“评价”、“反思”等要素贯穿于实训过程的始终。

6 课程内容具体模块及其任务

6.1模块一:搭建网店

任务:开通网店、店铺装修、商品拍摄

6.2模块二:寻找货源

任务:寻找供应商、洽谈价格、达成协议

6.3模块三:商品管理

任务:商品入库、库存管理、商品包装、商品快递

6.4模块四:财务结算与数据统计

任务:财务结算、数据统计

6.5模块五:客户服务

任务: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

7 结语

本文针对我校在开设电子商务与物流相关课程时,所出现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设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综合实践的建议,以提高商务物流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商务物流人才。但是,更加具体的电商物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仍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希望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可以与兄弟学校、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合作,不断充实与整改内容,以达到本研究的初衷。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开发流程范文第5篇

[摘要] 南宁市是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枢纽城市和区域性核心城市,同时是我国面向东南亚的前沿城市。应根据本区域发展战略的需求和南宁市城市定位情况,立足南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提升经济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南宁 电子商务 发展战略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位于广西南部,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枢纽城市和区域性核心城市,是中国走向东盟的前沿城市。土地面积2211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647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64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45万人。自2003年我国与东盟各国确定今后每年在南宁召开“中国—东盟博览会”之后,南宁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各领域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广西提出了加快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M”型战略,又给予了南宁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电子商务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政府效率、降低社会运营成本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根据广西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南宁市的城市定位,立足本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是南宁市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南宁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南宁市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可以通过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和信息化状况、企业电子商务的模式、单位与个人对电子商务的任知程度以及电子商务对单位经营管理的影响等指标进行描述。

1.从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看,南宁市企业信息化程度低,电子商务层次低,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2007年4月,南宁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对本市162家企业的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没有采用任何信息系统;在采用了信息系统的企业中,只有部分企业达到了个别流程信息化阶段,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信息、收集客户信息以及客户服务;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总体比较低,电子商务整体处于起步阶段。

2.南宁市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程度低,电子商务呈现以B2B和B2C为主,G2B和G2C为辅的发展模式

目前,南宁市只有7.2%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5.1%的企业计划开展电子商务,87.7%的企业没有开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活动主要在企业之间(B2B)和企业对个人客户(B2C),分别占41.7%和58.3%;同时,G2B和G2C电子商务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南宁市已经开展了电子税务和网上社会保险业务,但总体技术水平和应用水平仍然比较低。

3.南宁市企业与个人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不高

南宁市企业认为本行业非常需要开展电子商务的占33.8%,不确定必要性的占27.9%,认为没有必要的占38.2%;认为企业建立电子商务愿望大的占6.6%,较大的占15.1%,一般的占34.9%,不大的占20.8%,没有愿望的占22。6%。78.5%的个人在一年内没有进行过网上购物,6.9%只进行过1次,8.5%进行过2—5次,6.2%进行过5次以上;认为自己以后会习惯并且经常进行网上购物的比例为16.4%,认为近期不会的为58.6%,认为完全不会的则为25%。

4.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在传统商务上衍生电子商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南宁市的经济实力远逊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网络经济的发展也严重滞后,纯粹的电子商务或信息类门户网站较少,仅有的几家的信息量、客户群也比较少,覆盖面不广。南宁市电子商务的发动者和主角多是传统的企业,依托传统产业业已形成的物理市场,通过网络开展商务,追求快速盈利的发展。对南宁市企业而言,网络只是开拓业务的平台,只作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紧密结合的手段,以及提升传统产业的工具。从事电子商务服务的企业,也多是将电子交易与传统行业紧密结合。

5.采用多元化的交易手段

南宁市企业开展商务的通信方式主要有电话线路、互联网、传统邮政和电子数据。个人网上购物时,26.6%采用网上支付,32.7%采用货到付款(现金结账),22.9%采用银行付款,8.6%采用邮局付款,2.4%采用手机付款,6.7%采用其它方式;得到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方式有普通邮寄(22.6%)、EMS(11.6%)、其它快递(18.5%)、送货上门(32.4%)、网络下载或电子邮件传送(6.7%)、航空或铁路发运(2.0%)、其他(6.2%)。

6.电子商务对企业经营与管理已经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多数南宁市企业都认为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务活动方式,会对传统业务有促进作用。超过30%的企业认为实施电子商务后,给企业带来的明显效果是生产成本下降、生产周期缩短、质量管理能力加强、工作流程优化、订单管理水平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资金周转加快、收入和利润增加、数据标准化程度提高、信息获取效率提高、信息交流更及时方便、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竞争能力加强、使客户管理水平提高和企业文化更加开放。

二、南宁市电子商务发展优劣势分析

1.优势

(1)南宁市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政策法规体系

2001年6月,南宁成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到“十五”期末,形成了以高速光缆为主干的多元化骨干网络,信息基础网络容量不断扩大,交换网进一步升级,基本完成了全市公共信息及网络交换平台的建设,包括电子政务网络、宽带城域网、城市光纤接入网、有线电视宽带网等,实现对全市大部分范围的覆盖。在完善电话通信网络接入服务的同时,加大了对光纤接入网的建设力度,采用大对量铜缆、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无线等多种终端接入方式也得到了建设推广,全市用户可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千兆到楼、百兆到层、十兆到桌面”的高速网络通信服务。已建成了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政府门户网站体系、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政务信息系统、领导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政务资源库与应用等一批电子政务项目和全市公共信息及网络交换平台。

南宁市已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南宁”的决定》、《南宁市“十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南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10多个信息化政策法规文件,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使全市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同时建立了信息化培训保障工作机制,形成了多形式多种类多层次的信息化管理及技术人才培训机制,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2.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消费能力为南宁市电子商务发展创造了发展空间

广西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初步形成了制糖、有色、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一批优势产业。作为广西的首府,南宁市的经济发展同样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济领域信息化取得较好发展。南宁市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业和农村服务信息化体系,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同时,加快了工业企业信息化步伐,推广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实力,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金融机构利用信息化推进服务创新,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带动了南宁市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订购、网络支付、物流配送、认证服务等电子商务应用支撑体系也初步形成。

3.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和国家关于把广西建设成区域性的物流基地、生产加工基地、商贸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的战略方针是南宁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

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投资与商务峰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节的成功举办,推动了举办地南宁的经济社会良性发展,也是南宁市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发展电子商务的直接推动力。南宁市建设完成了一批中国-东盟博览会通讯保障与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项目,为国内外客商和市民提供中、英文的综合信息服务,完成会展中心智能化升级与改造、应急联动通信保障系统、宾馆饭店网络和通信设施等项目建设。建成“两会一节”综合服务与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和食品安全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信息化亮点,大大提高城市综合信息服务水平,为发展国际区域性电子商务打下了基础。

转贴于  国家关于把广西建设成区域性的物流基地、生产加工基地、商贸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的战略方针是南宁市电子商务发展最强劲的推动力量。“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最终建成、泛北部湾经济开发和国家经济发展新的一极的形成,以及自治区党委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电子商务这一新的经济交易模式实现经济的高效率、大区域、低成本的快速增长。

4.广西天然的区位优势拓展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空间

广西是西部地区惟一沿海、沿江、沿边的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区域环境看,南宁地处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和西南经济圈的接合部,北面有广西的老工业基地柳州和桂林,南面有新兴的广西沿海工业基地,东西轴线沟通珠三角和东盟,非常适合发展物流产业。随着中国—东盟交通枢纽在南宁的形成,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将有利于南宁建设集贸易往来、出口加工、物流配送、保税物流、商贸、仓储、产品展示于一体的国际现代综合物流区和城市综合功能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2.劣势

(1)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

电子商务离不开加快信用体系、安全认证体系、在线安全支付体系、现代物流体系四大支撑环境。目前,南宁市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尚未建立完整的信用、支付和物流体系。而在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信用支持和服务是电子商务交易的必要条件;在线支付可以大大加速电子商务的运作,网络支付的便捷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电子商务优势的重要体现;信息技术与智能工具的注入为传统物流带来巨大的变化,充分展现了电子商务运作的低成本、高效率、服务好的巨大特征。

(2)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差距,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上比较落后,信息化对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影响也远远小于经济发达地区,直接表现就是南宁市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相当比例的企业没有信息系统,即使采用了信息系统的企业,也大多数只能完成部分生产和经营管理流程的业务,不能对整个业务流程、供应商管理、客户管理,以及电子交易过程全程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直接导致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能力不足,发展电子商务的用户基础不足。

(3)企业和个人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低

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总体上是先进的高新技术,南宁市企业和个人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度不够,对电子商务在技术、流程、模式等方面缺乏认知,发展电子商务的社会基础比较薄弱。南宁市的开放程度和信息吞吐量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有较大的差距,传统文化和习惯比较浓厚,人们改变传统习惯的外部推动力相对较弱,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4)电子商务人才短缺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水平、速度、后劲具有决定性作用。南宁市高层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口大,高校专业结构设置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社会需求,从业人员数量不够而且专业水准参差不齐,远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

三、南宁市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电子商务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南宁市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和电子商务现状,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应考虑以下方面。

1.政府推动,以电子政务带动电子商务

以大力推进电子政府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南宁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果,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实现网上政府办事项目的多元化、网上公共服务的多样化和服务导航功能的全面化,开展网上税务、网上工商、网上质监、网上社保等业务,建立企业公共信息平台和政府电子采购平台,重视G2B、G2C商业模式的应用和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加快信息化进程和开展电子商务的步伐,提升居民和全社会的电子商务应用意识。

2.建设电子商务基础平台

以南宁市数字证书认证体系的应用为突破口,完备对网络上企业、单位和个人身份和行为的认证,推进各部门、行业、地区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和金融支付体系。同时,加快制定信用体系和支付体系的相关政策法规,为进一步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

加强大中型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打造行业龙头企业带动的供应链平台、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和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倡导各类企业应用电子商务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拓展市场。通过项目建设、政策支持、需求导向等手段,鼓励发展B2B、B2C等多种电子商务模式,抓住重点,积极扶持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

4.促进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建立信息化专家库、信息化推进技术人才库和信息安全协作网,制定信息化培训的全面规划,积极组织开展多项培训,全面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市民的信息化基础知识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5.积极发展物流产业,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建立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统一协调机制、积极引入国际顶级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提升本区域第三方物流水平、引导和扶持大企业和物流公司使用物流信息化系统,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入手,发展物流产业,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同时以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核心,构筑相对完善的信息网络、金融支付、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基础支撑体系,满足城市居民文化、物质生活的需要。

6.建设充分发挥本地经济资源优势的信息平台

从适应本地经济水平的现实条件出发,充分发挥本地经济资源优势,建立面向东盟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旅游、食糖、有色金属、茉莉花等优势产业和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今后建立南宁市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奠定基础,大力提倡网上交易,改造传统行业的管理和营销方式,以“信息化提升产业化,以产业化带动信息化”。

7.抓好立法与监管制度及标准化建设

根据国际电子商务的立法进展,以及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电子商务法规的制定经验,制定电子商务相关的法规、制度和标准。同时,加快电子商务市场准入制度和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的政策制度和法律环境。

参考文献

[1](美)加里P.施奈德著成栋韩婷婷译:电子商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杨宏伟:对我国西部偏远城市发展电子商务的探讨.商场现代化[J].2006年10月(上旬刊)

[3]李骁: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挑战[J].经济问题研究[J].2004年第4期

[4]蒋宇超等:我国区域电子商务评价体系构建.商业时代[J],200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