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价值评估概念

价值评估概念

价值评估概念

价值评估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政府绩效评估 概念框架 评估要素

一、引言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种评估政府行为的活动,需要完备和系统的理论为基础,以便科学指导实践。要充分发挥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的有效作用,必须对评估理论基础概念进行界定和关联分析,形成有机框架,即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forGovernm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CFGPA)。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的构建,有利于政府绩效评估准则的制定,有利于评价并据以修订既有的评估准则。有利于指导评估准则制定机构发展新的评估准则,同时在缺乏评估原则的领域内起到基本的规范作用。从国内外学者和机构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成果看,有关政府绩效评估概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政府绩效评估内涵界定。美国的奥斯本与盖布勒(1992)、美国《国家绩效评论》(1993)和菲利普・J・库珀(1995)等,我国臧乃康(2001)、蔡立辉(2002)等,对政府绩效评估的一系列概念(评估的内涵、评估的主体和对象、方法和形式、价值取向、评估的目的和原则等问题)进行了各自不同的阐述,形成了不少有益结论。但对于政府绩效评估的一系列概念尚没有形成系统的基础理论框架,导致有关概念的界定仍然比较模糊。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研究的逻辑起点,导致研究缺乏目标性。笔者认为,借鉴国内外经验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构建范式,积极构建系统性、整体性较强的、具有本土化特色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与准则体系,应成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领域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图构建概念框架,旨在指导政府绩效评估准则的制定和绩效评估实务。

二、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

(一)政府绩效评估框架结构。政府绩效评估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评估环境影响了评估价值取向与目标、评估的基本假设、评估对象等方面,这些方面决定了评估要素的产生,而评估要素的产生又需要一定的评估方法对其评估。以对比和验证假设,从而形成政府绩效评估报告。通过逐层分析概念框架涵盖的基本内容,对有关概念界定和特征区分,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因此,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是在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界定基础上,由评估目标和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构成的一个连贯的理论体系,是解决“评估前提是什么、为什么评估、对谁评估、评估什么、评估信息达到什么质量、如何评估、评估结果如何报告”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框架。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政府绩效评估并为政府绩效评估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系统,其可以用来评估现有的评估准则、指导和发展未来的绩效评估准则和解决已有的评估准则未曾涉及到的新的绩效评估问题。以评估环境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图如(图1)所示。

概念框架描述:首先,政府绩效评估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评估环境影响了评估价值取向与目标、评估的基本假设、评估对象等方面,因此它是政府绩效概念框架研究的逻辑起点。其次,政府绩效评估活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评估目标是在一定的基本假设前提下通过对确定的评估对象进行评估来实现。从而在评估环境影响下的评估目标、评估假设和评估对象构成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框架。第三,评估目标、评估假设和评估对象共同决定了政府绩效评估的要素,包括它的具体设置、设置数目和评估要素的内涵。第四,评估信息质量特征介于评估目标和评估报告之间,具有“桥梁”的性质,既反映评估目标的基本内涵,又统驭着报告信息的披露程序。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构成了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框架,评估实务要在概念框架的范畴和指导下进行。并根据评估要素和评估信息质量特征要求,遵循一定的评估原则,并为此制定具体的评估执业准则。评估报告是通过具体的评估程序产生的。评估程序是根据评估的原则和具体准则而设计的,同时根据所选择的评估方式和报告类别并考虑评估的影响因素而执行具体流程。

(二)政府绩效评估概念框架逻辑起点评估环境政府绩效评估的产生、发展均与一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等紧密相连。政府绩效成为公共管理关注的焦点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为解决经济停滞、管理危机、财政危机和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下降等问题,掀起了重塑政府的改革运动。在这种“以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的运动中,绩效评估与管理这个普遍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理念被引入政府管理,要求政府注重绩效,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重塑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从各国实践的情况看,绩效评估应用的各种手段、工具和方法日趋完善,效果非常显著。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绩效评估措施,包括政府围绕其使命采用目标管理(MBO),全面质量管理(TQM)等手段进行绩效管理,强化了政府对议会和顾客的双重责任;实行成本核算,加强财务控制,完善信息反馈,实行以绩效为基础的预算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打破统一的薪酬体系,推行绩效工资制和业绩奖励制。正是这些改革措施的实行推动了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为理念的绩效评估制度的运用与发展。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成为了政府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关注的焦点;绩效管理、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在政府公共部门与管理中引进竞争与市场机制等措施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政府管理目标也由单一地追求效率目标发展到全方位地追求社会公平、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改善公共责任机制和提高公众的满意程度。在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改善人民福利的激励下,以及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西方各国政府改革实践的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关注和跟踪西方的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进展,各级政府和部门以推进政府机关效能建设和推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为突破口,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在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出现了如社会服务承诺制、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责任制考核、公民评议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等方式。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赋予了绩效评估新的时代要求和价值取向。提出了“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明确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并就服务型政府的宗旨、职能配置、管理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三、政府绩效评价框架第一层级概念:假设、目标和对象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假设基本假设是由政府绩效评估的环境所决定,作为绩效评估存在和运作前提的基本概念。政府绩效评估主要是向全部信息使用者和公共管理委托者提供政府整体的绩效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很明显,这种评估信息系统受到了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绩效评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基本程序都离不开内外部环境所建立的假设。孟华(2006)在考察了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历史后,得出了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基础是:实用主义与科学理性主义的理论基础,质疑政府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基

础,分权化政治架构的政治制度基础。结合美国的经验与转型期我国的实践,本文提出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假设:一是政府的可信性假设。是指政府的可以信赖程度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这种可信性假设包括政府存在的必要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能力,政府官员的工作胜任能力,以及政府官员的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假设。这种假设是政府绩效评估方式选择的基础,政府的信赖程度决定了绩效评估以内部方式还是外部方式为主,同时也决定了评估主体的独立、客观程度。二是信息可验证假设。是指所提供的反映绩效活动的信息是可以验证的。它包含以下含义:首先,对政府的绩效活动的记录和汇总是客观的,即绩效活动和绩效活动的记录存在逻辑联系。其次,存在评估绩效活动合理性的客观标准。再次,重大舞弊差错及非法行为是可揭露的。最后,评估主体能在合理的时间、人力和费用范围内取得足够的证据并得到有效的结论。从信息可验证假设出发,可以推导出四个重要的政府绩效评估概念,即评估证据、评估准则、评估风险和合理保证。要对评估客体进行验证,首先必须取得充分有效的评估证据;为了做出评价,还必须有大家公认的评估准则;评估人员未能揭示的绩效信息的重大差错和舞弊,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评估风险;社会公众就可以相信经验证的评估信息能提供某种程度的合理保证,一旦遭受损失,就可追究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三是评估主体独立性假设。评估主体的独立性假设认为,由于委托关系和利害冲突的存在,客观上需要一个与评估信息没有任何利害冲突的独立“第三人”,对绩效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做出评价。四是评估主体胜任能力假设。是指评估人员在履行评估职责过程中应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包括技术、知识和经验等。五是评估主体理性假设。该假设认为评估人员也是有理性的,其自身存在着自利行为。因此评估人员必须通过制定规范予以约束、必须建立健全有关法律、规范对评估人员的评估行为和道德行为予以规范和约束,并建立一定监督措施对评估质量予以控制。六是风险可控性假设。是指虽然信息风险是不可消除的,但评估人员可以通过设计恰当的评估程序。通过风险的识别、计量、评价、预防把评估风险控制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

(二)政府绩效评估的目标只有明确评估目标,才能确立评估的原则、程序、方法,构建框架体系内容,从而建立相关的评估准则。从一般意义说,政府绩效评估的目的是反映公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具体讲,政府绩效评估是向全部信息使用者和公共管理委托者提供政府整体的绩效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为目的,以加强与改善公共责任机制,使政府在管理公共事务、传递公共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竞争力,达到管理有效、社会公平、人民满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政府绩效评估目标是基于一定的价值取向而产生,价值的取向反映了政府绩效评估的方向。自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以来,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一般主要在于:顾客至上的价值、公共责任的价值和投入产出的价值。我国学者臧乃康(2005)在总结了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后认为: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既要遵循发达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一般价值,学习其先进经验和经典范式,更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按照符合中国国情的特殊价值进行政府绩效评估,两者必须兼顾。当代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是在社会转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起步的。因此,必须突出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和谐价值。同时,政府绩效评估价值一般必须以忠实公共利益为前提,才能实现绩效评估的协调与和谐,因为政府的目标价值具有多样性。政府绩效评估价值目标的设计,要使政府绩效评估过程和效应不仅是评估其行为的有效性,更要评估其行为正当性;不仅评估其行为的经济成果,还要评估其行为对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特别对公民及社会公平、公正的影响,不仅要评估效率、发展,还要评估和谐、协调。这一切都要求政府绩效评估应关注政府行为的价值衡量和价值选择。

(三)政府绩效评估的对象及其内容 政府绩效评估对象就是“对谁评估”的问题。从传统意义上说,评估对象包括政府官员个人绩效和政府行政机构绩效的评估,由于“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体制下,对行政机构的考核就是对行政首长的考核”。因此,评估对象主要是对政府行政机构绩效的评估。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政府绩效评估就是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管理过程中的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的评定。

四、政府绩效评估框架第二层级概念:评估要素和质量特征

(一)政府绩效评估要素 政府绩效评估要素就是“评估什么”的问题,是政府绩效评估对象的具体化,是评估报告的组成部分。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评估对象的业绩有不同的分类。从目前看有如下几类:经济、效率和效果要素,这种分类主要从政府公共管理过程的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角度考虑的;政治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要素,这种分类主要从政府宏观管理涉及的领域来考虑的;职能、影响和潜力要素,这种分类主要从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平衡计分卡模式所构建的。本文以第二种要素分类为基础。构建了政治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生态绩效四方面的评估要素。之所以以宏观管理领域作为评估要素,是因为当前以这四种评估要素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能够明晰政府的行政责任,把握宏观管理各个方面;也有利于评估报告的使用者理解评估报告,对比和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差别,客观地评价政府的作为程度;同时这样的分类既简明扼要,能够满足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绩效评估的要求。具体讲:一是政治绩效。政治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集中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绩效最经常的表现为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或社会秩序的供应是一种政府制度安排,这是政府核心能力之一。政府制度安排的能力越强。政治绩效就越容易凸现。二是经济绩效。经济绩效表现在经济持续发展上,国民经济不仅在量上扩张,而且在结构合理的前提下有质的提升。考察经济绩效要以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利率和汇率为重要衡量指标。良好的经济绩效还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程度较高、政府能供应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三是社会绩效。社会绩效是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社会全面进步内涵丰富,包括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普遍改善和提高;社会公共产品供应及时到位,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社会群体、民族之间和谐协调,没有明显的对抗和尖锐的冲突。四是生态绩效。生态绩效是在社会全面发展基础上人与环境达到和谐相处的状态。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突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生态绩效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是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前后相继的社会整体状态的文明。生态文明涵盖了社会和谐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然要求的社会进步状态。这种重要性要求政府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时,把生态文明程度作为评价政府绩效的重要方面,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和生态绩效构成了政府绩效的基本内容。政府绩效体现在政府行政管理的每―个层面和领域。这种绩效既不是政府短期投入的回报,也不是政府终端产品的累积,而应该是较长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文明、环境友好的总成果。

价值评估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 资产评估 鉴定报告 公平原则 法律应用 现值 时间价值

一、工程造价与资产评估的法律概念

1、工程造价的法律概念

工程造价的字面意思就是工程的建造价格。

本文所指的工程,泛指一切建设工程(包括竣工工程和未竣工工程)。

工程造价的法律概念可定义为:某项工程在建造时所支持的全部费用,包括建造过程中的一切建筑材料、工程机械、人力劳务等费用的总和。

2、资产评估的法律概念

本文所指的资产,泛指一切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有形及无形资产(包括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等)。

资产评估的法律概念可定义为:某项资产在评估日的市场现值或可按市场行情交换的货币价值。

二、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的异同

(一)两者的相同点

1、对同一房产的造价鉴定和评估鉴定在某些时候,结论是相同的。例如在合同计价标准等同于市场行情,市场行情稳定、折旧率可以忽略等情况下,造价鉴定和评估鉴定的结论很可能一致。

2、工程造价鉴定和资产评估鉴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一般都通过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鉴定,一般均以鉴定报告的形式作出。

(二)两者的区别

1、鉴定对象的上的区别

工程造价的鉴定对象一般限于在建工程(未完工工程)和竣工工程,而资产评估的鉴定对象则可以是一切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以货币计量的实物财产及无形资产。

故此,在建工程及竣工工程即可进行造价鉴定,亦可进行资产评估鉴定。资产评估鉴定的对象涵盖了工程造价鉴定的对象。资产评估的范围更为广泛。

2、鉴定目的上的区别

工程造价鉴定的目的,是按照合同约定或既定的计价条件对特定工程项目进行的成本计算,而资产评估是以确定资产的市场现值为目的,根据市场行情,与同类资产相比较后估算的市场价值。

故此,某时期就同一工程,资产评估鉴定的金额可能高于或低于工程造价鉴定的金额。

3、鉴定时间上的区别

工程造价鉴定是按约定的计价条件或工程建造时的计价标准确定的。工程造价鉴定的时间与工程造价的结论没有关系,无论何时进行工程造价鉴定,按规定均是相同的鉴定结论。资产评估鉴定确定的是资产的市场现值,体现的是时间价值,即与鉴定的时间存在对应关系,不同的时间进行的资产评估,因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鉴定结论往往不同,故此资产评估鉴定书必须有有效期限。

4、鉴定现状的区别

工程造价鉴定仅仅以建造时的情况确定,不考虑鉴定标的的现状。资产评估鉴定必须考虑鉴定标的的现状,要考虑鉴定标的自然和物理上的原因所产生的有形或无形损耗,在资产评估鉴定中会涉及“使用年限”、“成新率”或“折旧率”、“重置价格”、“假定条件”等概念。

三、诉讼实践中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的法律应用

1、工程造价鉴定的法律应用

在建设工程合同等案件中,涉及到的鉴定,一般为工程造价鉴定。但并不是所有的建设工程合同案件中都必须进行工程造价鉴定,在此类案件中,法院判决并不能一概依赖于工程造价鉴定。

在司法实践中,有很多建设工程合同案件中的鉴定是不必要的,本文认为在该类诉讼案件中,法院若决定进行工程造价鉴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a建设工程合同中没有可以援引的具体工程价款条款,或者没有其他可以作为构成价格条件的相关诉讼证据,若不进行造价鉴定,无法确定工程价款。

b建设工程合同中约定的工程价款超越了工程价款的底线,或者说如果按合同约定价款计算,不可能完成合同约定工程建设项目,根据建造时的市场行情,确实能够证实该事实。

c出现了建设工程合同未约定的建设项目,因建设材料、建设日期、施工周期、施工难度、施工人员等因素存在差异,使得该建设项目不宜适用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价格条款进行确定,或者用约定的价款确定可能导致不公平。

d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实际施工中发生重大变化,发生重大设计变更,使得建设工程合同的实施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继续按原合同约定价款进行结算明显不合理并可能造成显失公平。

e在建设方提供全部或部分工程材料的情况下,在合同实施中,建设方因各种原因,不能提供全部或部分工程材料,双

方亦没有就工程材料价款达成一致,施工方业已自行购买工程材料完成工程项目的,且项目已被建设方使用或应验收合格的。

f在建设工程合同中,一方违约或双方违约等情况,导致工程延期、设备闲置、工人怠工等各种损失无法计算的,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在区分责任的情况下必须通过鉴定确定损失额度的。

若不符合上述条件,法院不应进行鉴定,同时,应严格区分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不应以资产评估鉴定或具有资产评估性质的价格鉴定来取代工程造价鉴定。

2、资产评估鉴定的法律应用

在遗产继承、资产分配、买卖合同等案件中涉及到的鉴定,一般为资产评估鉴定。

本文认为,资产评估鉴定,应符合以下条件:

a争议各方一致要求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

b争议各方就涉及资产的价值确实无法达成一致的,又不愿意通过竞价方式处理的。

c涉及资产需要进行拍卖,按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

d为办理法定(转移)登记需要,按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

e其他需要进行资产评估鉴定的情况

在符合以上条件是,法院应依法进行委托评估鉴定。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鉴定与资产评估鉴定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在建设工程合同等相关诉讼案件中,工程造价鉴定资产评估鉴定存在明显的差异,基于保障司法公正,在实际法律应用时应严格区别工程造价鉴定结论与资产评估报告的不同属性,两者不可相互替代。

【参考资料】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

价值评估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试飞阶段;综合保障;评估;云模型

1 概述

随着现代装备的复杂程度和单位容积所占有的元器件数量的大大提高,装备的保障也越来越庞大和复杂。多数大型武器装备都面临着使用保障费用高和战备完好性差的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国外大力开展装备综合保障研究(Integrated Logistic Support, ILS)。通过对综合保障工程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美国及西欧国家在缩短研制周期、减少寿命周期费用和提高武器系统战备完好率等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综合保障的相关概念,为了和传统的后勤观念相区分,将综合后勤保障改为综合保障。综合保障贯穿装备寿命周期全过程,文章针对我国航空装备在设计定型试飞阶段存在的大量保障问题,如保障资源配置不均、备件种类多需求量过大、保障能力不佳等。综合保障评估是实现装备综合保障目标的重要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手段,通过对实际保障情况进行度量,以评定试飞阶段综合保障工作的效果,使主装备与保障系统相匹配,最大限度发挥装备的性能,同时发现综合保障的薄弱环节,用以合理指导综合保障设计,为设计优化提供支持,提高试飞阶段和使用试飞的综合保障效果。

综合保障资源由十个要素组成,分别是规划维修,人力人员,供应保障,保障设备,训练与训练保障,技术资料,保障设施,计算机资源,包装、拆卸、储存与运输,设计接口。装备综合保障系统评估指标数据存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以往的评估方法常采用层次分析、神经网络、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等方法,这些方法对数据精度要求高,在评估过程中被转换成具体的数值,对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考虑不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直接用于装备综合保障的评估。文章提出的云模型评估方法,旨在利用云模型实现定性与定量数值之间的转换,对装备的综合保障水平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

2 云模型介绍

2.1 云模型概述和应用

云模型是在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理论两者交互的基础上,以自然语言值为切入点,通过特定的算法形成的定性概念与其定量之间的转换模型。云模型不但反映了自然语言中概念的不确定性,而且反映了随机性和模糊性之间的关联性,构成定性和定量间的相互映射。目前广泛应用于威胁等级评估、信任评价、装备维修性评估、装备保障训练效果评估等领域,已经成为评价多层次、多指标、评价指标的描述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和随机性的综合评价问题的有力工具。

2.2 云模型理论[1]

2.3 云的数字特征

云的数字特征[2][3]用来反映概念的整体特性。云用期望Ex、熵En、超熵He三个数字特征来整体表征一个概念,如图1所示,给出了Ex=0、En=1、He=0.1的正态云示意图。

1)期望Ex:云滴在论域空间分布的期望,是概念在论域空间的中心值,是最能够代表定性概念的点。

2)熵En:是定性概念不确定性的度量,是由定性概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同决定的。反映了代表这个定性概念的云滴的离散程度;同时反映了论域空间中可被定性概念接受的云滴的取值范围,是对定性概念模糊性的度量。熵越大,定性概念所接受的云滴的取值范围就越大,定性概念也就越模糊。

3)超熵He:是对熵的不确定性的度量,是熵的熵,反映了在论域空间代表该语言值的所有点的不确定度的凝聚性,它的大小间接地反映了云的厚度。

云滴的确定度反映了云滴能够代表该定性概念的程度,云滴的确定度越大,t云滴对概念的贡献也越大。

2.4 云发生器

给定云的三个数字特征Ex、En、He和特定的x值(x=P0),产生满足上述条件的云滴的drop(P0,yi)的模块称为X条件云发生器。X条件云发生器实际上表达了这样一个概念:对于由Ex、En、He表征的一个概念而言,每一个特定的数据P0隶属于此概念的程度。X条件云发生器的最大特点是对于相同的输入值P0都会得到不同的、有细微变化的某概念程度大小的不同看法,使得模糊性与随机性得到了很好地结合。

2.5 云合并算法

3 综合保障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3.1 建立综合保障评估指标体系

文章依据综合保障在航空装备试飞过程中的实际,参考综合保障的十大保障要素,研究总结出影响试飞阶段的综合保障的主要因素,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如图2、图2(续)所示。

3.2 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

在综合决策中,指标因素的权重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各个指标因素在综合决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到综合决策的结果。文章采用三角模糊评判方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详细的计算方法见文献[5]。

依照上述计算方法,文章指标层权重系数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按照专家打分的结果所得到的供应保障所占有的权重最大,供应保障主要是指故障用备件的及时供应。这主要是和试飞阶段维修保障的模式有关,试飞阶段故障维修主要以换件为主,因此充足合理的供应保障是保证定型试飞顺利进行的提前。随着航空装备日趋复杂,主战装备对保障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保障设备在试飞阶段同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装备使用维护不可缺少的保障资源,并且保障设备的可靠性、与主装备之间的相容性也影响着装备的出动率和试飞鉴定的效率。维修规划是实现战备完好性的重要工作,是各种保障活动的集合,用以指导试飞和使用的维修保障活动,其有效合理性直接影响了人力人员、供应保障等的有效性。通过分析认为得到的权重系数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

4 基于云模型的综合保障评估

4.1 确定评估指标评语等级

评估语即定性评估指标的取值,定性评估一般的取值有5种:很好、较好、一般、差、很差。通过征求专家意见确定评语集为V={V1,V2,V3,V4,V5},其中V1=(0,0.4)表示“很差”,V2=(0.4,0.6)表示“差”,V3=(0.6,0.8)表示“一般”,V4=(0.8,0.9)表示“较好”,V5=(0.9,1)表示“很好”。利用公式(3)来近似云模型的3个数字特征,将专家打分的综合保障指标评语转化为相应的云模型:“很差”V1(0,0.013,0.04), “差”V2(0.50,0.033,0.0099),“一般”V3(0.70,0.033,0.0099),“较好”V4(0.85,0.017,0.0017), “很好”V5(1.0,0.033,0.0033)。

利用正向云发生器,根据各个指标的云数字特征得到云模型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维修规划该项指标有部分云滴落在“差”区间内,大部分指标的云滴在“一般”区间,供应保障、技术资料和保障设施指标的评价结果更加趋向于“好”。由评估结果看应加强维修规划、设计接口,保障设备等保障要素在试飞阶段的建设,提高综合保障水平。

对10个指标进行云合并,得到的云模型如图4所示。由图五可知,综合评估结果隶属云的期望Ex=0.76,位于5个评估等级中“一般”区间内。由图中云滴的分布可以看出,除了大部分云滴落在“一般”^间内,还有一部分落在“好”区间内。因此,更准确地说,该综合保障效能的评估结果位于“一般”和“好”之间,而更加偏向于“一般”。

5 结束语

文章针对试飞阶段的综合保障评估,建立了评价准则,应用三角模糊法计算准则层和指标层各项内容的权重。采用的云模型方法将专家评价的结果进行云模型表示,降低了专家评价的主观性,并对评价语言进行了模糊处理,使得模糊性和随机性能够进行定量化运算,提高了定性评价的精准性,为决策提供了更加客观的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1]付斌,李道国,王慕快.云模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2):421-426.

[2]吴溪,王宝琦,等.基于云模型的装备维修性评估方法研究[J].航天控制,2013,31(4):93-96.

[3]崔凯旋,石全,等.基于梯形云模型的装备保障训练效果评估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3,30(5):306-310.

[4]长仕斌,许春香,安宇俊.基于云模型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42(1):92-97.

价值评估概念范文第4篇

摘要:公允价值会计基于价值和现值理念、兼容历史成本会计,不仅能够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而且促使了会计学要素向经济学概念实质的回归。公允价值自身具有的性质特征以及表达会计要素的经济学价值的能力,赋予了扩展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学之外其他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应用的条件和空间。本文以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讨论了在企业内部建立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必要性。将公允价值引入理财学以及管理会计学中,能够为企业财务及其他管理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信息作为决策和管理的依据。

公允价值和现值的运用已经成为当代国际会计改革的一个主要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着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提倡在会计和报告中运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实证会计理论“计量观”认为,把公允价值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以提交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已经日益成为会计人员的目标。更进一步,根据公允价值自身的概念和属性将公允价值概念引入管理会计学和理财学,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真实、有用和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

一、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虽然不同国家和组织都对公允价值作出了自己的定义,但定义的内容却是大同小异。FASB在第七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中对公允价值的概念的定义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2004年6月在颁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中,FASB重新修订了公允价值概念,对交易各方增加“熟悉情况和非关联”两个限定条件。近年来,FASB已经把公允价值作为大多数会计计量的目的,包括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和以后期间所进行的新起点计量。可见,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是也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难度。

从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目前研究成果分析,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一方面,从广义上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涵盖其他几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现行成本计量、现行市价计量、短期的可变现净值计量和以公允价值为目的的现值计量 (谢诗芬 ,2002)。公允价值反映了发生在交易和事项中公平、允当的价格,同时兼具可靠、相关的信息质量特征,已经成为企业外界相关利益者、特别是大多数的决策者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在要求。因此,公允价值应当作为所有计量属性所提供信息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另一方面,狭义地讲,公允价值又可以作为独立的一个计量属性能够反映模拟的市场价格,即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或负债项目的价值以近似市场定价的方式进行评估,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反映报表截止日各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静态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基于价值和现值理念、兼容历史成本会计,因其能提供面向现在、未来、市场、风险等在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情况下被认为是具有不确定性而无法确认、计量的会计信息;相比之下,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以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为主要特征,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面向过去,因而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FASB在第7号财务公告中大力推荐公允价值的运用,并且提出应由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估计公允价值,特别是当某项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价格,但具有和约规定或可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就成为获取公允价值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公允价值的逻辑起点

“价值”是现值和公允价值共同的逻辑起点,也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公允价值计量符合经济学的资产、收益概念和现值计量要求,成为会计学资产、收益要素向经济学概念回归的重要手段,所以公允价值是实现价值型会计模式计量的关键。在经济学的定义中,资产是根据企业使用这些资产在未来所实现的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计量的,收益是企业在某一期间净资产价值变动的结果—-实质上,二者都建立在面向现在和未来、强调与经济决策相关的经济学“价值”概念上。所以从经济学层面来讲,作为价值信息提供者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的责任,而价值的直接计量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然而,在现值计量难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之前,会计学收益和资产概念不得不建立在面向过去、强调计量客观可靠的会计学“成本”概念上。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渐变化,因为这种信息不及时和不能完整反映企业价值而日益遭受社会各界的诟病。但是,随着FASB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颁布以及对于公允价值以及现值会计研究成果的出现,为在初始确认或新起点计量时使用未来现金流量作为会计计量基础、以及现值计量在会计摊配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指导框架,为公允价值和现值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公司理财观点的创新:公允价值计量与延展

通过对公允价值概念的分析,公允价值应当发生和存在于交易中,是一种交易价格??不论该交易客体或其同类产品是否存在活跃的市场。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公允价值的根本特征在于“真实与公允”(谢诗芬,2004),其他特征如: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公平性,是交易双方平等议价的结果;公允价值计量对象具有全面性,其计量对象不仅包括资产也包括负债;公允价值得以存在的交易市场具有兼容性,不仅包括活跃市场也包括非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反映虚拟的市场价格,即交易和交易双方可以是假定的;公允价值概念具有动态性;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信息及时充分、能够面向市场而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并且全能够全面反映管理层决策水平。虽然公允价值作为一个财务会计学概念产生于交易之中,但是以上各种特征及其“价值”属性还是为将公允价值引入经济学和管理学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和基础。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在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其他许多学科领域中,如金融、保险、精算、投资、资产评估、资信评估、价值评估等,公允价值都得到重视和运用。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已经成为许多经济管理学科变革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尤其是对于和财务会计息息相关的管理会计及理财学,将公允价值计量概念及方法引入管理会计及理财学对于企业本身具有重大意义。

(一)公允价值与理财学

所谓理财目标,是指财务主体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目前股东财富最大化已成为理论界比较公认的企业理财目标??以股票价格代表特定利益主体的价值创造。不论理论界对于理财学目标的争论如何,它始终是建立在对企业价值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的。价值是联结理财学和会计学的根本纽带,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可以肯定的是价值是现财学的核心概念,因此,正确地进行企业价值及其组成部分的计量和评估就成为了理财学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将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应用于理财学当中,意味着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及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对资产、负债和收益进行计量的同时能够得到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相关信息。

有些相关文献中曾提出,因为企业的价值是企业全部资产(包括会计上已确认与未确认的资产,如人力资源与自创商誉)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企业估价绝不是将其全部资产的价值简单加总那么简单,这也决定了对那些共同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采用现行市价与可变现净值进行计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从整体与部分的加总不相等的角度来看,以上的观点是可接受的。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企业整体价值的正确评估和反映必须建立在能够对于其组成部分,也就是各项资产、负债以及权益价值的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反之,不了解整体之中各组成部分真实的价值特征也就不能正确了解整体的价值情况。从另一个方面说,在运用企业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企业价值所应用的现值理论及技术,与广义上公允价值会计中的现值计量拥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或者说可以将评价企业整体价值作为对单项资产项目进行价值评估的延伸。

(二)公允价值与管理会计学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经营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因此被称为“对内报告会计”。从其演进过程和应用现状来看,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企业管理学、应用经济学等在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已经成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会计相比,现代管理会计侧重于预测未来,为了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作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的预测??预计经济环境和企业条件的变化,提出各种经营方案供企业选择。所以说,管理会计已经“从传统的只重视以财务导向的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转变为强调股东价值关键财务和经营动因的确认、计量和管理的众多战略性方法在内的复杂体系”(IFA,1998;IMA,1999),价值管理已经成为管理会计关注的重点。不论用什么方法和指标来衡量和评估价值,其中都必然会涉及到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问题。这里实际上再一次提出了价值的计量问题,提供面向现值和未来的信息的价值计量绝不是仅仅依靠企业中占主导地位历史成本计量体系所能胜任的,所以必须引入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

四、结论与展望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公允价值概念的出现反映了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促进了财务会计正从过去提倡成本计量向经济学家所要求的价值计量的转变。同时,公允价值自身具有的性质特征以及表达会计要素的经济学价值的能力,赋予了扩展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学之外其他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应用的条件和空间。作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理财学、管理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由“价值”这一核心概念作为纽带而相互联系,将公允价值引入理财学以及管理会计学中,能够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真实、有用和相关的信息。更进一步说,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可行的公允价值的计量体系,为企业财务及其他管理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信息作为决策和管理的依据,因此,扩大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必然对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FASB. 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ts No.7, 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 Feb.2000, Published by the FASB.

[2] 谢诗芬, 戴子礼. 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21 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5;9;12~18

[3] 于永生. 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 财经论丛, 2005;9;90~97

[4] 黄中生. 论资产计量. 会计研究, 2005;4;15~21

[5] 黄学敏. 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 会计研究, 2004;6;17~22

价值评估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品牌资产;品牌资产评估;超额收益现值调整法

一、品牌资产定义及实质

(一)品牌定义

在定义品牌资产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品牌的定义,过去人们总简单的将品牌等同于商标,直到资本主义进去垄断时期,品牌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竞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品牌是能够为品牌拥有者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它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是拥有者与社会、市场以及消费者之间帅相互关系的产物。品牌是通过产品或服务将企业与消费者以及市场联系起来的,它是需要企业主动维护的一种关系,只有逐步建立企业与市场消费者这一稳定关系,才能铸就一个企业的品牌资产。

(二)品牌资产概念及实质

品牌资产概念实质上将营销学中抽象的品牌进行了价值量化,并以此对品牌进行评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品牌资产,大多分为三类,一是从财务会计层面,而是基于市场分析,三是基于消费者层面分析。笔者认为品牌资产是依附于企业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至少,并且能带来附加价值的资产类别。企业的未来收益可以从企业树立品牌后的产品和服务中获取。因此,品牌资产评估是资产评估范畴内的概念。

二、品牌资产评估基础理论

(一)品牌资产评估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为了更加全面的考察品牌资产的价值,在评估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因素:1、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该指标是体现企业品牌资产价值的首要指标,针对不同企业的规模和类型,考察范围有所差异,总体分为区域性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三方面考察产品占有率。2、行业发展趋势。企业品牌发展受到产品所属行业发展总体趋势的影响,处于朝阳行业和成长期的行业,具有广阔前景的行业,品牌评估价值自然较高。3、市场竞争。同类其他企业的竞争是品牌评估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竞争者的新技术和品牌造成的冲击都会影响企业品牌资产的估值。4、品牌收益。预测品牌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是品牌资产评估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一般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分析企业品牌净利润等。5、品牌的宣传和维护费用。营销学认为,提升企业品牌价值需要依靠不断的投入支持。6、品牌的发展潜力。品牌资产的估值并非完全取决于过去和当前的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未来获得收益率的可能性,只有综合考察品牌未来发展前景,才能正确评估品牌资产价值。

(二)品牌资产评估方法评析

1、基于财务要素的评估方法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大多从财务会计角度对品牌资产进行评估,包括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其他方法。市场法是基于品牌资产所有权未来能带来的收益为基础,通过分析市场上同类企业品牌的交易价格,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计算出本企业的品牌资产价值。成本法评估是根据品牌资产在初期开发或购置时原始价值为依据,从品牌开发成本与损耗等方面核算以此确定品牌资产价值。收益法是通过预测品牌资产未来的现金流的现值来评估和评价品牌资产价值,是各类评价方式中较为合理,评估较为准确的方法之一。

2、基于市场要素的评估方法

成立于1974的全球最大综合性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长期一直致力于为大学品牌客户提供全方面,专业的品牌资产咨询业务。Interbrand法是在研究了被评估企业品牌资产过去相关财务指标和综合分析基础上,预测未来品牌资产可能带来的收益、净利润等指标来评估企业品牌资产价值。市场力、领导力、稳定力、支持力、趋势力、国际力和保护力这七方面因素成为品牌强度倍数是该评估方法评估中重点考察对象。根据评估,每项得分越高则系数越大。七个因素基本涵盖了一个企业品牌资产价值的重要方面,但是每项因素的权重比例分配仍值得商榷。这种评估方式适合考察处于成熟阶段的品牌资产,但是此方法也有局限性,例如计算品牌净利润时,是以未来收益为基础,但是现实中未来收益受到市场多方面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进而影响了评估的准确性。

3、基于消费者要素的评估方法

消费者品牌评估方法是比较主观的评估方法,通常是企业内部自我调研评估,看消费者对品牌的反响度和忠诚度分析,识别品牌在市场的优劣势,据此实施有效的营销策略。目前主要有十要素法。此评估方法认为品牌认知、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专有资产和品牌联想五项构成了品牌资产,并通过市场研究方法考察上述五方面。评估中将10个核心指标分为5大类,前4组由品牌认知、品牌忠诚度、知名度、联想度构成,代表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程度,第5组为市场状况。这种评估方法更为详细、客观、全面,从品牌的受众方即消费者和市场两方面综合考评,既可以用于专项研究也适用于连续性研究。但应注意该评估方法运用于不同行业的品牌资产评估应做相应调整,考虑特定行业品牌的特殊性。

4、对上述评估方法的总体评价

品牌资产评估方式的多元化是由品牌资产概念的多元化引起的,评估方法均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在融合考虑了多种要素的基础上预测分析,但是每种方法又尤其的缺陷性。从财务会计角度评估品牌资产价值的方式为体现出品牌资产丰富多样的内在价值,过多关注短期财务指标;基础市场角度的评估方式忽略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夸大了品牌的扩张能力对品牌资产价值的影响力;而基于消费者考察的方式主观性过强,随意性较大,可能导致品牌资产评估的不准确性。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运用中应结合客观的数据分析和主观的分析判断,合理选择恰当的评估方式。(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参考文献:

[1] 柳思维.《企业无形资产》[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12

[2] 于玉林.《现代无形资产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

[3] 黎波涛周清明.《关于无形资产价值基础的几个问题》[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