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购风险论文

采购风险论文

采购风险论文

采购风险论文范文第1篇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运作下,工程项目管理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像项目管理层的监督不到位、对项目管理的水平低、企业的扩张与企业间的利润不同步以及总公司与各分公司间的利益冲突,这些都是项目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完善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解决不同困难的途径,解决客户的实际性问题。针对工程项目复杂性的特点,企业的管理层应做到不断加强与完善项目工程的管理策略、提高组织机构的管理效率、加快各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完善业绩考核以及优化各部分间的利益达到化解内部矛盾的功效。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优化,能够使得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使得企业更具有实力,企业将会在不断调整的基础上,继续开阔市场、加大宣传,对项目工程进行进一步的专业化管理。由此可见,项目工程的管理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

2物资采购

2.1采购的涵义

采购是指企业或个人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对所需的商品进行预测,从商品的质量、价格、渠道以及数量上进行进一步选择,采购的方式包括很多种,有批发、零售、网上电子采购,还可以是供需双方面对面的交易,主要是指需求方为获得物资、信息、技术等进行的一种交易行为,在市场经济的交易工程中当物资、信息、技术的所有权发生转移时意味着采购的交易过程完成了。

2.2采购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的管理中采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重,工程项目中设备采购的好与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优化工程项目中原材料的采购,一方面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3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工程项目的采购管理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关键之举。所以,加强对采购工作的管理,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放,建筑市场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的各大企业都在不断地扩张,而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性人员缺乏以及工程项目中物资管理水平的低下,使得整个工程项目采购的发展现状呈现出粗放型、不完善型的状况。

3.1国内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在项目工程风险的管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多学者将从风险中得出的分析、对策、识别方法等运用到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中。但是,就目前看来,我国对采购风险管理的专门性研究还是比较少,况且已有的研究成果大都只停留在表层上,深层次的成果相对缺乏。有学者指出我国目前的采购风险体现在采购的各个环节中,各企业中的采购人员对采购中存在的风险认识不足、企业制定的采购决策不科学、容易受利益关系的限制等,这些都是造成工程项目设备采购风险的成因。工程采购的风险与其他类型商品采购的风险相比较具有特殊性,工程采购的材料都是特质的,它会在一段时间内一砖一瓦地呈现在你面前。因此,工程采购除了具有一般风险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风险。现在,我国很多企业中的采购者在采购过程中效率低下,在采购工程中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会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很多采购者为了方便,省时间,在采购时没有做到货比三家,自然而然采购的效率就比较低。另外,在采购过程中还存在采购方与供应商间的沟通不完善、信息共享程度差等问题。采购方与供应商之间相互隐瞒各自的信息,多次的谈判是通过电话来实现的,所以相互间的信息共享度差。

3.2国外研究现状

在项目工程采购的风险研究现状中,国外的研究多趋向运用定量的方法对项目工程中的风险进行管理研究,其研究的范围较为广阔,对风险的分析、识别占有较大比重。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识别项目风险的管理机制,对一些大型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应对措施。一直以来国外的项目工程管理大都基于主观经验,缺乏实质性的探索,所以,建立对项目工程的风险探索、风险评估、风险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在项目实施之前就将项目的风险指数降至最低,尽可能地减少工程项目的生产成本。200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者更多地是在应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而不是从最初的防范风险做起,针对此风险各企业应该尽早地不断完善防范风险的对策。虽然,国外在项目工程采购风险的管理中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但是对于项目工程中的一些风险还是缺乏定性的、专业性的研究。

3.3发展的方向

工程项目设备的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结合,是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我国目前的项目工程风险管理的发展朝着计算机化、专业化、全球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周期性长、不确定因素多、投资消耗多、技术要求高的过程,且我国在风险应对水平上也低于国际水平,因此,如何提高项目工程设备风险管理的水平是一个重要课题。对于风险技术管理中的风险分析、风险预测等技术还要继续探索。随着,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项目工程风险管理的领域中提出了许多新观点:风险效益的综合化、风险预测的定性化以及风险管理模式的完善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采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工程项目越来越具有优越性,现在有些学者运用计算机技术针对项目工程中的采购风险提出了风险评估系统、风险预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各个企业的管理者在计算机上运用这些系统解决一些大型工程中遇到的风险问题。对于一些地区跨度大、专业分类比较杂的大型工程来说,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地提供有效信息。计算机管理技术的运用,使得项目管理的科学性逐渐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可以说项目工程的管理也逐渐走向专业化,企业主将项目工程管理体系理论逐步运用到实践中。工程项目风险的管理在不断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集中体现在国际间项目工程的合作不断增多、国际间专业信息的共享以及国际间专业活动的增加。项目工程风险管理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为我国提供了技术与知识,另一方面,伴随的挑战也加强了,对我国项目工程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了。现在的项目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所涉及的知识也比较广,在很大程度上项目工程管理将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总之,我国的项目工程风险管理在不断朝着综合化的趋势发展。

4结语

采购风险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购成本方;采购模式;采购渠道

一、在采购成本方面

钱茜(2010)在《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研究》中通过对采购流程的分析、准时采购模式、采购商品分类管理、引入价工程(VE)理念,四个方面对采购控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观点,如在实际经营中我们也有考虑到人的因素,即培养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企业责任心。

吴旭(2011)以里理论分析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完善采购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采购成本的计划工作,如建立价格档案和价格评价体系。同时一些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强调了计划的重要性。

二、在采购模式方面

刘振海(2011)在《莱钢:实现绩优化的采购管理》中运用实证分析法,以莱钢为背景,研究了建立科学高效的采购供应体制,强调了形成较为成熟的采购模式的重要性。并从需求计划、合同、招标等不同方面加强了采购程序规范化的要求。

唐怡铮(2005)通过《刍议完善集中采购内部控制》介绍美国、加拿大、韩国、香港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集中采购制入手,以我国人民银行为例,分析了我国人民银行的集中采购制度,剖析影响集中采购的各种因素,进而提出防范腐败、加强集中采购内部控制建设的措施。

进一步的讲,在防腐败问题上倪井喜(2009)在《优化内控设计 预防采购腐败》中通过对当前中国企业采购腐败现象的分析,以及借鉴跨国公司限制采购腐败的实践,从设计理念、健全内控、优化流程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企业采购内控制度的设计思路。

同时,王亚东(2011)在《企业内控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以新修订的《会计法》为基准,强调了影响内部控制的几方面因素:控制环境、关键控制点、风险管理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内部控制评价的六大原则。

吴长辉(2010)《原料采购风险及其防控措施》中,以辽宁省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铜原料采购的角度分析了采购风险包括来自企业外部的资源风险、几个风险、欺诈风险、质量风险和来自企业内部的库存风险、销售风险等。并针对这些不定风险提出了风险管理措施等具有实际意义的理论方法。

宋丽娟(2009)在《企业增值采购研究》中,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价值链理论思想下,提出了采购价值链增值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观点及建议,诸如降低采购总所有权成本、降低库存成本和管理费用等。

李思艳(2011)通过《浅谈施工企业基于内控系统下的物资采购管理》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分析了建立物资采购内控体系及物资采购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并围绕7个流程环节对企业物资采购内部控制活动进行了阐述。

关于内部控制建设的早期研究还有宋涛(2005)发表的《企业采购内控制度的建设》此文章以提出了供应系统的内控制度建设的重点突出“控制风险三道防线”,即完善自控、互控、监控体系。并以山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为背景案例,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在采购渠道分析方面

黄为一;范征(2008)联合发表的《外商常用的采购渠道及民营小企业的对策分析》针对欲开拓国际市场的我国民营小企业在寻求国外客户、与外商建立业务往来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外商采购我国产品常用渠道和民营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分析民营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指出与外商接触旭注意问题,探讨民营小企业成功地走向国际市场的对策。

罗如学;尤妙娜(2009)共同发表的《基于供应链模式下电子化采购研究》中,基于网络发展的背景,应用对比方式,考虑到传统供应链中的采购活动存在信息不对称、需求反应迟钝及成本过高的一些因素,文章分析了采购工作实施电子化采购和信息化的必要性,同时阐述了在供应链模式下实施电子化采购的核心思想,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案选择和注意的问题。

Anoka Jokai(2009)于《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firms: a contingency theory based analysis》中通过对COCO.COSO等几个框架的分析指出,每个组织要选择最合适的控制系统时,必修考虑到意外事故的风险是否切合权变理论。该文主要研究了检验这些风险特点的选择是否适应他们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和它是否会导致一些更加优惠的有效性的评估控制管理。

Jan Colbert(2008)在《How to Monitor Internal Control》中指出一个有效地控制系统在合适的地方运用,风险可以降至最小化。而将风险降至最小化需要运用一种有效地风险系统,同时还可以控制促进经营和与经营有关的信息的可靠性。此文中,作者指出了内部控制的系统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和沟通、控制活动、监控。

哈米的阿拉德(Philae)(2009)《内部控制透视:理论与概念》中认为内部控制是管理层的平等与控制可以帮助管理者实现资源的与其有效管理的结果通过。并指出设计和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不可能是一个实现通过快速修复短套。于此讨论了内部文件的概念的不同方面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结论

过以上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各种内部的控制机制,采购内控可谓核心因素,采购价值可以说是基于时间和质量的一种竞争,对价值流中不能增加价值的环节,要通过减少浪费来节约成本。不论是节约还是提高效率,采购的内部控制,其中包括成本、管理、流程、定价、供应商、渠道等各方面的控制都紧密相联,每个环节的控制都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及方法。

通过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总结出采购控制在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增值”方面的中的角色性作用。采购内控不是最新提出的课题,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新的理念层出不穷,采购的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等形式结构与理念,是现代企业不得不主动创新,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尤其是特殊商品的材料采购对于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余丽生,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与思考[J].财会研究,2011年11期

[2]刘振海, 莱钢:实现绩优化的采购管理[J]. 企业界,2011年第4期

[3]钱茜, 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研究[J].中国外资,2010年1月第209期

[4]宋丽娟 ,企业增值采购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9年第12期

采购风险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服务类招标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防控

招标采购工作纷繁复杂,从计划申报开始,经过采购策略制定、招标文件编制、开标、评标、授标、定标等环节,最终与中标人签订合同,在整个招标采购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如果不能及时规避,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总部在“十三五”物资管理专项规划中,明确将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作为未来五年专项规划重点,并从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完善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技术手段三种途径推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如何通过规范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业务流程,制定风险防范策略,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健全整个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风险防控体系,最大程度降低采购过程中的风险,防患于未然,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招标风险防控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开展招标风险分析和防控研究工作。他们认为任何工程都存在不确定性,会产生风险,无论约定风险由谁承担,最后一般都是由建设单位承受,会影响企业投资及效益。因此需对风险进行预测并量化。在招标前,对风险进行识别,然后对可能的风险进行了分析量化。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招标风险防控不仅理论研究成熟,而且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招标风险防控体系,对控制项目安全、质量、工期和造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项目招标风险防控体系尚不健全。目前关于招投标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和问题、招投标方式方法和策略以及招投标的风险评估三个方面,对于招投标风险因素的识别、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粗浅,缺乏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二、基于流程的风险点识别与评估

(一)业务流程风险识别

本文采用流程分析法,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对涵盖开标前、开标、评标、授标、定标、资料归档等各环节的全流程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整体业务进行梳理,辨识各环节的风险点,并对风险点进行分类。风险识别路径如下:

第一步,梳理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业务内的风险相关流程(环节)。

第二步,针对风险相关环节,梳理、分析环节内风险涉及的工作任务。

第三步,针对风险相关的任务内容识别风险点,即产生风险的具体业务行为或业务行为方式。

在此基础上,邀请相关专业资深专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采用德尔菲法,对梳理的风险点进行头脑风暴。

结合流程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分析结果,共识别风险点30个,其中开标前环节风险点9个,开标环节风险点6个,评标环节风险点9个,定标及资料归档环节风险点6个。

(二)业务流程风险评估

为更好地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管控,避免分析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提高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文章参考概率风险分析模型,结合风险值量化理论,意将相关风险要素(主要考虑风险的不确定性,不利结果以及产生的影响程度等)进行量化处理,以各风险要素的乘积来表示风险,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过程的整体风险即为各环节的风险值的代数和。

本文结合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业务特点,将风险损失类型划分为效率风险、法律风险、舆情风险及信息安全风险,以风险值量化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风险发生频率、风险造成损失以及风险点对整个流程的影响程度三个因素,设计风险评估模型,具体公式如下:

[R=∑i(fi×di×kj)]

[fi]=发生风险事件的频率;[di]=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kj]=该风险点对业务流程链的影响程度;[R]衡量的是一定时间段内多个批次招标中形成的风险,通过对[R]值的分析对比,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对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以开标前环节任务分配风险点、开标环节投标文件接收风险点、评标环节澄清风险点、定标及资料归档环节中标异议违规风险点为例,结合对历史资料数据的分析和专家综合打分,各参数取值及计算结果如下表:

以此类推,依次计算出其余二十六个风险点的R值,从而得出全流程所有风险点的风险等级。同时,结合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影响等级对采购风险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估,可绘制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全过程风险一览表,明确风险管理的重点,为制定风险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三、风险防控措施研究

针对风险管理中的监控焦点,本文重点从制度修订、技术完善以及人员培训三方面强化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过程管控,分析研究如何在采购过程中避免风险带来的影响。

(一)建立招标活动责任落实制

建立覆盖招标采购全业务流程的内部风险制度体系,将风险管理与管控融入集中采购流程、制度、职责等方面,从管理体制上控制风险,使得招标全过程实现科学管控、廉洁公正。

1、明确公司与委托招标机构各自法律义务

严格考核机构,建立连带的责任追究机制,责任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越权操作奖惩办法,杜绝招标现场项目经理临时交叉替代现象。

2、定期维护专家库及配套机制

及时清理、定期维护评标专家、供应商资质业绩核实或评估专家、供应商产品质量监督专家、监察部监督专家、法律专家等专业的专家库,完善考核、评估、奖惩制度,确保参与活动的专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并及时通知到人。

3、建立过错问责机制

对招评标工作中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行为及时查处,严格问责;对监督工作中推诿扯皮、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实行“零容忍”,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与行政处罚。

(二)推进招标采购信息化建设

随着集中采购管理不断深化,采购全流程各环节涉及的对象、数据、信息等不断变更,采购过程管控不足以及业务功能模块的缺陷导致了招投标系统应用效率低下,有必要通过对系统进行定期测试、改造以完善系统功能,确保信息系统在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过程中的高效应用。

1、用例库建立

在招投标系统测试中,用例库的建立与测试能够快速发现系统中隐藏的问题,直接决定着系统测试的结果和效率。在用例库建设时,首先要对系统需求及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便于指导用例设计;其次,将测试用例进行分类,且尽量考虑边界、异常、性能的情况,便于发现更多的隐藏问题;随后,建立测试用例库,并进行测试用例的评审,以确认测试过程和方法是否正确。

2、动态更新机制

招投标系统因新增功能或更新需求会使得已有用例库无法满足现阶段要求,因此用例库必须要按时进行配套更新。在已有用例库基础上,建立用例库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丰富系统用例库,便于工作人员快速、便捷的进行用例管理、变更未付、关联复用,从而完善系统测试功能,提升信息系统应用效率。

(三)招标风险防控培训

为了更好地提升风控工作水平,加强风险防控力度,定期对业务人员组织培训和教育显得十分重要。结合工程服务类招标采购全过程风险一览表,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总结风险防控培训如何覆盖且有效解决现有及潜在的业务风险点,将风险事件作为实际案例在培训中加以分析,通过定期开展培训、宣贯,形成长效的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公司每年采购规模巨大,涉及众多供应商的切身利益,公司集中采购一直是利益相关方关注的焦点、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公司廉政建设的难点,也是政府监管及审计监督检查的重点。随着集中采购集约程度的不断扩大,集中采购资金量大、流转环节多,涉及部门及人员广,风险贯穿于集中采购全过程。因此,必须对电力企业招标采购业务风险加以科学识别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实现对采购全过程的有效管控,为持续提升物力集约化管理水平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赖业宁,薛禹胜,王海风.电力市场稳定性及其风险管理[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

采购风险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169-02

引言

政府采购风险主要是由于政府采购在运营中因运行失当、管理缺陷等因素导致采购的失败,从而造成的损失。政府采购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1],其具有突发性、隐藏性、连续性等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完善制度的手段来避免风险,无论在哪种经营活动中,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危害,只要是有利润的地方,风险一定必不可少。

一、构建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

政府采购风险管控主要是对各种意外损失进行识别、反馈、评估、预警和防控等处理方式,而这些意外通常是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然而我们可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意外的产生进行及时处理,避免采购中发生风险,保证政府预期采购的目标得以实现。但是由于L险管控是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其在政府采购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类似问题,所以,我们在分析政府采购风险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发生风险的因素,以至于构建合理规避风险的管控机制。风险识别、风险反馈、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是风险管控机制的主要内容:(1)风险识别。在一定的风险管控范围内,对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描述、判断、识别,然后确定各种风险点、风险源,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类,让采购人员对采购的风险有更深的认识与了解,同时构建采购风险目录,主要针对多发环节的进行目录。采购风险工作是不但复杂,而且环节多,因此在识别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去伪存真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比较,对其倾向和趋势进行判断。必须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识别,如环境分析法、德尔菲法、事故数法。(2)风险反馈。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做好检验风险的方案处理措施,观察其中存在的缺陷,当遇到问题时必须及时反馈。风险反馈是从损失中获取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构建有效的风险反馈机制。它的主要目的是总结风险管控中的知识与经验,从而形成“事件―理论提升―指导实践―再理论提升”的循环过程,最终以有效性、针对性的手段完成险管控工作。(3)风险评估。在各种风险识别之后,应用各种风险方法进行分析,衡量各种风险的重要性,一般包括风险可能性、风险等级确定性、风险可控性、风险后果等分析。风险评估是风险管控机制的重要环节,通常在对各种政府风险识别后,需要衡量采购中的不确定性,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按照风险造成影响的破坏性为原则,构建分级标准,评估的方法和风险识别的方法必须是统一的。(4)风险预警。风险预警通常是指通过迅速的探测、判断、发现将要发生的意外,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达到减少意外损失的目的。政府采购风险预警是通过采购风险评估后的结果做出的“风险预警”,例如在对重点领域及关键环节出现的风险问题,可提出不同等级的风险预警,通常分为常规预警、一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等,然而在此基础上下发不同的预警通知书,针对一级预警下发的是《一级预警通知书》,针对二级预警下发的是《二级预警通知书》,针对三级预警下发的是《三级预警通知书》,而常规预警则说明情况比较良好,只需做好相应的改正,防微杜渐,及时遏制就可以了,并没有必要下发预警通知书,但必须保证采购风险的预防真正落到实处。(5)风险防控。风险防控也是属于风险管控的核心内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都是为风险防控做铺垫的,其是一项重要的风险处理方法,可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风险防控主要阻止活动中产生的风险,从而降低风险的危害程度。政府采购风险防控一般对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的环节进行分析,并通过采取积极防控行为,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后果严重性,增强风险承受力,它是一种主动的风险管控方案。

二、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运营策略

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的有效运用策略,需要依托完善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2]。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的框架已逐渐成立,其工作的重心是将基本框架转移到与政府采购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具体规定中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瓶颈”,主要原因是政府采购没有具体细化的法律法规,再加上实际的操作性不够强。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做好政府采购的具体管控程序,以及采购人员培训方面也要做好,显现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在政府采购领域中,对于风险管控机制的推行,需要分析采购人员权利行使的失误、行为示范等一系列不良行为所导致的问题,并从中查找关键环节所产生的风险,然后提前做好应急的准备。政府采购属于一项政策性、程序性相对较强的工作,对于采购政策来说,政府应遵循采购政府的制约,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采购活动;对于采购程序来说,政府在每次采购中,必须遵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程序操作。政府采购风险管控的重要环节是风险防控,则在政府采购系统的内部和外部中,应制定一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3]。一方面,从强化内部管控人员的职能入手,建立全面的政府采购内部管控体系,并构建有效的政府采购内部管控流程和制度,管控好内部的采购体系是政府采购风险管控的重要核心。另一方面,通过邀请有关部门和单位来参与采购监督的过程,以及构建程序清晰、配合有序、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政府监督体系,从而完善外部监督系统,最终实现良好的外部监督管控体系。在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的运营中,应对其时效性加以重视,并对其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处理,预警采购中发生的风险,同时完善政府采购工作评价指标体系。采购方式是否合适、采购是否必要、采购数额是否适度、采购项目的购买是否标准、采购的成本是否合理等问题均是影响政府采购效益评价的主要原因。所以,建立政府采购评价指标体系在政府采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以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对政府采购的结果与目标进行总结,在政府采购预警机制的作用下,不仅可以降低发生政府采购风险的几率,还能有效提高政府采购风险管控机制的运营。

结语

政府采购是各级政府所需货物以及服务进行的一种交易行为,它属于市场经济国家管理政府公共支出的主要手段,其采购的优劣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政府采购工作又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工作过程中,环节比较多,范围又广,规模很大,采购频率较高。然而在这复杂的系统工程中,风险必然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政府采购工作时,有必要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制度,与实际的采购工作相结合,在遇到现实问题时,应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不断适应新形势。这样才能使采购资金得到有力保障,最终实现优质高效的政府采购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白积洋.建立风险管理导向的政府采购内控体系的思考――兼论深圳市政府采购中心的实践[J].中国政府采购,2016,(71):

69-73.

采购风险论文范文第5篇

1、采购项目选择风险。这是医疗物资采购风险中最常见的管理风险。一般情况下,医疗物资的采购和医院需求是密切相连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常常发生医疗设备闲置、医疗设备工作能力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等情况,导致医院投资无法回收,临床工作受到影响,损害医患双方利益。这是事前风险管理最不成功的直接体现。

2、采购方式选择风险。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和纪律要求,对医疗物资不同的类别、价位和需求量有不同的采购方式规定。目前医院物资采购大致分为政府网上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采购、招标公司公开采购和院内招标邀标采购、自行采购等五种方式。违反政策和纪律的规定要求,会导致采购失败、滋生腐败、纪律处理等严重后果。

3、采购流程风险。从以往发生的医疗采购中出现的商业贿赂事件,都是由于管理流程控制不到位产生的。物资采购管理流程的制定要具有规范性、适用性、有效性、权威性才能从程序上控制商业贿赂的风险。

4、采购合同签订风险。合同文本和签订是从法律上有效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的法律凭据,是采购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同管理不当常常产生争议和纠纷,如:对方订立合同的主体资格问题;合同谈判自以为已经谈判成功,而在实际签订时又出现未明确的问题;合同条款的曲解,导致双方“鸡同鸭讲”;对方的履约能力欠缺;合同不规范甚至是无效合同等等。因此要严格订立购买合同,控制合同相关风险。

5、采购物资验收风险。常见的验收风险包括:合同内验收标准、程序、责任、争议解决办法、检验费用负担等条款缺失或不明确;验收人与采购人不分离;验收人不熟悉采购项目资料,验收草率流于形式;没有验收报告或验收资料不齐全等。

针对以上常见风险点,内审部门可以制定以下风险控制点进行有效地导向和审计:

1、采购项目选择风险控制点:控制点应包含有以下内容:

1.1应有市场信息的调查收集分析。一是通过已经使用过该产品的客户了解清楚产品性能、价格等情况,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二是对供应商的信誉程度、资产状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产品三证、售后服务进行全面了解。三是根据以上信息按产品性能、产品价格、销售数量、使用单位、资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便于择优选用。

1.2应有可行性论证报告。一是有调查研究分析市场情况,结合医院业务开展计划,预计需求量,并制定详细的使用计划。二是对使用科室的成本效益、业务开展、需求数量、资金回收周期等进行分析。对于功能性必须配备的仪器设备,要结合医院预算情况,整体控制。

2、采购方式风险控制点:政府部门对不同类型、不同数量、不同金额的医用物资采购规定了不同的采购方式。如药品,要求全部网上集中采购,不得使用其他采购方式;如超过30万元的批量货物采购,必须委托具有政府监管部门认定的招标公司进行招标采购等等。应严格遵照相关文件规定选择正确的采购方式。

3、采购流程风险控制点:主要应完善以下几个环节:

3.1有明确的采购程序制度和审批权限规定:使用者计划申报并提出可行性意见――业务主管部门批准业务计划――采购部门进行市场调查后形成可行性论证报告上报医院根据审批权限审批后方可购买;

3.2 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授权批准与采购经办、采购经办与稽核人员职务分离。

3.3采购议价人员必须由相关部门组成。

3.4严格执行招标评审规范程序。在实施过程中要有监督人员全程监督。

3.5对于违反采购流程的采购行为,应有明确的制度处罚规定。

4、采购合同风险控制点:主要是以下三个环节:

4.1有对供货方的资格调查资料:包括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履约能力情况。

4.2 采购合同应编写完善:合同内应明确约定有质量、数量、技术参数、配置、价款、验收和确定付款的条件和时间、质量保证金的付款约定、优惠措施、售后服务、货物退货约定、违约责任、风险负担等条款。

4.3建立合同审查机制,在签约前对合同质量进行把关。

5、采购物资验收风险控制点:物资验收也是设备采购中风险控制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包括以下控制点:

5.1参与验收人员:应由业务科室、采购科室、审计科室人员组成;

5.2、应建立健全验收登记制度,按照合同相关条款逐一核对,真实、客观、全面做好验收记录登记;

5.3验收报告必须齐全。报告内容应包括:购进产品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验收结论和验收人(签字或盖章)等内容。验收单上所有参与验收人员须签字确认。

5.4验收需留存的资料应齐全。包括有:加盖本企业印章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证》复印件;加盖本企业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字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委托授权书应明确授权范围;销售人员的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