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药师试用期个人总结

医院药师试用期个人总结

医院药师试用期个人总结

医院药师试用期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认真落实《天津市卫生行业“环境年”建设工作标准》,积极与区综合执法大队、交警队联系,提出整改方案,对交通问题、小商贩问题进行治理,我院各科室密切配合,达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加强院内机动车、非机动车的管理,首先对停车场管理人员的仪表、规范化等方面进行整顿,其次对路面交通标识、车位进行重新划线,使之更加清晰、规范,保证车辆进出安全、入位整齐、排列有序。

优化诊疗流程,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提供温馨舒适的诊疗环境,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在完成年内总体目标的同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逐步解决患者就医难等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医疗内环境,为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就医环境而不懈努力。

主楼与附楼连廊工程的竣工,为我院现代化的供应室提供了合理的空间与工作流程,真正的从源头上杜绝医源性的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医生呼叫护士的震动手表的使用,使管理更加趋于人性化。等候座椅的提升,为患儿及家长提供了舒适的就医等候条件。医院绿地长廊的改建,为等候就诊的患儿及家长提供了良好的去处。道路两旁路灯的更新,增强了照明。

对窗口服务单位的着装、内环境、文明用语、服务态度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强化,必须做到文明上岗。对违反院内规定的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点评及下岗学习。

2 积极推动无假日医院建设

无假日门诊在我院实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门诊各专业科室节假日时间一直保持常态化。内科门诊正、副主任医师每天除正常班外,还设有小夜班,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为充分发挥儿童专科病及诊疗特色,合理调配医疗用房,在过去呼吸专科门诊只有周三、周五两个半日门诊的基础上,增加了周一至周五全天均有呼吸感染门诊,同时增派了四名专业技术实力强的主任医师充实在门诊一线,使反复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儿每天都能得到系统及良好的医治。急诊内、外科选派副主任医师出诊,大大提升了急诊诊疗水平与服务质量。眼科、口腔科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每年的5月1日至10月31日,增设小夜班,方便患者就医。门诊手术实行无公休日、节假日应诊。

由于儿童发病特点,每年的寒、暑假都是择期手术患儿就诊的高峰期,在此期间,我们更加注重温馨服务,加强医疗服务质量,让每一位患儿能在假期得到良好的治疗。

门诊服务台人员主要负责门急诊各种化验单的发放工作,同时兼顾导诊工作。每一张化验结果从接收到发放,均有完善的登记制度。专职导诊人员,身着不同的服装,上岗时佩戴绶带,在门诊大厅醒目的位置为患儿家属服务。在急诊鉴诊处设咨询电话,每天由专人向患儿家属提供咨询服务。简易门诊的筹建,不但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减少了全院总诊次10%的就诊压力,达到了预期目的。

3 全面实施各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工作,逐步完善志愿服务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预约门诊在我院实行了两种推进方式,即“医指通”网上预约挂号和门诊现场预约挂号。2010年我院首先从免疫科、脑系科、血液科、内分泌科四个专科门诊的门特病人实行预约挂号,为1200名门特专科患儿提供了网上预约服务,且门特病人预约挂号人数每月呈递增趋势增长。2011年,我院正在推进对内科门诊九个专科近1.2万余人实行“医指通”网上预约挂号服务,同时每月还将新增专科病人80-90人次。我院采取患儿的有效信息录入方式,患者只要输入专科名称、患儿姓名、专科病历号,通过信息处理后即可预约成功。在落实网上预约挂号中,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复杂、周密、完善,真正的做到为患者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从根源上杜绝“倒号”现象。遵照卫生局指示精神,我院对今年第一季度门诊预约情况进行了统计,共计34个专业,36740人次通过现场预约,占第一季度门诊总诊次的30.76%。我们将继续扩大此项工作的推广与实施。

我院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志愿者服务日期间,团委带领部分青年志愿者来到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天津市卫生局幼儿园,为孩子、老师和部分家长讲解儿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知识,受到福利院老师、幼儿园家长的欢迎。今年我院的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天津市卫生局系统为玉树学生体检捐赠活动,为他们进行入学体检,用自己的专长给这些孩子带来帮助。助残日期间,青年文明号号长参加了为残疾儿童献爱心活动,收到良好社会效益。今年,我院团委已向上级团委申请“让广大志愿者走进我院服务患儿”工作,此项工作正在等待团市委批复。

4 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我院已于2010年3月底,在医院的住院部医生工作站中安装了津微首佳公司的电子病历系统,该系统能够基本符合卫生部病历管理的要求。一年多来,在实际应用中也确实为提高医院病历管理水平,规范医疗操作,减少医生繁重的工作负担,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我院电子病历的推进,按照医院医务工作安排,重点是客观病历的书写,而主观病历书写和病历分级管理,还没有能够一同实施,病历首页的电子化工作,近期将完成软件上的更改后并开始实施。电子签名还没有上我院工作安排。

由于我院儿科特点,做到医院信息“与区县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区域内安全共享的电子病历数据中心和信息管理系统”,暂且还不具备实施的可行性。

5 加快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我院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成立了天津市儿童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本院的具体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行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在卫生部下发的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制定本院相关试点病种的临床路径,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组织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定期向市卫生局试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报告试行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各病种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详细的试行工作方案,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指标到人、考核到人。我院的行政部门定期对各专业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保证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2010年共完成临床路径管理总病例数365例,占收治试点病种收治病例的26.22%,入组率约为31%左右。2011年,在总结10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临床路径工作,临床各专业至少遴选1个病种试行临床路径,且所选择的试点病种必须为各专业收治的前三位常见病、多发病病例今年1月~5月入路径病例为505例,入组率约为41%。

6 做好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综合整治工作。

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职责,建立抗菌药物管理领导小组,院长亲自抓,业务院长具体抓,医务科、药剂科、预防科与临床各科室主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一套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修订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规则” ,制定了“抗菌药物监督与管理的实施细则” ,将具体规定细节化,使原则具有可操作性,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落到实处,并严格界定了处罚措施。对抗菌药物进行了分级管理,完善了“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明确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控制指标,同时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作为临床科主任月末考核的重要指标。

2011年5月多次组织全院医师学习,以增强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2011年6月初,业务院长分别在院周会及科主任会上为大家‘解读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方案’,以提高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6月中旬,儿内科主任对全院医师进行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的培训,培训完成后进行了考核,对考核合格的313名医师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了严格限定,明确了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同时做好医师的签名留样等工作。

2011年5月,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的管理,抗菌药物管理领导小组根据《2011年天津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活动方案》的有关要求,卫生部及天津市卫生局相关要求,我院加强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将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到45种,完全符合要求。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需使用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严格按照“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启动临时采购程序。根据《2011年天津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的要求,药剂科每月对我院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进行了调查,对情况异常的停止其临床应用。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预防科每季度定期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病历评分细则(试行)》及《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病历评分细则(试行)》的相关要求,医务科、临床药学科每月分别对全院22个专业,随机抽取每个专业5份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岗病历和终末病历,预防科每月对全院手术科室的11个专业,随机抽取每个专业5份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病历,按照卫生局下发的检查标准指派专人负责质检,结合儿科病人特点强化抗菌药物的评价和预防性用药的限时管理,用药48至72小时应明确描述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的情况,并对抗菌药物疗效进行评价,发现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的科室或个人,逐级进行诫勉谈话,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同时,强化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的负担。经过本阶段监管,我院22个专业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现岗病历和终末病历合格率均达到100%,手术科室的11个专业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格率达90.9%。

通过临床自查结果,定期对管理效果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和评价。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予以解决,同时完善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机制,以更好地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7 推广优质护理服务。

积极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组织分工、推进安排和保障措施,加强医院内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落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责任,扎实开展工作。

通过改革护理工作模式,示范病房实施责任制分工排班方式,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结合护士分层管理,分配不同病情轻重、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的患者给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通过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协助医师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服务中充分体现专科特色,丰富服务内涵,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增强人文关怀意识,倡导人性化服务。

2010年3月,我院作为市卫生局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申报

示范病房3个,开展率为20%。 2011年5月,申报示范病房12个,

开展率达80%,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8 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规范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建设,实施院务公开

核心制度落实是医疗安全和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加大对核心制度落实的考核力度,特别是对首诊负责制、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等进行严格考核。每月定期到各病房共23个专业检查13个临床医疗质量管理记录本,并对其内容进行汇总。发现问题及时与专科主任沟通并及时整改,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院定期召开社会监督员座谈会,真诚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主动改进工作。医护人员工作时佩戴胸卡,便于自律和接受患者监督。设立物价咨询台和住院费用查询系统,提供价格查询服务;设立医疗服务投诉咨询电话,方便患者。定期召开职代会、院周会,将人事任免、重大建设项目安排、重大改革和发展规划、年度财务预、决算主要情况向职工公开。通过积极、主要地开展院务公开工作,满足了社会公众通过正常渠道合理合法地了解医院财务的需求。我们将本着维护患儿的根本利益、保障职工的民利、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原则,采取便利、快捷、有效的形式开展好医院院务公开工作。

9 贯彻落实《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范性文件,预防和控制医院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

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预防和控制医院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手术室配备超声清洗、自动清洗机、干燥设备、压力水枪气枪、手工清洗池,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干燥。消毒供应中心配备自动化清洗机、超声清洗机、压力水枪气枪、手工清洗池、干燥柜及水处理设施。配备高温高压灭菌设备对手术器械和新生儿病房、ICU等科室消毒灭菌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防控符合规范。

10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后勤安全保障

医院药师试用期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住院药房 退药 统计分析

退药是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一方面为了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27条明确规定:“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1],一方面在日益提倡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水平,让病人满意。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住院患者的退药现象较为普遍,大量退药不但增加了药房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药品管理的难度,带来药品安全隐患,也增加了医患纠纷的机会。因此,笔者就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1403份住院药房退药单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并讨论对策,降低退药率,促进医院药品流通环节的安全有序运行。

1.资料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利用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我院各病区2009年8月1日~2010年7月31日1403份退药单,分别按照退药科室、退药原因、退药种类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退药科室分布

表1 退药科室的退药率及构成比

2.2 退药原因及构成比

退药主要原因是录入错误,占退药例数的26.66%,其次是医嘱停药,占22.24% 。结果见表2

表2 退药原因及构成比

2.3 退回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按药物药理作用将退回的药品种类加以统计,列出前5位退药种类,结果见表3。

表3退药种类及构成比

3. 讨论

3.1 退药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申请退药的科室主要集中在儿科和产科,占总退药的62.3%,由于这两个病区的床位数较多,尤其是儿科病人病情一般较急、重,病情变化较快,用药复杂,而产科主要以围手术期而预防性使用抗微生物药等,因择期手术改医嘱或停止医嘱,这可能是造成大量退药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新生儿科,也因其新生儿的病情特点,病情变化也快,导致退药也较多。从退药原因看,录入错误的比例最大,占26.66%,由于本院实行电子医嘱,护理人员在录入医生的手写医嘱时,由于使用计算机不够熟练、医生字迹潦草或对药品通用名不熟悉,再加上同一药品不同规格和剂型,容易因疏忽而选择错误,如未能仔细核对,尤其是剂量后面的单位经常会出现类似问题:支与盒不分,克与毫克不分,克与片不分,一次用量与总量不分等,造成几十百倍上百倍的剂量差异。另外常因医生查完房之后下医嘱较晚,导致护理人员录入医嘱时间比较紧迫,也无多余时间仔细检查核对等,这可能是造成大量录入错误的主要原因。我院病区护士每日执行部分长期医嘱属次日用药,如果医师次日查房因患者病情变化停止或调整长期医嘱时,就容易造成退药。医生若在开具药品时未充分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不到位,会导致用药环节中病人主观因素造成的拒绝用药。在使用一些容易导致过敏的药物之前,未详细询问其过敏史或是皮试和抗生素医嘱一起下,如果皮试阳性再作退药处理。从退药种类看,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抗微生物和维生素、矿物质类药排在前三位。这可能与其使用频率高、用量大、品种多、通用名易混淆,更换频繁等有关。

3.2 减少退药的措施

3.2.1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合理用药意识 组织临床医师学习《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规范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学习《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退药可能带来的弊端[2],减少退药的随意性,减少护士和药房人员无效的重复劳动;药师尤其临床药师应加大宣传力度,深入临床向医师及时传递药品信息。医师应认真了解药物相关信息,尽量选择疗效可靠,副作用少的药物,了解药品法规,提高合理用药的意识,从而达到减少退药的目的。

3.2.2 建立严格的退药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我院建立了严格的退药管理制度。制定了详细的可操作的退药规定。所退药品须有处方医师注明的退药原因,当天经护士长签字后可予以退药,3天内须经科主任签字后办理,3天以上及已办理出院手续要求退药者,须经医务部、护理部签字,病区药房审核登记后方可进入退药流程。退药管理制度还规定了哪些情况下不能退药,比如已开外包装,未能恢复原状,已损坏的或外包装已涂写字的;以厂家药品说明书中介绍的不良反应为由而非禁忌症者拒绝用药的;药品有特殊保存要求的,如:低温、冷藏、密封、避光等一经发出不予退药。对于合理性退药如:不良反应、死亡、出院、转院等应详细登记,严重不良反应需提交《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药师做进一步的解释,并对退药的管理制度需要落实到位,严格执行。

3.2.3 完善信息系统 药库人员应及时库存信息,对于数量接近底限的药品,药房工作人员应再次核对实际数量与电脑显示数量是否相符,避免医师将已经无货的药品再下医嘱[3]。对于在电脑中容易操作失误以及录入易出错的地方加以改进,使医务人员在操作时降低出错率。对需要进行皮试药品进行电脑信息设置,只有通过皮试确认后才能开具该药品来杜绝一些因皮试和药品一起开具导致的退药。

3.2.4 加强沟通 减少退药现象的关键在于临床科室的配合,药剂科应积极与临床科室沟通,让医师和护士理解规范退药的目的在于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减少失误,有效减少退药现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4]。医护人员应加强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以消除因用药环节中病人主观因素造成的拒绝用药而导致的退药。

3.2.5 定期总结、不断改善 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收集整理,分析易出现退药的环节,及时登记,总结,并把这些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以避免同类错误的出现,使该类问题得到不断改善,从而有效减少退药现象。

参 考 文 献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S].2002,第6章,第27条.

[2] 张爱玲,兰杨,王强等.我院病区药房退药现状及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25):1992.

医院药师试用期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1药品供应保障

1.1方舱药房药品管理现状

早期疫情发展迅猛,时间就是生命,接到任务从建舱到收治患者仅有48h,开舱时仅10种药品,主要用于COVID-19疫情防治,而入住舱内患者24h内多达900例,且多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药品种类、数量、药学人员配置及环境设施等均难以保障患者用药。随着疫情治疗不断进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的《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已更新至第七版[2],方舱药房需在短时间内补充和采购方案中更新药品目录,保障患者的药品供应和应急用药等。同时逐步完善的方舱医院药品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大量储存的中药汤剂和捐赠的药品,药品的摆放、存贮、清点、效期管理、配送、补仓等工作为方舱药房管理增加难度。

1.2药品配送灵活变通

方舱医院由民营医院的2家单位共同托管,托管单位备有药品共1200余种,可及时供应支援方舱医院,同时在志愿者等帮助下可快速定点配送,接管方舱医院早期,在科主任带领下紧急配送基础疾病常用药品有50余种,根据疫情需要随后多次临时配送,为方舱内患者用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方舱内患者合并疾病种类较多,在保障大多数患者的同时,对个别患者的个性化用药需求也制定应急预案,如1例糖尿病患者夜间监测血糖突然增高,需要使用平时常用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优泌乐50),经医师管理后建议使用现有的门冬胰岛素50注射液(诺和锐50),患者诉头晕、监测血糖波动较大,次日一早经医药公司配送给该患者优泌乐50,使用后患者并未出现上述异常现象。依托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医药配送公司等药品资源,优先保障,及时调配,做到百分之百供应。根据《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推荐药物目录,目前共备有涉及COVID-19用药,如α-干扰素、奥司他韦、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及磷酸氯喹等,各类基础疾病如高血压药物、糖尿病药物、冠心病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精神类用药、各种突发急症用药等约200余种,高于武汉其他方舱医院药品品种,有效保障患者药品需求。

1.3方舱药房精细化设置

设置舱外药房、药库和舱内药品站点,摆放简易药柜、药架、小型冰箱、摆药台、电脑台、配送车等,方便配送发药;设计和粘贴分区标识、药品标识、地上标识线、注意事项等,防止发药错误,发药差错等;根据药品特性做好防火、防潮、防污染等保护措施,保障药品安全,精细化关注更有力地保障舱内药品供应和安全用药。收货验货环节按照验收流程仔细核对药品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外包装、产品规格、数量等,制作《方舱医院药品使用账册》,记录药品每天进库数量、出库数量及使用数量等,定期进行盘点,做到进、销、存账物相符。

2药事信息化管理

2.1药品供应信息化管理

方舱医院配备医院使用较成熟的HIS医疗系统,可实现多种信息的交汇串通,有效连接舱内舱外药品需求及供应,设置临床工作站、药房工作站、护理工作站,基本做到医嘱、发药、给药、退药程序等一体化,个别特殊情况用药可以做到临时补充登记。设置方舱医院药品管理系统参数[3]:依据药品目录设置药品分类字典,维护药品的药名、规格、用法、用量、最大用量等参数;根据药品用量情况,在药品入库、出库分类字典中维护数量、报警数量、效期管理等;本次方舱内患者治疗用药中用量较少,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可以设置处方管理、用药登记管理,以备不时之需。

2.2抗病毒药物信息化管理

国家方案(第七版):不建议病毒肺炎患者同时应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出现不可耐受、肝毒性、肾毒性等不反应时应调整用药或停止使用相关药物。临床实际情况是部分患者入舱前已经服用1~2种抗病毒药物,入舱后医师根据治疗方案及患者病情可能会开具另外1~2种抗病毒药物,因此很可能造成患者同时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中发现1例65岁老年男性患者,抗病毒药物有阿比多尔、连花清瘟、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该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美托洛尔调节心律、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张血管、尿毒清治疗肾功能不全等,可以看出该患者多药联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需要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等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军队治疗方案[4]:抗病毒药原则上单独应用,或只可与α-干扰素雾化吸合应用,倾向于早期使用,疗程不超过10d,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相互作用。参考武汉亚心总医院信息化管理[5]设置抗病毒药物品种限制,维护上述抗病毒药物品种分类,开医嘱时弹出对话框提示是否重复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同时设置每种抗病毒药物医嘱天数≤10d。方舱医院条件简易,患者自备药品管理存在漏洞;医务人员较少,患者人数较多,病情变化较快,更换医嘱、临时医嘱条目较多,实际实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3糖皮质激素药物信息化管理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在SARS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6],作为一把公认的“双刃剑”,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议。WHO的2019-nCoV相关重症感染临床指南[7]建议: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除非特殊原因,应避免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国家方案(第七版):对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性反应过度激活状态的患者,酌情短期内(3~5d)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1~2mg•kg-1•d-1。方舱医院医疗组专家多数不排除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用于个别病情突发加重患者,早期使用、中等剂量、短疗程为治疗原则。信息维护设置提示对话框显示不同糖皮质激素药物剂量换算(mg),可的松25=氢化可的松20=泼尼松5=泼尼松龙5=甲泼尼龙4=曲安西龙4=地塞米松0.75=倍他米松0.6。根据推荐疗程作为参考,设置糖皮质激素医嘱天数≤5d。

2.4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

国家方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提及很少,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方舱药品目录中抗菌药物品种仅有莫西沙星、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头孢他啶及替硝唑,参照武汉亚心总医院抗菌药物信息化要求设置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试: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选择青霉素皮试液皮试,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根据药品说明书要求决定是否皮试,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的皮试品种,均使用头孢菌素原液皮试;常规用法用量方面:根据药品说明书维护常规用法用量、溶媒配制等问题,医师医嘱时方便选择。过敏信息维护:对青霉素或头孢类过敏史患者提示对话框显示患者过敏史,是否需要选择该品种,对青霉素或头孢类抗菌药物皮试阳性患者也同样弹出提示对话框提醒医师。抗菌药物权限管理:前期维护抗菌药物级别(非限制级、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维护医师的级别(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及以上医师),参照抗菌药物管理规范要求设置不同级别医师相对应的抗菌药物级别,超过级别弹出对话框提示越级使用抗菌药物信息。越级使用流程:如因患者病情需要,而相对应的高级医师暂时不能开具医嘱时,信息化设计越级使用流程,可允许医师临时越级使用抗菌药物24h,弹出越级使用申请流程和填写相关信息,并于24h内提交给高级医师会诊及药学部备案。多种信息化设计流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有效保障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增加工作效率,提升医院抗菌药物合理性指标,同时可以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经济、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3药学服务

3.1药品处方集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参照《中国国家处方集》2010版,由医疗队药师起草,接管医院全体药师进行校对、分类、排版、装订、封皮、包装,制订成精美的方舱医院药品处方集,涉及目录中药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精美成品的处方集发送给各医疗队,为抗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份有温度的药学支持,方便药品查询和实际使用。

3.2药学咨询及用药监护

临床药师与方舱医院药师建立微信群,及时获取方舱医疗用药信息,提供用药咨询服务,进行远程医嘱审核、用药点评与评价、药学会诊、不良反应鉴别和上报等工作,如1例患者使用的度他雄胺、盐酸多萘哌齐用完,疫情期间邮寄不畅,无法购买,咨询如何处理,药师建议可以使用非那雄胺和国内的多奈哌齐替换,医师和患者予以采纳,使用后并未出现异常反应。方舱医院有很多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如瓣膜置换术后、房颤患者等,药师建立抗凝管理微信群,与检验科合作提供快速抗凝检测设备,可在10min内得出INR结果,同时为疫情期间封闭在家需要抗凝的患者提供线上抗凝指导,实现在家就能调整抗凝用药等问题,减少外出感染机会,为患者提供方便有效的指导。

3.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药品具有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临床用药实践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5%~20%[8]。方舱医院短时间聚集大量轻症COVID-19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提高安全用药水平,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意义重大,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整合方舱医疗资源,设置不良反应上报信息模板,督促合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舱内患者所用药物大多相似,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对患者用药前进行预警;通过观察多数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可回顾性分析药物的安全性。

3.4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对人精神价值的重视和对人性的根本关怀[9],本次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很多患者住进方舱医院时出现不适应、紧张、焦虑、失眠等现象;部分医务人员食欲和睡眠也受到了影响。心理健康和心理影响是无法预测的,药师没有心理医师专业,但可以做到礼貌用语,用心接待和回答每一位患者或医护的用药咨询;热忱用心,促进药学服务精细化、个性化和亲情化,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4小结

医院药师试用期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医嘱前置审核; 实践; 效果评价; 合理用药

 

伴随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目标的药学技术服务成为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2018 年 6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办公厅联合《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 国卫办医发〔2018〕14 号) [1], 明确要求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对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   开具的处方或医嘱进行合法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审核,并作出   是否同意调配发药的决定,审核处方工作要在患者缴费之前   开展和干预,即要求处方前置审核。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 以下简称“该院”) 于 2018 年 9 月起开始实施住院医嘱的前置审核工作,运用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结合药师人工审   核模式,在住院医嘱单生成前实时完成医嘱的合法性、规范性   和适宜性审核,临床药师借助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全部住院医嘱的实时审核。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是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医嘱前置审核的重要信息辅助工具[2-3]。该软件 采用内置药品说明书、常用临床诊疗指南和药事管理法规等 专业资料的药学核心智库为基础的知识库系统,结合实验室 检查指标等信息抓取,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案合理性判定。该 院药剂科借助 HIMSS 6 级创建,推进临床药学工作信息化,探索实践基于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的医嘱前置审核模式,为 医疗机构促进合理用药、探讨药师服务模式转型和开展处方 前置相关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400 份,作为工作模式实施前、实施后对比研究资料。

 

1. 2 方 法

 

1. 2. 1 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模式: 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模式如下。

 

( 1) 建立处方( 医嘱) 审核中心( 以下简称“审方中心”) 。该院建立审方中心,审方中心设立核心组、调剂药师组和专家  组,中心架构见图   1。核心组成员包括中心临床药师、信息药师和联络人,由负责人协调审方中心总体工作,包括人员排   班;   临床药师承担医嘱前置审核工作、审方规则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调剂药师审方技能培训;   信息药师负责软件审方规则维护、数据管理等信息技术工作;   联络人负责与临床科室、信息中心的业务沟通和问题反馈。同时设立调剂药师组,负责门   急诊处方前置审核工作,与核心组形成问题反馈和培训指导   的协作关系。该中心设置处方审核技术指导专家组,由医院   药物治疗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处方点评工作组专家兼任,涵盖   临床医学各专业及医保、院感、检验等多学科,在专家组指导   下,不断指导完善合理用药评估标准及审核规则知识库建设, 实现对住院医嘱的前置审核。

(  2)  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软件的应用。该院医嘱前置

 

审核通过运用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结合人工审核模式而实  现,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采用浏览器/ 服务器与客户/ 服务器混合架构,编程采用   JAVA   语言,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HIS)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S) 、电子病历系统和移动护理系统等采用松耦合方式联接,通过服务器访问 Web 服务器及其相连的后台数据库 实现数据的实时传递和信息抓取 。

 

该软件建立在合理用药审核规则知识库基础上,内置药品说明书及常用临床诊疗指南、法规与规范等专业资料的药学核心智库,结合该院个体化审核规则,涵盖处方点评、药事管理和医保管理等; 审核项目参照《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 试行) 》,包括医嘱的规范性和适宜性审核,其中,医嘱的规范性审核包括临床诊断是否完整、特殊管理药品是否按管理制度开具、抗菌药物是否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开具; 医嘱的适宜性审核包括用药适应证与临床诊断相符性、遴选药品适宜性、用法及用量适宜性、是否重复用药、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或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用药疗程适宜性等。该系统结合实验室检查指标、药物过敏史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用药审核规则知识库在处方审核技术专家组指导下建立并完善, 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案合理性的准确判定。

 

( 3) 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流程。医嘱前置审核是该院开展

 

药品闭环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住院用药闭环中, 其工作流程见图 2。医师开具医嘱,护士核对后提交。依据药学核心智库,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在 0. 2 s 内对医嘱合理性进行全方位预判,针对上述审核项目进行合理性审核,实现医嘱的自动化实时审核、安全用药风险提示。审核通过的合理医嘱会直接生成领药单,转至病房药房; 如果审核不通过,医师会根据系统提示主动修改医嘱问题,如医师拒绝主动修改,

系统则会将医嘱信息实时发送至在线审核药师,由审方药师对 医嘱进行人工审核,审核及修改建议通过系统在线互动方式发 送给医师,此过程在 1 min 内完成,医师可修改用药问题或双签字确认。上述流程通过后,医嘱转至病房药房,药师再次对 医嘱进行人工审核,如无问题,即可进行药品调剂及病区配送;  如有问题,即刻与医师进行线下沟通。前置审核工作模式可帮 助临床在生成领药单之前修正用药问题,结合发药前复核,全 流程防范医嘱用药问题的发生。

 

1.2. 2  效果评价: ( 1) 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审核率。分别计算该院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模式实施前( 2018 年 1—8 月) 、实施后( 2019 年 1—8 月) 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审核率,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审核率( %) = ( 经药师审核的住院患者用药医嘱数/ 同期住院患者总用药医嘱数) ×100%,对比分析工作模式实施前后该数据的变化情况。( 2) 医嘱不合理用药问题。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该院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模式实施前( 2018 年 1— 8 月) 、实施后( 2019 年 1—8 月) 所有住院病历按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并等距离抽取,平均每月抽取病历 50 份,共抽取800 份,由临床药师依据评价标准对所抽取病历进行用药合理性评价,并将医嘱不合理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对比分析工作模 式实施前后各类医嘱不合理用药问题数、问题发生率的变化情 况。其中,问题发生率即每百条用药医嘱存在的问题数,问题 发生率( %) = ( 不合理用药问题数/ 同期抽取病历的用药医嘱条目数) ×100%。

 

1. 2. 3 评价标准: 在该院处方点评专家组指导下,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2015 年版)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2018 年版) 、《马丁代尔药物大典》( 原著第 37 版) 、《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 试行)  》以及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制定医嘱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对所抽取的病历 进行回顾性医嘱点评。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2.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模式对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审核率的影响

 

该院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模式实施前、实施后住院患者总用药医嘱数分别为 45. 35 万、51. 14 万张,经审核的住院患者用药医嘱数分别为 20. 45 万、51. 14 万张,见表 1。经对比分析, 与实施前比较,该院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模式实施后经审核的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单显著增加,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审核率由45. 09%升至 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2.2 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模式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改进效果

 

对该院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模式实施前( 2018 年 1—8 月) 、实施后( 2019 年 1—8 月) 各抽取的 400 份病历进行回顾性医嘱点评,所抽取病历中的用药医嘱条目数分别为 12 759、13  343 条,经对比分析,与实施前比较,该院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模式实施后各类型不合理用药问题数均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   问题发生率由  4. 13% 降至  1. 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 ,见表 2。

3讨论

 

3.1 信息化与人工技术相结合,使医嘱审核更高效

 

目前,国内医院多采用传统医嘱审核方式,药师在临床开 具用药医嘱单后审核,由于住院患者用药方案复杂,所需各项 实验室检查指标、药物过敏史和既往用药史等信息量大,药师 在药品调剂的短暂时间内难以对医嘱进行合理性审核,可能导 致不少存在不合理用药甚至用药错误的医嘱被忽略[6-7]; 另外,药师审核发现医嘱用药问题时,需要线下通过电话联系医 师提出修改建议,通常由于无法及时联系到医师而导致工作流 程停止,造成患者用药延误[8]。

 

在前置医嘱审核模式实施前,该院采用传统医嘱审核模式,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审核率较低,一部分依靠临床药师人工完成,由临床药师负责本专业重点患者的医嘱审核,临床药师需要与医师共同制定用药医嘱,审核效率低,仅有少数用药医嘱可实现前置审核; 另一部分由调剂药师在发药前进行审核, 仅限于部分口服用药医嘱,该院注射剂医嘱采用汇总方式,给审核带来不便。本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方式下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审核率仅为 45. 1%。伴随医院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借助该院HIMSS 6 级评审及药品闭环管理模式的建立,利用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全部用药医嘱的系统实时审核,结合人工审核,临床药师可集中处理问题医嘱,实时提供修改建议,使药师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审核效率明显提升。前置医嘱审核模式实施后,该院用药医嘱审核率达到 100% 覆盖,充分保障了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

 

3. 2 借助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的医嘱前置审核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该院通过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与 HIS、LIS、电子病历系统及移动护理系统等集成联接,该模式可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为推进信息化药品闭环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9-10]。该院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流程与目前国内开展此项工作的医院相类似[11-12],医师在开具医嘱时,系统可给予用药提示、问题警告和过程控制等决策支持,有效实现智能化的反馈控制,辅助药师完成医嘱前置审核,借助信息系统联合人脑的协作模式,完成以合理用药知识库为基础的系统快速实时审核、合理用药提示和问题互动干预等决策支持措施,在医嘱单打印前完成合理性审核。本研究结果表明,管理模式实施后,所有类型的不合理处方问题均显著减少,典型问题如用法及用量不适宜、存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分别由实施前的 104、115 条降至 28、34 条, 总问题发生率由实施前的 4. 13% 降至 1. 42%,借助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的医嘱前置审核工作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改进效果显著。另一方面,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使问题医嘱修正流程简化,传统的医嘱修改多在医嘱单生成之后进行,药师需要线下联系医师修改医嘱,完成医嘱取消、退药和重新开具等繁冗手续; 新模式下,在医嘱生成前完成审核,提升了临床工作效率,对于改善医疗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3. 3 知识库的建立和完善,是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基础

 

知识库是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和完善需要经过反复测试、分阶段进行,是前置医嘱审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13-15]。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初始知识库需要在应用前反复测试,实践经验表明,应用前首先需要通过线下测试,回顾性审核一定数量的相同医嘱,一组通过系统审核,另一组由临床药师在专家组指导下人工审核,通过审核结果对比,发现系统审核的假阴性和假阳性问题,从而调整知识库审核规则,多次测试,尽可能降低系统误判率。例如,测试中发现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当临床医师开具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时未给予药物过敏风险提示; 测试中还发现存在临时医嘱与长期医嘱无法进行独立评估的问题,通过测试后统一修改,及时修正了上述问题。另外,系统上线前需要进行局部范围的分阶段试运行,遴选试运行科室,及时更新完善知识库规则,规则调整必须经过专家组审核通过,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相似[16-18]。 系统正式运行后,需要通过实时监测和阶段性分析等方式,使审核规则知识库更加精准化、个体化。

 

3. 4 医嘱审核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该院审方中心设立核心组、调剂药师组和专家组,各组成员密切合作,各负其责,形成互帮互联的协作团队。国内也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处方或医嘱的前置审核工作需要团队分工明确及多学科协作[19-20]。专家组是审方团队的运行中枢,为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和完善工作标准和技术规范; 核心组是审方团队的中坚力量,临床药师承担审方规则的测试和完善,承担医嘱前置审核的主要工作,同时,培训指导调剂药师组参与处方前置审核工作; 信息药师是掌握药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的多学科人才,负责软件维护、审方规则录入以及数据管理等信息技术工作; 联络人是审方中心与临床科室、信息中心交流的纽带,负责临床审方相关疑问咨询、问题收集和信息反馈, 使团队工作更有效率; 调剂药师组承担处方前置审核工作,同时通过收集调剂工作中发现的疑义处方、用药差错问题,整理反馈给临床药师,协助完善审方规则,从而与核心组形成问题反馈和培训指导的协作关系。例如,调剂药师在发药前处方审核时发现氯化钾注射液溶剂使用不足,钾离子水平> 3. 4 g / L, 及时将问题反馈给核心组临床药师,临床药师对审方规则进行补充完善,修正了规则错误。处方审核团队密切协作,运用闭环管理模式,使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更加准确高效,同时也在工作实践中提高了药师团队整体业务技能。

 

3. 5 信息化医嘱审核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信息化医嘱审核提升了药师工作效率,但也应充分关注存 在的问题,重视临床反馈意见,以促进持续改进。在该模式运 行初期,系统对一些潜在风险低、缺乏临床意义的用药问题    ( 如某些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的药物相互作用) 频繁给予弹窗警告,提示医师是否修改医嘱,医师通常选择不修改,然后提交药 师审核,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嘱开具的顺畅性,也 会造成医师的警示疲劳,对问题提示的关注度降低,对工作模 式的认可和信任程度降低,反而容易忽视重要的问题提示,同 时也增加了药师在线审核工作量。对此,该院在医嘱前置审核 工作实施过程中探索改进措施,在处方审核专家组指导下,对 审核规则知识库进行优化,对用药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潜在风险 进行分级,在系统预判和问题提示中显示问题风险级别,并采 取分级干预: 对于严重问题,采用系统拦截结合药师在线审核方式; 对于一般问题,采用以信息提示为主,结合药师在线审核;  而对于一些潜在风险低、临床意义不明确的用药问题,经专家组评估后不作提示。以上措施使系统流畅性得到改善,有助 于临床对该工作模式的接受和信赖。

 

总之,借助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的医嘱前置审核工作模 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扬长避短,持续改进,可有效发挥药 师的专业作用,提升药师的工作效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 患者用药安全,是医改新形势下实现药师服务模式转型的重要 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的通知[S].国卫办医发〔2018〕14 号.2018-06-29.

 

[2] 张秀梅,徐建武,程煜华,等.基于知识库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构建[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 6) : 472-475.

 

[3] 姜德春,崔晓辉,闫素英,等.基于信息化辅助的药师实时处方审核的模式建立与实施效果评价[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8,16 ( 11) : 15-19.

 

[4] 杨辉,王建新. 基于 C / S 和 B / S 结构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23( 6) : 69-72.

 

[5] Bernal-Rusiel JL,Rannou  N,Gollub  RL,et  al. Reusable  clientside JavaScript  modules  for  immersive  web-based  real-time  collaborative neuroimage visualization[J].Front Neuroinform,2017,11: 32.

 

[6] 崔晓辉,闫素英,姜德春,等.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前置审核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应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8,20( 2) : 122-127.

 

[7] 宗宇桐,闫素英,褚燕琦. 2 种医嘱审核模式的临床应用及存在问题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20,31( 7) : 879-883.

 

[8] 王欣,徐健,丁曦,等.我院门诊收费前审核处方的运行实践[J].中国药房,2016,27( 4) : 461-463.

 

[9] 王广飞,卢金淼,李智平.JCI 与 HIMSS-EMRAM-6 级双重标准下的医院药学管理[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 ( 4) : 561-563,567.

 

[10] 卢金淼,郑锋,李静,等.基于 HIMSS-EMRAM-7 级创建的儿童闭环用药管理与用药策略设计[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17( 11) : 1457-1459.

 

[11] 张东肃,赵曼曼,杨梅,等.基于人工智能的门诊处方前置干预工作实践[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5( 12) : 45-48.

 

[12] 冀召帅,宋微微,艾超.处方前置审核模式的实践与评价[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8,38( 16) : 1743-1746.

 

[13] 泮金鸽,陈维敏,张伟峰.医院信息系统处方审核功能的开发与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 9) : 73-74.

 

[14] 邵晨,褚燕琦,崔晓辉,等.医嘱前置审核对住院患者用药安全性的影响[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0,18( 1) : 51-54.

 

[15] 李瑞荣,辛海莉,孙艳.医院门诊合理用药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药业,2020,29( 6) : 74-76.

 

[16] 李鑫,廖丽娜,陈燕红,等.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门诊处方审核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8,21( 4) : 475-479.

 

[17] 陈潞梅,廖丽娜,李鑫,等.药品精细化用法用量规则在我院门诊处方前置审核系统中的开发与实践[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 ( 32) : 129-134.

 

[18] 张清华,金锐,王琨,等.基于循证药学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门诊药房中的实践与探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 ( 4) : 443-447.

 

[19] 廖丽娜,李鑫,左静,等.我院在推进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药房,2019,30( 5) : 587-591.

医院药师试用期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临床中药学作为医院部级重点学科,在中药临床试验、制剂研究、联合用药、药学信息等方面可以借鉴循证药学的理论精髓,按照遵循证据的原则全面提升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和实践水平。介绍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循证药学的发展概况,论述了循证药学在医院中药制剂研究、中西药联合用药、药学信息收集与评价、中药临床试验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循证药学;临床中药学;合理用药

作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在药学领域的延伸,循证药学(Evidence-BasedPharmacy,EBP)沿袭了循证医学的精髓,其核心思想是药师在药学实践过程中,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最佳证据,与临床技能和经验相结合,结合患者意愿,提供符合患者需求的药学服务过程[1]。循证药学作为一种能有效提高临床用药水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很强的方法,已在药学领域以及中药学的研究和实践中发挥出重大的指导作用。2007年于北京召开的第67届世界药学大会主题为“循证药学与药品优化使用”[2],可见循证药学在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已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普遍的认可。文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循证药学目前已在药物有效性、用药安全性、药物信息收集、理论探讨、药物经济学、药物再评价、新药准入、药房管理等研究方向得到了运用[3]。循证药学遵循证据的理念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化学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对指导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中药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临床中药使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看出,安全有效地临床用药是循证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共同的研究目标。循证药学为临床中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学基础。现结合我院实际,探讨循证药学在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临床中药学发展概况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是在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平乐郭氏正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生产、文化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省级中医医疗机构,“平乐郭氏正骨”品牌入选“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并获得“中华老字号”的荣誉称号。药物疗法是中医正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转化医学、将传统中医与现代骨科学相结合、突出骨科临床特色的重要载体。自1956年建院以来,历经几代人的长期实践和提高,大量临床疗效确切的组方用药被发掘和总结,形成了一大批以祖传方、经验方、协定方为主体的医院制剂品种,其中三个品种获得国家新药临床批件,拳头产品“筋骨痛消丸”研发成国家注册药品,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是国家临床药品研究基地,为开展药物评价和合理用药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围绕骨伤科临床用药,医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包括基础理论研究、药材及复方制剂质量标准研究、临床药理研究等。另外,医院于2011年、2014年两次顺利通过JCI认证,在“以病人为中心”理念的指引下,我院药学部门不断提升药学服务意识,积极开展用药咨询、用药教育、技术示范等药学信息服务,并通过引入PASS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实现了合理用药的信息化管理[4]。在课题研究和药学服务的双重推动下,我院于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临床中药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为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2运用循证药学的必要性

从我院长期的临床中医药研究实践中不难发现以下问题:(1)中医理论博大精深,而医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和发挥不尽相同,导致临床辨证、理法、方药各有偏倚,治疗的效果差异较大。这样既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也使不少中药的确切疗效得不到科学的证实。(2)在国家药品政策下,中医药临床试验虽得以大量开展,但真正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结论可靠的临床研究却不多,多数临床试验从前期的试验设计到后期的统计分析都缺乏专业的指导,出现试验样本量不足、疗程不规范、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不准确、诊疗指标不合理、统计分析不恰当等问题,使试验结果的可信度不足,可比性欠缺[5]。(3)中药制剂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过程中病例数较少、给药周期不长、受试者年龄范围窄、观察指标有限等,导致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不充分。药物批准上市后随着用药人群增多,药物疗效面对重大考验,可能出现疗效下降甚至发生不良反应的现象。(4)医院药师大部分是药学、中药学专业出身,虽具备一定的药物知识,但对药物的临床经验欠缺,在为医师、护士、患者、家属解答疑惑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知识储备不足,不能完全胜任临床药学工作。鉴于此,有必要采用更先进的科学标准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及用药的合理性给予更科学的评价。循证药学遵循证据的原则能够使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实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是其指导现代中医药研究工作的立足点,符合现代临床中药学发展的需要。

3循证药学的指导作用

循证药学的理念是以科学、有根据的用药逐步代替传统的主观用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药品使用的盲目性,确保患者用药物治疗的适当性、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循证药学的应用能够帮助药师提高自身素质,进而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对指导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和实践意义重大。

3.1指导中药临床试验循证医学的创始人Cochrane对循证医学的贡献体现在其提出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原则,以及将所有相关的RCT联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SR)原则,二者共同构成了循证医学最坚实的基石。前者用来指导和规范临床试验,后者对试验结论进行分析总结。中药临床试验要想获得科学的研究结论,不仅需要贯彻执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而且需要循证药学原则的制约,确保药物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根据循证药学原则,中药的临床试验设计应随机、对照、盲法、重复,在此条件下开展的临床试验研究对于结论的真实性、科学性无疑是巨大的支撑,将使中药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建立在深厚牢固的基础之上,使结论更有说服力。以我院的“膝悦颗粒”为例,其处方是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维淮先生的经验方,由11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利关节、化湿消肿之功效,用于膝关节滑膜炎所致的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受限等症。在前期充分的制备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药效学研究、急性毒性实验、长期毒性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该组方于2009年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物临床研究批件(批件号:2009L01191)。在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设计时,即引入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原则,确保试验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目前该项目已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3.2指导中药制剂研究中成药成分复杂、物质基础不明确,给其质量检测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现行中成药质量标准多数还处在经验检查和常规检查水平,检测手段和指标落后。在如今经济效益至上的中药材市场背景下,药材重金属超标、有机溶剂残留、发霉变质等不良因素加剧了药物隐患[6]。为了保障患者用药,急需对中成药质量标准进行提升性再评价,增加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进行检测的内容,逐渐完善药品标准,提升药品质量的可控性。另外,随着医药技术的进步,一些传统的药物剂型(汤、丸、散、丹、膏)也渐渐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剂型改革也是摆在中医药工作者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按照循证药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系统的文献资料分析,对药品中各药味产地、加工、有效成分、添加剂成分等诸多因素进行广泛、多中心研究,对药物剂型改革进行论证、试验,最终提高药物质量和服用便利性。我院在中医骨伤内治、外治用药领域都有自己的产品,内治用药领域的拳头产品是筋骨痛消丸,外治用药领域的拳头产品是活血接骨止痛膏。筋骨痛消丸由于丸剂含水量大、易引起霉变,卫生学难以达到要求,且制备过程复杂、工序多、耗时长[7]。考虑到生产和应用实际,我院对其进行了剂型改革论证,将其制备成颗粒剂,其产业化研究也获得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资金项目的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活血接骨止痛膏是平乐正骨的祖传膏药,属黑膏药系列。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黑膏药仅做了外观性状、重量差异、软化点方面的规定,没有涉及成分检测的项目。为强化药品质量检测,制剂研究人员尝试增加含膏量、含药量、黏贴性、铅离子含量、微生物限度等定量客观指标的测定,确保每批药物都安全、可放心适用。

3.3指导中西药联合用药骨伤外科以手术为主,传统药物与化学药的配伍应用非常突出,是骨伤科的用药特色。中西药配伍在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都会产生相互作用[8],若配伍不当易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引起疗效降低、增加毒副作用或发生药物不良反应[9],典型的当属中药注射剂和抗菌药物的配伍应用。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有的药物制剂,以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10],但用药风险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屡有发生[11-12],原因除了中药注射剂本身成分复杂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外,还与其他药物配伍,特别是一些抗菌药物进行配伍后稳定性发生变化有关。按循证药学的观点,中西药在进行配伍应用前,应从理化性质、药动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各个层面对其进行充分调研,在严格的循证基础上判断配伍应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我院目前在中药注射剂使用方面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注意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防范,在抗菌药物应用方面也在循证原则的引导下出台了不少政策[13]。但真正将中药注射剂和抗菌药物配伍应用工作做好基于以下两点:一是硬件措施。我院于2013年引入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系统(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PIVAS),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用药方式,实现了对静脉输液的集中配制和供应,减少了配药差错。二是软措施。在静脉药物配制过程中,药师对用药合理性的判断至关重要[14],显然仅仅靠医院出台的配伍禁忌文件制约是不够的,药师在配药之中的用心观察、配药之余的认真学习,才是确保配制安全工作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药师在具体工作中做有心人,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循证药学完整的收集、筛选、分析资料和系统评价的方法,开展中西药联用安全性评价研究,指导临床合理配伍用药。

3.4指导药学信息收集与评价文献收集、整理、归纳和总结是临床中药学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中草药在名称、产地、药性、功效、归经和组方应用方面的论述不尽相同,系统、全面的分析、考证和整理研究并不多见。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规定系统的方法以获取原始数据,资料搜集后也没有通过定量方法来综合数据,对不同的研究结论大多凭著者的主观判断来加以选择或摒弃。因此在开展临床中药学文献研究工作中,非常有必要按照循证药学的原理,对传统中医药本草文献中的散在性记述进行系统、全面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期全面准确地掌握该药物研究的最新动态,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做好临床药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也是临床药师突破自身临床经验不足瓶颈、提升服务价值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对我院来说,平乐郭氏正骨传统用药方法和规律是突出医院特色的巨大知识宝库,挖掘和整理平乐正骨用药规律是正骨人的光荣使命。正骨人不仅对其进行了学术提炼[15],编写了诸如《洛阳正骨传统用药精粹》《中医骨伤药物配对集萃》《中医骨伤常用药物手册》等专著,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用药规律进行验证分析[16],不断完善平乐郭氏正骨传统药物的理论体系,提升理论水平,更深层次地寻求平乐郭氏传统药物的临床价值。除了对本院中医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外,正骨人还对古今中外骨伤、骨病、伤科杂症的临床用药文献进行搜集,探讨中医骨伤用药的发展演变规律,力争从中发现新的研究思路[17],真正做到有所继承和创新。

4结语

随着人们对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临床医师和药师要从病人的实际需要和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通过不断学习,及时、有效地搜索、归纳自己需要的最新、最佳证据,科学、合理地解决患者的问题,才能真正提高患者满意度,这就是循证药学的精髓所在。从我院中药临床试验、中药制剂研究、中西药联合用药、药学信息搜集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可以看出,循证药学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是可行和必要的,能够为我院“创建临床研究型医院”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医院开展循证药学能够增加药师的证据意识、效价意识、合理用药意识、法规意识等[18],进而提高药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循证药学在指导临床中药学的具体研究工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中药临床研究的重点应放在严格的循证药学方法学前提下证明其确实安全、有效,展示疗效第一,研究机理第二[19]。(2)循证药学对证据的要求是真实、可靠、适用、全面、动态的,要求药师除具备扎实的临床药学理论基础外,还应具备一定的临床流行病学基础和对现代化信息的收集能力,培养缜密的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9]。(3)循证药学的运用落实不仅仅依靠医师和药师的个人努力,更加需要营造一个循证决策的大环境,树立起循证的观念和态度,真正引起医药工作者对循证科学方法的重视,推进中医药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EisertA,GüntherJ.Evidence-basedpharmacologyincommunityandhospitalpharmacies,avisionofthefuture[J].ArztlFortbildQualitatssich,2003,97(5):263-270.

[2]林振礼,陈严洁.循证药学与药品优化使用2007年第67届世界药学会主题简介[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Z2):76.

[3]赵建彬,陈菲菲.从文献分析看循证药学的发展现状[J].中国执业药师,2013(7):35-37.

[4]张虹,杜天信.《JCI标准》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07,18(25):1946-1947.

[5]李廷谦,毛兵,常静,等.中西医、中医核心杂志临床研究文献评价[J].华西医学,2000,15(3):266-268.

[6]范又.中药材质量堪忧[N].光明日报,2001-08-01(4A01).[7]李倩,刘俊,张婷,等.中药丸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02-104.

[8]王剑虹,吕金胜.中西药配伍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相互作用[J].医药导报,2005,24(1):78-79.

[9]林桂凤,刘银燕.中西药配伍禁忌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6(6):1264-1266.

[10]何广宏,董然.骨科医院中药注射剂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9):26-28.

[11]袁强,王莉,成岚,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4年版)33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文献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2):132-139.

[12]吴嘉瑞,张冰,高鹏.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J].中国执业药师,2009(10):12-15.

[13]张虹,孟璐.浅谈循证医学在构建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7):71-72.

[14]秦娜,魏立伟.临床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批次决策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2015,19(3):67-68.

[15]郭珈宜,崔宏勋,郭马珑,等.平乐郭氏正骨流派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J].中医正骨,2015,31(1):71-74.

[16]马珑.郭维淮经验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

[17]郝军.筋病理论探析[J].中医正骨,2013,29(1):70-73.

[18]黄韫.循证药学在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医药前沿,2012(2):386-387.