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绘画

幼儿绘画

幼儿绘画

幼儿绘画范文第1篇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幼儿绘画。

幼儿绘画其实是一种游戏,因为一个两岁左右的幼儿,用笔在纸上涂鸦,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发动机的驱使,满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这种自由制作过程没有强制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然而我还应看到绘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它不仅仅在现实生活层面上,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情感律动,从这个意义讲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教育,使幼儿不只局限于自身的经验,还能带给幼儿经过修正、理想化的现实,幼儿并能按照教师给予的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

我们在认识幼儿绘画时应更多的注重前者。因为在幼儿阶段,儿童有十分强烈的内在表现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满足幼儿美术游戏的需要。让幼儿自主地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康的个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没放弃后者。因为绘画技能的学习室幼儿美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现状,从理解能力和操纵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水平的教育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

其次,应培养幼儿兴趣,让幼儿把绘画活动看着是自己最喜欢做的事。

绘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儿童绘画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作为幼儿老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模仿,这样势必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

以前,许多老师教幼儿画画时,往往先向幼儿出示一张范例,然后向幼儿交代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什么东西画在纸的什么位置,一切都按教师预先规定的方案做,顶多是允许在内容上稍有变化,例如,我在教大班幼儿画美丽的春天的时候,我先带小朋友到苗圃去进行观察,春天有什么?是什么样的?然后回到教室后让幼儿画春天,刚开始的我给小朋友画了一张范例画,然后请小朋友们画,结果我发现许多小朋友跟我画的一样。我在左上角画一颗绿颜色的树,他们也在左上角画一颗绿颜色的树,画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还说:“我要画的跟林老师的一模一样。”在他们眼里,觉得只要跟老师画的一样,这就是最好的了。我马上意识到这并不是我预想要的结果。我希望他们能够自由的想象,进行创造性的绘画。我于是对孩子们说:“林老师希望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春天画上去,可以跟老师画得不一样,我要看哪个小朋友画的春天比我画的还要漂亮。”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意愿和喜好去进行创造,这样大多数的幼儿达到预想效果,这一变化使我感受到幼儿应把绘画看成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

过去,我们常发现不少幼儿一笔画错了,就不想画了,或者要重新换纸再画,或者对老师说:“我画错了!”“我不会画!”如果老师在这个时候批评或责备了幼儿,那么其手脚越来越被束缚,越来越不敢画了。现在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错与对的界限边模糊了,幼儿再也没有拘束和压力,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例如,有一次教小朋友们画小乌龟,她先画了一个圆,又在圆的周围画了几个小圆,画成了这样,显然不像乌龟了。当时我并没有指出这个错误,在她画完时,我对她说:“你画的向日葵对不对?”她点点头,又在那个“向日葵”的边上兴致勃勃的画小乌龟了,这次她吸取经验,画得比上次好多了。

还有,我们应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注重幼儿在绘画中的创作,这并不意味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在美术活动过程中,绘画技能不可缺少,它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是材料转变为表现的媒介。我们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各异,兴趣亦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材,统一要求”的做法,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意见的指导。

最后,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

幼儿绘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幼儿绘画辅导策略

一、利用童话语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从事活动的重要条件,幼儿对绘画有了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画画的积极性,带着良好的意愿,兴致勃勃的参加美术活动,变“要我画”为“我要画”。

孩子的世界也是充满童话的世界,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童话故事的。利用童话的语言指导幼儿不断提高绘画水平,是幼儿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有一次,一个孩子在画葫芦时,下笔时画得太小了,想画另一张,我有意地“误解”道:“葫芦妈妈身边长了一棵葫芦宝宝,你先画了小宝宝,妈妈长得什么样,快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孩子一听,高兴了,马上回到座位,在小葫芦旁边画了另一些小葫芦,画完还跑到我身边告诉我:“你看,葫芦妈妈生了这么多小宝宝。”童话式的评语还能对孩子的每一点发现、创造和进步给予温馨的表扬、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我还结合孩子感兴趣的童话故事,画出简单的几个的形状,在班内开展了画故事的活动。让幼儿发挥自己的创作意识,画出故事,然后对照画面,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既发挥了幼儿绘画水平和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我还多次让幼儿重复的画他们喜欢的事物,在重复画画的过程中,熟练了孩子们画画的基本能力,使笔下的物体从简单到复杂,由意似到形似,逐步完善,增强了他们小小的自信心。

二、把儿歌溶入绘画中,让幼儿享受绘画的乐趣

儿歌,浅显易懂,易学易记,语言诙谐,为幼儿所喜爱。把儿歌溶入到绘画教学中,可以帮助幼儿把握绘画对象的主要特征,而且幼儿一边背诵儿歌,一边进行绘画,口手并用,常常能把自己带入到绘画的意境中去。例如,在教画小老鼠时,我一边画,一边背诵:“一口大锅底朝上,粘上两块水果糖,四个钉子砸个眼,锅把弯弯细又长”。把老鼠分成锅、糖、钉子等几个简单的部分,既生动有形象,儿童把儿歌背下来后,一只只活灵活现的老鼠便跃然纸上了。

三、注意保护童心、童趣,发挥幼儿绘画的想象力

幼儿绘画是幼儿自我感受的反映,是幼儿对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有所感受、有所理解后,运用绘画语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因此在幼儿绘画的辅导中,要注意保护幼儿的童心、童趣,加强对幼儿想象力的正确引导,而不能用条条框框对幼儿横加限制。比如,有一次我让孩子们画大象,童童小朋友画完后,又在大象的肚子下面画上了一个小朋友。我问她:“你能给我讲讲你画的画吗?”他说:“天下雨了,在大象肚子下面避雨多好呀!”孩子奇异的想象很有新意。于是我进一步启发他:“可是你能不能让人家看出她是在避雨呢?”他想了想,又拿起笔,一边说着“下雨了,下雨了。”一边在画面上添上了一道道的雨丝。就这样,一副内容、构思很好的《下雨了》便诞生了。

四、注重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说是丰富幼儿作画感的源泉,幼儿要透过亲身的经验,才能描写出生动、真实、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总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的画。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但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并且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有些幼儿爱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幼儿在教他们画圆时,我先让他们玩拍皮球、传球等球类游戏,使他们在游戏中感知圆形物体的形象,然后我又用圆形把熊猫、兔子等生动有趣的图案,魔术般地展现在他们面前,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想要表现圆形的愿望。这样,他们在画圆时,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并能主动地用圆形表现太阳、苹果、花朵等等。

幼儿绘画范文第3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1―0122―01

绘画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纸上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情感的表达。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教师怎样在绘画教育中培养幼儿学会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表现美呢?

一、创设环境引起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它的直观性,可观性及形象性对幼儿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且激发着幼儿的好奇心。笔者充分利用幼儿对绘画的好奇心和兴趣,在班级环境的设计中采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各种绘画作品为装饰,在这些绘画作品中有教师的,而更多的是孩子们的作品,当幼儿置身于其中时,他们就会发出啧啧的赞美和惊叹,更多的流露出的是羡慕之情,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有了画画的愿望和想法,美术活动区就成了他们喜欢光顾的地方,同时笔者还为幼儿创设了一面由瓷砖拼接的自由墙,而我们的自由墙就成了孩子展示自己作品的天地。在这里他们可以随意地,大胆地把自己想画的每一样物品展示出来,幼儿在参与中,提高了绘画的兴趣,熟练了绘画技巧。因此,充分运用环境的教育功能,会给孩子带来最大的肯定与鼓励。

二、美术作品的观察欣赏带给幼儿美的享受

工作中笔者喜欢观察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表现,从中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如,春天和幼儿在园内散步,幼儿发现许多花开了,他们惊奇地叫了起来:“花真多呀!”“花园里的鲜花真漂亮!”“花朵怎么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红色的?”于是 “春天的美丽花朵”主题活动就在我的脑海中不经意地产生了。回到活动室,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我看到有的鲜花像桃子,有的鲜花像太阳等。抓住幼儿情趣的契机,笔者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眼中的春天画出来,并贴在墙上,孩子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在以后好几天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纷纷拿起了画笔,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小花。虽然稚拙,画面也有些凌乱,却有它的美。更可贵的是他们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三、通过趣味示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绘画

示范活动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笔者把示范进行了趣味化的变革,让幼儿在欣赏教师轻松自如的表演绘画中,增强了绘画的自信心,感到没有压力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如果教师从头到尾地进行示范,幼儿就会被教师的思想所禁锢和束缚,从而失去了创作的乐趣。

四、以游戏的形式诱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与乐趣

幼儿绘画范文第4篇

一、重视指导幼儿的绘画过程

1、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更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所以我注重创设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去获得很丰富的直接经验。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我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发现周围生活中的废旧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得不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学懂。相反,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当我让幼儿作意愿画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很投入,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此,我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一次艺术活动《线描花瓶》中,我利用了身边常见的废旧物――“矿泉水瓶”让孩子进行充分发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大胆绘画。线描法幼儿已接触过一次,但在瓶子上画还是第一次,所以他们兴趣很浓,看到老师的作品感到很新奇,有一种很强烈的欲望想自己来画。这节课我正抓住孩子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每个幼儿都主动地去绘画,而且都是愉快地完成了作品。

3、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统一模式的指导会让幼儿画出统一模式的画来,所以我针对性地适当在技能上给予指导。如画《蝴蝶》,目标是用点、线、面、对称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等,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让幼儿用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点、线、面来装饰蝴蝶,背景幼儿自由添画,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帮助幼儿回忆见过的蝴蝶,如:你看到过什么样的蝴蝶――什么形状的蝴蝶――什么样的翅膀――翅膀上什么样的花纹――什么样的颜色等等。还比如在《多彩风筝》中,我丢弃了以往绘画课的老师示范过程,示范法虽然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我先请孩子观察作品,然后再讲述,把两者灵活运用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我引导幼儿注意风筝的形状、花纹等特点,感受风筝的美,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有法可画”了;孩子都发现了三个风筝的不同形状特点和花纹的特点,而我在这基础上教了三种不同画法。然后我让他们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如铭铭说:“我想在这个菱形的纸上画海底世界。”我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他进行大胆绘画。又有一名孩子说想画一幅和老师一样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马上肯定她并引导其他孩子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设想。

二、赏识评价幼儿的作品

1、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如展览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同时提高了评价能力;还可以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使幼儿得到满足,产生,受到激励。

2、尊重幼儿。评价儿童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如在《多彩风筝》活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孩子的作品都陈列出来,因为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是他们自己的杰作,可能在成人眼中看来并不怎么好,但孩子并不这样想,只要他们自己画的都是好的,所以我摒弃了教师的评价过程,让孩子自己去欣赏所有作品,果然他们拉着同伴还有客人老师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有的孩子在客人老师走前的那一刻还大声说:“这是我画的,我在上面画了………”由此可见,尊重孩子的美术作品能体现孩子敢想敢画敢说的特点,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幼儿绘画范文第5篇

总的特点是稚拙。但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各个时期又各具特色。

涂鸦期,又叫乱画期(约2岁左右):这时,只是画着不规则到略有规则的线条。这些线条只是手运动的痕迹,没有意图。

象征期,又叫命名期(约2~8岁):这时的画出现了意图。他任意画了一条线,联想到绳子,就说画的是绳子。后来,常常是先说画一只鸭子,然后画上一条曲线,就象征着是鸭子的“形象”了。

略图期,也叫图式期(约3~6、7岁):这时期的特点是以不完整的画面形象表现脑子里不完整的形象(表象)。

人物画,最早是只有头、脚的“头足人”。不少人物不是少了腿就是掉了耳朵;有时又将手指等画得多出来。总之,幼儿给形象制造的“零件”常常是大小、长短、多寡不一的。人物正面居多,姿态多呈“个”、“大”字形,形象刻板,脸部多数没有喜、怒、哀、乐的表情。

在画房子时,由于缺乏空间观念,有时将房屋的两面山墙都画了出来;或把屋子里的家具、电灯也透过墙壁画了出来;或者在画桌子时,把四条腿都平摊了画出来;或者把躺下睡觉画成站着睡觉。物与物互不重叠,没有透视关系。

倾向写实期,也叫部分写实期(约6岁以后):到了大班,上述一些现象有所改变,甚至在小部分幼儿中还出现了写实的倾向,如初步地表现了透视,表现了人的不同职业,不同发式,在人物动态和表情上也丰富了。色彩上,对熟悉的东西讲究写实,例如绿叶红花,黑眼珠,红嘴唇等,同时喜欢丰富多采。如果画三个小朋友站在一起,不只让小朋友们的上衣、裤子颜色不同,也让小朋友之间的颜色尽量不同。

以上的分期只是粗略的。因为通过正确教育,发展的进程是会改变的。

婴、幼儿为什么像这样画画?

两岁婴儿,由于大脑发育不够完善,手、腕肌肉不发达,只能画些点和乱线,没有意图。

三岁左右的幼儿,由于脑的发育,对周围事物产生了好奇心,有表现它的愿望,但因脑发育仍不够完善,还是画不出形象来。然而,能将乱画中的形状与知觉或想象联系起来。

到了四、五岁以后,由于脑部前额叶等发育较前完善,观察力、记忆力、判断力、意志力都有了发展,但仍不充分,所以就出现了一方面有追求写实的愿望,一方面却又画出奇特的形象来。幼儿之所以画得奇特,是因为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不是像底片那样正确、完整、清晰;加上手不听使唤;又因缺乏分析、综合能力,不能和实物作比较,画了这部分忘了那部分,这样,便画出了奇特的形象来。

幼儿还有一种求全的心理。许多前不挡后的画例就是这种心理的体现。在部分幼儿看来,屋里的家具,衣被里的身体,不画出来就不完整了。我们曾作过试验,要幼儿在画上用树叶挡住兔子的一部分脑袋,可是,幼儿不肯,说:“挡掉了(兔子的)耳朵,人家还以为是猫呢!”又如,幼儿画打仗的场面,总是一边画,一边发出“轰!轰!”的声音,用以弥补画面的不足,这也是求全心理的表现。

怎样看待幼儿绘画

首先,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绘画是信号的一种形式。”它和语言一样,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如果说,语言是有声的思想,那么,绘画是有形的思想,是有形无声的语言。所以,绘画对于幼儿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提倡重视幼儿绘画,目的并不是为了专门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通过绘画对儿童进行早期的智力开发。人的大脑两半球有所分工,如果片面使用左半球,就会使右半球受到抑制。因此,从小注意通过绘画等形象思维活动来训练右半球,可以促进幼儿大脑两半球的正常发育。

通过绘画还可以促进幼儿肘、腕、指肌肉的发展,增强手眼之间的协调能力。不要小看幼儿画的一个圆圈圈,这不是容易的。他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练习才能获此能力。阿Q之所以后悔没有把圆圈画圆,就是因为他没有受过训练。

不要小看涂鸦。它是一种不断尝试错误,积累经验,探索前进的活动。它是建筑的墙基,造型的前驱、智慧的火花。

幼儿在画实物时要进行观察。这就要求集中注意力给对象进行分析、综合,以形成脑中的形象(表象);画画时则需要进行比较。因此,在这些方面,画画的人比常人的观察力要强些。

绘画又可以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有些画,大人看不出什么名堂来,但经过幼儿自己一解释,便大不一样了。如那位小朋友,解释这幅画意时说:“有一天,兔妈妈带着小白兔来吃萝卜。有一个(只)小白兔,它懒,它不爱劳动,要睡觉,妈妈就不管它了,就往前走了。有一个小朋友(一手)拿铃,(另)一(只)手去拿一棵白菜要喂那个(睡觉的)小白兔吃。她想呀想。它睡着了,怎么喂它呢?嗯!等它醒了再喂它。”这个小白兔是幼儿园养的,是真实的,而其余的情节全是通过想像创造出来的。你看,通过画小白兔,不是发展了幼儿的记忆力、想像力与创造力了吗?如果不断培养,不是能够促使她产生如何在空气中种粮食一类的科学幻想吗?现在,有些化学系大学生,他们表达不出、也看不懂“胰岛素”的结构图,就是因为缺乏空间观念,缺少想像力的缘故。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绘画这一工具进行早期的智力开发。

在家庭中如何指导幼儿作画

一、要提供绘画的必要条件。对多数家庭来说,可备16开的白报纸、蜡笔或彩色铅笔,最好有一袋塑料水彩笔。在有指导条件的家庭里可备毛笔、墨、宣纸或毛边纸作彩墨画。备水彩色可作水彩画,也可作排水法练习(先用蜡笔画好花样,再在花样上及其周围刷水彩色,水彩色被蜡排后成了底色)。工具上,还可用棉签、细纸卷、小细棒一头卷海绵、布等。

二、要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儿童画就是儿童话,是反映周围生活的。丰富生活的方式很多,如参观、游览、讲故事、看儿童电影、电视、听广播、看画册等。

三、要指导幼儿作有目的的观察。只有认识并记住事物的特点后,才能加以反映和表现。如画苹果等实物时,要引导幼儿自己分析苹果的形状、比例、颜色等,还要引导幼儿去和皮球作比较。在要求画命题画《欢乐的春节》前,要引导孩子观察周围、街道的景象,要孩子先谈谈画些什么,怎样画才能表现节日的特点。当他没抓住特点时,再启发他看人流中大人、小孩的衣着,拿什么东西,店面及住家如何装饰,还有门联、汽球、炮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